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富在術算不在勞身利在局勢不在力耕

富在術算不在勞身利在局勢不在力耕

發布時間: 2021-09-03 05:44:38

㈠ 桑弘羊的富國思想有進步意義,但為何始終未得到承認

桑弘羊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理財專家和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漢武帝賞識,被委以重任,歷任大農丞、大農令、搜粟都尉兼大司農等要職,統管中央財政近四十年之久。桑弘羊為漢武帝竭盡全力聚斂資財以增強國力,為武帝屢敗匈奴、打通西域、開發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桑弘羊的經濟思想承自管子,其經濟思想體現於《鹽鐵論》一書中。

在這次辯論中,桑弘羊認為:農工商是國民經濟中三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門,“工不出則農用乏,商不出則寶貨絕,農用乏則谷不殖,寶貨絕則財用匱。”桑弘羊堅持工商業對於農業乃至整個國計民生的作用,要求政府調整和安排好封 建國家農、工、商之間結構的合理性,“開本末之途,通有無之用”,達到“農商交易 ,以利本末”的目的。桑弘羊做為商賈的後代,對商業致富格外倚重。他認為各郡國、各大都市之所以富裕繁華,並不是“有助之耕而田其地”,而是“商賈之所臻”。所以“富國何必用本農,足民何必井田也。”

在桑弘羊的經濟政策中,山林、川澤、礦產等自然資源必須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統一開發和管理。自然資源是君主所私,就應由國家加以控制和利用。 如果自由開放,則必為豪強大賈所佔,對國家統一構成威脅。 鹽、鐵、酒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最重要的資源,把這些行業的生產和經營控制在國家手中,由政府來壟斷經營,則可以“佐助邊費”以抗擊匈奴的侵略 ,也能使政府得到極大的財源。

劉徹

西漢前期以強制手段打擊商人,並沒有阻止商人的發展。到漢武帝時,富商大賈遍布全國。 這說明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如果不能以強有力的經濟措施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就不可能動員足夠的物質力量去支持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需要。漢武帝打擊和剝奪豪強富商的財富,雖然暫時取得了一些經濟效果,但卻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生活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國家也因缺乏必要的商業流通而變得疲弊。而正是桑弘羊推行以商理財的經濟措施,使得漢朝財政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日子好了,漢朝的國防強大了。這不能不說是桑弘羊的歷史功績。

桑弘羊打破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提出“工商富國論”,制訂推行了一系列發展商業的經濟政策,解決了政府的財政需要,也強化了中央集權,發揮了商業思想在理財上的重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桑弘羊的經濟思想和政策是應該肯定的。

桑弘羊建立了由國家統一掌握的官營商業,使得漢朝突破了自然經濟的束縛,打通了各地物資流通的渠道,實現了早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封建社會中能夠出現這樣的理論和實踐,尤為可貴。這些思想打破了自然經濟造成的閉塞,推動了商品的流動,使社會生產力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進步。桑弘羊的思想代表著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進步思潮,盡管這種思潮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不能占據整個社會的支配地位,但他的理論和實踐,為後世商品經濟的管理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

㈡ 怎麼才能掙錢,發財,孝敬父母呢

首先學會照顧老人,與家庭老人關系搞好,孝順當先,因為家是最小的一個社會單位,家庭關系不好,小編相信你在公司的關系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同意也好不到哪裡去。處理好家庭關系孝敬老人的基礎上,你會發現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很順,賺錢自然就來了。

孝敬老人就如在公司服從上級安排沒有怨言,具有承擔與責任感來完成工作,工作中提升個人能力,實現了自我價值。

如處理不好家庭關系,自己雖然贏了很多東西,回望自己輸丟了人生,賺的再多的錢購買不回親情,親情一旦失去永遠換回不來。錢明天可以在賺,親情一天比一天少一點。

孝敬老人開始,賺錢慢慢來,不要讓慾望沖昏頭腦,債務一點一點還,時間慢慢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明天。

想好自己能做什麼,會做什麼?能給社會帶來什麼?用心去做明天帶你走出黑暗,平時多學習提高自己的身心與自己的知識層面,提高自己賺錢的格局,會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明天。耐得住寂寞,高手都需要蟄伏一個時期,等到自己破繭重生。

㈢ 關於合法致富的名言警句

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 ——漢代文學家 桓寬 《鹽鐵論》 致富的名言
成功是一種觀念,致富是一種義務,快樂是一種權利。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文化學者 於丹
致富的秘訣,在於「大膽創新、眼光獨到」八個大字。 —— 陳玉書
余觀列強致富之原,在於實業,……興實業救貧之葯劑。 ——名孫文,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倡導者 孫中山
愚蠢的行動,能使人陷於貧困;投合時機的行動,卻能令人致富。 —— 克拉克
投資股票致富的秘訣只有一條,買了股票以後鎖在箱子里等待,耐心地等待。 —— 沃倫·巴菲特 致富名言
就算富人真的通過不公平不合理的手段致富了,那麼我們要反對的也不應該是富人,而是法律和制度。 ——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新聞評論員 白岩松

㈣ "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出自哪裡

創造財富在於方法,不一定要靠體力獲得。

原文:

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

白話譯文:

創造財富在於方法,不一定要靠體力獲得。獲取利百潤的關鍵審時度勢發現商機,不一定要親自耕種獲得。

此文出自西漢·桓寬《鹽鐵論》

(4)富在術算不在勞身利在局勢不在力耕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鹽鐵論》是西漢的桓寬根據著名的「鹽鐵會議」記錄整理撰寫的重要史書,文學體裁為對話體。書中記述了當時對漢昭帝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的一場大辯論。鹽鐵論爭論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倡導的國營壟斷和自由經濟之爭論,為當今的中國很有借鑒作用。

在鹽鐵會議上,賢良文學全面抨擊了漢武帝時制定的政治、經濟政策。在經濟方面要求「罷鹽鐵、酒榷、均輸」。他們以儒家思想為武器,講道德,說仁義,反對「言利」,認為實行鹽鐵等官營政策是「與民爭利」,違背了古代聖賢「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的信條,敗壞了古代淳樸的社會風尚,引誘人民走「背義而趨利」的道路。

㈤ "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出自哪裡

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局不在力耕。此句出自西漢桓寬的《鹽鐵論》。

意思是:創造財富在於方法,而不一定要靠體力獲得;獲取利利潤的關鍵是審時度勢發現商機,不一定要親自耕種獲得。

《鹽鐵論》是根據西漢時期「鹽鐵會議」紀要整理的一部奇書,作者為桓寬,參會人員圍繞當時的國家大政方針、對外政策、經濟政策,特別是鹽鐵國家專營政策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5)富在術算不在勞身利在局勢不在力耕擴展閱讀:

《鹽鐵論》中智慧名句:

1、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憂邊》。聰明的人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有智慧的人,會按照世事變化而改變策略。這句話指出了變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與時俱進,反對因循守舊,主張根據時。

2、色厲而內荏,亂真者也;文表而枲里,亂實者也。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一個人表面厲害、強硬而內心卻怯懦,這是以假亂真;一件衣服外表華麗,裡面卻是粗糙的麻布,這是以虛亂實。這句話是說,人或物常有表裡不一的情形,外表很好、內里糟糕,人們又常會被表象所惑;所以,看人、看物、看事,一定要注意看清其本色、本質。

㈥ 買房和不買房,差別有多大

那要看你買房的需求,是自主,還是投資,或者自主和投資兼備。你的需求不同,選擇也不同,那麼結果也會有很大的差別。我相信大部分人買房,需求都是復合型的,即滿足自主的需求,又滿足子女上學的需求,還能夠滿足投資升值的需求。所以說,買房可能是普通人一生中,除了高考和選擇大學專業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了。那麼關於買房,蔣老師有幾點不一樣的觀點,分享給大家:

總結富在數術不在勞身,力在局勢不在力耕,買對房,這件事情, 一定是少數人正確的,這個世界上, 只有2%的富人,和98%的普通人,如果你的思維和大部人一致,是無法超越大部分的財富的。在買房這件事情,也是這個比例。所以,買對房子的人,和不買房的人,10年之後,他們的財富差距至少在100倍,有的甚至高達1000倍,甚至1萬倍。

㈦ 求詳解: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所包含的哲意具體指的是什麼

直譯:
創造財富在於方法,不一定要靠體力獲得;獲取利潤的關鍵審時度勢發現商機,不一定要親自耕種獲得。
背景介紹:
漢代的桑弘羊比歐洲人幾乎早了1500多年提出了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提出要讓國家強大何必依賴於農業,要讓百姓富足何必用井田制這樣的笨辦法?又說「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局,不在力耕」——致富道路在於積聚效益,而不在盲目蠻干。他甚至認為,工商不暢,農業無從發展,國家財政也失去來源。他也毫不諱言專營政策內在的與民爭利的本質,他說實行均輸和平準,目的之一就是讓商賈從商品買賣中無從得利。所以從漢武帝開始的歷代統治者都深諳工商之於富國的意義和商業可以給國家帶來的經濟利益,但國家直接進入產業經濟階段後,在國家資本和民營資本構成的競爭態勢中,國家處於壟斷和絕對的控制地位,民營商業自然一直受到打壓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寓意:
出生富商家庭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對經商之道了解。地理位置不管對一個城市、還是一戶商販來說都是能否聚攏人氣的關鍵,特意強調「術」的重要性,從古至今,商家都會在「推銷之術」上做足了文章,但這對商家來說也是無奈之舉,對他們來說要苦幹、更要巧幹,也是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

㈧ 「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所包含的哲意具體指的是什麼

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局不在力耕。此句出自西漢桓寬的《鹽鐵論》。

意思是:創造財富在於方法,不一定要靠體力獲得。獲取利百潤的關鍵審時度勢發現商機,不一定要親自耕種獲得。



創作背景:

《鹽鐵論》是西漢的桓寬根據著名的「鹽鐵會議」記錄整理撰寫的重要史書,文學體裁為對話體。書中記述了當時對漢昭帝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的一場大辯論。鹽鐵論爭論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倡導的國營壟斷和自由經濟之爭論,為當今的中國很有借鑒作用。

《鹽鐵論》中智慧名句: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憂邊》。聰明的人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有智慧的人,會按照世事變化而改變策略。這句話指出了變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與時俱進,反對因循守舊,主張根據時。

㈨ 不勞身學不到術數 不力耕握不牢局勢是什麼意思

不勞身學不到術數 不力耕握不牢局勢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不勞動身體學不到技能,不耕種掌握不住局勢。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力在勢局不在力耕
不勞身學不到術數,不力耕沒有局勢。 1.練拳不練把,等於胡亂打

「把是拳中之王」,「練拳不練把」。這兩句中的「把」是指高級的散手動作,是克敵制勝的絕招妙術.「把」是無數拳家從交手比武中提煉升華出來,潛心揣摩,又應用於實戰中,經受了無數次的挑戰和考驗,經過歲月長河的淘洗流傳了下來。這正是武術技術形成和發展的歷程,在初步的實踐中獲得形式,又多次在實踐中得到發展。經過不斷認識、反復綜合,逐漸上升到技擊理論。以這些理論為指導,更加變化、發展、豐富了武術的形成。

把是拳術中的精華,也是調動人體潛能的一種方法。這些把法看上去很簡單,但其可以變化幾種、幾十種,在訓練中按照一定的方法依次練習,反復錘煉,要體會到其中奧妙,需花好多年,應有一桿子扎到底的精神。在應用時,可因敵而變;再加上功力,三招兩式就可解決戰斗。若不得要領,相應的技能是練不出來的。

聞名的招法極多,如:太極拳中的斷勁法、彈擊法,定人發人的攔截手;形意拳中的崩拳,迎面掌;大成拳中的三角步、旱地行舟;八極拳中的猛虎硬爬山;三皇炮捶中的夫子三拱手;以及虎撲、插拳、塌掌、炮拳、黑狗鑽襠、丹鳳朝陽等等。

2.招沒絕,功夫有絕

「招」是指散手中的招術。絕招是某些武術家在某個招術上練得精;兼之有較深的硬功,運用起來得心應手,所向披糜,使人難以抵擋,屢用屢勝,代代相傳,成了所謂絕招。絕招是相對的,天下無敵的絕招是沒有的,但功夫是絕的。絕招仍是散手絕技的精華。如清末形意名家郭雲深就以「半步崩拳打天下」,這高深的造詣,是多年練功的結果。因此練武一定要練內功。

《少林拳術秘訣》指出:「柔術(武術)之派別習尚甚繁,而要以氣功為始終之則,神功為造詣之精!」意思是拳種門派雖多,但共同的原則乃氣功鍛煉,這是達精深造詣「神功」的唯一正確途徑。又說:「嘗見鄉里間之年少子弟,有專力技術而面黃肌瘦者,更有因而漸成癆瘵以者……」這是練功不得法違背人體生理,單純追求技擊。「外壯」反致殘身殞命。今天練功不得法者亦不在個別,如以手擊磚石、千層紙致手骨畸形,皮肉非正常增生變厚,皮下組織神經受損,雙手麻木振顫的;有以肩背撞樹,致胃腸下降數厘米,遭受針葯開刀之苦;有練功至花甲者,身架不正,窪胸弓背,筋絡不合;氣血不調,釀發諸病,苦不堪言等等。書中分析說:「蓋以外功之練習,乃肉體筋骨所有事」而內功之修養,實性命精神所皈依。離而.二之,則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則為神功緻!」那種「既昧於呼吸運使之精,復不鮮剛柔虛實之妙,乃以兩臂血氣之力,習於一拳半褪之方,遂自命個中專家。此下乘之拳技!」說明不配合氣功鍛煉的簡單「外練」,不過是下乘功夫。

3.師傅領進門,成藝在自身

武術內容豐富,門類繁多,各門武術都有自己的技擊特點及訓練方式,成為一種獨立的完整體系。所以入武功之門最好有老師指點。而拜師學藝是容易做到的,也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但能否學有所成,還須看每人練功的自覺性、艱苦性。練武的要旨,在練不在學。學習雖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只是一種手段、一個過程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練,練會動作,練懂技法,練深功力,練強身體和意志。

武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若只學會老師或書本上的招法、理論,疏於練習和實踐,那樣始終變不成自己的東西。對武術精髓的理解,正象陸游詩雲:「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練功關鍵點在自身的決心、苦心、耐心、恆心,只要勤學苦練,定能領悟拳旨、武、意。​​​

㈩ 為商之道 誠信是本富在數術不在勞身的句子後面還有什麼.這是誰寫的

出自桑弘羊,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意思是:致富之道在於謀略,不在於身體的辛勞。利潤的獲取在於積聚效益,而不在盲目蠻干。他認為,工商不暢,農業無從發展,國家財政也失去來源。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歲時以精於心算入侍宮中。歷任侍中、大農丞、治粟都尉、大司農等職。

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漢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同時組織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

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但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並引發批評。

(10)富在術算不在勞身利在局勢不在力耕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桑弘羊的評價,在歷史上長期存有爭議。在建國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學界在政治因素影響下,出於崇法抑儒的需要,傾向於肯定桑弘羊的舉措、思想和品質。文革結束後,這些觀點又受到反向的批判。

其實,桑弘羊並非純粹的法家人物,對他的歷史作為也要一分為二的進行評價。一方面,要承認桑弘羊的推行的經濟政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賢良文學在鹽鐵會議上發出的批評,即使不像部分學者所主張的那樣是單純的為民請命、敢講真話,也至少有其合乎事實的一面。

熱點內容
元宇宙游戲需要什麼配置電腦 發布:2025-07-18 16:34:28 瀏覽:968
btcguil 發布:2025-07-18 16:11:26 瀏覽:829
高鴻股份數字貨幣 發布:2025-07-18 16:01:39 瀏覽:171
誰最先提出元宇宙 發布:2025-07-18 16:00:14 瀏覽:796
國內有沒有虛擬現實元宇宙 發布:2025-07-18 15:59:08 瀏覽:524
BTC瘤 發布:2025-07-18 15:48:02 瀏覽:612
支付寶搞區塊鏈嗎 發布:2025-07-18 15:48:00 瀏覽:600
區塊鏈社交元宇宙 發布:2025-07-18 15:46:59 瀏覽:285
加密貨幣如何存入冷錢包 發布:2025-07-18 15:44:27 瀏覽:823
seer區塊鏈創始人 發布:2025-07-18 15:32:41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