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什麼樣的力才算物體受到的力

什麼樣的力才算物體受到的力

發布時間: 2022-05-06 21:08:51

A. 重力是由於什麼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心。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計算公式是:G=mg,g為比例系數,重力大小約為9.8N/kg,重力隨著緯度大小改變而改變,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N。重力作用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B. 關於力的計算公式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2)什麼樣的力才算物體受到的力擴展閱讀:

力的不同分類

1.根據力的性質可分為: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注意,萬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條件下都等於重力)。(重力不是所有條件下都指向地心,重力是地球對物體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是向心力,只有在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2.根據力的效果可分為:拉力、張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3.根據研究對象可分為:外力和內力。

4.根據力的作用方式可分為:非接觸力(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和接觸力(如彈力,摩擦力等)。

5.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的性質:

物質性:力是物體(物質、質量)對物體(物質、質量)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一個力。(產生條件:力大小相等(合力為零處於無方向靜止運動狀態)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簡單概括為:異物、等值、反向、共線。 一對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獨立性:一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一個力的作用。

包含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確的表達出來的方式稱為力的圖示。大小用有標度的線段的長短表示,方向用箭頭表示,作用點用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力的圖示用於力的計算。判斷力的大小時,一定要注意線段的標度,因為即使一條線段比另一條線段長,但長線段的標度也長的話,那短線段表示的力不一定比長線段表示的力小。

C. 物體一定受到的力

基本力有四種
引力 電磁力 強核力 弱核力

力都是這四種力中一個或者多個的共同作用

力應該是物質間的相互作用,但是力其實就是物質。比如說引力是物體交換引力子產生的,電磁力是虛光子承載的,強核力是膠子承載的。

至於物體一定收到外力,就不一定了,如果把所以的物質看成一個系統,整個系統不受外力。但是單看一個物體,就很難不受力了,但是和外力可以接近為零。就算單看誇克,也很難不受引力的作用。

D. 由於什麼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什麼它的方向總是怎麼樣的

地球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力作用,其施力物體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物體受到的重力與其質量的比例是一定的,故重力與質量成正比;
故答案為:地球的吸引;地球;豎直向下;正比.

E. 物體怎麼樣運動時測出的力就相當於是物體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

勻速運動
勻速運動是摩擦力等於推力
所以勻速運動時測得力等於摩擦力
希望能幫到您
答題不易請採納謝謝

F. 什麼是力

1、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使物體獲得加速度和發生形變的外因。力有三個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腦力。葯力。理解力。說服力。戰鬥力。

3、特指體力:大力士。四肢無力。用力推車。

4、盡力;努力:力爭上游。維護甚力。

5、姓。

漢語拼音:lì

力的部首:力

漢字結構:單一結構

造字法:象形

相關組詞:

得力、動力、法力、出力、人力、電力、馬力、活力、火力、拉力、借力、有力、能力、風力

(6)什麼樣的力才算物體受到的力擴展閱讀:

一、字形演變:

造字本義:名詞,強壯有勁的手臂。

文言版《說文解字》: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凡力之屬皆從力。

白話版《說文解字》:力,筋骨。像人的筋骨形狀。賓士天下的功能也叫「力」,這種「力」可抵禦大災。所有與力相關的字,都採用「力」作邊旁。

二、片語釋義:

1、動力[dòng lì]

使機械做功的各種作用力,如水力、風力、電力、畜力等。

2、法力[fǎ lì]

佛法的力量,也泛指神奇的力量:法力無邊。

3、出力[chū lì]

拿出力量;盡力:出力不討好。他為人耿直,干工作又肯出力。

4、電力[diàn lì]

電所產生的做功能力,通常指做動力用的電。

5、活力[huó lì]

旺盛的生命力:身上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G. 什麼是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就是: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

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從這句話要領會出兩點意思:⑴力是離不開物體而單獨存在的;⑵一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外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所以談力時,一定要搞清受力物體和施力的物體.
⒉力是有大小有方向的物理量.其單位為牛.
⒊力的圖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⒋力的分類:按性質分類和按作用效果分類.

H. 力是什麼

網路上的

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稱為「力」。當物體受其他物體的作用後,能使物體獲得加速度(速度或動量發生變化)或者發生形變的都稱為「力」。它是物理學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力學的范圍內,所謂形變是指物體的形狀和體積的變化。所謂運動狀態的變化指的是物體的速度變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變化,即產生加速度。力是物體(或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前者是受力物體,後者是施力物體。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但施力物同時也是受力物,受力物同時也是施力物。主要是看哪種物體或哪種物質是主動,哪種物體或哪種物質是被動來判斷施力物與受力物。平常所說,物體受到了力,而沒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一定是存在的。不管是直接接觸物體間的力,還是間接接觸的物體間的力作用;也不管是宏觀物體間的力作用,還是微觀物體間的力作用,都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的。力的作用與物質的運動一樣要通過時間和空間來實現。而且,物體的運動狀態的變化量或物體形態的變化量,取決於力對時間和空間的累積效應。根據力的定義,對任何一個物體,力與它產生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它的大小與物體所產生的加速度成正比。且兩力作用於同一物體所產生的加速度,是該兩力分別作用於該物體所產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物理學中所指的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指一個物體的運動會因為其他物體的存在而改變。如何定量地描述相互作用呢?我們定義某時刻作用在某物體上的力這種相互作用正比於該物體此刻速度的變化率[1],也正比於該物體的質量。如果選取一定的單位製取比例系數為一就是牛頓定義的力的定量方法,即F=ma.其中m代表物體的慣性質量,a代表加速度。此公式使用國際單位制,質量單位用千克,加速度單位用米每二次方秒,所以SI中力的單位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kg·m/(s^2)),即牛頓(N)。 為什麼要這樣定義呢?因為定義任何概念的原則就是要便於使用。我們可以從最基本的事實出發研究這種定義的合理性。這些事實是:時空的均勻性與各向同性,任意慣性系的平權等等。
基本信息
定義: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大小、方向、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 也可定義為動量對時間的變化率。 國際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這是為了紀念英國科學家伊薩克·牛頓而命名的。 1 N=1 kg·m/(s^2) 測量工具:彈簧秤(彈簧測力計) 力的分類: 1)根據力的性質可分為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 2)根據力的效果可分為拉力、張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3)根據研究對象可分為外力和內力。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速度大小、運動方向,兩者同時改變)。
性質
物質性: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相互性: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傳遞速度:力的傳遞速度是光速,力屬於偶矢量。 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獨立性:一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一個力的作用。
力的描述
力的圖示: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確的表達出來的方式成為力的圖示。大小用有標度的線段的長短表示,方向用箭頭表示,作用點用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力的圖示用於力的計算。 力的示意圖:不需要畫出力的標度,只用一帶箭頭的線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示意圖用於力的受力分析。
力的單位及換算
單位 牛頓(N) 千克力(kgf) 換算 1 N=1 kg·m/(s^2) 1 kgf=9.80665 N 1 dyn=10^(-5) N 1 N≈0.10197 kgf 1 N=10^5 dyn 註:1、牛是法定單位,其餘是非法定單位。 2、我國過去也有將千克力作為單位。 公式 F=ma(牛頓第二定律公式) G=mg(g=9.8 N/kg 或=10N/kg ) g為重力加速度,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所受到的重力約為9.8牛。
平衡力
當一物體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我們則說該物體受到平衡力。 例如,當一輛車勻速直線行駛(忽略受到的其他力),我們則說該車的牽引力等於阻力,受到的重力等於地面的支持力。
常見的幾種力
摩擦力 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他們要發生相對運動時,摩擦面就產生阻礙運動的力。摩擦力一定要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並產生熱。當你扔出一個球,球在空氣之中運動時,球與空氣之間就存在摩擦力,我們稱之為空氣阻力。當太空的塵埃物質進入地球大氣層,與空氣發生劇烈運動而發生劇烈摩擦而發光,這就是流星。物體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強。人走路不會滑倒是因為有摩擦力,若摩擦力太小,人就會滑倒。摩擦力分為滑動摩擦、靜摩擦和滾動摩擦。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當你對物體施加一個力的同時,一定會有一個力從物體反彈回來,你所施加的力稱做作用力,而從物體反彈回來的力稱為反作用力,兩分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重力 地球有一種奇異的力量,它能把空中的物體向下拉,這種力叫做「重力」。人使勁往上跳,即使跳得很高,也會很快落到地面上。這是因為他們受了重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叫物重。如果同樣的物體到了北極或南極,它的物重也將發生改變。 壓力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如,把書放在桌子上,它對桌面的作用就是壓力。 它的大小等於書的物重。但是,如果書放在斜板上,這時書對斜板的壓力比書的重量要小。 離心力 離心力是向心力的反作用力,它們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例如,鏈球運動員旋轉鏈球,手對鏈球施加的是鏈球收到的向心力,而手上感覺到的鏈球對手的作用力,就是離心力。
力學
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是研究物體的機械運動和平衡規律及其應用的。力學可分為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部分。靜力學是以討論物體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狀態的條件為主。運動學是撇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來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描述方法,而不涉及引起運動的原因。動力學是討論質點系統所受的力和壓力作用下發生的運動兩者之間的關系。力學也可按所研究物體的性質分為質點力學、剛體力學和連續介質力學。連續介質通常分為固體和流體,固體包括彈性體和塑性體,而流體則包括液體和氣體。 16世紀到17世紀間,力學開始發展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學科。伽利略通過對拋體和落體的研究,提出慣性定律並用以解釋地面上的物體和天體的運動。17世紀末牛頓提出力學運動的三條基本定律,使經典力學形成系統的理論。根據牛頓三條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釋了地球上的落體運動規律和行星的運動軌道。此後兩個世紀中在很多科學家的研究與推廣下,終於成為一門具有完善理論的經典力學。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對於高速運動物體,必須用相對力學來代替經典力學,因為經典力學不過是物體速度遠小於光速的近似理論。20世紀20年代量子力學得到發展,它根據實物粒子和光子具有粒子和波動的雙重性解釋了經典力學不能解釋的微觀現象,並且在微觀領域給經典力學限定了適用范圍。 經典力學 經典力學的基本定律是牛頓運動定律或與牛頓定律有關且等價的其它力學原理,它是20世紀以前的力學,有兩個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長度和時間間隔的測量與觀測者的運動無關,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傳遞是瞬時到達的;其二是一切可觀測的物理量在原則上可以無限精確地加以測定。20世紀以來,由於物理學的發展,經典力學的局限性暴露出來。如第一個假定,實際上只適用於與光速相比的低速運動情況。在高速運動情況下,時間和長度不能再認為與觀測者的運動無關。第二個假定只適用於宏觀物體。在微觀系統中,所有物理量在原則上不可能同時被精確測定。因此經典力學的定律一般只是宏觀物體低速運動時的近似定律。 牛頓力學 它是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基礎,在17世紀以後發展起來的。直接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出發點來研究質點系統的運動,這就是牛頓力學。它以質點為對象,著眼於力的概念,在處理質點系統問題時,須分別考慮各個質點所受的力,然後來推斷整個質點系統的運動。牛頓力學認為質量和能量各自獨立存在,且各自守恆,它只適用於物體運動速度遠小於光速的范圍。牛頓力學較多採用直觀的幾何方法,在解決簡單的力學問題時,比分析力學方便簡單。 分析力學 經典力學按歷史發展階段的先後與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分為牛頓力學及分析力學。1788年拉格朗日發展了歐勒·達朗伯等人的工作,發表了「分析力學」。分析力學處理問題時以整個力學系統作為對象,用廣義坐標來描述整個力學系統的位形,著眼於能量概念。在力學系統受到理想約束時,可在不考慮約束力的情況下來解決系統的運動問題。分析力學較多採用抽象的分析方法,在解決復雜的力學問題時顯出其優越性。 理論力學 是力學與數學的結合。理論力學是數學物理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各種應用力學的基礎。它一般應用微積分、微分方程、矢量分析等數學工具對牛頓力學作深入的闡述並對分析力學作系統的介紹。由於數學更深入地應用於力學這個領域,使力學更加理論化。 運動學 用純粹的解析和幾何方法描述物體的運動,對物體作這種運動的物理原因可不考慮。亦即從幾何方面來研究物體間的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而不涉及運動的原因。 動力學 討論質點系統所受的力和在力作用下發生的運動兩者之間的關系。以牛頓定律為基礎,根據不同的需要提出了各種形式的動力學基本原理,如達朗伯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頓原理,正則方程等。根據系統現時狀態以及內部各部分間的相互作用和系統與它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可預言將要發生的運動。 彈性力學 它是研究彈性體內由於受到外力的作用或溫度改變等原因而發生的應力,形變和位移的一門學科,故又稱彈性理論。彈性力學通常所討論的是理想彈性體的線性問題。它的基本假定是:物體是連續、均勻和各向同性的;物體是完全彈性體;在施加負載前,體內沒有初應力;物體的形變十分微小。根據上述假定,對應力和形變關系而作的數學推演常稱為數學彈性力學。此外還有應用彈性力學。如物體形變不是十分微小,可用非線性彈性理論來研究。若物體內部應力超過了彈性極限,物體將進入非完全彈性狀態。此時則必須用塑性理論來研究。 連續介質力學 它是研究質量連續分布的可變形物體的運動規律,主要討論一切連續介質普遍遵從的力學規律。例如,質量守恆、動量和角動量定理、能量守恆等。彈性體力學和流體力學有時綜合討論稱為連續介質力學。
四種基本力(相互作用)
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電磁力、萬有引力。 強相互作用力將質子和中子中的誇克束縛在一起,並將原子中的質子和中子束縛在一起。一般認為,稱為膠子的一種自旋為1的粒子攜帶強作用力。它只能與自身以及與誇克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力(弱核力)制約著放射性現象,並只作用於自旋為1/2的物質粒子,而對諸如光子、引力子等自旋為0、1或2的粒子不起作用。 電磁力作用於帶電荷的粒子(例如電子和誇克)之間,但不和不帶電荷的粒子(例如引力子)相互作用。它比引力強得多:兩個電子之間的電磁力比引力大約大10^42倍。然而,共有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同種電荷之間的力是互相排斥的,而異種電荷則互相吸引。 引力是萬有的,也就是說,每一粒子都因它的質量或能量而感受到引力。引力比其他三種力都弱得多。它是如此之弱,以致於若不是它具有兩個特別的性質,我們根本就不可能注意到它。這就是,它會作用到非常大的距離去,並且總是吸引的。 「直到1967年倫敦帝國學院的阿伯達斯·薩拉姆和哈佛的史蒂芬·溫伯格提出了弱作用和電磁作用的統一理論後,弱作用才被很好地理解。此舉在物理學界所引起的震動,可與100年前馬克斯韋統一了電學和磁學並駕齊驅。溫伯格——薩拉姆理論認為,除了光子,還存在其他3個自旋為1的被統稱作重矢量玻色子的粒子,它們攜帶弱力。它們叫W+(W正)、W-(W負)和Z0(Z零),每一個具有大約100吉電子伏的質量(1吉電子伏為10億電子伏)。上述理論展現了稱作自發對稱破缺的性質。它表明在低能量下一些看起來完全不同的粒子,事實上只是同一類型粒子的不同狀態。在高能量下所有這些粒子都有相似的行為。這個效應和輪賭盤上的輪賭球的行為相類似。在高能量下(當這輪子轉得很快時),這球的行為基本上只有一個方式——即不斷地滾動著;但是當輪子慢下來時,球的能量就減少了,最終球就陷到輪子上的37個槽中的一個裡面去。換言之,在低能下球可以存在於37個不同的狀態。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我們只能在低能下觀察球,我們就會認為存在37種不同類型的球! 「在溫伯格——薩拉姆理論中,當能量遠遠超過100吉電子伏時,這三種新粒子和光子的行為方式很相似。但是,大部分正常情況下能量要比這低,粒子之間的對稱就被破壞了。W+、W-和Z0得到了大的質量,使之攜帶的力變成非常短程。薩拉姆和溫伯格提出此理論時,很少人相信他們,因為還無法將粒子加速到足以達到產生實的W+、W-和Z0粒子所需的一百吉電子伏的能量。但在此後的十幾年裡,在低能量下這個理論的其他預言和實驗符合得這樣好,以至於他們和也在哈佛的謝爾登·格拉肖一起被授予1979年的物理諾貝爾獎。格拉肖提出過一個類似的統一電磁和弱作用的理論。由於1983年在CER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了具有被正確預言的質量和其他性質的光子的三個帶質量的伴侶,使得諾貝爾委員會避免了犯錯誤的難堪。」 以上四種基本力的解釋及介紹強力、弱力和電磁力統一理論的文字均引用自史蒂芬·霍金著《時間簡史》一書。

I. 如何區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區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1、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用手提水桶;不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鐵和鐵釘相隔一定距離也會有吸引力.

2、在分析物體受力時,一定要找出施力的物體,如果沒有施力體,這個力就不存在.如:正在空中向前飛行的子彈,受到重力和空氣的阻力,地球和空氣是施力體,子彈是受力體.有人說,因為子彈正在向前飛行,所以它還應受到一個向前的推力作用,這是不對的,因為找出不推力的施力物體.

(9)什麼樣的力才算物體受到的力擴展閱讀:

力的知識點: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前者是受力物體,後者是施力物體.如馬拉車時,馬是施力物體,車是受力物體.

2、力不能離開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而單獨存在;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平常所說,物體受到了力,而沒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一定是存在的,不管是直接接觸的物體間的力的作用,還是非接觸的物體間的力的作用.也不管是宏觀物體間力的作用,還是微觀物體間力的作用,都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

3、力的作用: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叫做力的作用.

4、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這是為了紀念英國科學家伊薩克-牛頓而命名的.

J. 物體受力,怎麼定義「受力」這個概念也就是說怎麼判斷一個物體有沒有「受力」

看這個力有沒加在這個物體上了
看物體的運動了
有加速度
那一定有力了

熱點內容
零擼幣圈 發布:2025-07-10 00:59:36 瀏覽:202
證通電子與數字貨幣 發布:2025-07-10 00:48:16 瀏覽:94
買一個比特幣礦機能挖到嗎 發布:2025-07-10 00:44:56 瀏覽:742
btcltcethusdt 發布:2025-07-10 00:38:55 瀏覽:586
刪除節點數據區塊鏈丟失 發布:2025-07-10 00:38:50 瀏覽:20
eth金色趨勢分析 發布:2025-07-10 00:30:42 瀏覽:297
比特幣鑽石能交易嗎 發布:2025-07-10 00:20:03 瀏覽:90
eth行情走勢如何 發布:2025-07-09 23:57:20 瀏覽:655
eth1400保證金是多少 發布:2025-07-09 23:55:24 瀏覽:552
ETH行情最新價格6 發布:2025-07-09 23:54:33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