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軟體
Ⅰ 為什麼去中心化了還能升級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翻譯自英語單詞Decentralization,是由前綴de-、詞干central、後綴-ization組成。其中,詞干central意為「中心」,後綴-ization意為「……化」,而前綴de-則有離開、除去、取消、相反等含義。因此,將其翻譯為去中心化是非常准確的。
那麼,去中心化具體而言是什麼含義呢?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於2017年2月發表的《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一文中,詳細闡述了去中心化的含義。他認為應該從三個角度來區分計算機軟體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架構、治理和邏輯。
架構中心化是指系統能容忍多少節點的崩潰而可以繼續運行;治理中心化是指需要多少的個人和組織能最終控制這個系統;邏輯中心化是指系統呈現的介面和數據是否像是一個單一的整體。
區塊鏈是全網統一的賬本,因此從邏輯上看是中心化的,這一點無可置疑。從架構上看,區塊鏈是基於對等網路的,因此是架構去中心化的。從治理上看,區塊鏈通過共識演算法使得少數人很難控制整個系統,因此是治理去中心化的。架構和治理上的去中心化為區塊鏈帶來三個好處:容錯性、抗攻擊力和防合謀。
區塊鏈與傳統分布式系統的5點區別
作為一種全新種類的分布式系統,區塊鏈往往被錯誤地當作是一個分布式的資料庫或日誌系統,實際上區塊鏈與傳統的分布式系統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去中心化。現在我們來審視一下區塊鏈與傳統分布式系統的主要區別:
(1)一致性演算法:區塊鏈需要解決的是拜占庭將軍問題,即網路中存在一個或多個欺詐節點,可能會故意違反協議或傳輸錯誤的數據,因此區塊鏈往往採用拜占庭容錯的一致性演算法(通常稱為共識演算法),如BFT、PoW、PoS等;而傳統分布式系統只需考慮節點失效和通訊錯誤的情況,往往採用paxos、raft之類的一致性演算法,這類演算法不能對抗欺詐節點。
(2)中央控制方:在區塊鏈網路中是不存在中央控制方的,沒有一個節點可以控制或協調賬本數據的生成,各節點通過共識演算法進行協調,生成一致的賬本。而傳統發布式系統則往往是由一個機構進行控制,統一調度各節點參與運算。
(3)規則制定:區塊鏈的規則就是共識協議,又稱共識機制,共識演算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共識機制一般是由一個人或一個團隊設計制定,並開發出相應的程序,提供給社區使用。這一點似乎與傳統的分布式系統一樣,但區塊鏈的共識機制的改變、升級是需要社區對此有一致的共識,如果不能達成共識,則任何人都可以實施硬分叉,另建一個社區、一條鏈。這就是共識機制的去中心化過程。
Ⅱ 公信寶去中心化數據交易APP排名
公信寶的去中心化數據交易所基於公信鏈GXChain開發的首個大型商業應用,為企業提供了與以往中心化數據交易(如數據中間商,數據黑市)全然不同的解決方案,基於區塊鏈技術,數據交易雙方可以直接進行點對點的數據交易和交換,擁有不緩存數據、保護隱私和數據版權、遏製造假等優點。
Ⅲ 虛擬貨幣app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
這個最好都數字貨幣排行榜中去查詢,有不少第三方軟體支持的。當然,如果是要選擇一個安全可靠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是更好的選擇。
Ⅳ 「去中心化「這個概念到底什麼意思
去中心化的意思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基本概述: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舉例說明:
1、中心化:幾個老師在上面講課,同學在下面聽。(上課)
2、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講話,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聽或者講。(英語角)
去中心化的作用
1、解決容錯性問題。去中心化系統不太可能因為某一個局部的意外故障而停止工作,因為它依賴於許多獨立工作的組件,它的容錯能力更強。
2、抗攻擊性。對去中心化系統進行攻擊破壞的成本相比中心化系統更高。攻擊中心會使整個系統癱瘓,而去中心化的系統,攻擊任何一個節點都不會影響整個系統。
3、抗勾結性。去中心化系統的參與者們,很難相互勾結。每一個節點都是平行的,不存在上下級、主從的關系,都是平等的。而中心化的傳統企業和政府的領導層,往往會為了自身的利益,以損害客戶、員工和公眾利益的方式,相互勾結。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去中心化
Ⅳ 區塊鏈中什麼是去中心化
說到區塊鏈,我們常常會碰到「去中心化」這個概念。那麼到底什麼是去中心化?中本聰解決了自己定義的難題「點對點的電子現金」,在這個過程中,他「發明」了區塊鏈技術。比特幣系統融合密碼學、博弈論和軟體工程等三個領域的技術與理論,區塊鏈技術是已有技術巧妙地組合形成的創新。中本聰不是憑空解決「點對點電子現金」這個難題的,他沿著前人的足跡前進,只是他完成了最後一躍。
「去中心化」是摘除掉中心化的中心節點的競爭優勢。它不代表沒有中心,只是中心節點是一種相對中立的存在。這些中心節點不會是強制性的存在。而對於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統,節點和節點之間的聯系不通過特定的節點完成,所有的節點都可以在系統上存儲和更新數據,從而實現公開化。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資料庫。簡單的理解就是區塊鏈的數據是分散的存儲在網路中許多節點上的。而傳統的數據存儲方式,則是存在網路中1個或幾個大節點上的。由此看來,所謂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說白了就是存儲數據的節點的多少的區別。所以,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是相對的。數據只存在1個節點上,肯定就是中心化的。但如果存在100個節點上,它們相對於1個節點就可以說是去中心化,只是去中心化的程度不一樣而已。同時,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也並不矛盾,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因為去中心化中的「去」字是表示弱化、消除中心的過程,而不是絕對沒有中心,與無中心化是完全對立的概念。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Ⅵ 雲計算為什麼會走向去中心化
海量數據帶來了三大問題,數據儲存成本越來越高,隱私和數據安全問題;數據資產的流動性問題。傳統中心化儲存和計算沒有很好的解決這三大問題。既然有中心化的優勢,同時就會存在著去中心化的邏輯,基於去中心化,世界就會產生新的生產要素和新的應用生態。目前,IPFS儲存分布式儲存是去中心化儲存的代表,與之對應的是像XnMatrix、伯克利為代表的去中心化雲計算平台。
Ⅶ 去中心化只是一種營銷嗎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根本的特徵?
從區塊鏈誕生以來,去中心化一直被業界作為區塊鏈的核心屬性之一。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內一些業界大佬紛紛開始否認這一點,
甚至有人聲稱去中心化這個詞是區塊鏈行業翻譯產生的重大誤導,呼籲翻譯成「點對點」,任何區塊鏈應用的規則制定者就是根本的中心。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傾向,可能會誤導很多區塊鏈創業者,使其在探索區塊鏈應用落地的過程中走彎路。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翻譯自英語單詞Decentralization,是由前綴de-、詞干central、後綴-ization組成。其中,詞干central意為「中心」,後綴-ization意為「……化」,而前綴de-則有離開、除去、取消、相反等含義。因此,將其翻譯為去中心化是非常准確的。
那麼,去中心化具體而言是什麼含義呢?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於2017年2月發表的《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一文中,詳細闡述了去中心化的含義。他認為應該從三個角度來區分計算機軟體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架構、治理和邏輯。
Ⅷ 真正的去中心項目具備哪些條件
真正的去中心項目具備,這篇是「成為更好區塊鏈的關鍵要素」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盡管去中心化本身並不是目的,但它是達到許多目的的一種手段,包括抵抗審查,腐敗和串通。多方參與的包容性機構; 以及財富,權力和影響力的公平分配。 去中心化由於效率低下和成本較高而不適用於大多數應用程序,但是對於那些需要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底層平台比口頭上的去中心化服務靠譜的多。 我們去中心了嗎? 我想提醒我們,去中心化是多維的,遠非二進制。 另一個關聯緊密的主題是無許可授權,這部分也將在此進行討論:允許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為項目,平台或社區做出貢獻是去中心化精神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是否有多個客戶端應用?這里有兩種思想流派。一個假設是,單一的規范客戶端應用可以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一個項目上,並且一個開發團隊可以更輕松地進行交流,這將最大程度地提高相對於其他平台的成功率和競爭力。此外,單個客戶端應用可防止由於不同節點本地賬本不一致導致的共識失敗(至少只要每個節點都在硬分叉後升級其軟體就可以解決)。另一派則認為,存在多種客戶端會使網路更有可能倖免於攻擊(一個客戶端可能完全停止區塊產出)或共識失敗(一個或多個客戶端無法正確運行協議,這可能導致產生錯誤區塊或全停止區塊產出)。事實上,兩者在以太坊中都發生了。但還有更微妙的原因。首先,多個客戶端應用並行的降低了單個核心開發團隊對網路的主導影響,這是比特幣治理的最大問題之一(Zcash基金也會決定構建第二個Zcash客戶端,以平衡 Electric Coin 公司的權力)。而且,不同的客戶端可能會做出不同的架構決策並具有不同的優勢(例如,挖礦,數據查找),並且使用不同的語言編寫客戶端可以使更多的開發人員可以參與核心開發。雖然並行應用,Beta應用等很不錯,但真正可行主流的還是主網客戶端:例如,比特幣至少有15種客戶端應用,但是97%的節點運行一個程序,即比特幣核心。
采礦算力是由多少個組織控制的?參與采礦的各方越多,就越難相互勾結,進行自私的采礦,或進行雙花攻擊(通常稱為51%攻擊,實際上的數學原理更為復雜)。這不是一個假設的風險,因為它已經發生在以太坊經典和比特幣黃金等網路中。另外,更多的礦工意味著更公平地分配采礦獎勵。盡管許多個體礦工可能會參與挖礦,但因為激勵他們會聚集到少數幾個礦池中,甚至看似去中心化的網路也可能依賴於少數幾個實體進行挖礦:三個最大的以太坊礦池共同控制總算力的60%,而比特幣礦池的前四名約佔56%。
Ⅸ HNB去中心化應用DApp有哪些前端服務
HNB所提供的DApp前端服物包括但不限於:社區治理、拍賣系統、商家促銷、OTC / C2C交易、去中心化化的幣幣交易、社區活動、公告板、資產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