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說數字貨幣
『壹』 什麼是郎咸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
《郎咸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復甦的背後和蕭條的亮點)》內容簡介:2009年以來,我國的各項經濟指標出現回暖跡象,股市上漲、樓市熱銷、車市火暴,這是否說明我國經濟已經回暖?郎咸平教授對蕭條時期的各種獨特現場進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場回暖背後的真相與亮點,指出我國經濟的真正危機並非金融危機,而是製造業危機。在此基礎上,郎咸平教授指出,蕭條時期並不意味著毫無機會。通過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各領域的逐一解讀,為讀者找出投資機會。並最終得出結論,只有「第四駕馬車」——產業鏈高效整合才能真正拉動中國經濟。捲舌三尺劍,心有大乾坤。百姓經濟學家郎成平再發強音:拯救中國經濟的x元素在哪裡?老百姓的投資機會在哪裡?郎成平說:中國經濟危機的本質是製造業危機,只有第四駕馬車才能拯救中國經濟!
『貳』 郎咸平教授說,高盛從建行賺了1300億人民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下面是郎咸平的原話:
「高盛曾經是中國工商銀行的最大股東,它的好朋友美國銀行曾經是建行的大股東。建行的上市讓它們賺了1300億元,就是說我們每一個老百姓都為美國銀行付出100元。金融改革,最後圖利了高盛集團。
實在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盤算的,為何會被高盛牽著鼻子走。最近那些幽靈頻頻套現,從中獲取了巨額財富。伴隨著他們的唱空和唱多,我們被搞得暈頭轉向,一些所謂的專家則感覺自己好得不得了,這些專家就是跟中國股市的「黑嘴」一樣,在給高盛抬轎子,甚至他們被高盛利用了還不知道。「
(2)郎咸平說數字貨幣擴展閱讀
《環球時報》披露高盛在世界和中國干下的部分壞事:「兩年多以前,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導致全球性通脹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日益困難,其實就與高盛等跨國投行的操縱直接相關。以油價為例,在國際油價於2008年7月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記錄之前,走勢幾乎與高盛推出的報告一致。
一位中國經濟學家稱,中國國有銀行2004年改制的時候,高盛相繼發表報告,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說不值一點錢,說壞賬太高了,不值錢,你們都別要。但結果高盛等以極其便宜的價格收購了中國銀行上市的股權。僅某個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高盛等華爾街公司賺了1300億人民幣,相當於中國每人給了美國100元。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記者說,高盛一直擾亂國際金融秩序。2007年,高盛發表報告,稱原油要漲到200美元一桶,當時中國拚命購買了價格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還與一些中國公司設下「對賭協議」,自己卻悄悄拋售原油。到了當年年底,油價降到34美元一桶。中國國資委官員曾表示保留對高盛等交易欺詐起訴的權利。
或許有讀者還記得,2008年本報今日快評對油價問題、「銀行賤賣論」問題等發表了一系列看法,年底以《為什麼先生老是欺騙學生》為題,作了一個小結。(參見《常態》一書)我在文章最後說:「在與狼共舞的『貨幣戰爭』中,我們輸多勝少。先生有責任,學生也有責任。」
『叄』 郎咸平先生所說的混合幣種儲蓄(追分)
有種金融產品叫 外匯掛鉤結構性產品
http://bank1.jrj.com.cn/news/2008-02-04/000003266861.html
不懂郎教授為什麼要選波動大的日元
『肆』 郎咸平說貨幣超發,請高手解釋下為什麼超發
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保增長國家投資4w億,但我國不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型國家,是靠出口和國內基礎建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型,所以大部分投資都通過銀行借貸流入基礎建設和房地產了,那麼大規模投資必然導致相關產業和原材料的漲價,產業鏈的關聯程度很高,用不了多長時間其他行業也一樣開始漲,所以最大受益者莫過於房地產和建築行業。政策的導向結果現在體現出來大概是弊大於利了。不過當時大環境下,恐怕沒預料到有這么嚴重吧
『伍』 郎咸平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潛規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重大決策需要85%的股份投票通過才能執行,美國有16%多,英法德三國組成的歐盟有15%多,也就是美國和歐盟有一票否決的權利。
而亞洲中國6%多,日本也是,韓國只有1%左右,加起來只是13%多,不存在否決重大決議的股份,所以中國排名第二,日本第三隻是擺樣子給人看而已,因為你沒有否決權。
『陸』 郎咸平教授所說的「虛擬資金」說是為實,那為何又說「虛擬」有沒有更貼切一點的名詞
樓主的提問中,點出了三點。可能我說的有點遠,字有點多,樓主有興趣就看看吧
第一點:房產稅問題。
我一直是反對上海的房產稅的
世界銀行曾經發表言論:徵收房產稅必將面對巨大的政治壓力。
這根壓力來源於房產稅的獨特性。
一般的稅種,都是由納稅人先得到利潤,再納稅,比如說個人所得稅,我這個月賺了1000元錢,納50元的稅,這是應該的,因為我有了收入,應該和社會共享其中的部分;然而房產稅完全不是這個概念。房子只要不出售,不出租,不會有任何的現金收入,既然沒有收入,如何收稅?在這樣的情況下收稅,無疑是從老百姓身上割肉。如何處理好這個矛盾,這是徵收房產稅的先提條件。
再看中國房產稅。雖然我覺得房產稅的徵收對於房地產市場合理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此時此刻的中國,卻不應該徵收。就是連徵收房產稅的目的都搞錯的!居然拿房產稅來打壓房價!我剛才說過房產稅有很大的矛盾。而美國是這樣處理的
打個比方,我的房子去年價值200萬,今年升值了,210萬了,而政府就在這10萬當中抽取1.8%,也就是1800元,然後用這筆錢,用於本地區的教育、提高警察數量加強治安以及為窮人和買不起商品房的人建造保障性住房,地方政府的每一筆錢的支出,都可以通過網路詳細查詢,公開透明。而提高教育、加強治安後的地區,房價自然還會上漲,納稅人的資產會不斷的提高,卻只需要繳納房價增長部分的1.8%,如此一來,美國老百姓自然願意繳納房產稅了。
由此可見美國的房產稅,目的不是為了打壓房價,他是通過使得有錢的商品房擁有著更有錢,然後抽稅圖利窮人,建造保障性住房給窮人住,達到人人居者有其所的目標。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官員在處理公務的時候是非常高效的,美國一個地方的公務員(鎮)數量一般就是3人,這樣就不會大量的三公支出。而評估房屋價值的人員通常是由多家有信託責任的單位,指派相互不認識的人員共同來評估,如果房屋所有人認為評估過高,或者過低,還可以上訴。
而中國的國情完全不同,而且房產稅的徵收目的不同!我們是為了打壓房價,被徵收人的利益完全得不到報障。他們根本無法從中得到任何的實惠。而且在行政過程中有諸多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如何評估房屋價值?誰來評估,是否會滋生腐敗,房產稅的用途,房產稅是否和房屋交易稅相沖突,這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巨大的行政費用,是否會使得用於保障房的資金大幅度縮水呢?
所以,以中國目前的國情,徵收房產稅並不合適,甚至是錯誤的,沒有理論上和實際上的收益的前提下就徵收,與其稱之為是「房產稅」,反而稱之為「房產費」更貼切。
第二點:戶口問題。
本來戶口已經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了,所有的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理想和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生活目標,有些人離開上海出去創業,有些人來到上海就業。而現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由原本的「XX城市歡迎您」,退化成為了,「XX城市歡迎有戶口的您,歡迎有錢的您來消費,又或者是歡迎有能力的您來幫助上海本地人致富。我甚至是懷疑,這是既得利益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制定的游戲規則,否則,為什麼北京人考北大分數線要低,外地人考北大的分數線要高呢??
第三點。不管是本科、還是專科,真的有用嗎?
我想問問樓主,您在大學學到的知識,在工作中真的能充分體現出作用嗎?可能樓主是真正用到了,但是我覺得,大部分人是用不著大學的知識的。
我要通過中國企業生存困難這個現狀,引出為什麼中國的「學歷問題」
中國企業為什麼會這么困難?難道中國的企業家不用功、不努力嗎?不夠節儉嗎?難道是我們的就業者的知識不夠嗎?都不是!我們中國的大學生比例位列世界的最前端。而是因為在這個經濟戰爭之下,中國製造業的優勢,比如說勞動成本的優勢將盪然無存。什麼叫「產業鏈戰爭」?我們以浙江所生產的芭比娃娃為例,芭比娃娃出廠價是1美元,到美國沃爾瑪就是9.9美元,請問,10美元的零售價減1美元出廠價,中間這9美元是怎麼創造的?
他的創造過程就是「大物流」的概念,包括以下六大塊:第一,產品設計;第二,原料采購;第三,倉儲運輸;第四,訂單處理;第五,批發經營;第六,終端零售。這六大塊創造了9美元的價值,而我們製造創造了1美元的價值。而製造你知道有什麼特點呢?那就是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剝削勞動,創造1美元的價值;而那六大塊,不破壞環境,不剝削勞動,創造9美元的價值。中國企業家辛辛苦苦創造一百萬元的產值,同時替美國創造九百萬美元的價值。因此中國經濟越增長,美國越富裕!你們是在為人做嫁衣,替人打工,結果我們自己還不知道,還說是製造業大國,可憐呀!這就是所謂的國際分工的不同。我們的根本,就是產業鏈定位錯誤!
這就是香港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的「六加一」的理論,美國周圍國家(不含加拿大)以及我們中國,就是六加一的「一」,他們是「六」,美國自從二戰和冷戰獲勝後,就建立了以美國為主,夥同其他親美西歐、日本諸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劃分了「六加一產業鏈」的財富分配,以非常復雜的手段,將「六」的絕大部分囊獲其中,並使其獲得財富利益最大化,而破壞環境、剝削勞工的「一」,放在發展中國家,並將其利益最小化。
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難,所學的東西又在工作中不能充分使用?因為大學生學的是「高科技」的東西,樓主千萬不要認為高科技指的是集成電路板這類東西,真正的高科技是在設計、企業管理方面起到真正作用的。而這些崗位,大部分都集中在「六加一」中的「六」這個環節,「一」是最不需要高科技的大學生的,所以,大學畢業生都覺得自己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原因就在於此,通常一個本科生的工作,大專學歷就足矣勝任;一個大專畢業生的工作,高中生就能夠勝任,因為中國是一個僅限於「一」的製造業國家,不需要那麼多大學生,同時在實際工作中本科生和專科生沒有差別。這就是原因。
『柒』 郎咸平在推廣Pi幣嗎
不要信,你要去看自己的直覺,自己去衡量,千萬不要信別人怎麼說的,因為所有的人都是封建的。
『捌』 求郎咸平的《郎咸平說:誰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機》
已經發你郵箱了,呵呵
『玖』 郎咸平說 節目中 買黃金無法保值 買一定數量人民幣 再買等值美金 不管未來匯率如何波動 保證不賺錢 謂之保
黃金只是相對保值,從長遠來看,黃金的價值還是貶值的。比如30年代同樣重量的黃金和現在的黃金貨幣價值上翻了可能近幾十倍,但從通漲上來說,即使放到今天,80年前能買到的東西,今天依然買不到。比如500克的黃金在30年代可能已經能買個大宅子了,放到今天,一線城市裡你可能只能買個廁所。但其貨幣價值卻翻了幾十倍。只能說是相對保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