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輪慣性力怎麼算
⑴ 如何算慣性力
慣性力 慣性力是指當物體加速時,慣性會使物體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傾向,若是以該物體為坐標原點,看起來就彷彿有一股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該物體上,因此稱之為慣性力。因為慣性力實際上並不存在,實際存在的只有原本將該物體加速的力,因此慣性力又稱為假想力。它概念的提出是因為在非慣性系[1]中,牛頓運動定律並不適用。但是為了思維上的方便,可以假象在這個非慣性系中,除了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力之外還受到一種由於非慣性系而引起的力——慣性力。當系統存在一加速度a時,則慣性力的大小遵從公式:F=-ma (m為物體質量)
例如,當公共汽車煞車時,車上的人因為慣性而向前傾,在車上的人看來彷彿有一股力量將他們向前推,即為慣性力。然而只有作用在公交車的煞車以及輪胎上的摩擦力使車減速,實際上並不存在將乘客往前推的力,這只是慣性在不同坐標系統下的現象。
慣性力的引入是牛頓力學的一大恥辱,他是為了彌補在非慣性參考系中物體的運動不滿足牛頓運動定律而引入的假想力。
設想有一靜止的火車,車廂內一光滑桌子上放有一個小球,小球本來是靜止的;現在火車開始加速啟動,在地面上的人(顯然他選用了一個慣性參考系——地面)看來,小球並沒有運動,但是在火車上的人看來,小球沿著與火車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在運動,且加速度和火車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小球只受到了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且這兩個力在豎直方向上是平衡的,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小球無論如何都是不會運動起來的,但是事實上車上的確實會看到小球在動。這是牛頓力學的一個局限。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我們引入了「慣性力」這個概念,在處於非慣性系中的物體上認為地加上一個於該非慣性系數值相等,方向相反的加速度,因為這個「加速度」是由於慣性引起的,所以將引起這個「加速度」的力稱為慣性力,這樣就可以從形式上解釋火車上的人觀察到的現象。這只是為了能在非慣性系裡面運用牛頓運動定律研究問題,事實上慣性是物體本身的性質,而不是力。
利用慣性力可以解釋為什麼變速運動時,阻力小於作用力而反作用力卻與作用力相等。
在研究地球表面大氣、水等的運動時,經常應用的地轉偏向力就是一種慣性力。在宇宙科學上研究星體運動時也有很大用途,如當小行星靠近木星時為什麼會被撕裂(慣性力與引力的相互作用使小行星分裂),彗星靠近太陽時彗尾為什麼會有偏角。
⑵ 飛輪慣性輪多大最好,有計算方法嗎
飛輪是一個質量較大的鑄鐵慣性圓盤,它貯蓄能量,供給非作功行程的需求,帶動整個曲連桿結構越過上、下止點,保證發動機曲軸旋轉的慣性旋轉的均勻性和輸出扭矩的均勻性,藉助於飛輪本身旋轉的慣性力,幫助克服起動時氣缸中的壓縮阻力和維持短期超載時發動機的繼續運轉。
1、作用:將在作功行程中輸入於曲軸的功能的一部分貯存起來,用以在其他行程中克服阻力,帶動曲柄連桿機構越過上、下止點,保證曲軸的旋轉角速度和輸出轉矩盡可能均勻,並使發動機有可能克服短時間的超載荷,同時將發動機的動力傳給離合器。
2、飛輪常見損傷:飛輪齒磨損 飛輪齒折斷 飛輪表面凹槽、燒灼疤痕、裂紋。
3、飛輪齒圈的檢修
飛輪齒圈如有個別齒損壞、齒圈單面磨損,可在輪齒另一端頭重新倒角,將齒圈翻邊使用。若超過齒長的百分之三十或連續損壞四齒以上應更換。
4、飛輪齒圈的更換:換用的新齒圈與飛輪外圓的配合過盈量一般為0.3—0.6毫米,安裝時應將齒圈加熱到三百五十度,趁熱壓至止口。
⑶ 慣性力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慣性力是指當物體加速時,慣性會使物體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傾向,若是以該物體為坐標原點,看起來就彷彿有一股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該物體上,因此稱之為慣性力。因為慣性力實際上並不存在,實際存在的只有原本將該物體加速的力,因此慣性力又稱為假想力。它概念的提出是因為在非慣性系中,牛頓運動定律並不適用。但是為了思維上的方便,可以假象在這個非慣性系中,除了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力之外還受到一種由於非慣性系而引起的力——慣性力。當系統存在一加速度a時,則慣性力的大小遵從公式:F=-ma (m為物體質量)
例如,當公共汽車煞車時,車上的人因為慣性而向前傾,在車上的人看來彷彿有一股力量將他們向前推,即為慣性力。然而只有作用在公交車的煞車以及輪胎上的摩擦力使車減速,實際上並不存在將乘客往前推的力,這只是慣性在不同坐標系統下的現象。
慣性力的引入是牛頓力學的一大恥辱,他是為了彌補在非慣性參考系中物體的運動不滿足牛頓運動定律而引入的假想力。
設想有一靜止的火車,車廂內一光滑桌子上放有一個小球,小球本來是靜止的;現在火車開始加速啟動,在地面上的人(顯然他選用了一個慣性參考系——地面)看來,小球並沒有運動,但是在火車上的人看來,小球沿著與火車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在運動,且加速度和火車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小球只受到了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且這兩個力在豎直方向上是平衡的,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小球無論如何都是不會運動起來的,但是事實上車上的確實會看到小球在動。這是牛頓力學的一個局限。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我們引入了「慣性力」這個概念,在處於非慣性系中的物體上人為地加上一個於該非慣性系數值相等,方向相反的加速度,因為這個「加速度」是由於慣性引起的,所以將引起這個「加速度」的力稱為慣性力,這樣就可以從形式上解釋火車上的人觀察到的現象。這只是為了能在非慣性系裡面運用牛頓運動定律研究問題,事實上慣性是物體本身的性質,而不是力。
⑷ 機械啟動時慣性力是什麼!!該怎麼算出來!!
機械啟動時由零速度加速到工作速度必須要施加一定的外力,因而體現郵慣性的啟動慣性的概念。而慣性力本身是不準確的,因為這個力不存在,是人為了分析這個過程而想像的。計算時需要根據機械運動部件的質量*加速度,或轉動慣量*角加速度。
⑸ 慣性力怎樣計算
在直線運動中F慣=-ma,在勻速旋轉的參考系中,F慣=mrw^2,r沿半徑向外。如果物體在旋轉參考系中還有運動,還會受到科里奧利力的作用,F科=2mwv,其中v是物體相對於轉動參考系的速度。
⑹ 飛輪轉動過程中慣性力等於合外力矩么
轉動慣性力等於轉動慣量乘以轉動加速度。
轉動慣性力
在轉動參照系中,物體同樣受到慣性力。這時慣性力分為慣性離心力和科里奧利力。
若物體對該參照系靜止,則只受到慣性離心力。
是參照系轉動角速度,是物體到轉軸的距離,即半徑。的方向背離轉軸。 [2]
若物體對該參照系運動,除了慣性離心力,還會受到科里奧利力:是物體相對參照系的速度矢量。為兩個矢量的叉乘
轉動慣量
(Moment of Inertia)是剛體繞軸轉動時慣性(回轉物體保持其勻速圓周運動或靜止的特性)的量度,用字母I或J表示。[1] 在經典力學中,轉動慣量(又稱質量慣性矩,簡稱慣距)通常以I 或J表示,SI 單位為 kg·m²。對於一個質點,I = mr²,其中 m 是其質量,r 是質點和轉軸的垂直距離。轉動慣量在旋轉動力學中的角色相當於線性動力學中的質量,可形式地理解為一個物體對於旋轉運動的慣性,用於建立角動量、角速度、力矩和角加速度等數個量之間的關系。
⑺ 運動突然停止產生慣性力怎麼計算,比如車突然剎車產生的慣性力
看你在多長時間內剎住,以及汽車的質量和速度。慣性力公式F=ma,假設車的質量是1500kg,剎車時速度為100km/h,在1秒內完全剎住,加速度達到了27.77m/s2,則慣性力為F=1500×(100000/3600)=4.17t,此時剎車距離約14m(這個就是賽車也做不到)。若按正常急剎車距離40m算,剎車時間約2.9s,慣性力F=1.45t。若按撞車算,假設車頭潰縮距離為1m,則加速度為385m/s2,車的慣性力F=57.85t,人的慣性力2.9t(假設體重75kg)驚人吧~~
⑻ 汽車飛輪上的慣性矩多少
用這個公式算吧,圓柱體慣量=0.5mr^2
總慣性矩=0.5*M*190^2-0.5*m*95^2
其中:M為實心整體飛輪的質量,厚45,直徑370,再加密度可以求出來
m為缺口部分質量,厚20,直徑190,再加鐵密度也可以求出來
具體計算你自己算吧
⑼ 機械原理飛輪轉動慣性的計算
可以算但缺圖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