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的去中心化
Ⅰ 大學生怎麼做自媒體
大學生怎麼做自媒體!大學生如何做自媒體運營賺錢?自媒體運營賺錢
今天給大家分享10條建議,把這10條做好,大學生做自媒體運營賺錢就很簡單。
自媒體運營適合大學生么?
今天准哥就簡單說說大學生做自媒體的優勢,順便給大學生做自媒體的一些建議。
門檻低、時間充足、學習能力強、時間自由。
大學生在大學除了上課,空餘的時間還是挺多的,正是因為空餘時間多,才讓更多的人選擇做自媒體運營賺錢。自媒體運營不但可以賺錢,還能充分地鍛煉自己。
做自媒體運營寫作可以鍛煉一個人的寫作能力,思維與語言組織能力。而且還有一個優勢做自媒體的成本不高,作為學生課外時間來做的話時間成本不是很高。學生的話課余時間比較多,可以做一下百家號,頭條號,或者公眾號,自己拍些短視頻,收益會不錯。
坦白地說做了自媒體不管你之後畢業進入社會,有一定的思維與語言組織能力,到哪都能說得頭頭是道,比別人差不到哪去。
大學生如何做自媒體運營賺錢?
3條建議:
第1.你要找到自己興趣愛好
自媒體一定是這樣運營的。你要找到自己的特長,或者興趣。找准目標、找準定位、堅持學習。
比如你會寫作,可以在自媒體領域成為專家,注冊百家號,公眾號,成為這領域的細分作者;
比如你會烹飪,可以拍攝教大家烹飪的短視頻,上傳到頭條號、B站或其他的短視頻平台上。有很多愛烹飪的人士都會來關注你的;
比如你喜歡讀書看電影,可以給每本看過的書和電影寫書評影評;
比如你視頻剪輯很好,就可以教小白怎麼剪輯,成為這領域的牛人。
你說你什麼都不懂,那就要學!自媒體大咖之所以能稱之為大咖,因為他們的知識,他們的專業技能比一般人懂得多,所以要想做好自媒體,就需要不斷的學習。
第2.提供價值
就一個詞很重要,我要說三遍!輸出,輸出,再輸出。有了明確的目標用戶,固定的領域內容,持續的輸出價值。
坦白地說想自媒體運營賺錢,就一定要輸出自己的價值。關於自媒體領域這塊,准哥覺得你本擅長哪一方面一塊就選擇哪塊!有貨最重要,能提供內容,只有肚子里有貨,才能寫得更多,才能穩定的產出優質的文章,所以日常的積累是少不了的。
第3.有思維有想法有創意
做自媒體本就是內容提供價值換得生存的地方。做自媒體運營,有思維、有想法、有創意最吃香了。
想做自媒體運營賺錢,你需要記住自媒體是一個堅持的過程,在運營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堅持發文,發文高度垂直,不違規,堅持原創內容時代,搬運不長久,心態端正,有一定的抗壓能力。保持好心態,持續堅持。自媒體運營賺錢這塊真的需要耐心積累,不斷充實自己,才會在行業里不斷進步。
本文准哥原創,贊,是一種大度的情懷!
Ⅱ 所有人都在說「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嗎
在科技領域的文本詞庫里,「去中心化」是個高頻詞彙,大佬喜歡說,媒體喜歡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談,也難窺其深層奧義。前段時間,去參加一場發布會,突然看到羅輯思維CEO脫不花PPT上的一句話,覺得這也許是在互聯網這個維度下對「去中心化」的最佳詮釋,那就是:「每一個人的宮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實上,「宮廷」這個詞無疑抓到了某種本質,今天來談談「去中心化」,以及在更為宏觀的維度上,它究竟是個啥。
直觀上看,互聯網誕生至今就是一個不斷將權力沉澱至個人的過程,一切只為「我」服務,移動時代更是如此,將每一個人擱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視覺案例無疑是手機地圖,就像作家尼克·比爾頓在《翻轉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個方向前進,無論哪個方向,整個畫面都會隨你位置移動,這是個重大轉變,在紙張世界,地圖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標為根據,而不是你的所在地。從現在開始,你就是起點,數字世界跟著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後面。」
這種反轉豈止於此,如你所知,資本與技術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個人,用脫不花的話說:「當人成為世界中心,每一個人都變成了一位『君王』。我們這代創業者就是要為君王打造一座宏偉的宮廷。」當一個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隨時調遣上百名司機,廚師,甚至說書人,委實用極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馬廄,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時連窘境都與君王頗為相似,譬如在資訊獲取上,當大數據編纂的私人閱讀代替了傳統編輯認為「合適的內容」,每個人都會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中所言的信息繭房之中,從而少了幾分「逆耳」之言。
嗯,不難理解的是「所有行業都是服務業」,真正令人驚喜的是,資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權威,國家意志,乃至資本等確定性方式上轉向每個具體的人。忘了誰說過,19世紀屬於帝國,20世紀屬於大公司,那麼21世紀無疑屬於個人——就像手機地圖上那個隨你而動的小藍點,你不必再以某個特定地標為中心,無論是被服務的諸位「君王」,還是氣宇軒揚的創業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聲「我要」,若有人響應,那麼必將迎來資源的圍攏。
事實上,資源的反轉是人與人之間充分合作的一個必然結果。常識是,現代社會經濟繁榮和人類不斷推動協作細化息息相關,細化的結果自然是編織出一張日趨互為依存的網路,而這張網路也註定在演化過程中不斷放大單點價值,從而誕生脫不花所言的「君王」。
於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現開來:由於「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個好例子就是比特幣的回歸),任何領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編織起一張巨網,其最終目的是——由近及遠地還原全貌。
就像比特幣將對權力的信任轉化成數學問題;在我看來,從任意節點的視角出發,以它為中心,由近及遠地拼接和還原成一個網狀世界,這是個迷人的結構,因為它發生在任何領域。看過TED上一個演講,大意是,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習慣以自上而下的樹狀結構描述不同認知系統:物種圖譜,知識體系,法律體系,組織結構等,作為一種強調對稱的視覺象徵,也許是自然地位所致,樹狀圖非常直觀地顯露出人類對秩序和可歸納性的迷戀。當然,這是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幻覺,不同中心還原成一張網狀結構也許更接近真相。
TED上這位講者就舉了幾個不同領域的例子:譬如,物種之間的密集細菌網路將看似無關的物種連接起來,交織成一張生物網路;現代神經學認為,大腦內部沒有那麼嚴格的分區,不過是一張互相關聯的神經網路;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也正在向恐怖組織學習,權力分散,個體獨立,編織成一張價值之網。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盡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謎,但通常認為,宇宙沒有空間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間通過引力等作用互相連接成一張網路,任何一點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從這個角度,所謂「地心說」和「日心說」更多是數學問題),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發生在每一個地方,這里沒有『爆心』……每一個星系群看起來都在遠離我們而去。如果有一個觀測者在這些遙遠的星星上回望我們,他也會看到同樣景象,也可能同樣地以為自己位於擴張的中心。」
嗯,無論微觀尺度上每一個「正在拔地而起的宮廷」,還是宏觀尺度上每一個星球,所謂「去中心化」也許只是一種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許真有可能是萬物規律,誰知道呢,但可以確定的是,只有將認知升級到這一層,才能對「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為您提供文字優雅的原創科技文章;微信公號:李北辰)
Ⅲ 大學生如何學習自媒體運營
大學生運營自媒體,首先要確定你的一個發布領域是什麼,比如是大學生創業類,或者是大學生生活類等等。要確實自己發布的領域內容。再把分析有價值的文章給大眾,堅持每天或者每周發布文章。具體可以參照以下建議:
1、一個「新」媒體
自媒體就是去中心化,傳播者變為個體大眾而非專業傳播機構。自媒體時代,一種新的傳播途徑也由此而來,除了傳統傳播渠道多了建立在六度關系理論上的人際傳播,而且人人都在產生內容,信息呈現多元化垂直化細分化。最重要的是讓以前在傳統媒體中所謂的"沉默的大多數"有自己的話語權,使得草根大眾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思想。
2、給粉絲提供價值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給你的粉絲提供價值,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很簡單,用戶為什麼關注你呢?關注你有什麼好處嗎? 就像關注鬆鬆的人們,為什麼呢?是因為鬆鬆有自己的圈子,並且都是些一些專業領域的指引者,走在最前沿的人們聚集在一起。所以他所看到的世界和他所想的和一般人不一樣吧。再比如鬼腳七,為什麼那麼多人看鬼腳七的文章?因為他是淘寶搜索負責任人,寫了很多電商干貨理念。不然,人們關注他干什麼呢。這也是個人品牌的力量。所以你必須想明白怎麼給用戶提供價值,通過什麼方式。
3、打造個人品牌
這個時代人人都可以做自媒體,魚目混雜,做好的沒有多少,所以做自媒體就得打造自己的品牌。開始用戶看到你的文章或者對他有價值的內容會關注你,後期你不斷給他輸送價值,從而你們的關系已經到了信任的地步。粉絲相信你就會很贊同你的所作所為。最終你在粉絲心裡已經樹立起一個好的形象。大部分人不懂自媒體,就會問能賺到錢嗎?怎麼賺錢呢?做他有什麼意義呢?等問題,其實如果你真正為你的用戶提供了有用價值,那還愁抓不到錢嗎?你不主動,他也會報答你的。所以認真理解它的真正意義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為了錢去做。
通過我慢慢摸索和總結的經驗,其實做好自媒體也不難,最重要的是把這些做好,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1、自媒體定位和內容定位
自媒體的定位,這個肯定是首當其沖的,你的這個自媒體是做什麼的?是做哪一方面的?這個你首先就應該規劃好,我的建議是要做自己擅長的或者感興趣的領域,比如可以使,美食,娛樂、閱讀、游戲、攝影、旅遊、網路營銷、新媒體等等,你也可以更加細分。
內容定位,這個也很重要,通常只有擅長或者感興趣,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只要認真總結一下,非常容易就能寫出質量不錯的原創文章。而不管你選擇什麼領域,建議不要想做大而全的東西,做好的小而專,小而細的領域,這樣你更容易操作。如果去研究一些比較知名的自媒體,就會發現他們專注在某個特定的地方,一定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你最擅長的地方,不要貪多。
2、持續輸出價值
你的用戶為什麼成為你的粉絲,他們為什麼追隨你?還是因為你有價值,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當還沒有建立足夠的關系和信任的時候,靠的就全部是內容的價值。你的內容對他們有用,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久而久之,這些用戶就會成為你的粉絲。有個前提就是你需要抓取你的用戶群的痛點,持續不斷的為他們提供有價值,讓他們痴迷的內容,否則,你的粉絲終將離你而去。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很多自媒體始於內容,也終於內容。
在一個大多數以轉載和低質量文章的時代,在一個只有少數人寫文章,多數人只是在看文章的時代,只要你可以做到長時間高質量的輸出,你會發現你這個領域的自媒體圈子其實很窄,而且真正會堅持下來的人並不多,只要你能堅持幾年,這個圈子裡的人都會對你有所了解。
Ⅳ 搞農業在自媒體方面宣傳效果怎麼樣
搞農業在自媒體方面宣傳效果可以的
關鍵是宣傳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有自己的特點,核心是有技術。
1:農人的故事,跟產品相關的人的故事
比如生產者的故事,其對品質的把握,對農業的堅持,這類故事,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我們要在互聯網上賣東西,一定是先做人,讓我們的用戶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們是在跟一個活生生的人打交道,而不是在跟一個冷冰冰的機器打交道。
2:產品的生長狀況,產地環境的狀況
優美的產地環境,容易讓用戶產生豐富的聯想,進而對產品產生好感。原生態的產地環境,容易煥發消費者內心深處的一些情結,今天都市人在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內心深處都有一顆回歸鄉村、回歸自然的心。
3:用戶的故事,用戶真實的反饋
中國有句古話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王婆賣瓜式的營銷在產品極大匱乏的時代顯然是管用的,但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對於用戶來講,任何廣告都抵不上朋友之間、用戶之間真實的口碑傳播。
所以,一定要把跟用戶之間互動的故事,用戶的真實口碑當做重要的內容來告訴我們的用戶。如果再往上走一個層次,可以跟用戶一起發起一些活動。
4:活動的故事
一些高水準的活動一方面容易讓用戶形成對品牌的正面印象,也能增進同業之間的互動交流。而這些活動也能夠讓用戶對產品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和認識。
未來五年,農產品電商趨勢會進一步深化,趨勢加速,銷量增加、消費習慣形成、移動端會持續發力,去中心化進一步明顯、農業新媒體營銷將繼續爆發,會產生一批有影響的農業自媒體、自明星……
一、農產品電商趨勢會進一步深化,趨勢加速,銷量增加、消費習慣形成
未來5年我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占農產品交易額的5%,涉外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佔1%,農產品移動商務交易額將佔2%。我國農產品電商與農資電商、農村再生資源電商將得到發展,農村供銷合作社將發揮較大的作用。
二、移動端會持續發力,去中心化進一步明顯
《2016-2020年中國互聯網+農業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提到,雖然農村網民數量增長快速,但由於我國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農民電腦操作水平有限,信息公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在農村還是特別突出。隨著手機在我國的普及,農村手機數量也有很大的增長。手機的普遍和簡便的操作優勢,為解決農村信息「最後一公里」問題帶來信息的契機。
三、農業新媒體營銷將繼續爆發,會產生一批有影響的農業自媒體、自明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手機、微博、微信、互聯網等新媒體推廣形式在消費者圈子裡流傳開來,它突破了傳統的農業科技推廣方式,摒棄了以往菜場買菜,電話溝通的形式,自媒體的運用是農業人的福音,未來的農業商機盡在於此。
四、農業眾籌、預售將會成為農產品電商重大業態
電商只是單純利用網路平台進行產品售賣,而農業眾籌在產品形成之前就有了完整的創意,包含更多內容和可選產品,為用戶提供的是個性化定製服務,是新農業生產革新有力手段。農業眾籌在此之上,更是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既幫助了農民解決資金問題,為之提供銷售渠道。同時也讓那些想吃到健康又安全食品的人得償所願。
五、農業復合型業態將成為新常態和新模式
傳統營銷模式銷售面比較窄,銷售成本高,品牌知名度也受到一定局限,農產品雖然好,但是由於分散經營帶來的品牌優勢不突出。
Ⅳ 為什麼現在自媒體這么火
現在,無論你用什麼APP看新聞,都幾乎基於你的喜好和操作來給你推薦內容。這種方式,好壞參半吧!
那麼,他會怎麼想?「政府竟然這么腐敗!」
因為在他埋頭APP,獲取的這些訊息里,他是沒有范圍、基數、事件、甚至時間這些概念的。
又好比「某明星事件」一樣。點了一條,又來了一條,一條接著一條,你就會產生一種錯覺,全世界都在圍觀討論他一樣!
Ⅵ 如何打造自媒體的魅力人格體
首先搞自媒體,你千萬不能太端莊,要有一點惡搞精神,也就是娛樂精神。
就像我這兩天在朋友圈和說說中惡搞查理一樣,這樣才能讓屌絲們歡樂起來。
讓屌絲覺得好玩,才會爆!
所謂爆的意思,就是引發屌絲們自發傳播。
再來說說,啥叫端莊?
就是『端著,裝』,咱做自媒體不要怕被罵,就怕被嫌棄,被打入冷宮。
還有人覺得自己長相不行,玩不了自媒體。
其實,影響力與長相無關!
你想,羅胖,一個歪嘴的豬頭,長那樣,都能火,你怕什麼?
那些又土又笨、無趣的人最終會被淘汰,而目前很多企業的公眾號,就犯了太端莊的毛病。
搞自媒體的人,一定要有極客的精神,做出來的東西一定要牛逼。
用雷軍的話說,叫,極致!
你有沒有發現,羅胖每天推送的語音播報,都是60秒,非常整齊劃一。
一開始,我以為是剪出來的,後來聽羅胖說,他每天早上老早就起床。
每次都能錄到60秒,完全是靠他一次一次的死磕。
他的口頭禪就是,死磕自己,娛樂大家!
有時,他早上的一個錄音最多要錄幾十次,大約需要半個小時,而之所以讓錄音準確到60秒,是為了感動粉絲。
正是這種死磕,才留住了那些覺得他不容易的粉絲。
其實,這種死磕精神,也是魅力人格體中,不可或缺的魂!
做自媒體還有什麼要求?
那就是,你得自戀,你得發自內心的自戀。
羅胖就超級自戀,他經常粗暴地說,給啥吃啥,不準挑食,愛看不看,不看滾蛋!
哈哈,夠粗暴吧!
羅胖的理念,可以用克亞老師的一句話來註解一下,那就是,讓愛你的人更愛你,讓你的人更恨你。
在這個時代,沒有人可以做到人見人愛,連林志玲都不行。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自己,散發自己的個性,鎖住那些愛你的粉絲,對那些看你不順眼的人,直接忽視就行了。
說實話,自戀也是一種魅力,只有自己先喜歡自己、肯定自己,別人才會喜歡你、愛上你。
就連我很不喜歡的芙蓉姐姐和鳳姐,都是靠自戀贏得關注的,他們本質上也是自媒體。
因為在這個代碼堆積的網路世界中,人格魅力是互聯網世界裡的最稀缺品。
打造自媒體,就是要打造自己的『魅力人格體』。
啥叫魅力人格?
羅胖的解釋是,『任何具備獨特性格、個性、魅力的符號,我們都可以稱之為魅力人格。』
每天一段語音,每周一期視頻脫口秀,不帶重復,充滿未知,和當下生活聯系緊密,總是引人深思、給人啟發。
羅胖用超過400個日日夜夜,持續而優質的自媒體內容,塑造了他的魅力人格。
羅胖的魅力有多大?
才一年多,110萬微信用戶,視頻觀看人次總計超過6000萬,不服不行啊。
關鍵是這種魅力人格,產生了鐵桿粉絲,他們願意掏錢。
掏錢就是被吸引,就是支持。
來,咱們總結一下,啥是魅力人格體的三要素?
很簡單,就是,不靠譜、真牛逼(死磕)、極度自戀!
還有,做自媒體要去組織化,小米為什麼那麼成功?
因為小米用去中心化,簡化了組織,小米有百萬級的米粉,而小米內部卻只有兩個層級:創始人級別和員工級別。
你想這樣強大的組織力,傳統企業咋能幹得過?
同樣的,端莊乏味的傳統媒體,如何能幹得過具有魅力人格的自媒體?
亞友團也成立了自己的媒體,叫亞媒體,到微信直接搜公眾賬號:亞友團,就可以關注。
通過亞友團這個平台,吸引亞友,創建社群,所有隊員都可以發起項目,通過亞友團這個平台協同創業和眾籌。
最牛掰的是,第一期參加亞友團的小夥伴們,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在20天創造20多萬的驚人利潤,所有學員竟然百分百都賺回學費!
20萬看起來不多,但是這完全靠的是一群對微信一無所知的小白隊員,在微信世界裡所創造出的奇跡。
你想,有些公司每月營業額就算有200萬,但利潤可能還不到20萬,這樣的公司比比皆是。
所以,亞友團的賺錢速度很快,未來會更快。
我覺得亞友團的創業模式,堪稱為光速創業,也就是咱們前面說的社群經濟。
而第二期亞友團的突擊隊員,只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同時啟動了三個項目,個個賺錢,讓參與的學員都興奮到失眠。
亞友團的導師們,在微信上直接上演了賺錢直播,讓身邊人都看到亞友團光速賺錢的奇跡。
這是一種顛覆的玩法,徹底粉碎了傳統培訓無法落地的魔咒。
未來,一切產業皆要靠自媒體!
一開始,如果沒有我和大樹的日記空間的支持,亞友團也玩不轉!
蘋果是不是自媒體?
當然是了,喬布斯時代,保密非常嚴格,這樣當喬布斯發布產品的時候,才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喬幫主每一次顛覆式的創新,都能引爆全世界媒體大炒特炒。
喬幫主的發布會就是自媒體,蘋果自家的媒體,其他媒體都是在轉載蘋果自媒體上的內容而已。
明白了吧,蘋果本質上就是一家媒體公司。
蘋果公司整合了全球最好的製造業企業和開發者,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情只是設計和發布產品。
未來,如果沒有自己的自媒體,你就別玩了!
因為體驗經濟時代正在到來,而擺脫冰冷乏味的商業體驗,將是整個世界的趨勢。
未來,大組織毫無人情味的工業品,將變得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比如說索尼和松下。
索尼和松下的創始人也算自媒體,當創始人離開後,他們的產品也就失去了魅力。
你也許會問,自媒體與體驗經濟有啥關系?
別急,請聽我慢慢道來!
什麼最有稀缺性?
當然是那些被『魅力人格體』開過光的產品,比如說小米,比如說蘋果。
那麼魅力人格體靠啥打造?
毫無疑問,當然靠自媒體!
你看,羅永浩的錘子手機,連產品還沒出來,羅永浩在微博上嘗試預定,就引來無數人捧場。
趙本山、史玉柱的時代終將過去,未來是群島世界,不再是帝國世界。
像趙本山這樣家喻戶曉的明星,都將成為歷史。
像史玉柱賣腦白金,這樣一個產品,全國男女老少都知道,也不再可能。
未來,我的世界你不懂,你的世界我也可能不懂。
自媒體不需要定位,自媒體的魅力就在於不確定性。
羅胖從來沒有定位,用戶不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的內容,因為計劃性帶不來驚喜。
相比而言,目前那些將自己定位在特定領域的自媒體,混得都不一定好。
我以前寫日記,也是瞎寫,想到什麼,寫什麼,反而寫出來的東西比較有魂。
簡而言之,就是說人話、接地氣、不裝X!
創業需要三級火箭的助推,首先你要定位在屌絲群體,然後凝聚自己的粉絲,最後打造自己的社群!
這樣你就能搞定創業這個失敗率超級變態的東東!
很多人把羅輯思維的模式定義為「社群電商」。
羅輯思維是從內容切入,打造羅胖的魅力人格體,然後吸引粉絲,形成社群。
而亞友團是以克亞老師、大樹、漢彬、查理、仁沖等人的個人魅力為背書,然後通過規則的制定,來吸引克亞粉絲和微信營銷愛好者加入的。
但亞友團的真正吸引力是內部的社群化運營,團內有20幾個活躍的社群組織,這些社群由會員自組發起、自主管理。
亞友團平台起到一個引導和傳播的作用。
亞友團把去中心化做到了極致,讓團隊分散為一個個碎片化的小組織,這樣成員之間的凝聚力才會更強。
自從微信風靡以後,國內出現了很多社群,但能做到像亞友團這樣碎片化、分布式、高度自治的,我還沒發現第二家!
今年剛開春,很多人就在忙著預測今年的趨勢。
有說可穿戴、互聯網金融,有說移動電商的,也有說在線教育要爆發,這些都是熱點。
但如果要我來預測,我要說,社群經濟必是超級熱點。
在PC互聯網時代,最典型的社群模式,要算網路貼吧,裡面誕生出了屌絲文化!
這是一個屌絲的時代,得屌絲者得天下,精英的光芒正在變弱,而被屌絲擁護的社群必將崛起
!
而屌絲文化的核心,其實是『我不爽,我不屑,但我存在』,圍觀、起鬨、爭斗都是屌絲們刷存在感的重要方式。
但是屌絲除了存在感,還要追求歸屬感和認同感。
像米粉、亞友(亞友團)、螺絲(洛基粉絲),就是屌絲們通過品牌刷歸屬感的體現。
在這個產品同質化的時代,品牌其實是消費者展示品味的道具,界定自己社會身份的工具。
比如說土豪為啥都買賓士、寶馬?
就是為了通過消費這些高端符號,來刷自己的尊貴感!
說的直白點,他們這種購買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土豪,給自己貼一個身份標簽。
而產品的功能只是一個最初的切入點,產品的背後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粉絲群,那麼這個產品肯定也是缺乏魅力的。
要麼是這個產品功能不夠極致,要麼是用戶無法在你身上進行角色代入。
小米之所以強調『為發燒而生』,就是為了打造自己的極致感。
所以,將來的品牌是一定需要依託於粉絲的,品牌就是產品和粉絲之間的一場合謀。
也就是說,無粉絲,不品牌。
社群經濟的高級形態,就是要讓粉絲『自我實現』,我個人認為,讓屌絲自我實現最快的社群,非亞友團莫屬。
有人說羅輯思維股值一個億,誇張嗎?
不誇張!
為啥小米的估值能到100億美金?
因為人家計算的是粉絲價值。
你知道嗎?
Facebook每個用戶的價值是174美元,寶馬是1613美元,星巴克177美元,可口可樂是70美元,你說小米值多少錢。
所以說,羅輯思維值一個億,我覺得靠譜!
社群經濟必是是2014年的熱點,一定會有更多像亞友團和羅輯思維這樣的社群冒出來的。
自媒體和社群經濟有啥關系?
很簡單,因為沒有自媒體,就無法吸引志同道合者形成社群。
比如說,咱們洛基英語,這是一群喜歡克亞營銷的人走到一起,也算得上是社群經濟。
說起來,克亞老師玩自媒體也挺早的,他博客上那上百段視頻,深度影響了近百萬人的賺錢思維。
但是克亞老師的很多鐵粉,一直沒形成社群,而亞友團的橫空出世,快速聚合了克亞粉絲,必將引爆社群經濟。
說一千道一萬,其實,我是強調:任何企業或個人,都要打造魅力自媒體,聚集自己的粉絲,形成自己的社群。
未來你的影響力,就取決於你有沒有打造魅力人格體!
Ⅶ 自媒體什麼意思什麼叫去中心化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可以發表這樣的文章,作為這樣的媒體出現,應該是可以的可信的
Ⅷ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區別
每個人提起區塊鏈,都會知道其最大的優點-去中心化。要知道,去中心化畢竟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如果從萬物之始和無的角度去看,我更願意稱之為中心化和信用系統化。
那麼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區別到底在哪兒呢?
1、 去中心化誕生的艱難
一個區塊鏈的誕生其實比在這里嘴上或者打字說出來要困難得多,單單看一個:貴州成為了大數據之都的原因無非就是因為山洞不僅不潮濕而且還能天然排熱。阿里雲的伺服器放在了貴州單單一天就能節省26萬軟妹子!
所以對於遍布全球的區塊鏈資料庫而言,想要保證資料庫的安全穩定運行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簡單,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一旦出現了資料庫的破壞,區塊鏈就沒法達到一致性和公有規范性的標准。
還有,區塊鏈重在激勵機制的設置。激勵機制直接與資料庫的數據保存以及這個區塊鏈的價值直接相關。
另外,區塊鏈的數據要保證每個人都能可佔有,必然會存在相當大數量的數據記錄和傳輸。而這些都是要以幾倍的花銷作為保證的。
2、 改變資料庫
對於中心化應用而言,要想改變資料庫輕而易舉。
但是對於去中心化而言,必須要有所有人的同意共識才能有改變。而這恐怕也違背了中本聰區塊鏈設計的初衷。
3、違規用戶的處理
純粹的去中心化是活不下去的。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單純的唯心、唯物也都是不可能長存的。陰陽合一才是正道。
同理,單純的中心化、或者單純的去中心化註定是不能長久的。
如今運營的不錯的幾個社群,比如某幣,前段時間就出現了大批量的封號現象。而幾乎每個人剛開始想要進入區塊鏈就是因為其去中心化的特性。這個例子就清楚證明了如果想要讓區塊鏈走得更好,對於人人參與的規則、底線必須明確,而且必要時一定要有外在的力量干預。
不然一定會有不法投機分子破壞社群或者在區塊鏈上面填寫垃圾信息。
在中心化應用當中,比如微博有過封大號和刪除某位名人微博的行為。但是對於去中心化的應用,誰也沒有權利去做這種事情。
眾所周知,洗稿問題是所有自媒體平台都在煩惱的問題。而這種問題是通過及其永遠無法解決的,只能去通過人工審查。
Ⅸ 自媒體的弊端
先說利:
一是極大的拓寬了創新的源泉。因為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東西,而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的千奇百怪呈現的會越來越多,像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每時每刻都有新奇百怪的東西出現,極大豐富了媒體的內容。而寫文方面,比如簡書,每個人都可以創作,先不管文筆如何,總之每個人就是一部故事書,各種人間百態皆有。
二是放鬆身心,工作疲憊之時看看自媒體,你會發現各種笑點接踵而來,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就像是純粹朋友之間的聊天,沒有太多的做作,本色表演或者說表達。
再來看看弊端:
一是自媒體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有低俗的負能量的各種沒章法的作品充坼平台,如果說原來傳統的媒體平台是經過主編認真審稿再呈現給讀者,那確實是非常舒服的閱讀體驗,而現在自媒體就是無主編模式,你上傳的視頻或者文章只要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底線,就隨便可以發表了,不管你是隨手在路邊拍的一段無聊視頻還是你寫文寫了今天做事的流水賬,都可以發表。如果把媒體內容當做食物的話,我估計很多讀者已經在短視頻或者文章里吸入太多對自己毫無用處的東西,也就是垃圾。我們反過來看看我們以前愛讀的《青少年文摘》《讀者》《意林》等等,那裡全是優秀的文章,對於修心養性是大有好處,是好的食物。
二是沉溺短視頻無法自拔,一有空就抖音或者快手等,讓自己變頹廢的大有人在。現在的社會已經到了你動動嘴就可以滿足一切需求的年代,人如果喜歡過這樣的日子,那他就離行屍走肉不遠了。
Ⅹ 大學生怎麼做自媒體
自媒體就是去中心化,傳播者變為個體大眾而非專業傳播機構。自媒體時代,一種新的傳播途徑也由此而來,除了傳統傳播渠道多了建立在六度關系理論上的人際傳播,而且人人都在產生內容,信息呈現多元化垂直化細分化。最重要的是讓以前在傳統媒體中所謂的"沉默的大多數"有自己的話語權,使得草根大眾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思想。
2、給粉絲提供價值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給你的粉絲提供價值,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很簡單,用戶為什麼關注你呢?關注你有什麼好處嗎? 就像關注鬆鬆的人們,為什麼呢?是因為鬆鬆有自己的圈子,並且都是些一些專業領域的指引者,走在最前沿的人們聚集在一起。所以他所看到的世界和他所想的和一般人不一樣吧。再比如鬼腳七,為什麼那麼多人看鬼腳七的文章?因為他是淘寶搜索負責任人,寫了很多電商干貨理念。不然,人們關注他干什麼呢。這也是個人品牌的力量。所以你必須想明白怎麼給用戶提供價值,通過什麼方式。
3、打造個人品牌
這個時代人人都可以做自媒體,魚目混雜,做好的沒有多少,所以做自媒體就得打造自己的品牌。開始用戶看到你的文章或者對他有價值的內容會關注你,後期你不斷給他輸送價值,從而你們的關系已經到了信任的地步。粉絲相信你就會很贊同你的所作所為。最終你在粉絲心裡已經樹立起一個好的形象。大部分人不懂自媒體,就會問能賺到錢嗎?怎麼賺錢呢?做他有什麼意義呢?等問題,其實如果你真正為你的用戶提供了有用價值,那還愁抓不到錢嗎?你不主動,他也會報答你的。所以認真理解它的真正意義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為了錢去做。
通過我慢慢摸索和總結的經驗,其實做好自媒體也不難,最重要的是把這些做好,你就成功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