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礦機機箱
① 顯卡礦機立放會有什麼影響
以太坊挖礦顯卡礦機占據了大部分,並且還有很大一部分的DIY顯卡礦機沒有顯示。
同 ASIC 礦機一樣,顯卡礦機也存在很多坑,而且顯卡礦機的專業化程度和透明度相對低些,對於新手礦工而言,更容易掉入坑裡。
今天,中外礦業就來梳理下購買顯卡礦機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少走彎路,更好地規避風險。
顯卡礦機及其優點
挖礦設備的演變經歷了 4 個階段:個人電腦、顯卡礦機(GPU)、FPGA 礦機和 ASIC 礦機。
對於像 BTC、LTC 等發展相對成熟的 PoW 幣種,算力早已被 ASIC 礦機所壟斷,但一些小幣種,比如匿名幣 GRIN、XMR,還是以顯卡礦機為主。此外,雖然以太坊(ETH)2.0 的共識機制要轉變為 PoS,但目前階段依然是顯卡礦機在挖。
在算力上,顯卡礦機無法與 ASIC 礦機匹敵,但顯卡礦機也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顯卡礦機能挖的幣種更多,更加靈活。不像 ASIC 礦機只能挖固定演算法的幣種,「弔死」在一棵樹上,顯卡礦機可以挖絕大部分的幣,哪個幣種收益高就選擇挖哪個幣,靈活切換。
其次,顯卡礦機的殘值更高。顯卡礦機的顯卡拆下來後還可以賣到新卡價格的 6~7 折,顯卡礦機的其餘硬體可以賣 500~1000 元。相比之下,ASIC 礦機的殘值就少得可憐,一台報廢的 ASIC 礦機硬體只能賣 30 元左右。
最後,顯卡礦機可供 DIY 的空間大。ASIC 礦機出廠時就封裝好了,功率、算力、能效比都是固定的,雖然有些型號的礦機可以採取降頻、超頻等方式,改變礦機的能效比,但變動的幅度不大;相比之下,顯卡礦機的可操作空間就很大了,除了官方封裝的顯卡礦機外,動手能力強的礦工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去市場上購買 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電源和機箱,然後自己組裝。
購買顯卡礦機會遇到哪些坑
ASIC 礦機需要研發晶元,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人才,門檻高,風險大,所以能生產 ASIC 礦機的廠商屈指可數。顯卡礦機不需要開發專用的晶元,最重要的部件顯卡是現成的,資金門檻和技術門檻更低。在 2017 年加密貨幣大牛市期間,超過一半的華強北顯卡經銷商都試過自己組裝顯卡礦機去參與挖礦。
普通用戶在購買顯卡礦機時,需要避開以下幾個坑:
1、新機器裝了二手顯卡
顯卡礦機的組裝門檻相對較低,這給了一些黑心的礦機廠商「發財機會」。他們賣的一些新礦機,裡面封裝的並不是全新的顯卡,而是二手甚至三手的顯卡,簡單翻新後,普通人根本沒有能力鑒別出來。這樣的礦機,上架後會經常出現算力不足、故障率高等現象。
2、通過刷 BIOS 篡改顯卡信息
顯卡礦機最重要的部件是顯卡,顯卡的性能和數量直接決定了礦機的算力。一些黑心的顯卡礦機二道販子會通過刷固件的形式,來篡改顯卡的信息,從而將低端顯卡礦機賣出高端礦機的價錢。
舉個例子,AMD 顯卡的 GPU 核心晶片上已經多年不印任何型號參數了,而 RX470~RX580 顯卡都有著相通的 PCB 方案,通過刷 BIOS 可以更改顯卡的一部分信息,讓人無法通過 GPU 核心上判斷礦機里封裝的顯卡是最低端的 RX470 還是 RX580。
這里簡單解釋下 BIOS。它是一個控製程序,控制著顯卡的各種工作狀態,包括核心工作頻率、顯存工作頻率、功耗限制、工作電壓、顯存時序等核心參數。刷 BIOS 就是用新的控製程序替代原廠的程序,從而篡改某些核心參數,以達到更好的能效比。這有點像 ASIC 礦機刷固件實現超頻、降頻。
② 簡直暴利四川某加密幣礦場實拍曝光,一天營收 6300 多萬
技術宅把冬季供暖,也玩出了新花樣。
因為嫌冬季取暖的電費太貴,奧地利的一位程序員,硬是DIY了一套 「礦機」供熱系統 。
按理說,礦機才是耗電大戶, 利用GPU的廢熱供暖 ,真能比常規手段更省錢嗎?
還別說,這位老哥一邊用礦機供熱,一邊拿挖出的數字貨幣補貼電費,最後不但完全覆蓋取暖費,甚至還略有結余!
這套系統到底多神奇?普通人家裡能不能復制?
一起來看看吧~
一天,一位奧地利程序員 Christian Haschek 決定不忍了。
為什麼?
因為電價太貴。
Haschek家是獨棟房屋,採用帶熱泵的中央空調系統供暖,與中國北方集中供暖不同。
進入冬天之後,為了取暖,電費賬單蹭蹭往上漲。
他為自己家設計了一套智能用電統計系統,計算出了取暖的費用:
現有的這套空調,平均 每天耗電37度 ,電費6歐元, 合人民幣47元左右 。
奧地利冬季一般氣溫在-5 C到5 C之間,持續時間為12月到3月。
這樣一算,一個冬季取暖費用最少也得5600多元,要是再算上深秋或初春,一年取暖費高達七、八千元很正常。
對比一下,北京地區冬季居民供暖費用,依據供應商不同而變化,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價格在16.5-30/平米·季度之間。
也就是說,一個100平米的戶型,一年冬天取暖費在1600-3000元之間。
這樣看來,按奧地利的當地電價平均一度1歐元算,完全靠電帶動空調取暖,確實價格不菲。
所以,看到電表瘋狂跳字,Haschek決定必須要採取措施了。
於是,他目光轉向了自家中央空調的熱泵。
所謂熱泵,就是一種能從周圍環境中的空氣、水或土壤中獲取低品位熱,經過電力做功,輸出可用的高品位熱能的設備。
一般來說,與普通電熱設備相比,熱泵消耗同樣的電力可以提供3倍甚至3倍以上的熱能,是一種高效供能技術。
但內外溫差越大,熱泵耗電就越多。
所以,Haschek的方案就是使用礦機中GPU散發的熱量,預先加熱空氣,然後再送入熱泵,以此減少耗電量
他找出了家中閑置的4塊GPU,型號是 AMD的R9 390 ,性能與英偉達GTX 970相當。
這種顯卡哈希率比較高,達到30MH/s,但缺點是能耗太大,四塊顯卡總功率900W左右,工作時平均溫度80 C。
(哈希率是加密貨幣網路處理能力的度量單位。即哈希函數輸出的速度。)
這款顯卡其實並不適合挖礦,但是對於以 收集熱能為目的礦機 來說,剛剛好。
而他用這台礦機來挖 以太坊 。
一開始,Haschek直接把礦機擺在熱泵的屋子裡,但很快發現屋子溫度不斷升高,挖礦效率下降了。
於是,他專門做了一個機櫃,把礦機擺在室外,然後通過機箱後部的管道,直接將熱風導入熱泵中。
室外既有利於設備散熱,風管也能減少熱量損失。
整套方案就是這么簡單,沒有復雜的額外熱能設施,礦機只作為空調系統的輔助。
整個工程,最麻煩的工作可能就是連接、固定風管了。
其實,類似方法已經有公司提出,比如荷蘭有一個名叫Nerdalize的雲計算供暖公司。他們的設想就是把雲計算伺服器放進家家戶戶,不僅提供計算,還能徹底替代暖氣片。
中國也有一家叫阿瓦隆的礦機公司推出了 挖礦取暖器 。
但自己在家DIY的,到底能省多少錢。
先看結果。
從電力使用情況來看,直接用作取暖的電能,下降了一半。
而除去礦機花掉的電費,每天挖礦的凈利潤,是 3.8歐元 。
你看,挖礦產生的收入,剛好能覆蓋目前取暖的實際支出,甚至還略有結余。
取暖賺錢兩不誤,這個方法很不錯。
當然,收支平衡還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以太坊的價格, 必須高於900美元 。
低過這個線,礦機產出比就會下降,開機之後反倒要貼錢。
這個方法能在自己家中復制嗎?
當然可以,尤其是在南方的小夥伴,沒有集中供暖,條件反倒更便利。
整套方案技術難度並不高,布線和擺位甚至可以讓電工師傅代勞。
但是,還是要提醒你一句, 幣圈有風險,入坑需謹慎。
畢竟,這套設備,只為供暖,不為炒幣。
③ 挖礦虛擬貨幣什麼意思
虛擬幣挖礦 也就是用礦機進行挖礦,所謂的礦機就是電腦裡面的一個配件 也就是顯卡 ,由幾個高端顯卡組在一起顯卡陣列的一個機箱。所謂的礦卡也就是挖過礦的顯卡。而礦機會沒日沒夜的進行運算,是有一個專業的APP的,會得到一個算力,用算力可以兌換比特幣 以太坊等虛擬貨幣。由於挖礦對電力能源的極度消耗,國家也不支持不認同虛擬貨幣,因為幣圈市場沒有監管,暴跌暴漲,而且有很多黑錢通過USDT(泰達幣)進行洗錢。所以國家不允許虛擬幣挖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