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集中力沖切怎麼算
⑴ 鋼板 承載力計算
鋼板承載力的計算公式是σ=Fb/So。
試樣在拉伸過程中,材料經過屈服階段後進入強化階段後隨著橫向截面尺寸明顯縮小在拉斷時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試樣原橫截面積(So)所得的應力(σ),稱為抗拉強度或者強度極限(σb),單位為N/(MPa)。
它表示金屬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最大能力。計算公式為:σ=Fb/So。
(1)板集中力沖切怎麼算擴展閱讀:
抗拉強度( Rm)指材料在拉斷前承受最大應力值。當鋼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後,由於內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變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時變形雖然發展很快,但卻只能隨著應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應力達最大值。
此後,鋼材抵抗變形的能力明顯降低,並在最薄弱處發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此處試件截面迅速縮小,出現頸縮現象,直至斷裂破壞。鋼材受拉斷裂前的最大應力值稱為強度極限或抗拉強度。
單位面積承受的公斤力,國內測量抗拉強度比較普遍的方法是採用萬能材料試驗機等來進行材料抗拉/壓強度的測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拉伸強度
⑵ 混凝土板承受力計算
⑶ 集中荷載、線荷載和面荷載如何轉換計算(請結合下面的補充例題詳細解答。謝謝!)
(1) 作用在一塊板上的線荷載
q=7.5*1.2+6=15kN/m
跨中彎矩
M1=1/8*ql²=1/8*15*6²=67.5kN.m
支座剪力
Q1=1/2*ql =1/2*15*6=45kN
(2) 在上面計算的基礎上加上花盆集中荷載在跨中所產生的彎矩和支座剪力即可
花盆荷載在跨中所產生的彎矩
M『=2/3P*0.5l-P(0.5l-2)=2/3*3*3-3(3-2)=6-3=3.0kN.m
花盆集中荷載在支座產生的剪力
Q'=2/3P=2/3*3=2.0kN
跨中全部彎矩
M2=M1+M』=67.5+3.0=70.5kN.m
支座全部剪力
Q2=Q1+Q『=45+2.0=47.0kN
⑷ 簡支板上受集中荷載怎麼計算彎矩剪力
採用等效均布荷載方法,即將局部集中荷載,按彎矩相等的原則,換算成均布荷載,詳見荷載規范附錄。
⑸ 樓板承載力如何計算
樓板的承載力與很多因素有關,首先是樓板兩個方向的跨度、樓板混凝土的標號、樓板配筋情況、樓板板厚、樓板上可能的荷載形式(均布、集中力、線性荷載)。如果按照承受均布荷載考慮,有很多小程序(結構工具箱軟體),都可以計算其承載力。
⑹ 什麼情況下板要沖切計算
一般基礎部分的板需要計算抗沖切,比如筏板基礎,樁承台(三樁以上承台),柱下獨立基礎等卧置於地基上的板,且上部有集中力作用的情況都需要計算沖切。
⑺ 雙向板頂層柱中柱集中荷載怎麼計算
你的這一句話「雙向板頂層柱中柱集中荷載怎麼計算」中間沒有標點斷句,讓一般人很難理解。按我的理解是不是:
(有一個建築物,頂層是雙向板,我想了解在這個)雙向板頂層(結構中的)柱,中(間)柱(的)集中荷載(是)怎麼計算(的)?如果是這樣的一個問題,才讓人好回答你。
中間柱承受著各相鄰跨度范圍內,距鄰跨柱「各1/2范圍內」板體結構傳來的「全部」荷載。
⑻ 樓板上放置設備,會產生集中荷載和局部線荷載,請問在PKPM建模時如何處理謝謝
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將局部荷載等效為樓板的面荷載,按照樓面荷載輸入,參與整體計算。這樣算出來的樑柱和基礎等構件都會比較精確。
如何取這個等效荷載,許多工具書上都有方法,推薦參閱《建築結構荷載設計手冊》(建築工業出版社)。
然後對樓板進行受彎計算以確定樓板配筋,最准確的方法是採用有限元法,可以用PKPM中的SLABCAD模塊進行計算。
當然也可以用等效荷載法,但是考慮到荷載的不均勻,應該留更多的安全儲備。
另外,還應該驗算沖切,如果沖切不滿足,需要加大設備基礎或者加厚樓板。
⑼ 急急急無梁板集中線荷載如何計算
現澆支架要計算線荷載,及在1米寬度內,支架在長度方向(跨度方向)所承受的平均均布荷載q。這里應當是:q=0.45×1×2.5×1.05=1.18噸/米(鋼筋混凝土比重按每立方米2.5噸計算;1.05是混凝土不均勻系數)。
這里的q是純鋼筋混凝土的線荷載,還要加模板自重、施工人員、設備荷載等都要分攤到上面,之後還要乘以一個大於1的系數(振動系數,一般按1.3計)。
【線荷載】力學的一種概念
【英文詞條名】knife edge load
【含義】針對承重計算中,荷載分為點荷載、線荷載、和面荷載。
分布在較大范圍內,不能看做集中力的荷載叫分布荷載。若分布荷載可以簡化為沿物體中心線分布的平行力,則稱此力系為平面分布線荷載,簡稱線荷載。
1.合力大小為荷載所佔區域的面積
2.方向與荷載方向相同
3.作用線通過荷載圖和形心。
⑽ 鋼筋混凝土板抗沖切怎麼計算
式中:
Fl —— 局部荷載設計值或集中反力設計值;對板柱結構的節點,取柱所承受的軸
向壓力設計值的層間差值減去沖切破壞錐體范圍內板所承受的荷載設計值;當有不平衡彎矩時,取等效集中反力設計值Fl,eq;
βh —— 截面高度影響系數:當h≤800mm時,取βh =1.0;當h≥2000mm時,取βh =0.9;
其間按線性內插法取用;
ft —— 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
σpc、
m —— 臨界截面的周長上兩個方向混凝土有效預壓應力按長度的加權平均值,其值宜
控制在1.0~3.5N/mm2范圍內;
um —— 臨界截面的周長,距離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周邊h0/2處板垂直截
面的最不利周長;
h0 —— 截面有效高度,取兩個配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 η1 —— 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形狀的影響系數; η2 —— 臨界截面周長與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響系數;
βs —— 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為矩形時的長邊與短邊尺寸的比值,βs不宜大於4;當βs<2時,取βs=2;當面積為圓形時,取βs=2;
αs —— 板柱結構中柱類型的影響系數:對中柱,取αs=40;對邊柱,取αs=30;對角柱,α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