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加速度怎麼算
A. 在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時,計算出各紙帶的加速度後,將測得的反映加速度a與F關系的有
(1)描點作圖,讓盡量多的點落在直線上或分居直線兩側,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1)如圖;(2)正比;(3)0.5kg
B. 試驗驗證力,質量與加速度的關系。
就是驗證
1物體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
2合外力一定時物體的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實驗原理】 1、保持研究對象小車的質量(M)不變改變砂桶內砂的質量(m)即改變牽引力測出小車的對應加速度用圖像法驗證加速度是否正比於作用力。
2、保持砂桶內砂的質量(m)不變改變研究對象的質量(M)即往小車內加減砝碼測出小車對應的加速度用圖像法驗證加速度是否反比於質量
【實驗器材】 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薄木墊、小車、細線、小桶及砂、打點計時器、低壓交流電源、導線、天平帶一套砝碼、毫米刻度尺、紙帶及復寫紙等。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出小車和小桶的質量M0和m0並記錄數值 2、按照要求安裝實驗器材此時不把懸掛小桶用的細繩系在車上即不給小車加牽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長木板不帶定滑輪的一端下面墊薄木板並反復移動其位置直到打點計時器正常工作後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可以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為止。 4、記錄小車及車內所加砝碼的質量稱好砂子後將砂倒入小桶把細繩系在小車上並繞過定滑輪懸掛小桶此時要調整定滑輪的高度使繩與木板平行接通電源放開小車待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好點後取下紙帶做好標記。 5、保持小車的總質量不變改變砂的質量均要用天平稱量按步驟4中方法打好紙帶做好標記。 6、在每條紙帶上選取一段比較理想的部分分別計算出加速度值。 7、用縱坐標表示加速度橫坐標表示作用力即砂和砂桶的總重力mg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相應的點如果這些點在一條直線上便證明了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 8、保持砂和桶的質量不變在小車上加砝碼需記錄好數據重復上面的實驗步驟求出相應的加速度用縱坐標表示加速度橫坐標表示小車及砝碼的總質量的倒數1M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相應的點如果這些點在一條直線上就證明了合外力一定的情況下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原理】
牛頓第二定律
定律內容 :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而以物理學的觀點來看,牛頓運動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為「物體隨時間變化之動量變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即動量對時間的一階導數等於外力之和。 牛頓第二定律說明了在宏觀低速下,∑F∝a,∑F∝m,用數學表達式可以寫成∑F=kma,其中的k是一個常數。但由於當時沒有規定1個單位的力的大小,於是取k=1,就有∑F=ma,這就是今天我們熟悉的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
C. 在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時,計算出兩個紙帶的加速度後,將加速度與力、質量的有關數值
(1)描點作圖,讓盡量多的點落在直線上或分居直線兩側,如圖所示.![]() |
1 |
M |
故答案為:(1)圖略(2)成正比、成反比.
D. 實驗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我想要實驗過程
實驗的基本方法是控制變數法,就是m不變的時候研究a與f的關系。f不變的時候研究a與m的關系。
軌道上(需要平衡摩擦力,當小車可以勻速下滑的時候就滿足)裝好小車和打點計時器。兩者要靠近。小車用繩通過定滑輪和鉤碼連接。然後先通電源(交流電)後釋放小車。根據紙帶上打出點計算。畫出a-f圖象和a-1/m圖象(其中a-m是反比在圖象上不好表示,所以畫a-1/m圖象)。
E. 在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時,計算出各紙帶的加速度後 這道題的思路和過程 謝謝!
首先你要知道它們三者的關系是:F=ma 式中F為力,m為質量,a為加速度
(1)畫圖用的方法是描點法,就是在紙上建立直角坐標系,把這兩組數據對應的點畫上去,然後畫一條直線,讓點盡量多的在直線上,不能在直線上的點要盡量均勻的分布在直線的兩側。
(2)當你畫完圖後你會發現a—F圖像是單調增加的直線,所以a與F的關系為正比例關系;
a—1/M圖像也是一條單調增加的直線,所以a與1/M的關系為正比例關系,那麼a與M的關系就是反比例關系了。
(3)M=F/a可知,M就是a—F圖像直線的斜率,大約等於2kg,要是需要精確的話那就看你畫的直線的斜率了。
(4)F=Ma可知,F就是a—1/M圖像直線的斜率,大約等於4m/s^2,同樣精確的需要看你畫的直線的斜率。
這樣的解釋還行嗎?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問我。
F.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數據
孩子,別傻啦!當初老師要哥做的時候我直接沒做,你根據a=F/m1這個公式,隨便填幾組數據就好了!其中F=m2(代表砝碼的質量)*g,m1為小車的質量,然後算出a就好了!記得讓F要比a*m1大一點,因為有摩擦力!比如其中一組數據為F=1.5N
m1=1m
a=1.38米每二次方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