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和力kd值怎麼算
⑴ kd值是什麼
kd是衡量一個cfer實力的重要指標殺敵數與死亡次數的比例值,即kill/death
,其中k代表kill(殺人數),d代表death(死亡數),kd則是兩者的比值,kd=1則代表殺人數與死亡數相等。一般來說kd越高cf戰斗實力也就越強,因此kd已經成為各大戰隊選人的標准,類似於專業中的職業技能等級成績,非常重要。
在現在許多fps游戲中,也常使用殺敵率來表示kd率,也就是殺敵數與殺敵數和死亡次數之和的比值來確定,兩種演算法是完全不同的,該演算法計算出來的kd率永遠不會大於1。
答題不易o(∩_∩)o請採納。
⑵ 醫學中KD代表什麼
KD是解離常數。指引起最大效應一半(50%受體被佔位)時的葯物濃度。
在研究層次上,向微觀和宏觀發展,從分子醫學的實驗方法發展到系統醫學的理論與實驗方法結合並進。
學科體繫上,學科分立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並進。2012年國際系統醫學大會在愛爾蘭召開,2013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在蘇州成立系統醫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的國際化傾向日益明顯;科學成果的取得,不再只是個人努力的結果。
(2)親和力kd值怎麼算擴展閱讀:
為了克服物質在純水中難溶而難以測定其解離常數的問題,可以採用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劑來代替純水,通過測定物質在不同體積比的有機溶劑和水的混合溶劑中的解離常數,再應用一定的數學方法來得到在純水中的解離常數。
溶液的離子強度會影響物質在水中的解離。因此在測定某些物質在水中的解離常數時需要考慮物質水溶液的離子強度的影響。
採用電位滴定法測定物質解離常數時要注意數據處理的技巧,因為選擇適當的數據處理方法能給實驗數據的處理帶來很大的方便,節省大量時間,同時能夠提高數據的准確度。
⑶ 在葯理學上面,親和力是什麼意思
在葯學范疇中,親和力是指一種葯物與人體組織、細胞、受體之間的結合能力,很多都是特異性的,如碘對甲狀腺組織有高度的親和力。而內在活性是指,葯物與受體結合後不影響受體或組織的正常工作(也就是不抑制)。
在葯學上以親和力和內在活性來判定葯物是激動劑、拮抗劑還是部分激動劑。
激動劑:指與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又有較強的內在活性。起興奮作用。
拮抗劑:指與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但缺乏或無內在活性。起抑製作用。
部分激動劑:指與受體有一定的親和力,但內在活性較弱的葯物。如同是鎮痛葯,鎮痛新為弱鎮痛作用和強鎮痛劑嗎啡合用時,對抗嗎啡作用。而不是兩者作用相加。
⑷ 高親和力的抗體一般kd在什麼范圍
在《抗體工程》上有親和力常數的測定方法,如平衡透析、競爭結合、熒光增強法、硫氰酸鹽洗脫法、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測定法(SPRIA)等。其中ELISA和SPRIA是最敏感的檢測方法。通常採用競爭結合以及Scatchard作圖法。如果有條件用SPR方法,這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方法,該方法靈敏,客觀。
另外測親和力之前最好先測定抗體的有效濃度,方法是夾心法,用標准免疫球蛋白做標准品。因為在作OD-抗體濃度曲線時如果抗體濃度不夠,做不出來好的S形曲線,達不到最高值。所以建議你先測定抗體的濃度。如果濃度較低的話,你可以濃縮一下,方法很多,如PEG法,真空冷凍乾燥,超速離心等等。
⑸ 生物化學蛋白質習題,過氧化氫酶的催化,運用米氏常數計算
在生物化學中,涉及到蛋白質與配體(包括蛋白質結合小分子,酶催化底物和抑制劑結合等等)的相互作用時,有不少衡量相互作用的生化指標,其中包括 Ki值(抑制常數),Kd值(解離常數),Km值(米氏常數) 1) Kd值:dissociation constant 針對的是蛋白質與小分子(如LAC等),指的是解離常數,單位是M.該常數反映了與蛋白質結合的小分子的解離速率,也直接決定蛋白質與小分子的親和力(affinity)。是定量描述蛋白質與小分子結合的主要生化指標。 2) Ki 值:inhibitor constant 針對的是蛋白質與抑制劑,指的是抑制劑常數, 單位是M. 與Kd值的計算一樣,反映出抑制劑與蛋白質的結合緊密程度。 3) Km值:是針對酶與底物的催化反應,Km指的是米氏常數(為了紀念Michaelis和Meten),是由一些速率常數組成的復合常數,等於酶的反應速率達到反應速率的一半時的底物濃度,單位是M. 這幾個常數,Kd與Ki,按照我的理解來說差別不大,只是Ki代表的是抑制劑與蛋白質的Kd,本質上無差異。Km值的推導Km值的推導比Kd,Ki要復雜,主要在於酶的催化過程,不僅包括前面的結合,還有後續的催化得到新的底物,這與前面的單一可逆過程是有區別的。
⑹ 某受體激動葯的EC50是10-4mo1/,請問其KD和pD2各是多少
某受體激動葯的EC50是10-4mo1/,其KD和pD2的計算條件不滿足,無法計算。
Kd值:二個或更多生物分子組成的復合物分離成組分時的平衡常數;
PD2是產生50%最大效應的摩爾濃度的負對數。PD2值越大,說明葯物和受體的親和力越大,葯效越強。
安全隱患:
當添加量足夠大時又是硫化礦的抑制劑。硫化鈉的製取是以煤、木碳等燃燒作為還原性氣體還原硫酸鈉(Na2SO4)。反應式為:Na2SO4+2C=Na2S+2CO2↑
當礦漿中加入硫化鈉時,礦漿呈鹼性,使硫化礦物的表面生成一層親水的氫氧化合物薄膜而親水,使得硫化礦物受到抑制。
⑺ 醫學上kd是什麼意思
kd是解離常數。
1、KD為解離常數,指引起最大效應一半(50%受體被佔位)時的葯物濃度。
2、KD值越大,引起最大效應所需葯物濃度越多,親和力越小。
3、用1/KD來表示親和力。
⑻ kd解離常數 親和力大小
KD值越大,引起最大效應所需葯物濃度越多,親和力越小。
解離常數(pKa)是水溶液中具有一定解離度的溶質的極性參數。解離常數給予分子的酸性或鹼性以定量的量度,Ka增大,對於質子給予體來說,其酸性增加。Ka減小,對於質子接受體來說,其鹼性增加。
毛細管電泳法可以測定在紫外一可見光區無吸收或者吸收不敏感的化合物的解離常數。為了驗證毛細管電泳法所得物質的解離常數的准確性,有人將毛細管電泳法得到的物質解離常數的值與其它傳統方法得到的值進行了比較。
C.Foulon等通過將毛細管電泳法得到的8種芳香抑制劑的解離常數與電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計算方法得到的數值比較,提出毛細管電泳法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測定物質解離常數的方法。
⑼ 酸鹼的解離常數
解離常數(pKa)是水溶液中具有一定離解度的溶質的的極性參數。離解常數給予分子的酸性或鹼性以定量的量度,Ka增大,對於質子給予體來說,其酸性增加;Ka減小,對於質子接受體來說,其鹼性增加。
1、KD為解離常數,指引起最大效應一半(50%受體被佔位)時的葯物濃度。
2、KD值越大,引起最大效應所需葯物濃度越多,親和力越小。
3、用1/KD來表示親和力。
⑽ 股票中的kd值是如何計算的,在電腦上如何能看出來是多少
嗬嗬 你搜索一下網路知道就有這個詞條啊 !
在技術分析中
技術分析指標的一種,KD指標的技術含義是「隨機指數」(stochastics),你應知道的是KD指標由K值和D值構成的。
K值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今日K值=2/3昨日K值+1/3RSV 公式中的RSV是「未成熟隨機值」(row stochastic value),RSV 指標(相對於Williams創造的威廉指標WMS%)主要用來分析市場是處於「超買」還是「超賣」狀態:RSV高於80%時候市場即為超買狀況,行情即將見頂,應當考慮出倉;RSV低於20%時候,市場為超賣狀況,行情即將見底,此時可以考慮近倉。舉例說明如下:如果當日收盤價為20元,而最近9天以來的最高價為40元,最低價為16元。則當天的「9日RSV」指標為[(20-16)÷(40-16)]×100%=16.67%,小於20%,說明市場處於「超賣」狀況,可以考慮進倉。如果當日收盤價為36元,最近9日最高價為38元,最低價為16元,則當天的「9日RSV」指標為[(36-16)÷(38-16)]×100% =90.91%,大於80%,說明市場處於「超買」狀況,投資者應考慮出倉。
一般來講,K值是連續的,但若無昨日K值,可以用今日RSV值或50代替。從公式可以看出,K值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RSV。
D值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當日D值=2/3昨日D值+1/3當日K值
同樣,當沒有D值的原始資料時,可以用50或當日的RSV值代替。
證券市場上往往稱K指標為快指標,D指標為慢指標。K指標反應敏捷,但是如果單單以之作為決策的基礎,容易跟不上行情的迅即變化而出錯;D指標反應較慢,但由於它是經過一定時期的數據回歸而得來的,因此較為可靠。
K值和D值結合起來所能表達的意思有:
(1)當K值明顯大於D值時,說明K線向上突破D線,此時為超賣市場行情,投資者應當考慮買進;而且K線的上沖斜率越是大,投資的獲利可靠性越大。 waihui158,外匯要我發
(2)當K值明顯小於D值時,說明K線向下跌破D線,此時為超買市場行情,投資者應當考慮賣出。K線的下沖斜率越是大,出倉的信號越是強。
(3)K值與D值相差不大時,說明市場處於相對平衡時期,可以靜守等待時機。
KD是在WMS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KD就有WMS的一些特性。在反映股市價格變化時,WMS最快,K其次,D最慢。在使用KD指標時,我們往往稱K指標為快指標,D指標為慢指標。K指標反應敏捷,但容易出錯,D指標反應稍慢,但穩重可靠。
二、使用方法:
1.從KD的取值方面考慮,80以上為超買區,20以下為超賣區,KD超過80就應該考慮賣了,低於20就應該考慮買入了。
2.KD指標的交叉方面考慮,K上穿D是金叉,為買入信號,金叉的位置應該比較低,是在超賣區的位置,越低越好。交叉的交數以2次為最少,越多越好。
3.KD指標的背離方面考慮
(1)當KD處在高位,並形成兩個依次向下的峰,而此時股份還在一個勁地上漲,這叫頂背離,是賣出的信號。
(2)當KD處在低位,並形成一底比一底高,而股價還繼續下跌,這構成底背離,是買入信號。
4.J指標取值超過100和低於0,都屬於價格的非正常區域,大於100為超買,小於0為超賣,並且,J值的訊號不會經常出現,一旦出現,則可靠度相當高。
三.使用心得:
1.股價短期波動劇烈或者瞬間行情幅度太大時,使用KD值交叉訊號買賣,經常發生買在高點、賣在低點的窘境,此時須放棄使用KD隨機指標,改用CCI、ROC、BOLLINGER BANDS···等指標。但是,如果波動的幅度夠大,買賣之間扣除手續費仍有利潤的話,此時將畫面轉變成五分鍾或十五分圖形,再以KD指標的交叉訊號買賣,還可以斬獲一點利潤。
2.極強或者極弱的行情,會造成指標在超買或超賣區內上下徘徊,K值也會發行這種情形,應該參考VR、ROC指標,觀察股價是否超出常態分布的范圍,一旦確定為極度強弱的走勢,則K值的超買賣功能將失去作用。
3.以D 值來代替K值,將可使超買超賣的功能更具效果,一般常態行情,D值大於80時,股價經常向下回跌;D值低於20時,股價容易向上回升。在極端行情中,D值大於90時,股價容易產生瞬間回檔;D值低於15時,股價容易產生瞬間反彈。
四.計算公式:
1.產生KD以前,先產生未成熟隨機值RSV。其計算公式為:
N日RSV=[(Ct-Ln)/(Hn-Ln)] ×100
2.對RSV進行指數平滑,就得到如下K值:
今日K值=2/3×昨日K值+1/3×今日RSV
式中,1/3是平滑因子,是可以人為選擇的,不過目前已經約定俗成,固定為1/3了。
3.對K值進行指數平滑,就得到如下D值:
今日D值=2/3×昨日D值+1/3×今日K值
式中,1/3為平滑因子,可以改成別的數字,同樣已成約定,1/3也已經固定。
4.在介紹KD時,往往還附帶一個J指標,計算公式為:
J=3D-2K=D+2(D-K)
可見J是D加上一個修正值。J的實質是反映D和D 與K的差值。此外,有的書中J指標的計算公式為:J=3K-2D
在電腦上,,首先下載一個分析軟體,比如 大智慧,,進入軟體界面之後 ,進入k線圖狀態,,打kd或者kdj,回車,就在K線圖下方出現kdj的指標,那裡有kd值標注(有的直接在k線圖上就默認有這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