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講數字貨幣的音頻
Ⅰ 宋鴻兵鴻觀開場白是什麼
數字 一正一負 從不騙人 去能殺人;
貨幣 一貴一賤 正面綻放鮮艷 背面流淌鮮血;
戰爭 一生一滅 只能雖遠必誅 不可雖敗猶榮;
歷史 一左一右 來路不只一邊 未來不只明天。
Ⅱ 有沒有感覺宋鴻兵的節目越來越不好看了
宋鴻兵也很蛋疼啊,你們又只喜歡聽熱點事件,給你們科普一些經濟基礎知識,你們又不會聽。所以就只能給你們吹一些熱點事件了,畢竟你們喜歡這些啊,不然宋大師如何賺錢啊。
Ⅲ 宋鴻兵在鴻觀的講稿
宋鴻兵:高房價的政策將會斷送年輕人的創造力
另外我想說一下房地產的問題,我想替年輕人說兩句話,從經濟發展規模看,房地產價格上漲是一個規律,但是價格本身不是要害,而是這個價格之下存不存在泡沫,這才是要害。我看過南方電網提供的數據,他們認為中國有一個數據,六千多萬套住宅,電表連續六個月度數接近0,這意味著中國有六千萬套住宅沒有人住,因為你無論是住人還是出租都要有人用,如果電表接近0,意味著六千萬套住房沒有住人,空置率才是最大的問題。可能任總說有買有賣才是公平交易,但是買了沒有人住這是大問題,你可以想一下,多少國家的水泥、鋼筋、材料投入進去,凝固在那裡,資金沒有滾動,這是一個浪費。假設一下,清華這些學生,六千萬套房子一套一百萬,我給這些學生都去創業,假設90%失敗了,10%成功了,就會有六百萬家企業生存下來,每家企業可以創造20個工作崗位,就會有多少就業崗位,這樣資金就流動起來了。
另外,這些年輕人買房子的時候,他自己得負債,你想想這些年輕人是最有才華最有創造力的,如果他被債務深深套牢,他還敢創業嗎?我們這種高房價的政策將會斷送中國80,90後年輕人的創造力。所以任總認為房地產價格越高對中國經濟越好的觀點我是非常難以認同的,謝謝。
李稻葵:請鴻兵回應一下三位房地產方面的發言,另外我想追問一個關於當今世界金融情況分析的問題,你剛剛談到當今世界根本問題是負債率過高,我想問這個負債者大部分是美國,是歐洲,是富有國家,富有國家從負債過程中看並沒有吃大虧,因為它是借錢的,所以能不能講你理論的一個簡單推論,世界負債高是大陰謀,是要整我們窮人的?如果這個成立的話我們該做什麼改革?
宋鴻兵:我還是從你第二個問題說,負債有兩種負債,一種好的,一種不好的,如果你借錢用去投資,用去賺錢,投資發明技術,產生更高的效率,這是好的。還有一種是有害的,過渡透支消費,你借錢不是投資搞生產,去享受你本沒有能力享受的生活,這種負債是壞的負債。美國也好,歐洲也好,它不僅是負債比率高的問題,而是負債結構有問題。他的主要負債是消費型負債,他借錢不是拿去生產,拿去技術創造,拿去推進更高的生產效率,而是消費了。這種負債結構必須要徹底調整,美國才有希望走出經濟的簫條。
對於美國來說,他向誰借錢?向發展中國家借錢,包括中國包括其他國家。中國老太太負責拚命生產儲蓄,美國老太太拚命把錢花出去,這場危機根源在於模式不均衡,美國是資產膨脹拉動型增長,他在建國的時候是工業型國家,之後跟黃金脫鉤之後,就不公平了,貨幣是起到公平的作用的,誰努力工作,誰應該獲得收益,但是71年之後的美元制度是鼓勵投機,壓制生產創造的制度,這種情況下,整個美國越來越走向金融來發展的過程,這就是三十年以來堆積如山的危機導致這場大的危機。這次負債大量是消費型負債,對美國金融造成影響,但是因為美國的優勢,它把這些債權攤銷給其他國家了,當他還不起錢的時候,所有債權人都要遭殃了,實際損失是難以避免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經濟危機中所受的傷害表面上看比較嚴重,但是發展中國家受的是內傷,所以美國提出來由於中國匯率問題的問題導致發展不平衡,這是得了便宜不賣乖,你借了錢不還還說因為我們笨把錢借給我們,所以我們中國通過這場經濟危機應該學到很多東西,不要盲從別人的理念,不要盲信他們推給我們的產品,尤其是金融產品,危險更大。
舉個例子,我在房利美工作的時候,我們打包一個資產池,裡面放兩萬筆貸款,我把這個債券賣給你,表面上看起來是一樣的,但是裡面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這裡面只有我們內部人員才能搞清楚。所以中國你搞不清楚美國資產到底怎麼樣,你就買了債券,所以完成是有可能造成損失的,所以中國應該吸取這個經驗和教訓。
那麼房地產問題,任總剛才說這個數據,除非我是馬局長或者我是國電的老總我才可以掌握這個真正的數據,否則我不可能,但是中國是不是不存在空置問題呢?這個空置我們是不是應該算出來。如果你置之不理,那麼是不是說明我們在鼓勵這種行為,鼓勵這種心理?還是應該提出來。
---------------------------------------------------------------------------------
宋鴻兵說讀書
【1】關於讀書之一:個人體會是好書有三個境界,極品境界是幫助你建立世界觀的書。每個人如何看待自然、社會和生活都需要依賴隱形的認知範式,這就是不同的人看待同樣的事物會產生不同印象和觀點的原因。理性書籍幫助你意識到範式,感性書籍豐富和滋潤著你的範式,堪稱經典的偉大著作基本都屬於這一層次。
【2】關於讀書之二:好書的第二境界是顛覆已有的世界觀。讀到這種書你會感覺到強烈震撼,思維爆炸,情感沸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世界被突然打開。一切充滿混沌,但卻鮮活生動,以往的範式遭到顛覆,而新的世界觀卻依稀朦朧。你將充滿糾結和渴望,心態處於被倒懸的煎熬,這是重新認識世界、社會和生活的開始。
【3】關於讀書之三:好書的第三境界就是提供豐富的知識與情感內涵。這種書雖然沒有形成或改變世界觀的高度和烈度,但可以在既有的認知範式之下讓你的思想和情感變得更加豐富細膩。讀這種書時你會感覺極其美好和充實,笑看雲卷雲舒。畢竟人的頭腦不能總處在革命的狀態之下,享受和品味生活才是讀書的根本。
【4】關於讀書之四:極品好書如《國富論》將分工的概念提到了世界觀的高度,堪稱是經濟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形成了理性人、個人利益最大化與社會福利不矛盾,以及市場總是趨於穩定(即看不見的手)這三大推論的思想基礎,大幅降低了人們思考經濟問題的平均時間成本。當然,能夠顛覆該世界觀的好書也有。
【5】關於讀書之五:極品好書《紅樓夢》我前後讀過17遍,每一遍感受都不同,這就是好書的魔力!開始讀的是故事,然後投入的是情感,再往後發現重塑的是人生,最終明白了原來是世界觀的成型。優美的文字、細膩的情感、豐富的人生哲學、復雜的社會現象、全景式的時代寫真、穿越時空的生命主題,讀之永不枯竭!
【6】關於讀書之六:第二境界的好書屬於顛覆世界觀,如戴孟德的幾本名著從根本上沖擊了文明起源的觀念,他讓我處於倒懸的煎熬,文明和歷史能夠用科學的方法論重新解讀嗎?至少我看到了朦朧的入口,這讓我非常糾結。地理學、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氣候學、語言學的跨學科綜合,文明起源的邏輯變得無可辯駁
【7】關於讀書之七:《自私的基因》也屬於顛覆類名著,人、動植物以及一切生命的利己行為並非出於自身,也不是出於物種的集體,而是基於基因本身的最大繁衍機會,生命體和物種不過是基因的載體而已,這種觀念顛覆了自私的基本認知,對社會學、經濟學,乃至歷史、文化的變遷都產生了極具爆炸力的想像空間。
【8】關於讀書之八: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在高度上超越了波普爾的《猜想與反駁》,範式轉變帶來的觀念革命比證偽原則更深刻,它讓我看到經濟學存在的理論危機和未來突破的方向。當然,這種書不會是暢銷書,但其重大意義遠超過暢銷書,這類書對讀者的思維水平要求較高,而且有點枯燥,一般人會望而卻步。
【9】關於讀書之九:巴爾贊的《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500年》堪稱天下奇書,作者30多時就准備寫西方500年的文化史,一位長者指出他的功力不足以駕馭這個題材,建議作者至少積淀50年再寫,巴爾贊真的照辦了,他85才開始動筆,寫到93,他活到104!如此積淀的作品讓中國學者冷汗橫流。專注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10】關於讀書之十:視頻學習是21世紀的讀書方式,讀書需要高度聚集腦力從書中挖掘知識,而視頻節目是高手解讀的知識直接推送進你的大腦,學習效率不在一個數量級!我的經驗是當切入新領域時,首先找最好的視頻,8個小時快速了解全貌,然後再找書來深入研究。視頻相當於戰略轟炸,閱讀圖書就是步兵白刃戰。
【11】沒有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
【12】讀書的作用果然是:從知識中增長見識!
【13】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14】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15】猶太人愛書,拿以色列來說,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圖書館1000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個圖書館,僅450萬人口的以色列就有100萬人辦有借書證。人均擁有圖書、出版社及讀書量上,以色列居世界第一。猶太人的智慧從讀書和苦難中得來。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東西。
【16】讀書多了,內心才不會決堤
【17】求學將以致用,讀書先在虛心。
【18】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
【19】讀書是思考的過程,不用貪多。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20】讀書當然是找有用的東西!歷史不為現在所用,則純屬自我逃避;文學不為社會服務,不過是自我陶醉;經濟不能經國濟民,無非限於自我標榜。書,能麻痹神經,也能振奮精神,這是讀書人的自我選擇。
【21】歷史是社會的回憶,讀書就是在做時空穿梭
【22】讀書和思考使人心智倍增閱歷豐富,悠遊在漫長的時光和遙遠的國度中,生活得豐富而卓越;不讀書則將人禁錮在一個地點上,生存於有限的歲月之內,判斷力變得衰弱而麻木,想像力趨於萎縮或失常。
【23】讀書時, 不可有己見; 讀書後, 不可無己見.
【24】小時候聽老人們說: 富不讀書富不遠,窮不讀書窮一生。
【25】有人說:一日不讀書,無人看得出;一周不讀書,可能會爆粗;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
【26】普希金曾說過,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希望青年朋友們多多利用業余時間讀書學習,人生的變化也許就會從此開始……
【27】朋友說: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我無語中…
Ⅳ 宋鴻兵和梁文道打起來貨幣戰爭坑了多少人國外如何評價
宋鴻兵只是編著。
2007年宋鴻兵《貨幣戰爭》,引發全球關注,持續暢銷5年。
宋鴻兵因在書中成功預測了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而備受關注,在國內和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曾被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廣泛報道,2009年宋鴻兵被全球銷量第一的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40人」。
2010年之後,宋鴻兵率先提出的「剪羊毛」、「次貸地震」、「金融海嘯」、「金融高邊疆」、「中國大媽」等詞彙皆成社會流行詞彙。《貨幣戰爭》系列叢書已被翻譯成韓語、日語、法語、波蘭語、越南語、繁體字等多種語種持續暢銷海外。
(4)宋鴻兵講數字貨幣的音頻擴展閱讀:
有很多人關注的《貨幣戰爭》,作者是宋鴻兵,請注意,他不是作者,是編著者。
關於作者宋鴻兵,這本書的後面介紹說他是20世紀90年代赴美留學,但他學的不是金融,學的是信息工程和教育學,長期關注並研究美國歷史和世界金融史,曾經做過金融機構房地產方面的高級咨詢顧問,也做過一些與IT有關的東西。
這本書如此轟動簡單地講它是一個陰謀論的故事,說原來從林肯總統遇刺、經濟大蕭條、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東南亞經濟危機、日本的泡沫經濟爆破等等一系列事情其背後都是有陰謀的,而這個陰謀跟一個家族有關。
這個家族太厲害了,所以它能夠搞定大家,發現原來在操縱全球金融市場的都是他一個人、一個家族,這個家族就是有名的銀行家家族羅斯切爾德家族。
這樣的說法如果真成立的話那真是聞所未聞的震撼事件。原來我們全世界的金融秩序甚至政治大事,國際間的戰爭都是這么一個銀行家的家族為了個人私利,為了壟斷財富,為了牟取暴利而搞出來的,甚至連美國聯邦儲備局也是他們的傀儡和玩偶。
這本書到最後指出所謂的「貨幣戰爭」即我國如果開放金融市場,就要跟這些大家族,這些貪婪的銀行家對著干,這就是貨幣戰爭。而我國要怎麼樣才能確保「自身安全」。
他提出的想法很有意思,就是恢復金本位的貨幣制度,他認為現在社會為什麼會放棄金本位的貨幣制度也都是這些銀行家搞出來的陰謀。因為當貨幣沒有黃金或者白銀在背後支撐的時候就很容易被他們操縱,讓他們從中賺取暴利,進而吞吃我們老百姓的血汗錢,這就是整本書要講的事。
這本書暢銷後立刻產生了一個爭論,這些說法那麼奇怪都是哪兒來的。一查才發現,原來這本書居然有八成或七成是抄襲自一部紀錄片的。
1995年美國有一部紀錄片,叫做《The Money Master》,片長大約有幾小時,講的故事跟這本書里的故事很接近,但是他沒有嘗試把這個陰謀全部歸結到一個家族身上。當年這個紀錄片出來時就很惹人非議了,很多人覺得那裡面的考據不夠充分,也不夠真實。
而這本《貨幣戰爭》居然有七成到八成是照用那個紀錄片的,甚至連裡面的注釋、引述也都是一一照用。這樣子一來,這本書能說它是一本信得過的書嗎。
後來發現很多網友說,不能因為《貨幣戰爭》是抄襲就說它沒有價值。就算是抄襲,它抄的好,人家說的觀點如果是真的、對的,管它抄襲不抄襲。
甚至還有人認為,像這種罵這本書是抄襲之作的人其實是想誣蔑它,是想掩飾這本書提出來的「真相」,說在轉移焦點,因為真正應該集中的焦點就是這本書裡面提到的這些。
「陰謀」到底是不是事實。比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不是這樣發起的,中國現在金融開放是不是會面對危機,而現在說這本書抄襲其本意是想掩蓋這些東西。
Ⅳ 有關宋鴻兵與貨幣戰爭
這本書裡面夾雜太多作者的主觀因素,論據不具說服力(很少依據官方文件以及財務報表等),論證不嚴謹(比如羅斯柴爾德家族二戰前夕支持納粹,和美國一系列政治暗殺事件的結案過於牽強,這都不具備說服力的)
從美國的社會形態和民主法制化和經濟體制三大因素來考慮,一個或者多個財團很難控制政體!
簡要的來說:現在美國人的錢主要集中在大部分中產階級手中!一個或者多個財團的聯手很難起到控制經濟的作用,如果他們失去了控制經濟那麼就不可能控制政黨!
通用的破產體現出了中產階級的強悍,也標志者大型財團的脆弱!
你覺得為什麼這本書只在中國賣?為什麼美國人不看?最主要的一點,它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經濟體制的建設是靠實踐和專家們反復論證出來的,不像貨幣戰爭中那麼簡單
貨幣戰爭只能作為消遣,裡面的東西亦真亦假不可全觀而論
Ⅵ 宋鴻兵是騙子嗎
主要原因就是宋鴻兵的著作《貨幣戰爭》中有很多謬誤。例如宋鴻兵說羅斯柴爾德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我們只能說,柴爾德家族曾經是,但是現在沒落了。解析如下:
羅斯柴爾德家族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他們靠拿破崙戰爭發了國難財,他們的直系子侄的一度在德國、義大利、法國和美國都有不小的生意,羅斯柴爾德的後人也曾經參加了由美國金融大亨 J.P.摩根發起的聯邦儲備銀行的籌備工作,但是所做的工作遠遠無法和摩根相比。今天,這個家族現在對世界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
按照中國一些作家的觀點,一兩百年前這個家族的財富作為原始資本,以每年百分之六的速度遞增,現在該家族應該有幾萬億美元。至於為什麼沒有人看見這幾萬億美元,是因為這個家族神秘而不公開其財務。這個解釋顯然和正常人的常識不符。幾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是整個中國,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經濟規模。要知道現在世界上的有錢人,沒有一個把錢鎖在保險櫃里的,他們的錢一定要投入到經濟生活中。這么大一筆錢在世界上是不可能藏的住的。如果按那些作者簡單的邏輯,中國春秋時代的陶朱公只要為後代留下一兩銀子,現在應該變為十的六十次方兩銀子,而全世界今天總的財富只有區區十的十四次方兩銀子,也就是說陶朱公的後人的財富是全世界財富的幾百萬億億億億億倍。既然陶朱公後人的財富不能按指數遞增,憑空假定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連續幾百年以幾何級數遞增也很荒唐。事實永遠的對的,既然人們看不到這個家族了,只能說明這個家族衰落了。
為了證實這一點並弄清楚他們衰落的原因,我專門請教了高盛公司和花旗銀行的投資專家,雖然他們聽說過這個名字,卻很少有人能知道為什麼這個家族衰微了,因為在他們眼裡這個家族現在這點錢根本不算錢。後來高盛的朋友又幫我在公司里廣為咨詢,終於弄清楚其中的真相。
羅斯柴爾德家族十九世紀中後葉達到高峰,但是犯了幾次致命的錯誤,又遇到幾次滅頂之災,便從此一蹶不振的。該家族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低估了美國的發展。十九世紀後半葉,美國因為種族矛盾尖銳,後來又爆發了內戰,羅斯柴爾德家族對美國不看好,撤走了在美國的大部分業務,失去了追隨美國發展的大好時機。(我常常和別人講,錯過現在中國發展的快車,就像一百五十年前錯過美國發展一樣可惜。)第一次世界大戰,該家族在歐洲的業務遭到重大打擊。一戰以後,很多歐洲國家不得不將博物館的珍藏賣給美國人。雖然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一戰後有短暫的喘息並得到了一些恢復,但是接下來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使得該家族再次遭到滅頂之災。幾年後,納粹勢力被清除,但是前蘇聯在東歐實現了社會主義,把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東歐(主要是德國)僅存的資產全部收為國有。該家族所剩的一些在法國和英國等國的資產也大幅度縮水。六十年代以來,已經淪為二流投資公司的該家族再次犯了致命的錯誤。歐美的大銀行,包括瑞士的瑞士聯合銀行(UBS,有時簡稱為瑞銀),蘇黎世信貸,德意志銀行,美國的摩根斯坦利、高盛等公司都紛紛上市,融得大量的發展資金。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仍然停留在十九世紀家庭作坊的經營方式上。兩位高盛公司的銀行家告訴我,這個家族的經營活動其實並不神秘,他們和高盛一樣,現在也在歐洲為別人管錢(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一年的利潤在最好的年頭也不過一億美元左右,不到高盛的百分之一。而在美國一般的有錢人中,大多數人聽說這個名字反而是因為拉法特-羅斯柴爾德牌波爾多紅葡萄酒(Lafite-rothschild Bordeaux),這是世界上最好、最貴的葡萄酒,每瓶大約一兩千美元。該酒庄在十九世紀被羅氏家族買下。
以上文字引用吳軍的《浪潮之巔》
《浪潮之巔》是2016年5月1日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
Ⅶ 怎樣評價宋鴻兵的《鴻觀》
貨幣戰爭看過兩本,但是根據他的節目來看,現在已經出到第五部了.知乎上很多人給宋鴻兵的評價是一個"神棍"或者"陰謀論者",都說按他的<貨幣戰爭>理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應該算作冶金類書籍...當初看的時候我也覺得哈哈一笑,的確,就我看過的前兩本而言,的確專業性不組,陰謀論有餘.
最早觀看鴻觀的時候,我也是帶著些許不屑的心理去看的,但是由於我是鴻觀開播一年多以後,接近60期左右開始看的.由於有著這一年多的滯後性,看很多先前的節目會有一種後知後覺的感覺.鴻觀中對很多的實事分析和預測實際上是准確的.不僅如此,宋鴻兵以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解決經濟問題的思路對於當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泛濫的情境下是更恰當的.對於我對世界經濟的認識而言,在當前世界形勢下,單單從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古典經濟學角度以看不見的手來做分析是與當前各國經濟政策決策不相符的.在鴻觀節目中所謂的"大棋論",以國家視角以文化歷史角度解讀經濟政策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有益的.
之前看過我答案的應該知道我是曉說和曉松奇談愛好者,相對於曉說和曉松奇談而言,鴻觀所講解的知識面僅限於經濟層面,即使是討論歷史政治地緣也是為經濟服務的.這相對較窄的講解保證了節目的專業性,尤其是其中幾期對中亞解讀非常靠譜,可以看出來宋鴻兵在底下是自己做了很多研究的.節目中也提到了他的信息源,他介紹的那幾本書也都是可信度很高的書籍,對於節目的專業性是有保證的.
Ⅷ 宋鴻兵為什麼被打
12月12日,一段《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講座中遭人圍攻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數十位泛亞公司的投資者手舉標語,在講台下將宋鴻兵團團圍住,撕扯其衣服,並逼迫其道歉。有媒體稱,此事件可能與其曾為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站台有關。
Ⅸ 講講如何評價宋鴻兵老師
對宏觀經濟的看法很有前瞻性,對歷史也能理解講解的很通透,對地區熱點分析的很到位,
做到這么優秀也是十年寒窗苦讀書出來的。
Ⅹ 為什麼宋鴻兵的《貨幣戰爭》飽受質疑
我眼中的宋鴻兵
下面我來談談我得看法,首先我不是他的粉絲,但是我還是挺看好他的。我第一次聽到洪兵在看中央電視台新聞的時候,有一個節目要采訪宋鴻兵。那一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了,中央電視台采訪了他,就好像他預測了2007年底的美國次貸危機。在采訪中,他談到了他在房地美工作的經歷,並通過邏輯推理得出了美國次貸危機的結論。
總結
事實上,那些貪婪和投機的人應該受到公正的懲罰。宋鴻兵的第一集《股市狂飆》,我認為已經證明了他的投資態度。宋紅兵不是經濟學家,但他是一名金融藝人。為什麼他沒有腦子,卻嫉妒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