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柴可夫斯基以太坊6
A. 簡術《天鵝湖》的藝術特徵
1、①現代版天鵝湖帶給人們的是情感震撼,劇中的精神表現深深的打動了人們的心,甚至會讓人忽視舞蹈本身。
②古典版天鵝湖給人帶來更多的是感官上的美,如奧傑塔第一次出現時柔美的身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兩個版本各有優勢,給人不同的美的享受,不枉為經典之作。
2、天鵝湖原為柴科夫斯基於1875年-1876年間為莫斯科帝國歌劇院所作的芭蕾舞劇,於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演,之後作曲家將原作改編成了在音樂會上演奏的《天鵝湖》組曲,組曲出版於1900年11月。天鵝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劇,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
3、《天鵝湖》於1877年2月20日(格里高利歷則是3月4日)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演。導演是魏澤爾·尤利烏斯·萊辛格,首席女芭蕾舞演員是萊尼亞尼。評論認為,演員缺乏排練准備,技術未到火候,布景差勁。而且首演也深為當時芭蕾界流弊所害。約翰·克蘭科在斯圖加特的演出小冊子上寫到當時的情況:……歷史性事件被完完全全的抹殺了,作為國粹的芭蕾舞在不適合的地點,配著不適合的服裝上演了……之後,作曲家還被要求,寫些迎合大眾的曲子,如波爾卡,加洛舞曲,華爾茲和瑪祖卡……芭蕾舞教練為了使得舞蹈和樂隊音樂的配合呈現出一種特別的對比,特意把全曲用高音小提琴試奏。而且首席女芭蕾舞演員如果對作品裡面某一號曲子不滿意的話,隨手一劃就刪,根本就沒有顧及到音樂的連續性。在這些流弊下,首演失敗是意料中事。1880年後,柴可夫斯基在國外的名聲漸隆,但《天鵝湖》的演出還是反應平平。而且這些演出離作者原意越來越遠。音樂評論家和莫斯科音樂學院校長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維奇·喀什金在1896年他的回憶錄里寫到: 往原作里加插樂段的行為變本加厲,最後,原曲只剩1/3,最多也不會過半,而其它都是加插的。而目前最權威的《天鵝湖》版本是1895年二月17日/一月15日在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舞蹈編排由馬利烏斯·皮提帕和劉·伊凡諾夫負責。後來的演出大多都以此版為藍本。在彼得堡劇院經理伊萬·亞歷山大洛維奇·威瑟沃洛師斯基的委託下,柴可夫斯基的弟弟莫德斯特徹底修訂了原譜。但演出還是反應平平。這還不算是作者的原稿。因為沒有證據表明,柴可夫斯基本人有過修改原稿的打算。但是此版演出對後世影響至深。皮提帕自己也沒有料想到此版以後會如此成功,也並未准備把該版本連演下去。他沒有記下排練的步驟,而其對舞編的影響並未延續到自己的身後。1934年首次越過海峽到倫敦並且取得成功。而基洛夫版芭蕾則要到1969年才首次在西方上演。
4、芭蕾舞評論家克萊門·克利斯普認為,《天鵝湖》從那時開始,就不斷地被重新研究,重新思考,重新編排,重新錘煉。演出時間首先是被拖長了,後來經過調整,再後來又普遍被縮短了。
B. 誰有古今中外世界著名的音樂曲
國內有很多經典的音樂,比如說《梁祝》、《十面埋伏》、《高山流水》、《出水蓮》等等吧、
國外:
埃爾加
愛的禮贊 威風凜凜進行曲
巴赫
E調前奏曲 G弦上的詠嘆調 愛的協奏曲 布藍登堡舞曲 布藍登堡協奏曲 詠嘆調(巴赫) 雅克的迦可琳眼淚(巴赫) 舞樂組曲(巴赫) 船歌(巴赫) G弦之歌(巴赫) 耶穌,我們永遠的幸福 Cantata No. 147
貝多芬
英雄交響曲悲愴奏鳴曲(貝多芬) 歡樂頌(貝多芬) 月光奏鳴曲(貝多芬) 致愛麗絲(貝多芬) 命運交響曲 田園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 暴風雨奏鳴曲 熱情奏鳴曲
比才
阿萊城姑娘(比才) 卡門(比才) 小步舞曲(比才)勃拉姆斯
第三號交響樂(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號(勃拉姆斯) 搖籃曲(勃拉姆斯) 圓舞曲(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C大調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 羅密歐與朱莉葉幻想曲序曲(柴可夫斯基) 馬祖卡舞曲 (柴可夫斯基)
那波里舞曲(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雙人舞(柴可夫斯基) 四小天鵝(柴可夫斯基) 天鵝湖序曲(柴可夫斯基) 西班牙舞曲(柴可夫斯基) 匈牙利舞曲(柴可夫斯基) 圓舞曲(柴可夫斯基)
德彪西
月光曲(德彪西) 棕發少女(德彪西) 牧神的午後(德彪西)
小小牧羊人(德彪西) 布娃娃(德彪西) 雪之舞(德彪西)
德沃夏克
自新大陸(德沃夏克) 幽默曲(德沃夏克) 金婚進行曲(德沃夏克)
馬斯奈
朱爾的哀思(馬斯奈) 泰綺思冥想曲(馬斯奈) 沉思曲(馬斯奈)
門德爾松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門德爾松) 仲夏夜之夢序曲(門德爾松)
結婚進行曲(門德爾松) 春之歌(門德爾松) 乘著歌聲的翅膀(門德爾松)
芬格爾山洞(門德爾松) 第一鋼琴協奏曲(門德爾松)
無詞歌(門德爾松) 義大利交響曲(門德爾松) 蘇格蘭交響曲(門德爾松)
莫扎特
弦樂小夜曲(莫扎特) 小步舞曲(莫扎特) 第二十五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三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五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六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八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九交響曲(莫扎特) 第四十交響曲(莫扎特) 第四十一交響曲(莫扎特) 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土耳其進行曲)(莫扎特) 聖詩(莫扎特) 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六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號橫笛協奏曲(莫扎特) D大調圓號協奏曲(莫扎特)
舒伯特
鱒魚五重奏(舒伯特) 小夜曲(舒伯特) 未完成交響樂(舒伯特) 聖母頌(舒伯特) 菩提樹(舒伯特) 樂與之時(舒伯特) 軍隊進行曲(舒伯特) F小調樂與之時(舒伯特) 野玫瑰(舒伯特)
舒曼
夢幻曲(舒曼) 蝴蝶(舒曼)編輯本段約翰 施特勞斯
藍色多瑙河舞曲 皇帝圓舞曲 風流寡婦圓舞曲 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爾第
四季 吉他奏鳴曲 曼陀鈴協奏曲編輯本段威爾第
茶花女幻想曲 弄臣 阿依達 奧塞羅
肖邦
馬祖卡(肖邦) 波蘭圓舞曲(肖邦) F大調夜曲(肖邦) F大調船歌(肖邦) C小調夜曲(肖邦) C小調即興幻想曲(肖邦) 夜曲 即興幻想曲
帕赫貝爾
D大調卡農編輯本段哈恰圖良
馬刀舞曲編輯本段老約翰·施特勞斯
拉德斯基進行曲 輕騎兵序曲
伊萬諾維奇
多瑙河之波圓舞曲
貝多芬
交響曲
貝多芬 C大調第一交響曲 貝多芬 D大調第二交響曲 貝多芬 降E大調第三「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 降B 大調第四交響曲 貝多芬 c小調第五「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 F大調第六「田園」交響曲 貝多芬 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 F大調第八交響曲 貝多芬 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
C. 近衛軍臨刑的早晨的歷史價值
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的俄羅斯文學藝術由於歷史的風雲際會成為許多中國人心底最美好的一部分記憶。俄羅斯人則說,僅僅貢獻出一個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的俄羅斯民族就無愧於全世界了。而我們知道那個時期的俄羅斯文學史上還有屠格涅夫、車爾尼雪夫斯基、契訶夫、岡察洛夫、普希金、萊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大批不朽的作家和詩人。除此之外,在音樂方面,俄國人還有創作了交響組曲《天方夜譚》的里姆斯基·柯薩科夫、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的作者鮑羅丁、管弦樂《荒山之夜》、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的作者穆索爾斯基,創作了歌劇《伊萬·蘇薩寧》的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和最傑出的柴可夫斯基。在繪畫方面,則有創作了《到處是生活》的雅羅申柯、《送葬》和《三套車》的別洛夫、《荒原上的基督》的克拉姆斯科依、《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和《伊凡雷帝殺子》的列賓、《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和《女貴族莫洛佐娃》的蘇里科夫等巡迴畫派畫家,以及可與盧浮宮媲美的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畫廊。
與同一時期的法國藝術對照,俄羅斯博大、悲愴的藝術氣質帶給人們的震撼之大、之強,可以在同樣都是人物眾多的兩幅歷史畫,維特的《加冕》與蘇里科夫的《近衛軍臨刑的早晨》之間對比得出。
D. 俄羅斯有哪些著名的音樂家
柴科夫斯基、穆索爾斯基、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維奇、格林卡等。
1、穆索爾斯基
穆捷斯特·彼得洛維奇·穆索爾斯基,俄國作曲家,1839年3月21日生於托羅別茨縣卡列沃村。他主張音樂必須反映現實,表現人民的精神面貌。其作品具有民族性和獨創性。
2、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全名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男,1882年6月17日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的奧拉寧堡(今羅蒙諾索夫),1971年4月6日逝世於美國紐約,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西方現代派音樂的重要人物。
3、柴科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譯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
4、肖斯塔科維奇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原蘇聯時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紀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
5、格林卡
米哈伊爾·格林卡(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1804-1857)俄羅斯作曲家,民族樂派。1804年生於斯摩棱斯克之諾沃巴斯科伊,出身於富裕地主家庭。
E. 求五個字以上的俄羅斯姓氏五個 滿清十大姓氏
滿清十大貴族姓氏
1.[愛新覺羅]
郡望---滿洲
名人---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裕庸
勝跡---北京故宮, 承德夏宮
文獻---愛新覺羅宗譜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後改漢姓為金、趙、肇、羅、艾等氏。據滿洲語之音與譯義,愛新一詞為金,覺羅兩字為趙,此族應始興於金國。
2.[馬佳]
郡望---滿洲
名人---馬佳圖海, 馬佳升寅
文獻---馬佳氏族譜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後改漢姓為馬氏。
3.[佟佳]
郡望---滿洲
名人---佟佳扈爾漢, 佟佳隆科多
文獻---缺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後改漢姓為佟氏。
4.[富察]
郡望---滿洲
名人---富察額色黑, 富察額師泰, 富察托庸
文獻---沙濟富察氏族譜, 沙濟富察氏宗譜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後改漢姓為富、傅氏。
5.[費莫]
郡望---滿洲
名人---費莫溫達, 費莫溫福
文獻---缺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後改漢姓為馬、麻氏。
6.[納喇]
郡望---滿洲
名人---納喇安達立, 納喇穆占, 納喇蘇克薩哈
文獻---輝發納喇氏族次三房宗譜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洲著姓之一,後改漢姓為那、南、葉、白氏。
7.[烏雅]
郡望---滿洲
名人---烏雅穆和藺, 烏雅福崧, 烏雅長麟
文獻---滿洲正黃旗烏雅氏宗譜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姓氏之一。
8.[完顏]
郡望---女真
名人---完顏從善, 完顏偉, 完顏仲元, 完顏麟慶
文獻---缺
歷史---女真族姓,以地為氏,是金朝皇族,也有部份是金國賜姓者,如完顏仲元、完顏阿林本姓郭;完顏霆、完顏耀珠本姓李。是金、元兩朝著姓,後改漢姓為王、汪。據史載,完顏部阿骨打建金國於北宋時期,並據有中國北部地方,時間起於公元一一一五年,終於公元一二三四年,共計歷經九個皇帝。清朝張澍雲:今完顏氏皆去完為顏,惟曲阜不敢冒兗國之姓,特稱完氏。滿清建國後,有完顏偉屬滿洲鑲黃旗人。
9.[瓜爾佳]
郡望---滿洲
10.[鈕祜祿]
郡望---滿洲
F. 柴可夫斯基為什麼被譽為旋律之王
古典音樂家: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
蘇聯音樂家: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
當代音樂家:
亞歷山德拉·尼古拉耶娃·帕赫姆托娃
伊戈爾·雅可夫列維奇·克魯托伊
G. 下列音樂作品中,由柴可夫斯基作曲的是: 1、命運 2、藍色多瑙河 3、悲愴交響曲 4、多瑙
只有3,悲愴交響曲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貝多芬的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標題也叫悲愴,但是那是悲愴鋼琴奏鳴曲,而不是交響曲。而且貝多芬那個時候還沒有所謂的標題音樂,器樂曲都是沒有名字的,都叫做什麼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G大調第十鋼琴奏鳴曲,F大調第八交響曲,這種名字。什麼悲愴奏鳴曲啊,熱情奏鳴曲啊,英雄交響曲啊,這些都是後人加的標題,並不是作者本人加的。
1,命運。應該指的的是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如我剛才所說,命運這個標題是後人給加的,並不是貝多芬本人加的。
2,藍色多瑙河,是一首圓舞曲,作者是」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
4,多瑙河之波,作者是揚伊萬諾維奇,也是一首圓舞曲作品。
H.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參加樂團
聖彼得堡愛樂樂團
聖彼得堡愛樂樂團是俄國歷史上最悠久、實力最強的管弦樂團。
起源可追溯到18世紀的聖彼得堡宮廷樂團,1917年,在俄國著名指揮家庫塞維斯基擔任指揮時,就曾以「國立愛樂管弦樂團」之名開始活動。
蘇聯期間改名為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穆拉文斯基率該樂團在倫敦錄制的《第四,五,六交響曲》至今仍是柴可夫斯基交響曲唱片中的經典,蘇聯解體後改回現名。
滿負盛譽的聖彼得堡愛樂樂團曾演奏過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第四交響曲》等作品。
倫敦交響樂團
倫敦交響樂團建於1904年,與英國廣播(BBC)交響樂團及倫敦愛樂樂團三足鼎立,是代表英國水平的著名演奏團體。應該說這個樂團是英國三大交響樂團中最優秀的,也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交響樂團之一。
倫敦交響樂團曾多次演奏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序曲》《小提琴協奏曲第35樂章》及《天鵝湖》選段等。
皇家愛樂樂團
樂團與世界最著名的指揮家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尤其是自1961年魯道夫·肯普任音樂總監以來,樂團建立起了新的藝術風范和組織形式,奠定了世界一流交響樂團的地位。
皇家愛樂樂團曾演奏過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及《天鵝湖》組曲。
柏林愛樂樂團
柏林愛樂樂團演奏曲目范圍廣泛,傳統風格的作品得心應手,尤其是演奏德、奧作曲家的作品時更是首屈一指。該團錄制了大量唱片,其中以卡拉揚指揮的貝多芬交響樂全集和K.伯姆指揮的莫扎特交響樂全集最有代表性。
而由卡拉揚指揮的柴可夫斯基的多首交響曲也滿載盛譽。
布達佩斯節日管弦樂團
布達佩斯節日管弦樂團於1983年由伊萬·菲舍爾(Iván Fischer)和佐爾丹·科齊休(Zoltán Kocsis)組建成立,就像倫敦的泰晤士報所評論的那樣,「樂團吸引了匈牙利最優秀的年輕音樂家」。
這樣一個年輕卻富於活力的樂團曾多次演奏過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維也納愛樂樂團
維也納愛樂樂團是全球最著名的頂尖樂團之一,在國際樂壇享有盛譽。樂團極高的演奏水準和絕妙的「維也納音色」使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為之傾倒,迷戀其中。樂團高貴的藝術氣質和自主管理經營的體制在世界樂壇獨樹一幟,樂團吸引了一代代的傑出作曲家、指揮家和演奏家與之共創輝煌。
在2012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也首次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睡美人》選段。
I. 「流行音樂」的「曲風」種類!!!!!!!!!!!!!!!
簡介:
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 流行音樂起源於美國的爵士音樂。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一種由多民族文化匯集而成的爵士音樂。這種新興音樂,以它獨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聽眾的耳目,轟動了全美國,又很快傳遍西歐各國。 在今天,流行音樂所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在器樂作品中,它包括豐富多彩的輕音樂、爵士樂、搖擺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圓舞曲以及各種不同風格的舞曲和各類小型歌劇的配樂等。 流行音樂中器樂作品的特點是:節奏鮮明,輕松活潑或抒情優美,演奏方法多種多樣,音響多變,色彩豐富,織體層次簡明,樂隊規模不大,現代作品多使用電聲樂器。聲樂作品的特點是:生活氣息濃郁、抒情、風趣、音域不寬,手法通俗、曲調順口、易於傳唱;歌詞多用生活語言,淺顯易,易為聽者接受和傳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發聲方法各有千秋,不受聲樂學派的約束,演唱時感情重於聲音技巧,動和自由不羈,自然親切,易引起聽眾的共鳴;小樂隊的強聲伴奏與歌聲融為一體。由於流行音樂具備上述特點,所以就能夠和群眾連在一起,無論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於接受。 流行音樂也就是通俗音樂,流行歌曲作為一種以消遣娛樂為主的大眾文化現象,流行歌曲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脈絡息息相關,儼然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尤其是90年代以後隨著國家的政策開放,使得流行歌曲的內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深入人心,90年代的流行音樂變化較廣,並且與我們的生長背景較為接近。然而流行歌曲不僅是藝術,也是娛樂、精神寄託,更是反應百姓生活的寫實記錄,甚至是大眾思想、意識型態的指標。 現在我們所聽的歌曲,像是周傑倫、蔡依林、張惠妹等等歌手,他們的歌都屬於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與其它大眾媒介的差異主要是流行音樂有三種特性: 1.流行音樂乃是一重復的形式:流行音樂的主題內涵不斷的重復,而具有穿透閱聽人之意識的能力。 2.流行音樂多屬非敘述性的形式:其強調對接收者的身體、生理與感官能力之刺激。 3.流行音樂是一種經驗上的形式:音樂是屬於藝術而非科學的領域,是對某一經驗之體驗。
流行音樂的英文翻譯:POP MUSIC
流行音樂編輯本段 美國的流行音樂作為歐洲流行音樂的主體,主要是以歐洲及其它國家的傳統音樂、民間音樂以及黑人音樂為基礎,融合而發展起來的。隨著逐漸演化和發展,又產生出新的種類形式,如爵士樂、廷潘胡同歌曲、鄉村音樂、拉格泰姆布魯斯、搖滾樂等。流行音樂是與嚴肅音樂相對而言的,它不同於嚴肅音樂,因為嚴肅音樂常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和一些專門的知識層面,需要聽眾運用自己的知識和修養細細領悟、品味。而流行音樂對於聽眾來說,其形式短小、通俗,唱起來上口,並且對於聽眾不需要更多的專門僅依靠對音樂的心領神會與感性認識就能理解。
美國流行音樂具有更多的自娛性與商業性。其自娛性來自非洲的音樂傳統。影響最大的,如爵士樂、布魯斯、搖滾樂等,都起源於黑人音樂。
早年大部分移民從世界各地來到美國,一般地說是出自於自願,他們基本上是願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國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們是作為奴隸被迫來到這個國家的。他們身上「除了鎖鏈以外,一無所有,但他們的頭腦中卻牢記著非洲舞蹈和音樂的豐富傳統。」黑人奴隸們在農場勞動時,不允許說話,但可以唱歌。他們依靠自人聽不懂的勞動號子和歌曲相互傳遞信息,交流感情,通過這種表達方式,把他們郁積在心裡的痛苦與不平喧泄出來,從而逐漸形成了具有黑人特點的黑人音樂。黑人音樂在形成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包括汲取白人音樂成分,產生了布魯斯、爵士樂等形式。而最初的搖滾樂就是黑人音樂「節奏布魯斯」,西方也有人把搖滾樂稱作為「下層階級反抗當局的一種形式」。
1、爵士樂
爵士樂是19世紀末在新奧爾良首先發展起來的。爵士樂形成的主要來源是布魯斯和拉格泰姆。布魯斯的原意是哀怨、憂郁之意,是從黑人的勞動號子演變而來,大部分的布魯斯的歌詞內容是以反映黑人的生活為主。每段歌詞採用三句的結構形式,第二句重復第一句。在曲式結構上構成AAB的曲式,常用慢4/4拍。其歌曲的音階形式常使用降三音和降七音,切分節奏也比較多。布魯斯的演唱非常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據演唱內容模仿一些其它日常生活的聲音來表現演唱者的情緒。布魯斯歌曲的伴奏樂器一般有吉它、班卓等,後來逐漸加進了其它多種樂器。布魯斯經歷了農村布魯斯、古典布魯斯和城市布魯斯等不同發展階段。
拉格泰姆音樂形式與布魯斯沒有根本上的區別,其最明顯的區別大致有兩點。一是與純粹的布魯斯相比,拉格泰姆似乎是比較「有修養」。當美國黑人音樂家用管樂隊形式演奏布魯斯或拉格泰姆時,一種新的音樂形式就誕生了,這就是爵士樂。
爵士樂自誕生以來,風格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既有音樂家們對不同風格本身的探索、融合與創新,也有他們對爵士樂商業化現象的不滿而進行的努力。例如,繼20年代的新奧爾良傳統爵士以後,又出現了30年代的搖擺樂、大型樂隊、冷爵士、自由爵士等等。爵士樂的代表人物有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他創作的曲目有《西區布魯斯》、《哭泣的威力》等。其它代表人物還有杜克·埃林頓、戴維斯等。從總體上說,早期的爵士樂比較簡單,逐漸才發展成比較復雜。其原因主要是越來越多的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音樂家們的參與,使得專業音樂創作技巧與爵士樂的創作相融合。盡管如此,以黑人音樂為基礎的爵士樂特點依然存在,即連續的切分節奏、特殊的樂器音色以及演奏法和表演上即興性等。
爵士樂從它誕生之日起至今,一直存在著爭議,褒貶不一,但爵士樂的影響力已遠遠超越了流行音樂本身。我們在20世紀西方許多嚴肅音樂家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爵士樂的痕跡。這些音樂家有德彪西、拉威爾、斯特拉文斯基。而美國作曲家格什文的《蘭色狂想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則是把爵士樂融入到現代嚴肅音樂中的典範。
2、廷潘胡同歌曲
19世紀末在美國紐約市第28街(第5大道與百老匯之間)集中了許多音樂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推銷員整天在那裡彈琴吸引顧客,琴聲就像敲擊洋鐵盤子似的,「廷潘」胡同由此而得名。廷潘胡同在美國一度成了流行音樂的集中地,也形成了流行音樂興盛的一個時代,一種音樂風格的象徵。它幾乎是沿續了半個世紀。
廷潘胡同歌曲早期的部分作品是沿襲了美國流行歌曲作曲家福斯特的音樂風格,其音樂具有懷舊、感傷的情緒,但大部分歌曲是歡快、風趣、詼諧的情緒,歌詞內容基本上以愛情主題為主。廷潘胡同歌曲發展到中後期音樂風格和表現形式更為多樣化,藝術性也有所加強,並且吸收了黑人音樂的節奏特點,其旋律與和聲也趨於復雜化。廷潘胡同歌曲流傳的范圍基本上是城市裡的白人。
3、鄉村音樂
鄉村音樂最早叫山區音樂,這種音樂形式的形成始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南方各州農業地區。它是英國移民流傳下來的,自然也就帶有許多英國民歌的風格。後來又受到其他民族音樂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開始流行全美國,被稱作為鄉村音樂。
鄉村音樂的形成初期,其風格帶有較多的鄉土氣息,歌詞內容涉及家庭、戀愛、流浪、宗教等,其歌曲帶有一定的敘述性和分節歌的形式,音樂伴奏常用小提琴、班卓或吉它。
4、搖滾樂
50年代開始流行音樂呈現一種多元化的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聲樂器的出現以及大批農村居民湧入城市,給城市的流行音樂注入了豐實的鄉村音樂和一些其它民間音樂的新鮮血液,促進了搖滾樂的發展。當時有部名叫《一堆混亂的黑板》的電影引起了社會人們的廣泛注意。此片中有一首叫《震動、嘎嘎作響的搖滾》的黑人「節奏布魯斯」的主題歌,它的流傳標志著後來風靡世界的搖滾樂的產生。
搖滾樂的主要音樂風格是黑人音樂與南方白人的鄉村音樂的融合。其形式以歌唱為主,音樂用電吉它、薩克斯、電貝司、鍵盤樂以及爵士鼓伴奏。搖滾樂明顯的特點是持續不斷、向前推進的舞蹈節奏,由爵士鼓奏4/4拍中的第一和第三拍,其它樂器如電吉它等奏第二和第四拍組成。
早期搖滾樂歌手有普雷斯利、貝里、多米諾、劉弗斯、埃弗利兄弟等。19 6 4年,英國「披頭士」樂隊(也有人譯作「甲殼蟲」樂隊)首次在美國做訪問演出,引起狂熱反應。他們的演唱主要內容是表現愛情,也有反戰、反暴力等內容。正好當時美國國內反越戰、反種族歧視浪潮湧現,搖滾樂在這一浪潮中起了很大的作用,60年代成長起來的美國人,很少有與搖滾樂不發生聯系的。搖滾樂的歌聲影響了現代美國人的藝術趣味。70至80年代在美國形成的著名搖滾樂隊有蓬克、滾石、索爾、重金屬、雷普、波普等。其搖滾樂的著名歌星有邁克爾·傑克遜、珍妮特·傑克遜、休斯頓等。
1.19世紀音樂發展的社會背景。
第一,歐洲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促使文藝格局的面貌發生了變化。19世紀上半期歐洲一些國家如英、法、德意志、義大利、奧地利等國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推動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力量日益壯大。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使音樂藝術逐漸從封建主義的束縛和教會的壓抑下解放出來,開始走向更廣闊的社會階層,更深刻地表現人性,反映更加豐富的社會生活。
第二,各國面臨不同的社會問題使音樂的發展呈現出多樣性和民族性。19世紀的歐洲經歷了拿破崙戰爭、維也納體系的建立、1848年革命、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等重大事件,這期間由於國情不同各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也有所不同:法國需要進一步深化和鞏固資產階級革命已取得的成果;德意志、義大利需要完成國家的統一;俄國需要消滅農奴制發展資本主義。而東歐地區許多弱小和落後的國家則要完成反抗外來壓迫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在這種形勢下,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音樂家把對現實的不滿和困惑以及自己的追求傾注在音樂的創作中,使音樂的發展呈現出了多樣性和民族性。
2.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傑作。
第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教材介紹了浪漫主義音樂的興起和發展、主要特點以及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興起和發展。浪漫主義音樂是在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下於19世紀初興起,以奧地利和德意志為中心。19世紀中期走向鼎盛時期。
2)主要特點。浪漫主義音樂與19世紀以前的古典主義音樂不同。古典主義音樂崇尚理性、重視規范、要求感情的節制和形式,而浪漫主義音樂一則著重感情的抒發和個性化的心理刻畫、注重音樂中的詩情畫意,感情熱烈而奔放。二則在音樂作品中大量弘揚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樂派。
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浪漫主義音樂家燦若群星,他們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德意志的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樂派及向浪漫主義樂派過渡時期的代表,有「樂聖」之稱。其作品題材十分豐富,有鋼琴奏鳴曲、交響樂和室內樂等,如《悲愴》《月光》《田園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奧地利的舒伯特不到20歲就開始了自己的音樂創作生涯。一生創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被稱為「歌曲之王」。《小夜曲》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此外還創作了交響樂、室內樂和鋼琴音樂等作品。奧地利的小約翰·施特勞斯不到7歲就寫出了第一首圓舞曲,他創作的《藍色多瑙河》《春之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圓舞曲聞名於世,有「圓舞曲之王」之稱。法國的柏遼茲是浪漫主義標題交響曲的創立者,代表作品是《幻想交響曲》。這是一部有文學標題的、浪漫主義的和帶有自傳性的作品,它的副標題是「一個藝術家的生活片斷」,五個樂章的情節線索通過比較詳細的文字標題提供給聽眾。《幻想交響曲》受到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的很大影響,表現出更鮮明的浪漫主義特徵。
浪漫主義音樂在歌劇中也取得了輝煌成就。義大利羅西尼的作品旋律優美、技藝精巧。他還是美聲唱法的開創者。威爾第的音樂作品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富有民族特色,對當時義大利民族意識的覺醒起了巨大作用,人們尊稱他為「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其代表作品《茶花女》是名揚世界的巨作。普契尼的音樂除直接採用各國民歌外,還善於使用新手法。如《圖蘭朵》中就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代表作品還有《蝴蝶夫人》等。法國的比才的代表作品《卡門》是世界最優秀的歌劇作品之一,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法國音樂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徵,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德意志瓦格納的作品極有獨創性。他用近20年的時間完成的巨作《尼布龍根的指環》具有鮮明的德意志民族特色。
第二,民族樂派:民族樂派出現於19世紀中後期的俄國和東歐地區。民族樂派的作曲家在音樂創作中著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間舞曲為素材,採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詩、神話傳說和人民解放斗爭事跡為題材,並且將民族音樂的鮮明特點和古典主義音樂的優秀傳統以及浪漫主義音樂的藝術風格緊密地結合起來,創作出大量既有獨特藝術個性和民族感情,又有強烈藝術生命力的作品。他們通過自己的音樂創作,熱情地歌頌自己偉大的祖國、民族和人民,反映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內心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俄國民族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和「俄羅斯樂聖」柴可夫斯基。格林卡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奠基人。他創作的俄國第一部民族歌劇《伊萬·蘇薩寧》描寫了一位俄國農民把波蘭軍隊引入歧路而光榮犧牲的故事,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歌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著重內心刻畫,旋律和配器富於表現力。《天鵝湖》《胡桃夾子》至今仍煥發著生命力,受到人們的喜愛。
第三,美國音樂的發展:19世紀末,美國經歷了南北戰爭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迅速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豐富生活的同時也促使音樂的長足發展。福斯特的歌曲《淡褐色頭發的珍妮》、蘇薩的進行曲《星條旗永不落》等作品,既表現了美國國力不斷上升時的情懷,也體現出美國文化的多元融合特點。
教學建議:19世紀的音樂以浪漫主義音樂為主。教材介紹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傑作,它們幾乎都是世界級音樂大師和世界名曲。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播放風格不同的幾個音樂片段,讓學生體會音樂的語言並在鑒賞中比較分析其特色和浪漫主義音樂的共同特點。
第二目「20世紀世界的音樂發展」主要介紹了流行音樂的發展和當代世界音樂的發展方向。
1.20世紀現代主義音樂興起。
20世紀世界經濟的迅速增長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心理和思維方式,這些推動了音樂的進一步發展,現代主義音樂興起。在眾多的流派中,流行音樂脫穎而出。
2.流行音樂的發展及評價。
第一,流行音樂發展的三個階段。(1)一戰後至二戰前流行音樂的主流是爵士樂(Jazz)。爵士樂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發源於美國南部新奧爾良的一種流行音樂,是美國黑人從非洲帶來的傳統音樂與歐洲音樂長期融合的產物。爵士樂風格多樣、節奏性強,主要樂器是小號。爵士音樂不僅影響了其他流行音樂的形式,也影響了嚴肅音樂的創作。(2)二戰後的流行音樂中有搖滾樂、藍調和新的爵士樂「比博普」。其中搖滾樂(Rock&Roll)成為主流,原因有二:一是二戰後音樂中電子技術的發展;二是新時代大眾心理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尤其是青少年對突破傳統的渴望。搖滾樂源於美國,是黑人音樂的節奏與白人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的有機結合。搖滾樂強烈的節奏、以愛情為主題且簡單直白的歌詞以及演奏者身背吉他邊歌邊舞的演唱形式、奇特的裝扮強烈地吸引著戰後的新一代青年。搖滾樂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貓王」普萊斯利。英國的「甲殼蟲」搖滾樂隊也是風格獨特的搖滾樂代表。他們的演奏對以後的搖滾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人們對搖滾樂的評價不一。【學思之窗】提供了不同的說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3)70年代以後,音樂風格更加多樣,表現在具有即興性、強調藉助和運用電子手段、注重話筒的操縱技術、商業化傾向日趨明顯。流行音樂的發展日益走向繁榮。
流行音樂起源於歐洲。他包括所有民間音樂種類,發展風格也不受局限性,它是隨著當時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產生變化的。
19世紀隨著歐美國家工業文明的興起,大批農業人口進入城市,構成早期的產業工人,城市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產生於勞工階、中下層市民中的新興文化形式,就是早期的流行音樂。在當時,反映懷念故鄉,眷念鄉村生活的音樂題材,正好表達了那些遠離家鄉、親人來到陌生環境求生存人們的心裡狀態和純朴的思想感情。
J. 有哪些好聽的世界名曲
1、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土耳其進行曲》為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V.331)的第三樂章,又稱為 Alla Turca(土耳其風迴旋曲)。於1778年間在慕尼黑或維也納所作。
(10)伊萬柴可夫斯基以太坊6擴展閱讀:
1、世界名曲擁有動人心弦的旋律,有的影響著音樂的走向,還有的則表現出作曲家獨特的人格,當然也有這三者都具備的樂曲。無論如何它們都經歷了時間的檢驗。這些樂曲具有的廣泛性,以至於在你不經意間就已經聽過,但是當你細細品味這些旋律時你會發現另外一個世界。
2、近百年來因為歷史的進步,音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著。歐洲音樂因其完整的理論體系,豐富的表現力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和效仿,浪漫主義後期也出現了富有民族特色、宣揚民族個性的民族音樂。
3、進入新的世紀後,一大批現代主義音樂派別也登上舞台,走進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