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影射
⑴ 清朝的GDP是世界第一嗎
近十年來,中國在全球GDP的排名和比例一路飈升:2003年時還只排在世界第七位,隨後就大舉發力,2004年超過義大利,2005年超過英國,2006年超過法國,2007年超過德國(調整後數據),2010年超過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二,2012年雖然排名未變,但卻首次超過了美國的一半——這個排名在二戰後,只有日本在泡沫經濟時期,藉助日元的巨幅升值才達到過。而在同期,中國GDP佔全球總量的比例,也從不到4%上升到10%多。
中國崛起,因此被證明再不是一種假說或者希望,而是不爭的客觀事實。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許多人不僅不願意公開承認這一事實,並且指望通過指鹿為馬的手段,繼續攪亂大眾的思想。
清末上海街景圖
於是同樣在這幾年,一種「清朝直到末期,GDP仍然居於世界前列」的說法在媒體和網路上被廣泛傳播。其內容主要是宣稱,清朝時中國的GDP長期是世界第一,在1820年左右達到最高峰,佔世界的33%,哪怕到了晚清末年,佔世界GDP的比重也仍在11%左右,與當代中國佔世界的經濟比重基本相當。
而緊接著這種論調的評論,有的還似意在提醒,切莫因為已有的成績就沾沾自喜,國大並不一定就必強,但另一些卻是公開借著「11%、33%」之類的數字大肆發揮,把今日中國比作晚清,鼓吹(中國)GDP無用論,字里行間全是對當代中國成就的貶低與不屑。
雖然大多數人第一感覺都會驚訝於這種說法與通常的歷史記憶完全不符,但由於此說聲稱,其數據都是出自於英國著名經濟史和經濟統計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相關權威著作,因此仍然很有迷惑性。有的讀者甚至真被他們嚇到了,擔心中國如今的經濟是不是也和晚清類似,外表雖然龐大,內里卻沒有多少意義。
實際上,這是一件通過剪裁資料、歪曲原意的方法,有意誤導讀者的典型事例。
麥迪森的數據如何被歪曲原意
筆者查證,麥迪森在其著作《世界經濟千年史》中,確實提出過中國在1820年和1900年,佔世界經濟比重大約為33%和11%的觀點(注1)。
但是,麥迪森在書中同時明確聲明,因為他認為用匯率換算方式,將各國各地區的GDP轉換為同一種基準貨幣,並不能令人滿意的衡量實際價值,所以他採取的轉換方式是購買力平價轉換系數(PPPs)(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以對各國GDP進行合理比較。《經濟學人》雜志用「巨無霸指數」做了形象說明:如果一個麥當勞巨無霸在美國的價格是4美元,在英國是3英鎊,那麼美元與英鎊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3英鎊=4美元。但是,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觀察者網)。
也就是說,雖然麥迪森在書中為了方便起見,在估測近代以前的各地區經濟總量時,也使用了「GDP」作為指代的名稱,但此「GDP」與現在使用的GDP完全不是同一個意義。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二者之間的區別,如同東海帶魚和非洲帶魚,除了都叫「帶魚」也都能吃外,根本就不該,也不能混為一談。
例如,作為《世界經濟千年史》全書中最重要的基準年份,根據麥迪森的計算,1990年中國和日本的GDP,分別為2.1萬億、2.32萬億國際元(注2),相差不足10%,而中日按匯率換算方式的1990年GDP,其實分別是0.39萬億美元和3.03萬億美元。兩種換算方式的差距高達近八倍。
又例如,按《世界經濟千年史》的換算結果,1998年,中國、日本佔全球GDP的比例分別為11.5%和7.7%(注3),中國GDP已經是日本的1.5倍之多。但眾所周知,以當今通用的匯率換算方法計算,中國直到2010年,GDP才超過了日本。1998年時,中國與日本的GDP實際分別是10195億和38570億,中國僅為日本的26.4%。與麥迪森的估計相比,相差有六倍之多。
顯而易見,兩種換算方式導致的統計差距之大,使得互相間的直接比較,完全失去了意義。而用麥迪森的購買力平價轉換系數,計算出的中國經濟規模,遠遠大於按匯率換算方式的結果。
所謂「清朝GDP佔世界比例比現在高多了」,就是利用了一般人不了解,引用麥迪斯的相關研究結論,必須同時使用特定的前提與條件,而故意將其與平常使用的匯率換算方式相混淆,才編造出這種似是而非的謠傳。
麥迪森如果知道他的數據被人利用,作為否認中國現代經濟成就的武器,一定會非常懊惱。事實上,他在多部著作中都熱情贊揚了中國經濟在當代的復興。
自然經濟的GDP沒有實際意義
確實,中國在歷史上長期占據了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位置,這一點在歷史學中早就是個常識。但在工業革命之前,全球幾乎都是以自然經濟為主的,各地區在遙遠的地理距離分隔下,所有產品,甚至包括金銀這種天然貨幣,價值都完全不同,很難進行有意義的比較。西方率先進入工業革命後,其它地區就更失去了與之直接比較的基礎。
按麥迪森換算,在1820年時,中國和英國各佔世界經濟的32.9%和5.2%(注4),中國是英國的6倍多,但同期,清朝的年財政收入在4000萬兩白銀上下,而英國則有5000萬英磅以上,摺合白銀約1.5億兩(注5),英國反超中國近4倍。可見自然經濟與工業化的商品經濟,實在是毫無可比性可言.
因此麥迪森等經濟史學家的相關研究,目的在於:考察世界收入與人口的長期變化,解釋導致富國成功和阻礙落後地區進步的主要因素。使用GDP等現代經濟術語,主要是為了更直觀的向讀者進行闡述觀點,而不是為了編制一份GDP歷史排名表,供某些人意淫或者影射。
回首過往,筆者還清楚的記得,僅僅在十多年前,海內外的許多媒體和精英們,三天兩頭拿著西方大國的GDP數字,來嘲笑中國的進步猶如井底之蛙。現在也許還是這些人,又開始激烈的批判起「GDP崇拜症」,甚至不惜以吹捧晚清為代價。不但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而且見不得中國的月亮也能圓了。
但是,無論有些人如何擅長把握媒體輿論,操縱流行談資,事實最終仍然是無法掩蓋的:
中國的GDP登頂世界第一,曾經是大多數西方學者不屑於討論的空想。而現在,大多數經濟學家都相信,只要不出現全球性的意外大事,這已經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甚至有可能在今後十年內就會到來。而它意味著自工業革命,西方成為世界主導者以來,全球最大的力量轉移事件就在我們這代人眼前發生了。對比1949年前中國陷入的歷史低谷,這個客觀事實確鑿無疑的證明了,自那時起,中國選擇的現代化道路,不僅是成功的,而且是極其成功的。
⑵ NT$是什麼幣種啊
是新台幣,英文名是New Taiwan dollar。
新台幣的貨幣代碼是TWD,貨幣符號是NT$,是中國台灣中央銀行發行的一套法定貨幣,1949年6月15日起開始發行流通,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
目前新台幣的硬幣面額為:1圓、5圓、10圓、20圓、50圓;而紙鈔的面額為: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2000圓。換算方式為:1圓=10角=100分。
(2)數字貨幣影射擴展閱讀:
新台幣共有兩套票樣。
第一套:
1、紙幣種類
第一套直式新台幣於1949年6月15日開始分批發行,台灣銀行第一印刷廠(位於中華民國總統府內)印製。紙幣國父孫中山像為鮑良玉雕刻,正面雕刻凹版印刷。
面值為壹圓,正面為紅色調,反面為藍色調,未發行。
面值為伍圓,正面為墨綠色調,反面為黃色調,1949年6月15日發行。
面值為拾圓,正面為藍色調,反面為棕色調,1949年6月15日發行。
僅有加蓋「金門」字樣票,預定在金門使用,但「金門」字樣為空心字體,被金門軍方認為影射「掏空金門」,反對使用,故在金門亦未正式發行。
2、硬幣種類
銀幣,正面孫中山頭像,背面台灣地圖及伍角面值,於1949年12月1日發行,1981年12月8日停用。
鋁幣,正面孫中山頭像,背面台灣地圖及貳角面值,於1949年12月1日發行。
銅幣,正面孫中山頭像,背面台灣地圖及壹角面值,於1949年12月1日發行。
第二套:
1、紙幣種類
第二套直式新台幣於1949年7月5日開始分批發行,中央印製廠台北廠(位於台北縣三重市)印製,本套幣中一百元券由於民眾恐懼通貨膨脹,遲至1961年6月9日始發行。
面值壹分,正反面圖案是藍色調,1949年7月5日開始發行。
面值壹圓,正面圖案是紅色調,反面圖案是藍色調,1949年6月15日開始發行。
五元券,未發行,僅見單面印刷樣鈔
面值拾圓,正反面圖案是綠色調,1951年6月1日開始發行。
2、硬幣種類
新台幣發行新台幣硬幣面值包括:5角、1圓、5圓、10圓、20圓、50圓。
換算方式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的發行量少,實際上也較少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水餃(每顆2.5至3.5圓)、汽油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
⑶ 古代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1兩白銀=現在的人民幣200元.
請看:
一、
1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2 、金屬價格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3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2元
4、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a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b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c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d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5 驗證,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哪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二、 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的購買力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部閑話水滸也將宋代的貨幣轉換成今天的人民幣以符合現代語境。無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貨幣的專家,要完全精確的換算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里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讓讀者可以有個基本的概念。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1)黃金基準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
2)白銀基準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 因此取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好了,大家的觀點也看完了,看看我的意見吧:
按下面的公式比較合適,當然我也要說這不是學術觀點,不過這位「無齋主義」卻也有理有據,還很謙虛,精神可佳。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1石米=1兩白銀
照這個公式可以算出十萬雪花銀為2000萬人民幣!!!shit!「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話裡面的「清」字到底代表的是「清朝」還是「清廉」學界也爭論不休。但我同意清朝和清廉的說法,單純說這個「清」字代表「清廉」我不認可,原因是此語出處為《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是清朝人,這部諷刺小說有「影射」的意思。清朝的知府每年俸祿為105兩,養廉銀為4000兩左右,二者合之其合法收入三年不過12300多兩,加上國家發的福利和獎金,約為一年3萬左右白銀,這樣三年下來,知府老爺靠單位合法收入就有十萬雪花銀,所以都想著做官,做官這塊的收入是不少,有點像現在的公務員熱了!
⑷ 對於科幻電影《時間規劃局》,怎樣的評價才是公平公正的
《時間規劃局》算是一部比較成功的科幻電影,在影片故事背景的設定上有一定的內在意義。對觀眾有很好的啟迪,喻意非常明顯:要好好珍惜所擁有的時間和生命。雖然目前觀眾對該片的評價不一,有褒有貶,豆瓣評價也達到了6.9分,還是很具有現實意義的。
總體來說,這部影片將時間就是生命進行了完美的演繹,情節設定比較符合現實主義的時間觀念。
雖然整部影片都帶有科幻的色彩,也加入了愛情的元素,卻無不體現了現今美國社會的生命百態。盡管網友給出的評價並不高,但是其現實意義還是值得人們反思的!
⑸ 我國出現首例網路虛擬財產糾紛案是哪年
2003年11月19日。
⑹ 中國哪裡最發達
中國最發達城市:上海
作為輻射周邊1.5億人口的中國最發達城市,上海的人文和經濟環境頗適宜會展業的發展,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接踵而來,使上海正成為亞洲最有影響的會展地之一。
上海經濟連續13年兩位數增長
平均增幅高達12.5%,GDP猛增至5000億元左右
最新匯總數字顯示,2004年上海國內生產總值超10%的增幅已成定局。至此,上海經濟已連續13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統計數字表明,自1992到2004年的13年中,上海每年的經濟增長幅度都在10%以上,平均增幅達到12.5%,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長速度最快、增長質量最高的時期之一。
此間經濟專家認為,13年來,上海經濟處於從計劃經濟邁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外部發展環境也不斷變化,上海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殊屬不易。特別是今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和「9·11」事件對世界經濟的強烈沖擊,使開放程度較高的上海經濟面臨十分嚴峻的發展環境。但是上海仍以縱橫八方的膽識和迎難而上的魄力,使工業經濟和外經外貿在低緩迂迴的全球經濟中依然奏出激越的「強音」。
研究上海經濟10年快速增長的曲線圖可以看出,1991年與2004年相比,上海國內生產總值由893億元,猛增到5000億元左右;人均GDP從1307美元,提高到約4600美元;第三產業占上海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34.9%提高到約50%,上海成為經濟規模大、產業能級高、資源配置能力強的經濟中心城市,並開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伴隨著持續高速的增長,上海經濟初步形成了「長袖善舞」的良性發展機制: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商品市場化程度達到95%以上;經濟運行從相對封閉轉向全方位開放,以外貿、外資為代表的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城市性質從工商城市轉向經濟中心城市,經濟輻射力大大增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經濟學家厲無畏評論說:「上海已經擺脫短缺經濟,正進入以加入WTO為標志的、以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的、全面開放的國際競爭階段。」
1991年與2001年數字比較:
1991年
2001年
GDP
893億元
5000億元左
人均GDP
1307美元
約4600美元
第三產業佔GDP比重
34.9
約50
⑺ XRP是什麼文件
xrp是一種視頻格式。但是這種格式的東西在電腦上一般不能打開的..是廠家獨創的格式..不通用的..
⑻ 歷史上「周國」最詳細的描敘
周,在岐山之陽(今陝西扶風),本周太王所居,是周王朝的發源地。周朝建立後周為姬旦之采邑,故曰周公,謚曰周文公。周公之子君陳嗣其位,為公爵。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於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於渭河流域(陝西關中地區),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後稷」,《說文》雲「黃帝居姬水(一說是陝西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另一說位於陝西關中北部黃陵縣附近的沮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上仍採用古漢字,在民間記事仍以龜骨和牛骨刻字記事為主,王室則以新興的錦帛等記事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
⑼ 推薦幾部好的動漫
七月的強烈推薦 《戰國Basara》是一部補課多得的經典短篇動畫 2010年出第二季 這是最近最讓我迷的一部~
~~~~~~~~~~~~~~~~~~~~~~~~~~~~~~~~~~~~~~~~~~~
以下是未完結的新番
09秋季十月新番 我已經看完所有作品的介紹,下面就是我要追的十月新番
《戰斗司書》
10/12 一/晚 《妖精的尾巴》另譯名 《魔導少年》
~~~~~~~~~~~~~~~~~~~~~~~~~~~~~~~~~~~~~~~~~~~~~~~~~~~~~~~~~~~~~~~~~~~~~~
2010年一月新番-篩選必追
《銀魂 紅櫻篇》(雖然不是一月放送 但我和期待 O(∩_∩)O~)
無頭騎士異聞錄
劇場版 FATE/STAY NIGHT UBW
【放送時間】2010-1-23 「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
~~~~~~~~~~~~~~~~~~~~~~~~~~~~~~~~~~~~~~~~~~~~~~~~~~~~~~~~
2010年四月新番-篩選必追
2010 四月
3月27日 書家
4月1日 會長是女僕大人
4月3日 薄櫻鬼
4月3日 Angel Beats!
4月4日 逆轉監督
4月4日 迷糊餐廳
4月5日 最後大魔王
4月6日 輕音少女 第2季
4月 無法逃離的背叛/無法掙脫的背叛
~~~~~~~~~~~~~~~~~~~~~~~~~~~~~~~~~~~~~~~~~~~
(以下我推薦的動漫,如果lz沒看過,最好有時間去看看,下面都是我看過動漫裡面最經典的,絕對不會有哪一部不好看,相反,每一部看後都是很有意義的作品,(*^__^*) 嘻嘻……)
喜歡的,以下都是我超級喜歡的(tv版),不是一般般的!!一般的我都不寫~\(^o^)/~ -
one piece (不用多說) -
聖鬥士星矢 (那是我從小看起的,所以不寫對不起自己啊) -
幽游白書 (很老的一部,但當時很~~不多說)
- 灌籃高手 (也不用多說吧,是被大眾堪稱經典中的經典的餓,想當初櫻木,流川楓,仙道等等迷倒了眾多人,裡面得人物在幾代人中都被廣為流傳阿)
浪客劍心 (雖然也是很早的一部,追憶篇真的是很經典的,音效~人設~畫面等等各方面都比tv版的好,想當初真的是被大家稱為經典中的經典,推薦一定要看追憶篇,隨便看不看tv版都ok~本人tv版看到20多集就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各方面都沒追憶篇做的好,劍心人設都走形了,後來實在看不下去~但追憶篇現在看來各方面都不會覺得不好,非常經典)
棋魂 (真的太震撼了,大愛 哎,後來還哭了~感人~) -
全職獵人 (不多說,好看的我都不想在提它了,因為一提起它,我想說的太多了) -
死亡筆記 (很喜歡,一直很喜歡小畑健老師的畫風,題材也很新穎) -
銀魂 (大大愛 好喜歡 ,不用多說,爆笑+感動) -
家庭教師reborn (一開始真的不怎麼樣,本來不看的,後來看到20集後就超超好看,真的很不錯,一定耐心超過20集,特別是女生~要是不看會後悔的啊!你會喜歡的~p.S 六道骸sama超帥的啊,很多類型的sama) -
-
通靈王 (也算是很久的一部,但很喜歡) -
火影(不用說了,很喜歡鳴人的個性,不過情節到後來有點偏,現在又回來了,也還在追) -
死神(也不用說,先開始很好看,現在簡直就是為了打而打,總是那樣~~不過還在追) -
大劍(雖說動畫不長,但我很喜歡那風格和情節,不錯啊) -
史上最強弟子兼一(很不錯,主角不斷進步中出現的故事也很好啊,喜歡~) -
犬夜叉(不多說~~只是後來情節太一致了,但還是不錯滴啊) -
結界師(我覺得還不錯,不過對有的人來說可能弱了點~O(∩_∩)O~) -
鋼之煉金術師(哈哈,很愛啊,朴璐美的聲音真是很好,內容更沒話說,短短的幾十集所敘述的情節也很到位,話說4月新番播放第二部,很期待啊~~~\(^o^)/~) -
高達seed(真的很好看,看了7集後保證精彩,女生不要因為是機戰就不看了,這個也是我看高達系列唯一看的進並朝喜歡的一部,真的很喜歡很喜歡,不多說,只是第二部相對於第一部來說不喜歡,亂了點)
天使怪盜(原來看的,但在我印象中一直還很喜歡) -
水果籃子(也看了很長時間,喜歡) -
網球王子(不用多說,帥哥很多,情節也喜歡) -
fate/stay night (不錯,精短又細致) -
植木的法則(覺得不錯,內容題材喜歡) -
翼(很喜歡,畫風和情節另類) -
全金屬狂潮(很喜歡很喜歡,真的是集所有情節為一體~校園 戀愛 斗爭 機械 搞笑等~~~) -
驅魔少年(很喜歡,不多說,愛) -
反叛的魯魯修(我覺得情節很抄襲 高達seed 人設也有相似,但人設畫的很華麗,很漂亮,所以~ -
-
天元突破 紅蓮之眼(這部真的是超級熱血的,畫風簡潔明快又不失嚴謹,色彩清爽艷麗~特別是戰斗場面那是超級華麗的啊~~很是震撼!~進度也一點不拖沓,剛開始覺得還行,越往後看就越想看的類型,有點一口氣看完的感覺,很是熱血) -
櫻蘭高校男公關部(很喜歡 很喜歡,內容喜歡。人設喜歡,都喜歡,屬於少女系的) -
s.a特優生(覺得不錯,但相比櫻蘭,更喜歡櫻蘭,因為覺得他形式有點抄襲櫻蘭.但不錯,屬於少女系的) -
今天開始做魔王(覺得很不錯,輕松 搞笑 內容又不空乏,也偏向點少女系的) -
loveless(很喜歡裡面的畫風,很唯美,主角人設很喜歡,屬於少女系的) -
隱之王(畫風清晰,喜歡,內容傷感,看完有淡淡的感傷,也偏向點少女系的) -
吸血鬼騎士(不用多說,當然是被華麗的畫風和詭秘的氛圍,大大的帥哥吸引啊,屬於少女系的) -
黑執事(也是華麗的畫風和詭秘的氛圍,但更偏重於那個帥執事啊,屬於少女系的) -
-
屍姬(很喜歡,內容和沉重的題材,很不錯,不過第二部看完後,很失望,哎~) -
噬魂師(很不錯的一部動畫,所說主角和大家都是很小,但是精神很值得學習啊) -
夏目友人帳(畫風干凈,畫面清爽在加上淡淡溫馨的另類情節,很不錯的一部作品)
skip beat/華麗的挑戰/下一站巨星(這類題材我並不愛看,但這部非常喜歡,漫畫還在連載,也偏向少女系的)
戰國·Basara (雖說是根據游戲改編的,但個人覺得 是非常不錯的一部(算是根據游戲改編成tv很成功的前幾名了),色彩艷麗,打鬥華麗,製作精良因該算是這部作品的精華了,雖然算是短篇tv,但進度不拖沓,情節緊湊是一部非常不錯的作品,也很好的描寫了各國割據紛爭的熱血內涵,非常喜歡,超好看~)
神幻拍檔(人物畫風很美型,打鬥場面非常華麗~一開始情節進展很有點慢,但越到後面越好看,幾乎到了後面都很好看,畢竟這部漫畫的背景設定還是比較復雜,所以描寫得讓大家看的明白還是要很花幾集的時間,很喜歡這部人設畫風,但因該偏屬於少女系)
潘多拉之心(超好看 ,越到後面越精彩,詮釋的意思也很特別~堪稱以華麗詭異出名~ 非常喜歡這部畫風,歌曲好聽~畫風很漂亮華麗~稍微偏向點少女系)
天國少女(感覺找到看的人不是很多,也許是因為改變80年代的漫畫的原因吧~個人覺得是一部很好的少女漫畫,人物三個男主設定都很唯美,性格特徵都很強烈~也許很多人不喜歡女主但是看到後面還是不錯的,畢竟是少女風格的,總的來說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少女風格漫~)
好想告訴你(本人很少看這種「校園」漫,也不是很偏愛這類,但這部很是與眾不同,純凈的初戀娓娓道來加上清爽的畫風,情節也不老套,整篇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感覺非常好)
吸血鬼同盟(一部講吸血鬼與少年的故事~!雖然只有短短的13集,但情節緊湊,戰斗華麗,愛情唯美~!非常不錯,值得一看的動漫)
怪化貓(個人比較喜歡看的一部,看的人不是很多吧!其以特有的浮世繪畫風和華麗的視覺效果以及任務音樂的優越得到了觀看人的喜愛。主講一些怪談發生的小故事串聯而成,多半人看過後會感到悲哀和觸動人心是非常優秀的作品。情節緊湊,製作精良!當然個人覺得還是年齡大點的人看,這里更會領悟其中的道理。建議從《怪——AYAKASHI》最後9集開始觀看,因為怪化貓是其續集,是把怪——AYAKASHI的第三個故事化貓單獨拿出來編制的續作,所以第一部的後面三集是開頭)
劇場版的在這就只說宮崎駿作品集(真的很經典) -
還有很多新番沒完結的,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