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和去自我中心
⑴ 自我和自我為中心的區別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在我們的經驗中,覺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區別於周圍其他的物與其他的人,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識。這里所說自己的一切指我們的軀體,我們的生理與心理活動。
自我為中心的意思是萬事只考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根本不考慮他人,即使考慮他人也是基於為了獲取自己利益的基礎之上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容易失去朋友,失去社交圈,失去個人成長的機會。如果你想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那麼你得仔細審視自己在公共場合的想法、感覺和行為。但是,一旦你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之後,你也會慢慢地朝站在他人的角度著想,體恤他人,並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的方向改變。
⑵ 什麼叫以自我為中心
自我中心主要表現
我們不難發現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存在著過於濃厚的自我中心觀念,凡事都只希望滿足自己的慾望,要求人人為己,卻置別人的需求於度外,不願為別人做半點犧牲,不關心他人痛癢,表現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為中心,恨不得讓地球都圍繞他的意願轉,服從於他。他們只要集體照顧,不講集體紀律,否則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卻不願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服從他人及集體。這種人強烈希望別人尊重他,卻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別人。總之,這些人心目中充滿了自我,卻唯獨沒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問題出在自我意識過濃,走向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或者說個人主義思想嚴重
如何克服自我中心
人際交往都講求互惠的原則,希望別人對自己好,那麼自己也應該有相應的付出。如果在交往中為了滿足自己的,處處維護自己的自尊,與其他人造成對立,最終只能將自己封閉起來,將自己與外界隔離開來,處於自我封閉和自我隔絕的狀態。 對有自我中心這種嚴重的心理障礙的人來說,應該正視社會現實,學會禮尚往來,在必要時做出點讓步。學會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從中也可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加強自我修養,學會控制自我的慾望與言行。自我中心是一種人格缺陷,在社會交往中碰壁後回陷入懊惱和痛苦之中,從而誘發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
⑶ 和自我為中心的人相處之道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原則,我們是單個獨立的人,對別人的要求不要太高。我建議你也多關心一下自己,適當的也自我一下,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影響。對於你朋友,可以適當的談一談,但是盡量別指責她,這樣會傷害到她。
⑷ 如何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來往
以自我為中心
有可能是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行為,
自卑,對自己的不信任,因而不能積極勇敢的去面對世界;
也有可能是
從小就比較優秀,被人們贊揚,
日後形成了"我是最好的,我很有能力"的思維定勢,
覺得自己總是對的,所以漸漸只關注自我而忽視或不善體察別人的感受,
給別人以很自我的印象
和這樣的人交往,要麼學會做個傾聽者
這是後天形成的,他們改不了
只能你去適應
適應不了 那就少來往
⑸ 我自我中心怎麼辦
我自我中心怎麼辦。
既然認知到了這一點,那就在行事作風上改變一下自己,比如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凡事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慢慢就會客服掉這個缺點。
⑹ 如何與【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打交道
我們真的不會去考慮別人,不會為了本來一直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去做犧牲。但是,我們卻是這么做了。為什麼? 因為我們是社會人,遵守著各種各樣的原則,還要求我們去分享,關心,強調等等。所以我們了解所有的這些優點,和作為一個優點過剩的人的想法。當然,我們也會有缺點的——在一種自私行為的模式中呈現。但是這些不是我們行為的一部分,僅僅是看場合出現。接著,有種叫「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出現,他們沒有以上提到的任何優點,因此讓社會里的其它人一時適應不過來。如果你不清楚,和他們打交道會很難。甚至,會導致人格障礙,讓你到精疲力竭。通過這篇文章,我們會了解到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的特點和如何有效地同他們相處。欲知更多詳情請繼續閱讀關於他們的文章。 個性 以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一些常見共性。可以讓你了解他們是怎樣的人。如果你看得仔細,他們和患自戀人格障礙的人有很多相同點。把自己的快樂看得比任何人都重要。不會同情或理解他人和社會。會為了一己之欲而拋棄朋友。他們經常是酒肉朋友的候選人。常需要別人的贊美,自己做的一切需要獲得別人每次的贊成。對社會里的很多事情和人漠不關心。不鼓勵別人在任何領域去超越自我。用行動和犀利的言語來打擊別人。他們有超強的自我感,通常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很少道歉。常追求物質主義,因為沒有生命的東西可以被操縱。時常渴望成為眾人的焦點。不會傾聽他人,在一段關系中有些自私的特點。在談話時,常打斷別人來提出自己的觀點。不參加集體活動和需要團隊合作的項目。常吹噓自己的成就和小題大做。他們的佔有欲非常非常強,不會和周圍的人分享自己東西。比起其他的一切,很看重個人形象,巴不得世界圍著他轉。因此,很少懂得移情(註: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個用語。來訪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療法和自由聯想法為主體的精神分析過程中,來訪者對分析者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情感。是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會太多投射到咨詢者身上的過程)。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有些自戀者的特點,因此,如何與他們相處,和如何與自戀者相處有異曲同工之處。詳情請參看另一篇文章《如何與一個自戀者相處》,同樣受益匪淺。相處之道 無須說了,和他們相處不容易,還會有損失。我們到底怎樣和他們打交道?這里有些辦法可供參考。當你和他們在打交道時,最好是在一大群人中進行。這樣一來,你也就可以加入自己的觀點了而避免他或她老是在談論自己。努力在對話的間斷處加入自己的觀點。如果可能,試著去了解為什麼他們呈現出這種行為模式。當你發現他們在那個行為下潛在的需要,或者可以阻止他們不會去做一些極端行為的好辦法,那麼,滿足他們吧。像一個發自內心的贊揚可能使他們阻止進一步的想要吸引別人的關注。別發脾氣,不管他們做了什麼,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可以試著和他們說,他們的行為是如何影響到你的。會有用的。但是,不要期待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真的會去改變。別為了滿足於他們的要求而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別讓他們來操控你。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自私。試著強硬點,堅持自己的原則也很重要。 和他們打交道不會像看起來那麼容易。你要集中精力和保持冷靜。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覺得和他們在一起不那麼容易受影響的原因了。盡管和他們試著交流不會真的受傷害,只要別讓他們打破你原本的安逸寧靜就行。附加建議: 1.不要吝嗇贊美對方:並不是要你去逢迎諂媚,只是說話是的用字可以花點巧思.
如:假設你有問題要問,可以說:"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
我想你在這方面的專業可以提供我很好的建議."
2. 讓對方成為注目的焦點: 研究顯示,如果給予自戀的人表演舞台或是讓他們
成為注目的焦點,他們的工作表現回更好.因此,應
該盡量給這些人表現的機會,同時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成就.
3. 設定明確的游戲規則: 自戀人通常只會要求別人,不會要求自己.因此,和
這種人一起工作時,事前一定要說清楚游戲規則以及
彼此的工作范圍.以免到最後全部的工作都落到你頭上
功勞切被他搶光.
4. 委婉提出建議: 自戀的人如果感覺他的自尊受到傷害,例如被批評或是不受
到尊重,就會變得有攻擊性. 所以,如果他真的有錯,你不需要直接了當說他錯了,而是提供建議的方式,語氣委婉的和他溝通.
⑺ 心理醫生說我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什麼叫以自我為中心呢
很正常的心理。大家都會需要朋友的!以自我為中心,跟想交朋友,沒有關系。再說了,你不也說是曾經嘛!以自我為中心,只是說是你的性格。
⑻ 什麼是「去自我中心」名詞解釋!
就是換位思考,不總是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問題。同樣的問題,假設自己是對方該怎麼想
⑼ 如何培養移情能力消除自我中心
有時候,孩子其實頑劣,弄得家長火冒三丈。若沒有實時控制住,就可能輕諾寡言地呵斥孩子,乃至噼里啪啦地飽揍一頓。效果,不但破損了親子關系,也可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要曉得,在五種情形下,是絕對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錯誤,是由於怙恃事前沒有奉告孩子不能如許做,或者怙恃沒有把話講明白。
2.孩子所犯的毛病,怙恃自己也在犯。爸爸媽媽自己都不曉得這方面的事變應當怎樣做,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時,就不要急著去打孩子。
3.怙恃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由於這時候打孩子常常只是宣洩自己的氣忿,賞罰時常常會失去分寸,會疏忽孩子犯錯誤的緣故,也很難給孩子講明白為何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
4.孩子心理與生理擁有如下特別情形者不能打:舉動亢奮有精神障礙的孩子、非常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損害的孩子。
5.不到三歲的孩子不要打。三歲的孩子處於游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意識非常猛烈,在這1階段體罰孩子,會影響他們做出正常的心理與生理反映,致使孩子身心不健康。
要是發覺到震怒來臨的跡象後,最有用的法子是讓家人帶走孩子,或自己脫離「事發之地」,然後:做10次以上深而長的呼吸;拉緊,然後放鬆滿身的肌肉數次;出外溜達10分鍾;對自己說「我會維持默默」,然後回憶過去自己曾經顯露得很默默時的情形,或者回想一段輕松高興的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