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ida數字貨幣上線了

ida數字貨幣上線了

發布時間: 2021-05-11 02:40:29

⑴ 重要的英文縮寫

1. 表示各種組織或機構的縮略詞

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亞太經貿合作組織

IOC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國際標准化組織

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

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貿易組織

2. 表示各種系統的縮略詞

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 電子布告欄系統或(Bulletin Board Service)電子布告服務

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 全球定位系統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

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

DOS (Disc Operating System) 磁碟操作系統

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智能交通系統

NMD (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NASDAQ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納斯達克,<美>全國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系統協會

3. 有關職務或學位的縮略詞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執行官

CFO (Chief Finance Officer) 首席財務官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首席信息官

CO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首席運行官

CTO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術官

CP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注冊會計師

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工商管理碩士

MPA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碩士

4. 有關金融方面的縮略詞

ATM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自動取款(出納)機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中央商務區

GDP (Gross Domestic Proct) 國內生產總值

GNP (Gross National Proct) 國民生產總值

5. 有關考試方面的縮略詞

CET (College English Test) 大學英語等級考試

GRE (Graate Record Examination) 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

PETS (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 全國英語等級考試

6. 其他方面的縮略詞

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獲得性免疫功能喪失綜合症,即艾滋病

AM (Amplitude Molation) 調幅

API (Air Pollution Index) 空氣污染指數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碼分多址,一種無線電發射和接受方式

CD (Compact Disc) 激光唱盤

CIP (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預編目錄

DIY (Do It Yourself)指自己動手裝電腦,縫制衣服,做賀卡等

DVD (Digital Video Disc) 數字化視頻光碟

EMS (Express Mail Service) 郵政特快專遞

EQ (Emotional Quotient) 情商

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智商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術

OA (Office Automation) 辦公自動化

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原始設備製造商

PC (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

SOHO (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小型家居辦公室

SOS (Save Our Souls; radio signal once used universally to appeal for help esp. by a ship or boat; urgent request for help from sb. in trouble) 國際上曾通用的緊急呼救信號,也用於一般的求救或求助

VIP (Very Important Person) 重要人物

VOD (Video on Demand) 視頻點播

WWW (World Wide Web) 萬維網

網路聊天常用英語縮略詞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盡快
BF boyfriend 男朋友
GF girlfriend 女朋友
BTW By the way 隨便說一下
BBL Be back later 稍後回來
BRB Be right back 很快回來
CU See you 再見
CUL See you later 下次再會
DIIK Damned if I know 我真的不知道
FE For example 舉例
FTF Face to face 面對面
FYI For your information 供參考
IAE In any event無論如何
IC I see 我明白
ILY I love you 我愛你
IMO In my opinion 依我所見
IOW In other words 換句話說
LOL laughing out loudly 大聲笑
NRN No reply necessary 不必回信
OIC Oh, I see 哦,我知道
PEM Privacy enhanced mail 保密郵件
RSVP Reply if you please 請答復
TIA Thanks in advance 十分感謝
TTUL Talk to you later 以後再講
TY Thank you 謝謝
VG very good 很好
WYMM Will you marry me 願意嫁給我嗎

⑵ WTO與IMF、WB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WTO:
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世貿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只適用於商品貨物貿易。世貿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並稱為當今世界經濟體制的「三大支柱」。目前,世貿組織的貿易量已佔世界貿易的95%以上。

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是世界銀行巨頭們私有的歐美中央銀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經濟命脈的銀行家們所掌握的(歐美中央銀行一般是私有的,這些國際銀行家們掌握了貨幣發行權,也就是這些政府真正的幕後之手)國際金融組織。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WB:
WB全名為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原名國際復興開發銀行(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它是聯合國屬下的一個專門機構,負責長期貨款的國際金融機構。World Bank是根據1944年美國布雷頓森林會議上通過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成立的。其宗旨是通過對生產事業的投資,資助成員國的復興和開發工作;通過對貸款的保證或參與貸款及其他和人投資的方式促進外國和人投資,當成員國不能在合理的條件下獲得私人資本時,則在適當條件下以銀行本身資金或籌集的資金及其它資金給予成員國直接貸款,來補充私人投資的不足;通過鼓勵國際投資,開發成員國的生產資源,提供技術咨詢和提高生產能力,以促進成員國國際貿易的均衡增長及國際收支狀況的改善。 根據世界銀行的宗旨,其主要業務活動是,對發展中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對成員國政府或經政府擔保的私人企業提供貸款和技術援助,資助他們興建某些建設周期長,利潤率偏低,但又為該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必需的建設項目。 世界銀行與國際開發協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DA)、國際金融公司(Interational Finane Corporation,IFC)、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MIGA)、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nter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ICSID)五部分共同組成了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nk Group)。

區別於連系
國際貨幣基金主要的角色是核數師,工作是記錄各國之間的貿易數字,和各國間的債務,並主持制定國際貨幣經濟政策。至於世界銀行,則主要提供長期貸款。世銀的工作類似投資銀行,向公司、個人或政府發行債券,將所得款項借予受助國。
IMF的成立目的是要穩定各國的貨幣,以及監察外匯市場。由於IMF不是銀行,它不會放款。然而,國際貨幣基金有儲備金,供國家借用,以在短時間內穩定貨幣;做法類似在往來戶口中透支。所借款項必須於5年內清還。

世貿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並稱為當今世界經濟體制的「三大支柱」。

⑶ ida數字貨幣現在哪個交易所上市

非法交易所的非法交易品種,即便是上市的,也千萬不要參與,純粹的投機品種,沒有任何價值,一旦投機資金撤出,價格就是0。

⑷ 三大經濟組織(WTO,IMF,WB)的層級關系及影響力

WTO:
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世貿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只適用於商品貨物貿易。世貿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並稱為當今世界經濟體制的「三大支柱」。目前,世貿組織的貿易量已佔世界貿易的95%以上。

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是世界銀行巨頭們私有的歐美中央銀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經濟命脈的銀行家們所掌握的(歐美中央銀行一般是私有的,這些國際銀行家們掌握了貨幣發行權,也就是這些政府真正的幕後之手)國際金融組織。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WB:
WB全名為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原名國際復興開發銀行(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它是聯合國屬下的一個專門機構,負責長期貨款的國際金融機構。World Bank是根據1944年美國布雷頓森林會議上通過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成立的。其宗旨是通過對生產事業的投資,資助成員國的復興和開發工作;通過對貸款的保證或參與貸款及其他和人投資的方式促進外國和人投資,當成員國不能在合理的條件下獲得私人資本時,則在適當條件下以銀行本身資金或籌集的資金及其它資金給予成員國直接貸款,來補充私人投資的不足;通過鼓勵國際投資,開發成員國的生產資源,提供技術咨詢和提高生產能力,以促進成員國國際貿易的均衡增長及國際收支狀況的改善。 根據世界銀行的宗旨,其主要業務活動是,對發展中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對成員國政府或經政府擔保的私人企業提供貸款和技術援助,資助他們興建某些建設周期長,利潤率偏低,但又為該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必需的建設項目。 世界銀行與國際開發協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DA)、國際金融公司(Interational Finane Corporation,IFC)、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MIGA)、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nter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ICSID)五部分共同組成了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nk Group)。

與世界銀行的區別
國際貨幣基金主要的角色是核數師,工作是記錄各國之間的貿易數字,和各國間的債務,並主持制定國際貨幣經濟政策。至於世界銀行,則主要提供長期貸款。世銀的工作類似投資銀行,向公司、個人或政府發行債券,將所得款項借予受助國。
IMF的成立目的是要穩定各國的貨幣,以及監察外匯市場。由於IMF不是銀行,它不會放款。然而,國際貨幣基金有儲備金,供國家借用,以在短時間內穩定貨幣;做法類似在往來戶口中透支。所借款項必須於5年內清還。

世貿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並稱為當今世界經濟體制的「三大支柱」。

⑸ 里根主義的支持看法

右翼思想庫,如傳統基金會帶頭鼓吹南方威脅,他們描繪出一幅具有獨特的陰謀色彩的畫面。傳統基金會認為,在七十年代,南方國家曾經施展了一套有系統地破壞北方國家的戰略:
1973年在阿爾及爾召開的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上,77國集團督促以政治聯合來爭取經濟力量。參與國要求西方國家做出大量的經濟讓步。隨後的一年,他們將斗爭移到聯合國大會,並通過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宣言》和《國家經濟權利與義務憲章》,這些決議是南方國家在後來的十年內為尋求國際經濟新秩序(NIEO)對西方國家展開攻擊的理論性綱領
傳統基金會繼續批評道:發展中國家花了極大的時間和資源來傳播'國際經濟新秩序'意識形態,不僅在整個聯合國系統內傳播,還在聯合國系統之外傳播。沒有一個聯合國辦事處和機構躲得過去。
國際經濟新秩序所提要求的關鍵成分之一就是資金重新分配:國際性稅收,增加對外援助,沒收外國私有財產的權利,商品價格保護,有關運輸和貿易的一般性商業優惠。通過工業、海底開發、空間及醫葯技術的強制性轉讓,實現技術的重新分配是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另一重要原則。
傳統基金會特別感到威脅的,是第三世界在重新分配自然資源方面的努力:他們希望通過《海洋法條約》、《各國在月球及其他天體上開發活動協議》(又稱作《月球條約》)以及聯合國正在進行的一項有關南極洲的研究和辯論,來實現他們對海底、空間和南極洲的控制。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賓·穆罕默德,是要求聯合國佔領南極洲運動的主要發起人。他對聯合國大會說,這個星球上所有未被認領的財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因此理當受到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控制。
對那些他們無法認占的世界資源,南方國家也曾經企圖對之實行管制:私人商業的信息數據受到國際上和第三世界一些國家的攻擊;要求對國際醫葯貿易實施嚴格控制的提議在好幾個聯合國機構內被提上議事日程,其他的國際機構正在制定針對跨國公司行為的約束性准則;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提出建議對媒體進行國際性的限制。 文章中的妖魔是第三世界國家政府。在里根主義信徒的眼中,不管他們正式的政治傾向是什麼,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政府--除了智利和殖民地香港以外--全部都是國家干預主義者,而且也都是經濟上的失敗者。他們由於插手管理經濟,結果把經濟管理得一團糟。⑦這種經濟上的錯誤插手包括:對自由市場的自然運作強加各種限制,諸如對國內企業的保護措施,從而剝奪消費者享用優質外國產品的權力,維持過高估值的匯率以阻止出口,對外國投資的控制,從而鼓勵低效率的生產,以及阻礙糧食生產的價格政策。
南方國家要求資源重新分配的目的在於補償他們在創造財富方面的失敗。因此,企圖通過增加對外援助來滿足他們要求的做法,只會加重其經濟衰退而不會減緩這一趨勢:雖然資助對於加快發展來說作用甚微或者根本沒有作用,但是它能緩解緊急的短缺狀況,特別是消費品和進口產品的短缺。這樣就使得政府更容易對人們暫時掩飾其破壞性政策的最惡劣影響。
保守派分析家彼得·鮑爾和巴西爾·雅美在一篇很有影響的文章中更一般性地爭辯道:
外部援助提高接受國政府的資金、人緣和權力,從而提高了它們對於社會其他方面的控制能力。因此它給第三世界國家帶來災難性的民眾生活政治化……當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被廣泛政治化的時候,人們的生計,甚至他們經濟和身體意義上的生存都取決於政治和行政決策。這個結果帶來了沖突……這一系列發展將人們的注意力由生產性活動轉向政治領域;而人們的活動取向必然是一個國家經濟表現的關鍵因素。⑨
總而言之,外部援助不僅不是發展經濟的必然要求,實際上,它更可能是發展的障礙。⑩而且,外部援助是南北沖突的根源,而不是沖突的解決途徑。[11]
在更一般意義上,里根主義信徒不同意圍堵自由主義的有關觀點,即:一個更繁榮的南方能夠促進穩定,因而符合美國的利益。實際上,南方已經獲得了許多財富,但這是以北方的損失為代價的。而且,圍堵自由主義的策略並沒有購買到全球穩定。圍堵自由主義者不僅在對越南使用武力的決策問題上表現出來猶豫不決的態度,實際上鼓勵了共產主義的擴張,而且以慷慨的外援政策,對民族主義力量和第三世界自私的精英搞綏靖主義,而這些人卻致力於破壞北方的全球經濟霸主地位。
實際上,里根新內閣的許多成員堅信:北方的利益和南方的利益是根本相對立的,而當前的任務是通過制定堅定的政策來修補損失,這些政策的目的在於:擊退南方,在美國主宰的世界經濟體系內,重新征服越來越難以管理的第三世界。1981年10月,羅納德·里根在墨西哥的坎昆出席了事先大肆聲張的經濟峰會,該會議期望將南北關系引進一個新階段。然而後來人們才知道,,坎昆會議成為以自由市場名義進行的一場全球經濟反革命運動的序幕。 對那些支持對南方採取對抗政策的里根內閣成員而言,80年代早期的國際經濟形勢為他們採取經濟上的進攻態勢提供了有利的情勢。首先,盡管在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價格上漲中,歐佩克有外表上的統一戰線,但實際上80年代早期歐佩克內部存在著很深的分裂。在激進的伊朗和保守的美國同盟沙特之間存在著分歧,其中伊朗想將石油作為對付西方國家的武器;在包含伊拉克在內的爭取收入極大化國家,和如沙烏地阿拉伯爭取市場份額極大化國家之間,也同樣存在著分歧。
[12]另外,不受歐佩克控制的油田的發展和加速開采,如在北海和阿拉斯加的油田,明顯削弱了歐佩克這個卡特爾組織對石油價格的控制。
更進一步,在七十年代末,美國運用外交技巧,將歐佩克從其他第三世界國家集團為控制鋁土岩、錫和其它原材料價格而成立卡特爾的努力中分裂出來。1975年當第三世界國家政府蜂擁而至巴黎參加國際經濟合作大會(CIEC)並與北方進行對抗之際,許多國家滿心指望著歐佩克的產油國會和它們站在同一戰線,以要求訂立一個有關一大批商品的全面協定。但是,沙烏地阿拉伯被收買了:為了回報沙烏地阿拉伯獲准購買的一批美國國債,其具體數目保密,沙烏地阿拉伯同意不在商品沖突中以石油價格作為武器。一個不曾言明的工作協定就是:沙烏地阿拉伯和其它歐佩克的阿拉伯產油國可以自由決定石油價格,只要石油供給不被干擾,而且石油收入也不用於削弱現有的經濟體系。[13]該協定暴露了南方國家表面信誓旦旦的團結一致背後的脆弱,揭示了產油國精英的利益和北方的工業金融精英的利益才更是唇齒相依的事實。 外援政策成了里根政府約束南方的決定性武器。對絕大多數里根主義信徒而言,似乎早已經達成這項共識:外援主要是一種政治工具,它應該主要被用來鞏固和加強美國在國際強權政治中的地位。實際上,在里根執政期間,非軍事性的、但和安全目標掛鉤的雙邊援助的真實增長在80%以上,同時發展外援和食品援助下降了。
[16]從1981年到1986年間,經濟援助基金的五個最大受援國全是被認為對美國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它們或者具有反共斗爭的戰略意義,如薩爾瓦多、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或者具有反對第三世界斗爭的意義,如以色列和埃及。
里根主義信徒認為,美國國際發展署支付的雙邊援助應當加上附加條件:即必須推行自由市場政策,援助必須用來幫助第三世界私人企業的發展;還有人主張減少美國政府在人道主義援助中的角色,並將此責任移交給私人機構,因為對世界上窮人的道德責任最好留給私人和私人組織,而不是政府官員。[17]
七十年代末,經由多邊組織的美國對外援助佔了美國外援的五分之一左右,這成了一個最具爭議性的話題。一些里根主義信徒提議:這種外援應當逐步淘汰,至少不能再增加,因為資金提供方和接受方之間的關系越疏遠,資金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可能性就越大。[18]因此,有120億美元預算的世界銀行,成為里根主義信徒管教南方計劃的首要的關注焦點。雖然他們有人願意讓美國停止出資,因為他們認為這個機構是第三世界國家主導經濟政策的主要推動者,但財政部的實用主義的保守派,他們就是監護世界銀行運作的那些人,他們認識到世界銀行是他們管教第三世界國家的極其有效的、乃至核心的工具。 經典的冷戰自由主義者羅伯特·麥克納馬拉,觀察到了形勢的變化,於1981年辭職。隨著麥克納馬拉的辭職及其主要助手(包括高層的規劃和項目審查部的主管、巴基斯坦人馬布布·烏爾-哈克,他是世界銀行扶貧政策的智囊人物)的隨後退出,世界銀行的溫飽需要計劃也就此結束了。根據長期以來美國所擁有的權利--任命美國公民擔任世界銀行最高職位,里根政府提名一位溫順的人物,前任美洲銀行行長A·W·(湯姆)·克勞森,接替麥克納馬拉的位置。在八十年代中期,這個職位由一位更好說話的人接替--前共和黨眾議員巴伯爾·科諾布爾。里根主義信徒們將這個有6000人的大機構加以改造、以推進他們擊退共產主義的議程的道路也就開通了。
這一運動的第一炮,就是決定將美國許諾的為1982年國際發展協會(IDA)--世界銀行的軟貸款窗口--提供資金補充的贊助資金削減3億美元。這導致了其它發達國家紛紛效仿,最後,軟貸款機構收到的資助比它預期的少了10億美元。由於國際發展協會貸款是以優惠條件面向最貧窮國家的,例如印度、東南亞國家以及非洲國家等等,這一舉動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美國及其盟國正准備停止施捨。這也是改變國際發展協會資金配置標準的第一步:原來的標准,即:分配給有需要的國家,因為它們被列為貧窮(人均國民收入在400美元以下),改變成:分配給那些在經濟的結構重整中作出最大努力的國家。[19] 接著,美國要求世界銀行將資金從傳統的借貸項目轉向結構調整借貸。結構調整貸款(SAL)形成於麥克納馬拉時代的最後幾年,里根政府的財政部則更系統地將它用來強行打開第三世界的經濟。結構調整貸款是快速發放型貸款,用來解救一個國家的支付平衡的赤字或者支付到期的利息給私人銀行。但是,某國政府如果想獲得世界銀行或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結構調整貸款,它必須答應在本國執行一項徹底的結構調整計劃(SAP),該計劃表面上說是為了使其經濟更有效率,並能保持可持續的增長。
結構調整貸款通常所附帶的條件及其理由包括如下內容:
●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和減少對境外資本的需求,急劇削減政府開支,這個措施的實施意味著削減健康、教育和福利方面的開支;
●削減工資,或者嚴格限制工資的增長,以防通貨膨脹,並使出口產品更加具有競爭力;
●放開進口限制,以使本土工業更有效率,並設立激勵條件,鼓勵為出口市場而生產,這被看作既是獲得緊迫需要的外匯收入的渠道,又是比國內市場更具活力的增長動力;
●取消在工業和金融服務業方面的外資限制,以使得本地的生產和服務在外來競爭的壓力下更有效率;
●讓當地貨幣對美元等硬通貨貶值,以使出口更具競爭力;
●將國有企業私有化,並著手進行急劇的非管制化,以便促進資源依照市場而不是政府命令進行分配。
單單接收這些條件並不意味著就一定可以獲得結構調整貸款,接收國還必須同意由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嚴格監控是否達到由國際銀行業務專家們所制定的目標。結構調整貸款是分批發放的,所以借貸國達到調整目標,意味著下一筆貸款的發放,達不到目標,則意味著下一筆貸款的延期或凍結。由於結構調整措施涵蓋了宏觀經濟政策的諸多方面,同意接受結構調整貸款,實質上形同將一個國家的經濟控制權拱手讓給世界銀行。實際上,世界銀行的前加拿大執行主席曾經證實:
結構調整貸款中包含的宏觀政策建議觸及了發展政策過程的最為核心的部分,對於接收結構調整貸款的國家而言,它們經濟增長的速率和方式,以及與此相關的社會目標,恰恰就是國家主權,盡管國家主權是一個捉摸不定卻又十分重要的概念。[20]
雖然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們努力地兜售結構調整貸款,宣稱它是提高效率和維持增長之必須,第三世界國家的領導人們從一開始就清楚地意識到:結構性調整計劃的攻擊目標,就是第三世界的國家機制,里根主義信徒們將這個機制看作是使第三世界國家經濟主權的運作成為可能並具有成效的工具。 毫不奇怪,一開始的時候,很少有政府願意接受結構調整貸款,但隨著1982年中期第三世界國家債務危機的爆發,里根主義信徒們通過結構調整來重新馴服南方國家的計劃,遇到了一個大好時機。約翰·希翰(John Sheahan)記載道:由於越來越多的第三世界國家面臨著償還70年代北方國家的銀行提供的巨額借貸的困難,美國和布雷頓森林機構利用這一段金融緊張時期,堅持要求債務國要以消除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作為獲得新的資助的代價。[21]
美國財政部規定:美國的私人銀行作債務重整時一律要得到世界銀行所同意的前提條件。對債務國而言,它們為償還私人銀行的利息所迫切需要的世界銀行的批准和現金,要付出很大代價才能得到。正如一位曾經參與墨西哥債務談判的財政部官員所言:只有那些下決心進行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國家才有可能獲得[世界銀行的]資助。[22]
結構調整是貝克爾計劃的核心內容,這個計劃是由里根政府於1985年在漢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會議上宣布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基金資助負債國家償還利息的前提條件是:這些國家必須採用'里根經濟學'的路線--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取消政府補貼、開放外國投資等等。[23]里薩克斯指出,從債務國的角度來看,這里所提議的改革目標……比標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萬靈丹在各方面都走得更遠,如貶值、公共部門借貸的削減、貨幣供應控制以及工資與物價的取消控制等等,這形同將整個國家的財產甩賣。[24]正如希翰所形容的那樣,人們意識到結構調整是比六十年代初期人們所能夠想像的任何計劃都要極端得多的一項計劃。[25] 至1986年初,十五個債務國中被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爾所指定的十二個優先債務國,其中包括了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菲律賓,都答應接受結構調整計劃。結構調整貸款從1981年國際銀行總貸款額的3%,上升到了1986年的19%。五年以後,這個數字上升到25%。到1992年底,共有大約267項結構調整貸款得到批准。[26]
和這些貸款有關的許多項目是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調進行的。一開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現場監督計劃被設計成一種短期計劃,來糾正一個國家的外部帳目赤字,手段包括強制該國消除財政赤字、限制貨幣供應、貨幣貶值等等。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技術官僚們後來認識到:支出平衡問題仍會繼續反復出現,除非實行更加戰略性的結構改革方案來加強市場的作用,減少政府的角色,以及將這個國家更徹底地融合進世界經濟。於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現場監督計劃被加以延長,或被擴展設計,將結構改革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支出平衡資助的條件之一,或者與世界銀行的結構調整保持密切的協調。
因此,雖然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兩個組織各有分工:世界銀行負責推動經濟增長,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監督金融控制,它們當今的角色則已經很難區分,因為它們已經同時成為北方國家在經濟上實行反擊策略的執行機構。在那些接受結構調整貸款的國家那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做法以震盪療法而著稱,亦即短期穩定措施和長期結構改革的同時進行。因此,也就難怪實行結構調整的國家將這兩個機構諷刺性地稱作布雷頓森林雙胞胎。
1988年結構調整設施(SAF)的成立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提高到一個新台階,該機構緊密協調這兩個組織的監控和執行活動,特別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該地區共有47個國家,其中36個國家實施了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持的結構調整計劃。由於這些國家的政治體制大多十分薄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提供資助為名實行的共同管轄政策強加在了大部分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實際上,在80年代有70 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屈服,由華盛頓政府所遙控指揮的穩定方案、結構調整和震盪療法成了南方國家在這十個年頭里最普遍的狀況。其共同的目標就是解除第三世界國家政府作為本國經濟發展的推動者的權力。1988年,由聯合國非洲特使進行的一項有關結構調整計劃的調查得出結論:結構調整計劃的實質在於減少或徹底消除國家在經濟的生產部門與分配部門中的直接干預。[27]類似地,1992年由美洲洲際發展銀行出版的回顧十年調整的一個研究,也同樣證實了將政府從經濟活動中驅逐出去是八十年代指導結構改革的意識形態的中心內容:這個學派認為:從經濟道路的選擇及其所伴隨的制度設計來看,拉丁美洲國家的戰後歷史是一部集體謬誤的歷史。要修正這個謬誤,長期以來公共部門占據經濟舞台中心的現象必須終結,並實行激烈的療法:作為生產者的國家以及國家扶植的資本主義都必須取消,限制國家的責任,使其僅限於憲法所規定的那些任務,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交還給市場,取消阻撓一個具有獨立精神的企業家階級的涌現的一切障礙。

熱點內容
算力與比特幣 發布:2025-05-15 01:29:51 瀏覽:786
捷成股份區塊鏈 發布:2025-05-15 01:26:01 瀏覽:723
比特幣錢包錢被轉了 發布:2025-05-15 01:24:25 瀏覽:180
usdt機會 發布:2025-05-15 00:39:17 瀏覽:524
xrp和sec第一輪談判錄音 發布:2025-05-15 00:39:12 瀏覽:71
區塊鏈聯盟鏈多中心 發布:2025-05-15 00:34:28 瀏覽:197
比特幣現金2019 發布:2025-05-15 00:15:58 瀏覽:837
btc計算難度怎麼算 發布:2025-05-15 00:08:51 瀏覽:776
usdt合約地址bsc 發布:2025-05-15 00:07:04 瀏覽:459
gucs數字貨幣在國際交易平台可以交易嗎 發布:2025-05-15 00:05:36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