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中國東盟自貿區數字貨幣

中國東盟自貿區數字貨幣

發布時間: 2022-07-04 15:31:14

A.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給中國帶來的機遇有哪些

盡管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充滿風雨,但是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東盟-中國自貿區的建立充滿信心。今後幾年內,自貿區以及雙邊經貿關系將出現以下發展前景:
第一,雙方的貿易將有更大的增長,貿易結構進一步合理化
隨著入世後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加快,特別是我國的製造業將會有快速發展,將帶動對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加。由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我國占很大比重,而這一產業多為對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加工,這將導致相關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口的增多。從成本結構來看,在食品、農礦產品、能源和電子產品等方面,東盟與我國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較優勢,因而從東盟進口石油、天然氣、棕櫚油、天然橡膠、熱帶木材等資源性初級產品以及電子電器等機電產品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將會進一步增多。據分析,按照我國年均10%的進口增長測算,從東盟的進口在2005年預計將達到355億美元,比2000年的133億增加近1.7倍,年均增加40多億美元。如果按照90年代以來從東盟進口增長21%的速度計算,進口數量還將大大超過上述數字。由此可見,我國入世將為東盟產品的出口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有利的機遇。與此同時,我國對東盟的出口也將保持持續的增長勢頭。這種增長一方面來自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另一方面來自對東盟具有潛在優勢的產品。與東盟產品相比,我國紡織品、服裝、鞋、食品、穀物、建築材料等產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這些產品的進口占東盟從我國總進口的21%,今後幾年我國將仍然保持這些產品的出口優勢。此外,我國的機械電子設備、精密儀器、鍾表手錶、車輛、金屬產品和化工產品具有潛在優勢,1993-1999年東盟大量增加了上述產品的進口,增長速度大大高於東盟同類產品的總進口增長率,因此,在東盟市場上這些產品的份額將會繼續增加。
伴隨著雙邊貿易的增長,貿易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各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相互出口增多,機電產品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將會有明顯增大。
第二,雙方的相互直接投資將逐步擴大
盡管目前東盟和中國都不是對方投資的主要市場,特別是中國對東盟的投資更少,但隨著雙方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投資壁壘的逐漸消除,相互投資將會增多。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海外投資是重要的措施,投資的重點區域今後首先將是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周邊的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東盟新成員國。隨著我國電信、金融、保險和服務業的開放,一些較發達的東盟成員國也將擴大對我國的投資。
第三,經濟合作領域將日益拓寬
隨著雙方自由貿易區協定談判的正式啟動和實施,雙方的經濟合作將進入一個全面深化發展的新階段,服務貿易的比重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合作方式將更加多元化。另外,金融和科技領域的合作將會全面展開,特別是隨著「清邁協議」的實施和「電子東盟」的啟動,我國與東盟在金融、保險與電信領域的合作將更大規模地展開。基礎設施的合作步伐也將加快,同時將帶動相關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進展。農業、環境保護、能源、知識產權及企業之間,特別是中小企業等方面的合作也將啟動,並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和合作。

B. 分析東盟自貿區未來發展存在的問題、挑戰和前景 求高手 相助 老師太無敵了

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一、東盟成員國因歷史原因擔心中國的強大會在經濟、軍事上給他們造成威脅。面對著中國經濟的日益強大、吸收外資的增多以及大量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湧入本地市場,東盟成員國內部以及周邊許多國家感到了競爭壓力。加上西方國家高調宣傳的「ZG威脅論」,認為中國的經濟崛起將對該區域內的其他國家造成威脅,強大的中國很有可能將會在本地區稱霸,直接影響到地區的政治和經濟格局,東盟國家很可能會聯合起來對抗中國。

二、因歷史遺留問題,領土主權爭端非常頻繁。越南入侵柬埔寨;馬來西亞與印尼針對西巴丹島和利吉丹島的主權爭執;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針對白礁島的爭執等。這些都反映出東盟成員內部缺乏地區整合的大局觀念。因此,東盟成員國內部政局不穩。許多東盟國家都黨派林立、紛爭不斷,有的國家軍人政府當政,有的國家內閣變換頻繁;有些國家的反政府武裝及恐怖分子活動猖獗。加之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伊斯蘭世界的敵視,造成東盟國家內部民族情緒高漲。政局的不穩定直接影響到外來投資者。阻礙經貿活動的正常進行,對區域內經濟的發展以及未來自貿區的整體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民族與宗教的沖突差異。東盟內部宗教信仰不同,馬來西亞、印尼、汶萊是傳統的回教國家;泰國和柬埔寨則遵從佛教;菲律賓信奉天主教;越南和寮國是「社會主義」體制。因伊斯蘭教、回教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矛盾不斷激化,加上恐怖主義和伊斯蘭教徒的聯系,不同宗教信仰之間的沖突時常有發生。影響了各國的貿易往來。

四、 東盟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無太大差別,結構趨於雷同。成員國對西方市場的依賴性很強,因美國經濟的衰退,造成東盟經濟與對外貿易的滑落。

五、東盟各國部其實各自為政,只對自身利益考慮,競相貶值本國貨幣,造成危機在其他國家蔓延。沒有統一的戰略目標,沒有統一的核心經濟與協調機制,所以造成經濟主導權競爭激烈。

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日本的國家在政治,經濟上的干預。會直接影響東盟國成員的合作關系。

七、對東盟成員來說,中國能不能掌控原材料,產品銷售定價權是至關重要的。

機遇與發展:

一、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有助於中國和東盟成員國全面、深入、快速發展友好關系。對維護東亞和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二、從建立國際新秩序來看,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三、從提高東盟的國際地位來看,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助於東盟在國際社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四、從經濟上看,使雙方共同獲得「貿易創造」效益;使雙方共同獲得投資增長效益;使雙方共同獲得規模經濟效益;推動雙方經濟發展。

五、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有利於鞏固和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有利於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周邊國家的團結合作,也有利於東盟在國際提高地位、發揮作用。有利於進一步促進了中國和東盟各國的經濟發展,擴大雙方貿易和投資規模,促進區域內各國之間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促進區域市場的發展,創造更多的財富,提高本地區的整體競爭能力,為區域內各國人民謀求福利。、有利於推動東盟經濟一體化,對世界經濟增長也有積極作用。

C. 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實施零關稅僅是雙方的制度安排,打造好雙方密切的產業鏈才能形成你我相依的經濟共同體。中國與東盟行業對接和產業合作已成自貿區發展當務之急。面臨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中國與東盟雙方貿易中第一大類產品是電子產品,這主要是區域外跨國公司在中國與東盟間電子產業內的分工。第一大貿易產品主要掌控在域外公司,且世界電子產品市場一波動就會直接影響中國與東盟貿易額。 2、中國與東盟雙方產業合作缺乏規劃性、組織性,在紡織、鋼鐵、機械等領域,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商協會尚未有效對接,雙方的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缺乏溝通和協調,未實施在「自貿區」概念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行動。上述兩大類問題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自貿區的可持續性互利發展。 3、盡快加強雙方行業對接和產業合作是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達到互利共贏目標的現實必然選擇。唯有此,才能形成自貿區新的生產力和對外競爭力,才能有效銜接雙方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計劃,使雙方產業結構調整在自貿區這一廣闊領域更有效進行,促進本地區產業升級,減少自貿區內盲目競爭和改變雙方行業合作粗放狀況。 4、東盟正在大力實施《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中國各有關方應了解這一規劃,提高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合作效益。雙方在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合作方面應充分考慮產業合作,並以實現產業互補性的互利合作促進互聯互通,同時雙方互聯互通的發展也將推動產業擴大合作。 5、加強中國和東盟政府間的產業政策互相通氣、互相協調,並即而發展為部長級合作機制。發揮中國向東盟國家提供的信貸、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在產業合作中的作用等。

D.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到底是指哪些地方

是中國與東盟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
涉及國家:
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東盟工商會由東盟十國最具代表性的商會組成。
它們是:
汶萊國家工商會、柬埔寨總商會、印尼工商會、寮國全國工商會、馬來西亞國家工商會、緬甸工商聯合會、菲律賓工商會、新加坡工商聯合會、泰國工業聯合會、越南工商會。
中方理事單位由中國有代表性商會和知名企業組成。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的東盟合作方是東盟工商會。

E.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發展歷史和主要成就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簡稱CAFTA)是世界上三大區域經濟合作區之一(其他兩個分別為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它是由十一個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
1991年中國與東盟創建對話同伴關系,此後雙方之間的貿易合作關系逐漸地變得更加緊密,開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93年中國被東盟邀請參加了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第29屆東盟部長會議。1997年,中國對受金融危機打擊的東盟各個國家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攜手度過了金融危機階段。因為雙方在政治關繫上比較良好,於是促進了雙方經濟發展上面的合作。雖然經歷了金融危機,但是1999年東盟各個國家的經濟開始復甦並且慢慢地回升,與此同時中國始終保持經濟快速增長,更是在2001年11月加入WTO後,經濟情況更為可觀。雙方都意識到建立自貿區的必要,以此來加快經濟發展。
2002年1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同年成功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協議》。2005年7月20日,《貨物貿易協議》降稅計劃開始實施,7000種產品降低關稅。2009年8月15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簽署,標志主要談判結束。2010年1月7日,中國與東盟各個國家正式簽約了兩年十八個合作項目。
中國與東盟各個國家的合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02年到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開始採取大幅度降低關稅的措施,直到它減小到最小值為止。自2002年11月到2010年1月1日為止,中國對東盟各個國家大約93%的產品貿易關稅都減小至零了。第二個階段,2011年到2015年,實現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全面化,雙方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投資市場以及開放服務貿易市場。第三個階段,2016年之後,必須要鞏固自貿區從而完善它。預測在未來幾年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在世界經濟發揮更加重要與獨特的作用,那時候我們都將離不開它的存在。

F. 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政策是什麼

1.自貿區產品的分類除已有降稅安排的早期收獲產品外,其餘產品分為正常產品和敏感產品兩大類。在正常產品中,產品又分為一軌產品和二軌產品兩類。兩者的共同點是最終稅率均為零,區別是二軌產品在取消關稅的時間上享有一定的靈活性。在敏感產品中,按敏感程度不同,產品又分為一般敏感產品和高度敏感產品兩類。兩者的共同點是最終稅率可不為零,區別是一般敏感產品要在一段時間後把關稅降到相對較低的水平,而高度敏感產品最終可保留相對較高的關稅。 2.什麼是正常產品中國-東盟自貿區的貨物貿易談判採取的是「否定列表」(negative list)方式,凡是沒有列入敏感產品清單的產品均視為正常產品。因此,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絕大多數的產品都是正常產品。《貨物貿易協議》詳細規定了正常產品關稅減讓的模式,其中,對東盟新成員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是協議所體現的一項重要原則。3.正常產品的降稅步驟 (1)降稅步驟:對中國和東盟老成員,正常產品自2005年7月起開始降稅,2010年1月1日將關稅最終削減為零;對東盟新成員,從2005年7月起開始降稅,至2015年將關稅降為零。 (2)降稅的起點稅率:《貨物貿易協議》將產品按其降稅起點稅率的高低進行分類,每一類都遵循一定的降稅模式,最終將關稅降為零。與中國和東盟老成員相比,東盟新成員的產品分類更細,降稅更為平緩,從開始降稅到取消關稅的時間也較長。 (3)二軌正常產品:二軌正常產品的降稅模式與一軌正常產品完全相同,區別僅在於二軌正常產品的關稅在按降稅模式降到5%以下時,可保持不超過5%的關稅,在比一軌正常產品更晚的時間降為零。對中國和東盟老成員,應在2012年1月1日取消二軌正常產品的關稅,對東盟新成員,應在2018年1月1日取消二軌正常產品的關稅。4.什麼是敏感產品敏感產品是各方出於國內產業發展考慮,需要進行保護的產品,因此其最終稅率不為零。《貨物貿易協議》規定,敏感產品按其敏感程度,分為一般敏感產品和高度敏感產品;中國對東盟十國提出一份敏感產品清單,同時適用於十國;東盟十國則分別針對中國提出各自敏感產品清單,其中所列的敏感產品只適用於中國。 在中國-東盟自貿區中,各方按照其各自情況,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敏感產品。我國提出的敏感產品主要包括大米、天然橡膠、棕櫚油、部分化工品、數字電視、木材和紙製品等;東盟國家則提出了橡膠製品、塑料製品、陶瓷製品、部分紡織品和服裝、鋼材、部分家電、汽車、摩托車等敏感產品。 5.敏感產品的限制敏感產品要受到兩個指標,即稅目數量和進口金額的限制。也就是說,敏感產品的數量不能超過一定稅目,同時一方敏感產品所影響的進口額也不能超過該方進口總額的一定比例,但協議同時也對東盟的新成員做出了特殊安排。各國的敏感產品上限如下:中國與東盟老成員:不超過400個六位稅目,進口額不超過進口總額的10%(以2001年數據為基礎);柬埔寨、寮國和緬甸:不超過500個六位稅目,不設進口額上限;越南:不超過500個六位稅目,不設進口額上限,但越南應在規定時間內對敏感產品進行一定幅度的關稅削減。6.原產地規則原產地規則是確定產品「身份」的標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原產地規則以「增值標准」為基礎。《貨物貿易協議》規定,如一產品的本地加工增值不低於該產品總價值的40%,則該產品可被認為是原產於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產品,在進出口貿易中享受自貿區的優惠稅率。早期收獲產品由於以農產品為主,基本上採用「完全獲得」標准。少數特殊產品,如紡織品、羊毛製品等,採用了加工工序、稅號改變等其他原產地判定方式。 7.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書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書使用的是不同於WTO原產地證書格式的E表(Form E),在我國由國家質檢總局及各地的檢驗檢疫部門頒發,憑此證書可以在通關時享受到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優惠關稅。 8.《貨物貿易協議》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有什麼作用?在《貨物貿易協議》第十四條中,東盟十國明確承認中國是一個完全市場經濟體,並且承諾對中國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反傾銷替代國定價條款)和第十六條(特殊保障措施條款)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工作組報告書》第242段(紡織品特保條款)。這一規定對我國具有特殊意義,不僅為我國企業在自貿區內爭取了公平和公正的貿易競爭環境,而且也對推動世界上其他國家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9.我國企業進口東盟受惠貨物時應注意哪些事項?一是優惠貿易協定項下進口貨物報關單的填制,必須填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ACFTA)等優惠貿易協定項下進口貨物報關單。二是ACFTA貨物進口時必須向進口地海關提交東盟成員國指定政府機構簽發的原產地證書(FORM E)。如原產地證書為非指定政府機構簽發或非FORM E格式,所申報貨物均不能享受東盟協定稅率。三是根據ACFTA原產地規則,享受東盟協定稅率進口的貨物須符合直接運輸規則。「直接運輸」是指《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項下的進口貨物從某一東盟國家直接運輸至我國境內,或者從某一東盟國家經過其他自由貿易區成員國境內運輸至我國,但途中沒有經過任何非自由貿易區成員國境內。 ACFTA貨物進口時必須向進口地海關提交東盟成員國政府指定機構簽發的原產地證書(FORM E)。如非指定的政府機構簽發的原產地證書,或非FORM E格式的原產地證書,所申報貨物均不能享受ACFTA協定稅率。如進口企業在申報環節已申明享受東盟優惠稅率,但尚無法提供原產地證書,或海關對證書真偽存在疑問,需進行專業認證、核查,海關將對該貨物實行「憑保放行」措施,向企業徵收一定保證金後放行貨物,待相關程序完成後,再進行「退保」或「保證金轉稅」等操作。該措施既有效保障了國家稅收的應收盡收,也使企業權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10.我國原產貨物出口東盟各國注意事項對於我國原產貨物出口東盟各國享受優惠,我國海關的通關管理要求相對較少,只要符合有關原產地規則取得原產地證書並如實申報即可順利出口通關。貨物在東盟各國的進口通關,則須根據東盟各國海關的管理規定。根據《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規定,主要應注意以下事項:(1)必須取得我國政府指定部門(國家質檢總局及其地方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專門用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原產地證書(FORM E)。(2)符合直接運輸規則。如果經過非中國-東盟成員國的第三方中轉,進口申報時須向海關交驗轉運地國家(或地區)海關出具的未進行加工的證明文件和自優惠貿易協議成員國起運後換裝運輸工具的全程提(運)單。(3)進口國海關的其他要求。11.進口織物占成品離岸價格的53%,能享受自貿區優惠關稅嗎?例如,中國某企業生產的登山帳篷,生產中所用進口材料是美國產的防紫外線材料的成匹的織物,經裁減、縫紉等工序製成,出口至馬來西亞,織物的價值占製成品離岸價的53%。問:(1)產品是否屬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規則》的「完全獲得品」?(2)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規則的本地增值比例標準是多少?(3)產品能否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規則》享受關稅減讓呢?答:(1)該產品由於採用進口的織物,明顯不是完全獲得品。(2)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規定,如一產品的本地加工增值不低於該產品總價值的40%,則該產品可被認為是原產於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產品,在進出口貿易中享受自貿區的優惠稅率。(3)可以。一方面,用於產品生產的進口材料是成匹的織物,經過裁減、縫紉,被製成帳篷,符合《產品特定原產地標准》清單標准;另一方面,進口織物的價值占製成品離岸價的53%,未超過60%,產品也符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規則》的百分比標准;因此,產品可以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規則》享受關稅減讓。

熱點內容
app空投eth錢包 發布:2025-05-24 00:48:45 瀏覽:415
99礦池注銷不了 發布:2025-05-24 00:30:30 瀏覽:484
以太坊合約開發怎麼記錄用戶 發布:2025-05-24 00:29:26 瀏覽:508
btce公告 發布:2025-05-24 00:09:11 瀏覽:383
微信怎麼找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24 00:02:31 瀏覽:680
很元宇宙 發布:2025-05-24 00:00:10 瀏覽:620
比特幣怎麼看收益 發布:2025-05-24 00:00:06 瀏覽:310
智能合約怎麼運行 發布:2025-05-23 23:03:09 瀏覽:785
1080ti挖eth算力低 發布:2025-05-23 22:56:37 瀏覽:995
礦池直接支付到交易所 發布:2025-05-23 22:36:42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