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算力計算
『壹』 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貫穿整個小學數學的主線,是學生學習很多數學知識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今後生活、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因此,計算能力的培養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它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連,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小學生計算出錯的原因
1、不良的學習習慣
有的學生從小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散漫,上學後遷移到學習中,便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時不是看錯數字,就是寫錯數字;不是抄錯數字,就是漏寫符號;或是加法忘了進位,減法忘了退位,加法當減法做,乘法當成了除法,小數點忘了或點錯了一位;有時甚至會出現一些無法理解的錯誤等。
2、對於計演算法則概念或運算順序沒有很好的掌握
有的學生也輕視計算題的學習,往往只注重結果(計算方法),而不注重結果由來的過程。導致對計演算法則或運算順序、原理等不能很好理解,只是死記硬背計算方法,這樣的學生往往計算出錯也比較多。比如:在加減運算中常常忘記借去的數或進上來的數,在商末位有零的除法中常常把零丟掉,在小數乘法中常常忘記點上積的小數點,在四則混合運算中,必須同時注意運演算法則,中間結果,運算方法、進位、退位的處理等。再如:1.25×(80+4)=1.25×80+4=100+4=104,錯誤原因是當初學習乘法分配律的時候,沒有領會到1.25×(80+4)此題的意思就是求84個1.25,可以先求80個1.25,再加上4個1.25,一共還是84個1.25,自然就不會出現上述錯誤。
3、思維定勢的影響
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主要表現為用習慣的方法去解答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從而出現錯誤。如:7.68-2.75+1.25=7.68-4=2.68錯誤原因是學生容易受到比較熟悉部分的刺激造成干擾,而導致錯誤。又如:4.9+0.1-4.9+0.1=5-5=0 24×5=100等錯誤原因主要是學生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造成的。
3、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學生計算錯誤的重要原因。學生對學習重要性和正確性的必要性認識不足,不感興趣,解題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沒有力求准確的情緒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結果出現錯誤。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計算時學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結果。在怕難怕繁、耐心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計算,常會出現錯誤。
二、培養計算能力的教學策略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項涉及多方面教學內容的系統工程,既要讓學生掌握好與計算有關的數學概念與數學知識,又要通過有針對性、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練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要有效地提高計算能力,必須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和計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的發展,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切實掌握有關計算的知識
(1)計演算法則
計演算法則是指計算時必須遵循的一般規則,它促使計算過程程序化、規則化,並能保證計算的准確性。計演算法則的掌握是計算準確性的保證。
(2)運算順序
運算順序是在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對運算先後次序的一種規定。同級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含有兩級運算,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有括弧的,要按小括弧——中括弧的次序,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掌握運算順序是四則混合運算的關鍵。
在進行四則運算的教學時,有位老師遇到難題了,他雖然根據教師用書上的提示,在學生開始接觸四則運算時先標出運算順序,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掌握得不太好。有一天,他在黑板上寫出尊老愛幼這個詞,他說:「尊老是放在前面的,先有尊老,才有愛幼,我們的親人,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及兄弟姐妹,我們有東西都要先想到分給爺爺奶奶,然後是爸爸媽媽,最後才是兄弟姐妹。而在運算符號的大家庭中,括弧就是爺爺媽媽,我們要先算括弧,而乘除則是爸爸媽媽,我們第二步就是算乘除了,最後才是兄弟姐妹,也就是加減了,大家說,大家說,運算符號一家,爺爺奶奶是誰,爸爸媽媽是誰,是兄弟姐妹誰。」接下來,他又以考一考的方式讓孩子們復述了幾遍他們對應的關系,再進行練習。後來的情況說明,他這種方法的效果很好,基本沒有再在運算順序上出錯的孩子了。
(3)運算律和運算性質
運算律和運算性質是對計算客觀規律的概括,它反映了計算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一定的變化過程的必然性。利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可以使計算變得簡便。
2、弄清算理,以理馭法
在計算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計算沒有什麼道理可講,只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後,反復「演練」,就可以達到正確、熟練的要求了。結果,不少學生雖然能夠依據計演算法則進行計算,但因為算理不清,知識遷移的范圍就極為有限,無法適應計算中千變萬化的各種具體情況。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重視講清算理,就能使學生不僅知道計算方法,而且還知道駕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麼,計算教學一定會變得生動活潑,多姿多彩。
(1)通過教具演示說明算理。
如一年級數學初步認識「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性質時,先讓學生觀察教師演示:左手拿3支粉筆,右手拿4支粉筆,一共多少支粉筆?先左手後右手,列式是3+4=7 ,先右手後左手,列式是4+3=7.使學生看到加數的交換,只不過是出示順序的變化,並不影響計算的結果。通過演示,可以直觀形象地說明:在加法算式中,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道理。
(2)通過學具操作理解算理。
如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當教師出示9+2=?的算式時,一般來說學生都能很快地得出和是11.但是,教學9加幾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學生能正確地算出結果,重要的是揭示進位加法的計算規律,讓學生掌握「湊十法」的思考過程,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具操作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步進行:第一步:擺出兩堆小棒,一堆9根,一堆2根;第二部:邊思考邊操作,擺出計算結果;第三部:邊操作便口述過程。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加1得11,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第四步:將口述操作的思維過程在算式上展示出來。通過9加幾的教學,學生初步掌握「湊十法」,到教學8加幾、7加幾、6加幾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在較大的范圍內應用「湊十法」,實現了知識的遷移。
(3)聯系實際講清算理
如教學小數的加減法時,藉助學生熟悉的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進率關系,講清小數點必須對齊的道理,這就是計數單位相同的兩個數才能相加減。
(4)展示思路弄清算理
在教學四則運算的計演算法則時,往往藉助虛線、方框中的算式來闡明算理。
『貳』 什麼是計算能力
目前,中學生運算能力的狀況是很差的,不少老師埋怨:「學生的計算能力太差了,連簡單的運算都過不了關,甚至數學基礎好的學生運算結果也常出差錯。」這些狀況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學生不明算理,機械地照搬公式;有的則是不顧運算結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選擇簡捷運算途徑的意識;也有的學生對提高運算能力缺乏足夠的重視,他們總是把「粗心」「馬虎」作為借口;也有相當多的老師只著重解題方法和思路的引導,而忽視對運算過程的合理性、簡捷性的必要指導。這樣不僅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必然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影響學生運算能力的心理因素
1、固定的思維方法
固定的思維方法在運算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影響,當學生掌握了某一種知識(方法)往入習慣用類似的舊知識(方法)去思考問題,這樣必然會出現思維的惰性,影響運算的速度,使運算過程繁冗不堪。
2、缺乏比較意識
比較意識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方向。解題時往往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善於選優而從。有的學生缺乏比較意識,做題時往往找到一種方法就抱著死做下去,即使繁冗,也不在乎,認為做對就行了。老師在講評試題時,忽略多種解法當中簡捷方法的優先性。
二、運算能力及其特點
運算能力的基本特點有兩個:
(1)運算能力的層次性
在數學發展的歷史上,不同類別的運算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到高級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對運算的認識和掌握也必須是逐步有序、有層次的,不掌握有理數的計算,就不可能掌握實數的計算;不掌握整式的計算,也就不可能掌握分式的計算。不掌握有限運算,就不可能掌握無限計算。沒有具體運算的基礎,抽象運算就難以實現。由此可見,運算能力是隨著知識面的逐步加寬、內容的不斷深化、抽象程序的不斷提高而逐步發展的。如果說數學內容的發展是無窮的,那麼運算能力的提高也是永遠不會終結的。
對於中學數學運算能力的要求大致可分為兩個層次:①計算的准確性——基本要求②計算的合理、簡捷、迅速——較高要求③計算的技巧性、靈活性——高標准要求。在思想上一定要充分認識提高運算能力的重要性,把運算技能上升到能力的層次上,把運算的技巧與發展思維融合在一起。
(2)運算能力的綜合性
運算能力既不能離開具體的數學知識而孤立存在,也不能離開其他能力而獨立發展,運算能力是和記憶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滲透的,它也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數學能力相互支持著。因而提高運算能力的問題,是一個綜合問題,在中學各科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計算能力,不斷引導,逐漸積累、提高。
『叄』 計算能力怎麼提高
你這不叫計算能力差,朋友,這應該叫馬虎,對吧,其實誰都一樣。 給你幾個方法吧,1, 首先思想一定要集中 ,很認真地對待每一道題,做完後要檢驗一遍。當然,計算題做多了也要提高時間效率。
演算時草稿很重要
2,認真對待草稿 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打草稿的
草稿不能太潦草,一個題目要一步步往下寫,開始不能省略
盡量用「圈、勾」等手段畫出重要的地方提示自己不可以錯
不要的數據及時劃掉
口中默念也有一定幫助
等正確率上來了再提高速度,做得簡略一點心算多一
3,基本功的問題 ,你應該練習口算,簡單的加減乘除直介面算,再記一些常用數,比如11到19的每個整數的平方是多少?我們小學就記住了。
還有,鍛煉豎式計算能力,尤其是乘除。小九九得熟,別笑,這是基本功
。4 這是我給你找的 如何提高計算能力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劉宏合老師 2009-05-05 13:33:10
[標簽:心理 答案 競賽答案 數學 比較與估算]
如何提高計算能力
劉宏合創作於2009年2月
在小升初及各種考試中,每次都會涉及到計算題目,而每次計算題目的得分率卻低的驚人。這種現象不但存在於小學考試,初中和高中考試都存在這種現象。是題目很難,還是有其它的原因?怎樣避免計算失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已迫在眉睫。
首先分析造成學生計算能力低下的原因。第一、對計算不重視,報有僥幸心理。很多學生對題目只求"會",不實際求"解",甚至認為計算是浪費時間。前輩考試的"血淚史"告訴我們,考試中題目一看就會,但就是算不出正確答案。所以"不求甚解"、認為考試時我一定能算對的僥幸心理絕不能有。第二、學生"涵養高"動口不動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進行計算訓練,很多同學都是眼睛盯住算式,口中念念有詞,像計算機程序計算一般開始計算,而後報出自認為"正確"的答案。很多學生都認為"動口"比"動手"節約時間,但我們計算不只是追求速度,而是在保證正確率的情況下追求速度。第三、"節約時間",藉助計算器。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計算時借用計算器和手機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但考試時是不準帶計算器的,那時只能用自己未經訓練、已經生銹的腦袋了,正確率可想而之。
那怎樣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呢?
第一、要摒棄原來的"惡習",建立起好的習慣。一、要重視計算、甚至是簡單的計算,每一道題目我都要計算得出正確的答案。因為考試80%的題目需要我們計算得出正確答案的,所以一個人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考試成績的好壞。對於簡單的題目,我們追求效率;對於復雜的題目,我們追求准確率。二、我們要適當的降低|"涵養",多動手,少動口。養成演算的好習慣,在考試中不但可以提高計算準確率,如果利用得當的話,更能節約我們的檢查時間。三、扔掉一切使我們大腦生銹的"輔助工具",把大腦練靈光,就不相信考場不讓帶"腦袋"。
第二、要學會"計算程序"和注意過程中的簡算,很多同學看到計算題目,上來就死算,直到"算死"為止。實際上,面對一個算式就像面對一個壯漢一樣,想擊倒對手,算出正確的結果,就需要找到壯漢的弱點--即找到算式的特點,然後根據特點採取不同的措施。採取正確的方法之後,在運算過程中要注意適時運用簡算方法--尤其是基本的簡算方法,例如乘法的分配律、結合律、等號兩邊約分和分子分母約分等等,這樣就可使我們少走彎路。
第三、注意計算策略。一般我們把計算分為口算、手算和估算。對於簡單的題目,例如兩個數間的簡單運算,我們直接可以採取口算;對於稍微復雜的算式,我們要進行手算;對於以下要求精度不高的計算,例如在數論中試求一個未知數的范圍和求某個數的整數部分等,我們可以運用估算,只要得出題目要求的結果為止,可以"不求甚解"。
第四、"短平快"的方法--惡補計算。時間證明通過短時間內做大量的計算題的方法可以使學生計算能力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推薦大家做"我愛數學夏令營--計算競賽"的題目,每年25道題目都很具代表性。
最後、通過多記一些運算的規律和常用的算式提高我們的計算能力。近日在北京圖書大廈發現一本書《超右腦19×19口訣神奇的數學學習法》,其實就是讓大家把一些常用的算式記住,在計算中靈活運用。記住一些常用算式,在考試時我們可以直接拿結果來用,這要比重新計算節約更多寶貴的考試時間。這些常用的算式,不但在計算時用的上,在分解質因數和通分時同樣也發揮著不同尋常的作用。
只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計算程序,注意計算策略再加上我們腦中多記的運算規律和算式,相信在考場上,我們定能夠神勇無比,得到應該取得的好成績。
以上,都是我在網上找了好久的,綜合了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肆』 普通計算機得計算能力
1946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到今天已有三十多年,在這不長的時間里,有了飛躍的發展。普通的計算機的運算能力每秒鍾已經達到4000萬次,比籌算和珠算的速度都要快。
為什麼電子計算機算得這樣快呢?
因為電子計算機中的運算器、控制器都是由雙穩態電路和各種「門」電路組成的;也就是說,它們是利用電的高速傳遞特性來進行計算的。我們知道,電的傳遞速度是每秒鍾30萬公里,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是非常之快的。
其次,電子計算機的運算是非常簡單的。不論多麼復雜的問題,只要由人事先設計好計算程序,把計算程序連同原始數據送給計算機,它就能按照人工編制的程序,一步接一步地自動對原始數據進行運算。它每次的運算都很簡單,如做加法,只需做1+1=10,1+0=1,0+1=1,0+0=0,總共只有這四種情況(減法、乘法、除法也是如此)。這樣簡單的計算,小學生也能很快地算出來。由於計算簡單,運算器也可以做得很簡單;也就是說,所需要的雙穩態電路、「門」電路比較少,計算時電子所走的路也較少,這就使運算速度加快了。
『伍』 如何將cpu大部分的運算能力集中運算於某個進程
帥哥,某個程序,用多少CPU,那是程序決定的,不是想變就能變的!~
除非有一個運算軟體之類的,可以在這個軟體內打開你要用的程序,然後由這個軟體來對CPU發出命令使用所有的CPU計算能力(游戲打過吧,你可以理解為類似外掛的東西),比如說,3DMAX的RV軟體,他就支持多核心運算,這個渲染軟體也只是為3DMAX專門開發的專業渲染軟體,其他的我還沒見過,你就死心吧!~
『陸』 有相關的計算壓力容器封頭體積的計算程序嗎直接輸入類型什麼的 然後出來的就是體積
V=π/24*Di^3+π/4*Di^2*h
其中,Di為標准橢圓形封頭內徑
h為直邊高度;
^3為3次方。
具體可見GB25198-2010 附錄A
用EXCEL做公式,輸入內徑和直邊高度就自動得出容積了。
『柒』 gpu計算能力1.0是什麼意思
計算能力是Nvidia公司在發布CUDA(統一計算架構,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一種對GPU進行編程的語言,類似於C語言對CPU進行編程)時提出的一個概念。因為顯卡本身是一個浮點計算晶元,可以作為計算卡使用,所以顯卡就具有計算能力。不同的顯卡具有不同的計算能力,為了以示區分,Nvidia就在不同時期的產品上提出了相應版本的計算能力x.x。計算能力1.0出現在早期的圖形卡上,例如,最初的8800 Ultras和許多8000系列卡以及Tesla C/D/S870s卡,與這些顯卡相應發布的是CUDA1.0。今天計算能力1.0已經被市場淘汰了。此後還有計算能力1.1,這個出現在許多9000系列圖形卡上。計算能力1.2與GT200系列顯卡一起出現,而計算能力1.3是從GT200升級到GT200 a/b修訂版時提出的。再往後還有計算能力2.0、2.1、3.0等版本。最新發布的版本是計算能力6.1,由最新的帕斯卡架構顯卡所支持,同時CUDA版本也更新到CUDA8.0。
對於普通用戶無需關心顯卡的計算能力,只有GPU編程人員在編寫CUDA程序,對GPU的計算進行開發時才關心這個問題。只要知道自己電腦所帶的顯卡型號就能查詢到相應的計算能力,這里貼上官方網址:https://developer.nvidia.com/cuda-gpus。
『捌』 每一個階段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計算機的歷史
現代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 現代計算機問世之前,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式計算機、機電式計算機和萌芽期的電子計算機三個階段。
早在17世紀,歐洲一批數學家就已開始設計和製造以數字形式進行基本運算的數字計算機。1642年,法國數學家帕斯卡採用與鍾表類似的齒輪傳動裝置,製成了最早的十進制加法器。1678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製成的計算機,進一步解決了十進制數的乘、除運算。
英國數學家巴貝奇在1822年製作差分機模型時提出一個設想,每次完成一次算術運算將發展為自動完成某個特定的完整運算過程。1884年,巴貝奇設計了一種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機。這台分析機雖然已經描繪出有關程序控制方式計算機的雛型,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而未能實現。
巴貝奇的設想提出以後的一百多年期間,電磁學、電工學、電子學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連發明了真空二極體和真空三極體;在系統技術方面,相繼發明了無線電報、電視和雷達……。所有這些成就為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准備了技術和物質條件。
與此同時,數學、物理也相應地蓬勃發展。到了20世紀30年代,物理學的各個領域經歷著定量化的階段,描述各種物理過程的數學方程,其中有的用經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難解決。於是,數值分析受到了重視,研究出各種數值積分,數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數值解法,把計算過程歸結為巨量的基本運算,從而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數值演算法基礎。
社會上對先進計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現代計算機誕生的根本動力。20世紀以後,各個科學領域和技術部門的計算困難堆積如山,已經阻礙了學科的繼續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軍事科學技術對高速計算工具的需要尤為迫切。在此期間,德國、美國、英國部在進行計算機的開拓工作,幾乎同時開始了機電式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的研究。
德國的朱賽最先採用電氣元件製造計算機。他在1941年製成的全自動繼電器計算機Z-3,已具備浮點記數、二進制運算、數字存儲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現代計算機的特徵。在美國,1940~1947年期間也相繼製成了繼電器計算機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不過,繼電器的開關速度大約為百分之一秒,使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電子計算機的開拓過程,經歷了從製作部件到整機從專用機到通用機、從「外加式程序」到「存儲程序」的演變。1938年,美籍保加利亞學者阿塔納索夫首先製成了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部件。1943年,英國外交部通信處製成了「巨人」電子計算機。這是一種專用的密碼分析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了應用。
1946年2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製成的大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最初也專門用於火炮彈道計算,後經多次改進而成為能進行各種科學計算的通用計算機。這台完全採用電子線路執行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信息存儲的計算機,運算速度比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這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但是,這種計算機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儲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備現代計算機的主要特徵。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數學家馮·諾伊曼領導的設計小組完成的。1945年3月他們發表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電子離散變數自動計算機(EDVAC)。隨後於1946年6月,馮·諾伊曼等人提出了更為完善的設計報告《電子計算機裝置邏輯結構初探》。同年7~8月間,他們又在莫爾學院為美國和英國二十多個機構的專家講授了專門課程《電子計算機設計的理論和技術》,推動了存儲程序式計算機的設計與製造。
1949年,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實驗室率先製成電子離散時序自動計算機(EDSAC);美國則於1950年製成了東部標准自動計算機(SFAC)等。至此,電子計算機發展的萌芽時期遂告結束,開始了現代計算機的發展時期。
在創制數字計算機的同時,還研製了另一類重要的計算工具——模擬計算機。物理學家在總結自然規律時,常用數學方程描述某一過程;相反,解數學方程的過程,也有可能採用物理過程模擬方法,對數發明以後,1620年製成的計算尺,己把乘法、除法化為加法、減法進行計算。麥克斯韋巧妙地把積分(面積)的計算轉變為長度的測量,於1855年製成了積分儀。
19世紀數學物理的另一項重大成就——傅里葉分析,對模擬機的發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前期,相繼製成了多種計算傅里葉系數的分析機和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機等。但是當試圖推廣微分分析機解偏微分方程和用模擬機解決一般科學計算問題時,人們逐漸認識到模擬機在通用性和精確度等方面的局限性,並將主要精力轉向了數字計算機。
電子數字計算機問世以後,模擬計算機仍然繼續有所發展,並且與數字計算機相結合而產生了混合式計算機。模擬機和混合機已發展成為現代計算機的特殊品種,即用在特定領域的高效信息處理工具或模擬工具。
20世紀中期以來,計算機一直處於高速度發展時期,計算機由僅包含硬體發展到包含硬體、軟體和固件三類子系統的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的性能—價格比,平均每10年提高兩個數量級。計算機種類也一再分化,發展成微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通用計算機(包括巨型、大型和中型計算機),以及各種專用機(如各種控制計算機、模擬—數字混合計算機)等。
計算機器件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再從分立元件到集成電路以至微處理器,促使計算機的發展出現了三次飛躍。
在電子管計算機時期(1946~1959),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主存儲器是決定計算機技術面貌的主要因素。當時,主存儲器有水銀延遲線存儲器、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和磁心存儲器等類型,通常按此對計算機進行分類。
『玖』 c語言做簡易計算能力測試器,由程序出題,如何才能不出現例如2/7這樣的式子
(op1%op2)==0
『拾』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開題報告
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其重要性無容置疑。計算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都依賴於不斷的練習,一款能自動出題,自動評分的小程序顯得非常重要。微信小程序「計算我最棒」,一款小學生計算能力訓練與評分的軟體,內容涵蓋:
1、表內加、減、乘、除口算(適用於一、二年級學生)。
2、加、減、乘、除豎式計算(適用於三、四年級學生)。
3、簡便運算和解方程(適用於四、五年級學生)。
4、小學階段十幾種典型問題應用題(四、五、六年級均可使用)。
特點:能夠實時評分,點擊「交卷」後能立即看到本次測試的成績。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可以點擊「求助」按紐(交卷後,才可以求助),查看正確答案。成績記錄中保存有每次測試時間,測試項目,得分,用時。
使用後,如果你覺得該軟體對你的學生或者小孩的學習有所幫助,請分享給你的同事或者朋友。
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計算我最棒」即可,快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