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雲算力
『壹』 據說郭沫若抗戰期間在重慶市的地攤上收購了一件虎符,這件事是真的嗎發現的是哪個虎符
樓主你好! 你問的另一個問題我已經給你回答了,相信你的問題也應該得到了解決!
再啰嗦一遍吧。你所說的「新郭虎符」,其實是「新郪虎符(郪,音「妻」)」吧!
新郪虎符的誤讀誤寫變成了新郭虎符,有人認為上面的字是新郭,所以有爭議。因為這是私人收藏的,所以只有過去的拓片,原圖不好找了。
圖:新郪虎符文字拓片
新郭虎符銘文釋文: 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興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母(毋)會符,行殹。
銘文譯文:(調動)甲兵之符。右半在王府,左半在新郪。凡是調動披甲的士兵五十人以上,必須有王府(右半邊)的兵符會合,才敢調兵。(但是,)如果遇到火災險情,即使沒有王府的兵符,也可以調兵。
這是王國維先生的《秦新郪虎符跋》:
新郪虎符,文四行,錯金書雲: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無會符行殹。羅叔言參事得其影本,臨以寄余。其文甲作,兵作,在作,與秦陽陵符同;凡作,與散氏盤同;敢作,也作殹,與詛楚文同;余字皆同小篆。余謂此秦符也。新郪本魏地,《魏策》,蘇秦說魏王:大王之國,南有許鄢、昆陽、邵陵、舞陽、新郪。至安釐王時尚為魏有。《史記·魏世家》,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一年),秦拔我郪丘。應劭以為即新郪。然郪丘,《秦本紀》作邢丘,《六國表》作廩丘。《秦本紀》言:是年攻魏,取邢丘、懷。邢丘與懷二地相接,自當以邢丘為長。其後公子無忌說魏王雲: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鄰。是彼時葉陽、昆陽屬秦,舞陽屬魏。新郪在舞陽之東,其中間又隔以楚之陳邑;時楚正都陳,秦不能越魏、楚地而東取新郪,明矣。至昭王五十四年,楚徙鉅陽;始皇五年,又徙壽春,新郪入秦當在此前後。然則此符當為秦並天下前二三十年間物也。
而這是韓自強先生的新考,目前學界普遍認同他的這個說法(要點就在於,據現在的考證,戰國無「新郪」):
按:王國維此說實誤。戰國無新郪。《史記正義》注「郪丘」引「應劭曰:『漢興為新郪』。」指明新郪是漢初才建的縣。安徽省阜陽市博物館原館長韓自強先生發現阜陽某收藏家藏有「浚遒虎符」,與新郪虎符完全相同。考浚遒在今安徽合肥市肥東縣東20里龍城,漢初始建為縣,屬淮南王國(秦置九江郡,漢高帝四年〈前203〉封為淮南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復為九江郡)。既然浚遒是漢代才有的縣名,則此虎符只能是漢代器物。因此,韓先生考證此虎符乃西漢淮南王劉安的調兵符。據《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劉安謀反時,「令官奴入宮,作皇帝璽,丞相、御史、大將軍、軍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漢使節法冠」。浚遒虎符正是這一時期製造、淮南王被滅時偶然漏網未被繳銷的兵符,是遺留至今的淮南王劉安謀反的確鑿罪證。韓先生將此虎符與新郪虎符對照,發現其形狀、大小、字體、字數、行文格式以及錯金紋飾都是一模一樣,唯「浚遒」改為「新郪」,而與秦制虎符風格、大小、形制均有很大差異。因此韓先生斷定:新郪虎符也是劉安謀反時所鑄,而不是戰國時代的器物。漢代官方文字篆隸並行,浚遒、新郪虎符文字更接近《說文解字》的小篆,王國維以個別文字證明新郪虎符屬戰國時代的秦國,考證有誤。既然新郪虎符不是戰國器物,就不能證明戰國就有新郪。應劭是漢代人,其「漢興為新郪」之說確鑿無誤。新郪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趙廟鎮城孜村宋王城,漢屬汝南郡,與九江郡(淮南王國)緊鄰,正是《史記》所說的「旁近郡」,劉安謀反時鑄造新郪虎符完全符合《史記》的記載。
『貳』 秦時明月里雲游商人虎符值得買嗎
no,反正我不會買,關鍵是看你幾級,如果是30級以下,那你可以考慮考慮
『叄』 求魔道祖師姑蘇藍氏家規
姑蘇藍氏家規」:
雲深不知處內亥時息,卯時起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挑食留剩,不可境內殺生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私自斗毆,不可淫亂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夜遊,不可喧嘩,不可疾行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無端哂笑,不可坐姿不端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飯過三碗,不可打架斗毆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攀樹,不可駝背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逃課,不可早退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赤腳,不可敲詐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賭博,不可玩火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偷竊,不可打鬧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戲水,不可吹口哨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暴飲暴食,不可勾肩搭背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跑跳追趕,亂用抹額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以大欺小,戲弄他人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無視他人,肆意放縱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借人錢財,課堂遲到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嫉妒偏激,煉化凶屍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煉化走屍,不可煉化活屍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吃飯舔筷,不可筷子交叉
雲緊不知處內不可梵燒雜物,不可交頭接耳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交往過密,不可夜不歸宿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暴飲暴食,不可勾肩搭背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跑跳追趕,亂用抹額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以大欺小,戲弄他人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無視他人,肆意放縱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借人錢財,課堂遲到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嫉妒偏激,煉化凶屍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煉化走屍,不可煉化活屍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吃飯舔筷,不可筷子交叉
雲緊不知處內不可梵燒雜物,不可交頭接耳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交往過密,不可夜不歸宿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威脅他人,不可考試掛科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亂丟雜物,不可以強欺弱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製造噪音,不可走路看書
雲溫不知處內不可無理取鬧,不可強詞奪理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目無法紀,不可目無尊長
雲需不知處內不可弄虛作假,不可影響他人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隨地吐痰,不可宣揚色情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塗抹刻畫,不可與人攀比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考試作弊,不可跨越圍牆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越牆外出,不可驚擾女修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無端曬笑,不可坐姿不端
魔道祖師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挑食留剩,不可筷子敲碗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衣冠不整,不可面有污垢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蓬頭亂發,不可塗脂抹粉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坦胸漏乳,不可琴藝不精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奇裝異服,不可攀折花木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隨地吃東西,不可課堂打瞌睡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在人前脫鞋,不可讀荒淫邪書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與異類交好,不可製作明虎符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課堂擾亂秩序,不可虧欠他人錢財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動用他人物品,不可邊走邊吃東西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垂直放置筷子,不可佩戴金銀首飾
五深不知處內不可背後語人是非,不可邊走邊大聲說笑
魔道祖師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就餐時離桌過遠,內禁止私藏偷飲天子笑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與雅士夜夜天天,品茶飲水不可如牛飲
深不知處內不可未食完碗中食離桌,不可窺伺本家名士沐浴
雲深不知處內宴會一人一案禁止搭夥,晡時禁食一切零嘴果品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家宴時尊長未動筷而自行動筷
雲深不知處內宵後除當日巡夜者,其餘人等不可夜遊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半夜吹笛,不可搞基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為受,不可養兔子
雲深不知處內不可半夜發出雜訊,不可二人同席
雲深不知處內人員不可學魏嬰
雲深不知處內人員遠離魏嬰
『肆』 虎符——軍事的象徵,你怎麼看呢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圍繞兵符,歷史上有戰國時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著名典故。《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寫赤壁之戰中,諸葛亮趁周瑜與曹仁激戰,南郡空虛,命勇將趙子龍奪城成功,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翼德襲取了荊州,接著又差人拿著兵符,詐稱曹仁求救,誘使守襄陽的夏侯惇引兵出戰,教關雲長乘機襲取了襄陽。諸葛亮僅憑一件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還受了箭傷的東吳都督周瑜卻一無所獲,氣得金瘡迸裂。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以上所介紹的這幾件極其珍貴又有點神秘的虎符,不管它是銅的、鎏金的還是純金的,讓人驚異的是竟然全都和陝西有關,讓我們感到了博大精深的陝西歷史文化的厚重和無處不在。確實,要想了解五千年的中國,必須先得了解陝西。
『伍』 三國風雲 聯盟虎符怎麼弄
一個辦法用金幣買
另一個辦法不需要花錢
打城戰和國戰都可以拿,點擊左邊的萬人國戰看什麼時候有就可以去打了
『陸』 古代調動軍隊的虎符為什麼不怕被人仿造呢
《史記.五帝本紀》中寫道,“天譴玄女下,授黃帝兵符,伏蚩尤。”從遠古時代開始,虎符就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它承載的是皇權的力量,是兵權的強大。一塊小小的虎符卻見證了朝代的風雲變幻,它不動時,就是和平,它若出動,那就是一場場的戰爭。權力充滿著無窮的魅力,可是為什麼在古代的歷史上,卻從未有人仿造虎符,奪取那攝人的權力呢?
清朝末年,象徵著皇權與兵權的虎符退下了歷史的舞台。它的歷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虎符的存在,皇權與兵權才得以統一,統治者的地位才不受動搖。
縱觀朝代的滄海桑田,穩定的權力被打破的時候,也就是動亂的開始。虎符雖然擁有至高的權力,但是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控制人心。
『柒』 完美世界國際虎符令任務要不要做啊 能得什麼東西
當然要做,系列任務,獎勵豐厚:
玩家每完成任務鏈中的一步,都可獲得一定的經驗及元神獎勵。當玩家完成一個階段任務後,可獲得更豐厚的經驗及元神獎勵,同時會得到一封虎威函,虎威函是開啟下一階段任務的必備道具。從第六階段任務起,玩家完成任務後還將獲得一枚雲紋虎符,雲紋虎符可以兌換物品獎勵。隨著虎符任務階段的提升,所帶來的獎勵也必然會更加豐厚。
很高興為您解答,祝你學習進步!【the 1990】團隊為您答題。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
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另發或點擊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
『捌』 秦時明月手游雲游商人虎符好不好用
最好別買雲游商人的東西,價格高得離譜,即使是紫色物品,如果不是給橙色弟子配緣的話也別買,虎符後期開箱子都能開出來,所以別買虎符!
『玖』 虎可辟邪制鬼 道教佩虎符有何講究
在道教修煉中,一直有佩戴靈符以避災禍的傳統;去道觀參觀訪道,我們也常常會請一些平安符回家來護佑家人。但是人們一直對這樣神秘的道符缺乏了解。民間諺語中,人們稱那些看不懂的字為「鬼畫符」。
虎可辟邪制鬼 神荼郁壘負責抓鬼喂虎
在古代宗教思想中,虎是可以辟邪的神奇動物。《山海經》里講在東海之中度朔山上有大桃樹,其東北方向枝杈間被稱為「鬼門」,是萬鬼出入之所,神荼、郁壘二神人,負責監視眾鬼,如遇惡害之鬼,即用葦索束縛投去喂虎。
漢代螭虎鳳鳥辟邪擺件
國家博物館藏的龍虎紋青銅尊所飾虎食人像即取自虎噬鬼魅的傳說,喻意趨吉避害。在道教思想中,有制虎符以驅邪就不足為奇。虎符在這里不再是古代軍隊調動的憑證,而是成為道教中的重要的法器。而且神虎符與金虎符被道教經書賦予了神聖的傳授來源,並與智慧消魔之義有了聯系,並成為這一教義的現實化的物質補充。
太上老君授太上大道君「兩符一經」
在《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中的第一卷《真葯玄英高靈品》中出現「神虎太符」,「金虎真符」,這兩種虎符是由仙真傳授的重要神符,起到了驅邪護身的重要作用。
上清派非常重視佩符,而對「神虎太符」,「金虎真符」的應用,是傳統上清派佩符思想的體現和進一步發展。
道教茅山派主修《上清經》,兼修《三皇文》、《靈寶經》,以符籙咒劾召鬼神,以戒傳授弟子,服食辟穀、冶煉丹術,隋唐時盛行南山,成為道教三大符籙派之一。
經文中交代了神虎符的傳授來源,即由太上老君從太上大道君處受領神虎太符、金虎真符、智慧素經。此中最高的神祗是太上大道君,所傳授的是兩符一經。查閱《道藏》,「神虎太符」之稱只在《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中出現。但是在《道藏》正一部中,以神虎為名的神符以及經書很多。
在六朝道教經典《真誥》有「神虎洞瓊林,風雲合成一」的詩句。神虎被認為是具有強大力量的動物。而在《真誥•運象篇》的人神感通的故事中,就有下降仙人攜帶著題名為神虎的經書。內容大致為太虛上真元君金台李夫人之少女下降(即「紫清上宮九華真妃」)。其中此女仙的一侍女持一錦囊,中有書,見刻檢上字雲「玉清神虎內真紫元丹章」。
南嶽夫人說:「真妃有《神虎內真丹青玉文》,非二所有者輩」。可見神虎的形象在六朝上清派思想中就有一定的地位。在《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經》中,有神虎真符和金虎真符的名稱。此經是摘錄《金虎》、《神虎》二符改編而成。且摘錄的《金虎》的內容在下文中我們所講到的《洞真太微金虎真符》中的內容相一致。那麼我們推斷,神虎太符很有可能就是神虎真符。
佩授神虎符 可以開智慧、制魔王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經》中的「太上神虎玉經神虎內真符」篇,應該是已經散失的《神虎經》的摘錄。並且在「太上神虎玉經神虎內真符」,有這些話:
「太微天帝君,告上相青童君、西城王君曰,上清大智慧文消魔真經,此太極之玉篇,高上之寶訣。神魄真詩,九天太真所寶章。智慧可以逐穢,消魔可以束邪,真符可以制魔。夫有玉簡紫名,得修上法者,不為眾妖所乘,萬魔所試也。可謂萬害不能傷,萬試不能幹,皆神虎之威,真經之妙用也。」
也就是說,在《神虎經》的內容中,也有對《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的贊賞。並強調了智慧、消魔、真符三者各自不同的作用。但總得來說,這三者的作用都是祛除邪魔,從而保證修道的安全。
修道者進行祝時,必須要受神虎符
「不受神虎上符,不得妄說此祝。此祝皆九天大魔內諱,一咒九天駭動,萬鬼束形,千精喪目,百神詣庭。不受而妄說,皆亡魂失魄。高上滅魔之祝,亦如此,明慎之焉。又有消魔符及神虎之符,在消魔經中,悉是九天魔王之隱音也。亦應佩祝制之時,悉服一枚益佳」。
所謂祝,就是祝告,禱告的意思。即人向上天仙真禱告而祈求獲得幫助。在這里修道者進行祝時,必須要受神虎符,否則就不能使用此祝進行禱告。因為這個祝文中,有九天大魔王的名諱,有著極其強大的力量。沒有受神虎符就使用這樣的祝文的話,就會亡魂失魄。而此處還提到了消魔符以及神虎符為何有這樣的功效,因為兩個符都在《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中都是九天魔王的隱音。而且在祝告之時,不僅要佩符,更好是服符一枚。
佩金虎符上奏章表而獲得神力
而「金虎真符」,在《道藏》正一部中有《洞真太微金虎真符》,在經中前文有「此符刻於上清玉簡智慧篇中,有七萬言,靈音道妙,微旨難詳。」此處出現智慧二字,應當不是偶然。智慧、消魔、佩符其三者在上清派的思想中具有內在的關聯。「右金虎真符,太微天帝君以傳金闕帝君。朱書白素,盛以紫錦囊,佩之,著頭上以行,則威制天地群靈,神仙敬伏,玉華執巾,天丁衛軀,山嶽稽精。加敕威神之祝,玉清之章,便得馘斬九魔,千妖滅形矣。此上清禁符,不傳於世,得佩之者,飛升上清。」可見,金虎真符出自太微天帝,再傳於金闕帝君。其符的形制是紅色的符文寫於白色的素布之上,並用紫色錦囊盛放。修道者可以佩符及其上奏章表而獲得神力。
在《道藏》中的正一部,還有一篇與「神虎符」,「金虎符」相關的經書,名曰《洞真太上神虎隱文》,據考證是與《金虎》、《神虎》二符合用之頌章。在此經的最後,稱此經為《太上八術智慧滅魔神虎隱文》。可見在此經中,神虎與智慧滅魔有著直接的關系。
其中有以下一句話:「太上大道君曰:李山淵德合七聖,為金闕之主,……既己說之以智慧,又復記之以消魔,智慧可以驅神,消魔可以滅邪。復授之以神虎真符,使威馘六天,詠之以揮神高章,亦助之散穢去患也。且太微帝君所寶,有金虎真符,以制天地神靈,叱之以行,便得摧斬千精,佩之而往,則萬鬼滅形,眾魔妄侵而即死,群妖窺之而自冥,乃可俱授山淵,以成其任乎。」經中的意思大致是:太上大道君授予金闕帝君以智慧消魔之義,而可以驅神滅邪。又授予他神虎真符以及金虎真符,從而保證金闕帝君能夠成就其責任。
在經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神虎、金虎二符,是在傳授消魔智慧義之後而傳授的來保證金闕帝君能夠驅邪魔的進一步保證。其神虎符是由太上大道君傳授,而金虎符是由太微帝君所傳授。兩者的主要功能都是祛除鬼魔穢患。但是神虎符因為傳授的神仙地位階次較高,應該比金虎符地位要高一些。
張天師騎虎圖
神虎符的使用方法 佩戴和吞服
而在《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守一品中,進一步對佩符有所討論。在對三炁及其智慧義進行闡發之後,造經者又闡發其佩符的思想。「智慧者守一,諦定心源,心源習俗,定道難弘,先當服符,精密即驗。」智慧之人能夠守一,從而安定自己的心源,但是心源總是會被外界的習俗所影響,於是修道之人就難以完成定道,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服符。在這里,服符的目的不再是解決外邪的入侵及其治病,而是為了幫助修道者在修守一的過程中安定心神。服符與道教哲學中的心性修煉發生了聯系。
在《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之後,還交代了對符的使用辦法,主要是佩戴和吞服。「始於八節日,朱書竹膜上,平旦向王,吞之再拜,拜畢咒願隨意,十六日止。又朱書白素,盛以錦囊綴頭上五年,真一相見」。
首先是在道教的八節日中,用硃砂寫於竹膜上,平旦向王,吞服之後再拜。拜之後所發的咒願隨服符之人所願,十六天後停止。又可以用硃砂寫於白素的布上,將符放於錦囊綴於頭上,五年之後真一相見。第二組有三符,硃砂寫於素布之上,男子佩於左肘,女子則佩在右肘,八年之後三一俱現。正月旦用青色顏料書於白紙做成一符,向北禮拜之後吞服之後,以長九寸寬四寸厚三分刻字的黃金板,來封山川中的邪神,從而掌握五嶽的真精。通過服符、佩符,從而心存三一。「右三符,朱書素,佩左肘女右。八年三一俱見。又正月旦青書白紙一符,北向再拜吞之。後以金長九寸、廣四寸、厚三分刻書,以封山川之邪神,掌五嶽之真精也。服佩符後,諦存三一。」
『拾』 新郭虎符是長什麼樣子的虎符上的銘文是什麼有新郭虎符的圖片嗎
樓主你好!
你所說的「新郭虎符」,其實是「新郪虎符(郪,音「妻」)」吧!
新郪虎符的誤讀誤寫變成了新郭虎符,有人認為上面的字是新郭,所以有爭議。因為這是私人收藏的,所以只有過去的拓片,原圖不好找了。
圖:新郪虎符文字拓片
新郭虎符銘文釋文: 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興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母(毋)會符,行殹。
銘文譯文:(調動)甲兵之符。右半在王府,左半在新郪。凡是調動披甲的士兵五十人以上,必須有王府(右半邊)的兵符會合,才敢調兵。(但是,)如果遇到火災險情,即使沒有王府的兵符,也可以調兵。
這是王國維先生的《秦新郪虎符跋》:
新郪虎符,文四行,錯金書雲: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無會符行殹。羅叔言參事得其影本,臨以寄余。其文甲作,兵作,在作,與秦陽陵符同;凡作,與散氏盤同;敢作,也作殹,與詛楚文同;余字皆同小篆。余謂此秦符也。新郪本魏地,《魏策》,蘇秦說魏王:大王之國,南有許鄢、昆陽、邵陵、舞陽、新郪。至安釐王時尚為魏有。《史記·魏世家》,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一年),秦拔我郪丘。應劭以為即新郪。然郪丘,《秦本紀》作邢丘,《六國表》作廩丘。《秦本紀》言:是年攻魏,取邢丘、懷。邢丘與懷二地相接,自當以邢丘為長。其後公子無忌說魏王雲: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鄰。是彼時葉陽、昆陽屬秦,舞陽屬魏。新郪在舞陽之東,其中間又隔以楚之陳邑;時楚正都陳,秦不能越魏、楚地而東取新郪,明矣。至昭王五十四年,楚徙鉅陽;始皇五年,又徙壽春,新郪入秦當在此前後。然則此符當為秦並天下前二三十年間物也。
而這是韓自強先生的新考,目前學界普遍認同他的這個說法(要點就在於,據現在的考證,戰國無「新郪」):
按:王國維此說實誤。戰國無新郪。《史記正義》注「郪丘」引「應劭曰:『漢興為新郪』。」指明新郪是漢初才建的縣。安徽省阜陽市博物館原館長韓自強先生發現阜陽某收藏家藏有「浚遒虎符」,與新郪虎符完全相同。考浚遒在今安徽合肥市肥東縣東20里龍城,漢初始建為縣,屬淮南王國(秦置九江郡,漢高帝四年〈前203〉封為淮南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復為九江郡)。既然浚遒是漢代才有的縣名,則此虎符只能是漢代器物。因此,韓先生考證此虎符乃西漢淮南王劉安的調兵符。據《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劉安謀反時,「令官奴入宮,作皇帝璽,丞相、御史、大將軍、軍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漢使節法冠」。浚遒虎符正是這一時期製造、淮南王被滅時偶然漏網未被繳銷的兵符,是遺留至今的淮南王劉安謀反的確鑿罪證。韓先生將此虎符與新郪虎符對照,發現其形狀、大小、字體、字數、行文格式以及錯金紋飾都是一模一樣,唯「浚遒」改為「新郪」,而與秦制虎符風格、大小、形制均有很大差異。因此韓先生斷定:新郪虎符也是劉安謀反時所鑄,而不是戰國時代的器物。漢代官方文字篆隸並行,浚遒、新郪虎符文字更接近《說文解字》的小篆,王國維以個別文字證明新郪虎符屬戰國時代的秦國,考證有誤。既然新郪虎符不是戰國器物,就不能證明戰國就有新郪。應劭是漢代人,其「漢興為新郪」之說確鑿無誤。新郪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趙廟鎮城孜村宋王城,漢屬汝南郡,與九江郡(淮南王國)緊鄰,正是《史記》所說的「旁近郡」,劉安謀反時鑄造新郪虎符完全符合《史記》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