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利弊
Ⅰ 智能商業時代誕生的「去中心化」模式,有什麼優點/阿里的中心化和雲媒的去中心化,哪個更好
當前,阿里巴巴等巨頭都在奉行中心化平台的模式,這種集權化的模式雖然可以讓平台更好的協調資源和增加話語權,但是平台會不斷的蠶食平台內的參與者,同時也會擠壓中小商業形態的生存空間,破壞整個行業秩序的健康發展,從根本上來講,並不利於構建和諧共生的生態體系。
簡單的來說,所有品牌商和零售企業都應該清晰的意識到:產品或場景是你的,用戶是你的,運營和營銷都是你在做,數據也應該是你的,你不是去「入駐」某個平台,不是把你的花花草草種植到別人家的院子里去,而是要搭建屬於自己的花園。
我們認為,中國商業的未來一定是基於連鎖制、去中心化、雲端高度協同和連接形成一個未來生態。因而,我們覺得智能商業的開創者和引領者,雲媒股份構建的去中心化的商業賦能模式,更有未來和生命力。
雲媒股份負責人表示,去中心化的真正價值在於,其構建了一個共享共生的智能閉環生態,企業可以在其中發揮自己的專長,做強自己的主業。更重要的是,這種共享共生、共創共贏的賦能形式,有利於低成本實現整個行業的的智能化升級。
Ⅱ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區別
每個人提起區塊鏈,都會知道其最大的優點-去中心化。要知道,去中心化畢竟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如果從萬物之始和無的角度去看,我更願意稱之為中心化和信用系統化。
那麼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區別到底在哪兒呢?
1、 去中心化誕生的艱難
一個區塊鏈的誕生其實比在這里嘴上或者打字說出來要困難得多,單單看一個:貴州成為了大數據之都的原因無非就是因為山洞不僅不潮濕而且還能天然排熱。阿里雲的伺服器放在了貴州單單一天就能節省26萬軟妹子!
所以對於遍布全球的區塊鏈資料庫而言,想要保證資料庫的安全穩定運行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簡單,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一旦出現了資料庫的破壞,區塊鏈就沒法達到一致性和公有規范性的標准。
還有,區塊鏈重在激勵機制的設置。激勵機制直接與資料庫的數據保存以及這個區塊鏈的價值直接相關。
另外,區塊鏈的數據要保證每個人都能可佔有,必然會存在相當大數量的數據記錄和傳輸。而這些都是要以幾倍的花銷作為保證的。
2、 改變資料庫
對於中心化應用而言,要想改變資料庫輕而易舉。
但是對於去中心化而言,必須要有所有人的同意共識才能有改變。而這恐怕也違背了中本聰區塊鏈設計的初衷。
3、違規用戶的處理
純粹的去中心化是活不下去的。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單純的唯心、唯物也都是不可能長存的。陰陽合一才是正道。
同理,單純的中心化、或者單純的去中心化註定是不能長久的。
如今運營的不錯的幾個社群,比如某幣,前段時間就出現了大批量的封號現象。而幾乎每個人剛開始想要進入區塊鏈就是因為其去中心化的特性。這個例子就清楚證明了如果想要讓區塊鏈走得更好,對於人人參與的規則、底線必須明確,而且必要時一定要有外在的力量干預。
不然一定會有不法投機分子破壞社群或者在區塊鏈上面填寫垃圾信息。
在中心化應用當中,比如微博有過封大號和刪除某位名人微博的行為。但是對於去中心化的應用,誰也沒有權利去做這種事情。
眾所周知,洗稿問題是所有自媒體平台都在煩惱的問題。而這種問題是通過及其永遠無法解決的,只能去通過人工審查。
Ⅲ 什麼是比特幣的去中心化
比如說,我通過支付寶給你轉了1000塊錢,我這里一發送,你那裡立刻就收到了。這樣看似咱倆直接打交道的金融交易,其實是有的。
第一,轉賬用的人民幣有中心的。人民幣在現實中是一張紙,在互聯網上是一個數字,只有中國人民銀行才能發行人民幣。如果有人自己印一張人民幣,畫得再像也是違法行為,所有的人民幣都離不開中國人民銀行這個中心。
第二,支付寶的轉賬交易有中心。雖然是咱們兩個在手機上轉賬,但背後是通過支付寶的伺服器來實現的,相當於我現把錢交給支付寶這個中心,然後支付寶再把錢交給你。如果某一天支付寶的伺服器出故障了,我們的支付寶也就不通了,所以用支付寶轉賬離不開支付寶這個中心。
以上說的兩個中心,比特幣完全不存在。有沒有一個中心去負責比特幣轉賬?沒有,兩個人之間轉賬就是通過互聯網,只要能上網,沒辦法阻止交易,比特幣轉賬交易是通過使用比特幣的人一起確認的。
在日常的交易中,「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都有各自的利弊,它們都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關鍵是看未來運用的規則誰能佔得先機,更加方便安全的融入市場,我們就拭目以待了。
相關信息
中心化的問題很多,比如央行不需要經過你的同意,就可以無窮無盡地印鈔票,掠奪你的財富;你在銀行的錢,實際上不是你的錢,而是銀行對你的負債。你並不總能從銀行里取出你的錢,銀行有可能一天只允許你取60歐元,甚至有可能強制沒收你的存款。
雖說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人們對此毫無辦法。在比特幣中這些劣行將不復存在,比特幣是一個完全脫離銀行,只依靠互聯網運行的貨幣系統,即使是政府執法部門,也無法查封或沒收比特幣;除非徹底關停互聯網,否則也無法封殺比特幣網路。
在比特幣系統里,你能真正掌握你的錢,而不是通過銀行間接掌握你的錢,比特幣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技術手段保證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Ⅳ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將對互聯網有何影響
談論區塊鏈,就像90年代的人們談論互聯網。誰也不知道互聯網會帶來如此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就如同現在,沒有人能夠說明區塊鏈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一切都方興未艾。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去了解它,不斷去思考,不斷去嘗試。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也許在那時發揮真正的價值,對人類社會共同的互聯網巨頭進行監控和監督,也就是說在需要對社交網路,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等巨頭的重大事項進行投票決定時,區塊鏈技術是最佳的選擇。因為這是防止投票被大規模控制的唯一方式。
對這種中心化的一個反應是對大型互聯網公司施加政府監管。這種應對措施的前提是假定互聯網與過去的通訊網路如電話、廣播和電視網路相似。但過去基於硬體的網路卻與基於軟體的互聯網不同,一旦建立了基於硬體的網路,它們幾乎不可能重新改寫,但基於軟體的網路卻可以通過企業創新和市場力量進行重新改寫。
去中心化是一個通常被誤解的概念。例如,有時候有人認為加密網路提倡和贊揚去中心化的原因是為了抵制政府審查制度,或者是因為自由主義的政治觀點。但是這並不是去中心化的主要價值。
讓我們來看看中心化平台存在的問題。中心化平台遵循著一個可預測的生命周期。當它們開始運行時,它們會盡一切努力來招募用戶和第三方人員,如開發者、企業和媒體組織。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使他們的服務更有價值,因為平台(根據定義)是具有多方面網路效應的系統。隨著平台採用呈現 S 曲線增長,他們對用戶和第三方的影響也在穩定上升。
當他們到達s-曲線的頂端時,他們與網路參與者的關系降低到接近於零。而中心化平台想要繼續增長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從用戶中提取數據,並在受眾和利潤方面與對手競爭。
這方面的歷史例子有:微軟對網景、谷歌對 Yelp、臉書對 Zynga, 推特對第三方客戶端。操作系統如 iOS 和安卓表現得更好,盡管仍需繳納30%稅款,但出於看似任意性的原因拒絕應用程序,並隨意納入第三方應用的功能到自身平台。
對第三方來說,從合作到競爭的轉變就像是一種誘餌。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優秀的企業家、開發商和投資者都開始對在中心化平台上進行創建變得謹慎起來。我們現在有幾十年的證據表明,這樣做最終會令人失望。此外,用戶只能任由平台來收集自己的數據,沒有任何辦法能夠保護自己的隱私,而中心化平台又經常發生因為安全漏洞而遭到攻擊的事件。中心化平台存在的這些問題在未來可能會變得更加突出。
互聯網是完全基於軟體的網路,由一個相對簡單的核心層組成,連接數十億個完全可編程的計算機。軟體只是人類思維的編碼,因此具有幾乎無限的設計空間。連接到互聯網的計算機大體上可以自由運行其所有者選擇的任何軟體。無論你想到的是什麼,只要有合適的激勵措施,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可以說,互聯網架構是技術創新和激勵設計相交融合的平台。
現在互聯網仍處於發展初期,在首次引入比特幣以及以太坊時提出,底層的互聯網協議將在未來幾十年內通過加密演算法重新改寫。分布式網路融合了前兩個互聯網時代的最佳特徵,通過社區式管理和去中心化的網路,其功能最終將超過最先進的集中式服務。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Ⅳ 貨幣去中心化有什麼問題嗎
在Token經濟學裡面,去中心化貨幣並不是唯一的價值流通和度量的客體,所以,一個固定總量的去中心化貨幣並不一定會導致被市場拒絕。
去中心化貨幣中的去中心化包含多層含義:貨幣發行去中心化、貨幣流通去中心化、貨幣回籠去中心化……
就我們現行的經濟系統而言,貨幣的發行是由央行或者其他類似機構進行的,由國家信用進行背書。因此,貨幣的發行顯然是一種中心化的,被政府或機構控制的一種貨幣發行方式。然而在現有的經濟系統中,貨幣的流通是去中心化的。
雖然在我們現在的金融體系中,絕大部分貨幣都已經通過銀行在進行流通,然而這種流通方式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貨幣所有者自行控制的,也就是說貨幣的流通並不受中心化機構的控制。除了因為金融中某些特定的要求,對某些流通進行了監管;或者由司法機關介入,強行對貨幣的流通進行管理。這些的中心化的操作從比例上來看,是極少的,因此,我們可以說現有的經濟系統中,貨幣的流通是去中心化的。
事實上,央行等金融管理機構,正是利用貨幣發行的權力,艱難的對整個市場進行調節,維護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貨幣的穩定性。
我們在經濟學中曾經學習過,貨幣的流通總量是要和當前貿易情況匹配的,換句話說,貨幣的流通總量,是和經濟情況緊密相連的。貨幣的流通需要通過調控,來影響市場;而市場也通過各種反饋,迫使管理機構對貨幣進行調控,以維持貨幣的穩定性。
Ⅵ 互聯網金融去中心化的利弊
互聯網金融特點
互聯網金融是數據產生、數據挖掘、數據安全和搜索引擎技術,是互聯網金融的有力支撐。社交網路、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龐大的數據量。雲計算和行為分析理論使大數據挖掘成為可能。數據安全技術使隱私保護和交易支付順利進行。而搜索引擎使個體更加容易獲取信息。這些技術的發展極大減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風險,擴大了金融服務的邊界。其中技術實現所需的數據,幾乎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的代名詞。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
我們現在定義的互聯網金融,是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統一環境下的金融業務的定義。概述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時代金融的新生態。今日,阿里巴巴、騰訊和中國平安牽頭設立了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給公眾對了解互聯網金融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模式分析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20年後,可能形成一個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運行機制,可稱之為「互聯網直接融資市場」或「互聯網金融模式」。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因為有搜索引擎、大數據、社交網路和雲計算,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交易雙方在資金期限匹配、風險分擔的成本非常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貸款、股票、債券等的發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網上進行,這個市場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無金融中介狀態。在這種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網路降低信息處理成本,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可達到與現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銀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模式關鍵點第一、信息處理;第二、風險評估;第三、資金供求的期限和數量的匹配,不需要通過銀行或券商等中介,完全可以自己解決;第四、超級集中支付系統和個體移動支付的統一;第五、供求方直接交易;第六、產品簡單化(風險對沖需求減少);第七、金融市場運行完全互聯網化,交易成本極少。移動支付時代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以移動支付為基礎。移動支付是依靠移動通信技術和設備的發展,特別是智能手機和iPad的普及。JuniperResearch估計2011年全球移動支付總金額為2400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將增長200%。隨著Wi-Fi、3G等技術發展,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路的融合趨勢非常明顯,有線電話網路和廣播電視網路也融合進來。移動支付將與銀行卡、網上銀行等電子支付方式進一步整合,真正做到隨時、隨地和以任何方式進行支付。隨著身份認證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等安全防範軟體的發展,移動支付不僅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小額支付,也能解決企業間的大額支付,替代現在的現金、支票等銀行結算支付手段。盡管移動通信設備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但受限於便攜性和體積要求,存儲能力和計算速度在短期內無法與個人電腦(PC)相比。雲計算恰能彌補移動通信設備這一短板。雲計算可將存儲和計算從移動通信終端轉移到雲計算的伺服器,減少對移動通信設備的信息處理負擔。這樣,移動通信終端將融合手機和傳統PC的功能,保障移動支付的效率。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支付系統具有以下根本性特點:所有個人和機構都在中央銀行的支付中心(超級網銀)開賬戶(存款和證券登記);證券、現金等金融資產的支付和轉移通過移動互聯網路進行(具體工具是手機和iPad);支付清算完全電子化,社會中無現鈔流通;二級商業銀行賬戶體系可能不再存在。個人和企業的存款賬戶都在中央銀行,將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會促進貨幣政策理論和操作的重大變化。當然,這種支付系統不會顛覆目前人類由中央銀行統一發行信用貨幣的制度。
Ⅶ 國際商友圈俱樂部是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對企業的益處是什麼
當一個企業不實行去中心化,企業的所有利益會緊緊握在個人或者股東手中,當企業實行去中心化時,參與企業的所有人都是股東,都是受益者,在國際商友圈不論消費者,經營者,生產者都是受益者。
Ⅷ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是什麼
1、效率不同:去中心化效率比中心化網路效率高,但反過來講中心化網路安全性更高。整體來看中心化網路適合安全性高的應用。
2、特點不同:中心化網路就是每次兩個客戶端電腦通訊都要通過伺服器。而去中心化網路就是初期需要經過伺服器,後期通訊就不需要伺服器了。
3、成本不同:區塊鏈的集體維護的特點可以降低很多成本。中心化的網路涉及到很多系統的維護、保密、運營等等,而這些必定需要很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這些對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來說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以可以節約很多成本。
(8)去中心化利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區塊鏈治理方面,最近一個比較有趣的趨勢就是作為多用途決策機制的在線虛擬貨幣持有者投票的再度興起。有時使用硬幣持有人的投票來決定誰經營運行網路的超級節點(例如在EOS,NEO,Lisk和其他系統中的DPOS),有時對協議參數進行投票(例如以太坊燃料供給上限)有時還要進行批准(例如Tezos)協議升級的投票和直接應用。
在所有這些情況下,投票都是自動的,協議本身包含了更改驗證器集合或更新自己的規則所需的所有邏輯,並自動響應投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