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器算力
㈠ 計算器的使用是否影響中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組希望通過研究調查論證計算器對計算能力的影響以及提出改變這一現狀的做法。課題的目的與意義:(1)論證「計算器的使用影響中學生的計算能力」(2)培養小組成員的組織能力,動手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3)培養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責任意識等應用的相關課程:數學、語文活動計劃:(1)任務分工:馮明玉,周雨,韓夏虹設計調查問卷,並由全組成員審核通過詹禮瑛,翁玉虹,伍芷影分發回收調查問卷,並進行技術統計陳晶晶,符婷婷完成調查報告,並由全組成員審核通過(2)活動步驟:1、設計調查問卷後,分發給各受調查成員。 2、回收調查問卷,進行技術統計 3、根據技術統計完成報告,經由審核通過後提交報告。(3)計劃訪問的專家:50位中學老師(4)活動所需的條件:校園環境預期的成果:使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意義,並在組織問卷調查與測試調查的過程當中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總結調查結果的過程當中提高了分析能力。調查論證了「計算器的使用影響中學生的計算能力」 文昌中學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過程記錄表課題名稱課題題目: 班級高二六班指導老師陳敏組長詹禮瑛小組成員及分工任務分工:馮明玉,周雨,韓夏虹設計調查問卷,並由全組成員審核通過詹禮瑛,翁玉虹,伍芷影分發回收調查問卷,並進行技術統計陳晶晶,符婷婷完成調查報告,並由全組成員審核通過 過程記錄(每次活動的記載要如實、詳細、有條理) 活動步驟:1、設計調查問卷後,分發給各受調查成員。2、回收調查問卷,進行技術統計3、根據技術統計完成報告,經由審核通過後提交報告。 活動體會 小組成員不僅成功完成了調查任務,而且通過問卷調查與測試調查論證了「計算器的使用影響中學生的計算能力」。小組成員認為,當下應該使中學生明確使用計算器的危害和考試的要求從而自覺地限制對計算器的使用。這項研究性學習使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意義,並在組織問卷調查與測試調查的過程當中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總結調查結果的過程當中提高了分析能力,收獲匪淺。 文昌中學課題研究評價表課題名稱課題完成者陳晶晶,符婷婷完成時間2010.12.15課題導師陳敏課題報告︵可另外附頁︶ 調查題目:調查內容:調查對象:100位中學生和50位中學老師調查方式:問卷調查、測試調查獲得:(1) 現階段中學生使用計算器的基本情況:調查顯示,76%的中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經常使用計算器,21%的中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偶爾使用計算器,3%的中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拒絕使用計算器。而96%的老師提倡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盡量少用計算器,4%的老師對此持中立態度。根據調查顯示,計算器的使用在中學的學習生活十分普及,學生都表示計算器可以幫助縮短完成作業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習壓力。但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幾乎都不支持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使用計算器。老師們認為計算器確實是一種學習工具,用於輔導學生的學習,但是過多使用計算器容易造成學生們對計算器的依賴,從而降低了學生的計算能力。經過統計,在現階段的理科科目普通測試中,幾乎100%限制使用計算機,高考更是明文規定不允許計算機的使用。這與完成練習時同學們對計算機的使用情況有很大的出入,反映了現階段中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情況與考試要求並不符合。(2)現階段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基本情況: 通過50道口算題發現,中學生的計算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呈遞減趨勢,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計算器的使用頻率並沒有呈遞增趨勢。特意說明,為了准備高考,高年級的學生被限制了對計算器的使用,而老師們基本同意計算器的使用是中學生計算能力隨年紀的升高而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調查中發現,口算能力較強的同學平日使用計算機的頻率遠遠低於口算能力差的同學。90%經常使用計算機的同學承認,在限制使用計算器的考試當中,往往在簡單的計算上失分。由此發現,計算器對中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不利的影響,並且長期對計算器產生依賴會對現如今的高考政策產生強烈的不適應,從而影響成績。 (3)現階段中學生對減少計算機使用的態度: 在進行此項調查之前,調查人員特意強調了使用計算器的弊端。隨之發給50位參加此項調查的中學生一張以計算為主的數學試卷,規定一小時內完成,並在每人的桌子上配備有計算機,參加調查的同學可以自己決定是否使用計算機。通過調查發現,70%的同學沒有使用計算機,30%的同學在完成過程中或多或少地使用計算機。在對使用計算器完成的同學進一步調查中發現,選擇使用計算器的題目計算量比較大(仍在中學要求范圍之內),而目的主要是對自己的驗算結果進行檢驗。與現階段中學生使用計算器的基本狀況進行對比後發現,知曉計算器的危害對於中學生限制計算器使用有積極意義。而過分依賴計算器的同學仍不能馬上擺脫計算器,並且對自己的計算能力沒有充分的自信。在驗算簡單的數學題時,會因為這種不自信浪費更多的時間。進一步調查發現,有趣的是,67%的中學生也認為使用計算器容易導致學生的計算能力下降,26%的中學生認為使用計算器不會影響學生的計算能力,7%的中學生則表示沒有意見。由此看來,雖然大部分中學生經常用計算器,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同意計算其對中學生的計算能力產生負面的影響。並且有相當一部分人正在嘗試減少計算器的使用頻率。(4)進行此項研究性學習的收獲小組成員不僅成功完成了調查任務,而且通過問卷調查與測試調查論證了「計算器的使用影響中學生的計算能力」。小組成員認為,當下應該使中學生明確使用計算器的危害和考試的要求從而自覺地限制對計算器的使用。這項研究性學習使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意義,並在組織問卷調查與測試調查的過程當中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總結調查結果的過程當中提高了分析能力,收獲匪淺。 指導老師:陳敏
㈡ 手機計算器陣亡什麼回事
手機計算器陣亡怎麼回事 手機計算器運算結果錯誤原因
在OPPO、華為、蘋果、小米等智能手機上使用自帶計算器計算「10%+10%」的時候,得出的結果是0.11,而不是0.2。這一眼看起來是Bug,但最終結果是計算器處理運算符號的邏輯導致的。
魅族華海良對此的解釋是,「這個話題引發了不少討論,其實本質上並不是對或錯的問題,我們只是考慮的更多,增加了人性化的演算法判斷。10%+10%=0.11這個是國外的使用邏輯,而國內的算數邏輯是10%+10%=0.2,所以我們針對不同地區的固件做了不同的演算法判斷。」
剛剛,小米產品總監@MIUI凡發文《手機計算器全線陣亡終結貼》,詳細的科普了為什麼計算器會出現這樣的運算結果。
以下為《手機計算器全線陣亡終結貼》全文:
鑒於昨日計算器百分號引發了大型社會懸疑,10%+10%居然=0.11,這究竟是代碼的扭曲還是教育的淪喪,讓我替大家揭開真相。
看一些文章幾百字也沒把道理說太清楚。鑒於超強的歸納+化繁為簡的表達=聰明才智的體現,我嘗試用一句話說清運算原理。以8+10%為例,為什麼=8.8而不是8.1?一起讀:8元錢,加上10%的小費,一共是8.8元。
以上就是目前全球標準的計算邏輯,但還有一個大家疑惑的問題:為什麼計算邏輯要這么設計?於是這變成了一個歷史思考題。
最早的電子計算器並沒有%,是後來加的。作為後續改進,它一定解決了計算場景中的常用痛點,而絕不是腦殘。我推測很可能是西方人計算折扣、小費、利息等常見場景。
貨物560元,20% OFF(打八折)多少錢?560-20%=448!
資方存入2800元,計年息6%,本息總計多少?2800+6%=2968!
是不是一下子好用到爆。But,為啥我前面加了一個「西方人的計算場景」呢?因為我覺得對於算力過剩的中國人,很少人會這么思考和輸入。
貨物560,砍兩成就是560*0.8=448;2800,6%年息,就是2800*1.06=2968。就是這么屌!直接省去了一步(國人這么優秀我TM能怎麼辦)
所以百分號鍵解決的痛點,中國人不太用的上,也不太會這么思考(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才有人無聊去試10%+10%)。但對於西方很多同志來說,這玩意真是能救命呀
最後說一下MIUI怎麼想的。
其實之前我們改成過10%+10%=0.2,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用戶科學計算器=0.2,是殘留的老版本,但後來決定還是遵循全球統一標准。
因為中國人不太會去這么用%(我們會直接輸入0.1而不是10%,自帶轉換),所以更改行為給國內用戶帶來的好處很小,而一些習慣了%用法的人卻會崩潰,綜合考慮還是擇優統一了用法。
㈢ 計算能力怎麼提高
你這不叫計算能力差,朋友,這應該叫馬虎,對吧,其實誰都一樣。 給你幾個方法吧,1, 首先思想一定要集中 ,很認真地對待每一道題,做完後要檢驗一遍。當然,計算題做多了也要提高時間效率。
演算時草稿很重要
2,認真對待草稿 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打草稿的
草稿不能太潦草,一個題目要一步步往下寫,開始不能省略
盡量用「圈、勾」等手段畫出重要的地方提示自己不可以錯
不要的數據及時劃掉
口中默念也有一定幫助
等正確率上來了再提高速度,做得簡略一點心算多一
3,基本功的問題 ,你應該練習口算,簡單的加減乘除直介面算,再記一些常用數,比如11到19的每個整數的平方是多少?我們小學就記住了。
還有,鍛煉豎式計算能力,尤其是乘除。小九九得熟,別笑,這是基本功
。4 這是我給你找的 如何提高計算能力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劉宏合老師 2009-05-05 13:33:10
[標簽:心理 答案 競賽答案 數學 比較與估算]
如何提高計算能力
劉宏合創作於2009年2月
在小升初及各種考試中,每次都會涉及到計算題目,而每次計算題目的得分率卻低的驚人。這種現象不但存在於小學考試,初中和高中考試都存在這種現象。是題目很難,還是有其它的原因?怎樣避免計算失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已迫在眉睫。
首先分析造成學生計算能力低下的原因。第一、對計算不重視,報有僥幸心理。很多學生對題目只求"會",不實際求"解",甚至認為計算是浪費時間。前輩考試的"血淚史"告訴我們,考試中題目一看就會,但就是算不出正確答案。所以"不求甚解"、認為考試時我一定能算對的僥幸心理絕不能有。第二、學生"涵養高"動口不動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進行計算訓練,很多同學都是眼睛盯住算式,口中念念有詞,像計算機程序計算一般開始計算,而後報出自認為"正確"的答案。很多學生都認為"動口"比"動手"節約時間,但我們計算不只是追求速度,而是在保證正確率的情況下追求速度。第三、"節約時間",藉助計算器。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計算時借用計算器和手機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但考試時是不準帶計算器的,那時只能用自己未經訓練、已經生銹的腦袋了,正確率可想而之。
那怎樣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呢?
第一、要摒棄原來的"惡習",建立起好的習慣。一、要重視計算、甚至是簡單的計算,每一道題目我都要計算得出正確的答案。因為考試80%的題目需要我們計算得出正確答案的,所以一個人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考試成績的好壞。對於簡單的題目,我們追求效率;對於復雜的題目,我們追求准確率。二、我們要適當的降低|"涵養",多動手,少動口。養成演算的好習慣,在考試中不但可以提高計算準確率,如果利用得當的話,更能節約我們的檢查時間。三、扔掉一切使我們大腦生銹的"輔助工具",把大腦練靈光,就不相信考場不讓帶"腦袋"。
第二、要學會"計算程序"和注意過程中的簡算,很多同學看到計算題目,上來就死算,直到"算死"為止。實際上,面對一個算式就像面對一個壯漢一樣,想擊倒對手,算出正確的結果,就需要找到壯漢的弱點--即找到算式的特點,然後根據特點採取不同的措施。採取正確的方法之後,在運算過程中要注意適時運用簡算方法--尤其是基本的簡算方法,例如乘法的分配律、結合律、等號兩邊約分和分子分母約分等等,這樣就可使我們少走彎路。
第三、注意計算策略。一般我們把計算分為口算、手算和估算。對於簡單的題目,例如兩個數間的簡單運算,我們直接可以採取口算;對於稍微復雜的算式,我們要進行手算;對於以下要求精度不高的計算,例如在數論中試求一個未知數的范圍和求某個數的整數部分等,我們可以運用估算,只要得出題目要求的結果為止,可以"不求甚解"。
第四、"短平快"的方法--惡補計算。時間證明通過短時間內做大量的計算題的方法可以使學生計算能力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推薦大家做"我愛數學夏令營--計算競賽"的題目,每年25道題目都很具代表性。
最後、通過多記一些運算的規律和常用的算式提高我們的計算能力。近日在北京圖書大廈發現一本書《超右腦19×19口訣神奇的數學學習法》,其實就是讓大家把一些常用的算式記住,在計算中靈活運用。記住一些常用算式,在考試時我們可以直接拿結果來用,這要比重新計算節約更多寶貴的考試時間。這些常用的算式,不但在計算時用的上,在分解質因數和通分時同樣也發揮著不同尋常的作用。
只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計算程序,注意計算策略再加上我們腦中多記的運算規律和算式,相信在考場上,我們定能夠神勇無比,得到應該取得的好成績。
以上,都是我在網上找了好久的,綜合了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㈣ 如何快速提高計算能力
一、充分認識計算的重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等先進計算工具已日漸在人們的生活中普及,嚴重影響了人們對口算和筆算的認識,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傳統的計算不需要了,只要會使用計算器和計算機就行了.正是由於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許多同學產生了對計算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過於依賴計算器,而高考中是不允許使用計算器的,所以導致有很多同學在高考中很多分都丟在計算上了.
二、要落實基礎
要想提高計算能力,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計算能力,必須從小做起,就好像建高樓一樣,萬丈高樓必須從地起.學習計算,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礎,才能學好,否則,一旦掉檔,特別是掉得太多,那要想補起來,就難了.
㈤ 蘋果手機的計算器,計算能力有錯誤,是真的嗎
沒有錯誤的! 網傳的計算錯誤是誤導你! 其實答案就是那個!
㈥ 計算器。請問,目前,地球上,計算能力,最強大的,計算器是哪個品牌的哪個型號謝謝
由富士通製造的日本超級計算機「K」排名首位,成為全球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超級計算機K的運行速度為每秒8.16千萬億次浮點計算(Petaflops),由68544個SPARC64 VIIIfx處理器組成,每個處理器均內置8個內核,總內核數量為548352個。據富士通稱,該款超級計算機仍在建造之中,將於2012年11月投入運行,屆時處理器數量將增加到8萬個。
此前排名首位是中國的天河一號(Tianhe-1A),在最新榜單中排名第二位,運算速度為每秒2.57千萬億次浮點計算。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提升天河一號的運算速度。排在第三位的是美國的「美洲虎」(Jaguar),運算速度為每秒1.759千萬億次浮點計算。
㈦ 萊特幣算力計算器
萊特幣計算器計算出來的僅供參考,並不一定是實實在在的收益,推薦幾款挖礦顯卡給你,HD7990 R9 290X 金奴隸礦工數據卡 R9 280X
㈧ 計算器對中學生的運算能力有什麼影響
1.學生普遍反應脫離了科學計算器後,運算的准確性下降。
運算不準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對基本公式、法則掌握不夠透徹,以及對它們的運用不夠熟練的緣故。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配備一些習題,不使用計算器加以訓練,等到學生對概念、公式、法則能熟練應用,准確性有保障後,不妨再使用計算器。把計算器當作學習的輔助工具,從而把學生從運算中解放出來,投入到其它問題的學習。
2.使用計算器對靈活性的影響
運算要合理、簡捷、熟練、迅速,這要求學生運算靈活,思維敏捷。這種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解題時多側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和思考問題。而科學計算器能快速地求解繁瑣的運算,如果學生一味地使用計算器,他們只會簡單、機械地把數據輸入求解,沒有去思考如何快捷、簡潔地解決問題。缺少了這方面的訓練,這就等於失去了提高運算能力的有效途徑。我覺得可以在講完某一部分內容之後,統一再上使用計算器解決問題的一節課(或幾節課),在此之前不允許使用計算器。比如七年級上有理數的加法後有使用計算器解決問題的,減法後又有,不如講完基本的,學生練完後統一再上計算器的課。或者,當遇到這種類型的題目,如計算18·75-15·39+1·25-14·61時要求學生必須用簡便方法來解,從而有意識地陪養學生運算的靈活、合理、簡捷。
3.使用計算器對嚴密性的影響
使用計算器時,一般都會省去運算過程。但是,不論是平時的要求,還是考試,都要求解題過程完整規范,其實這是思考過程的體現。由於使用計算器缺少這方面的訓練,造成了學生解題不規范,不完整,這是一種嚴重的缺陷,對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素質的提高非常不利。
4.使用計算器對數學思維和心理素質的影響
運算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心理素質有相當大的作用。過多、過濫地使用科學計算器,學生就會不願花時間進行思考,做規范的運算,從而草率從事。久而久之,思考沒有條理、混亂,運算逐漸生疏,而且養成了粗心、馬虎的不良習慣,缺乏意志和毅力的磨練。同時也造成了有些學生只習慣於單向、單層次的運算,習慣於順向計算,不習慣於多向、多層次的運算,更不習慣於逆向運算。脫離了科學計算器,學生不得不重視運算的方向和技巧,可以達到養成瞻前顧後、統觀全局的習慣。通過長期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及增強信心和毅力。
中國教育的傳統重視基本功的訓練,中國學生的基礎往往比較扎實,美國的一些大學生運算能力還不如中國的中學生。然而,現在的高中生, 運算能力基本功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某高中數學老師說:「很多同行都有這樣的感覺,現在一上高一,就要給學生 『補』計算,老師學生都覺得吃力。」 某高中學生家長說:「因為中考可用計算器,而高考又不允許用,所以兒子上高中後首先要戒計算器。由於長期依賴於計算器,兒子對自己口算、筆算的能力表示懷疑,對計算的結果很不放心。平時作業往往是先筆算,然後再用計算器去檢查,很浪費時間,就這樣經過一年多總算是戒掉了計算器。」以上這種種現象也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為什麼中考可使用計算器,而高考又不允許使用計算器呢?同學們又怎樣才能盡快適應這一變化呢?
總而言之,信息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和科學計算器的使用越來越普及。中學數學豈能視而不見?數學教育界難道可以坐而不動?計算器的使用,在經濟上已不是問題,是社會前進、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但計算器的使用也削弱了學生的運算能力,影響了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合理使用計算器,一方面要保障運算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能熟練地操作計算器。
㈨ 有何證據表明用計算器會影響(學生)計算能力
現在全國各地,除上海外,其他地區高考是不準用計算器的。在中考中,各地使用情況不等,也有往復的情況。不贊成使用計算器者, 主要是要要重視學生心算能力的培養,把心算看成是一種重要的計算能力。這是相對於簡單運算來說。
另外,高考數學除考查空間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計算能力也是考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