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er數字貨幣
1. 汪延的人物關注
完美的Fusion--汪延
汪延和紅酒的緣分從他記事兒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那時,爺爺便用筷子點著紅酒往他的小嘴裡喂。汪延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爺爺那時就告訴他「只要喝得不多,紅酒是最健康和最衛生的飲料」(現代微生物學之父、狂犬疫苗的發明者,法國人路易·巴斯德的名言),並且也是從那時開始,爺爺成為了汪延最早的「酒友」。
可能由於家裡的背景,汪延一直對法國酒懷有一種特殊的情結,特別對波爾多產區,更是情有獨鍾。他喜歡法國酒那種對傳統技法的堅持和尊重,最後才造就了那種復雜的結構和豐富的內涵。
對於喝酒,汪延的味覺記憶里並沒有什麼最頂尖的酒,喝品牌酒庄的酒無疑是一種質量的保障,但必須在好年份條件的配合下。像1982年的拉菲城堡就讓他至今難以忘懷,可1994年的卻令他失望透頂。他反而青睞一些知名度不高、價格並不昂貴的小酒庄,在尋找到開瓶的過程里,不論從酒評書(Robert Parker, le guide Hachette des vins)或酒評雜志(Decanter, Wine Spectator),到朋友間的口耳相傳,還是在高級餐廳里品酒師的誠意推薦下喝當地的特產酒,往往能給他更勝於任何品牌酒庄的意外驚喜。
汪延在北京爺爺的寓所里收拾舊物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份讓汪延感動不已的遲到的禮物:在爺爺收藏的十來瓶陳年好酒里,有1972年份的紅白葡萄酒各一瓶。1972,正是汪延出生的年份。,但對於汪延來說,這兩瓶酒卻擔當了和那位作古的慈祥老人的神交媒介。每次汪延說起法國酒的時候,總會提到爺爺,目光也會放得特別柔和,好像這位1972年生的大男人又重新回到了孩提時代。
汪延喜歡把品嘗好酒的喜悅和別人分享,所以從此衍生了一個獨特的愛好——斗酒。每在空暇時,汪延總會以酒會友,他會約上三五好友同道,尋一處大家喜歡的所在,每人帶上一瓶酒,像古人那樣以酒相會,同時,也把各自帶來的酒品評一番,再把最近享受美食的經驗交流一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對於初嘗葡萄酒的人,汪延認為一定要多喝多嘗,因為不同產地的葡萄酒選用不同的葡萄品種和工藝釀造而成,因而其性格品質也大不相同,味道自然也大相徑庭。在沒找到自己鍾愛的酒前,挑酒和挑食一樣是不健康的習慣。只要讓味蕾浸泡在各種葡萄酒里,久而久之,慢慢就會評比出酒質的好壞並找到自己偏好的種類甚至品牌。
而現在流行的藏酒投資,在汪延看來不失為一個良好的葡萄酒交流方式,正是自由的市場經濟和18世紀「唯利是圖」的英國商人讓法國波爾多的佳釀沖出了本地市場,走向歐洲、走向世界。直到現時,很多鮮為人知的來自「新世界」的好酒也是以這樣的方式在世界的舞台上聞名起來的。
美酒和美食相得益彰,身為一個曾經在法國生活了六年的中國人,汪延對美食同樣激情澎湃。汪延的書架上,除了品酒「聖經」外,《米其林美食指南》永遠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每逢假期,汪延都會與太太一起依照上面的記載,到法國探訪每一處美食的蹤跡。
法國26家3星級的餐廳他已經體味了大半。汪延在吃飽了他的「米其林」喝足了他的波爾多之後,還是會想起魚香肉絲和紹興小黃酒。汪延堅信,中國和法國擁有世界上最偉大的廚藝,但是在過去幾年越來越頻繁的中法文化交流中,他很遺憾沒有看到美食文化方面的交流。他認為恰恰是因為中法兩個民族對「吃」的鍾愛,使得他們對生活、文化、哲學、藝術都有著共同的喜好。
談起自己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汪延說那是在巴黎留學時吃過的5法郎一碗的溫州牛肉麵,而印象中最難忘的餐廳是北京建國飯店的Justine's。那家坐落在巴黎三區的溫州面館是因為當年留學法國時,汪延時常會感覺學生食堂吃得厭惡了,想改善伙食卻又不捨得下飯館,小店雖然簡陋,於他而言,卻是價廉物美。而Justine's則有另外一段又與爺爺相關的故事了。
在汪延十來歲的時候,Justine's幾乎是京城惟一的法國菜館,這里也是爺爺最喜歡的餐廳。星期日中午全家人在爺爺的「鼓動」下,經常一起去Justine's享受一頓自助午餐,後來漸漸變成一種味覺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盡管北京「繁衍」出了不少更加誘人的法餐廳,Justine's餐廳地位也漸漸衰落,但在汪延心目中,它依然還是那個20多年來帶給他全家歡樂和溫情的Justine's。當汪延有了第一輛車的時候,爺爺已經不在了,但能夠在周末開車帶著奶奶去Justine's吃飯,曾經是讓他最開心的事情。盡管熟知中法兩國的飲食文化,汪延卻有些抗拒Fusion。他更喜歡純正的尊重食物本質的烹飪手法,如同他極其鍾愛的波爾多紅酒。他像個重傳統和念舊情的紳士。美食與美酒,對於他來說,不光是一種純粹為了果腹的行為或慾望,還是一種高貴的儀式和過程。
汪延,一個溫和謙虛卻又帶點頑童般狡黠的北方大男人,盡管他極其不喜歡混搭菜系,但是他的性格恰恰就是一道融合了中國優雅舊習和法國開拓浪漫思想的完美Fusion。
中國互聯網
見證了由中國民眾和藝術家們參加的香榭麗舍盛裝大巡遊活動的埃菲爾鐵塔,在中國農歷新年也被紅色的燈海映透了。1月24日晚,巴黎市長在埃菲爾鐵塔二層舉辦中法建交40周年酒會,我很榮幸獲得了邀請。
我父親出生在法國,父母早已在法國定居。因此,巴黎的一街一巷我都非常熟悉。10年前我離開這里的時候,我只是巴黎大學一名普通的學生;故地重遊之時,我卻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華人門戶網站———新浪的CEO了。一種強烈的感情此刻湧上了我的心頭。如果說,這意味著成功的話,毫無疑問,這成功源於我10年前選擇了回國創業,選擇了中國的互聯網事業。在海外生活的炎黃子孫可能都體會過,中國的每一次變革、每一次騰飛,都會對無數的海外赤子產生一種難以明狀的沖擊。這種歷史已經被我們的前輩們重復過無數次了。
我最早的回國創業沖動起於1993年,鄧小平南巡的報道,讓在巴黎大學讀書的我無論如何也再無法平靜下來。但我的父母起初對我回國創業的擔心是顯而易見的。因為1993年的我才21歲,而當時國外媒體對中國政治、經濟各方面的描述和預測,都還是非常消極的。在父母的百般勸說之下,回國創業的夢想最終被暫時放下了。
兩年後的暑假,我回國探望爺爺奶奶。親眼目睹北京的變化,目睹中學時的同窗好友們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朝氣勃勃地開拓著自己的事業,我無法再按捺住歸國創業的沖動。我和在國內的另外兩個同學組成了一個「跨國」創業小組。我們三個人,一個在法國,一個在深圳,一個在北京,於是,網路就成了我們最經常的聯絡方式。
就是這種對網路的使用,有一天突然使我恍然大悟———互聯網將是未來最好的傳播方式。而對在海外生活的我來說,更強烈地體會到,沒有比通過互聯網來介紹中國更偉大的事業了。
在北京,我們的利方在線(新浪網的前身)聊天室和體育論壇匯聚了中國第一批網蟲,這兩個欄目也成了後來新浪的起點。1998世界盃時,利方在線開創了「在線直播」方式,在網民中引起巨大轟動。人民日報海外版也向海內外預告了我們「在線直播」10強賽的消息。利方在線創造了每日300萬的網站訪問紀錄,這也是同期全球中文網站訪問量的最高紀錄。這是利方在線的點擊率的一次飛躍。
1998世界盃的良好起步為日後的高速增長打下堅實基礎,也大大縮短了中國與國外發達國家在20世紀互聯網領域的差距。1998年12月1日,我們與「美國華淵生活資訊網」組合為一個全球中文網站,取名新浪網。
在隨後的一個時期,互聯網作為新生事物,迎來了發展歷史上的低谷時期。這是一個很困難的時期。那些年,新浪和中國整個互聯網產業都承受了新興行業發展過程中所必然承擔的磨煉。有時,它邁出的一小步都會招致相當大的輿論壓力。
2003年以來,渡過互聯網低谷期的新浪開始了業務擴展戰略的實施,從門戶網站發展為多元化營收模式的公司。堅持以互聯網為核心競爭力,鑄造強大的品牌和技術實力,堅持走與傳統產業合作的道路,這就為新浪優勢的鞏固與加強提供了豐厚的土壤。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巨大的發展空間為新浪積蓄了非常可觀的發展潛力,從而為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多元化經營模式提供了可能。
回顧這一段困難的時期,可以說,沒有中國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的大環境,沒有政府主管部門的堅定的支持、鼓勵和幫助,我們很難想像包括新浪在內的眾多網路公司在互聯網的低谷時期,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從這種意義講,新浪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探索者。她的成功是因為紮根中國。全世界都在通過中國的發展受益。 我們不難從身邊發現,中國家庭的數字化生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著。計算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必備工具,上網成為了家家戶戶的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獲取信息、相互溝通、消費、娛樂的不可或缺的方式。
不久的將來,互聯網會替我們自動校準手錶時間,看病時病歷會自動傳輸到醫院的系統中。而未來「聰明的電腦」在觀察、分析、掌握到我們的飲食習慣之後,會通知冰箱中的子系統向網上商店訂購適合每位家庭成員不同口味的食品和飲料,而與此同時,貨幣已經以數字的形式實現了在線支付……未來的電腦加上未來的互聯網手段將成為全新的個人通訊電腦———集控制、計算、存儲、溝通和娛樂全功能為一體的超級工具箱。這是在中國正在發生的事,也是我們正在努力的創業內容。
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從中不難看到,祖國給海外赤子提供的創業空間是無限的。因此,歸國創業也將會是無終至的「春之聲」的旋律。10年的創業感懷,我想說,選擇中國互聯網是我的自豪!
2. 收到了一封莫奇妙的英文郵件,不知道是不是騙子
受益人,親愛的。
可以肯定的是,我知道這封信,你就會成為一個令人驚訝的人給你。
首先,我要介紹自己正式作為先生莫里斯·愛德華,首席財務審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倫敦英國。
你是我今天正式聯系,因為你的產業基金被轉存到「聯邦懸疑賬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被確認後,由付款銀行un-claimed在英國。其次,因為你沒有提出你方的索賠權利受益人。眾所周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一種金融體checkmates所有子的資金來,在英國。
今天上午,在太平洋時間10:15am(標准),我是在我的秘書,三人在我辦公室接待處等候看我,所以我告訴我的秘書來讓他們進來。
令我驚訝的是,他們被兩名加拿大人,一個律師,奈及利亞介紹自己是(Mr)。蒂姆·帕克,they海灣,都是從加拿大黑森州)的陪同下,是一名律師和奈及利亞(律師。托尼現在)。
3. MT4數字貨幣Pakercoin打新中簽100%,還鎖倉30天,有這樣的規則嗎MT4裡面的資金是否安全
數字貨幣如果是百分之百的話,索康30天,那麼以後就可以發展。
4. MT4數字貨幣Pakercoin打新中簽100%,還鎖倉30天,有這樣的規則嗎MT4裡面的資金是否安全
數字貨幣都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小心一點。
5. π discovery是騙局嗎
我只是嘗試了其中的余額寶功能。
(1)人民幣充值購買π幣,先按照匯率兌(2017.7.26 以6.74的人民幣兌換1美元)換成美元,然後以費率(2017.7.28 以5.98美元購買1π幣)購買π幣,在充值的過程中以美元為貨幣單位收取手續費的。這手續費還是挺高的(他們說是千分之六),你把資金(π幣)放在這「余額寶」里,10天的升值也賺不回來手續費的錢。所以我感覺這是個騙局。
(2)π幣在app里的交易所里買入是貴(5.98美元抵1π幣),賣出是賤(5.97美元抵1π幣)。就是希望你把資金放在裡面不提取,等待升值,佔用你的資金。只要變現成為人民幣就要賣出,就是虧錢的。所以我感覺這是個騙局。
(3)這個π幣,不是國家以經濟(對等黃金或國家財政的貨幣信用)發行的貨幣,只是某一集團發行的虛擬數值,會有風險。只需要一個手機號就可以注冊,而不是身份證注冊。說明不是國家行為,這貨幣數值會有兌付變現不了的風險。也就是說,如果這個app被國家政府主管部門取締或關閉,自己充值的人民幣購買的虛擬的貨幣,就沒有了。所以我感覺這是個騙局。
6. 跪求Google Intel 公司的相關資料~~~
Google公司(英語:Google Inc.,NASDAQ:GOOG、FWB:GGQ1,官方中文譯名為谷歌,是一家美國的跨國科技企業,致力於互聯網搜索、雲計算、廣告技術等領域,開發並提供大量基於互聯網的產品與服務,[5] 其主要利潤來自於AdWords等廣告服務。
Google由當時在斯坦福大學攻讀理工博士的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盧姆共同創建,因此兩人也被稱為「Google Guys」。[8][9][10]1998年9月4日,Google以私營公司的形式創立,設計並管理一個互聯網搜索引擎「Google搜索」;Google網站則於1999年下半年啟用。2004年8月19日,Google公司的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後來被稱為「三駕馬車」的公司兩位共同創始人與出任首席執行官的埃里克·施密特在當時承諾:共同在Google工作至少二十年,即至2024年止。
創始之初,Google官方的公司使命為「集成全球范圍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而非正式的口號則為「不作惡」(Don't be evil),由工程師阿米特·帕特爾(Amit Patel)所創,[13] 並得到了保羅·布赫海特的支持。
Google公司的總部稱為「Googleplex」,位於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縣的芒廷維尤。2011年4月,佩奇接替施密特擔任首席執行官。
據估計,Google在全世界的數據中心內運營著超過百萬台的伺服器,每天處理數以億計的搜索請求[18] 和約二十四PB用戶生成的數據。 Google自創立開始的快速成長同時也帶動了一系列的產品研發、並購事項與合作關系,而不僅僅是公司核心的網路搜索業務。Google公司提供豐富的線上軟體服務,如雲硬碟、Gmail電子郵件,包括Orkut、Google Buzz以及Google+在內的社交網路服務。Google的產品同時也以應用軟體的形式進入用戶桌面,例如Google Chrome網頁瀏覽器、Picasa圖片整理與編輯軟體、Google Talk即時通訊工具等。另外,Google還進行了移動設備的Android操作系統以及上網本的Google Chrome OS操作系統的開發。
網站資訊分析網Alexa數據顯示,Google的主域名google.com為全世界訪問量最高的站點,除此之外,Google搜索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域名下的多個站點(google.co.in、google.de、google.com.hk等等),及旗下的YouTube、Blogger、Orkut等的訪問量都在前一百名之內。[24]2007年至2010年,Google連續四年蟬聯 BrandZ 全球品牌價值榜首,但在2011年被蘋果公司超越。在市場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現實也使Google公司在用戶隱私保護、版權、網路審查等方面存在一些爭議。
1998年,Google原始頁面的界面很簡潔,因為兩位創始人在HTML語言方面不是很有經驗。[29]現在亦可到這里看看「Google!」於1999年的外觀。
1996年1月,身為加州斯坦福大學理學博士生的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盧姆在學校開始一項關於搜索的研究項目。[30] 區別於傳統的搜索靠搜索字眼在頁面中出現次數來進行結果排序的方法,兩人開發了一個對網站之間的關系做精確分析的搜尋引擎。[31] 這個名為PageRank的引擎通過檢查網頁中的反向鏈接以評估站點的重要性,此引擎的精確度勝於當時的基本搜索技術。[32][33] 最初,佩奇和布盧姆將這個搜索引擎命名為『BackRub』,直到後來改為『Google』。[34][35][36] 這個新名字來源於一個數學大數googol(數字1後有100個0,即自然數10100)單詞錯誤的拼寫方式,[37][38] 象徵著為人們提供搜索海量優質信息的決心。[39] Google搜索引擎在斯坦福大學的網站上啟用,域名為google.stanford.e。[40]
1997年9月15日,兩人注冊了Google域名。[41] 一年後,1998年9月4日,佩奇和布盧姆在加州門洛帕克一位朋友家的車庫內創建了Google公司,克雷格·西爾弗斯坦(Craig Silverstein)——同為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是公司的首位雇員。[30][42][43]
融資與上市
成長
1999年3月,Google公司將的辦公場所搬至加州的帕羅奧多,這里是眾多知名的矽谷初創公司所在的地方。[63] 翌年,Google開始以出售搜索關鍵詞的廣告,[30] 但這一做法與佩奇和布盧姆以廣告贊助搜索的意願相違背。[64] 為了保持頁面簡潔的設計,提高搜索速度,廣告只會以基於文本的形式出現。關鍵詞的出售結合點擊次數和價格的競標,競標起價為每次點擊5美分。[30] 這種出售廣告關鍵詞的模式最早來源於Goto.com——一個由比爾·葛羅斯的Idealab企業孵化器派生的網站。[65][66] 之後Google受到了這家改名為Overture Services的公司對於次廣告出售專利技術侵權的指控。2003年,Overture Services被雅虎收購,並被改名為雅虎搜索營銷。最終,雅虎與Google在庭外達成和解:Google用普通股股份換取此專利的永久授權。[67]
2001年,Google獲得了PageRank的專利權,[68] 這項專利被正式頒與斯坦福大學,勞倫斯·佩奇(即拉里·佩奇)為專利發明人。2003年,在發展了兩處辦公地點以後,公司又向矽谷圖形公司租賃了位於芒廷維尤目前所在的綜合辦公樓。[69] 這處辦公地點被戲稱為『Googleplex』,數學大數古戈爾普勒克斯(googolplex)單詞的變體。三年後,Google以三億一千九百萬的價額向矽谷圖形公司買下了這里的產權。[70] 在這段時間內,google這個單詞逐漸進入各類語言當中,也使得『google』作為動詞被收入至梅里亞姆-韋珀斯特詞典和牛津英語詞典內,釋義為「使用Google搜索引擎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to use the Google search engine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71][72]
2011年5月,Google的月獨立訪客數量首次超過十億,與一年前同期的9億3100萬相比增長8.4%。[73] Google也是首個取得該數據里程碑的網站。
2012年9月,Google正式推出光纖寬頻服務Google光纖,率先在美國堪薩斯城試驗一套超高速網路系統,可以同時提供上網及有線電視服務。
2013年5月15日,Google於年度大會上宣布,推出全新網上音樂流服務All Access,直接挑戰其他聯機音樂供應商。
並購與合作
主條目:Google公司收購列表
Google公司的「三駕馬車」:埃里克·施密特、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盧姆。
自2001年始,Google已收購了許多企業,其中尤以小型風投公司為主。2004年7月13日,Google收購照片整理與編輯軟體Picasa,[75] 同年10月又吞並了Keyhole公司。[76] 這家初創公司開發出一個名為Earth Viewer的產品,供用戶以3D的視角觀察地球。一年後,Google將此服務改名為Google地球。2005年,成立僅22個月的高科技企業Android被Google相中,被收購並成為Google麾下的移動設備操作系統。2006年10月,Google宣布以16.5億美元的股票收購在線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並於11月敲定。[77]2007年4月13日,Google與DoubleClick達成協議,DoubleClick以31億美元的價格被Google收購,並成為後者旗下的一家網路出版與廣告商。[78] 同年,Google以5千萬美元並購了GrandCentral,後來將其改造為Google Voice。[79]2009年8月5日,Google以1億650萬美元買斷視頻軟體製造公司On2 Technologies。[80]2010年,Google將Aardvark納入旗下,出價為5千萬美元,並在內部博客中寫道:「我們很期待將其集成進我們的產品中」。[81] 同年,Google又大舉並購了ITA Software、Slide、Like.com等。[82][83][84][85]2011年,Google繼續大筆的收購之路,業已將SageTV[86] 等十餘家美國和歐洲的企業或團隊招致麾下。2011年8月15日,Google官方宣布將以每股40美元現金,總額約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87]
搜索引擎
主條目:Google搜索
2011年Google的新主頁,頂部的導航條變成黑色。[107]
Google搜索是Google公司重要也是最普及的一項功能,是多個國家內使用率最高的互聯網搜索引擎。根據comScore2009年11月公布的市場統計,Google在美國搜索引擎市場上佔有率為65.6%。[108] Google抓取數十億的互聯網網頁,因此用戶能通過搜索關鍵詞等操作較為輕松地獲取想要搜尋的信息。[109] 除了最基本的文字搜索功能之外,Google搜索還提供至少22種特殊功能,[110][111] 如同義詞、天氣預報、時區、股價、地圖、地震數據、電影放映時間、機場、體育賽事比分等。Google搜索在搜索與數字相關的信息時又會有另一些特殊功能:如單位換算、貨幣換算、數字運算、包裹追蹤、地區代碼。[110] 同時,Google也為搜索頁面提供語言翻譯功能。2011年,Google先後推出語音搜索和圖片搜索。[112]
盡管Google搜索很受大眾喜愛,但也有許多組織對它發出批評的聲音。2003年,紐約時報聲稱Google對其網站抓取與形成的緩存侵害了網站內容的版權。[113] 在這個問題上,內華達地方法院審理了相關的Field v. Google和Parker v. Google兩個案件,Google成功地為自己作了辯護,推翻了指控。[114][115]
工作工具 [編輯]
除了強大的搜索引擎以外,Google也研發了許多在線的工作輔助工具。Gmail是Google開發的一個免費電子郵箱服務,於2004年4月1日進入Beta階段,[116] 2007年2月7日正式面向大眾開放。[117] 直到2009年7月7日,Gmail才結束其漫長的Beta階段,[118] 當時已有1.64億用戶使用。[119] Gmail是首個擁有1GB存儲空間的網路電子郵箱,也是第一個以單線程會話保存郵件的的電郵,這與網路論壇相似。[116] 目前,Gmail提供給每個免費用戶10GB的郵箱容量,付費用戶可繳納每年每GB 0.25美元的費用來將容量提升至20GB至16TB。[120] Gmail也是AJAX技術開拓的先行者,該技術使人們不用手動刷新瀏覽器顯示就能看到新的網頁信息。[121]
Google工作包的另一部分——Google文件,與微軟的Microsoft Word不同,它允許用戶在在線環境下新建、編輯或協同編輯文件。這項服務原名為Writely,但在2006年3月9日被Google收購。[122]6月6日,Google創建了一個實驗性的電子表格編輯項目,[123] 在隨後的10月10日被集成進Google文件中。[124] 2007年9月17日,編輯演示文稿的功能也被加入Google文件。[125] 2009年7月7日,包括三項功能在內的Google文件與Gmail、Google日歷一起組成Google Apps工作包。[118]
社交網路服務 [編輯]
Google曾多次試圖進入SNS領域但多次碰壁,失敗的例子不乏Google Wave、Google Buzz,[130] 而Orkut只在印度和巴西獲得較大市場。[131] 在經歷多次挫折之後,2011年,Google發布新的社交網站Google+。[132] 這個新型的社交網站有著社交「圈子」、多人視頻聊天、「靈感話題」等多種新型的特色,[133] 在測試階段用戶數量便突飛猛進,僅2個星期就超越了1000萬。[134][135] 相比較之下,twitter和Facebook過去分別用了780天和852天才達到這個數字。[136] 推出以來的第三周,Google+的用戶數量旋即又翻至2000萬。[137]
2003年,Google收購了Pyra Labs創建的博客服務網站Blogger。收購完成後,Google依舊保留了Blogger這一獨立的品牌,並在blogspot.com主機下為用戶提供免費博客發布與存放服務。[138] 2007年5月,Blogger的數據全部搬至Google的伺服器中,並在當年的獨立訪客流量50強域名中排在第16位。[139] 在Google較為成功的運營下,Blogger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的博客網站的頭銜。[140] 2011年7月,有傳聞透露,作為重命名或取消非Google品牌計劃的一部分,Google公司有意將『Blogger』名稱改成『Google Blogger』。[141]
2005年2月,三位前PayPal員工創建了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142] 在顯露出自身價值後,YouTube被Google以16.5億美元收購,成為後者旗下的子公司。YouTube公司地址位於加州的聖布魯,以Flash Video和HTML5技術記錄播放用戶上傳的電影、電視劇剪輯和音樂視頻,以及用戶原創製作的業余視頻作品。大部分發布在YouTube網站上的視頻都是由個人所上傳的,但也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VEVO、Hulu等作為合作夥伴的媒體企業在YouTube網站上發布視頻。[143] YouTube的模式取得巨大的成功,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和最熱門的視頻分享網站。[144]
瀏覽器 [編輯]
Google Chrome是Google以WebKit排版引擎開發的一款開源的網頁瀏覽器。2008年,Google公司發布了該瀏覽器大部分的源代碼,包括V8 JavaScript引擎的開源項目Chromium。[145][146] 這一舉動使得第三方的開發者們能夠獲取底層源代碼,促使瀏覽器與Mac OS X或Linux操作系統的埠對接。Google官方同時也表達了希望其他瀏覽器能夠採用V8引擎以提升web應用程序的性能。[147] Google在Chromium的創作上按照BSD許可證條款,[148] 使得這部分內容幾乎屬於共有領域,有著很高的兼容性。[149] 而其他部分的內容則遵循一系列的開源許可證。[150] Chromium的特性與Chrome基本相似,但沒有內置的自動更新功能,也沒有內置的PDF瀏覽功能;另外,Chromium也沒有Google商標的印記,與Chrome四色的Logo最明顯的區別是其藍色的標識。[151][152]
9月2日,Google推出在Windows上Beta版的Google Chrome,穩定版本則在12月11日被推出。[153] 2011年,根據StatCounter的統計,Chrome以20.65%的瀏覽器市場份額排在IE和火狐之後躍至第三位。[154][155]2011年7月11日,Chrome在英國的市場份額達到22.12%,而Firefox僅佔21.65%,這是Chrome首次在地區的統計中超越Firefox。[156]2012年5月21日,Chrome在全球范圍內佔有率達到33%,超越IE位居首位,[157]此後與IE、Firefox繼續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操作系統 [編輯]
Android的商標為一個綠色的機器小人的造型。
2007年,Google正計劃開發自己的移動設備與蘋果的iPhone競爭的報道逐漸浮出水面。[158][159][160] 後來證實該項目名為Android,並非手機的名稱,而是一款移動設備的操作系統。Android於2005年被Google收購,並發展為Apache許可證下的開源項目,[161] 同時Google為開發者們提供了軟體開發工具包以便開發出在Android手機上運行的應用,並拉攏了世界上多家手機製造商、電信運營商、軟體開發商等,組建了開放手機聯盟以共同開發Android系統。[162] 2008年9月,T-Mobile發布第一款運行Android系統的手機G1(HTC dream的T-Mobile定製版)。[163] 2010年1月5日,Google公司發布自有的一款手機,名為Nexus One。[164] 在2010年第四季度的Canalys分析報告中,Android被列為全世界最暢銷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165][166]
Android有著數目龐大的應用軟體,得以大大擴充其系統功能。目前,能在Android上運行的應用軟體超過了75萬種,[167][168] 並仍處於高速增加的過程中。Google Play是Google運營的電子應用軟體商店,但用戶也可以從第三方下載與安裝軟體。開發者們主要用Java語言編寫軟體,並通過Google開發的Java庫來使應用軟體適配系統。[169]
2009年7月7日,Google宣布正在開發基於Linux的操作系統Google Chrome OS,[170][171] 該操作系統運行於只含有網頁瀏覽器的上網本上。[172][173]11月19日,Google公司開始發布Google Chrome操作系統的開發版本,名為Chromium OS。Chromium OS與Chromium瀏覽器類似,遵照BSD許可證的條款。[174]
與Chromium OS從下載的源代碼可被編譯不同,Chrome OS只適配搭載在Google的合作生產商的硬體上。與Chrome瀏覽器相似,Chrome OS的用戶界面很簡潔化。這款操作系統的目標是將用戶用在電腦上的時間盡量的分配在互聯網之上,因此搭載Chrome OS系統的設備上,附帶應用程序數量比較少,且都與網頁瀏覽器相關。[170][175][176][177][178]
2011年5月Google I/O大會上宣布,最先上市的Chromebook上網本是由宏碁和三星在同年的7月15日推出。[179]
Doodles [編輯]
自從BackRub時代起,Google已經有過許多品牌標識,現今Google公司的官方標志是露絲·基達以Catull字體設計一個文字商標[231]。除了這個主要的商標之外,Google經常會在節日、名人誕辰日或重大事件(如奧運會)發生的時候把標志作修改後替代原商標放在網站上[232]。這些特殊的標志被稱為『Google Doodles』(「谷歌塗鴉」)。截至目前,Google已經製作和更換了超過1000個doodles[233]。
2010年5月21日,為了紀念街機游戲吃豆子30周年,Google在與南夢宮交流之後將標志改成了可以玩吃豆子游戲的迷宮地圖。[234] 這個小游戲還有著與原版一樣的音效。「手氣不錯」(I'm Feeling Lucky)鍵則被「投入硬幣」(Insert Coin)鍵所暫時取代。按下這個鍵可以加入第二位玩家——「吃豆子女士」,用鍵盤上的W、S、A、D鍵操控。兩天後的5月23日,吃豆子游戲的doodle被移除。但沒過幾天,為了滿足用戶們的要求,Google把這個doodle永久放置在了一個子域名上。[235][236]
2011年6月9日,為了紀念電吉他之父萊斯·保羅誕辰96周年,Google在主頁放置了一個可互動的電吉他式doodle。除了能用懸停的滑鼠指針來彈奏該電吉他之外,用戶也可以用鍵盤按鍵來進行彈奏。用戶可以在彈奏一段30秒以內的旋律,並用URL的方式發送給他人。同樣由於熱門,這個電吉他式的doodle被額外增加了一天的展示時間,之後亦被放置在一個永久的域名下。[237][238]
除了官方團隊會製作Doodles以外,Google也鼓勵人們參與到創造的行列中。Google每年舉辦『Doodle 4 Google』大賽,吸收參賽者的創意並嘉獎入選者。[239]
2008年,Google宣布「創想10100項目」,激勵人們想出如何幫助人類並從中精選投票。[243] 經過兩年創意投稿的時間之後,[244] Google最終揭示了投票結果並把一千萬美元的資金投入到從提高非洲的教育條件到建設免費互聯網在線教學等等各式各樣的創意的實踐中。[245]
自2008年起,Google在中國發起舉辦「『益暖中華』——谷歌杯中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徵集公益創意,並對優勝項目予以獎勵,以此來倡導大學生投身社會公益事業。截至2011年,大賽舉辦了四屆。[246]
2011年,Google公司為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捐款一百萬歐元,以支持該競賽2011年至2015年的舉辦。[247]
2012年,Google創立全球影響力大獎[248] ,鼓勵運用科技和創新解決方案來應付人類當前挑戰的機構與組織。Google投入了2300萬美元來獎勵七個組織[248],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
網路中立性 [編輯]
Google是著名的網路中立性的支持者。2006年2月7日,文頓·瑟夫,網際協議(IP)的發明人之一,同時也是Google的副總裁和「首席互聯網專員」在國會中說道:「允許寬頻運營商控制人們在互聯網上看什麼或做什麼從根本上破壞現已給互聯網帶來如此之成功的網路中立性原則。」[249]
隱私 [編輯]
前任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2007年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說:「我們的目標是讓Google的用戶可以得到諸如『我明天該做什麼?』和『我應該參加什麼工作』之類問題的答案」。[250] 2010年,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時他再一次重申:「我想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渴望Google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們想讓Google告訴他們接下去該做什麼。」[251]
英特爾公司(英語: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2],也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創辦公司,將高級晶元設計能力與領導業界的製造能力結合在一起。英特爾也有開發主板晶元組、網卡、快閃記憶體、繪圖晶元、嵌入式處理器,與對通信與運算相關的產品等。現任經營決策者為董事長克雷格·貝瑞特及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的保羅·歐德寧。「Intel Inside」的廣告標語與Pentium系列處理器在1990年代間非常成功的打響英特爾的品牌名號。[3]
7. 派付是騙人的嗎
高科技【摸金派】VR神馬鬼?
小編通過各個渠道查閱大量關於【摸金派】網上宣傳材料和多方求證後,對這神馬騙局介紹簡化就是 區塊鏈技術+VR+游戲+金融,2016年較熱的科技概念都融合在里邊了(作為包裝騙局),可以從其材料中分析騙紙團隊成員均為 80 90後居多,對科技前沿熱點有所了解。
騙局【摸金派】巧妙包裝
【摸金派】材料宣傳稱,由派克游戲與派克金融聯合出品——Discovery 簡稱 【摸金派】 但這英文翻譯中文應是「發現」,是鏈接虛擬與現實的游戲。
但這不是什麼娛樂游戲,而是理財游戲。玩家根據【摸金派】其它玩家提供的藏寶圖要求,使用VR在現實場景中找出寶藏位置(獲得所謂理財),就是盜用去年風靡全球的 Pokemon Go 游戲原理。
獲得的寶藏被稱為「π」資產,尼瑪 π 公式都用上了,這數字資產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管理(區塊鏈概念包裝扯上了),這寶藏 π 發行1000萬,每一個價格5美元(30多人民幣,比眾多A股還牛),這 π 可以在全世界自由交易,門店消費、購買汽車、飛艇,無所不能(尼瑪,支付B、微信支付都沒敢這么吹)。
微友返回上邊第一張圖,這【摸金派】宣傳稱「用戶不需要解讀貨幣政策,自己發行貨幣,打破被央行量化寬松而剝削的命運」
這話充滿了洗腦、歪曲、混淆,人人都可以發行貨幣,這就是在擾亂金融市場,跟製造假鈔一樣隨便印發,沒有任何價值;第二點說的打破央行量化寬松剝削命運,這話概念混淆不清,隨意編造,央行控制貨幣完全是從宏觀調控。
從以上幾點分析,這伙騙紙對科技熱點有點概念,但對金融貨幣等毫無認知。
小編對【摸金派】宣傳的派克游戲、派克金融進行了深扒,發現根本不存在這兩者,查到的「派克帝國」游戲是韓國知名游戲公司MPLUSSOFT與上海尋龍網路科技聯合開發的一款全球同服的策略游戲,與【摸金派】沒有半毛線關系。
(《派克帝國》由韓國游戲公司MPLUSSOF開發)
【摸金派】第二點提到通過虛擬設置藏寶任務,玩家必須先花錢購買所謂的 π幣 然後通過現實地域找出藏寶位置,當找出的 π 數量超過1000 就會得到2倍升值。
這段洗腦宣傳看懂沒有,也就是說升值不取決與市場,完全按照騙紙系統升值(所謂的保證只漲不跌),人為操控。這樣就不存在任何 區塊鏈技術 說法,這些熱潮只不過是騙紙用於包裝騙局套錢而已。
(喂 110嗎?我要報案 有騙紙裝B)
除了使用虛擬與現實VR、區塊鏈外,【摸金派】還加上了目前所有網路騙局理財使用的概念「消費全返」稱參與玩家獲得的 π 資產,可以在全世界任何角落消費,門店商品購買,購買汽車、飛艇等,並且都是不花錢,因為消費全返。每天返%多少,一直返還完,這騙局套路通常都是受害者錢還沒返一半,騙紙就卷錢跑路了,返還完周期足夠騙局賺夠後跑路。
這套包裝模式很簡單,人人都可以創造出【摸金派】這樣的包裝騙局,自己發行所謂的 π 資產,確實不經過國家,因為這屬於民間傻子之間游戲。發行的幣可以消費,只要是對方商家認可肯定能消費,就好比如周周董的粉絲拿著他的簽名照,去兌換現金,兌換商品,只要對方認可就OK,但遇上陳年這樣的會炮轟你「傻X」在他眼裡一文不值。
游戲只不過是個幌子,騙紙通常會以游戲裝備,游戲幣可以兌換錢反駁,這是虛擬商品,玩家之前相互認可,在游戲平台流通,並不能作為貨幣等流通,不是同一概念和層級的。【摸金派】這樣的理財游戲,高息回報,拆東牆補西牆,一旦忽悠不進小白就意味著崩盤。
之前微友說的他朋友想再投100萬元,很清楚這樣的人很清楚這就是一場旁氏騙局,前面進去的人早套後邊新人的錢。完全是毫無道德底線,殊不知會坑害後邊無數的受害者,要提醒一點的是參與非法集資 一樣要承擔法律責任,別以為你不是開盤者就跟你沒啥事。
精心策劃的【摸金派】一場騙局
深扒發現【摸金派】這平台其實早在2016年8月份就開始籌備,騙紙除了開發用於卷錢系統外,同時在全網的 SEO 推廣都同步進行,已經有不少人上當受騙參與這騙局。
從各大搜索 引擎系統數據分析,大量好奇或准備參與者通過SEO搜索,開始出現「摸金派詐騙」 其中的「派克帝國疑似網路傳銷」 就是騙紙打著韓國知名游戲公司MPLUSSOFT與上海尋龍網路科技聯合開發這款游戲 進行混淆宣傳,讓質疑者誤以為這游戲就是騙紙開發的,跟這兩家公司有關聯可以起到背書蒙騙作用。
(早有預謀,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在搜狐、新浪、網易、鳳凰網等主流媒體平台注冊 自媒體入住平台、購買或找該行業發布宣傳文章。這對於多數小編來講根本無法辨別,所以常見不少受騙者拿著這類宣傳鏈接叫囂「看,網易、鳳凰網等各大平台都發布了,還能有假」 注意看的會顯示「本文由入住作者撰寫,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為了做到以假亂真,騙紙一般注冊的媒體名都是起與主流媒體名稱相似,以達到混淆,當然不少宣傳是讓其它小媒體平台發布,只要支付商業費用,都OK。
宣傳【摸金派】網站 http://www.pi-group.biz ,經查沒有ICP備案信息(違法運營),介入的虛擬空間是 104.27.175.247美國HTTP/1.1 200 OK (逃避法律打擊,便於銷毀罪證),再來看看這官網。
(好LOW設計 UI,簡介狗屁不通)
從簡介就可以看出問題了,不細說 說了小白也看不懂。標榜自己是集團,產業做有「游戲、VR成人、金融、影視、娛樂、體育」 其中的VR成人,這個小編就不污了。
宣傳中的VR商城網站 http://pialt.jp (IP伺服器又跑到加拿大) 小編打開後竟然是這樣的,內心一萬個曹尼瑪在奔跑,這是在搞 AR游戲,還是金融理財,還是下邊。。。
整的就一黃網。
盜用熱點概念的【摸金派】山寨
Pokemon Go 這款2016年風靡全球的火爆游戲,在下半年開始在中國火起來,任天堂、Pokémon、谷歌Niantic Labs聯合開發的 虛擬結合現實的 VR游戲,當時小編還下載玩過過中國版本開發的 Pokemon Go 。
(風靡全球的虛擬與現實結合AR游戲)
AR技術瞬間被炒火,其中美國矽谷的Magic Leap 就是這一領域的領軍科技公司,在去年獲得馬雲阿里巴巴領投 7.935億美元投資。VR應用場景瞬間被炒火千億級市場,國內創業者、投資機構融入該領域。
AR其實說的簡單點,就是可穿戴的虛擬與現實場景,應用場景還是蠻多的,像上邊的【摸金派】搞的 VR商城沒啥技術含量可言,完全一個VR設備,介入VR全景360度拍攝,就如此簡單的可觀看全景。
某寶有賣,十幾元價格都可以淘到,很簡單的設備原理,兩塊凸透鏡片,外邊一框架,生產成本就幾塊錢。VR火起來後,廣東的小作坊加大馬力生產,山寨版都處都有。
沒用過的,去淘一個,小編是體驗過了,戴上十分鍾就頭暈目眩,這也是目前類似 Magic Leap 獨角獸公司要解決的難題。
騙紙取名【摸金派】聽著不僅老土還有抄襲嫌疑,看過黃渤電影的《摸金校尉》應該懂的,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也是盜墓的代名詞。
免費WIFI【摸金派】認識下
小編以上給微友的補腦知識,了解後還覺得【摸金派】VR虛擬與現實的游戲還高大上嗎?
只不過是抄襲 Pokemon Go 游戲以此包裝成非法集資理財騙局,抄襲是當下網路騙紙的強項,在把抄襲的熱點套上非法集資外衣,就成了眾多小白眼中的高大上理財產品。
區塊鏈技術這也是盜用【比特幣】概念,這騙局 π 幣技術上根本用不到區塊鏈技術,而且也沒這個資本去使用,一個網站PC端、移動APP就可以搭建卷錢平台。
消費全返,搞這一概念迷惑投資者相信這是閉環的生態圈,π 幣可以在全世界各地消費,特么 你當是黃金呢!
整體分析【摸金派】這騙紙組織者,在盜用熱點概念上還是比較潮,很清晰看出是80 90群體成員,但在金融認知方面不得不吐槽(前面文中提到),跟以往網路理財騙局區別是「非常能抄,趕熱點」 但終將這一切都是作為偽裝非法集資卷錢的外包裝,騙局就是騙局。
最後,小編要提醒那些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是騙局的參與者,參與非法集資騙局不僅害人害己,也將要承擔法律責任,看穿看到底,這就是一個很WOL的騙局。
8. 求辨別英產派克威雅真假 小弟以198軟妹幣在某文教超市買了一個所謂英產派克威雅,筆尖上的「Par
真的,正品。你看看筆帽後面有一個''MADE IN UK....''這是英產老版,現在沒人造老款,所以不會假。199幾年的非常難得,從吸墨器里有彈簧就可看出。現在市面上全是法產與國產,且質量均不如初。建議可以留著像parker51那樣收藏。筆蓋後面有羅馬文字,那是筆的生產日期,你可以上網查查代碼的數字!
9. 國內外財務造假研究的現狀
一、財務造假概念及行為特徵 1
(一)財務造假概念 1
(二)財務造假的特徵分析 2
二、財務造假的手段剖析 2
(一)虛構交易,操縱利潤 2
(二)操縱收入、費用,調節利潤 3
(三)會計方法和會計原則的不恰當利用 3
(四)關聯交易准則的不恰當利用 4
(五)其他操縱利潤、調節資產行為 4
三、財務造假的防範措施及治理建議 5
(一)提高會計誠信,凈化社會環境 5
(二)完善會計規則,減少會計操縱空間 6
(三)加大處罰力度,提高財務造假成本 6
(四)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7
(五)強化獨立審計的社會監督作用 7
四、結束語 8
主要參考文獻 9
引言
財務造假問題由來己久,現今全球都存在財務造假的問題,人們採用了眾多的手段和方法,卻一直未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與國外財務造假狀況相比,我國財務造假的現象更為普遍,並且由於各國國情不同,我國財務造假的原因有自身的獨特性。[1]這些財務造假事件引起中國的資本市場的巨大震動,並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不僅給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而且對於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證券市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為各國證券市場的公害。因此,識別財務造假的主要手段並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已成為會計理論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議題。
一、財務造假概念及行為特徵
財務造假一直是世界會計學界研究的重點課題,也一直是世界各國政府部門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筆者首先對會計信息的基本概念進行簡要的分析,因為只有搞清楚財務造假概念這一基本問題,才能探悉到其症結所在,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
(一)財務造假概念
財務造假,是指在有關會計行為人為實現其行為目標,達到某種目的,利用會計法規、准則的靈活性以及其中尚存的漏洞和未涉及的領域,有目的的選擇會計程序和方法,甚至憑空捏造,修飾其財務報表和數據,使之顯示出對其有利的會計信息的行為,財務造假是一種不規范的會計行為,它將致使提供的會計信息失去真實性和可靠性。財務造假行為包含造假的主體、造假的動機、造假的主要手段和造假的影響等要素。
在實務中,要保證真實性,杜絕財務造假行為,從根本上來說,就要求各類經濟信息的產生、傳遞、輸送和加工使用,必須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及其證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合法憑證為依據,如實反映經濟活動的狀況和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資料可靠。具體地說:會計確認環節,要求以實際經濟活動為依據,會計計量、記錄的對象必須是真實的經濟業務,財務會計報告必須如實地反映情況,不得掩飾。也就是說會計核算必須根據經濟業務填制憑證、根據憑證登記賬簿、根據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這一程序應是對經濟活動的客觀、完全、系統和規范的反映。在我國,企業事業單位為實現真實性的目標,首先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行事,按規范的程序和方法進行會計核算工作,按照統一的口徑編制出會計報表,得出有關財務指標數據。企業事業單位貫徹真實性原則,必須遵守《會計法》、《企業會計准則》、《企業統一會計制度》及企業事業單位相關的規章制度、工作規范和原則等。
(二)財務造假的特徵分析
1.通常是以管理層為主體的集體舞弊
盡管公司財務造假可能出現在各個層面,但造假的主體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如果是普通員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經管理層授意,否則內部控制制度均能有效預防或事後核查;而管理層舞弊通常經過精心設計並且事後極力隱瞞,注冊會計師難以有效識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屬集體舞弊,往往動用組織的資源和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造假。[2]但由於其「戰線」過長,破綻相應地也較多,隱蔽性不及個人舞弊和小集團舞弊。
2.以會計數據作為造假的客體
財務造假活動不論其目的和形式如何,最終都要反映到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資產實物等會計信息載體之中。造假的方式主要有偽造、變造公司的會計憑證,應用不恰當的會計方法和頻繁(惡意)變更會計政策等,但最終還是要在對外財務報告的會計數據上做文章。
3.造假不能改變企業的真實盈利狀況
財務造假是虛構或者篡改真實的財務數據,因此造假不會也不能改變企業的真實盈利狀況,相反,造假帶來的虛假信息反面會干擾、破壞正常的經營決策,惡化企業的盈利情況。
4.連續的行為
財務造假通常具有在幾個年度內連續的造假行為,既然造假行為是有系統、有步驟、有計劃的行為,就很難只在一個年度內出現,必然會涉及到幾個會計期間。比如上個會計期間對壞帳大量計提,在下個會計期間轉回來提高利潤。
二、財務造假的手段剖析
隨著經濟政策、經濟法規和核算制度的調整變化,新的財務造假行為不斷出現,而且手段翻新花樣繁多,幾乎到了防不勝防的地步。有嚴重的虛構交易、虛構收入和利潤的財務欺詐,有利用會計准則、會計制度的缺陷來操縱利潤、調節資產,也有利用其他手段進行財務造假的行為。
(一)虛構交易,操縱利潤
虛構交易主要表現為偽造收入,它是性質最為惡劣、欺騙性最大的一種財務造假的手段,在最近幾年發生的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給投資者造成損失最慘重的財務欺詐案件,幾乎都是使用這種虛假會計信息的手法製造的。偽造的交易是一場完全的騙局,是對財務信息真實性的踐踏,是公然的違法違規行為。
虛構交易的主要途徑是偽造收入,偽造收入主要包括以下手段:從虛構交易對象開始,虛構原材料購入發票、偽造材料購入合同、材料運輸入庫單據、材料出庫單據、產品生產班組和記錄、產品入庫單據、銷售合同、銷售發票單據、產品出庫單據、產品運輸單據、銀行存款對賬單、銀行存款調節表、納稅單據、產品外銷報關單、國際信用證、國外交易方、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所有需要的憑證和文件。這樣的虛假交易和事項輸出的會計信息,即使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有時也難以洞察其蹤跡。銀廣夏就是一個虛構交易和利潤的典型案例。
(二)操縱收入、費用,調節利潤
1.提前確認收入
會計信息加工的整個過程分為四個步驟: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居於首要地位的是交易和事項的確認,然後才逐步進行到最後的信息報告,會計信息的確認對會計信息報告有著最重要的影響。只有正確的交易和事項的確認,才能談到會計信息最重要的質量特性—相關性和可靠性。雖然資產負債表也逐步得到更多的關注,但會計報表使用者對損益表的認知程度似乎更高。而在損益表的第一頁,列出的就是主營業務收入,如果收入確認不符合會計准則的判斷標准,必然導致會計報告的不真實。收入的確認本質上就是指收入在什麼時候入賬,並在損益表上如何反映。
我國會計准則中的收入確認准則基本借鑒了國際會計准則的做法,對各種類別交易事項的確認規定了很嚴格的標准,但這些標准雖然看上去很明確,但是基於判斷的成分依然很大。基於估計和判斷的領域總是容易被作為操縱的空間,因此收入確認的彈性很大,這一也是經常被用來作為利潤規劃手段的原因。一些公司使用提前或推遲確認收入的做法確認收入,給外部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誤導。
2.利用投資收益等一次性所得調節利潤
在我國,首次發行股票、配股、增發新股、發行可轉換債券、某些銀行貸款的申請、發行企業債券、恢復上市、解除特別處理等,都規定有硬性指標,比如凈資產收益率達到某一比率、扭虧為盈、連續三年盈利等。當企業經營不利而又想進一步融資或者解除特別處理時,就會為了實現這些硬性指標而操縱利潤,方法之一就是依賴一次性所得。特別是投資收益,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利潤操縱方法。可以操縱的一次性所指包括巨額投資收益、銷售實物資產、無形資產所有權或使用權轉讓、股權轉讓、關聯方之間的資產購銷等。這些一次性所得不會給企業帶來持續的盈利收入,當企業達到既定目標後該部分利潤和收入會隨即消失,不但盈利能力不真實,也降低了不同會計期間的可比性。
3.將費用資本化來調節利潤
費用必須與發生的收入配比,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必須抵減收入。如果把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資本化,會由於資本化費用轉化為資本而在以後的多個會計期間攤銷而誇大當期利潤。經常被不適當的資本化的費用有利息費用、廣告費用、研究與開發經費和其他日常經營費用等,其資本化的借口往往是一些會計原則,比如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等。
(三)會計方法和會計原則的不恰當利用
會計制度同任何制度一樣都具有局限性,會計准則所固有的估計和專業判斷以及會計核算方法的可選擇性給上市公司管理層操縱利潤提供了機會。在會計制度和會計方法中,只要存在估計和判斷的領域,就存在被利用來進行利潤操縱和調節資產的可能性,就可能引起會計信息失真。
1.會計估計方法的不恰當利用
會計估計指企業對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由於企業經營活動中內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某些會計報表項目不可能精確地計量,而只能加以估計。如果賴以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或者由於取得新的信息、積累更多的經驗,可能需要對會計估計進行更正。需要進行會計估計的項目很多,例如:壞賬比例、存貨毀損、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凈殘值、無形資產的受益年限、資產減值等。由於會計估計的特點是依靠估計和判斷,使用會計估計規劃利潤的概率很大,比如利用會計估計的巨額准備計提、各種秘密准備等,如果使用靈活,可以成為利潤調節和規劃的強有力的武器。
2.會計原則的不恰當利用
利用會計原則規劃利潤都是在實務中扭曲業務的實質情況,卻以會計原則為盾牌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無論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對各種交易和事項會計處理的規定多麼詳細,都不可能包羅實務中的所有情況,特別是科技發展如此快、金融衍生工具層出不窮的今天,這樣就給那些想操縱會計行為、製作失真會計信息的會計師和企業管理當局留下了可乘之機。只要存在估計和判斷的領域,就可能被利用來製作失真會計信息。
利用會計原則操縱利潤的可能情形有:(1)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明明一項交易不符合完整手續,管理當局卻可能以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為借口,把交易所必備的手續歪曲成事項的形式而確認該交易的結果,從而製造出形式重於實質的交易;相反,有的管理當局把實質上的真正交易扭曲為不符合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而不加以確認。這兩種處理方法一個是提前確認了交易結果,一個是推遲確認了交易結果,兩者都沒有真實反映經濟內容的真實情況。(2)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要求判斷經濟事項的發生期間,並以判斷為基礎,決定是否確認收入和承擔費用,而不是以貨幣支付和收取為確認基礎。配比原則要求實現的收入與為之發生的費用在同一會計期間核算與記錄。比如廣告費,一般要求在發生的會計期間記入損益,但企業認為該筆費用可以使連續多個會計期間受益而進行資本化,在以後的多個期間分攤。權責發生制原則可以使企業有很靈活的確認收入的會計期間,這樣管理當局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何時確認收入。多元化是很多公司的經營特點,有些上市公司的經營范圍十分廣泛,自己或子公司經營多種業務,其利潤就很容易以不同業務為借口被人為操縱,在需要利潤時就使用最激進的會計手法,提前確認收入:否則就使用最穩健的會計手法,盡可能遲的確認收入,畢竟它的業務范圍為它提供了可操縱的空間。(3)謹慎性原則。該准則要求企業不得多記錄資產和收益,也不得少記錄負債和費用,計提資產減值就是該准則的具體應用。事實上,很多企業並沒有按照謹慎性原則進行會計處理,而是把資產減值准備作為利潤的調節器,需要利潤時,不提取或者提取很少的減值准備;發生虧損成為定局時,一次性提取大量的准備,確認過多的費用,為以後的扭虧為盈做准備。
(四)關聯交易准則的不恰當利用
關聯交易並非為法律所禁止,也不是所有的關聯交易都違背市場規則,但卻曾經被上市公司廣泛用來進行利潤造假。
關聯交易正常化的做法是,關聯方之間通過非關聯的第三方作為中介,循環交易,或者掩蓋關聯關系,避開會計規定的限制,或者與其他企業建立戰略夥伴關系,利用與戰略夥伴的關系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這種關系表面上看不屬於關聯交易,但由於在這些操作的背後有另外的利益轉移,這種方式本質上也應該屬於關聯交易,但是判斷的難度比較大,可以被企業作為操縱利潤的手段,特別是在我國財務報告披露不充分的情況下,如果企業自己不提供,外部財務報表使用者無法得到真實的交易信息。關聯交易的最終目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比如為了配股、發行新股、發行債券的成功,或者通過企業經營利潤的支持操縱股票價格,從而得到更大的自身利益。
(五)其他操縱利潤、調節資產行為
除存在以上幾種主要的財務造假手段外,有些企業採用下列手段來達到目的。
1.子公司、空殼公司的妙用
在利潤操縱、資本運營領域,子公司、空殼公司等虛擬公司有非常神奇的作用。美國安然公司堪稱典範,子公司數目達3000家以上,銀廣夏在北京的兩家商貿公司和一家研究所、東方電子的煙台振東高新技術發展公司、一條龍作假的黎明股份等,在運作過程中都晃動著虛擬公司的影子。而資本市場的玩家,對虛擬公司、空殼公司更是運用自如。[4]虛擬公司、空殼公司常有下列妙用:(1)虛構交易和事項。(2)關聯交易正常化。(3)資本運作。(4)轉移資金。(5)操縱市場。(6)資產重組。所有涉及交易規劃和資本運營的操縱行為,對具有法人性質的虛擬公司運用得好,都會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既躲開了監管部門的監督,又避開了形式上違規的風險,而且不容易引起外界的注意。
2.不按規定披露重大信息
企業的一些重大事項,如委託理財、重大訴訟、關聯交易、抵押、擔保、兼並收購、大股東高額佔用資金等,必須全面及時地按照要求披露,否則將出現誤導投資者的會計信息。在市場監管逐步嚴格的情況下,企業不按照要求披露重大信息的情況越來越少,但仍然有部分企業沒有按照要求去做,信息披露避重就輕,將過多的筆墨傾注於非重要事項,而對重要、關鍵的事項缺乏詳細描述,特別是一些對企業十分不利的重大事項輕描淡寫,甚至隱瞞掩藏。當重大事項已經危及企業的生存,很可能發生財務危機甚至影響持續經營時,不披露行為會給投資者帶來十分嚴重的決策失誤,造成經濟損失。
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常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1)信息披露不真實; (2)信息披露不充分;(3)信息披露不及時;(4)信息披露不公平;(5)信息披露不對稱;(6)信息披露與國際會計慣例不協調。例如,「ST春都」存在嚴重的隱瞞實情與虛假披露,「南華西」推遲重大事項的披露,「三九醫葯」避重就輕披露等現象,都嚴重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真實價值的判斷,誤導他們的決策,導致重大損失。
3.私設小金庫
小金庫問題在企業中非常普遍,即使上市公司也不能避免。企業常通過下列手段將資金轉移到小金庫賬上。(1)獲得的現金折扣不入賬。(2)投資收益等不固定的收入部分或全部不入賬。(3)虛假研究開發費用、虛假廣告費、虛假會議費等各種虛假費用抵賬。(4)直接收集各種費用性質的發票抽取單位資金。小金庫的存在,雖然很少影響到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會計信息的失真,縱容了管理層道德的缺失。
三、財務造假的防範措施及治理建議
防範和治理財務造假刻不容緩,需要我們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打擊財務會計造假行為。遏制財務會計造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各個方面進行統一協調、綜合平衡。
(一)提高會計誠信,凈化社會環境
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客觀經濟活動反映出來,並忠實地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誠信在會計行業尤為重要,為了減少、避免財務造假現象的泛濫,我們應提高會計誠信,把信用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線,凈化社會環境。
1.打造信用政府
各級政府作為掌握公共權力者,享用和支配著納稅人的錢,實質上和納稅人之間就是一種契約關系,要守契約、講誠信,就要切實為納稅人謀取利益,通過制度建設,規范和保護誠信,嚴厲打擊各類造假等不誠信行為,杜絕「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浮誇風,提高政府信譽度。如果掌握公共權力者不守誠信、不為民謀利,也應該受到相應的制裁。這樣,誠信建設才有根基,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才能營造全社會的誠信氛圍。
2.加強社會誠信教育
誠信不僅僅是道德要求,更是市場經濟中企業和個人必須遵循的基本游戲規則,因此要利用各種渠道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全社會的人們都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不誠信的危害性,形成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受鄙視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使「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取之有害」等觀念深入人心。因此,只有讓誠信深入人心,才能使會計人員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才能消除財務造假的主觀意識,從根本上抑制財務造假現象。
(二)完善會計規則,減少會計操縱空間
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國先後制訂和修訂了一系列相關的會計法規和制度,如《會計法》、《企業會計准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細則》等,這些法規和制度的執行,基本保證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抑制了會計蓄意造假的現象,但會計規則自身的漏洞給財務造假者提供了充分施展的空間。因此要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必須完善會計法規、制度。
1.改善會計准則的制定程序
首先,會計准則制定者應向社會公眾公開更多的己有的相關會計知識,特別是世界各國和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的成熟經驗,以便社會公眾結合其所處環境,理解會計准則及其相應的利益關系。其次,應建立更加公開化、制度化的徵求意見制度,即使是會計准則正式頒布之後,這種制度仍然是必要的,因為知識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會計准則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行修訂則是必然的。
2.完善會計法規的內容
隨著經濟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會計國際化已成為必然,我國必須加快深化會計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完善會計准則及相關會計制度,規范會計行為,避免主觀隨意性,縮小會計信息與實際情況的差距,這是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前提條件。一是進一步完善《企業會計准則》,壓縮財務報告粉飾的空間,可以適當增加財務報表附註,鼓勵企業披露非財務信息,進一步完善並嚴格規范關聯交易的披露,加強對現金流量信息的呈報和審核。二是在認真總結現行會計准則實施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經濟和證券市場發展要求,適時出台一批與國際慣例相協調、體現我國經濟發展特點的具體會計准則,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透明度,規范會計信息披露。三是鑒於會計核算制度將在較長一個時期與會奇准則並行的實際情況,因此要努力提高會計核算制度的靈敏性,及時反映多變的、日趨復雜的經濟業務。四是在准則的制定過程中,應採取慎之又慎的態度,處理好會計准則的統一性與靈活性之間的關系,避免個別企業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飾財務報告,操縱企業利潤。五是盡可能縮小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在對會計政策選擇方面的規定應更加具體。
(三)加大處罰力度,提高財務造假成本
企業作為經濟主體,其一切行為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企業財務造假本質上是一種違約行為,企業是否會選擇違約,主要還是看違約成本的高低。當財務造假的預期成本大大低於造假的預期收益時,企業很難不產生造假的沖動。因此,加大對財務造假的懲罰力度,提高財務造假成本,無疑是遏制財務造假屢禁不止的重要措施。
而目前的狀況是:守信者未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失信者也未得到嚴厲的制裁,一些企業或中介機構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已成為「公開的秘密」。[5]加上造假者受到懲處的僅是極少數,許多企業和個人都從「失信」中撈到好處,一些擅長做假賬的人還成了一些企業競相聘請的人才,非常「走俏」。在這樣一個失信成本過低的環境下,「好人也會變壞」。要改變這一局面,惟有加大處罰力度,大幅度提高財務造假的成本和風險,使造假者得不償失、無利可圖。
(四)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核心,它是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而制定和實施的一個控制系統。為了貫徹落實《會計法》,促進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建設,加強內部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財政部於2001年6月發布了《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之後,財政部、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的內部控製法規及其配套規定,這對企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會計監管、防範會計錯弊發揮了重要的「人工屏障」作用。然而,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實踐中仍存在以下突出的、普遍的問題:(1)管理當局認識不足,有章不循和無章可循的現象較為突出。(2)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缺乏科學性,難以發揮其應有功效。(3)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執行與監督不力,獎懲不明。(4)會計監督不力財務控制存在漏洞。(5)對內部會計控制進行評價的審計制度滯後。因此,要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建設勢在必行。
設計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應以控制目標為導向,以業務流程式控制制為基礎,以控製程序和確定關鍵控制點為手段來進行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實務設計。主要包括籌資業務控制、對外投資業務控制、采購與付款控制、貨幣資金控制、銷售與收款控制、成本費用控制、工程項目控制、對外擔保控制等內容。
(五)強化獨立審計的社會監督作用
1.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
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一直存在著性質不清、職責不明的問題。它既是部門所屬的事業單位,又是社會民間團體;既有行政管理職能,又有行業自律色彩。因此,目前我們應該做的是理順中注協、財政部、證監會等部門在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中的職能與分工,建立起政府行政監管和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有機結合,分工合理、監管全面的行業監管體系。
從長遠看,政府部門應為注冊會計師行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其健康發展。政府監管應重在監控和預防,利用行政手段和強制力,發揮政府監管的優勢,規范行業運行秩序。同時,注冊會計師協會應切實加強自律管理體制的建設,通過豐富和完善自律性服務、監督、管理、協調職能,推動行業更加走向成熟。以會員為中心建立行業自律管理體系,做好為會員提供技術支持、法律援助、教育培訓和改善職業環境等各項服務工作,強化對會員的誠信意識、職業道德和職業質量的自律監管約束。
2.強化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
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靈魂,它包括形式上的獨立和實質上的獨立。形式上的獨立是指注冊會計師必須與被審查企業或個人沒有任何特殊的利益關系。實質上的獨立,又稱為精神狀態或自信心,它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嚴格保持超然性,不能袒護任何一方當事人,尤其不能使自己的結論依附或屈從於持反對意見利益集團或人士的影響和壓力。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審核和審閱等鑒證業務,應當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遵守獨立審計准則等職業規范,勤勉盡責。從國內外證券市場發生的重大案件看,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倍受關注。
3.加強前後任注冊會計師的溝通
從我國近幾年出現的財務造假情況看,證券市場主要存在著會計師事務所變更過於頻繁的現象。由於不良執業環境和事務所之間不良競爭的影響,一些上市公司通過變更事務所來購買審計意見,極大地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在目前的會計信息披露規定中,要求其必須及時披露包括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重大事項,以抑制上市公司潛在購買審計意見的行為。
四、結束語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法可謂花樣繁多,財務造假行為的蔓延與發展是與其手法的更新和變化相互依賴的。造假手段是財務造假各要素中變化最快、最為活躍的因素,對造假手段的總結提煉具有特別重要的實戰意義,「知已知彼,百戰不殆」。造假手段雖然繁多,但最終都要通過財務報表和信息披露來實現,調節利潤等數字,既能夠直接的提高業績,粉飾報表,也可以提高一些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指標,信息披露的程度也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因此,強化會計監管,有效地發揮會計監管的職能,是對當前經濟領域中,出現的財務造假現象的有力挑戰,也是防止和發現財務造假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