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數算力是什麼意思
❶ 算力是什麼意思
算力是比特幣網路處理能力的度量單位。即為計算機計算哈希函數輸出的速度。比特幣網路必須為了安全目的而進行密集的數學和加密相關操作。 例如,當網路達到10Th/s的哈希率時,意味著它可以每秒進行10萬億次計算。
在通過「挖礦」得到比特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到其相應的解m,而對於任何一個六十四位的哈希值,要找到其解m,都沒有固定演算法,只能靠計算機隨機的hash碰撞,而一個挖礦機每秒鍾能做多少次hash碰撞,就是其「算力」的代表,單位寫成hash/s,這就是所謂工作量證明機制POW。
(1)因數算力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算力為大數據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大數據的爆發式增長,給現有算力提出了巨大挑戰。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高速積累,全球數據總量幾何式增長,現有的計算能力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據IDC報告,全球信息數據90% 產生於最近幾年。並且到2020年,40% 左右的信息會被雲計算服務商收存,其中1/3 的數據具有價值。
因此算力的發展迫在眉睫,否則將會極大束縛人工智慧的發展應用。我國在算力、演算法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算力的核心在晶元。因此需要在算力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縮小甚至趕超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
算力單位
1 kH / s =每秒1,000哈希
1 MH / s =每秒1,000,000次哈希。
1 GH / s =每秒1,000,000,000次哈希。
1 TH / s =每秒1,000,000,000,000次哈希。
1 PH / s =每秒1,000,000,000,000,000次哈希。
1 EH / s =每秒1,000,000,000,000,000,000次哈希。
❷ 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幾點做法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是日常生活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而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在實際計算中,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並不是不會做,而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注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教師授口算的方法。如:運用數的組成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能,不斷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每天早上安排10分鍾的口算練習,學生每人准備一本口算本,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後,訓練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口算興趣。
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學生習慣對於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是目標教學的學中玩,玩中學,從中增長知識,如果單獨某種練習,學生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由此,口算練習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如聽算形式、口算卡片、小黑板、投影機、對口令、開火車等形式,有時不定期可以通過找朋友,動腦筋,互相問答等進行競賽。另外,要根據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如:進行「你發現了嗎?」「我來幫幫『小馬虎』」「火眼金睛孫悟空」「做個稱職的好醫生」等游戲性強挑戰性高的試題訓練,使學生在改錯中明理,並給自己以啟示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1、認真審題的習慣。對於應用題,大多數學生還能認真審題,但對於計算題,有的學生卻提筆就算。加上計算比較單調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勞,這時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數字、符號,往往出現運算順序錯誤,抄錯符號或抄錯數據。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審清數字和符號;二要審清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三要審清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能否簡算,不能直接簡算的可以通過分、合、轉換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後才動手解題。
2、專心校對的習慣。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寫的題目 ,都要及時校對,做到不錯不漏。試想,題目都抄錯了,結果怎麼可能正確呢?但在計算中,學生抄錯數字或符號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做到及時校對,以免出錯。另外,我還要求學生做到三核對:題抄好後要與原題目核對;豎式上的數字要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橫式上的得數要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從那以後,在每次作業或考試中,類似的現象已降到最低點,大大地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3、積極驗算的習慣。一些學生以為驗算可有可無,其實不然。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苟的態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在加法運算中和應大於每一個加數;在減法中,差和減數應都小於被減數等等。作為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抄題寫數立即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當然,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准,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
4、及時訂正的習慣。作業中的錯誤,若是共性的,可集體糾正;若是個別的,要讓學生自己改正過來,並認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免今後再出同類錯誤。學生還可以自己收集錯題,做成一本錯題集,經常復習察看,以防出現類似的錯誤。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計算要經過觀察、比較、想像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其過程體現了思維過程的順與逆,思維水平的高與低。計算的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課堂的,他們不僅有原有認知結構作基礎,還有自身的思維潛能作基礎。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之法。要給學生更多地獨立思考的機會。要捨得放手,相信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多獨立思考,盡可能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計算遇阻時,再讓學生互議互啟,老師盡量做問題的共同研究者參與學生的坍台交流,最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嘗試所得。如:小數乘法的學習。學生已經完全掌握了整數乘法運算的知識與技能,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學習完全可以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研究中掌握。因此,上課之前,我就先組織學生比較扎實地復習「積的變化規律」;讓學生觀察在整數乘法中,因數擴大或縮小和積擴大或縮小之間的倍數關系。在新課開始,就提出探索的問題:小數乘整數可以怎樣計算呢?學生獨立探究、思考後,我又組織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開展討論、研究。經過比較分析,使學生明白因數擴大若干倍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如果小數乘法變成整數乘法來計算,積就擴大了若干倍,要恢復成原來的積,只要把擴大的積縮小相同的倍數即可。最後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去觀察: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聯系,找找原因,找找規律,從而使學生比較自然地得到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
總之,計算能力是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甚至是孩子長大後進入社會,參加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計算教學不能憑借反復機械的練習,加大計算強度,來提高計算能力,只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主體,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
❸ 電腦算力是什麼意思
電腦算力是電腦的計算能力,通常以億計算。
因為算力又稱計算力,指的是數據的處理能力。它廣泛存在於手機、PC、超級計算機等各種硬體設備中,沒有算力這些軟硬體就不能正常使用。
而算力越高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也越深刻。比如,因為使用了超級計算機,電影《阿凡達》的後期渲染只用了一年的時間,而如果用普通電腦的話需要一萬年。 算力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時代有多神奇。
先來看一組數據,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佔GDP比重達32.9%,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數字經濟體。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大數據的爆發式增長,據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數據總量預計將達到180ZB。 這個數字有多可怕? 1ZB相當於1.1萬億GB,如果把180ZB全部存在DVD光碟中,這些光碟疊起來大概可以繞地球222圈。
❹ 游戲算力是什麼意思
游戲算力是衡量在一定的網路消耗下生成新塊的單位的總計算能力。每個硬幣的單個區塊鏈隨生成新的交易塊所需的時間而變化。
算力為大數據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大數據的爆發式增長,給現有算力提出了巨大挑戰。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高速積累,全球數據總量幾何式增長,現有的計算能力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融合發展
大數據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保障,是人工智慧這台機器高速運轉的燃料。沒有大數據的支撐,人工智慧就沒有了燃料,談不上發展。算力是人工智慧發展的技術保障,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動力和引擎。二者都是人工智慧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反過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又會反過來提升大數據和算力的技術革新,提高大數據和算力的水平。三者相輔相成,融合發展,才是未來信息時代發展的潮流趨勢。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算力的發展與融合,三者已經有機結合成了一個智能化整體,其內涵和外延趨於多樣化,各個細分領域的應用也豐富疊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算力的區別與界限越來越模糊。
現階段,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工業、農業、醫學、國防、經濟、教育等各個領域,所產生的商業和社會價值幾乎是無限量的。雲計算隨著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發展應用,也不再局限於存儲和計算,已經成為各個行業發展變革的重要推動力。
總之,算力的發展為大數據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計算力和大數據的發展為人工智慧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基礎原料,是人工智慧突破性進步的核心所在。人工智慧的進步又反過來給算力和大數據提供變革的推手。
❺ 破解算力是什麼意思
破解算力是指突破顯卡對挖礦行為的限制。
算力一詞一般用於挖取比特幣 的過程,挖取比特幣需要用到礦機,而每個礦機每秒能做多少次hash碰撞,就代表這台礦機的算力。
為了限制挖礦,不少顯卡都開啟了鎖算力模式,當顯卡檢測到持續功率過高時,會認為這是挖礦行為,並通過BIOS里的設定,對其進行限制。但對於這種觸發機制,對於EVGA來看,它覺得這是個BUG,於是官方決定將其修復。
❻ PoC挖礦中的算力是什麼意思
PoC的本質,用一個普通人也可以理解的話說,就是用硬碟挖礦。沒錯,PoW是用CPU(或者顯卡、ASIC礦機,他們的本質都是更強的計算晶元,與CPU本質上是一樣的)挖礦、PoS是憑借持幣比例挖礦,DPoS是根據投票決定超級節點,而PoC就是憑借硬碟挖礦。
我們可以這么理解:
-在PoW里是誰的晶元計算快、誰就容易挖到礦;
-在PoS里是誰持幣多,誰就容易挖到礦;
-在DPoS里是誰獲得的投票多,誰就能成為超級節點進行挖礦;
-在PoC里就是誰的硬碟容量大,誰就容易挖到礦。
是不是足夠簡單易懂了吧!
要理解PoC的具體原理,我們還是得從比特幣PoW入手(研究區塊鏈,PoW就是你永遠也繞不過去的技術概念)。
PoW的全稱是Proof of Work,即工作量證明。這兒所謂的工作量,就是礦工的CPU(或者顯卡、ASIC晶元,我們前面已經說過,這些硬體只是計算速度更快,本質和CPU並無區別)執行一種叫做哈希演算法的計算工作。簡而言之,誰能夠在單位時間內執行更多次的哈希計算,誰就有更大幾率產生一個符合要求的哈希結果、進而拿到寫入區塊鏈的權利。
可以這么說,比特幣PoW的本質就是算力競爭挖礦。每一個新區塊的產生,就是給礦工出一道「難題」,礦工通過算力競爭,比拼誰能夠先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礦工通過購買牛逼的計算晶元,以及持續地消耗電能進行高頻率高強度的哈希計算,去獲得更強的算力佔比,進而獲得更大的找到 「答案」的概率。如果一個比特幣礦工擁有全網20%的算力,理論上他就可以挖出20%的新區塊、進而獲得20%的區塊獎勵(最早每個塊有50個比特幣獎勵,現在已經減少到12.5個,明年還會繼續減半)。
PoW挖礦規則簡單粗暴、算力可以自由進出,因此能建立足夠的安全性,來保證區塊鏈不被篡改的特性。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雖然技術看似簡單,但是能夠成為幣王之王,占據一半左右的市值。
此外,比特幣的分叉幣(例如BCH和BSV)、萊特幣LTC、以太坊ETH、門羅幣Monero、達世幣Dash也都是全部或部分採用了PoW機制挖礦的幣種,只不過這些幣種可能在一些技術參數上與比特幣有區別,但總體思想是類似的。
我們今天的主角PoC,和比特幣PoW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又有一些實質性的區別。我們知道,比特幣PoW要求礦工持續地、反復地執行哈希計算,礦工需要高強度地運行他們的計算晶元,並消耗極為可觀的電力資源。
我們的PoC則是另行開辟了一條極為巧妙的道路:它要求礦工預先計算好數量巨大的哈希結果,並將這些數據存儲在硬碟里;挖礦的時候,礦工也是爭相破解「難題」,不同的是「難題」的答案要在硬碟數據中找,而不是實時地計算。自然而然,誰的硬碟容量更大,誰就有能預先存儲更多的「備選答案」,誰就有更高的概率找到能夠匹配「難題」的那個「正確答案」。
有人可能要問了,在PoC這個機制中,礦工有沒有可能通過晶元去計算答案作弊呢?不可能。PoC的演算法設計決定了它在找「答案」的時候,對存儲空間這一要素非常敏感,而對晶元的計算能力不那麼敏感。強大的算力對礦工挖礦成功率加成並不是很大,而擁有更多的存儲空間倒是能成倍地提高挖礦成功率。PoC的這種特性也被形象地稱為「空間換時間」。
❼ 算力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算力指計算能力,指的是在通過「挖礦」得到比特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到其相應的解m,而對於任何一個六十四位的哈希值,要找到其解m,都沒有固定演算法,只能靠計算機隨機的hash碰撞,而一個挖礦機每秒鍾能做多少次hash碰撞,就是其「算力」的代表,單位寫成hash/s,這就是所謂工作量證明機制POW(Proof Of Work)。
❽ 魔數中的算力是什麼意思
他的意思就是指的是製造演算法中的一些基本的含量,他給給了你,所以的話,那麼你應該去根據那個函數計算。
❾ 算力經濟是什麼意思
算力通俗來說,就是計算能力,指的是數據的處理能力
算力正成為我國在新發展格局下衡量經濟狀況的「晴雨表」,以技術邏輯、應用邏輯、市場邏輯等共同構成的算力經濟也同步被推向風口,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概念
❿ 怎麼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本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呢?在教學工作中,我做了探討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總結幾點心得如下:
一、發現問題,改變學生認識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計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學生中開展了一項活動:讓學生自己搜集計算中經常要犯的錯誤,以兩個周時間為准,可以每位同學自己進行,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一起找,兩周後上交錯題記錄,包括出錯原因,看誰找的認真,錯因找的准。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也就把問題抖落了出來:
(1)題目看錯抄錯,書寫潦草。6與0,1和7寫得模稜兩可;
(2)列豎式時數位沒對齊等;
(3)計算時不打草稿;
(4)一位數加、減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
(5)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
從一些學生的計算錯誤來看,「粗心」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尚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方面是個自然成長過程,第二方面則可以採取相應方法進行培養,所以在引導學生分析原因的同時,要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出來,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做題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在計算訓練時,要求學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認真對數。題目都抄錯了,結果又怎麼能正確呢?所以,要求學生在抄題和每步計算時,都應當及時與原題或上一步算式進行核對,以免抄錯數或運算符號。要做到三點:①抄好題後與原題核對;②豎式上數字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③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
2.想:就是認真審題。引導學生在做計算題時,不應拿起筆來就下手算,必須先審題,弄清這道題應該先算什麼,後算什麼,有沒有簡便的計算方法,然後才能動筆算。另外,計算必須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認真書寫、計算。作業、練習的書寫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尤其要符合規范,數字間有適當的間隔,草稿上的豎式也要數位對齊、條理清楚,計算時精力集中,不急不搶。
4.查:就是認真演算。計算完,首先要檢查計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檢查數字、符號會不會抄錯,小數點會不會錯寫或漏寫;再次,對計算中途得到的每一個得數和最後的結果都要進行檢查和演算.因此,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切實打好基礎
口算是主要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它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打好口算的基礎。
1.為了提高學生口算的准確率和速度,我根據學生知識結構,有意識地讓學生記一些特殊數學的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兩個數(73和27,98和2等);積是整十、整百的兩個數(25×4,125×8等);這些計算結果的記憶,不但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
2.每堂課上安排練習。每節數學課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分鍾的口算練習,學生每人准備一個本(口算天天練),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種形式變換練。 例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等,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四、加強估算教學
估算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運算」,可以幫助學生檢查計算的結果正確與否,運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對計算的結果做預先定位,快速地確定計算結果的取值范圍,通過計算前的估算和計算後的檢查,可以避免由於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可以讓學生看計算結果的末一位,如個位是3和8,結果的個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積不可能是兩位數等等.
總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應該貫徹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既要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只要認真鑽研,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