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蝸牛去散步的中心
1. 詩歌朗誦《牽著蝸牛去散步》串詞
哭
兩扇從不點燈的窗戶
在夜裡,守望著月光下霧靄般的原野
銀鳥跟從一對布衣僧侶
經過棲息烏頭鴉的樹林
黑暗中白亮的河漢在遠處匯入雲朵
哭聲四起,像淺草中衰敗的麻雀
淋過熱雨的鐵皮
像玉米葉子,瞎子噙著光明
煙縷一樣的手安慰著
像一大片麥秸的鈴鐺
哭,一往無盡的幸福
夜深了,沒有人起身點燈
在樹上,是貓頭鷹桔紅色的眼睛
1990-8-14
2.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詩歌讀後感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詩歌讀後感]牽著蝸牛散步 金華市開發區西苑小學李晨 先來欣賞一首台灣詩人張文亮的小詩,也許您已經讀過此詩,不妨來重溫一下,《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詩歌讀後感。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台灣 張文亮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這兩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牽著蝸牛散步,放慢腳步,欣賞曾被忽略的風景。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成長,把時間拉長變慢,靜聽花開的聲音。 一、牽著蝸牛走 走上心靈的朝聖路 著名教育家呂叔湘曾經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閱讀。」可是,怎麼讓這些原本淘氣、喜愛玩耍的孩子,靜下心來,坐在位子上看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強制他們做他們不願做的事情,就好像拖著、拽著蝸牛往前走一般,蝸牛前進的步伐是不會因為你的筋疲力盡而加快的。讓孩子愛上看書,讓閱讀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才好。 一開始,我想用故事培養孩子對課外書的興趣。我帶著班裡的小蝸牛們在校園各個角落講故事、聽故事:我們在溫暖的春風里聆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躲在夏日的樹蔭下聆聽《聊齋》里促織的故事,我們坐在厚厚的秋日落葉上聽著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望著窗外的飄雪感受著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偶然一次,我發現有個聽故事非常專注的孩子眼角閃著淚花,我相信,在他的心裡已經播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 記得在一年級第二學期,在學習間隙,我總會給小蝸牛們講自己原創的小故事——《巧克力老師歷險記》,小蝸牛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有時候下課了還有小蝸牛跑到身邊,向我詢問巧克力老師的新故事。牽著小蝸牛的手,和他們一起走進童話世界,用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領著孩子們放下浮躁的心緒,靜下心、安安靜靜地坐著聽故事、看書。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鋪墊,當我開始安排與班裡的孩子們一起閱讀時,我發現大部分小蝸牛做到了:他們拿著課外書,正襟危坐,靜靜地看著書,整個教室鴉雀無聲。那股認真勁兒,真像天使!而我,也做好大家的榜樣,拿著心愛的書坐在教室最前面認真地看著,用行動指導小蝸牛們的閱讀行為,漸漸的,那些剛開始還偷偷摸摸講話的小蝸牛,最終淹沒在全體蝸牛閱讀時的安靜里了。 小蝸牛們開始上路了! 二、牽著蝸牛慢慢走 走入精神的殿堂 成人的世界總是忙碌而浮躁,孩子們的世界卻不是這樣的。在閱讀指導中,我不願把成人世界的喧鬧帶給稚嫩的孩子,為他們守護恬淡和寧靜。 閱讀,需要安靜的環境和平和的心境。從小蝸牛們開始看書的那天起,我便實行了「兩不」原則——不規定閱讀時限、不布置閱讀作業。閱讀是一件隨性的事情,當專注地閱讀時,時間的價值就會因為豐富的文學內容而逐漸減弱,不規定閱讀時限,就是把時間拉長,讓小蝸牛們能夠在沒有時間約束的下,自由自在地閱讀,讀後感《《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詩歌讀後感》。閱讀是一件值得投入身心去做的事情,諸如摘抄好詞好句等的閱讀作業,會讓閱讀成為名存實亡的表面功夫,使閱讀目的變得不純粹。在沒有時間限定,沒有作業壓力的環境里,閱讀不是急急忙忙趕火車,閱讀也不是為了完成某項作業,讓閱讀保持原有的純粹、簡單,讓小蝸牛們靜靜地看書、美美地閱讀,享受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重要的任務。剛開始,是我這只老蝸牛在講台上向學生推薦優秀書籍、教他們挑選出版社、告訴他們選書的原則。隨著小蝸牛閱讀量的增長,我的閱讀量已經趕不上他們時,他們開始互相推薦正在閱讀或是已經看完的好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不正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嗎?當小蝸牛們開始自主閱讀的時候,那一本本課外書,便成了聯繫心靈的絲帶,把大家聚得更緊了。 牽著蝸牛們,在時間的隧道里,慢——慢——走。 三、牽著蝸牛邊看風景邊走 邁向幸福人生 正如著名哲學家薩特說的:「閱讀是自由的夢」。小蝸牛們在書的花園里編織著自己的夢,牽著蝸牛散步,一邊走一邊貪婪地呼吸著花的馥郁,感受著微風的輕柔,聆聽著鳥叫蟲鳴,遙望著漫天繁星…… 我們要把這些美好的記憶保存下來:小蝸牛們自己製作了富有特色的讀書摘記卡,他們說要把讀書體會留給以後看這本書的讀者;及時記下閱讀後的感想,做成班刊《小葉笛》和記載著豐富思想的《書蟲筆記》。小蝸牛一邊痴迷地閱讀,一邊慢慢積累著讀書之後的收獲,他們逐漸明白積累的重要。只是保存的過程會比較漫長,因為點點滴滴都是小蝸牛們閱讀的濃縮,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就彷彿是每一滴美酒都是糧食的精華。 在這里,我選取了周奕江寫的讀後感《童年回憶》中的部分內容: 她曾經學過駱駝咀嚼,她用朴實、純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她就是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 惠安會館的瘋女秀貞,飽受養父虐待的夥伴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偷竊的無名青年,從小在凄風苦雨中生長的蘭姨娘,朝夕相伴的奶娘宋媽和沉痾染身的慈父……涉世未深的小英子的思緒,久久縈繞在時光與命運的變遷之中。夾竹桃零落滿地,她在靜默之中送別了自己的童年…… 當落葉慢慢脫落,秋天來臨了。這就會使我想到《城南舊事》,它多像那微微漂浮的秋風,淡淡的文字,那樣柔美。《城南舊事》中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小說寫滿了懷舊的情調,就像一個純真孩子的新沒有一點焦慮、繁雜。看完這本書一句話在我心中久久的回味著,看它從不著急,慢慢的走,總會到的;慢慢的嚼,總會吃飽的。 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後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童年就像子 彈的速度一晃就畫上句號,所以請大家珍惜童年。 小蝸牛天真爛漫,眼中的世界多姿多彩,珍貴的是他們在閱讀中開始了獨立的思考,閱讀不再是單純地看,而是用心地品、認真地感悟。 曾經自豪地向小蝸牛們宣告自己閱書無數的老蝸牛,看著這群以書為樂的小蝸牛,實在不敢想像數年之後他們的閱讀量、積累量會達到怎樣的一種程度,但是我確信如果我不加快自己閱讀的腳步,總有一點會被這些曾經牽著他們散步的小蝸牛們打敗,當然,即使輸了,我也一定會輸得很開心的! 牽著小蝸牛們,邊看風景邊散步,用閱讀推開世界的窗戶,看看世界的新奇、人間的冷暖;用思想和文字妝點心靈的家園,也讓自己變成別人眼中難忘的風景。 最後,我用周傑倫《蝸牛》中的歌詞結束我的發言: 小蝸牛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 重重的殼裹著輕輕地仰望 小蝸牛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龐,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 總有一天小蝸牛會擁有屬於他們的一片天!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詩歌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牽著蝸牛去散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回響,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里探出頭,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2
很多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其實,他們忘記了: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而作為家長,只需要,陪著自己家如同蝸牛般慢行的寶寶前行即可。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務的時候,就是他一個學習的過程,正是他採用的最為自然的、自主的學習方式。
但在現實生活中,在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給予孩子慢慢來。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跟在孩子的後面,拚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過程,讓自己和孩子都錯失了很多人生的美麗風景,讓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了相互折磨的時間,你覺得孩子讓你操心,孩子覺得你們讓他煩心。
每一種生物的成長都需要遵循其自然規律,尤其面對人,這種復雜的生物。他既有成長的共性問題的存在,也有其個性問題。
無論作為父母,還是教師,所採用的教育方式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特點進行相應改變,這
4. 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審題立意
快節奏的生活讓現代人失去了很多樂趣,有時放慢腳步,你會得到從未有過的體驗
5. 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的內容簡介
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
原來夜裡的微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7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6. 上天派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叫你生活中不要太奔波勞累了!要和蝸牛一樣!很多時候生活就像一場旅行,我們都只是在意目的地,卻忽視了沿途的美景。當我們達到那個目的地後又慌忙的趕往下一個地方。生命就這樣長此以往.......其實我們沒必要那麼匆忙,和一隻蝸牛散步多好啊!沿途留意生命的美好,不虛此行!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7. 牽著蝸牛去散步的內容簡介
本文記載了一對母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遇到的人,經過的事,彷彿散步中看到的風景,一切的經歷只是沿途的風光,一路行來,一路成長;一路行來,一路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