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微博類似去中心化

微博類似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1-09-06 07:44:43

1. 微博營銷的發展趨勢如何

微推推!!微博推廣賺傭金哦!!呵呵!
指以微博客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以微博客為媒介的微推推,是去中心化的裂變式多級傳播模式,傳播碎片化信息,藉以實現自我表達、交往需求與社會認知。
微推推的核心特徵就是「微」,即傳播的內容是「微內容」(一句話、一個表情符號、一張圖片等等);傳播體驗是「微動作(通過簡單的按鍵操作、滑鼠點擊就能完成選擇評價、投票功能);傳播渠道是「微介質」(手機等介質);傳播的對象是「微受眾」(小眾、對象性傳播)。作為的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微推推集合了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的特點,在互聯網平等、去中心化和反權威精神的基礎上,融入了個人性、即時性、互動性,將微博打造成為了信息交流的平台。
微推推比威客更容易賺錢一些。http://www.weituitui.com/t246456

2. 你怎麼看待頭條問答這個平台

最近,幾個明星產品的升級很有意思:今日頭條問答上線了,對標知乎,還推出了圖集、視頻等功能;知乎在去年也發布了「讀讀日報」;微博不限字數了,140字這個最重要的標簽竟然被幹掉了。這些應用所做的事情越來越一致:都在成為UGC(用戶生產內容)的多元化內容平台。今日頭條不再只是資訊客戶端,知乎不再只是問答平台,微博不再是140字短消息公共發布平台。綜觀國內UGC平台,除了上述選手之外,還有一直深耕UGC內容的網路貼吧、微信公眾平台,以及豌豆莢去年推出的「一覽」、網易正在低調發力的網易熱。

為什麼大家都做成了內容消費平台?

一年前,人們很難將貼吧、微博、今日頭條這些平台聯系在一起。現在它們卻越來越相似:都是基於UGC模式的平台,支持圖文、視頻、投票、點贊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和互動形式,所涵蓋內容性質也是越來越全面,不再專注於某一類內容:今日頭條不甘於只做資訊,做了問答、支持發布圖集、視頻,越來越多興趣類內容如星座、美女;微博取消140字限制不再專注於輕量級內容,意味著其與微信公眾平台更像了,都支持長圖文,都是基於follow關系的內容流,內容變現都是靠廣告和打賞。

一個顯著趨勢是所有UGC平台都在將內容變得更長、更深、更全了,內容平台變得越來越重。微博不再專注於輕量級內容發布,今日頭條開始「去新聞客戶端化」不再只攻資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我想答案有這幾點:

1、爭奪用戶注意力

內容消費平台本質是注意力經濟,通過不斷創造新內容來供用戶消費進而吸引其注意力。但注意力是獨占式的,用戶刷微博不可能同時看朋友圈。必須讓盡可能多的用戶、將盡可能多的注意力花在自己身上。增加內容廣度和深度、豐富內容形態、支持短中長內容,成為各個平台的嘗試,簡單地說就是內容平台都要做成「大雜燴」,包羅萬象,每個人來這個平台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並不斷消費,平台就實現了沉澱和黏住用戶的目的。天涯社區、網路貼吧、微信公眾平台一直就是這樣的「大雜燴」,微博、今日頭條、知乎們正在跟進。

2、降低內容生產門檻

微博在宣布要取消140字時,其CEO王高飛發微博表示這是為了「降低門檻」,就有人問,要求每個用戶撰寫內容更多不是增高門檻了嗎?實則不然,微博取消字數本質是提升了內容兼容性:長短兩相宜,喜歡發長內容的進來了,所有用戶都不再需要絞盡腦汁去刪減內容以順利通過微博前端140字的過機檢查了。

事實上,所有大雜燴形式的內容平台都是內容生產成本最低的,因為包容性更強,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網路貼吧:從氛圍和產品設計上引導每個用戶便捷地創造內容,用戶不但可以在貼吧1900多萬個主題吧中找到適合發布相關內容的主題吧,實際上,在貼吧「李毅吧」等主要大吧中,早已不再是單一議題,內容已經是「大雜燴」。對於UGC平台而言,用戶是最大的生產力,必須降低門檻才能鼓勵更多用戶來創造內容,這也是成為「大雜燴」的必要條件。反觀一些門檻高的內容平台,很容易走向「PGC」模式,例如點點網、網易LOFTER為代表的輕博客,最後都曲高和寡了。

3、迎合用戶內容消費習慣

站在用戶角度,人們願意在不同平台之間切換去看新聞、去看八卦、去看星座、去看視頻嗎?願意,但是會越來越不願意。如果有一個平台可以恰到好處地滿足盡可能多樣化的內容消費需求,為什麼要切換呢?切換是一件有時間成本的事情,而用戶是懶惰的。微信公眾平台快速崛起,正是因為其擁有海量的內容。網路貼吧流量可觀,用戶規模龐大,同樣是因為誰來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並參與其中。所以微博、頭條、知乎走向大雜燴,是必然。

與「大雜燴」內容消費平台相反的是「專而精」的平台,從內容形態上看有專注於視頻的優酷土豆,專注於圖片的Instagram;從內容性質上看有專注於新聞的搜狐等客戶端,專注於文藝類內容的豆瓣一刻,以及類似於健康日報這樣的垂直類內容平台。但從用戶體量來看,綜合類內容平台已佔上風,並且越來越多的平台開始努力讓自己成為大雜燴,例如今日頭條、微博等等,未來很可能會形成「二八效應」:80%的用戶注意力將被20%的「大雜燴」內容平台瓜分。

內容平台不會有寡頭,但第一陣營已現

內容平台盡管都在成為大雜燴,但各自還是有很大區隔度,可謂各有所長,從用戶體量來看,用戶數達到億級別的三大綜合性內容平台已形成第一陣營:

微信公眾平台:

微信公眾平台最大標簽實際上是「推送」,這可從張小龍飯否語錄窺見一二,張小龍認為微博之後的形態一定是「推送」,微信公眾平台橫空出世。與微博不同,微博是「pull」式內容消費,就是一般是用戶想要主動去刷微博了就去刷,而微信是「push」式,就是公眾賬號運營者會在某個時間將內容以「消息」的形式發給讀者——後來微博跟進了,粉絲頭條和圖文私信。所以率先做「推送」內容,是微信公眾平台的先發優勢,背靠微信這一超級App,是其第二大優勢。

與微信公眾號最大不同是微博會兼容輕量級內容,短消息在可見未來依然還會占據半壁江山。由於是公開式的內容傳播,所以微博更適合時效性強、討論性強、公開性強的內容。由於微博還有公開的follow關系,所以在內容與社交結合上,微博還是有許多事情可以做的。

微博在商業化探索上進行了許多嘗試,營銷、增值都有在做,現在主要還是社會化營銷上發力,可以很精準,圍繞社交還有許多不同的玩法,例如與消息流結合的原生廣告。

網路貼吧:

前段時間被廣泛關注的網路貼吧,昔日產品形態更像是BBS,只是門檻要低許多。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網路貼吧也進行了多次改版,進行多次轉型,現在定位更像是一個基於興趣的綜合內容消費平台。與微博、微信最大不同是,網路貼吧不是基於follow關系的,用戶不是因為關注某個人、某個媒體去消費內容,而是因為對某個話題感興趣,進而加入其中生產或消費內容。這些話題可能是興趣愛好,可能是公司組織,可能是某款產品,都可歸納為興趣標簽。事實上,許多產品都瞄準了這一點,例如QQ興趣部落、陌陌的陌陌吧、豆瓣小組,但現在最大的興趣內容平台非貼吧莫屬。

除了「興趣」這個核心標簽之外,網路貼吧沒有大V的概念,微信和微博都有,所以網路貼吧社區氛圍更濃。在內容兼容性上,網路貼吧同時兼容各種長度的內容,這點跟剛剛才跟進的微博相似,不同的是,網路貼吧生來如此。所以貼吧內容生產門檻更低,已經成為大雜燴,用戶活躍度很高。

跟微博一樣,網路貼吧在商業變現上的潛力是營銷,但它要做的是興趣營銷,掌握著海量用戶興趣,結合網路在大數據技術上的優勢,做精準營銷潛力很大。

微信公眾平台、微博和網路貼吧事實上已成為內容消費平台第一陣營,今日頭條還在奮力追趕,未來或同樣有望進入第一陣營。知乎是做問答出身,做讀讀日報等應用更多是內容輸出的考慮,短期內應該還是會聚焦在問答上。鑒於微信、微博和貼吧各有特色,所以未來不大可能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三足鼎立的可能性更大。

內容消費平台還會有哪些變化?

內容消費平台除了都會做大做深之外,還有哪些可能性呢?我認為在未來一年內,內容消費平台至少會向以下方向發展:

1、贊賞模式全面普及

在BAT力推之下,移動支付這幾年極速普及,「贊賞」成為新的用戶習慣,好內容應該被贊賞,所以微信、微博和今日頭條都推出了「贊賞」功能,網路貼吧也在小說類等小范圍貼吧中推出了類似功能,並且反饋都還不錯。未來,知乎等平台都可能會上線打賞功能,讓內容可直接賣錢,進而鼓勵內容生產者創造更多優質內容。

2、內容形態更加多元

今日頭條內容發布時可選擇發布文章、圖集、視頻等等,不同內容在客戶端有不同呈現方式,但現在網路貼吧和微信公眾賬號還是圖文為主,盡管中間可插入圖片、視頻,但還沒有單獨將其當做一種內容形式,未來微信公眾賬號和網路貼吧是否會支持發布圖集、或者做類似於優酷的視頻UGC發布呢?我想很可能會。

3、徹底實現去中心化

微信公眾平台和貼吧為什麼受到內容創作者親睞?因為它沒有搞內容首頁、編輯精選、官方排行榜這些玩意兒,完全是去中心化的運營方式,所有用戶充當著編輯,知乎和微博也是這類平台。今日頭條等平台則很依賴編輯推薦機制,相信未來所有平台都實現「去中心化」,用戶和技術來充當編輯。

4、內容開發者概念普及

UGC內容平台以及PGC內容平台,很大部分內容來自第三方,在PC時代這些創造內容的是沒有直接營收的,但移動時代,今日頭條創作者、微博自媒體、微信都可從平台獲得廣告分成,並且收入不菲。除了分成之外,還有用戶自發的贊賞模式。這就跟AppStore當初一樣:有人做了App就可以直接賣錢,或者做廣告盈利了,這些人被稱之為「App開發者」。

各大平台都會注重對內容創作者的吸引和扶持,並給其收入分成,形成一個健康的內容生態。不同平台對內容創作者有不同名字,微博叫自媒體,微信是公眾賬號運營者,網路貼吧是吧友,未來它們都會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內容開發者。隨著內容平台越來越多,競爭日趨激烈,內容開發者將會成為被各家競逐的香餑餑,內容創業的黃金時代來了。

3. 新浪和網易在郵箱,博客,和微博上哪個好些

郵箱方面網易的老大,市場份額戰友70%以上,但微博方面新浪是領頭羊,以明星為主打,但網易微博是以「去中心化為思想」也就是大家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4. 哪些微博人氣高

微博:微博即微型博客,適合三言兩語,現場記錄,發發感慨,曬曬心情,那是名人才會有人氣,像我們這些普通人,沒什麼人氣可言。 測試版 測試版的騰訊微博限制字數為140字,有「私信」功能,支持網頁、客戶端、手機平台,支持對話和轉播,並具備圖片上傳和視頻分享等功能。 在「轉播」設計上,轉發內容獨立限制在140字以內,而沒有採用網易微博轉發」內容與原文內容合計在163字以內的設計思路。 此外,騰訊微博更加鼓勵用戶自建話題,在用戶搜索上可直接對賬號進行查詢。 有業內人士分析,微博和IM是兩種不同的平台,在擁有了強大的QQ平台下,騰訊方面並未打算把騰訊微博作為戰略級產品推出,而更多的是為了遏制對手,起到戰略防禦的作用。 在注冊之初,已經隱隱看見騰訊在往這個方向發展。劉翔,郎咸平,梁文道均在推薦收聽之列。其實,名人路線與去中心化是兩個不同的命題,因為用戶始終是擁有跟隨與被誰跟誰的自由,名人只是一個噱頭而已。騰訊目前擁有的注冊名人有: 郎咸平,劉翔,梁文道,馬化騰,林俊傑,石述思,李普曼等

5. 微博是干什麼的

騰訊微博限制字數為140字,有「私信」功能,支持網頁、客戶端、手機平台 騰訊微博登陸界面 ,支持對話,支持轉播,但現在只有登錄15天的用戶才有圖片上傳的功能。 在「轉播」設計上,轉發內容獨立限制在140字以內,採取的類似與twitter一樣的回復類型@,這與大多數國內微博相同,例外的是隨心微博,他的字數限制是333字。 此外,騰訊微博更加鼓勵用戶自建話題,在用戶搜索上可直接對賬號進行查詢。 有業內人士分析,微博和IM是兩種不同的平台,在擁有了強大的QQ平台下,騰訊方面並未打算把騰訊微博作為戰略級產品推出,而更多的是為了遏制對手,起到戰略防禦的作用。 在注冊之初,已經隱隱看見騰訊在往這個方向發展。劉翔,郎咸平,梁文道均在推薦收聽之列,其實,名人路線與去中心化是兩個不同的命題,因為用戶始終是擁有跟隨與被跟隨的自由,名人只是一個噱頭而已。騰訊目前擁有的注冊名人有: 王濛,周洋,郎咸平,飛輪海,劉翔,梁文道,馬化騰,李連傑,陸川,黃奕,林俊傑,石述思,李普曼,蔡依林,sandy&mandy等. 騰訊微博已於2010年6月9日晚大范圍開放發圖功能。 編輯本段禮儀規范 我們真誠地歡迎光臨騰訊微博的每一位網友,並竭誠為您提供最好 騰訊微博使用界面 的平台和服務。網友們需要一個文明、健康的互動環境。為此,我們希望: 1、遵守國家法律,請不要發布違反國家法律的內容; 2、遵守社會公德,請不要使用不文明字詞作為個人昵稱,發布消息攻擊、謾罵他人; 3、避免信息垃圾,請不要在短時間內反復發布同一條消息; 請不要發布、傳播謠言; 4、話題區是公共區域,請不要在話題區內討論和主題無關的內容; 5、請珍惜邀請碼,不要隨意散發,更不應買賣。 在微博里,收聽的權力在聽眾手裡,如果您的行為讓他人不適,最終會讓你失去所有聽眾。 對於不能遵守上述禮儀規范的網友,在接到其他用戶投訴後,系統將進行查證,若屬實的話,會被暫時甚至永久性停止微博服務。 編輯本段iPhone版 基於iPhone、iPodtouch平台的騰訊微博服務,帶給您全新的移動溝通體驗。在這里,您可以隨時隨地記錄點滴所思所想,與志趣相投的好友共同獲取資訊、記錄成長,更可通過您的iPhone拍照發圖,與好友分享精彩瞬間! 發布廣播,收聽他人,記錄生活點滴,了解新鮮動態;支持即拍即發,發布圖片,與好友隨時隨地分享精彩瞬間;設計簡潔流暢,盡享用小微博看大世界;支持CMNET/WIFI/3G三種類型。 編輯本段Android版 專為Android平台用戶打造的騰訊微博手機客戶端,無論您身處何地,騰訊微博 [1] 140字的人生感悟隨時隨地讓您與志趣相投的好友共同獲取資訊、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分享喜悅。請通過手機訪問Android Market,搜索"騰訊微博Android版,下載安裝後即可使用。 編輯本段S60/Kjava版 專為Symbian平台用戶打造的騰訊微博手機客戶端,完整的功能,節約流量的設計。精彩的隨身騰訊微博,盡在S60客戶端! Kjava版即將發布,騰訊微博團隊正在籌備中...

6. 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有什麼區別

個人覺得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最大的區別就是:
由於定位不同,所以你在這兩個平台生成的內容有很大不同。
微信朋友圈像是一幫比較熟悉的朋友聊天,微博就像是你寫個文章啊什麼的發表下,朋友可以看到,但是你們沒有面對面的交流。
所以當你決定往朋友圈中轉發或者發表東西的時候,都會有些顧忌。要想一下你發的東西是否合群。就好像在朋友的聚會上大聊特聊工作就不是特別合適的事兒。所以你會選擇對朋友有用的東西去轉發,真正對你自己有用的東西可能就是收藏了。
但是微博的媒體屬性註定你不太會有這樣的顧忌,你喜歡什麼轉發什麼都是在一個開放的平台上,並不是只給朋友看,所以不必擔心內容不合群不合適,從而打擾到朋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微博是一個泛傳播。

7. 社交壁壘讓微博成為內容紅利最大擁有者

從去年至今,微博可謂喜事連連,在剛剛發布的2016Q4及全年財報顯示,微博Q4收入為1.87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全年總營收則達到了43.83億人民幣,同比去年增長45%,而月活躍用戶數也已經突破3億。

而微博得以獲得高速增長的根本原因,在於內容生態的日趨完善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商業模式帶來了更高的變現效率。從整個2016年微博爆發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微博以社交關系為紐帶實現的內容分發,已經讓其建立了不可撼動的壁壘。

內容消費已成大勢,微博處於正確陣營

去年可謂是內容付費崛起元年,舉一個具象的例子:根據羅輯思維得到APP公開數據顯示,旗下付費內容產品總計達到了2.45億的收入,而向來不公開付費會員的視頻網站,也在去年全面公開了付費會員數量,優酷會員達到了3000萬,愛奇藝2000萬,騰訊視頻2000萬,樂視2000萬,其餘各家總和相加,全國視頻付費用戶早已超過1億。此外,微信方面連馬化騰都開始親自督促,微信公眾號收費閱讀功能的上線。內容消費已成不可逆大勢。

那麼微博相比於這些平台,其有什麼差異化的價值?其是否擁有獨家壁壘?

下面來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基於社交關系的內容分發,微博壁壘建立

大多數內容消費平台,都是通過人工運營的方式來為用戶挑選出優質內容,但完全以內容為核心的平台很容易陷入「紅海」。

例如得到APP上的明星大咖們各個都擁有獨當一面的力量,大可自建社群,或者依附其他平台諸如喜馬拉雅FM等進行變現,因此得到APP依然面臨著變數風險。此外盡管各家視頻網站擁有了大量的付費會員,但這一切的根基在於用戶只是為IP內容買單,這也倒逼各家視頻網站不停購買高價版權,以及花費更高的成本創造自製劇進行持續輸血,稍有落下則命運堪憂。

純粹的內容分發平台有著巨大的流量焦慮以及用戶注意力的不確定性,但是微博卻好像對這個問題不是很緊張。因為其擁有其他內容分發平台所無法擁有的獨家優勢—社交關系壁壘。

全中國的明星無一例外的在微博上,全中國的網紅也無一例外的在微博上,而粉絲們之所以關註明星網紅大V,其不外乎希望能夠獲得這些大V們第一時間的最新內容,可以進行內容的消費。

作為一個社交平台,微博兼具全民性,開放性,互動性,微博可以打破各種等級極限,讓明星在這一時代和粉絲平等對話方面,實際上是催生了明星和粉絲之間的新型關系,而基於這種關系所催生的內容,無疑具備巨大的傳播力和消費潛力。

純粹的內容分發平台,需要靠平台的力量去整合各方資源,而微博作為一個擁有社交關系的平台,大V們都會自發的發布優質內容,而平台只需要維護好社交關系,以及通過各種機制挖掘出優質作者,自然會擁有更穩定的內容分發能力,形成更強的馬太效應。

這種社交關系的優勢,同樣體現在了短視頻與直播的內容分發上。

在短視頻方面,截止去年12月,微博短視頻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長713%,2016年垂直領域頭部用戶閱讀量同比增長74%。而在直播方面的優勢更為顯著。由於直播不是文字與短視頻,多平台分發的難度更大,因此更容易形成獨家資源。這使微博成為最大的獲益者。

當其他直播平台還在燒錢圈用戶圈主播時,微博甚至已經在嘗試新的變現模式。1月23日-1月31日期間,九大電視台/網參與的#微博春晚大賞#品牌活動,期間共發起七場春晚直播,觀看人次超7300萬,晚會相關短視頻播放量超68億同時,立白投放的央視春晚微博短視頻5秒前貼片廣告,在春晚節目播出4小時後播放量就達到1億次,並在24小時內達到3億次播放。立白試水微博短視頻貼片廣告帶來的良好效果,相信也讓廣告主們看到優質電視IP在微博平台上巨大的商業潛力。

2017年可以預見的是,短視頻與直播這兩股力量,將會依託於微博獨有的社交關系鏈繼續高速增長。

微博協同內容分發,而非流量黑洞

同樣作為內容分發平台,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開始進入歷史性的放緩階段,而微博卻迎來爆發式的增長,這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在於,微信屬於流量黑洞,只進不出,而微博則是一個極為開放的平台,能夠與多方內容分發進行協作共贏。

這點在直播內容的分發上尤為明顯,微信的去中心化割裂形式,無法幫助內容方將直播實現有效抵達,以及影響力的被動式擴散,而微博則可以順利實現。

例如NFL今年首次在微博上直播的超級碗賽事,相關短視頻在微博上24小時內播放量高達8841.6萬,話題新增閱讀量近9億,幫助NFL顯著提升了中國市場的影響力,這點也是微信完全無法做到的事情。

此外,在視頻領域微博正在嘗試打通視頻網站,用戶可以直接在微博上觀看分享視頻內容,而視頻網站則獲得的大量的流量導入。僅目前接入的優酷,12月的視頻分享量就比9月的增長了19%。而微博也在更為積極的與多方合作,實現更多優質內容的入住,以及協同分發。

可以看到,所以在內容全面崛起時代,開放平台的兼容並包再一次成為用戶的選擇,而微博作為內容分發平台,將會在往後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結語:

內容風口的崛起,各大內容平台相繼崛起,微博最大的價值則在與社交壁壘。

在其他內容平台正在焦慮於優質內容的可持續性時,微博卻獲得眾多內容生產者的青睞。此外,微博並非流量黑洞,能夠協同各方資源進行內容分發的雙贏,也讓用戶的增長進入到更為迅速的爆發狀態,這與增長正在放緩的微信形成鮮明對比。

8. vectoraic 最近很火,在微博好多人說。是幹嘛的!

Vectoraic 是全球唯一將空軍無人機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結合起來,開發的自動駕駛道路預判系統的公司。Vectoraic 擁有全球唯一V2X技術,最先進、最小型的車載雷達系統,以及全球最快體積最小的車載電腦運算系統。
Vectoraic 致力於打造一個透明、高效、安全、開放的去中心化自動駕駛出行平台,提升自動駕駛的整體性能,構建下一代智能交通的基礎設施,從而引領整個自動駕駛領域的變革。

9. 微博怎麼賺錢

其實我倒是有一個建議,注冊微博,積累一些粉絲,越多越好,就可以去做微博推廣了,相當於發廣告,可以賺錢的。建議你去微推推,直接網路(微推推)網。我就在做呢

熱點內容
比特幣換成法幣提現流程 發布:2025-07-15 01:03:53 瀏覽:340
三角形礦機AAC 發布:2025-07-15 01:03:32 瀏覽:167
數字貨幣推廣的阻礙 發布:2025-07-15 01:03:00 瀏覽:882
以太坊是智能合約嗎 發布:2025-07-15 01:02:51 瀏覽:835
區塊鏈媒體社會責任 發布:2025-07-15 00:43:47 瀏覽:150
假區塊鏈識別 發布:2025-07-15 00:16:51 瀏覽:340
比特大陸礦機官網中文 發布:2025-07-15 00:15:55 瀏覽:679
以太坊錢包地址怎麼發給別人 發布:2025-07-15 00:01:38 瀏覽:698
最新以太幣礦機 發布:2025-07-14 23:51:17 瀏覽:155
戶用系統與區塊鏈 發布:2025-07-14 23:45:27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