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通過通貨膨脹算購買力
Ⅰ 通貨膨脹怎麼算
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
其中基期就是選定某年的物價水平作為一個參照,這樣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價水平通過與基期水平作一對比,從而衡量現今的通貨膨脹水平。其實,上面所說的只是三種衡量通貨膨脹水平方法之一的消費指數折演算法,但它是最常用的,此外還有GDP折演算法和生產指數折演算法。
20世紀70年代後,隨著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通貨膨脹對匯率變動的影響變得更為重要了。通貨膨脹意味著國內物價水平的上漲,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由於物價是一國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也就意味著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下降。在國內外商品市場相互緊密聯系的情況下,一般地,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發生影響,導致該國匯率波動。同時,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會因通貨膨脹而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趨於疲軟,把手中持有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貨幣,從而導致匯價下跌。按照一價定律和購買力平價理論,當一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另一國的通貨膨脹率時,則該國貨幣實際所代表的價值相對另一國貨幣在減少,該國貨幣匯率就會下降。反之,則會上升。
例如,20世紀90年代之前,日元和原西德馬克匯率十分堅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這兩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一直很低。而英國和義大利的通貨膨脹率經常高於其他西方國家的平均水平,故這兩國貨幣的匯率一下處於跌勢。
Ⅱ 貨幣實際購買力的計算
存款到期日可以得到本息和為41000元,但是那個時候由於通貨膨脹貨幣購買力下降,貨幣購買力的計算公式為:貨幣購買力指數=1/CPI,假設2010年的貨幣購買力為1,那麼到期時的貨幣購買力就為1/1.033,所以41000*(1/1.033)=39690
Ⅲ 怎麼算通貨膨脹
看你這個通貨膨脹主要衡量哪一方面。如果主要衡量居民方面,就用CPI作為通脹率,衡量生產者方面,一般用PPI作為通脹率。
Ⅳ 通貨膨脹率是怎麼計算的
計算通貨膨脹率方法:
1、通過價格指數變化計算: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現期物價水平 -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價格上漲率是從低到高,以基期物價水平為基數)注意上式,通貨膨脹率不是價格指數,即不是價格的上升率,而是價格指數的上升率。
2、幣量)/ 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100%
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也稱為物價變化率[1],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為: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貨膨脹為准)。以氣球來類比,若其體積大小為物價水平,則通貨膨脹率為氣球膨脹程度。或說,通貨膨脹率為貨幣購買力的下降程度。
(4)怎麼通過通貨膨脹算購買力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率
重要指標
(一)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生產者價格指數(Procer Price Index),是衡量製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它主要反映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成本價格變化情況。
(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
(三)零售物價指數(RPI)
零售物價指數(Retail Price Index),是指以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價格指數。美國商務部每個月對全國范圍的零售商品抽樣調查,包括傢具、電器、超級市場售賣品、醫葯等,不過各種服務業消費則不包括在內。汽車銷售額構成了零售額中最大的單一構成要素,約占總額的25%。
許多外匯市場分析人員十分注重考察零售物價指數的變化。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個人消費增加,便會導致零售物價上升,該指標持續地上升,將可能帶來通貨膨脹上升的壓力,令政府收緊貨幣供應,利率趨升為該國貨幣帶來利好的支持。因此,該指數向好,理論上亦利好於該國貨幣。
Ⅳ 通貨膨脹和現金購買力的換算
舉例:假設通貨膨脹率是3%,即本應發行10000元RMB,可實際發行了10300元,貨幣符號與等值生產品供求不對等,這時的10000元只相當於原來的10000/10300*10000=9708.737864元的購買力
Ⅵ 通貨膨脹率影響購買力下圖是如何計算的
我是理科渣渣,計算有點難!
Ⅶ 如何根據通貨膨脹率去計算人民幣的購買力
通貨膨脹率 = (報告期CPI - 基期CPI )/基期CPI *100%
然後根據這個公式套用公布的數據就能得出結果
Ⅷ 在通貨膨脹情況下的購買力計算公式是什麼
1000/(1+b-a)的n次方
Ⅸ 通貨緊縮、通貨膨脹與購買力的關系
通貨膨脹: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供遠小於求)。
通貨緊縮: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通縮與通脹都是對購買力的不良影響,前者造成了物價下跌,看似消費者受益,但實際上消費者所應獲得的薪資也低了,造成了購買力的低迷。後者則更直觀的表現為消費者手中的錢變得不值錢了,購買的所有物品都漲價了,抑制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9)怎麼通過通貨膨脹算購買力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問題上,傳統經濟學教科書認為,只要GDP或消費物價穩定,貨幣就不會過多,也不會發生通貨膨脹。但有時即便通貨膨脹率接近於零,貨幣也已經過多。因此在衡量貨幣多與少的時候,不能再用傳統教科書中的這些理論。
財富相對GDP的比重提高,或者說,消費品在當面創造的產品中比例越來越少,這是人類進步的一個標志。GDP減去消費剩餘的產品就是財富的積累,如果沒有無效浪費的話,它就會不斷地積累。
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習慣按照凱恩斯主義的理論思考宏觀經濟問題,比如通貨緊縮。其實從人類歷史來看,好多時候通貨緊縮不是問題,通貨緊縮也許是經濟增長最好的時機,在19世紀下半葉的歐洲和美國,黃金時代恰恰是通貨緊縮的時代。人類歷史上的大危機都是由通貨膨脹造成的,沒有由於通貨緊縮造成的。
政府可以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創造任何數量的貨幣,這自然會有很大的誘惑,就是前面提到的魔鬼,如果把它放出來就沒有辦法控制它。但是如何約束政府印發貨幣或創造貨幣的道德風險,這是一個全世界的難題,這個難題解決不了,金融危機還將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