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被盜了可以被找回嗎
㈠ 我的tp錢包里的數字貨幣遭到盜取了好幾個w有沒有辦法找回
無法找回來了,盡早把別的錢包資金也換個地方,估計都有泄露風險。然後聯系tp錢包官方,警示下它人,有漏洞就修好漏洞,否則後面還會出現這類問題。
提醒一下,不要隨便點擊不明鏈接。正規交易所入三大交易所,幣安,歐意,火幣,官方不會發簡訊打電話聯系你,一定要切忌被騙。
創建TokenPocket錢包
打開TokenPocket——點擊「我沒有錢包」——點擊「身份錢包(HD)」——設置你的用戶名和錢包密碼(注意!請牢記密碼!TP不會保存密碼,也無法找回!)。
並創建錢包——備份錢包助記詞(注意助記詞即私鑰,一定要抄下來保存好,這個丟了,資產歸0)——驗證助記詞——生成錢包,我們的數字錢包就生成了。
㈡ 數字貨幣被盜如何追回
㈢ 持有數字貨幣的手機丟了,數字貨幣還能找回來嗎該注意些什麼
數字貨幣載體,是數字貨幣錢包。
數字貨幣是紙鈔的替代。
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形態是數字化的。
因此,可以看出來,使用數字貨幣會更加的安全。
另外,數字貨幣具有唯一性編碼,而且肯定是沒有辦法偽造。
而且數字貨幣進入誰的錢包可能又會生成可追溯的信息編碼,包括錢包主人的身份信息等,這樣的話,只要是數字貨幣花出去或者是轉賬出去,都是非常容易追溯的。
甚至未來,如果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進一步升級,可能你在哪裡把數字貨幣花出去都是可以追溯的,包括花了幾塊錢等等,這些都是能夠比較輕松地知道,並且能夠追溯。
如果這樣的話,你的手機丟了,撿到手機的人一方面很難破解手機上面的很多密碼。如果撿到的人費了很多功夫破解了密碼,那麼如果想把錢花掉,或者是轉賬,那麼也是可追溯的。
㈣ 持有數字貨幣的手機丟了,數字貨幣還能找回來嗎
可以的。
數字貨幣並不是跟你手機綁定在一起的,而是跟你的身份證信息以及電話號碼綁定在一起的,通過補卡補充身份認證就可以找回。
㈤ 數字貨幣轉給了騙子,能根據地址找到對方嗎
這個應該能查到對方,(現在登錄平台,賬號……都是實名認證,想鑽法律監管空子不太容易)現在網路監管逐步趨於完善,登錄昵稱都很嚴格,都是實名認證。
㈥ 數字貨幣被盜如何追回
㈦ 比特幣被盜了能找回嗎
比特幣是存在被盜風險的,而且一旦被盜,其實是很難找回來的。保存好自己的錢包密碼是關鍵。
比特幣本質上只是區塊鏈上的一串字元,記錄著該比特幣誕生以來的所有交易記錄,由於區塊鏈屬於去中心化的結構,用戶通過一個公開的地址和只有自己知道的密鑰來宣示所有權,某種程度上,誰掌握了這個密鑰,誰就實質性地擁有了對應地址中的比特幣資產。
而區塊鏈的防篡改特徵,是指比特幣的交易記錄不可篡改,而非密鑰不會丟失。同時,也正因為區塊鏈不可篡改,密鑰一旦丟失,也意味著不可能通過修改區塊鏈記錄來拿回比特幣,所以,丟了,可能就真的丟了。
拓展資料: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的交易記錄公開透明。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其總數量有限,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2021年6月,薩爾瓦多通過了比特幣在該國成為法定貨幣的《薩爾瓦多比特幣法》法案。9月7日,比特幣正式成為了薩爾瓦多的法定貨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賦予數字貨幣法定地位的國家。
2021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通知指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2021年11月10日,比特幣價格再創歷史新高,首次逼近6.9萬美元/枚。
2022年1月,比特幣繼續下跌,跌破42000美元,觸及去年9月以來未見水平。
㈧ 用科學上網數字貨幣被盜怎麼辦
對於虛擬貨幣被盜,中國有哪些法律可以遵循?被盜數額在多少以上可以立案?從目前國內已經立案的虛擬貨幣相關事件中,何種被判類型居多?哪類問題是正處法律空白窗口亟待解決的?鏈得得App為此請教了多位專家,試圖解答種種疑惑。
盜幣,似乎已經成為了虛擬貨幣身上無法消除的烙印,有關虛擬貨幣安全性的討論,從它誕生以來從未停止。
從2013年的Mt.Gox,到2016年最大的事故DAO,再到2018年初日本第二大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check遭受黑客攻擊事件,盜幣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上都在逐年提升。
中國也面臨著同樣的安全性危機。鏈得得App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案例查詢,以「比特幣」為檢索關鍵詞,在2014年至2018年9月初期間,刑事案由有134個、民事案由有115個,行政案有2個,此外還有各類「空氣幣」、「傳銷幣」案件,金額動輒便以「萬」起步。
對於虛擬貨幣被盜,中國有哪些法律可以遵循?被盜數額在多少以上可以立案?從目前國內已經立案的虛擬貨幣相關事件中,何種被判類型居多?哪類問題是正處法律空白窗口亟待解決的?鏈得得App為此請教了多位專家,試圖解答種種疑惑。
「虛擬貨幣」是否屬於「數字貨幣」?
關於」虛擬貨幣」 的屬性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山東警察學院偵查系網路犯罪偵查教研室副主任張璇,曾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困惑,她透露:「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了多起虛擬貨幣相關的網路犯罪案件,以後可能還會面臨更多的安全挑戰。」
「然而從技術角度來看,加密數字貨幣屬於信用貨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但因其在普通民眾中自由買賣,就會涉及到資產問題。」
幣圈人都有一個共識——「數字貨幣」屬於資產。誠然,「數字貨幣」是刑法意義上的「財物」,且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當涉及盜竊犯罪時立案標准會有差別。
以北京市為例,刑法第264條規定的盜竊罪中規定,「數額較大」認定標准為二千元以上(即立案標准),「數額巨大」認定標准為六萬元以上,「數額特別巨大」認定標准為四十萬元以上。
㈨ 數字貨幣被騙報警能追的回來嗎
能追回來的,很多人在遭遇到詐騙後,無論金額大小,第一時間報警,期望警察能快速立案,飛速處理,然後被騙的錢回到自己的手中。這是理想狀態,但絕大多數的網路詐騙案,沒有這么容易。
當詐騙案立案後,首先要解決的是警力分配的問題。基層警局的警察數量是固定的,加上轄區本身還有其他案件要偵破,警員該如何分配?同時,當案件涉及到跨部門、跨市、跨省、跨國時,還需要與其他省、市、國家的警察以及網安、技偵等部門聯手合作。這也大大增加了偵破難度,尤其是小額詐騙案件。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也就是辦案成本。若你被詐騙的金額為500元,案件涉及到跨省、跨國,警察辦案總共花費可能需要50000元。如果一個派出所,同時需要偵破十個網路詐騙案件,那麼這個派出所基本可以停業修整三個月。
拓展資料
第一,什麼是數字貨幣?他其實跟紙幣是一樣的,都是央行發行的貨幣,具有國家信用背書,擁有紙幣一樣的使用場景,就是法定貨幣;
第二,有人說這玩意跟支付寶和微信有啥區別,從定位上,數字貨幣是就是流通中的貨幣,就是一點存款都沒有。而支付寶和微信,主要是存款形式存在,也就是說一個是直接流通的,後者是先存再流通,以記賬的方式存在的。所以就會產生一個結果,數字貨幣只能用於交易,而不會產生利息,至於怎麼將數字貨幣存起來,那是以後技術對接的事情,現在大家還沒想好;
第三,這個東西怎麼用,數字貨幣你就把他當成紙幣就行了,任何用錢場景都可以使用,法律上規定,不得拒收,換句話說,商家可以決絕接受支付寶微信,但是不能拒收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