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kk去中心化

kk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1-04-19 00:58:54

❶ 互聯網時代 服務發生了哪些變革

一、現象:互聯網社群的人本回歸
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進階中,流量、中介與web開始失效,場景、APP、去中心化開始生成,更直接、更多元、更平等的連接產生,零邊際成本社會特徵開始出現,社群商業開始影響和改變社會經濟形態,逐漸成為主體。
這里的社群指的是互聯網意義的社群,基於互聯網產生,與互聯網發展休戚相關。
傳統意義上的社群與地域相關,但互聯網的發展早已突破地域限制;互聯網意義的社群,具備克萊·舍基在《無組織的組織》中描述的特徵:
1、共同的目標,或者是綱領,人群通過綱領、能實現有效聚集。2、高效率的協同工具(如微博微信)。3、一致行動。
可以看出,社群是對一個特定的人群而言,他們有共同目標、高效協同、一致行動,它的核心是「人」。
互聯網使跨地域、共同興趣的人群發現與聚合成為可能。社群在互聯網上由來已久,比如豆瓣、QQ空間、微博等社交化平台所孕育的興趣組聚合形態。
只是,早期受限於經濟、網路、智能終端等各種限制,這些平台都缺乏足夠的生態反饋補給機制,僅限於自娛自樂的興趣聚合,在商業變現上,規模遠遠不夠,而更多表現為較淺層面的營銷。比如:QQ時代,人們藉助各種QQ群發布營銷廣告信息,拉動流量,實現商業目的(這個現象,也被延續到了初期的微信群);博客時代出現一批意見領袖,內容與流量成為焦點;微博時代,各種粉絲營銷、培訓、大V層出不窮,直到微信時代,這種現象還在延續(比如互聯網思維的各種培訓);這些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流量、營銷與廣告。
博客、微博、QQ群、微信群,只是一種溝通工具與媒介,更多是起到了營銷傳播的作用,並沒有深入影響到組織架構的變化、形成共同的目標、產生一致的行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社群。
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社群,在2014年開始出現(比如小米、羅輯思維等),並作為一種新的商業形態越來越深入影響和改變社會經濟。
社群商業的本質是「人」,與傳統商業模式最大的區別是:真正擁有用戶。表現為變流量為場景,變信息為人本,變眼球經濟為價值創造,重塑組織、產品、用戶、生態鏈的一切關聯。
這就產生一種作用力,使得傳統簡單粗暴的廣告、營銷等泡沫逐漸消亡,真實性、價值性、人本開始回歸。
二、原因:連接變革與互聯網社群形成
社群基於互聯網生成。互聯網本質是連接,連接的多元、直接、平等,催生了社群商業出現的必然。
1、連接的多元化:場景即社群
PC互聯網單一的、大一統的web連接,開始被去中心化的、多場景的、多關系交織的多元連接替代,大眾逐漸消失,場景化的社群出現。
(1)從流量到場景。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進階中,大一統的Web形態開始分散,變成一個個場景下獨立垂直的APP;硬體也開始分散,變成一個個可穿戴設備(如手機開始分散為智能眼鏡、手錶等,而2020年即將出現500億感測器,將進一步分散連接),連接變得多元;流量模式失效,場景模式生效,去中心化形成;用戶成為一個個確定的人,包括地理位置、時間、環境等要素;用戶的需求、喜好、消費習慣等,基於雲計算、大數據變得清楚明確;互聯網社群的出現有了實現基礎,基於共同目標(喜好、調性)的聚合變得更為可行。
(2)新的生態鏈形成。互聯網開始下沉,向實體產業滲透。重新定義人與一切的關系,包括企業與用戶、用戶與產品的關系等,連接變得多元;新的生態鏈開始形成,消費者參與創造,交易成為服務的起點;企業組織架構正變為基於互聯網的社群,以更新更多元的連接生存發展。
(3)用戶本能。連接的多元化,催生了場景的出現;越來越快的節奏與海量的信息,使得用戶只能對當下的、場景化的信息作出反饋,場景即社群。
2、連接的直接化:真實即社群
真實性是社群的靈魂,連接的直接化催化了真實性,社群的生成和維護更為可行。
一方面,中介消失,生產者可直接與用戶發生連接,更具真實性;當連接變得充裕,用戶也更追求真實性;
另一方面,互聯網向線下滲透,尋求更大的價值空間,O2O興起,垂直服務成為可能。
任何企業、組織乃至個體能直接和用戶產生連接,真實性、價值性、人情味開始回歸;大眾商業開始解體為一個個小而美的圍繞特定需求、垂直服務的社群。
3、連接的平等性:價值即社群
連接的充裕與平等使個體崛起、圍繞個體的社群成為可能。
一方面,用戶處於產業鏈尾端被動接受的狀態被改變,進而參與到生產過程,地位更為平等;另一方面,微信等移動互聯網實時工具使協同變得更為容易,基於更平等更便利的連接,個體具備崛起的基礎,圍繞個體的社群開始生成。
以微信為例,「再小的個體,也具有自己的品牌」,微信催生了更多社群的產生,而更多社群也藉助「公眾帳號+微信群」,更好的運營(如羅輯思維,形成了公眾帳號+近2000個微信群的新的社群生態)。
公眾帳號是社群內容創造與發布的源頭,而微信群則是社群組織的有效工具,兩者在社群運營上相互補充。
而youku、微商等平台,幫助個體更好的發揮自身價值,而個體也能藉助這些平台,實現同類調性人群的聚合,形成一個個小而美的社群。
三、趨勢:互聯網社群顛覆未來
連接的多元、直接、平等而催生了社群的場景、真實、價值性;前文的原因與特徵分析,已經暗含趨勢,此節再稍作梳理。
未來3-5年,乃至未來10年,社群經濟會深入影響經濟社會生活。阿里、淘寶、京東、攜程類的大流量平台成為絕唱,具有場景性、真實性、價值性的社群成為商業主體。
1、全新的產業形態出現。
從大處講,社群商業向場景變革,流量被場景替代,京東攜程成為傳統流量模式的終極版——購物邏輯發生改變,用戶越來越願意為特定的場景解決方案買單,而不只是價格敏感的商場式購物。
比如,出行服務被更為垂直便利的「航班管家+易到用車」取代,而不是傳統的旅遊服務平台;月餅、年貨可能不再用傳統電商,而是在特定的微商店鋪;同樣,玫瑰會選roseonly,咖啡閑聊會去漫咖啡等。因為他們滿足了消費者某種特定場景的需求(出行、過節等),更為便利、及時、充滿情感。
需求即產品、產品即場景、場景即社群。用戶生活中的某個環節某種生活方式某種特定需求,都可能造就一個特定場景,產生較強黏性。用戶需求的社群化使企業的研發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發生變革,企業組織、生態鏈、客戶關系等都將轉為社群化管理。
正如前文分析,社群商業將重新定義人與一切的關系,包括企業與用戶、用戶與產品的關系等,從而促使產品向人本和產業價值回歸,更多有趣的社群產業形態將出現。
未來3-5年,越來越多的行業,比如旅遊、教育等,將出現小米、airbnb、羅輯思維一樣新的有趣的社群形態,催生更多的新的經濟模式、產業模式,生態內組織模式和組織關系的場景創新將帶來整個經濟體系的大變革。
2、 小而美的個體社群生存。
從小處講,社群商業向真實性、價值性回歸,小而美個體社群成為常態。
(1)表現形態上,越來越多線下店鋪、專業匠人的社群生態形成。其特點是小團隊、專業垂直的領域、專業垂直的服務、穩定的用戶群。這包括餐飲類、書店、電影院;作家、攝影師、手工藝人等。
KK的1000個鐵桿粉絲理論在此生效。特別指出的是,互聯網對線下場景的發展不是取代,而是促成。
一是促成體驗更好、更有品質場所形成;
二是基於人性對存在感、真實性的需要,過多的線上交流,促使用戶向線下體驗回歸;
三是移動互聯網工具,能為線下社群提供很好的發現聚合方式。
(2)運營方式上,線上線下的交流成為常態,更深入的情感溝通成為必需。
社群會因為需求、興趣、場景變得越來越垂直細分,信任成為關鍵,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實時的反饋,將促進信任和真實性形成,也有利於社群進行價值篩選,沉澱真實用戶,成為維系社群生存的紐帶。
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包括運營類互動,如分享會、high聊會、戶外活動等;也包括技術類互動,如藉助ibeacon等感知設備對人群的發現組織與聚合。擅長O2O運營的社群具備較強黏性,比如旅行、餐飲,這將催生更多的社群創新,顛覆傳統模式。
(3)價值創造上,原創和場景性對話將獲得越來越長久的生命力,抄襲和硬廣將逐漸消退。
用戶對信息產生疲憊,信息的場景性和價值性凸現。堅持內容UGC、PGC的社群,以及善於運用場景對話的社群,將獲得長久生命力;依靠抄襲、轉載、營銷類的社群,將隨著廣告價值的消退而將逐漸消亡。
選擇來自連接的平等性。以微信群為例,微信群具備快速創建、快速聚散、自由進出的特性,沒有群主概念、並隨著話題的時間性而浮現或沉沒;用戶更具選擇的自由性。基於此,有價值的微信群會產生越來越強強粘性,而廣告營銷類會隨著用戶的退出而逐漸消褪,盡管微信群目前仍然充斥著較多廣告營銷信息,但會逐漸向價值回歸。
這種連接的平等性,也同樣適用於公眾帳號,以及youku等社群聚合平台。
社群商業是正在到來的變化,未來10年內,社群商業將重塑產業形態。

❷ 金融業對區塊鏈必須有足夠認識

普華永道2017年4月中旬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金融從業人員尚未對金融科技有足夠的重視程度,在運用已經較為廣泛的區塊鏈技術中,有30%的受訪者表示完全不知道區塊鏈技術,有40%的受訪者僅在新聞中讀到過區塊鏈技術,這說明金融科技的普及程度仍然較低。
我經常說,以余額寶誕生為標志,中國互聯網金融風起雲涌,領先於潮頭,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但是,由於對互聯網金融本質認識不足,傳統金融界守舊思想極力反撲,監管部門如臨大敵、守舊思維支配下的監管,最終使得這一業態近乎被扼殺掉。
在中國掀起一輪又一輪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整頓監管「運動」時,歐美發達國家趁機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科技金融。人工智慧投資顧問,區塊鏈技術支撐的數字貨幣,各種人工智慧金融服務包括人臉識別、指紋加密、智能語音等技術都開始運用到金融領域。
科技金融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世界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在智能投顧上從研發到生產,現在已經開始投入運用了;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比特幣在日本、加拿大等開始進入結算手段領域了,美國已經將區塊鏈運用到石油市場交易之中了。
中國在科技金融發展上顯然已經落伍了。從以上普華永道對銀行員工的調查就可以略見一斑。目前在中國商業銀行中開展的區塊鏈研究與使用都是淺層次概念化的。
2017年1月初,郵儲銀行推出了基於區塊鏈的資產託管系統,資產託管系統以區塊鏈的共享賬本、智能合約、隱私保護、共識機制等四大機制為技術基礎,選取了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投資顧問、審計方等五種角色共同參與的資產託管業務場景,實現了託管業務的信息共享和資產使用情況的監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解決方案實現了信息的多方實時共享,免去了重復信用校驗的過程,將原有業務環節縮短了約60%-80%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2016年年報業績發布會上也表示,「對於區塊鏈技術,我行的研發應用非常順利,預計2017年將投入實際應用。我們完成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產品交易平台原型的系統建設,這個系統在傳統交易模式基礎之上,為客戶提供點對點的金融資產轉移和交易服務,預計不久就能夠跟大家見面」。
光大銀行已經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實際業務中,其科技創新實驗室已經成功孵化出用於該行「母親水窖」公益慈善項目的區塊鏈公益捐款系統。光大銀行信息科技部李璠總經理表示,金融科技時代新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科技創新帶來新的變革力量,對慈善基金來源和使用進行更加有效的監管,提升了公益捐款透明度,有助於推動慈善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將公眾的愛心安全可靠的傳遞給慈善機構,提升了銀行的社會形象和公信力。
招商銀行董事長李建紅也在2016年業績報告上透露,該行每年在IT上投入50億元,已經領先同業,但仍要從2017年開始,每年將利潤的1%用來投入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
對於科技金融最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異常重要。區塊鏈技術有可能重構金融行業底層架構,區塊鏈有降低信任風險、架構靈活、降低運作成本、實現共享金融等優勢,可以廣泛運用與點對點交易、登記、確權、智能管理等業務當中。對此,不容有任何懷疑。
必須站在更高領域來認識區塊鏈技術。全球未來趨勢是去中心化。這個大勢所趨金融機構必須把握。而區塊鏈是金融去中心化的核心技術,誰掌握誰主動。
為何說全球未來趨勢是去中心化呢?我們需要從全球互聯網領域最受歡迎的「預言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偉大預言談起。KK在1994年出版的《失控》一書中提到的很多未來技術,如WEB2.0、比特幣、P2P、社交媒體等均被一一實現。目前的大眾智慧、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敏捷開發、協作、雙贏、共生、共同進化、網路社區、網路經濟、共享經濟等等都來自《失控》一書。
KK認為,未來網路最好還是均勻分布,也就是說,網路的連接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自由連接。這樣當網路受到攻擊時,基本不會遭受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這樣的網路無法擊垮。但是以上是基於理想的狀態下的,就目前而言,互聯網並不是那麼的發達,可以讓一個個體(小集體中心亦是)產生如此多的連接。其次,均勻分布的網路使得個體訪問一個節點的路徑贈長。如果網路不夠發達(比如現在),網路的響應就會很慢。
反向看來,網路如果集中在某些大節點上,只要保護好這些大節點,網路的穩定性就不會受太大影響。在個體看來,就是只要我上的去谷歌、網路,網路對我而言就沒有癱瘓。
不過,去中心化的趨勢會一直在。網路會從目前的幾百個大節點變成幾百萬個大節點,把每個小網路看作一個節點,節點之間的連接將四通八達。比如中國與美國這兩個大網路之間的連接將不再是可以數得清的海底光纜,而是無數的鏈路,是計算不出來的拓撲,到時候牆恐怕就做不起來了。
而區塊鏈技術一個特徵就是點對點的去中心化。這個世界在不斷地從科層制之中去中心化。我們已經見證了很多技術和商業領域去中心化的過程,可以認為,這一趨勢將會在未來20年中繼續發生。
只要還有一些中心化的東西存在,我們就可以討論如何將其去中心化。比如說,銀行業。銀行一直是非常中心化的一個行業,於是我們可以來談論一下,如何將金融服務去中心化,變成分享經濟模式,同時又分享影響力。
對去中心化進程的一個回應是分享。分享是去中心化進程的動詞表達,這是我們之所以有很多分享社區的原因。我們可以分享數據、進程、影響力、信息,去中心化的結果即是分享行為的增加。過去的專家並不會分享金融信息。如果要研究人們現在開始分享的原因,我們就必須強調「分享」的特質和能力。
回到區塊鏈技術支撐的數字貨幣上,去中心化的交易是一種技術的變革,用戶可以憑借授權碼在此平台上交易,這樣就會發生個體與個體進行的交易,P2P貸款等行為。銀行將不再存在。比特幣是一種很有潛力的電子貨幣,但它有很多不被認可的問題,比如安全問題,但還是應該對它進行關注,因為貨幣的去中心化也是未來的趨勢。KK認為,這個領域有很大潛力。
我們無論如何都要相信KK這類預言家的預言。中國科技金融不能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啊!
余豐慧
普華永道2017年4月中旬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金融從業人員尚未對金融科技有足夠的重視程度,在運用已經較為廣泛的區塊鏈技術中,有30%的受訪者表示完全不知道區塊鏈技術,有40%的受訪者僅在新聞中讀到過區塊鏈技術,這說明金融科技的普及程度仍然較低。
我經常說,以余額寶誕生為標志,中國互聯網金融風起雲涌,領先於潮頭,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但是,由於對互聯網金融本質認識不足,傳統金融界守舊思想極力反撲,監管部門如臨大敵、守舊思維支配下的監管,最終使得這一業態近乎被扼殺掉。
在中國掀起一輪又一輪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整頓監管「運動」時,歐美發達國家趁機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科技金融。人工智慧投資顧問,區塊鏈技術支撐的數字貨幣,各種人工智慧金融服務包括人臉識別、指紋加密、智能語音等技術都開始運用到金融領域。
科技金融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世界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在智能投顧上從研發到生產,現在已經開始投入運用了;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比特幣在日本、加拿大等開始進入結算手段領域了,美國已經將區塊鏈運用到石油市場交易之中了。
中國在科技金融發展上顯然已經落伍了。從以上普華永道對銀行員工的調查就可以略見一斑。目前在中國商業銀行中開展的區塊鏈研究與使用都是淺層次概念化的。
2017年1月初,郵儲銀行推出了基於區塊鏈的資產託管系統,資產託管系統以區塊鏈的共享賬本、智能合約、隱私保護、共識機制等四大機制為技術基礎,選取了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投資顧問、審計方等五種角色共同參與的資產託管業務場景,實現了託管業務的信息共享和資產使用情況的監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解決方案實現了信息的多方實時共享,免去了重復信用校驗的過程,將原有業務環節縮短了約60%-80%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2016年年報業績發布會上也表示,「對於區塊鏈技術,我行的研發應用非常順利,預計2017年將投入實際應用。我們完成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產品交易平台原型的系統建設,這個系統在傳統交易模式基礎之上,為客戶提供點對點的金融資產轉移和交易服務,預計不久就能夠跟大家見面」。
光大銀行已經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實際業務中,其科技創新實驗室已經成功孵化出用於該行「母親水窖」公益慈善項目的區塊鏈公益捐款系統。光大銀行信息科技部李璠總經理表示,金融科技時代新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科技創新帶來新的變革力量,對慈善基金來源和使用進行更加有效的監管,提升了公益捐款透明度,有助於推動慈善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將公眾的愛心安全可靠的傳遞給慈善機構,提升了銀行的社會形象和公信力。
招商銀行董事長李建紅也在2016年業績報告上透露,該行每年在IT上投入50億元,已經領先同業,但仍要從2017年開始,每年將利潤的1%用來投入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
對於科技金融最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異常重要。區塊鏈技術有可能重構金融行業底層架構,區塊鏈有降低信任風險、架構靈活、降低運作成本、實現共享金融等優勢,可以廣泛運用與點對點交易、登記、確權、智能管理等業務當中。對此,不容有任何懷疑。
必須站在更高領域來認識區塊鏈技術。全球未來趨勢是去中心化。這個大勢所趨金融機構必須把握。而區塊鏈是金融去中心化的核心技術,誰掌握誰主動。
為何說全球未來趨勢是去中心化呢?我們需要從全球互聯網領域最受歡迎的「預言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偉大預言談起。KK在1994年出版的《失控》一書中提到的很多未來技術,如WEB2.0、比特幣、P2P、社交媒體等均被一一實現。目前的大眾智慧、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敏捷開發、協作、雙贏、共生、共同進化、網路社區、網路經濟、共享經濟等等都來自《失控》一書。
KK認為,未來網路最好還是均勻分布,也就是說,網路的連接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自由連接。這樣當網路受到攻擊時,基本不會遭受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這樣的網路無法擊垮。但是以上是基於理想的狀態下的,就目前而言,互聯網並不是那麼的發達,可以讓一個個體(小集體中心亦是)產生如此多的連接。其次,均勻分布的網路使得個體訪問一個節點的路徑贈長。如果網路不夠發達(比如現在),網路的響應就會很慢。
反向看來,網路如果集中在某些大節點上,只要保護好這些大節點,網路的穩定性就不會受太大影響。在個體看來,就是只要我上的去谷歌、網路,網路對我而言就沒有癱瘓。
不過,去中心化的趨勢會一直在。網路會從目前的幾百個大節點變成幾百萬個大節點,把每個小網路看作一個節點,節點之間的連接將四通八達。比如中國與美國這兩個大網路之間的連接將不再是可以數得清的海底光纜,而是無數的鏈路,是計算不出來的拓撲,到時候牆恐怕就做不起來了。
而區塊鏈技術一個特徵就是點對點的去中心化。這個世界在不斷地從科層制之中去中心化。我們已經見證了很多技術和商業領域去中心化的過程,可以認為,這一趨勢將會在未來20年中繼續發生。
只要還有一些中心化的東西存在,我們就可以討論如何將其去中心化。比如說,銀行業。銀行一直是非常中心化的一個行業,於是我們可以來談論一下,如何將金融服務去中心化,變成分享經濟模式,同時又分享影響力。
對去中心化進程的一個回應是分享。分享是去中心化進程的動詞表達,這是我們之所以有很多分享社區的原因。我們可以分享數據、進程、影響力、信息,去中心化的結果即是分享行為的增加。過去的專家並不會分享金融信息。如果要研究人們現在開始分享的原因,我們就必須強調「分享」的特質和能力。
回到區塊鏈技術支撐的數字貨幣上,去中心化的交易是一種技術的變革,用戶可以憑借授權碼在此平台上交易,這樣就會發生個體與個體進行的交易,P2P貸款等行為。銀行將不再存在。比特幣是一種很有潛力的電子貨幣,但它有很多不被認可的問題,比如安全問題,但還是應該對它進行關注,因為貨幣的去中心化也是未來的趨勢。KK認為,這個領域有很大潛力。
我們無論如何都要相信KK這類預言家的預言。中國科技金融不能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啊!

❸ kK錄像機為什麼電腦不收費而手機要收費

手機可以直接用支付寶賬號付費啊,多方便,電腦正常來說也是收費的,但是估計你用的都是綠色版的吧。

❹ 平台寡頭大量殺死App後,未來的商業形態會是怎樣

之前看肖知興寫文章強調KK一派的觀點時,我曾經回復過互聯網其實是同步放大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力量,單純強調去中心化是不合適的。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本身看著很像個學術問題,也並不重要,但實際上這種趨勢會影響每個人,並一定會改變社會的結構。那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社會到底會走向那裡?這也許可以從賺錢的方式看出一些端倪。 互聯網公司會有很多種,但盈利模式不外乎六種 與互聯網相關的公司很多,但經過驗證的盈利模式則沒有那麼多,大致有下面六種: √ 第一種模式是最傳統的賣貨模式,可以包含傳統的百貨里的東西和按摩這類服務。這種模式在互聯網上實現出來就是電商和O2O。 √ 第二種模式也算賣“貨”,但貨有點特殊,賣的是數字產品的使用權。最初是Windows的License模式,到現在則體現為IaasS,PaaS,SassS的服務費。Windows,Oracle現在仍是License模式,但雲服務已經過度到只收服務費了。 √ 第三種則是搭平台進行分成模式。這在起點這樣的網站上體現的比較明顯,在那裡作者與起點網分享付費訂閱的收入。 √ 第四種模式是廣告模式。這模式骨子裡相當於是賣流量。而廣告本身又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是電線桿小廣告式的,門戶的廣告,電視的廣告都是這種;第二代是Google式的,根據關鍵字提供相關聯廣告;第三代則是基於人的,軟文類廣告是這類。 √ 第五種則是賣增值物品。游戲和QQ的皇冠都是這種模式。 √ 第六種是虛擬央行模式。這個比較特別,需要多說一點。央行和一般銀行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賺錢,但製造錢。現實里央行可以通過發行更多的鈔票來收鑄幣稅,但對於虛擬世界這就是一種盈利模式。想像下只要一個虛擬社區足夠大,那它的虛擬貨幣就具有極高的交換價值,這樣一來發行量就是可以賺到的錢。當然你惡意發行肯定會在虛擬世界導致通貨膨脹,但在極度通貨膨脹和不通貨膨脹間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在很多時候你可以即發行10億也可以發行11億,只要未來有辦法回收。這背後其實是貨幣發行權的價值,其實是一種很微妙的模式。這模式邏輯上成立,所以我把它列在這里,但這題目太復雜,在這篇里不會太多。 眼下來看經過確實驗證的模式大致就這么多,所以可以認為不管一個公司講了多少讓人眼花繚亂的故事,如果不能在這幾種模式上找到依託,那其實這公司沒有未來。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並行的商業生態 由這種賺錢的模式反過來可以預測未來的商業生態。第二到第六種模式天生需要大平台,而這種平台事實上不可能太多,這就是互聯網催生出來的中心化。而第一種、第五種模式則天生需要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所以需要把平台上創建商品的一端開放出來,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提供具有特色的東西,這就是去中心化。 這么說有點倒果為因的意思,但如果回溯到產品本身,一樣也還是這結果。 我們日常所見的五花八門的商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類別:一類是大批量無差別的,一類則是小批量有差別的。離人越遠的越偏向前者,比如鋼鐵;離人越近的越偏向後者,比如服裝。這在大豆和大米上體現的特別明顯,雖然都是農作物,但大米就要細分很多類,比如五常大米、盤錦大米等,大豆則沒人關注那麼多。 從過去的現實來看,這種商品的特質導致兩類中心化的趨勢,對於無差別類商品那會導致某一類行業只會剩下少數幾家企業,比如鋼鐵。互聯網會使信息透明,而信息透明會讓這種可以通過參數比較好壞的產品越來越集中到少數幾家有優勢的企業裡面。對於小批量有差別類商品,比如服裝、工藝品則會在方便和個性化的推動下出現平台。在這點上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相並行的趨勢。 這種中心化是指少數幾個大平台,而去中心化是指平台上出售的各種越來越具有個性的商品。電商平台和各種商品、商家是這種關系,游戲與分發乃至打通游戲賬戶體系提供虛擬貨幣的平台是這種關系,寫手與小說平台是這種關系,搜索與被搜索的內容也是這種關系。 這種大平台天生會按類別歸並,所以並不會很多;但平台上提供個性化服務或商品的則註定會很多以便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互聯網化越徹底,這種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組合就會越明顯。 這與上面所說的賺錢模式吻合得非常好。除了第一種和第五種模式對應於提供個性化產品或服務的商家和個人,所有其他模式都需要一定的規模才可能產生並持續,而平台恰恰是支撐這種規模的必須手段。既可以講是平台造就了那些盈利模式,也可以講盈利模式催生了平台化。 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了競爭的內涵。 就像域名資源是有限的一樣,平台所可能依託的東西其實是有限的,至少在一定技術水平上是有限的。所以競爭變成了發現的游戲,誰猜未來的准確率高,誰就有先發優勢。做iPhone這類創新需要天才的創造力,但大多的時候定位平台需要點“猜謎”和“想像”的能力。 隨之而來的兩個結論:工業4.0陣痛,及“平台+手藝人”模式 這兩類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趨勢很可能會重塑我們的社會形態。 寡頭式的中心化加上工業4.0,最終會導致生產無差別商品的企業極度精英化,凡是可以不依賴於創造力、想像力的東西最終都會被計算機取代,形象來講就是有一堆機器人把那些不需要太高智能的活都幹了,最後剩下的只是電腦無法戰勝人腦的工作,比如依賴於想像力和判斷力的,這註定會是高端工作。這進一步意味著製造業所能吸納的就業人數會越來越少。 平台式的中心化則會導致更多的故事。 從財富上看成功的掌握了平台的,相當於擁有了在特定領域里制定規則的權利,所以必然會是財富的中心。而各種技術的發展使這種平台的運作和維護通常並不需要很多人(現在頂級三家互聯網公司的所有員工加起來還沒有一個寶鋼多,但收入、利潤等則要掉過來看),所以這類成功的平台會是未來的財富中心。 從平台上的產品來看,差異化是唯一的出路。一件東西之所以會有價值有利潤往往是多種因素復合的結果:首先是因為有用,其次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最後是因為真的稀缺,或者因為喜歡。在過去很多產品利潤空間大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在互聯網讓信息透明後這部分錢其實是賺不到了,因此無差異產品在激烈競爭下毛利率會驅零。越是很容易量化和比較的部分越不值錢,而越差異化個性化的東西越能產生額外價值。這里確實能夠吸納更多的人口就業,相當於說是手藝人越來越有生存空間。 這種平台+手藝人的模式註定會造成貧富差距,在阿里上做電商的不太可能比阿里還賺錢,越個性化這種可能性越小,因為目標用戶會變少。但這種模式確實有可能打造一種紡錘形的社會,並且會大幅度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是比較值得期待的。 如果只看中心化那世界其實是很悲觀的,如果只看去中心化那世界則是過於樂觀的。未來更可能是這兩者疊加出來的一種形態。 在上述那種經濟模式里,兩類人能夠很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一類是在中心化一端的人,這里會聚集傳說中的那些精英;一類是在去中心化一端的人,這里會聚集非常多的手藝人。 這也許是中國會要面對的獨特挑戰。中國人口構成里最主要的是農民、農民工與工人,並不具備提供個性化服務的能力,如果上述分析是對的,那意味著非常多的人其實在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模式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兩者都不靠就會變成需要同科技做競爭,而工廠的工人同工業4.0的趨勢相競爭長線來看是不可能勝出的,作為結果這些人就很可能會被甩到社會的邊緣。這種挑戰因為來自於科技的發展而不可能被迴避。 當然國家與國家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在漫長的過渡期里可以通過向其他地區輸出產能來緩解這問題,但這不是解決之道。 社會不太可能開倒車,所以互聯網對社會而言也許更像是一場帶著陣痛的變革。與此同時互聯網對信息傳播方式的影響則會為變革里注入更多的變數。 作者訂閱號:zuomoshi(琢磨事)

❺ KK丅V如何下載影視中心軟體

首先來說網際快車:(軟體介紹,下載的最大問題是什麼——速度,其次是什麼——下載後的管理。網際快車FlashGet(JetCar)就是為解決這兩個問題所寫的,通過把一個文件分成幾個部分同時下載可以成倍的提高速度,下載速度可以提高100%到500%。網際快車可以創建不限數目的類別,每個類別指定單獨的文件目錄,不同的類別保存到不同的目錄中去,強大的管理功能包括支持拖拽,更名,添加描述,查找,文件名重復時可自動重命名等等。而且下載前後均可輕易管理文件。支持mms協議,支持rtsp協議。 國際版支持33種語言。對於國內用戶其他語言沒有用處,同時為了縮小軟體包尺寸,簡體中文版和繁體中文版只包含英語、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的支持文件。簡體中文版的幫助文件是簡體中文的,繁體中文版的幫助文件是繁體中文的。) 測試情況:剛打開工具時內存佔用8900K。正常下載時內存佔用達到14708K。不工作時內存佔用13536K。地址1的附件不能下載,地址2的附件下載速度為516.24KB/S,時間16秒;其附帶的站點資源探索器可以查看FTP和HTTP網頁的可以下載資源,個人感覺一般。 再來看看影音傳送帶:(軟體介紹,《影音傳送帶》(Net Transport) 中國第一個實現MMS(多線程)、RTSP(PNA)、HTTP和FTP的下載利器。流下載是她的主要特點,同時下載普通文件速度也堪稱一流鮮有對手。《影音傳送帶》是一個快速穩定功能強大的下載工具。優點:下載,速度一流,CPU佔用率低,尤其在寬頻上特別明顯;內建易於使用的文件管理器,輕松實現按類別存放下載的文件。《影音傳送帶》現在支持 HTTP、FTP、MMS (Microsoft Media Service) 和 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而且這些協議(RTSP不包括)均實現多線程斷點續傳只要站點支持。MMS協議流每秒的位元組數差不多是固定的,這就決定了MMS流本身不能充分利用用戶所有的帶寬,所以多線程技術在縮短MMS流下載時間方面效果立竿見影。可惜的是,同類軟體中少有支持MMS多線程下載技術的,《影音傳送帶》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白。RTSP同樣支持多線程下載,有效地縮短了下載時間;另外,選中「流/最大速度」能明顯地加速下載,效果立竿見影) 測試情況:軟體打開時佔用內存8376K,下載時達到12516K,不工作時內存在10000上下小小波動。地址1不能下,地址2下載用時15秒;附帶工具站點探測器和網際快車差不多。個人感覺過得去。 3.網路螞蟻:(軟體介紹,網路螞蟻是一個用來下載文件的工具。 這個版本內置中文版。網路螞蟻特色在於:它進一步擴展了斷點續傳的 功能,可進行多點傳輸。 新特性:支持外掛資源包,拖放籃的下載速度顯示,支持IE的HTML文本拖放 ,處理HTML文本文件等多項超COOL功能,趕快下載吧! 簡體中文版和國際版的區別是幫助文件不同,前者是簡體中文,後者是英文的,國際版支持更多的語言。) 測試情況:啟動時內存達到11096,下載過程中達到13496,不工作時內存佔用跳得厲害,一度跳到17932K。地址1不能下載,地址2下載速度393K/S,用時21秒。比較傳統的下載工具,速度慢,內存佔用波動。 4.TuoTu脫兔:(軟體介紹,TuoTu是一款國內功能最強大的下載工具之一,對於常規HTTP/FTP下載採用了 P2SP 技術,可以大大提高下載速度。基於BitTorrent協議的高效P2P文件分享(俗稱BT下載客戶端),支持多任務下載,優化磁碟緩存,最大了限度地減小對硬碟的損傷,上傳下載速度限制等實用功能。簡潔大方的界面設計,更讓你感受到使用此下載軟體的快感! · 首款同時支持BT、HTTP、FTP和MMS下載方式的超強下載軟體。 · 綠色軟體,程序只要被安裝一次,就可以永久使用。 · 採用多鏡像技術,可以從不同的來源同時下載,最大限度地提高下載速度。 · 全新高效的網路內核,快速穩定,高速下載時依然保持很少的CPU佔用。 · 可限制上傳、下載速度,以便更合理地去分配網路資源和運行其它應用程序。 · 磁碟緩存技術,有效減小高速下載上傳對硬碟的損傷。 · 文件下載采磁碟空間預分配技術,有效減少磁碟碎片產生。 · 支持多Tracker協議,UTF-8擴展,UDP Tracker v2協議。 · 全自動升級功能,保證用戶使用的是最新版本。 · 支持自動關機。) 測試情況:啟動時佔用內存7592K,下載時達到10940K,不工作時一度跳到22000多。地址1不能下,地址2平均下載速度516.24KB/S。該軟體支持多種下載,http,ftp,mms, rtsp,bt,有目錄分類,不同的類型下載在下載記錄里分到不同目錄。界面簡潔。但是內存佔用波動。個人感覺還可以。 5.DownUp2U,一款國外軟體。(軟體介紹,[下載] 強大而迅速:DownUp2U支持多種代理,內置文件下載和站點下載雙重功能。不僅可以下載多種協議(http/https/ftp/mms/rtsp)之文件,也可以下載網站所有你感興趣的文件(比如,下載一個網站上所有1M-2M的flash文件或是整個網站)。他使用多套接字,多線程斷點續傳等技術來保證其下載速度一流。 [管理] 方便而簡單:可以創建無限制多層類別,讓文件分門別類存放。同時,還可以按照日期查閱歷史記錄。對文件的查找,排序(根據文件名、類型、大小、URL、下載時間、完成時間、注釋等)、刪除、修改、拖放、復制、粘貼等等都非常簡單。) 測試情況:啟動內存佔到12832K,下載達到15048K,不工作時基本恢復到初始狀態。地址1不能下,地址2下載速度635.4K/S,用時13秒。基本的下載工具,感覺比較穩定,內存佔用比較穩定,基本不跳,還可以下FLASH文件,下載速度比上面幾款國產貨快。可以推薦使用。 6.HiDownload Pro 6.8 多語言版,另外一款國外軟體。(軟體介紹,HiDownload(HD) 是一款可以從Web, FTP站點,MMS和RTSP站點下載文件的下載管理工具。它可在Windows 9x/ME/NT/2000/XP 系統下運行。允許你以最快的速度下載電影、音樂和Mp3等文件, 同時具備搜索mp3, 分析MMS/RTSP下載地址的功能。它還有一個友好的操作界面。 其特點:HTTP/FTP 多線程續傳下載;支持MMS協議;支持HTTP/FTP/SOCKS 代理;可靈活地進行多文件下載;與瀏覽器集成;下載文件分類管理;強大的網路分析能力;支持下載Flash等圖片 等等) 測試情況:啟動時內存佔到9048,下載在13300~13800之間波動,不工作時12121K。地址1不能下,地址2下載比較慢,用了18秒。全英文界面,下載一般,感覺垃圾得很。 最後來介紹重頭戲……迅雷(Thunder) 4.7.3.53 正式版,(軟體介紹,迅雷是一款新型的基於P2SP技術的下載軟體,迅雷4延續了前版本下載速度快的優勢。同時,前版本的單伺服器資源下載不穩定、下載管理功能差等弱項在這個版本有了完全的改觀。 作為「寬頻時期的下載工具」,迅雷4針對寬頻用戶做了特別的優化,能夠充分利用寬頻上網的特點,帶給用戶高速下載的全新體驗!迅雷4不但繼承了以前版本下載快的特點,更進一步通過優化軟體本身架構實現了下載的「快而穩」,通過對下載資源的優化整合實現了下載的「快而全」,更在用戶文件管理方面提供了比較完備的支持,尤其是對於用戶比較關注的配置、代理伺服器、文件類別管理、批量下載等方面進行了擴充和完善,使得迅雷可以滿足中、高級下載用戶的大部分專業需求。) 測試情況:迅雷一啟動佔用內存達到20900K,下載時一度達到38000K,不工作時回到22081。地址1能下,大小47.10MB,用時50秒,地址2能下,大小8.07MB,用時10秒。 優點:速度真的是快,內存不工作時波動不大,附帶工具FTP探測器,但是感覺是擺設,不如用專業的FTP工具。 缺點:內存佔用大,搶帶寬。如果是個人用戶沒什麼,區域網內就小心了。我實驗過同時下8個大文件(超過200M每個)同網內的其他機子基本上無法瀏覽網頁,打開網頁超慢,只要是關於網路上的操作連接得非常非常慢。所以體驗下載的快感時又被別人罵,沒辦法,盡量一次只下單個文件。 全部測試完畢,以上測試完全在最基本的操作平台下完成,並沒有其他任何多餘的程序運行,防火牆、病毒防火牆全部關閉,以保證不受到干擾。

❻ 網路購物節:擁抱網路經濟新規則

網路購物節這樣的節日越來越深入人心,成為了商家和剁手黨之間的有趣的游戲。

在這場游戲大戰一端,阿里拋出了全球購、天貓寶,新增C店賣家玩轉「雙十一」等;京東玩起跨界營銷,京東眾籌練手遠洋房產推出1.1折眾籌活動,還與騰訊聯手,借微信引流;蘇寧開始提供家電清洗、免費清洗服務,促進線下線下的融合;各大實體店也越來越傾向於O2O模式,避免成為電商線下的體驗所。

在這場游戲大戰的另一端,「剁手黨」們樂此不疲地選貨、下單,在各種有趣的消費游戲中穿梭;圍觀派實時關注被刷新的數字,猜想誰是大戰的最大贏家,並以此津津樂道。買不買東西倒成了次要的,所有的關注者都在這個游戲中獲得內心滿足。

高舉著「消費」大旗,旗手互聯網引領著我們大踏步走向網路經濟時代,這一切改變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無論是對商家還是消費者。互聯網金融、眾籌、O2O、微信營銷等網路經濟時代的時髦玩法在網路購物節中得到集中釋放,而用戶體驗也被不斷放大,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是精神上的滿足。

八年前,天貓首席運營官逍遙子想用「雙十一」來招攬無人約會的光棍們,用網上購物來消解他們內心的苦悶。然而現在「雙十一」早已把光棍們趕出了這個節日,從一人孤單到全民狂歡,再到全民游戲,「雙十一」不是阿里集團所締造的神話,是互聯網時代新的生活與經濟模式的集中體現。

去飯店吃飯之前先去大眾點評看看評價,點菜之前看看網友的推薦菜,結賬之前看看有沒有折扣券、會員卡或者團購;旅行之前先去網上做攻略,定酒店,查好交通路線。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互聯網時代這種生活方式,深度「觸網」的我們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網路經濟帶來的新生活體驗。

從最初的抵制,到合作甚至融合,零售業實體店曾一度憎恨電商,但卻最終敵不過時代大勢,轉而以開放的心態擁抱互聯網。去年天貓與銀泰的O2O合作被業內認為有示範效應,而今年我們看到,房地產、手機、汽車、金融等傳統產業都在紛紛「觸網」,加入到網路經濟的軍團中。最終,網路購物節從一個簡單的電商促銷活動發展成一種全民經濟現象。

從來沒有這樣一個時代,給予用戶如此大的尊重,互聯網時代做到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用戶體驗的重要性被反復驗證,「得用戶者得市場」成了當今商業發展的新規則。越來越可以感受到,網路購物節已經從混戰走向分業,從打價格戰走向研究如何給用戶更多更好的體驗。商家們不僅要滿足消費慾望,更要滿足精神需求;不僅要提供商品,更要刺激需求。而這刺激方式,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花樣繁多的消費游戲,以及不斷增多的產品種類。

阿里「神話」會一直持續下去嗎?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按照KK.的邏輯,「去中心化」是網路經濟時代的核心。互聯網鼓勵的是個性化和差異化,用分享而不是壟斷來創造價值,用創新去引領時代潮流。從現實情況看,網路購物市場劃分也更加細化,商家們意識到,不斷挖掘用戶需求比同質化競爭更能帶來利潤。阿里之所以能暫時領先,是他們不斷創新的結果。但創新無止境,一旦有人設計出更好的游戲,便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當網路經濟新規則越來越普及,當商家不能在這一天拿出新游戲,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可能有「雙十一」一樣的驚喜。這時候,光棍們又可以慶祝單身生活了。

(圖片來源網路)

❼ 抖音怎麼運營

1、確定自己賬號的定位

定位,是IP打造的第一步。首先,要根據自己或者公司的產品特點對賬號進行一個內容輸出的定位,是做情感、搞笑、舞蹈、還是做動畫、街訪等,要有個基本的定位。

2、完善賬號基本信息

抖音平台的賬號信息一定要完善。

3、多時段發布視頻

視頻創作很重要,發布時段也很重要。

(7)kk去中心化擴展閱讀:

抖音主要功能

1、抖音App是一款社交類的軟體,通過抖音短視頻App你可以分享你的生活,同時也可以在這里認識到更多朋友,了解各種奇聞趣事。

2、抖音實質上是一個專注年輕人的音樂短視頻社區,用戶可以選擇歌曲,配以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

3、抖音平台一般都是年輕用戶,配樂以電音、舞曲為主,視頻分為兩派:舞蹈派、創意派,共同的特點是都很有節奏感。也有少數放著抒情音樂展示咖啡拉花技巧的用戶,成了抖音圈的一股清流。

❽ 向頭部狂奔,是創業者乃至世間萬物的終極宿命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無論你是否願意,在冪次法則的統治下,我們都身陷在一個近乎於「贏者通吃」的世界,令多數人絕望的是,它看起來發生在任何領域。

內容:向頭部狂奔

先以我所在的內容領域為例。之前看到一個統計:微信公號19%的10萬+貢獻了超過70%的閱讀數,在分割用戶並不豐裕的時間戰場上,頭部價值早已疆域分明。「做到腰部以上的內容可以夠本,做底部一定會賠錢。」如馬東所言,內容領域就像一座金字塔,頭部占 5%(他們往往具備資本價值,從而演化為創業者),前20%可算作優質內容,剩下的那條悠長漸細的尾巴,那些沉默的大多數,離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恐怕也是漸行漸遠。於是,內容創業特別像是非洲荒原上的一場浩浩盪盪的動物遷徙,黃土飛揚,大家一齊向頭部末路狂奔。

如黃章晉所說,「給我個刊號,大象公會就是一份雜志。」在用戶對效率的追逐下,當頭部內容愈加逼向專業和精細,自然抬高了後入者的門檻——算是常識了吧,所謂「自媒體」(仔細琢磨這個名字,都能窺見它在定義上的無力感)不過是歷史上一次稀鬆平常的內容載體迭代過程。縱觀並不漫長的互聯網歷史,無論任何領域,同樣是在追逐效率的分工體系下,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在「閑暇時光」將產品或服務賣向「個人」都不在互聯網演化邏輯的主幹上(最近的例子就是滴滴)。在內容領域,頗具「去中心化」精神的「平台+個人」一定不是未來的主色調。

長尾越來越長,但境遇越來越差,也許是一切內容分發市場的底層邏輯。谷歌董事長施密特就曾感喟道:「我很想說,互聯網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競技環境,而長尾區更是絕對的理想之地——這里有無數的細分領域,無數的產品類型,無數的全新選擇。但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雖然長尾現象很有意思,但一直以來,絕大部分的營業收入還是出自頭部……事實上,互聯網可能會帶來更大規模的爆款,以及更集中的品牌,當你把所有人聚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依舊喜歡有一位巨星。」

上述言論來自《爆款:如何打造超級IP》,書中還有其他例子:2011年售出的800萬首數字單曲中,94%的單曲下載量不足100次,32%單曲居然只下載了一次;2010年華納兄弟年度盈餘的60%來自投資額前三大的電影。事實上,伴隨所謂口語文明的復興,如今內容創業的重要分支——直播,流量也向頭部飛速奔進,之前看到「一直播」在某一季度數據,頭部不到1000場直播吸走了90%的用戶。

在廣義上的內容領域,冪律分布幾乎是確定的趨勢。看到學者萬維剛在一篇文章中羅列:「Netflix一家在線視頻服務占據了美國晚上35%以上的網路下行帶寬;1726到1800年間發表的全部數學和力學論文中的 1/3是萊昂哈德?歐拉一個人寫的;很多人號稱給維基網路和自由軟體做過貢獻,但大多數頁面,大多數代碼,是極少數人完成的,一半以上維基網路的編輯行為是 0.7% 的用戶做的……」

總之,理論上互聯網讓氣味相投者迅速相連,迎來「小眾的春天」,但真相很可能是,越冷門越沒人憐愛——你也許會搬出主打個性推送的今日頭條的例子,後者通常被視作技術驅動讓長尾內容狂歡的好榜樣,但仔細想想,今日頭條充當的角色實則是內容領域的淘寶:品類繁多,但同一品類的長尾產品經營慘淡(無論鍵入哪種產品,在用戶對效率的追逐下,搜索機制都會將幾乎所有流量引至頭部)。今日頭條也是一樣,不同類型內容(社會,科技,體育,情感等等)本質上是不同競賽跑道上的產品,他們在各自突圍,若想突圍成功,唯有向頭部奔去。

那麼小眾怎麼辦?沒人否認,這條長長的尾巴絢麗多姿,讓這個世界羽翼豐滿。它們的生存技巧唯有仰仗「粉絲」的供養——從這個角度,凱文·凱利所謂「一千鐵粉」理論倒也沒錯——對於真正的小眾而言,有一千個真正的粉絲,確實不少了。


那麼不妨以一句味道寡淡的雞湯收尾:各位,無論你在哪個行當,像精子一樣向前狂奔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孕育出一個新的自己。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為您提供談資與見識;微信公號:李北辰)

熱點內容
autoeth0不起作用 發布:2025-07-12 17:49:19 瀏覽:734
元宇宙有哪些賽道 發布:2025-07-12 17:39:43 瀏覽:28
v礦池 發布:2025-07-12 16:47:21 瀏覽:423
doge前後對比 發布:2025-07-12 16:37:18 瀏覽:258
比特幣國慶節行情 發布:2025-07-12 16:37:15 瀏覽:819
btc沉寂時eth會變盤嗎 發布:2025-07-12 16:36:33 瀏覽:291
元宇宙與超級計算機 發布:2025-07-12 16:24:59 瀏覽:73
比特幣回本百分比 發布:2025-07-12 16:24:24 瀏覽:419
怎麼參加戀愛合約的活動 發布:2025-07-12 16:23:24 瀏覽:110
比特幣礦機挖礦的意義 發布:2025-07-12 16:17:28 瀏覽: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