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華為自動駕駛晶元算力

華為自動駕駛晶元算力

發布時間: 2021-09-20 23:30:37

Ⅰ 日媒:華為將加大自動駕駛技術投入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華為公司內部對自動駕駛設定了一個目標,即到2025年成為中國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平台供應商。

2019年4月份的上海車展,徐直軍指出,作為數字化供應商,華為比較確定的工作是做「連接」和「計算」兩個領域。

所謂「連接」主要是5G通信、V2X和整車EEA方面的工作,涉及「計算」方面的主要包括終端計算平台和雲計算平台,其中,終端計算平台包括智能座艙的麒麟系列和自動駕駛的MDC系列。

在自動駕駛方面,華為此前的戰略重點是自動駕駛晶元和模擬模擬平台。在L4級別的計算平台,他們推出了MDC600,在L3及以下級別的計算平台,主要是MD300,在模擬計算平台上推出了一個名為「八爪魚」的平台。

此外,華為還在推進V2X的相關工作,2019年10月,徐直軍透露華為還將生產自動駕駛相關的激光雷達。

至於是否要做自動駕駛軟體系統,華為內部一直沒有明確的說法,在戰略上也舉棋不定。如果要做自動駕駛系統,將會成為所有自動駕駛研發公司的敵人,就意味著售賣晶元、激光雷達等生意會受到影響。

此外,自研自動駕駛系統成本非常高,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Waymo,成立已經11年,公開道路測試跑了2000萬英里,模擬模擬測試跑100億英里,還不能啟動真正意義上的運營。

做自動駕駛系統研發,一年的研發費用投入需要10億美元,這個數額還在變大。當然了,如果簡單地算一筆賬,未來全球范圍汽車有1.2億輛,每輛汽車都搭載自動駕駛系統,每個系統價格為3萬元,這就是一個3.6萬億元的超級大市場,這是華為包括很多其他科技公司難以抗拒的誘惑。

另外一個壞消息是,既然市場如此巨大,汽車巨頭和科技巨頭們都不會將這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系統「外包」給供應商。

截至目前,在市場上的參與者包括Waymo、特斯拉、網路Apollo、通用的Cruise、大眾和福特的Argo、蘋果、現代和Aptiv的合資公司、寶馬和戴姆勒的合資公司、豐田TRI-AD、UberATG、滴滴、阿里……

強手太多了,殺進去之後能夠領先是一個問題,哪怕領先了,他們也不會用你的系統,這就很尷尬。華為自研自動駕駛系統的另外一個挑戰是,他們起步的時間比較遲,在此之前沒有大規模地投入。

2019年,華為在美國政府的正面打壓之下,營收並沒有遭到實質性的影響,這顯然讓該公司的決策層有了更大雄心壯志,任正非宣布,華為在2020年的研發投入將達到200億美元。

這是華為加大對自動駕駛系統下注的一個前提條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鴻蒙對華為,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鴻蒙操作系統對華為的意義有三點:是華為躋身生態巨頭的入場券;是華為手機+IoT的非硬體延續;是華為智能汽車的戰略支點

第一層:是華為躋身生態巨頭的入場券

數字商業的終極競爭,歸根到底就是操作系統的競爭,全球市值前3名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具備操作系統。蘋果:iOS、Mac;(跨平台操作系統);谷歌: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桌面操作系統)。

依次,可將數字商業模式分為三個層次:

1、提供操作系統(蘋果、微軟、谷歌、華為)

2、提供中間平台(華為、亞馬遜、阿里、騰訊、Facebook、甲骨文)

3、提供應用創新(華為、美團、小米、特斯拉、滴滴)

美國的三家公司處於第一層次,扼住了全球數字經濟的命脈,市值也是全球前三。

基於以上的分工版圖,可發現華為最初的業務主要是以集成創新為主,是全球最優秀的集成商,但是集成商的瓶頸在於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所以華為如何跨越硬體終端集成商的傳統商業模式,成為數字經濟的底盤(OS),直接推出鴻蒙跨入第一層,這也是華為整個商業運行的一次重大突破。

第二層:是華為手機+IoT的非硬體延續

最近兩年美國對華為的封鎖加碼。留給華為的路只能是超越硬體製造的另外一個階段,類似於微軟的Windows和谷歌的Android,他們雖然不參與製造硬體產品,但是依靠華為的鴻蒙OS,可以實現華為技術的無處不在,也就是華為的被集成(HUAWEI INSIDE)。

手機鴻蒙的意義,是倒逼華為改變直接售賣硬體的商業模式,擺脫晶元封鎖帶來的業務風險,通過鴻蒙OS來實現業務的延續。

古典摩爾定律走到末期,AIoT時代計算的本質是異構,伴隨著晶元異構的發展,異構操作系統也會是未來發展的主線,鴻蒙從誕生之初就成為車、IoT、手機的預設操作系統。

第三層:是華為汽車的戰略支點

華為的自動駕駛有三大計算平台+三大操作系統:

智能座艙計算平台:HOS(智能座艙操作系統),也就是鴻蒙操作系統。

智能駕駛計算平台:AOS(智能駕駛操作系統)

智能車控計算平台:VOS(智能車控操作系統)

無人駕駛電車是一個軟硬體異構系統,所以未來的電車tier1一定會由智能座艙、無人駕駛、執行控制三大系統(晶元+OS)組成:

1)智能座艙(分時) = HOS鴻蒙 + 麒麟晶元組,其本質是車的「芯、屏、網」控制系統,管理的是人機交互為主的車載控制,支撐車載娛樂、AIoT互聯等,這也是手機造車派最具技術積淀的子版塊。

2)無人駕駛(實時) = AOS + MDC,是電車到智能車的最大增量,其本質是演算法+算力的極致耦合系統,集成了Host CPU晶元、AI晶元、ISP晶元與SSD控制晶元,實現了無人駕駛大腦的功能。

3)執行控制(實時)= VOS + DriveONE,這是實現集成了MCU、電機、減速器、DCDC、OBC、PDU、BCU七大部件,實現了機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對車機的控制執行功能。

華為宣布6月2日正式發布鴻蒙手機操作系統

5月25日,華為華為鴻蒙系統官方微博@HarmonyOS發布的一段視頻顯示,計劃將在6月2日晚上8點正式舉辦鴻蒙操作系統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此外,鴻蒙OS還是一款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能支持各種設備的互聯互通,實現無縫的使用體驗,這是此前不論是iOS還是安卓都無法做到的,而此次發布會也將同時發布諸多搭載鴻蒙系統的硬體產品。

Ⅲ 華為不造汽車,但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慧晶元這片陣地必須拿下

[汽車之家新鮮技術解讀]華為成立於1987年,是一家製造通訊設備起家的中國企業。經過30多年的積累,華為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5G設備供應商。隨著人工智慧晶元市場的快速增長,華為藉助中科寒武紀的晶元IP,成功在2017年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載人工智慧加速單元的手機處理器晶元——麒麟970。該晶元的成功讓華為進一步堅信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潛力,加速了其自研人工智慧處理器的步伐。而自動駕駛系統的域控制器正是人工智慧晶元大派用場的地方。究竟華為的人工智慧晶元性能有多強?它又是如何賦能自動駕駛汽車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編輯總結:

華為在行業中的影響力毋容置疑,從技術到產品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樹大招風,華為近年來就一直受到美國的制裁。如果現狀長期持續的話,對於本文聚焦的華為人工智慧晶元影響不小。如何解困是擺在華為面前的一道難題,從目前的一些信息來看,華為在英國建設晶元工廠、開發RISC-V架構處理器、培育HMS雲服務生態等舉措都是其突圍關鍵,我們也將持續關注事態的進一步發展情況。(圖/文/汽車之家常慶林)

Ⅳ 華為在自動駕駛的硬實力如何

在自動駕駛域,華為的硬實力具有領先優勢。華為擁有車載AI晶元,並基於晶元構建了車載計算平台MDC,集成了華為自研的host CPU晶元,AI晶元,ISP晶元,SSD控制晶元等,實現了軟硬體一體化。

感測器方面,華為發布了等效100線等混合固態激光雷達、4D成像毫米波雷達、8M前視雙目攝像頭、超級魚眼攝像頭等裝備。在雲端計算方面,華為發布了八抓魚自動駕駛雲服務,擁有雲端訓練晶元升騰910、920等。

地圖方面,雖然華為不具備地圖測繪資質,但通過構建高精度動態地圖聚合平台,並與四維圖新戰略合作,彌補自身高精地圖方面的短板。

相比起來,幾乎沒有傳統汽車廠具備自動駕駛晶元、計算平台、地圖、激光雷達等能力,甚至對進入智能汽車領域的互聯網巨頭來說,晶元硬體能力也是瓶頸。

另外,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華為自2017年開始申請與自動駕駛相關的專利技術,從2017年到2020年,華為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利技術共達49項。

(4)華為自動駕駛晶元算力擴展閱讀

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

4月15日,配備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北汽新能源極狐阿爾法S的HI版車型,在上海進行公開試乘,這也是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

據了解,現場測試車輛的行駛情況較為平穩,在紅綠燈啟停、無保護左轉、避讓路口車輛、禮讓行人、變道等情形下均能實現城區通勤無干預自動駕駛。

Ⅳ 華為也有了自動駕駛技術,其真實體驗如何

實際體驗還是超出預期的,因為其作為後來者,駕駛體驗非常不錯。從發布的視頻來看,即便是面對復雜的交通道路環境,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也展現出了極其的靈敏度,沒有發生任何意外,這是讓人很吃驚的。要知道現在自動駕駛駕駛依然處於早期,還未成熟。即便如特斯拉這種先行者,也不敢說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從實際操作來看,特斯拉的輔助駕駛系統已經出過了多起意外,甚至還有人因此死亡,所以自動駕駛技術是一項要求非常高的技術。

Ⅵ 自動駕駛晶元哪家強,這家中國創業公司竟然說自己超越了特斯拉

文/田忠朝

在自動駕駛量產應用上,特斯拉為何能遙遙領先?很多人認為是其強大的軟體演算法,其實軟體演算法固然重要,但擁有強大計算能力的感知和決策晶元也必不可少。

可以預見,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必然是各國競爭的高地,而自主可控的晶元技術對於增強我國自動駕駛行業整體實力來說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華為「上車」進程加速,未來欲大力推進自動駕駛技術開發

近期,奇瑞汽車發布了一張帶有「鴻蒙」字樣的新車海報,雖然很快被刪除,但外界已有猜測:高調進軍汽車市場一年後的華為,有望在今年實現產品落地。

其實此類情況已並非第一次發生。去年8月,吉利也曾發布了一張帶有「歡迎鴻蒙開啟中國品牌智勝新時代」「我們共同致力於用戶全場景生態的極致體驗」字樣的海報,不過截止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爆出。

圖片來源:華為官方

類似這樣的技術能力還有很多,華為大可不必去和造車這件事情較勁,深耕專業技術領域進行更多場景化的拓展,市場還極其的大,廠商合作自然都會紛紛找來。

中信證券分析人士曾表示,華為有望在智能汽車及車聯網領域獲得一定市場份額,收入增量有望達到數百億美元,預計華為在智能汽車電子零部件的銷售有望在未來十來年的時間內達到500億美元的量級,成為和博世比肩的汽車電子巨頭。

在這方面,華為顯然也有自己的計劃,據悉,華為將大力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並設定了一個內部目標——到2025年成為中國領先的自動駕駛汽車平台供應商。「即便是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在今年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華為仍然要求我們為許多的測試進行准備。」一家華為的供應商如是說道,可見華為對自動駕駛的激進態度也愈發明朗。

一隻腳踏入汽車圈的華為能否雄霸一方,現在還不得而知,但這家已經「刀劍出鞘」的巨獸,威力恐怕不容小覷,這至少將為中國汽車產業實現「超車」,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黑科技」是靠什麼硬體實現

此前,在國產版特斯拉車主發現,自己新買的特斯拉隨車環保信息清單上的整車控制器型號與車輛實際裝載的硬體型號不匹配——清單標注的整車控制器型號為HW3.0(代碼為1462554),亦即去年4月份發布的那款"史上最佳自動駕駛晶元",而車輛實際搭載的硬體型號卻是HW2.5(代碼為1483112)。遂將這一情況發到了微博上。當時就引發了一波對於特斯拉國產減配的質疑。那麼特斯拉的HW3.0和HW2.5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目前在汽車行業,自行設計晶元搭載在自家車上的做法已經很少見了。因為這樣做的風險太大了。現在的汽車市場並不像從前那樣火熱,如果沒有足夠的銷量支撐,自掏腰包設計晶元只用於自己的車就會得不償失。但同時,花大價錢自己定製晶元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將成本壓到非常低。這樣整車成本也會更低,而利潤會更高。比如手機行業中的蘋果華為,憑借自己設計的晶元能在同行的激烈競爭中獲得更大的收益。過去幾年裡,車輛整合的電子元器件越來越多,而英偉達和英特爾這樣的領軍廠商並沒有薄利多銷。如果不願將利潤拱手讓人,恐怕自行研發晶元才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最好方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自動駕駛tier1都在做什麼北京車展探訪黑芝麻、華為、鐳神智能

這次北京車展,亮相的新車實際上並沒有很多,但自動駕駛業界的幾家tier1卻是動作頻頻。我們也實地走訪了業內的幾家關鍵廠商,對它們近期的動向做了一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此外,地平線宣布即將推出性能更強大的征程5車規級晶元,面向高等級自動駕駛場景,單晶元達到96TOPS的AI算力,支持16路攝像頭,組成的自動駕駛計算平台具備192-384TOPS算力,面向L3-L4級別自動駕駛,並滿足汽車行業最高安全級別ASILD要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Ⅹ 自動駕駛「芯」戰爭

今年,新冠疫情的爆發、經濟的下滑、國際政治環境的惡化,讓汽車產業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多家咨詢機構預計,今年全球汽車銷量將面臨10%-20%的下滑。

然而,在不確定中,汽車行業對未來的方向又十分篤定。自動駕駛集中出現了幾則大新聞——

6月23日,剛剛與寶馬在自動駕駛領域宣布和平分手的賓士,宣布與晶元供應商英偉達達成合作,將使用後者的Orin晶元,開發下一代車載計算系統,為賓士量產車型2024年將全面搭載的L2-L3級自動駕駛功能,以及最高可達L4級的自動泊車功能提供算力支持。

6月25日,沃爾沃汽車集團宣布,沃爾沃將與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在一個全新的電動汽車平台上,進行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合作,探索自動駕駛網約車等商業場景。

6月26日,亞馬遜正式收購美國自動駕駛公司Zoox,亞馬遜為此付出超過12億美元。

6月27日,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載人示範運營在上海正式啟動,央視對其全過程進行了直播。從這一天開始,滴滴在上海嘉定的自動駕駛測試車將面向公眾開放,滴滴在APP中上線了「未來出行」頁面,供公眾申請自動駕駛網約車試乘。

一時間,大公司近乎開啟了一場自動駕駛軍備競賽。毫無疑問,參與其中的企業都意識到,未來的汽車,將是跑在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高性能的計算晶元,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至關重要的地位,愈發凸顯。

一、賓士另結新歡,只是因為它?

6月23日,在與寶馬的自動駕駛合作宣告暫停後4天,賓士向晶元供應商英偉達投懷送抱,雙方達成合作,為賓士將在2024年量產的自動駕駛車型開發計算平台。

在幾天前的公告中,雙方還表示,「鑒於建立共享技術平台所需的費用,以及當前的商業和經濟狀況,現在並不是成功實施合作的一個合適的時機。」太燒錢,看起來是讓雙方決定暫停技術合作的關鍵原因。

不過,賓士隨後與英偉達光速結伴的舉動,倒是指向了錢以外的因素。通常來說,車企與車企之間的合作,並不會對車企與供應商的合作產生影響,但賓士與寶馬之間的合作不同。在與賓士達成合作之前,寶馬已經與全球最大的ADAS系統供應商Mobileye組建了一個自動駕駛同盟,基於其EyeQ系列晶元研發自動駕駛。

與寶馬的合作意味著,賓士要選用Mobileye的晶元來構建關鍵的自動駕駛計算單元。而這或許是雙方分歧中尤為重要的那一個。國外咨詢機構Guidehouse首席分析師SamAbuelsamid稱,「我懷疑這兩家汽車製造商無法就使用的平台達成共識,現在,與英特爾/Mobileye的產品相比,Orin看起來是更強大的解決方案。」

從公開的信息來看,Sam的分析不無道理。Mobileye規劃的下一代自動駕駛晶元EyeQ5,其算力為24TOPS(每秒運算24萬億次),而英偉達去年底發布的Orin,算力則高達200TOPS。此外,Mobileye過去在與車企的合作中一貫表現強勢(盡管承諾EyeQ5將會更加開放),其提供的功能模塊對主機廠常常是「黑箱」;而英偉達自動駕駛構建的DriveAGX軟體平台一開始就走了一條開放的道路,可以支持車廠在其計算平台上自主進行演算法開發。

其實在此之前,賓士探索研發自動駕駛網約車時,因為該技術對晶元算力的高要求,賓士就選用了來自英偉達的DrivePEGASUS車載電腦。6月23日官宣的信息,意味著賓士在自動駕駛時代的晶元選擇上,全面倒向英偉達,將雙方的合作擴展到賓士的量產車型中。

而與沃爾沃達成自動駕駛戰略合作的Waymo,則是依託谷歌在AI領域的技術實力,使用自研的TPU。雖然Waymo用於車輛端的TPU算力並未公布,但據Waymo官方的透露,在使用TPU後,其自動駕駛系統的性能提升了15倍。

晶元在自動駕駛中的地位,可以用「隱形冠軍」來形容。從車輛外觀你看不見它的存在,但一台自動駕駛汽車能夠順利運行,它絕對是頭號功臣。

二、自動駕駛競賽,亦是一場晶元競賽

無論是賓士棄寶馬牽手英偉達,還是沃爾沃與Waymo高達戰略級別的聯盟,又或者是滴滴的自動駕駛網約車發車,上周集中發生的大新聞說明,汽車公司與科技公司都將自動駕駛放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從近期看,自動駕駛功能是汽車產品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長遠看,L4級自動駕駛投入大規模應用後,可能會徹底改變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

推動這一切變化的基礎,是一枚小小的晶元。為了在自動駕駛能力上獲取競爭優勢,參與這場競賽的企業或獨立研發,或合縱連橫,只為尋得一塊高性能的自動駕駛晶元。行業內有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特斯拉。

作為智能電動汽車的領頭羊,特斯拉和當前市場上的兩家主流自動駕駛晶元廠商都有過合作經歷。但是由於Mobileye的強勢和封閉,英偉達降不下來的功耗和高昂的開發成本,合作都未能長遠。特斯拉為了發揮軟硬體一體在自動駕駛中的優勢,率先在車企中獨立研發了自動駕駛計算平台的FSD,其算力達到144TOPS。FSD對自動駕駛的算力支持主要來自兩塊AI晶元,其單晶元算力約72TOPS。

迄今為止,特斯拉的FSD仍然保持著量產車自動駕駛算力紀錄。而特斯拉認為,FSD足以為其將推出的完全自動駕駛(FullSelf-Driving)功能提供支持。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的競賽,同樣也是晶元的競賽。整個汽車行業向自動駕駛的重視乃至全面轉向,將創造巨大的自動駕駛晶元需求。如果哪家企業在自動駕駛晶元市場占據了可觀的份額,那麼對應的或許是千億美元市值的想像空間。

當前,在巨大市場的吸引下,自動駕駛晶元領域已經出現了或新或老的四種勢力:

第一類,是Mobileye等老牌的ADAS晶元/自動駕駛晶元供應商。

這一類企業,是汽車行業開始研發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時,就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這些企業面向自動駕駛的競爭策略是,通過在ADAS市場積累的技術以及客戶資源,不斷向上升級其既有產品,實現向自動駕駛的平滑過渡,典型的就是Mobileye對EyeQ系列晶元的不斷迭代。

除了Mobileye,瑞薩、恩智浦、德州儀器、電裝等老牌汽車半導體供應商,都有各自的自動駕駛晶元規劃。

第二類,是看到自動駕駛晶元機遇,跨領域而來的半導體巨頭。

比如上文提到的英偉達,此前其主力業務為屬於消費電子的GPU,以及數據中心等,但英偉達洞察到自動駕駛對高性能晶元的需求後,迅速進入了這一市場,目前已經推出DrivePX、DriveAGXXavier、DriveOrin三代產品,並獲得了不少車企的訂單。

主力業務為通信,制霸基帶晶元、手機SoC的高通,則在嘗試收購恩智浦獲得自動駕駛競賽入場券的努力告吹後,於今年CES上推出了SnapdragonRide自動駕駛計算平台。根據高通官方的信息,這一基於高通晶元打造的計算平台最高算力可達700TOPS,可支持L4--L5級自動駕駛。

而在高通之前,主力業務同樣為通信以及消費電子的華為,就已經發布了自動駕駛計算平台MDC600。這一計算平台由8顆昇騰310AI晶元整合而成,最高算力達到352TOPS。

第三類,是在新機遇下誕生的自動駕駛晶元初創企業。

在國內以地平線為典型代表。

本月,搭載地平線車規級AI晶元征程2的長安UNIT正式上市。藉此,地平線實現了國產自動駕駛晶元的率先「上車」。另一方面,算力為4TOPS的征程2,也是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元。

而在今年晚些時候,地平線還將發布算力達到96TOPS、支持16路高清攝像頭信號的征程5,這款晶元算力超越特斯拉的FSD,將面向高等級自動駕駛。

最後一類,則是特斯拉為代表的車企自研派。

由於車企基本沒有半導體的製造經驗,因此他們通常會向供應商采購晶元。而總部位於矽谷的特斯拉,則有著不同的基因、為了最大程度發揮軟硬體一體化的優勢,特斯拉依託矽谷的半導體人才資源,自行研發了FSD。

目前來看,車企自研自動駕駛晶元的模式難以復制,特斯拉很可能會是這條路徑的獨苗。

在國內,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目前都無自研自動駕駛晶元的計劃。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自動駕駛晶元供應商的兵家必爭之地。

三、中國能否催生自動駕駛晶元巨頭?

如此多的參賽者,讓自動駕駛晶元這個仍待開發的藍海市場,看上去已經呈現出紅海的競爭態勢。近兩年中美圍繞晶元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人們對中國晶元產業的的弱勢心有戚戚。從年初國家11部位聯合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到「新基建」,都將車載晶元的研發作為戰略重點,中國汽車行業都希望能有更多本土晶元企業強勢崛起。

如今,在汽車行業進行智能化轉型、創造大量自動駕駛晶元需求的態勢下,中國晶元能否迎頭趕上,培育出一家能夠在市場上立足的中國本土自動駕駛晶元供應商?答案並不確定,但6月地平線征程2晶元搭載於長安UNIT的「上車」,至少已經開了一個好頭。據了解,在ADAS晶元領域,征程2晶元所展現的感知計算性能已經在多個指標上超越了行業龍頭Mobileye的晶元,特別是針對中國的特殊路況,並已經成功簽下了來自中國各大汽車集團的十多款定點車型。

地平線創始人余凱在一次媒體采訪中如此總結地平線的差異化優勢:「在全球范圍內,能提供這樣功耗和算力水平、且開放賦能的晶元企業,我們是獨一家。英偉達在輔助駕駛、智能座艙多模交互等方面完全沒有產品,晶元功耗也比較高。我們的功耗和算力可以跟Mobileye正面PK,但Mobileye不開放,而我們能滿足車企自主開發的需求」,並表示未來有信心拿到全球1/3的市場。

事實上,當自動駕駛潮流席捲而來,如地平線這樣率先瞄準車載AI晶元市場,並已通過前裝量產得到市場驗證的中國晶元企業確實迎來了最好的時代。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再加上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的一些典型特徵與需求,為本土自動駕駛晶元企業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首先,自動駕駛技術有強地域性。

因為世界各地自然條件、交通場景、交通規則乃至是文化傳統的差異,所以在一國一地開發的自動駕駛技術很難復用到其他地區。這種影響會直接傳導到硬體層面——因為與具體數據、演算法高度整合,自動駕駛晶元很難不受地域特徵的支配。

在此情況下,一家擁有強大本土研發團隊、對中國的數據與場景更加了解的企業,有更大的概率研發出更適合中國場景,且演算法與硬體結合更加高效的自動駕駛晶元。

其次,當汽車被越來越多的人們看作電子產品時,人們對其功能迭代的頻率與速度,都有了更高的期望,自動駕駛功能也不例外。

此前,主要由國外供應商占據市場主流的ADAS,在功能搭載上車後便永不更新。但當汽車變得智能化,車輛其實可以通過不斷地OTA,實現功能的升級,甚至實現從ADAS到半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的跨越。比如特斯拉通過升級實現Model3的NOA(高速公路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就是典型的例子。

當然,特斯拉僅此一家。對於更多車企來說,要完成這樣的任務,需要他們與自動駕駛晶元供應商保持高頻、緊密的聯系,由雙方進行聯合研發。

這一變化,更加考驗供應商對車企需求的快速響應。換句話說,這需要自動駕駛晶元供應商建立一個成規模的現場支持團隊,做到對車企需求的快速反饋、支援。顯然,一個本土的、沒有文化語言隔閡的團隊,能夠更好地勝任。

最後,車企在自動駕駛研發上有更多的功能差異化訴求。

當ADAS功能在汽車產品已經高度標准化或者雷同時,它很難再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亮點。對此,有遠見、有能力的車企,紛紛選擇基於場景去開發新的、有差異的自動駕駛功能(比如寶馬的自動循跡倒車),從而獲得新的競爭力。

這一趨勢對自動駕駛晶元供應商提出的要求是,不能再單純採用過往的「黑箱」模式,直接給車企一個完整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功能模塊,而是要賦予車企進行二次開發、深度開發的權利。或者說,這要求自動駕駛晶元供應商轉變思路,去賦能車企的自動駕駛開發。

具體而言,這要求晶元供應商轉變思路,在戰略上開放,為車企的自動駕駛開發賦能;在產品策略上則要為車企分憂解難,通過打造工具鏈,降低車企基於自動駕駛晶元進行差異化功能開發的難度與成本。

從上述三點特徵來看,自動駕駛潮流的到來,將更加考驗自動駕駛供應商的服務意識與快速開發能力。而國外晶元供應商,因為歷史、成本、政治等因素,很少在國內搭建起成規模的研發與現場支持團隊,過往的開放程度與開發速度也難以滿足新的需求。而這,正是中國本土自動駕駛晶元供應商崛起的突破口。

最終,從形勢上來說,國外晶元巨頭產業先天更加成熟、進入汽車行業更早、各自擁有不同的壁壘。對中國本土自動駕駛晶元供應商來說,與他們同台競技並最終突出重圍,並不容易。

但如果本土自動駕駛晶元供應商在晶元算力、功耗等指標上的表現能迎頭趕上,並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抓住車企智能化轉型的時代機遇,那麼,中國誕生一個本土自動駕駛晶元巨頭或將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如何查詢數字貨幣的發行量 發布:2025-07-05 00:27:03 瀏覽:294
中國人可以玩的元宇宙游戲 發布:2025-07-05 00:24:28 瀏覽:719
每個月買1000塊比特幣 發布:2025-07-04 23:54:10 瀏覽:191
華為eth介面未知包抑制 發布:2025-07-04 23:39:41 瀏覽:719
二手a4萊特礦機 發布:2025-07-04 23:27:15 瀏覽:352
以太坊uniswap搶單套利 發布:2025-07-04 23:19:43 瀏覽:228
區塊鏈技術對我國具有戰略意義 發布:2025-07-04 23:14:57 瀏覽:482
tft自由行區塊鏈消費應用 發布:2025-07-04 22:51:20 瀏覽:464
元宇宙屬於第幾類商標 發布:2025-07-04 22:41:23 瀏覽:643
數字貨幣價格暴跌 發布:2025-07-04 22:26:44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