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下屈服力怎麼算

下屈服力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1-08-06 10:07:58

A. 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如何計算

屈服強度=屈服時的力(N)/拉伸試樣的原始面積(mm2);抗拉強度=拉伸試驗斷裂前的最大力(N)/拉伸試樣的原始面積(mm2)

B. 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與屈服強度有什麼關系

當外力超過材料的彈性極限之後,此時材料會發生塑性變形,即卸載之後材料後保留部分殘余變形。當外力繼續增加達到一定值之後,就會出現外力不增加或者減少而試樣仍然繼續伸長,表現在應力-應變曲線上就是出現平台或者鋸齒狀的峰谷,這種現象就稱之為屈服現象。

處於平台階段的力就是屈服力,試樣屈服時首次下降前的力稱為上屈服力,不計瞬時效應的屈服階段的最小力稱為下屈服力。相應的強度即為屈服強度、上屈服強度、下屈服強度。

試驗時用自動記錄裝置繪制力-夾頭位移圖。要求力軸比例為每mm所代表的應力一般小於10N/mm2,曲線至少要繪制到屈服階段結束點。在曲線上確定屈服平台恆定的力Fe、屈服階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Feh或者不到初始瞬時效應的最小力FeL。

屈服強度、上屈服強度、下屈服強度可以按以下公式來計算:

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Fe/So;Fe為屈服時的恆定力。

上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h=Feh/So;Feh為屈服階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

下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L=FeL/So;FeL為不到初始瞬時效應的最小力FeL。

(2)下屈服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影響屈服強度的內在因素有:結合鍵、組織、結構、原子本性。如將金屬的屈服強度與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較可看出結合鍵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從組織結構的影響來看,可以有四種強化機制影響金屬材料的屈服強度,即固溶強化、形變強化、沉澱強化和彌散強化、晶界 和亞晶強化。

其中沉澱強化和細晶強化是工業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強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這幾種強化機制中,前三種機制在提高材料強度的同時,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細化晶粒和亞晶,既能提高強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響屈服強度的外在因素有:溫度、應變速率、應力狀態。隨著溫度的降低與應變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強度升高,尤其是體心立方金屬對溫度和應變速率特別敏感,這導致了鋼的低溫脆化。

應力狀態的影響也很重要。雖然屈服強度是反映材料的內在性能的一個本質指標,但應力狀態不同,屈服強度值也不同。我們通常所說的材料的屈服強度一般是指在單向拉伸時的屈服強度。

C. 屈服強度怎麼計算

鋼材拉伸至斷裂要經過四個階段:1比例階段、2屈服階段、3強化階段、4頸縮階段。
在比例階段:應力應變成正比;屈服階段:由於金屬晶粒產生滑移而暫時失去抵抗破壞的能力,從拉伸圖可看到上下波動圖形稱為屈服平台;強化階段:晶粒滑移完成,材料又恢復抵抗破壞的能力;頸縮階段:材料完全失去抵抗破壞的能力。
從拉伸圖可知:屈服點有上下二個,工程使用的是下屈服點,也就是在屈服期間,不計初始瞬時效應的最低值。
屈服強度計算:用拉伸試驗讀取的下屈服點力值(N),除以試件截面面積(㎜²),所得即屈服強度。單位 N/㎜²

D. 鋼筋屈服強度怎麼計算

鋼筋屈服強度計算方法:

屈服強度的計算公式:σ=F/S,

其中σ為屈服強度,單位為「MPa」,

對鋼筋來講,F為鋼筋發生塑性變形量為原長的0.2%時所受的力,單位為「N」,

S為鋼筋的橫截面積,單位為「m^2」。

(4)下屈服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於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

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將會使零件永久失效,無法恢復。如低碳鋼的屈服極限為207MPa,當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將會產生永久變形,小於這個的,零件還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1)對於屈服現象明顯的材料,屈服強度就是屈服點的應力(屈服值);

(2)對於屈服現象不明顯的材料,與應力-應變的直線關系的極限偏差達到規定值(通常為0.2%的原始標距)時的應力。通常用作固體材料力學機械性質的評價指標,是材料的實際使用極限。因為在應力超過材料屈服極限後產生頸縮,應變增大,使材料破壞,不能正常使用。

E. 鋼筋的屈服強度是什麼怎麼計算

屈服強度又稱為屈服極限 ,是材料屈服的臨界應力值。

(1)對於屈服現象明顯的材料,屈服強度就是屈服點的應力(屈服值);

(2)對於屈服現象不明顯的材料,與應力-應變的直線關系的極限偏差達到規定值(通常為0.2%的永久形變)時的應力。通常用作固體材料力學機械性質的評價指標,是材料的實際使用極限。因為在應力超過材料屈服極限後產生頸縮,應變增大,使材料破壞,不能正常使用。

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後,進入屈服階段後,變形增加較快,此時除了產生彈性變形外,還產生部分塑性變形。當應力達到B點後,塑性應變急劇增加,應力應變出現微小波動,這種現象稱為屈服。這一階段的最大、最小應力分別稱為上屈服點和下屈服點。由於下屈服點的數值較為穩定,因此以它作為材料抗力的指標,稱為屈服點或屈服強度(ReL或Rp0.2)。

有些鋼材(如高碳鋼)無明顯的屈服現象,通常以發生微量的塑性變形(0.2%)時的應力作為該鋼材的屈服強度,稱為條件屈服強度(yield strength)。

所以,如果其它的外部和內部條件都一樣的話,內徑尺寸增加0.1mm對屈服強度沒有任何影響.

F. 屈服強度的計算方法

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Fe/So;Fe為屈服時的恆定力。

上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h=Feh/So;Feh為屈服階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

下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L=FeL/So;FeL為不到初始瞬時效應的最小力FeL。

試驗時用自動記錄裝置繪制力-夾頭位移圖。要求力軸比例為每mm所代表的應力一般小於10N/mm²,曲線至少要繪制到屈服階段結束點。在曲線上確定屈服平台恆定的力Fe、屈服階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Feh或者不到初始瞬時效應的最小力FeL。

(6)下屈服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影響屈服強度的內在因素有:結合鍵、組織、結構、原子本性。

如將金屬的屈服強度與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較可看出結合鍵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從組織結構的影響來看,可以有四種強化機制影響金屬材料的屈服強度,這就是:

(1)固溶強化;

(2)形變強化;

(3)沉澱強化和彌散強化;

(4)晶界和亞晶強化。

沉澱強化和細晶強化是工業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強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這幾種強化機制中,前三種機制在提高材料強度的同時,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細化晶粒和亞晶,既能提高強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響屈服強度的外在因素有:溫度、應變速率、應力狀態。

隨著溫度的降低與應變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強度升高,尤其是體心立方金屬對溫度和應變速率特別敏感,這導致了鋼的低溫脆化。

應力狀態的影響也很重要。雖然屈服強度是反映材料的內在性能的一個本質指標,但應力狀態不同,屈服強度值也不同。通常所說的材料的屈服強度一般是指在單向拉伸時的屈服強度。

熱點內容
類似酒鏈世界的區塊鏈 發布:2025-08-31 03:27:33 瀏覽:173
2018下半年以太坊會崩盤嗎 發布:2025-08-31 03:10:31 瀏覽:754
比特幣視頻講解比 發布:2025-08-31 03:08:58 瀏覽:86
幣圈項目分紅 發布:2025-08-31 03:00:09 瀏覽:798
幣圈復甦之際圖片 發布:2025-08-31 02:51:27 瀏覽:751
ec區塊鏈合法嗎 發布:2025-08-31 02:48:45 瀏覽:97
去康復中心的標題 發布:2025-08-31 02:40:49 瀏覽:433
比特幣k線圖5日線 發布:2025-08-31 02:33:25 瀏覽:111
艾達幣用什麼礦機 發布:2025-08-31 02:21:34 瀏覽:600
區塊鏈招聘應用 發布:2025-08-31 01:54:34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