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物價上漲購買力怎麼算

物價上漲購買力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4-08 20:46:25

❶ 如何計算CPI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CPI就是消費物價指數,表示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

舉例:

例如,若2000年你某天購買了物品A(這個A一般是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比如肉蛋蔬菜水果等),花了100元,而2010年購買物品A的費用為110元,那麼:

以2000年為基期,基期的意思就是「基礎日期」,這一年之外的年份,都以該年為標准。

CPI 在2000年= (100/ 100)*100%= 100%;CPI在 2010年=(110/ 100)*100%=110%,意思就是你在2010年買同樣的物品,比2000年多花了10%(這個10%是2000年價格的10%)。

2010年的通貨膨脹率= ((CPI 在2010年-CPI在 2000年) / CPI 在2000年)*100%= 10%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居民消費價格統計調查的是社會產品和服務項目的最終價格,一方面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在整個國民經濟價格體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一般來講,物價全面地、變化對比、持續地上漲就被認為發生了通貨膨脹。

【(1)物價上漲購買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一、CPI的概念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居民消費價格統計調查的是社會產品和服務項目的最終價格,一方面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在整個國民經濟價格體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一般來講,物價全面地、變化對比、持續地上漲就被認為發生了通貨膨脹。

二、基本功能

1、度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CPI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2、國民經濟核算。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GDP平減指數,對GDP進行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3、契約指數化調整。例如在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雇員希望薪資(名義)增長能相等或高於CPI,希望名義薪資會隨CPI的升高自動調整等。其調整之時機通常於通貨膨脹發生之後,幅度較實際通貨膨脹率為低。

4、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5、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

6、CPI對股市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

三、統計方法

各省(區、市)調查總隊要在當地抽選調查市縣和價格調查點。目前我國調查地區樣本總數共有550多個市縣,采價點樣本近3萬個,近4000名受過專業培訓的價格採集員從事價格收集工作。

第一步,調查市縣自主選定價格調查點。

這些市縣要確定價格調查的商店、農貿市場和服務網點(統計術語稱之為調查點),調查點的確定方法如下:首先,將所有調查網點分別以零售額和經營規模為標志,從高到低排隊;然後,依據所需調查點數量進行等距抽樣,並結合大小兼顧及分布合理的原則抽選。

第二步,價格採集。

各省(區、市)都有固定的價格調查人員和臨時調查員按統一規定進行價格收集工作。調查點確定以後,各市、縣價格調查人員就要按照規定時間對選定的商店、市場和服務網點的商品或服務價格,採用「三定」原則進行收集調查登記,「三定」原則即定點、定時、定人直接采價。定點,就是到已選定的調查點,即固定的調查商店和農貿市場,以保障價格資料來源的穩定性和可比性。定時,即在固定的日子和時間來采價,這是保證基期價格和報告期價格在時間上具有可比性,因為採集價格的時間不同,商品的價格也存在差異。這一點鮮活商品體現的最為明顯,比如鮮菜,通常是上午剛上市時價格高一些,晚上收市時價格則低一些。因此,在進行價格調查時,不但每個月的調查次數和日期應保持一致,每次調查的時間也應相對固定。定人,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由固定調查人員去調查,這是為了避免因調查人員的頻繁變動而引起的人為價格調查誤差,保持價格資料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比性。同時各地也常常利用價格採集點的計算機管理系統作為輔助性調查工具。

實際采價時還有以下一些原則:同一規格品的價格必須同質可比,即產品性質基本相同可以進行比較;如果商品的掛牌價格與實際成交價格不一致,應調查採集實際成交價格;對於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價格變動比較頻繁的商品(如鮮菜、鮮果等鮮活食品),至少每5天調查一次價格;一般性商品每月調查採集2-3次價格。第三步,數據上報。調查市縣每月將調查的價格資料通過網路上報給省(區、市)調查總隊,經過審核後由調查總隊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數據上報到國家統計局。

【參考資料】

網路——CPI

❷ 物價上漲和購買力之間的關系

所謂物價就是以某一種方式衡量一個物品的價值,當然,這里指人民幣或者價格。物價上漲就是以人民幣衡量這個物品的價值上升了,如本來值5元,現在價值上升了就值8元,相反地人民幣的購買力呢?原來5元可以買到這個物品,現在需要8元,購買力自然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這里以人民幣衡量其價值上升了並不代表以其他都東西衡量其價值就上升了,這也是通貨膨脹的主因。

❸ 一國物價上漲5%,另一國物價上漲2%,則購買力平價變動多少

上漲5%的,購買力變為原來的1/(1+5%)
上漲2%的,購買力變為原來的1/(1+2%)
所以兩國購買力平價變為原來的1.02/1.05=0.9714,變化了1-0.9714=0.0286
物價上漲得多的國家,購買力貶值多些。

❹ 經濟學中物價漲幅怎麼計算

危機之前:待售商品數量*價格=貨幣發行量*流通速度
即200億*15元=貨幣發行量*3次
可知危機前的貨幣發行量為1000億
危機後:政府多發了250億貨幣,此時貨幣供給為1000億+250億=1250億
根據待售商品數量*價格=貨幣發行量*流通速度
在貨幣流通次數不變的情況下:200億*價格=1250億*3次
可知平均商品售價為18.75元。
物價上漲幅度為:18.75元/15元*100%=125%
貨幣貶值幅度為:1/125%=0.893
即原來的1元錢現在只有0.893元的購買力了

❺ 物價與購買力

一般來說,供小於求,物價會上升。
另外,購買力跟供需關系怎麼聯系起來?購買力一般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物價水平相關,他一般用來衡量消費能力,但並不是說我一定就要買。不過自由經濟環境下,各個指標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聯系。如果說供需關系和購買力必有關系,那也是供應量的變化導致人的購買力變化。即供應量多,消費者就更容易買到東西,購買力就強;供應量少,消費者就更難買到東西,購買力就弱。從這個角度來講,你的理解也不能說錯。
不過,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東西,實際情況中錯綜復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幹這行就不要深究。如果你干這行,你有自己的見解,同時又能找到合理的解釋來支撐自己的理解,那也是不錯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❻ 把原來的商品價格提高百分之20% 的公式是什麼 怎麼算

就是原價乘1.2(120%) 或者 1+1*0.2 一斤豬肉本來賣14元現在菜場提價20%問現在豬肉多少錢1斤 14*1.2=14+14*0.2=16.8元
拓展資料:
物價上漲的原因
1、貨幣供應量增加,貨幣的購買力下降
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流通所需的貨幣量就會引起的紙幣貶值,具體的表現就是物價上漲。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房價,持續近二十年的房地產牛市,背後是貨幣超發。一定程度上來說,二十年翻了十來倍的房價,實際是貨幣現象的突出表現。
大量資金不斷進入市場,一個國家的資金容納量有限。資金的使用必然有一定成本,而想要獲得較高的收益,就必須進入能夠容納大體量資金的市場。股市、房市,只有這兩個選擇。於是,具體的情況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適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是有好處的。但是嚴重的通貨膨脹,對於絕大多數人都會是一場災難。
2、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供不應求
市場經濟的核心,還是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及其中的參與者對變化做出的調整。 當某種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給不足時,價格自然會上漲。 然後生產者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量,價格就會自然hui落。 假如產量依然供不上需求,就會有更多的生產者進入,獲得較高的利潤,直至價格hui落利潤降低後一部分人再退出。 石油作為基礎的生產資料,同樣遵循這個規則。 石油生產國為了提升利潤,或者為了與國際財團達成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會進行限產,隨後石油價格就會上漲。 而這種上漲,將會向其他領域傳導,影響到全球經濟以及眾多商品的價格。 房價也是如此。 房價漲了,所有人的生活成本上漲。 賣菜的小商販為了支付上漲的房租,自然會提高菜價。 當程序員的工資也入不敷出時,自然會要求加薪。 各行各業都差不多情況下,相應的該地區工資也會普遍上漲。 房價上漲導致實體店租金上漲,商品價格上漲。 一部分人為了降低生活成本就會轉向網購,實體店生意會變壞。 這就是市場經濟規律在起作用。 假如不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則會人為的禁止價格調整,或者人為的控制產能。 通過各種方式手段進行限產,使得不需要限產的企業獨享市場,獲得豐厚的利潤。

❼ 物價指數上升25%, 則貨幣購買力下降多少呢 要怎麼算呢

貨幣購買力下降20%。

設貨幣購買力為X,

則1:X=1/(1+25%)=80%

貨幣購買力下降=1-80%=20%

所以貨幣購買力下降20%。

如果物價指數上升過大則表明通貨膨脹已成為了影響社會和經濟不穩定的一個因素,央行就會有緊縮貨幣的政策和相關財政政策的頒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該指數的升高往往會對經濟造成影響。物價指數是一種能夠表示一個經濟的宏觀經濟指標。

如:在半年內物價指數上升25%那麼就是說成本在提高,金錢的價值在貶低。半年前的100元如今只能買到75元的物品或消費。

(7)物價上漲購買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消費者物價指數測量的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包括多種(常有幾百種)商品和服務零售價格的平均變化值。這多種商品和服務會被分為幾個主要的類別。

在計算消費者物價指數時,每一個類別都有一個能顯示其重要性的權數。這些權數是通過向成千上萬的家庭和個人調查他們購買的產品和服務而確定的。

權數會經常修正,以使它們與現實情況相符。CPI是一個固定的數量價格指數並且無法反映商品質量的改進或者下降,對新產品也不加考慮。CPI若扣除容易波動的食物與能源的統計數字,此數據稱為「核心物價變動率」,當核心物價變動率低於3%時,經濟成長率應是處於相對低的水準。

中國大陸的CPI的構成包含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醫療保健、交通通信、娛樂教育文化、居住八大類產品價格,在八大類產品中CPI權重最高的。

❽ 若某年物價指數上升了10%,問該年末的貨幣購買力是多少

當物價指數上升了10%時,貨幣購買力為:1/(1+10%)。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購買商品或換取服務勞動的能力。是貨幣價值和商品價值對比的結果。它與商品價值的變動成反比,與貨幣價值的變動成正比。在貨幣價值不變的條件下,商品價值越高,則貨幣購買力越低;反之,商品價值越低,則貨幣購買力越高。在商品價值不變的條件下,貨幣價值越大,則貨幣購買力越高;反之,貨幣價值越小,則貨幣購買力越低。
原理
貨幣的購買力本質上講是一定數量的貨幣能在市場上買多少東西,它最終必須由市場決定。
如果沒有競爭,合作的雙方可以按各種交易價格在整個互惠空間中分配合作剩餘;而競爭將縮小分配剩餘的成交價格空間,使得一部分互惠空間不會是博弈定價考慮的范圍;當競爭加劇,定價空間將縮小,並向拍賣均衡價格收斂。貨幣的存在使得競爭加劇,從而使得成交價格接近拍賣均衡價格。
當人們的交易都以貨幣為交易媒介,人們的交易就成了用貨幣交換某種具體商品。此時,人們碰到的一個大難題是:如果貨幣的購買力不能准確地知道,那麼大家該怎樣決定相應的交易價格呢?交易人不可能先將被交易的商品拿到將來去先獲得最終消費的結果經驗,然後再回到交易那一時刻(從而知道各種數量的商品到底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利益)去做交易決策。而在交易完成後,人們在將來真的消費被交易商品,很可能最終的效用結果與交易時自己所以為的會有相當大的差距,因為影響人的偏好的因素太多,且往往變化無常(在做交易決策時,人們往往不能完全知道將來消費時的具體偏好情況)。
但是經濟學理論不能因不確定性而止步。經濟學家們的做法是將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抽象掉。經濟學中的理性假設使得我們可以在穩定的偏好基礎上進行分析。現實中,盡管官方不斷地在公布各種各樣的物價指數,但是由於不同人用貨幣去交易的目標是不相同的,對每個人而言的實際貨幣購買力都會有差異(不同人的統計權重不一樣),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結構性特徵。當人們無法確切地知道對自己而言的貨幣購買力,人們不得不估計一個相應的購買力值,並將之作為交易決策的基礎。然後隨著自己所掌握的相關信息的增加,人們再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估計值。我們可以將人們在每次交易時的對自己而言的貨幣購買力估計值抽象化,讓它具有理性化的特徵。
於是,在各種商品市場的拍賣均衡價格基礎上,具有壟斷力的競爭者們將通過博弈決定市場的成交價格。這些成交價格將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化,人們也將根據它們的變化規律來調整自己在未來做交易決策時各自的貨幣購買力的估計值。

❾ 每年物價上漲4%,以100元為例,5年以後實際消費力怎麼算

一年上漲4%,那麼五年後就是(1+4%)^5=1.2166529024。
也就是說,100塊的東西在五年後大約售價為121.67元。
也就是現有購買力的0.82.

熱點內容
加密數字貨幣試營行中心是真的嗎 發布:2025-07-23 01:51:40 瀏覽:857
年初美國區塊鏈暴漲 發布:2025-07-23 01:46:21 瀏覽:67
合約機怎麼恢復 發布:2025-07-23 01:38:50 瀏覽:213
usdt最好是多錢 發布:2025-07-23 01:36:39 瀏覽:29
冷錢包賽道分析 發布:2025-07-23 01:18:38 瀏覽:120
區塊鏈家用挖礦 發布:2025-07-23 01:09:19 瀏覽:460
做多必須用usdt嗎 發布:2025-07-23 01:05:11 瀏覽:793
新開普與元宇宙 發布:2025-07-23 01:05:06 瀏覽:403
BTC合約交易技術 發布:2025-07-23 00:43:00 瀏覽:270
usdt充幣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23 00:29:37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