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未來十年
Ⅰ 區塊鏈是未來十年的趨勢嗎
區塊鏈是未來十年最大的趨勢!
你用30年前的思維來看問題,你會覺得別人都瘋了,實際上是你落伍了 。
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末,化名為「中本聰」的神秘人士在論壇中發表了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首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
2009年1月3日,區塊鏈的第一個區塊就已經誕生,這個區塊被稱之為「創始區塊」。
幾乎是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比特幣成為其發揮作用的第一個事物,此後幾年,比特幣逐漸風靡全球,在2017年其瘋狂的行情讓區塊鏈技術為眾人所知。
區塊鏈(blockchain)思想最早出現在大名鼎鼎的比特幣(Bitcoin)開源項目中。比特幣項目在誕生和發展過程中,借鑒了來自數字貨幣、密碼學、博弈論、分布式系統、控制論等多個領域的技術成果,可謂博採眾家之長於一身,作為其核心支撐結構的區塊鏈技術更是令人矚目的創新成果。
區塊鏈是一個由不同節點共同參與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是開放式的賬簿系統(ledger)。
區塊鏈的3大特徵
相比於傳統的中心化方案,區塊鏈技術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
區塊鏈的核心思想是去中心化
在區塊鏈系統中,任意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所有的節點都有能力去用計算能力投票,從而保證了得到承認的結果是過半數節點公認的結果。即使遭受嚴重的黑客攻擊,只要黑客控制的節點數不超過全球節點總數的一半,系統就依然能正常運行,數據也不會被篡改。
區塊鏈最大的顛覆性在於信用的建立
理論上說,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不再有存在價值。《經濟學人》對區塊鏈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簡單地說,它是「一台創造信任的機器」。區塊鏈讓人們在互不信任並沒有中立中央機構的情況下,能夠做到互相協作。打擊假幣和金融詐騙未來都不需要了。
區塊鏈的集體維護可以降低成本
在中心化網路體系下,系統的維護和經營依賴於數據中心等平台的運維和經營,成本不可省略。區塊鏈的節點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每一個節點在參與記錄的同時也來驗證其他節點記錄結果的正確性,維護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一句話概括,區塊鏈觸動的是錢、信任和權力,這些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性基礎。
其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
1.醞釀期:2009-2012年,經濟形態以比特幣及其產業生態為主。
2.萌芽期:時期為2012-2015年,區塊鏈隨著比特幣進入公眾視野,新生的錢包支付和匯款公司出現,區塊鏈經濟擴散到金融領域。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不斷。區塊鏈技術從比特幣系統中剝離出來。
3.發展期:2016年開始探索行業應用,出現了大量區塊鏈創業公司。2017年ICO的火熱讓區塊鏈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區塊鏈2.0時代」正在到來
應用服務層是區塊鏈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分為1.0、2.0、3.0三個階段的應用。
可編程貨幣:區塊鏈1.0應用
可編程貨幣,即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但它並不是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法定貨幣,也沒有政府當局為它提供擔保。
可編程金融:區塊鏈2.0應用
區塊鏈2.0應用加入了\"智能合約\"(利用程序演算法替代人執行合同)的概念。這使得區塊鏈從最初的貨幣體系,可以拓展到股權、債權和產權的登記、轉讓,證券和金融合約的交易、執行,甚至博彩和防偽等金融領域。
可編程社會:區塊鏈3.0應用
區塊鏈是價值互聯網的內核,能夠對於每一個互聯網中代表價值的信息和位元組進行產權確認、計量和存儲。它不僅僅能夠記錄金融業的交易,而是幾乎可以記錄任何有價值的能以代碼形式進行表達的事物。其應用能夠擴展到任何有需求的領域,進而到整個社會。
目前區塊鏈應用已經開始超越比特幣(區塊鏈1.0),進入到區塊鏈1.5時代,並且向金融領域(區塊鏈2.0)過渡。
未來3-5年,區塊鏈或許會超越金融領域,進入社會公證、智能化領域(區塊鏈3.0),包括了身份認證、公證、仲裁、審計、域名、物流、醫療、郵件、簽證、投票等領域,應用范圍擴大到了整個社會,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成為\"萬物互聯\"的一種最底層的協議。
當前,區塊鏈技術已經被世界認可,發展已經成為了必然一種趨勢。伴隨而來的是更多人的關注,「未來30年,是新技術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不管你是什麼人,不管你身處哪裡,我們所有每個人都會是這場大變革的一部分。」
現狀就是如此,區塊鏈給了90後一個時代契機,但是想要駕馭區塊鏈技術,又不至於被起負面因素影響,最重要的,只能是對其有清醒的認識,不管是監管者,研究者,投機者,還是旁觀者。
是時候投入你的更多精力,來關注區塊鏈技術了。
我國區塊鏈職位的平均年薪達到30萬以上,部分企業年薪已到100萬以上,北京上海等地的區塊鏈行業應屆生月薪均已超過20k!90後捉住時代紅利,未來可能就會成就下一個阿里巴巴!如果錯過可能就要後悔十年了。
Ⅱ 虛擬貨幣與數字貨幣有什麼不同未來十年前景如何
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有別於虛擬貨幣,不是比特幣也不是Q幣!也就是說區別於比特幣,以太幣這類的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只能在網路中封閉流通,就好比騰訊的Q幣和匯新雲軟體協同產業生態鏈平台上的幣,它們只能用於自身產品的一種使用。而數字貨幣是可以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但只有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才是法定數字貨幣,比特幣是非法定數字貨幣。而對於法定數字貨幣,目前國際尚無統一定義。央行科技司副司長兼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姚前認為,央行研究發行的數字貨幣是指數字化人民幣,從各國方案看屬於法定加密數字貨幣,其本身是貨幣而不僅僅是支付工具。而與之對應,虛擬貨幣也稱為非法定數字貨幣。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李禮輝就曾表示過,數字貨幣必須具備法定地位、國家主權背書,明確發行責任主體。以比特幣和以太幣等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沒有國別,沒有主權背書,沒有合格發行主體,沒有國家信用支撐,這些都不是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不等同於虛擬貨幣
既然數字貨幣是可以用來進行商品交易的那麼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算是一種數字貨幣的模式嗎?
支付寶、微信支付和手機銀行等其實都是電子貨幣,並不是數字貨幣。這些都是基於電子賬戶實現的支付方式,本質上只是一種現有法定貨幣的信息化過程,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數字貨幣。比如,支付寶或微信交易的金額,本質上還是銀行賬戶上的紙幣,不過是電子形態,手機上顯示的「100元」也必然對應著銀行里真實的100元。
(匯新雲徐生整理)
Ⅲ 2020哪些數字貨幣最有潛力
1、Enjin(ENJ)
在不久的將來,游戲行業是最有可能首先大規模採用區塊鏈的產業。Enjin Coin是由Enjin創建的虛擬商品的加密貨幣。 Enjin是「最大的在線游戲社區平台」,擁有超過250,000個游戲社區和1,870萬注冊游戲玩家。
2、Cardano(ADA )
Cardano相對於Ethereum、EOS、Tron,是第三代去中心化app(DApp)和智能合約平台。Cardano的設計哲學有以下幾點:
可擴展性(Scalability):隨著用戶增長,處理交易的速度不受影響甚至更快,像p2p協議正是如此。
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未來將會有無數多設備之間相互連接,而不是像現在只能通過路由器進行連接轉發,各種設備可以通過標準的:通用協議直接進行通信。
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如同bitcoin,Cardano項目不會受到某個公司或組織的控制和影響,也正如此才是一個安全的去中心化的,可以進行可持續開發的平台。
3、Nash Exchange(NEX)
隨著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s)的流行,Nash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Nash是一種注冊安全的Token(Security Token),過去一段時間,Nash參與和領導了多起項目的開發。
Nash Exchange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如果持有NEX token,可以在此計算可以得到的股息分紅。
4、Basic Attention Token (BAT)
BAT主要解決廣告投放的問題:
用戶信息被濫用:大公司如google、facebook跟蹤和利用用戶信息和行為,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進行售賣。
廣告投放效果受到抑制:中間商賺取絕大多數比列的費用、投放的廣告大量被用戶利用軟體進行屏蔽以及廣告投放造假。
在過去的6個月到12個月當中,使用brave瀏覽器(註:brave瀏覽器支持BAT token)發布者迅速增長,幾乎沒有哪個區塊鏈生態有如此快。
5、chainlink(LINK)
chainlink主要解決每個區塊鏈都存在的、智能合約無法獲取外部數據的問題。為了將外部數據引入區塊鏈,智能合約提出Oracles的概念。
包括google在內的公司在支持chainlink的開發,以下是一份Chainlink合作夥伴名單。
Chainlink的一個主要問題類似於以太坊,開發團隊保留了6.5億個LINK token,而目前只有3.5億token在流通。
6、以太坊 Ethereum(ETH)
Ethereum 長期盤踞Top 100 Cryptocurrencies第二名的位置,它的生態已經如此之大,以至於我們現在已經不能稱它為山寨幣(altcoin)。說實話,個人長期不太看好Ethereum(原因會專門開帖另說),但在短期內還是會蓬勃發展的。
Ⅳ 何為數字貨幣未來數字貨幣發展將會如何
其實,貨幣就是等價物,以前是物物交換,再後來貝殼變成了等價物,演變成黃金,最後用易於攜帶的紙幣。現在呢,微信支付寶掃碼就行了,連個載體都不用。數字貨幣的合法的身份就只是等到統治階級的點頭而已。
Ⅳ 為什麼數字貨幣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球會出現一種全球公認的數字貨幣,這種數字貨幣可以在全球流通。另一種情況是出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就和現在的國際局勢很像。這種數字貨幣可能是由某個強大的國家或者聯盟發行,其它的國家也會出現自己的數字貨幣,但主要起到輔助的作用,比特幣、瑞泰幣、活力幣可能到時候僅僅作為一種資產類別而存在。
Ⅵ 未來數字貨幣能代替傳統貨幣嗎
下面是央行行長周小川的原話:未來數字貨幣將逐漸取代傳統貨幣。
現在還不能說數字貨幣的時間表。中國人口多、體量太大,像換一版人民幣,小的國家幾個月可以完成,中國則需要約十年。所以數字貨幣和現金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會是並行、逐步替代的關系。後期現金的交易成本會慢慢升高,比如過去讓銀行點數大量的硬幣,點不完不下班,也不收費,後來可能就需要收費了,有了激勵機制,大家自然會更多使用數字貨幣,不過兩者仍會在較長期共存。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也是受到了比特幣、萊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啟發,而歐陸眾籌的數字貨幣與實體資產結合的模式也是借鑒了比特幣的經驗。
Ⅶ 比特幣在未來十年會不會面臨崩盤
1、世事無常,未來十年的事情是沒有人能說得清楚的,所以比特幣在未來十年是否會崩盤是沒有人能准確預測的。
2、比特幣是類似電子郵件的電子現金,交易雙方需要類似電子郵箱的「比特幣錢包」和類似電郵地址的「比特幣地址」。和收發電子郵件一樣,匯款方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按收款方地址將比特幣直接付給對方。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Ⅷ 央行擬發行數字貨幣替代實物現金 十年之後,紙幣還有嗎
沒有這個消息,
就算他是真的別說十年,幾十年紙幣也不會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