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

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

發布時間: 2021-09-20 16:52:30

㈠ 談讀書

十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短文談讀書,這問題實在是談不盡,而且這些年來我的見解也有些變遷,現在再就這問題談一回,趁便把上次談學問有未盡的話略加補充。
學問不只是讀書,而讀書究竟是學問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學問不僅是個人的事而是全人類的事,每科學問到了現在的階段,是全人類分途努力日積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這成就還沒有淹沒,就全靠有書籍記載流傳下來。
書籍是過去人類的精神遺產的寶庫,也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學術前進軌跡上的記程碑。我們就現階段的文化學術求前進,必定根據過去人類已得的成就做出發點。如果抹煞過去人類已得的成就,我們說不定要把出發點移回到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縱然能前進,也還是開倒車落伍。讀書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賬,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促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把過去無數億萬人辛苦獲來的知識教訓集中到讀者一個人身上去受用。有了這種准備,一個人總能在學問途程上作萬里長征,去發見新的世界。
歷史愈前進,人類的精神遺產愈豐富,書籍愈浩繁,而讀書也就愈不易。書籍固然可貴,卻也是一種累贅,可以變成研究學問的障礙。它至少有兩大流弊。第一,書多易使讀者不專精。我國古代學者因書籍難得,皓首窮年才能治一經,書雖讀得少,讀一部卻就是一部,口誦心惟,咀嚼得爛熟,透入身心,變成一種精神的原動力,一生受用不盡。現在書籍易得,一個青年學者就可誇口曾過目萬卷,「過目」的雖多,「留心」的卻少,譬如飲食,不消化的東西積得愈多,愈易釀成腸胃病,許多浮淺虛驕的習氣都由耳食膚受所養成。其次,書多易使讀者迷方向。任何一種學問的書籍現在都可裝滿一圖書館,其中真正絕對不可不讀的基本著作往往不過數十部甚至於數部。許多初學者貪多而不務得,在無足輕重的書籍上浪費時間與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擱了;比如學哲學者盡管看過無數種的哲學史和哲學概論,卻沒有看過一種柏拉圖的《對話集》,學經濟學者盡管讀過無數種的教科書,卻沒有看過亞當斯密的《原富》。做學問如作戰,須攻堅挫銳,佔住要塞。目標太多了,掩埋了堅銳所在,只東打一拳,西路一腳,就成了「消耗戰」。
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少讀如果徹底,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游,以至於變化氣質;多讀而不求甚解,則如馳騁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如暴發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讀的書當分種類,一種是為獲得現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識,一種是為做專門學問。為獲常識起見,目前一般中學和大學初年級的課程,如果認真學習,也就很夠用。所謂認真學習,熟讀講義課本並不濟事,每科必須精選要籍三五種來仔細玩索一番。常識課程總共不過十數種,每種選讀要籍三五種,總計應讀的書也不過五十部左右。這不能算是過奢的要求。一般讀書人所讀過的書大半不止此數,他們不能得實益,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而閱讀時又只潦草滑過。
常識不但是現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專門學者也不能缺少它。近代科學分野嚴密,治一科學問者多固步自封,以專門為藉口,對其他相關學問毫不過問。這對於分工研究或許是必要,而對於淹通深造卻是犧牲。宇宙本為有機體,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關,牽其一即動其餘,所以研究事理的種種學問在表面上雖可分別,在實際上卻不能割開。世間絕沒有一科孤立絕緣的學問。比如政治學須牽涉到歷史、經濟、法律、哲學、心理學以至於外交、軍事等等,如果一個人對於這些相關學問未曾問津,入手就要專門習政治學,愈前進必愈感困難,如老鼠鑽牛角,愈鑽愈窄,尋不著出路。其他學問也大抵如此,不能通就不能專,不能博就不能約。先博學而後守約,這是治任何學問所必守的程序。我們只看學術史,凡是在某一科學問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於許多它科學問有深廣的基礎。目前我國一般青年學子動輒喜言專門,以至於許多專門學者對於極基本的學科毫無常識,這種風氣也許是在國外大學做博士論文的先生們所釀成的。它影響到我們的大學課程,許多學系所設的科目「專」到不近情理,在外國大學研究院里也不一定有。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豈不是誤人子弟?

㈡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出自

這是今天看到的一個狀態。感覺一句話說到心窩里去了,很暖,很舒服。人的認識如果是有限的,那麼是不是也決定著其身心的活動范圍的局限性呢?反之,人的認識如果是無限的,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已經沒有必要讓身心憔悴,東奔西跑了呢?未必。
從生命為「生命」之刻起,人就經歷的是過程,體會的是無數過程 所造成的無數個結果。直到生命不為「生命」那一刻吧。或許沒有到達真正的終點,或許吧。
所以,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可是,旅行和讀書,怎麼想都覺得是孤獨的、一個人的事情。平時覺得累了、煩了,想找個什麼地方逃上一段時間,於是便會背包去那麼一個地方,自己想去的吧?總之不是令人厭煩的。但是說走就走,說怎麼走就怎麼走,這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於是更多的人享受不到行走的自由、孤旅的幸福。逃離不了網路、電話,甚至人煙,無可奈何,確實是無可奈何。
那麼既然身體不得自由,起碼也要讓靈魂享受到行路的幸福吧。沒有青山碧水、藍天白雲作為舞台,一張書桌、一把椅子,或是一張床、一個台燈,也能夠成為暫時的落腳之處,一本書,徹底將精神解放。讀書讀的是什麼?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沒有回答的必要,你能得到的,有作者的,更要有你自己的。
人是會改變的,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所以人是矛盾的,但也只有矛盾可以令人前進。迷惘遠比清醒更令人值得清醒,奔跑的目的自是接著賓士,而不是將短暫的駐足當做永遠的休憩。人生是可怕的漫長又是短暫啊,當人們想要迴避掉自己的理想時,人們可以以「漫長」安慰自己,而當人們又要為自己的慾望尋找借口之時,他們又能以「短暫」填補自己空虛的心。
人永遠是孤獨的,永遠是在與自己賽跑的路上不斷跌倒。沒有人規定你的路有多長,也沒有人規定你的速度。一切的喜怒哀樂都是自己心中自己的呼喚。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盡了全力,有收獲、有幸福,走的是自己的路。但這或許只是少數人康莊大道的一部分,只是路的基石,基石中的一顆石頭。人生是可恨的。人是虛偽的,人的虛偽的愛誕生了「虛偽的神」,人寧願甘心屈居於他們所創造的神之下,感受本是源自於自身的所謂「救贖」,由於那些本出於自己口中的「聖諭」而充滿「神聖之感」。人是愚蠢的,他們只稱頌神的關愛,卻迴避了對於那些不信神的自由的人,他們的神是多麼的充滿報復心理,多麼的心胸狹窄,予以最為慘烈的報復。看啊,人是多麼的殘暴不仁,多麼的助紂為虐。
這只是旅程中的一道風景而已。
在路上無論風景如何,最後收獲的一定含有多少孤獨。自己的孤獨自己原來也許不知,但是總有一天會完整,自己的孤獨。只有孤獨與路一樣長,只有孤獨像時間那樣久。孤獨多了,心會尋找另一份孤獨吧,去尋找可能成為同路人的另一份孤獨。所以才說嘛,心是孤獨的獵手。
無數種選擇,無數個路口,無數種可能,無限的未來。
我的路照樣在繼續,靈魂如果走得太遠,那麼必然會迷失。但是不要緊,迷失的太久,那麼一定就會回歸。又是一段路、一段旅程,又是一次人生的轉變,可能是過去的365天只是在打轉,可能今天只是明日墜落的開始。墜落對於我而言是件好事,因為這說明你曾經站在高處,而這也意味著你將墜往深淵——那是另一種高處。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如果無法找到超人,那麼就成為超人吧,如果無法成為成為超人,那就超過超人吧。今天高人說: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明日他就會醒悟,這是句廢話。——如果不在路上,我們將會成為什麼樣的呢?人只可能在路上,找見他的孤獨,尋見她的孤獨。

㈢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出自誰的話

1、出處:出自《羅馬假日》。

2、原文: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3、解讀:個人生命延續的三種方式:旅行、讀書和健身,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也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4、簡介:《羅馬假日》是1953年美國推出的一部經典浪漫愛情片,由道爾頓·庄柏編劇,威廉·惠勒導演。格利高里·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作為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羅馬假日》情節簡單,片中也毫無大製作場面,卻是最歷久不衰的好萊塢愛情輕喜劇之一。

(3)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擴展閱讀:

書籍《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這本書是2013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屈艷揚。該書告訴大家如何去周遊世界,還是在告訴讀者如何通過流浪去認識自己,不僅是旅遊書,更是一段人生的書。

作者是一個自小就擁有流浪夢的獅子座女孩。在美國碩士畢業之後,她決定去追逐內心的聲音,做真正想成為的那個自己。於是,她開始了打工、旅行的生活。在為期三個月的打工過程中,她與之前從未接觸過的人們相處、打拚,學會了如何去戰勝自己,如何努力做好那些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工作。

在結束打工後,她毅然背起背包,開始了獨行之旅。她享受睡灰狗巴士、搭便車的時光,在奔波中懂得了珍惜和感恩。在與二十多個沙發主人的相處中,她走進了每個人不同的片斷生活。通過和他們一起旅行、畫畫、談音樂、做美食,聊社會文化,她有了新的領悟和收獲。

這些用文字、鏡頭和畫筆記錄下來的旅程點滴,成為她成長經歷的真實證明。這個歷程對她來說,只是生命長度中極其微小的縮影。

㈣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這句話的原出處

這句話是一本書的名字,書名就叫做《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是2013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屈艷揚。

講述了一位25歲的單身女孩通過在路上,探尋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究竟長得什麼樣子?」她和一幫失業者跳上一輛貨車,開始了自己的間隔年。嘗試許多曾經不敢做、或者不願做的事情,她總是相信,人心本善,一路交朋結友,從西走到東、從南走到北。


(4)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擴展閱讀

劉屈艷揚,1987年生,獅子座,愛冒險的湖南女生。自記事起就夢想著背包到異鄉流浪,雖然一心想往歪了走,但在23歲之前,卻一直沒有走出規規矩矩的乖孩子生活。

大學期間的志工經歷和在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學習,讓她對許多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和人生理念產生質疑,並且強烈地感受到「心裡總是缺了一塊什麼東西」。

在北加州一座佛寺中靜修,在德州農場做志工干農活,在貓王故鄉重拾對繪畫的熱情,在華盛頓與一家巴基斯坦移民結緣,在芝加哥返程之際所有財物和重要證件被偷……靠著不足三千美金,她走完了四個月的旅途。但是,在路上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也許你暫時去不了遠方,但你不能停止放逐靈魂和腳步的努力。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㈤ 讀書須有中心閱讀答案

1、讀書須有中心
2、讀書需要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 ;可以養成仔細分析的習慣 ;中心才易有系統組織;
3.舉例論證,列舉一部字典有許多部首的例子,有力地證明了讀書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統組織的觀點
4、這一類指讀書以科目為中心;這個方法指每一書皆作次數讀之。
5、示例:讀書,好比採花粉,寫作才是釀蜂蜜。把千家的花粉采來,經過自己的釀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變成了自己的語言,生出了像自己一樣風格的文章,這才是最甜蜜的。

㈥ 誰知道《讀書有三到》中心不在此的此的意思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

這里的「此」字翻譯做書本。

㈦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全文意思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的意思:真正的讀書人,第一要有志,即讀書是為了幫助其實現有益於世人的宏偉志向,第二要有識,即明白書中的微言大義,第三要有恆。即要想讀書有成,必須堅持不懈。

全文講了讀書的人一定要專,努力專研。曾國藩的《曾國潘家訓》中心思想是讀書三要訣。曾國藩可謂毀譽參半,褒貶不一,無論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對他的家書推崇備至,可見他的家書不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更是一部蘊藏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智慧書。

(7)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擴展閱讀:

《曾國潘家訓》主要內容:

一、讀書

曾國藩認為讀書對人生有兩個關鍵的作用,一是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另一個是形成屬於自己的專業特長,可以立足於社會。無一日不讀書。精神世界強大、現實世界才能強大。唯有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二、靜

人最容易原諒的是自己,最不容易原諒的是別人。敢於直對自己的缺陷才是真勇氣。將每天所做、所想、所講記錄下來,記日記;自省;要有敬畏之心;甚篤,人前人後,誠意對己對人。

曾國藩培養靜的方法是靜坐,無論怎麼忙,都要靜坐,身體寧靜可帶動內心寧靜;淡定從容,這是關鍵,遇到什麼事情先靜下來,能甘淡薄必有幾分真學問,生活中要注意養得心中恬靜。

三、勤
以勤克惰,早起。學習時間比別人多,等於比別人活得長;早起思路特別清晰,考慮工作事情,特別有效率;早起為勤,養成優良品德。

㈧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這句話出自哪裡急求!!!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出自《羅馬假日》。

這句話的意思是:個人生命延續的三種方式:旅行、讀書和健身,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也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拓展資料:

原文: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是1953年由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的浪漫愛情片,故事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之間在義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

影片由格利高里·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好萊塢黑白電影的經典之作。奧黛麗·赫本也因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㈨ 《讀書再讀書》的中心思想

讀書再讀書說明要讀書閱讀。

13. 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冰心

14. 樹立良好讀書風尚,促進文明校園建設。

15. 倡導讀書風尚,爭創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

16. 品書香、長知識、強素質、多受益。

17. 靜心閱讀,感受文字之美;體驗情境,盡享讀書之樂。

18. 閱讀就像吃東西,不要偏食,要多樣化,要開發出各種精神上的味酶

19. 我讀書,我智慧;我智慧,我讀書。

20. 暢游書香林,讀書伴我行。

21. 抓緊時間讀書,譜寫美麗人生。

22. 只有書,才能給我們翅膀帶我們飛向真理的天空

23. 快樂的人愛讀書,讀書的人最快樂。

24.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請保護好我們的階梯,它能讓我們走近理想。

25.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未知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26. 多讀書樂讀書會讀書讀好書。

27. 閱讀優秀書籍,培養高尚情操。

28. 書是人類心靈的反光鏡,也是映射凡塵的轉折點。

29. 讀出未來,書送希望。

30. 把閱讀變成一種習慣,把寫作當作一種思考

熱點內容
皇家經典比特幣交易 發布:2025-07-05 04:26:21 瀏覽:791
怎麼看比特幣轉賬 發布:2025-07-05 04:03:53 瀏覽:177
顯卡挖eth劃算嗎 發布:2025-07-05 03:53:54 瀏覽:104
cdc物聯網數字貨幣紅梅局長 發布:2025-07-05 03:47:38 瀏覽:142
騰訊區塊鏈應用場景 發布:2025-07-05 03:40:29 瀏覽:710
大數據區塊鏈關系 發布:2025-07-05 03:38:52 瀏覽:285
eth預設總量是多少 發布:2025-07-05 03:30:18 瀏覽:106
19萬億美元對幣圈影響 發布:2025-07-05 03:14:14 瀏覽:695
元宇宙第一龍頭股 發布:2025-07-05 03:07:12 瀏覽:277
比特幣2017年分析圖 發布:2025-07-05 02:56:31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