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和dag
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屬於數字貨幣,比特幣市值排名第一,以太坊緊跟其後。在比特網交易所注冊後,就能夠投資他們了。
⑵ 什麼是DAG,DAG有發展前途嗎
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有向無環圖,是計算機領域一個常用的數據結構,因為獨特的拓撲結構所帶來的一些特性,經常被用到處理動態規劃,導航中尋求最短路徑,數據壓縮等場景中。從15年開始,區塊鏈概念被單拎出來,這之前區塊鏈還只是比特幣技術里的一個數據結構,中本聰白皮書里把block和chain連一起的時候也只是a chain of blocks 。隨著以太坊去中心化計算機的概念提出來,很多人開始把以太坊稱作區塊鏈2.0,而比特幣被歸到了區塊鏈1.0。至於區塊鏈3.0,市場上為了搶奪區塊鏈3.0的冠名權打的不可開交,沒准會是DAG。
⑶ 比特幣和以太坊哪個更好
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屬於數字貨幣,比特幣市值排名第一,以太坊緊跟其後。
⑷ 以太坊是什麼
以太坊(英語:Ethereum)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又稱「以太幣」)提供去中心化的虛擬機(稱為「以太虛擬機」EthereumVirtualMachine)來處理點對點合約。
坊區塊鏈上的代幣稱為以太幣(Ether),代碼為ETH,可在許多加密貨幣的外匯市場上交易,它也是以太坊上用來支付交易手續費和運算服務的媒介。
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間由程序員VitalikButerin,受比特幣啟發後提出,大意為「下一代加密貨幣與去中心化應用平台」,在2014年通過ICO眾籌得以開始發展。截至2018年2月,以太幣是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貨幣,僅次於比特幣。
(4)以太坊和dag擴展閱讀:
以太坊平台本身沒有特點,沒有價值性。和編程語言相似,它由企業家和開發者決定其用途。不過很明顯,某些應用類型較之其他更能從以太坊的功能中獲益。以太坊尤其適合那些在點與點之間自動進行直接交互或者跨網路促進小組協調活動的應用。
例如,協調點對點市場的應用,或是復雜財務合同的自動化。比特幣使個體能夠不藉助金融機構、銀行或政府等其他中介來進行貨幣交換。以太坊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
理論上,任何復雜的金融活動或交易都能在以太坊上用編碼自動且可靠地進行。除金融類應用外,任何對信任、安全和持久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比如資產注冊、投票、管理和物聯網——都會大規模地受到以太坊平台影響。
⑸ 什麼是DAG區塊鏈技術
DAG全稱是「有向無環圖」,沒有區塊概念,不是把所有數據打包成區塊,再用區塊鏈接區塊,而是每個用戶都可以提交一個數據單元,這個數據單元里可以有很多東西,比如交易、消息等等。數據單元間通過引用關系鏈接起來,從而形成具有半序關系的DAG(有向無環圖)。DAG的特點是把數據單元的寫入操作非同步化,大量的錢包客戶端可以自主非同步地把交易數據寫入DAG,從而可以支持極大的並發量和極高的速度。同時,使用DAG技術的TrustNote還支持聲明式智能合約,聲明式的智能合約要表達的意思是可以直接按照用戶想要的結果去寫、去描述,以很簡單的語言,讓大家都能看懂的語言去描述他要乾的事情。
截止到2017年年底,「高流量應用」越來越多,除了主流電商平台外,還有直播平台、P2P理財、今日頭條、陌陌等嶄露頭角,如果「高流量應用」與DAG區塊鏈技術結合,將會給行業帶來哪些變革呢?除區塊鏈自身的特點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不可篡改之外,DAG區塊鏈技術不但可以支持高並發,結合雙層共識機制,使用工作量證明共識演算法,還能夠防止「雙花」問題。
那麼,DAG如何支持高並發的呢?第一,數據不像比特幣和以太坊一樣強同步,而是弱同步,允許節點在同一時刻數據不一樣,數據可以有一些微小的差別。第二,可以通過數據單元之間的引用來完成交易的確認,就是後面發生的單元去引用前面的單元,這樣不需要我們把數據傳給礦工,整個過程都是由自己去完成的,這個過程很快。DAG是解決高並發比較優美的方法,比起之前的閃電網路,還有其他一些方面,DAG有其先天優勢。
再來看看DAG是如何防止「雙花」?在有向圖里如果能選出一個MainChain,這個時候會發現所有圖裡面的節點都可以用一種方法來給它做排序,把這個序號連接起來在一排,這張圖將會變成跟區塊鏈一樣的序列結構,就是排完序的節點,而且每個節點是一個交易,而不是一個區塊。所以,確定了主鏈,通過主鏈,可以形成全序。最後達到的結局就是在某一個邏輯狀態里,交易還是被排序了,這是DAG最關鍵核心的部分。
「高流量應用」是隨著節點數和交易數的增加平滑擴展,當這個節點數超過1億或交易數超過並發100萬時,DAG的特性剛好是交易越多越快,節點越多越快。
⑹ 為什麼要用DAG作為底層技術相比別的以太坊和比特幣底層技術,其優勢是什麼
DAG區塊鏈與傳統區塊鏈工作機制不同之處在於,後者需要礦工完成工作量證明(PoW)來執行每一筆交易,而DAG區塊鏈能擺脫區塊鏈的限制來完成這樣的操作。相反的是,在DAG區塊鏈中一筆交易接著另外一筆,這意味著一筆交易能夠對下一筆交易提供證明,由此一直排序下去。這些交易之間的連接就是DAG,就像區塊通過哈希值來向整條區塊鏈提供它們的名字一樣。
在傳統塊鏈式區塊鏈中,每筆交易要花費不少時間,而對於DAG區塊鏈來說,交易時間將變得微不足道
⑺ ETH(以太經典和以太坊)到底有什麼區別
以太坊就是虛擬貨幣的一種,火幣網是經營虛擬貨幣的,也經營以太坊,這就是關系。
⑻ 以太坊和以太經典的區別
關於區塊鏈的可變性。
ETH,假如大部分人同意修改鏈條也就是可變性,那麼就可以修改區塊鏈記錄和合約。
ETC,區塊鏈記錄和合約不可修改,也就是不可篡改性。
下面是關於兩種方法的利弊。
可變性的好處是人們可以適時地改變以做出正確的決定,因此,修改規范比找漏洞更實用。
不可修改性是人們不管當時有多聰明,但也不可能會不出錯,因此,應對此方案出現問題的時候,最好是通過現有的法律框架來尋找和解決漏洞。
關於發展的不同
ETH,不管是有意安排或者從誕生就如此,區塊鏈核心決策都是在社區的參與下由以太坊基金會制定並大部分由它開發。
ETC,區塊鏈的決策主要是通過三個鬆散的,有協作關系的團隊在社區參與下得到反饋而決定的。
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都可以為兩種區塊鏈提出改進建議,這正是開源之好處,也是很常見的,你會發現,這兩條鏈的開發人員通過Github和Reddit來相互溝通,我希望為了實現共同目標,提高溝通和交流的頻率。
關於兼容性
目前,這兩種區塊鏈都相互兼容,ETH寫的合約,或應用程序,可以在ETC上應用,反之亦然。
ETH,專注於eWASM,致力於為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提供平台,而對於合約安全性的問題是次要的,例如:Viper。
ETC,專注於讓開發者創造出更安全的合約,例如:Viper,IOHK研究,代價是消耗潛在的開發者人數。
很明顯,這兩條鏈都可以互相接納,不管它們的意願是否相同,我的看法是,開發人員的數量並不一定與產品的質量掛鉤。
關於交易速度
ETH,平均25秒,升級之後會縮短。
ETC,平均14秒,升級之後維持在10-14秒,根據ECIP-1010 和 ECIP-1036協議。
關於區塊容量
ETH,隨著ETH日交易量逐漸達到5百萬,區塊容量日漸飽和,這種情況跟最近比特幣的交易費用問題類似,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對區塊擴容得到解決,通過增加默認的燃料限制。
ETC,目前區塊容量還有很大空間,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ETC,區塊容量也會隨著增加,跟ETH一樣。
關於社區
ETH,主要在Reddit上討論
ETC,主要在Slack上討論
關於貨幣政策
ETH,計劃供應穩步增長,導致ETH區塊鏈在生命周期里平均有3%的通貨膨脹。
ETC,2025年之前,通貨膨脹達到3%,屆時總供應量將達到2億ETC,之後會通貨緊縮。
關於交易量的地區分布
ETH,中國佔20%,南韓25%,美國25%。
ETC,中國佔50%,南韓25%,美國10%。
關於證券
ETH,目前投資者沒有交易證券的選擇權,最近ETH的一個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產品被監管層否定了。
ETC,擁有ETC交易信託基金,該基金允許投資者擁有ETC,而不用擁有這個資產本身。
⑼ HLC為什麼要用DAG作為底層技術相比其他以太坊和比特幣底層技術,其優勢是什麼
因為DAG在去中心化和可擴展性等方面可以找到一個好的平衡呀,這也遵循了傳統的區塊鏈價值觀。
⑽ 在幣安做以太幣和在以太坊做以太幣有什麼區別,有個朋友說最近做以太幣賺了10萬,這種虛擬幣變現能力如何
你好
以太坊是主網,以太幣是裡面的幣(自己家),但現在基本上都稱以太坊或者ETH或者以太,很少叫以太幣(我們是這樣),幣安是一家數字資產交易所,在裡面交易需要把幣轉入到他們平台錢包進行操作(別人家)。
關於變現:以太屬於主流幣變現沒什麼問題,至少不會跑路,這種虛擬資產漲跌還是蠻大,對金融不敏銳的進場就做好虧的准備,想投資還是建議慎重。
幣先生汪從事數字資產區塊鏈系統開發,有需要開發可以網路搜索「幣先生汪」查找詳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