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關系和影響
A. 人民幣國際化會對哪些行業帶來影響
人民幣國際化首先會有各種金融產品出售,還有別人會儲備,以後的漲跌都不是實時能調控,也許以後我們的錢會更值錢了,這樣就造成了我們的物價,工人工資,產品的調高,首先會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帶來沖擊,還有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帶來沖擊,這種企業會淘汰到非洲,印度,東南亞等國家,我們的企業怎麼辦,這里關鍵就是做高端的製造業,高科技行業,技術含量,附加值高的行業和品牌,還有軍工企業的出售,這里就急需要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科技行業,如當年美國的科技,計算機,軟體,附加的金融衍生產品,讓人民幣迴流,製造一個良性的金融循環圈,使人民幣流動起來,讓國際上的人能,儲備,出售,賺錢,保質,我們隨時能回收,不至於錢放到國際市場,沒有迴流渠道,造成失控的滯脹。
B. 數字貨幣對國家利益最重要的影響是什麼
3發行中國數字貨幣的重大意義
CBDC的核心價值,可以歸納為四點:第一,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讓央行更好管理貨幣創造和供給,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和更好應對商業周期。第二,基於區塊鏈相關的技術構建支付和清算基礎設施,可以減本增效,數字貨幣可以大大降低貨幣發行、流通、使用等環節的成本,實現無鈔化交易,也符合當前飛速發展的電子支付潮流。第三,賦予了央行更強貨幣體系管控能力,比如說KFC、反洗錢、反恐融資,以及一些定向政策等。在Libra推出以前,央行重視CBDC,主要會出於上述三個目的,但現在,CBDC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要,這就是央行的第四個目的。從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來看,確實遇到重重困難,一是以美國為首的圍追堵截,二是股匯兩市的動盪。要想打破美帝為首的圍追堵截,實現股匯兩市的正常發展,從而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還真的是個不錯的辦法。在人民幣國際化十周年之際,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非凡的成就。全球13家國際金融機構開始重視中國債券市場,在發達國家降息大潮,負利率成為常規手段的階段,中國債券在國際上極具競爭力。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已有38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金額高達3.67萬億元人民幣。而我國全力推進的「一帶一路」正在為人民幣國際化持續創造需求,人民幣輸出成為「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手段。此外,人民幣是全球外匯市場最活躍的貨幣之一,倫敦已超過香港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人民幣資產也將繼續獲得全球各國的青睞。
CBDC發行允許與他國分享鑄幣權中國央行在發行CBDC的時候,也讓一帶一路或者其他友好國家,一同參與到CBDC發行中來,與他們分享部分的鑄幣權。那如何參與?包括下面兩種情形,我們這里暫且用哈薩克來舉例。第一種,是哈薩克可以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哈薩克國債,發行方是哈薩克,但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這種債對哈薩克來說是主權債,哈薩克也可以拿來出售給中國央行換取CBDC。第二種,是哈薩克發行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國債,發行方是哈薩克,並以它們的本幣計價。這種方法對哈薩克來說最容易,因為這就是它們自己的國債,把國債出售給中國央行,中國央行給他CBDC。兩者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出售國債給中國央行,但國債的發行主體不一樣,國債的計價貨幣也不一樣,因而對哈薩克的要求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上面這幾種方式,理論上來講可以作為一種政治工具,去影響和調節中國政府與哈薩克之間的關系。
4數字貨幣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法寶
中國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在貨幣方面,其實就是人民幣的國際化。而以美元為主的貨幣結算體系,給美元以外的決策者帶來了很大的問題,降低美元地位最好的方式就是可以用一種全球數字貨幣來取代美元,以結束美元的主導優勢。而中國版的CBDC,有可能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結束美元霸權的最大法寶。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就在於去美元化的大趨勢,所以我們要美元以外的友好國家都來參與中國的數字貨幣。從大宗交易和金融結算上率先使用數字貨幣,以繞開美元限制交易,必將實現去美元化的發展,形成新的以中國主導多方參與的貨幣貿易體系。那麼如何實現呢?本質上就是出讓利益,讓去美元化的友好國家,參與到CBDC的發行過程中來,甚至,可以從中分享人民幣的鑄幣稅。把區塊鏈和比特幣民主化、利益分享的精神,體現到主權貨幣的設計上來,這是最有效的法寶,也是人民幣國際化最實際的實現路徑。
C. 為什麼要讓人民幣國際化 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嗎
一、人民幣國際化 的好處:
1、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增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
2、減少匯價風險,促進中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
3、進一步促進中國邊境貿易的發展。
4、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後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
二、人民幣國際化 的負面影響
1、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使中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影響。
2、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比如,當國內為控制通貨膨脹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而提高利率時,國際上流通的人民幣則會擇機而入,增加人民幣的供應量,從而削弱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應。
3、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
盡管一國貨幣國際化會給該國帶來種種消極影響,但長遠看,國際化帶來的利益整體上遠遠大於成本。美元、歐元等貨幣的國際化現實說明,擁有了國際貨幣發行權,就意味著制定或修改國際事務處理規則方面的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D. 人民幣國際化對世界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緩解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
如果世上有一個穩定的國際匯率制度,或者說,世上存在一個平等、互信、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當今中國未必一定需要追求人民幣的國際化。但當今的金融世界不太平,問題太多。主導世界的主要儲備貨幣的運行,不能合理反映國家間經濟實力變化,不能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中國要避免現實金融世界對本國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是迫不得已的追求。
因為歷史表明,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金融全球化的過程中,過度依賴中心貨幣國提供的貨幣、金融網路及服務,將給本國發展增添新的不確定性風險。針對中國目前所具有的發展中、轉軌、大國經濟體特徵而言,特別在當前以浮動匯率為主且又缺乏必要國際約束力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更是如此。
因此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開放的核心利益追求。盡管中國政策研究者清醒地認識到,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即使經過10年的努力,其佔世界儲備貨幣的比例也許僅為3%~5%,但是當今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意義,在於戰略布局,在於在追求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長期過程中,推動國內各種制度的改革和金融市場的開放、改善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效率,並在此過程中推動創造穩定的國際貨幣環境。
當然,如果人民幣能成為國際主要貨幣之一,和歐元等其他儲備貨幣一起,與美元形成一定程度的競爭,則是有助於從制度層面消除世界經濟失衡的基礎。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中國如果能與亞洲各國實現各種有效的貨幣與金融合作,尋求創建區域內的匯率穩定機制和區域性貨幣,對亞洲和世界經濟發展來說,同樣是件好事。
人民幣區域化的現實路徑選擇
人民幣國際化是在中國匯率已出現有關浮動,但沒有完全浮動,仍存在資本賬戶部分管制的情況下推進的。這意味著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是要採取與世界現有主要儲備貨幣不同的形成道路,是史上未曾有過的模式。
首先判斷,未來中國匯率制度的方向,將會融入當今國際經濟主導的浮動匯率體系。但在今後八九年內,中國經濟面臨的大量改革難題與世界經濟金融不確定的態勢,決定了在匯率制度上,可能將繼續選擇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然在浮動區間、浮動頻率上更趨於市場化,籃子中貨幣權重會有所調整),而非完全的浮動匯率制度。
這可能是較符合中國經濟特徵需求的。配合匯率制度的逐步市場化進程,資本項下的開放也必然是逐步的開放。同時,面對當今世界有缺失的國際貨幣體系,為了確保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不受更大的負面沖擊,需要實現與本國經濟開放度相適應的人民幣區域化。
這一戰略選擇,將面臨不可迴避的困境:要保持較為穩定的匯率環境,資本項下開放的步伐不宜過快;而資本項下開放步伐不宜過快,決定了人民幣就不可能盡快或者說真正實現國際化。因為人民幣要真正實現國際化,必須允許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意味著資本項下的管制必須完全放開,也就意味著匯率水平只能基本由國際和國內的市場供求所決定,但這又恰恰是中國經濟近階段所難以接受的。而中國放棄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追求,不僅不利於實現自身經濟發展所需的穩定匯率環境,對國際社會而言,也缺少了一股能體現世界經濟實力格局變化的、對有缺失國際貨幣體系制衡的改善力量,這將是制約國際貨幣間匯率過度動盪中的一個遺憾。
困境是客觀存在的。能否使困境降到最低程度?這只能期望中國在戰略實施中,第一,匯率政策、資本管理政策與國內改革政策的變動,要盡可能地銜接好,以免引起宏觀經濟的不穩定;第二,在人民幣逐步區域化的過程中,銜接好匯率與資本管理政策的適度改革;第三,通過創設人民幣離岸市場,在部分實質性地向境外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的同時,相對隔離人民幣區域化過程中國際金融風險向國內市場的傳遞,同時視國內匯率、資本管理政策的演進,調控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規模與結構,適時擴大「離岸」與「在岸」兩個市場的「通道」,以不斷推進中國整體金融市場的開放步伐和改革力度。
當前,要加快推進人民幣區域化進程,關鍵是三條:一是先要想盡辦法讓人民幣走到境外;二是鑒於中國資本項下未完全放開的現實,能讓境外的人民幣像其他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可用於存款、貸款、結算支付、資產管理、投資、匯率避險等全方位業務,形成自身一定的市場交易、循環規模;三是要做到境外各機構與自然人參與、擴大境外人民幣的市場持有及市場交易活動,必須讓境外各機構與自然人,能通過中國政府允許的人民幣可兌換通道,享受或部分享受中國經濟高增長的收益,否則,境外機構與自然人不可能有持有人民幣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仍要始終不渝地充分利用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相關力量,改善國際貨幣體系,對現有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貨幣濫發行為,進行適當的約束。支持各地區「貨幣區域化」和貨幣金融合作,為人民幣的國際化預留空間。特別是在積極推動亞洲金融合作過程中,求大同,存小異,積極塑造人民幣在亞洲區內「關鍵貨幣」的良好形象。
要控制好人民幣國際化可能帶來的風險。為此,要安排好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順序,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與我國的宏觀調控能力、金融市場發育程度相適應。
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意味著貨幣職能作用地域和領域的擴大,這會給中國的貨幣政策帶來沖擊。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不可避免要觸動資本賬戶與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問題。因此,與人民幣國際化相伴,特別需要關注資本賬戶開放和匯率自由浮動區間的政策搭配和進程。
在中國當前的貨幣運行機制下,短期內,人民幣國際化會進一步加劇外匯儲備的積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風險不僅在於國際化本身對一國貨幣政策的影響,更在於推動資本賬戶和匯率變化的轉軌過程。後者屬於「轉軌」風險,是「價格管制」放鬆可能導致的風險。
因此,降低風險的根本之路,在於盡快推動中國金融的市場化。只有這樣,資本賬戶開放和匯率浮動才能形成「水到渠成」之勢。如果中國問題在短期內無法解決,則應盡可能減少由於資本賬戶管理和匯率過快的、不切實際的「轉軌」帶來的沖擊。(夏斌)
E. 人民幣國際地位與國際化的關系
國際沒地位,國際化是做夢。
F. 為什麼世界數字貨幣基金會拉加德把人民幣國際化
世界數字貨幣基金會把拉加德把人民幣國際化,就是因為經濟的帶動性引起的現象。
G. 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有哪些影響
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兩方面,不利影響和有利影響。
1,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的有利影響:
(1),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我國對外貿易的穩定發展 :推行國際貿易的人民幣計價結算,能給外貿企業帶來減少審批環節、規避匯率風險、降低營運成本等貿易便利化好處。
(2),有利於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如果人民幣實現國際化,我國在貿易中使用人民幣來計價和結算,這樣講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美元等外匯儲備的收入;進口產品可以用人民幣支付,這樣可以用紙幣換來實物性的商品。
(3),人民幣國際化能使我國獲得鑄幣收益:如果人民幣能夠成為國際貨幣本位幣的話,中國可以因此獲得一份鑄幣稅收益。
(4),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構建多極化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利用美元、歐元、日元走入低谷的情勢,擴大人民幣行使國際結算、投資和儲備職能的范疇,有效分擔現有國際貨幣承受的壓力,不僅是推動國際金融規則朝著公平、公正、包容、有序方向演進,更是世界經濟金融體系未來和諧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2,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1),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使中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影響。
(2),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其在國際間的流動可能會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
(3),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民幣國際化後,由於對境外人民幣現金需求和流通的監測難度較大,將會加大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現金管理的難度。同時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可能會加大一些非法活動如走私、賭博、販毒的出現。
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並不等於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2014年11月9日,俄羅斯外貿銀行行長安德烈·科斯京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致力於把人民幣變成國際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俄羅斯對此持非常積極的態度 。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情況,倫敦金融城葉雅倫表示當前發展勢頭良好。一國貨幣的國際化發展需要高度的目的性政策導向和政策可預測性。在這兩個方面,中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政策把握得非常好。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已經開始運作,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進程中的又一大進步。人民幣當前是全球第三大交易貨幣,倫敦金融城期待人民幣能夠在未來成為最主要的交易貨幣之一。倫敦金融城也將發揮自身的努力促成這一目標的實現,未來將在人民幣進入SDR、推動中國碳金融發展、協助引入更多機構投資者等多領域,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