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力症算神經病嗎
『壹』 精神病和神經病是一回事嗎判斷標準是什麼
神經病、神經症和精神病三者有何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開玩笑或者罵人時經常使用「神經病」這個詞,其實,人們心裡想表達的內容主要是「精神病」方面的涵義。一般的人不大清楚神經病、神經症、精神病三者之間到底有何關系,有時甚至以為他們是一回事。其實,三個概念有很大的區別。
(1)神經病。神經病指神經系統發生的器質性疾病。根據神經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根據神經所支配的對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神經病指中樞與周圍神經或者說內臟神經與軀體神經表現出解剖學上的病理特徵,其主要特徵是神經有器質性的病變。
(2)神經症。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經症,是一組輕性心理障礙的總稱。神經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觀感覺方面的不良,沒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表現為當事人一般社會適應能力保持正常或影響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對自己的不適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動求治。
(3)精神病。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精神症狀喪失判斷力,認為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是正常的,拒絕治療
第2
在很多人的頭腦中,常常存在一種錯誤的概念,就是把神經病和精神病混為一談。每當聽到人家說「神經病」,馬上就會想到「瘋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藝刊物和電視、電影中常常出現將精神病稱為神經病的錯誤叫法。其實,精神病和神經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為一談。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腦功能不正常的結果。現有的儀器設備還查不出大腦結構的破壞性的變化。根據現有的資料表明,精神病是由於患者腦內的生物化學過程發生了紊亂,有些患者的中樞神經介質多了,有些則是缺少某些中樞神經介質,或是某些體內的新陳代謝產物在腦內聚集過多所致。由於精神病患者大腦功能不正常,所以這些患者出現了精神活動的明顯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語,哭笑無常,有時面壁或對空怒罵,有時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體於大庭廣眾面前……
神經病是神經系統疾病的簡稱。前面已提到神經系統是人體內的一個重要系統,它協調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起著「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夠損傷和破壞神經系統的各種情況都會引起神經系統疾病。例如頭部外傷會引起腦震盪或腦挫裂傷;細菌、真菌和病毒感染會造成各種類型的腦炎或腦膜炎;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可引起兒童腦發育遲緩;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可造成腦溢血等等。
那麼,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有哪些症狀呢?頭痛、頭暈、睡眠不正常、震顫、行走不穩定、下膠癱瘓、半身不遂、肢體麻木、抽風、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縮以及無力等均是最常見的表現。概括地說,可以將症狀分為兩類:一類是刺激症狀,表現為疼痛、麻木;另一類是破壞症狀,表現為癱瘓。當然,有些神經病患者也可以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這種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醫生根據症狀、檢查以及各種化驗等可以把這兩者區別開來。
由此可見,神經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疇的兩種疾病,其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等均不一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把這兩種概念搞清楚。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話,應當建議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經病患者,則應該到神經科去看病。
需要說明的是,神經衰弱和神經病、精神病也完全不同,更不能混為一談。
『貳』 精神病和神經病有什麼區別
(1)神經病
神經病指神經系統發生的器質性疾病。根據神經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根據神經所支配的對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神經病指中樞與周圍神經或者說內臟神經與軀體神經表現出解剖學上的病理特徵,其主要特徵是神經有器質性的病變。
(2)神經症
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經症,是一組輕性心理障礙的總稱。神經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觀感覺方面的不良,沒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表現為當事人一般社會適應能力保持正常或影響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對自己的不適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動求治。
(3)精神病
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精神症狀喪失判斷力,認為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是正常的,拒絕治療。
其實神經病和精神病都是指大腦功能障礙造成的疾病,只是病因不同而已。精神病因比較復雜,可能是因為神經傳遞障礙造成的;而神經病是指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造成的疾病,比如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綜合症等。
『叄』 神經病 精神病 有什麼區別
神經系統的疾病和精神系統的疾病有明顯不同.神經病表現為癱瘓,麻木,疼痛,驚厥,昏迷等.以精神活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應稱為精神病,而不應稱為神經病.我用手機發的,真累.哈哈
『肆』 自閉症是不是精神病
自閉症
最近在中央電視台十套科學教育頻道看了一個關於自閉症的節目,說真的以前還真不太清楚什麼自閉症。其中的一些內容吸引了我,比如說到米開郎琪羅、牛頓、愛因斯坦、梵谷都有自閉症的傾向,或者說也正是因為他們有這種傾向才成為天才,但大多數的自閉症患者就沒有他們這種榮幸了,更多的卻成了別人的累贅和笑柄。
為此我特意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關於自閉症的辭條: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三歲以前就可以被發現。自閉症患者從小開始便表現出語言理解及表達困難、難以與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對各種感官刺激的異常反應及一成不變固定的玩法與行為等與一般兒童不同的特徵。
症狀:1.人際關系有所障礙,對人欠缺反應。自閉症患者缺乏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以及基本社交應對的能力,因此表現出不理人、不看人、對人缺少反應,無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不會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難。2.語言和溝通有所障礙。約有50%自閉症兒童沒有溝通性的語言;有語言溝通的自閉症兒童,也常表現出鸚鵡式的仿說、代名詞反轉、聲調缺乏變化、答非所問的情形。3.對於非口語的肢體語言的理解,同樣有程度不同的困難。4.行為同一性。自閉症的兒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習慣或玩法,如出門走一定的路線,走路時手摸牆壁前進、玩法單調、反復缺乏變化,抗拒任何改變。
這可以算是對自閉症的專業描述,刻板了些,與我看過節目之後想到的並不一樣。在我看來像愛因斯坦這種天才的自閉症完全就是給他們量身定做的,因為自閉症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專心致志,極端的迴避開外界的干擾,僅此一點就是大多數人很難做到的。我甚至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一個自閉症患者,但我又怕自閉症是有了,成就卻沒有,那還是不要想入非非吧。畢竟自閉症是一種疾患,輕度還可以,重了就不叫回事了,否則人們都爭當自閉症了。
但如果把這種輕度自閉症症狀引申一下,我想還是能從這里感覺到一點什麼的。
如果把一個人孤零零的放到一個荒島上,就像《魯濱遜漂流記》里的那個魯濱遜一樣,只要他還能夠生活自理,即使得了自閉症也是無所謂的。所以自閉症被人注意的病症其實是體現在人和他人的關系裡的,正常的社會下做為群體的人要求他人適應社會,這可以說已經是人類社會生活里順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對他們來說要對自閉症患者進行救助也成了一種責任,但同時這是否也意味著這是對自閉症患者的一種侵害呢?畢竟在客觀上他們干擾了自閉症者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盡管在大多數人看來這不應該是他的生活。但如果他們無法救助或者救助沒有成功又該如何解釋呢?為什麼自閉症患者,更確切點說有自閉症傾向的人為什麼不能有自己獨立的生活方式呢?愛因斯坦是榮幸的,他遇到了好的環境,自己也找到了抵禦干擾的方法,但更多的人卻是沒有這種榮幸的,那麼是否可以說有些可以成為愛因斯坦的人就是因為別人的干擾才沒有發出自己的光彩呢?
從這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來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未能成才是因了社會的干擾;另一方面則是自閉症者無法抗拒干擾不能專心致志。
而這種狀況其實不僅存在於自閉症者這里,在大多數人那裡也都程度不同的普遍存在著,也不僅僅限於自閉症這一種類型。
曾經聽一位知名作家說過,當他聽說愛爾蘭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非常著名,已經被奉為二十世紀文學經典之後,就找來讀,當然之前他已經聽說這是一本很難讀懂的書,但他還是想看看怎麼個難讀,畢竟算是知名作家,又大學中文系畢業,這樣的經典怎麼也該拿來看看——但結果是他怎麼也看不懂看不下去。最後他把這本書拿給了妻子看,他妻子是精神病院的大夫,大夫看了以後說怎麼這個經典的東西和我們精神病院里的那些病人寫的有點像啊,他們也是這樣自言自語語無倫次的。
作家不明白了,難道大家都看走眼了?還是自己的欣賞水平實在太差,竟郁悶了很長時間。那麼喬伊斯本人是有精神疾患呢,還是在超越了那種病症之後寫出的《尤利西斯》呢?沒有答案。後來他想明白了,不管這是不是經典,他也只能是「這一部。」了。相信以後也不會也不敢有人這樣寫了,好在文學的路有很多很多,不一定非學喬伊斯嗎。
『伍』 什麼是精神性狂躁症為什麼會得著病是不是精神病
概述 躁狂症是躁狂抑鬱症的一種發作形式。以情感高漲、思維奔逸、以及言語動作增多為典型症狀。 病因 一、遺傳因素。 二、體質因素:循環型人格的主要特徵是好交際、開朗、興趣廣泛、好動、易興奮樂觀、也較易變得憂慮多愁。中胚葉型骨骼、肌肉發達、結締組織充實的病人,比外胚葉型體格纖細嬌弱的人患病較多。 三、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及代謝異常。 (-)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功能異常。 (二)中樞5一羥色胺能系統功能異常。 (三)多種胺代謝障礙假說。 (四)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 四、精神因素: 躁狂抑鬱性精神病的發病可能與精神刺激因素有關,但只能看作誘發因素。 症狀 躁狂狀態的主要臨床症狀是心境高漲,思維奔逸和精神運動性興奮。 1.心境高漲: 病人表現輕松、愉快、興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於色的神態,好像人間從無煩惱事。心境高漲往往生動、鮮明、與內心體驗和周圍環境相協調,具有感染力。病人常自稱是「樂天派」、「高興極了」、「生活充滿陽光,絢麗多采」。情緒反應可能不穩定、易激惹,可因細小瑣事或意見遭駁斥,要求未滿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現破壞或攻擊行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現短暫心情不佳。 2.思維奔逸: 聯想過程明顯加快,概念接踵而至,說話聲大量多,滔滔不絕。因注意力分散,話題常隨境轉移,可出現觀念飄忽,音聯意聯現象。病人常有「腦子開了竅」、「變聰明了」、「舌頭跟思想賽跑」的體驗。 3.自我評價過高: 在心境高漲背景上,自我感覺良好。感到身體從未如此健康,精力從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過高評價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現誇大觀念。 4.精神運動性興奮、躁狂病人興趣廣,喜熱鬧、交往多,主動與人親近,與不相識的人也一見如故。與人逗樂,愛管閑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慮,興之所致狂購亂買,每月工資幾天一掃而光,病人雖終日多說,多動,甚至聲嘶力竭,卻毫無倦意,精力顯得異常旺盛。 5.食慾、性慾一般是增強的,睡眠需求減少。 檢查 一、症狀標准:以情緒高漲或易激惹為主要特徵,且症狀持續至少一周,在心境高揚期,至少有下述症狀中的三項: l.言語比平時顯著增多; 2.聯想加快,或觀念飄忽,或自感言語跟不上思維活動的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隨境轉移; 4.自我評價過高,可達妄想程度; 5.自我感覺良好,如感頭腦特別靈活,或身體特別健康,或精力特別充沛; 6.睡眠的需要減少,且不感疲乏; 7.活動增多,或精神運動性興奮; 8.行為輕率或追求享樂,不顧後果,或具有冒險性; 9.性慾明顯亢進。 二、嚴重程度標准,至少有下述情況之一: 1.工作、學習和家務勞動能力受損; 2.社交能力受損; 3.給別人造成危險或不良後果。 三、排除標准: 1.不符合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軀體疾病與精神活性物質和非依賴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狀,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標准。若同時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狀診斷標准,鑒別診斷可參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診斷標准。 治療 葯物治療: (一)抗精神病葯治療: 適用於躁狂症病人,尤其是精神運動性興奮症狀明顯的病人。常用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一般可口服給葯,有明顯興奮症狀者可用肌肉注射給葯。 (二)鋰鹽治療:常用的鋰鹽制劑是碳酸鋰。
『陸』 精神病 和 神經病 有什麼區別
神經病、神經症和精神病三者的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開玩笑或者罵人時經常使用「神經病」這個詞,其實,人們心裡想表達的內容主要是「精神病」方面的涵義。一般的人不大清楚神經病、神經症、精神病三者之間到底有何關系,有時甚至以為他們是一回事。其實,三個概念有很大的區別。 (1)神經病。神經病指神經系統發生的器質性疾病。根據神經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根據神經所支配的對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神經病指中樞與周圍神經或者說內臟神經與軀體神經表現出解剖學上的病理特徵,其主要特徵是神經有器質性的病變。 (2)神經症。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經症,是一組輕性心理障礙的總稱。神經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觀感覺方面的不良,沒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表現為當事人一般社會適應能力保持正常或影響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對自己的不適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動求治。 (3)精神病。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精神症狀喪失判斷力,認為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是正常的,拒絕治療
滿意請採納
『柒』 請問專家:神經症屬於哪類病是神經病還是精神病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開玩笑或者罵人時經常使用「神經病」這個詞,其實,人們心裡想表達的內容主要是「精神病」方面的涵義。一般的人不大清楚神經病、神經症、精神病三者之間到底有何關系,有時甚至以為他們是一回事。其實,三個概念有很大的區別。
(1)神經病。神經病指神經系統發生的器質性疾病。根據神經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根據神經所支配的對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神經病指中樞與周圍神經或者說內臟神經與軀體神經表現出解剖學上的病理特徵,其主要特徵是神經有器質性的病變。
(2)神經症。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經症,是一組輕性心理障礙的總稱。神經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觀感覺方面的不良,沒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表現為當事人一般社會適應能力保持正常或影響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對自己的不適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動求治。
(3)精神病。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精神症狀喪失判斷力,認為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是正常的,拒絕治療 。
在很多人的頭腦中,常常存在一種錯誤的概念,就是把神經病和精神病混為一談。每當聽到人家說「神經病」,馬上就會想到「瘋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藝刊物和電視、電影中常常出現將精神病稱為神經病的錯誤叫法。其實,精神病和神經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為一談。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腦功能不正常的結果。現有的儀器設備還查不出大腦結構的破壞性的變化。根據現有的資料表明,精神病是由於患者腦內的生物化學過程發生了紊亂,有些患者的中樞神經介質多了,有些則是缺少某些中樞神經介質,或是某些體內的新陳代謝產物在腦內聚集過多所致。由於精神病患者大腦功能不正常,所以這些患者出現了精神活動的明顯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語,哭笑無常,有時面壁或對空怒罵,有時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體於大庭廣眾面前……
神經病是神經系統疾病的簡稱。前面已提到神經系統是人體內的一個重要系統,它協調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起著「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夠損傷和破壞神經系統的各種情況都會引起神經系統疾病。例如頭部外傷會引起腦震盪或腦挫裂傷;細菌、真菌和病毒感染會造成各種類型的腦炎或腦膜炎;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可引起兒童腦發育遲緩;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可造成腦溢血等等。
那麼,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有哪些症狀呢?頭痛、頭暈、睡眠不正常、震顫、行走不穩定、下膠癱瘓、半身不遂、肢體麻木、抽風、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縮以及無力等均是最常見的表現。概括地說,可以將症狀分為兩類:一類是刺激症狀,表現為疼痛、麻木;另一類是破壞症狀,表現為癱瘓。當然,有些神經病患者也可以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這種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醫生根據症狀、檢查以及各種化驗等可以把這兩者區別開來。
由此可見,神經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疇的兩種疾病,其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等均不一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把這兩種概念搞清楚。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話,應當建議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經病患者,則應該到神經科去看病。
『捌』 精神病和神經病有什麼區別
(1)神經病。神經病指神經系統發生的器質性疾病。根據神經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根據神經所支配的對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神經病指中樞與周圍神經或者說內臟神經與軀體神經表現出解剖學上的病理特徵,其主要特徵是神經有器質性的病變。
(2)神經症。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經症,是一組輕性心理障礙的總稱。神經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觀感覺方面的不良,沒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表現為當事人一般社會適應能力保持正常或影響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對自己的不適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動求治。
(3)精神病。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精神症狀喪失判斷力,認為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是正常的,拒絕治療。
『玖』 多動症的孩子屬於精神疾病嗎
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又名多動症。有的也叫多動注意力缺陷綜合症。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小兒,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情緒不穩定等症狀。因沒有明顯的智力減退和功能障礙,因此和腦發育不全及腦性癱瘓不同。主要表現有三大症狀: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和沖動任性。
本病病因不清楚,有人認為和出生前後的輕微腦損傷有關,也有人認為可能和遺傳、代謝有關。發病原因與神經精神發育的損害、圍產期營養、孕期媽媽的心理情緒、宮內缺氧、難產窒息、葯物及有害物質中毒等有關。另外的遺傳傾向是父母小時候患多動症,其子女發病率較高。生化物質代謝障礙也能引起本病發作,近年來發現大氣污染、食物添加劑、鉛中毒及有害的氧化物等也是多動症發病率上升的一個原因。社會、家庭及心理因素不良,家庭關系復雜,或單親家庭,經濟過於貧困,住房擁擠,父母性格不合,以及其他心理障礙者,均可構成本病誘因。總之多動症是由於多種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共同所致的綜合症。
症狀多在上學以後表現明顯。具體表現有:1.上課不能靜坐、不能安心聽課、小動作特別多,如玩鉛筆、橡皮和鉛筆盒,或者玩弄手絹等物。還有交頭接耳、做鬼臉,寫紙條,在教室走動,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多嘴多舌,喜歡做危險游戲。丟三拉四。寫作業慢,邊寫邊玩。喜歡破壞東西,在桌上亂亂刻。2.喜怒無常,任性胡為不考慮後果。有的說謊、逃學、打架,有時在課堂上大叫大嚷、吹口哨、敲桌子、亂跑亂鬧、擾亂課堂秩序。沖動任性:患兒易激動,好發脾氣,情緒不穩,在困難或挫折面前缺乏信心。喜歡要的東西非要不可。時有不明原因的哭鬧。任性時不願上學,拒絕吃飯等。3..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環境影響分散注意力。上課不能堅持認真聽課,常易受外界細微干擾而分心,如被腳步聲、談話聲或汽車喇叭聲所吸引。上課腦子常想別的事。4.少數兒童表現活動過少,神情呆滯。由於小兒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等,影響小兒的學習成績。5.也有的一些患有多動症的孩子的精細、技巧性動作笨拙,如對指、翻掌運動不靈活,系鞋帶、扣扣子等較笨拙。
近年來獨生子女的問題日益受到重視。部分的家長對獨生子女放縱、嬌慣。養成小孩特別任性、自私、不能正確分辨事物。由於自幼養成習慣有求必應,以致孩子唯我獨尊、不講道理、不尊重他人、作事不考慮後果。也會表現為上課不專心聽講,小動作多、沖動任性等。但這部分小兒對自己感興趣課和事,可以做的很好,有的功課可以很好。學習成績變化不大。
對這類小孩不能採取責罵的方法。更不能表示蔑視的態度。不論家長和老師都應本著關心愛護患兒、體貼患兒的態度,耐心地進行正面教育。家長也不應經常指責、或過多的責問,以免加重小孩的逆反心理。應鼓勵幫助孩子增強信心,共同改進缺點,再配合葯物治療,多可收效。
以上是我找到的手頭的資料和我所知道的一些,打出來的絕非復制和粘貼。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