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對GDP影響
①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GDP的影響
面對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幣升值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對於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積極影響主要包括對物價、產業結構、進口貿易和貿易糾紛方面,消極影響主要包括出口、外資引進、金融市場和就業方面。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企業;進口;出口 人民幣的升值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不能一味地說是好是壞,而要結合當時的國情和世界發展背景而論。本文將積極與消極的影響淺析如下:
一、積極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國內物價,方便百姓生活。假如人民幣升值,國內整個商品價格體系也會隨之出現重大變動。人民幣升值,相應地體現在國際商品價格的下降,這樣一來有利於國外物美價廉的商品進入到國內市場,從而影響到國內一些商品的價格。國內進口的增大,使國內市場產品豐富化,加上進口產品價格上的下調,給國內商品帶來競爭壓力,迫使國產商品也在價格上作出調整,來保證目前所佔的市場份額,最終使得國內和國際物價趨於平衡。
同時,對於國內的老百姓來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幣更值錢了,購買進口商品會更加便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節假日出國旅遊的機會越來越多,留學生人數也大幅上漲,而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用人民幣兌換來的外幣增多,兌換外幣需要的人民幣數量減少,比如以前需要一萬元人民幣的旅遊費或學費,現在就不到一萬元了,這給人民帶來了不少實惠,實現願望也變得容易了許多。
(二)人民幣升值,有利於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當前的中國,出口比重還很大,我國企業應開拓銷售渠道,佔領更多的國際資源和市場。而人民幣升值,給我過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了一次絕好的機會。因為其有利於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促使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增加我國產品的附加值,改善經營理念,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從而達到國際化標准。
(三)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貿易。尤其對原材料進口依賴程度較高的企業來說,購買原材料的價格壓力會有所減輕。人民幣升值後,進口商品的價格將會相應地下降,進口企業可以用比較低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到生產所需的原材料等,降低了成本和各種費用,改善了盈利狀況,這對於進口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我國的自然資源相對短缺,目前又處於經濟建設的重要時期,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戰略物資如石油、鐵礦石等大部分依靠進口,人民幣的適度升值,有利於增強我們對物資的購買力,減輕因價格上漲而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四)人民幣升值,有利於緩解貿易糾紛,樹立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近幾年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一直處於順差狀態,中國積累的巨額貿易順差,經常會受到國際上的抨擊,貿易糾紛也越來越多,中國頻繁遇到的反傾銷訴訟和其他貿易爭端均與之有關,而且越來越集中於人民幣匯率定價過低之上,致使人民幣升值問題成為貿易摩擦的關鍵。而且在目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美元大幅貶值,貿易保護主義也愈演愈烈,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較大,人民幣適度升值,可以緩解我國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
二、消極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外貿出口的增長。因為人民幣升值後,提高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我國出口企業成本相應提高,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於出口的持續擴大,從而降低國內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優勢,嚴重影響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發揮,甚至導致貿易逆差的出現,造成收入的損失。同時,如果維持國際價格不變,又會對出口企業的利潤造成影響,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甚至會有倒閉的可能。
(二)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引進外資。因為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的商品更昂貴了,其中當然包括曾以廉價而吸引國際資本的勞動力和其它自然資源。相同的在華投資,人民幣升值後,外資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因此會降低中國市場對外資金的吸引力,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甚至會出現已經在華投資的企業紛紛撤資,轉而投資其他國家,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三)人民幣升值,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我國是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的國家,人民幣的升值,會吸引大量投機性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資本市場,並以獲得短線收益為目的而對人民幣進行炒作,這種逐利行為勢必會給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四)人民幣升值,會增加就業壓力。多年來,我國出口的一個明顯優勢,就是我國的廉價勞動力,這使得出口產品成本低,價格上就會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且技術含量較低,產品附加值小,而人民幣升值抑制了出口,必然會增加就業的壓力。另外,目前中國提供新增就業機會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資企業,打擊出口最終將體現在就業上,勢必對當前就業環境的改善產生一定沖擊,進而對就業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② 數字貨幣對國家利益最重要的影響是什麼
3發行中國數字貨幣的重大意義
CBDC的核心價值,可以歸納為四點:第一,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讓央行更好管理貨幣創造和供給,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和更好應對商業周期。第二,基於區塊鏈相關的技術構建支付和清算基礎設施,可以減本增效,數字貨幣可以大大降低貨幣發行、流通、使用等環節的成本,實現無鈔化交易,也符合當前飛速發展的電子支付潮流。第三,賦予了央行更強貨幣體系管控能力,比如說KFC、反洗錢、反恐融資,以及一些定向政策等。在Libra推出以前,央行重視CBDC,主要會出於上述三個目的,但現在,CBDC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要,這就是央行的第四個目的。從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來看,確實遇到重重困難,一是以美國為首的圍追堵截,二是股匯兩市的動盪。要想打破美帝為首的圍追堵截,實現股匯兩市的正常發展,從而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還真的是個不錯的辦法。在人民幣國際化十周年之際,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非凡的成就。全球13家國際金融機構開始重視中國債券市場,在發達國家降息大潮,負利率成為常規手段的階段,中國債券在國際上極具競爭力。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已有38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金額高達3.67萬億元人民幣。而我國全力推進的「一帶一路」正在為人民幣國際化持續創造需求,人民幣輸出成為「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手段。此外,人民幣是全球外匯市場最活躍的貨幣之一,倫敦已超過香港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人民幣資產也將繼續獲得全球各國的青睞。
CBDC發行允許與他國分享鑄幣權中國央行在發行CBDC的時候,也讓一帶一路或者其他友好國家,一同參與到CBDC發行中來,與他們分享部分的鑄幣權。那如何參與?包括下面兩種情形,我們這里暫且用哈薩克來舉例。第一種,是哈薩克可以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哈薩克國債,發行方是哈薩克,但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這種債對哈薩克來說是主權債,哈薩克也可以拿來出售給中國央行換取CBDC。第二種,是哈薩克發行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國債,發行方是哈薩克,並以它們的本幣計價。這種方法對哈薩克來說最容易,因為這就是它們自己的國債,把國債出售給中國央行,中國央行給他CBDC。兩者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出售國債給中國央行,但國債的發行主體不一樣,國債的計價貨幣也不一樣,因而對哈薩克的要求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上面這幾種方式,理論上來講可以作為一種政治工具,去影響和調節中國政府與哈薩克之間的關系。
4數字貨幣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法寶
中國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在貨幣方面,其實就是人民幣的國際化。而以美元為主的貨幣結算體系,給美元以外的決策者帶來了很大的問題,降低美元地位最好的方式就是可以用一種全球數字貨幣來取代美元,以結束美元的主導優勢。而中國版的CBDC,有可能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結束美元霸權的最大法寶。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就在於去美元化的大趨勢,所以我們要美元以外的友好國家都來參與中國的數字貨幣。從大宗交易和金融結算上率先使用數字貨幣,以繞開美元限制交易,必將實現去美元化的發展,形成新的以中國主導多方參與的貨幣貿易體系。那麼如何實現呢?本質上就是出讓利益,讓去美元化的友好國家,參與到CBDC的發行過程中來,甚至,可以從中分享人民幣的鑄幣稅。把區塊鏈和比特幣民主化、利益分享的精神,體現到主權貨幣的設計上來,這是最有效的法寶,也是人民幣國際化最實際的實現路徑。
③ 數字貨幣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遠離戰火的美國經濟毅然崛起,而陷入戰亂的歐洲經濟和貨幣信用體系遭到重創,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美國指點江山,把握住主導世界金融秩序的最佳時機,在1944年7月將45個國家的700多名代表邀請到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的華盛頓山國家賓館,在最大債務國英國率先承認美國金融領導地位的情況下,促成了布雷頓森林條約達成。
布雷頓森林體系最大的創新就在於第一次讓某一個國家的貨幣(美元紙鈔)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多少存在與會各國在美國的強勢淫威下不得不屈服的原因。牛頓的金本位強調了儲備黃金的神聖地位所在,英鎊只有在按規定可足額兌現黃金的情況下,才具有價值信用。但布雷頓體系卻讓美元凌駕於黃金和各國貨幣之上,這就為後來美元霸權的不可一世與剝削全球奠定了基礎。
布雷頓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和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對持有的美元儲備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政府兌換黃金,各國貨幣對美元實行可調節的匯率制。同時,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維持這一體系的正常運轉,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的職能。
這一體系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帶來了國際貿易空前發展和全球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的新局面,但其以一國貨幣(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具有內在的不公平,只有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讓其他國家獲得美元儲備與國際貿易資本。
這就出現類似於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與美國的貿易場景一樣,中國百姓消耗資源和血汗勞動,在太平洋架起一條萬噸巨輪海運專線,夜以繼日地將中國商品送往美國,而美國僅僅給你一點紙鈔或只是給你記筆美元債務的欠條。而美國如果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對國際儲備貨幣的供應,引起國際貿易和清償能力的不足。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儼然成為全世界人民的中央銀行。
從50年代後期起,歐洲與戰後各國經濟都取得高速增長,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美元信用不斷消弱,各國法幣趨於強勢和貨幣獨立意識開始重建,法國經濟復甦後,率先要求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濫發的美元贖回了,最終,在美聯儲和幕後財閥的高壓下,尼克松政府被迫於8月份宣布放棄按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承諾,實行了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金本位出現瓦解,隨後,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日本、加拿大等國也宣布實行了浮動匯率制,不再承擔維持美元固定匯率的義務,美元也不再成為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金本徹底垮塌。
④ 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如果數字貨幣被廣泛接受且能發揮貨幣的職能,就會削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並給政策制定帶來困難。因為數字貨幣發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監管的第三方,貨幣被創造於銀行體系之外,發行量完全取決於發行者的意願,因此會使貨幣供應量不穩定,再加上當局無法監測數字貨幣的發行及流通,導致無法精準判斷經濟運行情況,給政策制定帶來困擾,同時也會削弱政策傳導和執行的有效性。
應答時間:2021-07-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⑤ GDP對國家的影響.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 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而減低了。 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納稅人有理由懷疑不合理的建造地標性建築物。 政績工程,越來越遭到老百姓和政府的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