明確算力
❶ 高三如何提高數學計算能力
首先這個計算能力那些需要通過反復的訓練才可以
❷ 什麼是運算能力
運算能力(operation ability)數學能力的基本成分之一,指運用有關運算的知識進行運算、推理求得運算結果的能力。
運算實際上是一個演繹推理過程,運算即是推理.數學運算在初等數學階段主要是四則運算,整式、有理式、根式運算,指數、對數及三角函數運算.到高等數學階段就有極限運算,微分、積分運算,向量、矩陣運算,數據、信息處理和概率運算,集合、邏輯運算以至於更廣義、更抽象的運算.數學運算能力當然包括所有這些方面的運算能力.要培養上述各種運算能力,首先要學生掌握各種運算的有關知識(如環繞運算對象的概念、性質,運算的定義、法則等).在運算過程中必須對上列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的、足夠的訓練.運算能力的內容也是在發展的.隨著計算器的普及,在中學不再需要去學四位數學用表,不需要多作多位數數值計算的訓練,但需要發展估算能力,發展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再由於運用程序計算器以至計算機,由程序保證可以進行更多種、更復雜的運算,這時就需要學生通過學習程序設計或演算法語言來獲得使用它們的運算能力了。
❸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一.注重算理和法則過程教學,提高計算技能 。
算理和法則是計算的依據。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築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四則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如何講清算理呢?如我在分數加法教學中,先引導學生講述算理,概括法則,如講同分母分數加法時,可以這樣進行:先用圖表示:然後提問這兩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各是多少?各有幾個這樣的單位?結合圖形觀察後回答:1個加上2個等於多少?通過計算這個題,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法則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這時,學生的敘述可能是不完整的)。並讓學生再思考:怎樣計算?並說明理由。在這個基礎上再出示結語:同分母分數相加減,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這樣教學,既使學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學生掌握了法則,為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也打下了基礎。
計演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則化,不懂算理,光靠機械訓練也能掌握,但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具體情況,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因此必須處理好算理和演算法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循「理」入「法」,以「理」馭「法」,並通過智力活動,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如學生不理解數的數位概念,就不能理解筆算要數位對齊的道理:不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就不能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不知道四則運算的意義,就很難講清計演算法則。使學生正確理解數和四則運算的有關概念,又是掌握四則計演算法則的前提,因此教學中必須講清數和數的計算知識。在平常教學時,四則運算的意義,可以注意讓學生在計算題解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深化。計演算法則是學生正確進行四則運算的依據,可以注意通過典型例題,講清計算的步驟和方法。運算定律和性質,是講清計演算法則和簡便演算法的基礎,可以通過具體式題的計算,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找出共同特徵,然後加以歸納,使學生認識定律、性質的實際意義。特別要重視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使他們學會應用運算定律、性質,使一些計算簡便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加強基本訓練,培養計算能力
1、重視口算訓練,打牢計算基礎。口算是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是數學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關繫到以後能否順利學習和掌握多位數加減法、乘除法和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等一系列內容的學習。《數學課程標准》在第一、第二學段都強調要重視口算。因此,小學計算教學要特別重視口算訓練。
例如,10以內數的分解、20以內數的加減、表內乘除法等要達到脫口說出正確答案,這對提高運算準確性很關鍵。另外,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習內容,讓學生熟記一些使用頻率高的有關數據,如中年級:25×4=100、125×8=1000;高年級:分母是2、4、5、8、20、25的最簡真分數的小數值、百分數值,1~20的平方值等,使學生形成熟練的口算技能,達到正確、迅速、靈活地計算。
2、加強估算訓練,開拓學生思維。估算是對運算過程或結果進行近似或粗略估計的一種能力。估算有助於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進行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提高計算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估算方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向,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如:多位數乘法,掌握看積的位數及尾數;小數四則計算,要看小數點的定位。根據算式特點估算結果是一種常用的估算方法,如25×0.85,因為0.85小於1,所以25×0.85的積小於25;100÷0.25 ,因為0.25 小於1,所以100÷0.25的商大於100等,這樣預先估算,一旦發現有明顯錯誤,就可及時訂正,為正確答案的獲得提供了保證,從中也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正確性。
此外,估算還用於應用題的計算中,如平均數應用題:敬老院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齡80.5歲,有老爺爺12人,平均年齡73.5歲。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齡。在解答之前,讓學生估計老人的平均年齡大約是多少,有了估算結果,就可避免出現(80.5+73.5)÷(10+12)≈7(歲)的笑話了。
在教學中,讓學生估算,把計算教學與估算教學有機結合,這樣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會有所提高,一舉兩得。隨時進行估算訓練,加深學生理解掌握算理和方法,明確式題答案的范圍,減少錯誤,對提高學生的計算素質和訓練良好的思維大有裨益。
3、加強簡算訓練,提高計算效率。簡便計算是小學計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學生充分運用學過的運算定律、性質、公式,合理改變運算的數據及運算順序,使計算盡可能簡便、快捷,提高計算效率。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強簡算訓練,逐步增強簡算意識,提高簡算能力。 計算中,學生容易套用、濫用一些性質、定律,要讓學生進行一些對比練習,自己診斷錯誤,反思計算出錯的症結點,防止再次出現同樣的錯誤。如:300-175+25,300-1
❹ 算力作為新基建產業一環,未來將有多大空間
IDC此前發布的《2018-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指出,到2022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中用於算力的投資將超過176億美元,未來五年(2018-2022),該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而算力也將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並成為中國新基建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XnMatrix是全球化、去中心化的新一代雲計算平台,是Web3.0智能時代數字經濟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
❺ 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一.注重算理和法則過程教學,提高計算技能 。
算理和法則是計算的依據。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築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四則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如何講清算理呢?如我在分數加法教學中,先引導學生講述算理,概括法則,如講同分母分數加法時,可以這樣進行:先用圖表示:然後提問這兩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各是多少?各有幾個這樣的單位?結合圖形觀察後回答:1個加上2個等於多少?通過計算這個題,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法則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這時,學生的敘述可能是不完整的)。並讓學生再思考:怎樣計算?並說明理由。在這個基礎上再出示結語:同分母分數相加減,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這樣教學,既使學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學生掌握了法則,為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也打下了基礎。
計演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則化,不懂算理,光靠機械訓練也能掌握,但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具體情況,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因此必須處理好算理和演算法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循「理」入「法」,以「理」馭「法」,並通過智力活動,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如學生不理解數的數位概念,就不能理解筆算要數位對齊的道理:不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就不能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不知道四則運算的意義,就很難講清計演算法則。使學生正確理解數和四則運算的有關概念,又是掌握四則計演算法則的前提,因此教學中必須講清數和數的計算知識。在平常教學時,四則運算的意義,可以注意讓學生在計算題解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深化。計演算法則是學生正確進行四則運算的依據,可以注意通過典型例題,講清計算的步驟和方法。運算定律和性質,是講清計演算法則和簡便演算法的基礎,可以通過具體式題的計算,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找出共同特徵,然後加以歸納,使學生認識定律、性質的實際意義。特別要重視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使他們學會應用運算定律、性質,使一些計算簡便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加強基本訓練,培養計算能力
1、重視口算訓練,打牢計算基礎。口算是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是數學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關繫到以後能否順利學習和掌握多位數加減法、乘除法和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等一系列內容的學習。《數學課程標准》在第一、第二學段都強調要重視口算。因此,小學計算教學要特別重視口算訓練。
例如,10以內數的分解、20以內數的加減、表內乘除法等要達到脫口說出正確答案,這對提高運算準確性很關鍵。另外,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習內容,讓學生熟記一些使用頻率高的有關數據,如中年級:25×4=100、125×8=1000;高年級:分母是2、4、5、8、20、25的最簡真分數的小數值、百分數值,1~20的平方值等,使學生形成熟練的口算技能,達到正確、迅速、靈活地計算。
2、加強估算訓練,開拓學生思維。估算是對運算過程或結果進行近似或粗略估計的一種能力。估算有助於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進行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提高計算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估算方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向,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如:多位數乘法,掌握看積的位數及尾數;小數四則計算,要看小數點的定位。根據算式特點估算結果是一種常用的估算方法,如25×0.85,因為0.85小於1,所以25×0.85的積小於25;100÷0.25 ,因為0.25 小於1,所以100÷0.25的商大於100等,這樣預先估算,一旦發現有明顯錯誤,就可及時訂正,為正確答案的獲得提供了保證,從中也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正確性。
此外,估算還用於應用題的計算中,如平均數應用題:敬老院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齡80.5歲,有老爺爺12人,平均年齡73.5歲。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齡。在解答之前,讓學生估計老人的平均年齡大約是多少,有了估算結果,就可避免出現(80.5+73.5)÷(10+12)≈7(歲)的笑話了。
在教學中,讓學生估算,把計算教學與估算教學有機結合,這樣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會有所提高,一舉兩得。隨時進行估算訓練,加深學生理解掌握算理和方法,明確式題答案的范圍,減少錯誤,對提高學生的計算素質和訓練良好的思維大有裨益。
3、加強簡算訓練,提高計算效率。簡便計算是小學計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學生充分運用學過的運算定律、性質、公式,合理改變運算的數據及運算順序,使計算盡可能簡便、快捷,提高計算效率。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強簡算訓練,逐步增強簡算意識,提高簡算能力。 計算中,學生容易套用、濫用一些性質、定律,要讓學生進行一些對比練習,自己診斷錯誤,反思計算出錯的症結點,防止再次出現同樣的錯誤。如:300-175+25,300-175-25;125×8÷125×8,(125×8)÷(125×8);……讓學生辨析,什麼情況下運用性質、定律可以簡便,明白為什麼有些可以用,有些題不能用。 在簡便計算訓練中,還要讓學生進行演算法多樣化訓練,如25×48,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不同的演算法,(1)25×48=25×4×12;(2)25×48=25×(40+8);(3)25×48=(5×6)×(5×8);(4)25×48=(25×4)×(48÷4),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理清知識脈絡,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培養良好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是學生學會學習、形成學習能力、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保證。在計算中,要著重讓學生養成下面一些良好習慣。 1、仔細審題的習慣。仔細審題是正確、迅速計算的前提。 2、及時校對的習慣。 3、認真計算的習慣。計算時,格式要規范,方法要合理,要認真檢查計算過程。 4、自覺檢驗的習慣。在計算中,要養成自覺檢驗的習慣,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5、規范書寫的習慣。書寫潦草,格式混亂,粗心馬虎是造成計算錯誤的重要原因。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就要養成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經常化,有計劃、有步驟,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講究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注意靈活新穎。只有我們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恆,才有可能見到成效。以上是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方法
❻ 全民算力可靠嗎
首先你的問題不太明確,如果你說的是之前那個山寨全民鏈,那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不靠譜。區塊鏈的世界裡除了比特幣和少數主流幣之外其他都是垃圾。
如果你說的是做算力租賃和礦機生意的全民算力,那還是靠譜的,好歹也是礦海會的成員嘛。外界不太了解,我們圈內人還是清楚礦海會這群人的,他們雖說都是些泥腿子(相比比特大陸而言),但也都是礦圈老人了,也算是比特幣的早期信仰者了,底氣還是比較足的。
❼ 如何提高七年級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如何提高初一學生的計算能力?
數學能力傳統提法包括:
邏輯思維能力,
基本運算能力,
空間想像能力,
應用數學知識
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而根據教育目標來可分為:
數學知識、
公民
意識、社會需要、語言交流四個方面,著重從個人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而提出來的。
眾所周知,
「運算能力」即「計算能力」是數學上的一個最重要的能力,可以說一個學
生計算能力欠缺,
數學必然徹底沒戲。
再奇妙的解題思路要靠計算去實現。
無論是小學還是
中學乃至將來的大學,
計算能力高低決定了學生的數學發展。
因此,
學生的計算能力事關重
大。
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必須抓好初一計算。
萬丈高樓平地起,
高樓基礎不牢後果可想
而知。初一年級是奠基階段,正因為是基礎,所以它就顯得更加重要。
七年級學生數學基礎普遍不扎實,
一是小學數學的運算技能差,
多數學生養成了時間加
汗水盲目做題的習慣,
雖然做了許多題,
但是沒有真正去思考;
二是對有理數的概念、
法則
的要點把握的不準確,
運用中往往顧此失彼,
不能有的放矢的指導運算。
我在教學實踐中著
重抓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重視奠基把握關鍵
「有理數」
作為代數的奠基,
安排在初一的開始。
這一單元單元知識掌握的情況決定學生
初中數學的發展。在這里,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關注知識生成,立足長遠發展:在數軸、絕對值、相反數等相關知識儲備後,進入
了有理數加法運算開始,
就應該特別關注每一種運演算法則的探討,
切不可像有的老師開玩笑
說:
一上課直接宣布計演算法則,
然後開始做題目鞏固。
必須要充分領會新課標的理念、
吃透
新課程精神,
關注學生的知識生成與發展。
探究法則時應當在設置合適的學生身邊的情境後,
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思考、分類、討論表述,用心去理解法則,唯其如此,才能使學生准確
運用法則正確、靈活地計算。
2
、定性放在首位,強調操作規范:與小學數學相比,只因為引入「負數」
,小學計算的
平衡被徹底打破。多少學生因為在符號上的失誤做錯計算,大家有目共睹。例如:
計算下列各題:
(1)-1+3
(2)-12-2
(3)(-3)x(-5)
解
:
原式
=-4
解
:
原式
=-10
解
:
原式
=-15
以上都是「定性」惹的禍,因此,筆者覺得無論是有理數加、減、乘、除、乘方中的哪
一種運算,都應該把「定性」放在首要位置!符號一錯大錯特錯。其次,計算的操作規范必
須從嚴要求,
從運算起始階段就要給予高度的重視。
為了打破這種定性,
我在教學有理數的
加法時,
沒有嚴格按照規范的數學語言出事計演算法則,
而是根據實際情景編排了符合學生心
理富有情趣的通俗語言,例如同號兩數相加,都姓負是一家,相親相愛
加一起。異號兩數
相加,一個往東一個往西,誰厲害聽誰的,打一架,力量就減弱。這樣學生掌握的很好,而
且很樂於學習。但一定要讓學生要明白:我們都是同學,要相親相愛友好互助。
3
、重視混合運算,強化運算順序:混合運算是有理數運算的高級階段,在教學時要特
別強調運算順序,
規范操作程序。為避免少走彎路,教師要求學生先整體讀題,觀察混合
運算里,有哪些運算,有無括弧,要先算什麼,後算什麼,應按照什麼樣的法則進行計算,
教師的板書要工整、
並且有示範計算過程的正確數學格式,
教育學生要步步為營,
穩扎穩打。
要對學生經常犯錯的地方,及時來個「友情提醒」
,當然也可以先讓其跌倒再點石成金,這
樣記憶更深刻。
4
、提醒學生要耐心,細心、抱著一定能算對的態度參與計算。書寫步驟齊全,關鍵步
驟不省略,反映出計算的順序和思路。
二、整式加減承上啟下:
有理數單元結束後,
就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代數階段
「字母表示數」
,
而字母表示數單元
中的
「整式加減」
又成為計算的重頭戲。
整式加減的計算能力要想提高,
就必須重視教學的
全過程,要在宏觀上有一個整體的設計,在微觀上加強操作流程的規范。
1
、先學化整為零,再學化零為整:整式的加減的實質就是合並同類項,因而,先要對同
類項要有清醒的認識:同類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
所含字母相同;
(2)
相同字母的指數也
相同。
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正確識別同類項後,
通過教學探究讓學生明確合並同類項其實
就是系數相加減,而字母及其指數保持不變。對於去括弧的知識的學習,學生有兩大瓶頸:
(1)
、符號失誤;
(2)
、出現漏乘。
對於這兩個棘手問題,
在學習去括弧時,
抽象概括很重要。
在實際教學時,
總結去括弧
的法則後,這樣濃縮成「
『+』
(
)不變號;
『-
』
(
)要變號。
」朗朗上口,學生饒有
興趣,
記憶清晰。
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弧時,
還要注意用一個數去乘括弧里的每一項,
就如
同給班裡每個孩子分月餅,
要是不給李四吃,
他就要哭鼻子,
不給誰吃誰都不高興。
因此每
個孩子都要分到月餅。
2
、重視操作規程,強化計算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計算題更是一票否決:即一步錯步步
錯。為此,在教學中,必須規范解題的步驟,清楚整式加減有哪幾個步驟,每一步明確應該
做什麼。通過例題以及學生的操練,把整式加減的步驟總結為:
1
去括弧;
2
標記;
3
交換;
4
合並。言簡意賅地點出了整式加減計算的流程,這樣學生就可以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減
少計算的盲目性,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3
、點撥解題思路,認清問題本質:在整式加減中,題型不少。解題思路要通過適當的練
習及時加以點撥,
如
「求代數式的值」
學生往往思維定勢,
把字母替換為數字直接代入整式
中進行計算,
失去理智全然不顧代數式的復雜,
而樂此不疲。
老師必須點化到位,
讓學生明
白先化簡整式再代入求值為上策。又如解讀「
......
結果不含
x
項,求
m
的值」這種問題,學
生解題時一葉障目,不能通盤考慮。這里老師就必須點化:
「結果不含
x
項就是指此代數式
化簡合並後的
x
項的系數
=0
。
」總之,教師對於出現的新的問題要及時讓學生思考嘗試解決
後,再點化學生,這樣印象深刻。不管是什麼樣的題型,如果大多數學生出現了偏差,作為
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及時小結,
唯其如此,
才能把學生的整式加減的計算能力,
提升到一個
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