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魔方體是什麼
『壹』 魔方一共有幾種,
魔方大致分兩種,常規的就是二階、三階、四階、五階、六階、七階。另一種就屬於異形魔方,大致有以下這些:
1、連體魔方
連體魔方是將很多個一般魔方連接起來,因此在這其中有些限制,像是2x2x2x10。
2、捆綁魔方
捆綁魔方保持原有魔方的狀態,但是做出了一些限制,比如把相鄰的兩個方塊做成一個,這樣就無法使用原來可以的移動方法進行復原了。
3、空心魔方
是由三階魔方衍生出來的一種魔方。是把中心架去掉(即沒有六個中心塊)其結構:棱塊有三層,轉動時上下隨棱塊轉動,中心不動。因此玩家不能看中心塊來判斷哪個塊是不是這個面的。
4、齒輪魔方
齒輪魔方為烏爾·麥菲特於2012年製造,分三階、二階和金字塔形狀。齒輪三階魔方其兩側轉動時會帶動中間齒輪轉動,齒輪二階魔方只能轉動稜角,無法進行像齒輪三階魔方一樣的直面旋轉,齒輪金字塔魔方只能通過轉動小角打亂復原。
5、五魔方
五魔方(Megaminx),是一種十二面體魔方,它總共有五十個可以移動的塊。它是由一些魔方愛好者和研究者同時發明的。Uwe Meffert最終取得了五魔方的發明權和製作權,並且在他的魔方網站Mefferts進行銷售。
(1)以太坊魔方體是什麼擴展閱讀
魔方的結構
1、中心塊(6個):
中心塊與中心軸連接在一起,但可以順著軸的方向自由的轉動。
中心塊的表面為正方形,結構略呈長方體,但長方體內側並非平面,另外中心還有一個圓柱體連接至中心軸。
從側面看,中心塊的內側會有一個圓弧狀的凹槽,組合後,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邊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
2、棱塊(12個):
棱塊的表面是兩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長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棱塊嵌在兩個中心塊之間。
長方體表面上的弧度與中心塊上的弧度相同,可以沿著滑動。立方體的內側有缺角,組合後,中心塊和棱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棱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另外,這個缺角還被用來固定角塊。
3、角塊(8個):
角塊的表面是三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小立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角塊嵌在三個棱塊之間。與棱塊相同,小立方體的表面一樣有弧度,可以讓角塊沿著凹槽旋轉。
4、中心軸(1個):
用來支撐方塊與轉動方塊所需要的支撐軸。
『貳』 大哥 為什麼說省大師的魔方體是用來騙錢的 還有就是現在公司已經融資了二個億了 這難道還可以是騙子嗎
我數碼
『叄』 魔方轉體是什麼意思
就是魔方整個轉動,在公式里以x,y,z的形式出現
『肆』 魔方是什麼體
通常我們所說的魔方一般為3X3的正方體魔方。當然還有二階魔方,四階魔方,五階魔方,六七階魔方,九階魔方。
『伍』 那個魔方是什麼
那個魔方是三階魔方,或金字塔魔方,或五面體魔方等都可能。
具體哪種,
需要你發圖片才能確定。
歡迎你補充問題。
『陸』 魔方MRU都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種記錄魔方轉動的標記系統,叫做「辛馬斯特標記」(Singmasternotation),由英國原倫敦南岸大學數學教授大衛·辛馬斯特(DavidBreyerSingmaster)於1978年12月發明。MR:將中層(左右),以正面視角,向上旋轉90度U:將頂層,以正面視角,向左旋轉90度以下給題主系統地介紹下辛馬斯特標記。辛馬斯特標記,由「各層代號」、「旋轉方向」兩部分組成。各層代號:R:Right,右面、右層L:Left,左面、左層U:Up,頂面、頂面、上層、上面D:Down,底面、底層、下層、下面F:Front,正面、前面B:Back,背面、後面旋轉方向:順時針旋轉90°,直接寫上英文字母。逆時針旋轉90°,在各層代號後綴【'】(英文單引號)旋轉180°,在各層代號後綴【2】(默認是向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完整的辛馬斯特標記可以理解為【以面向指代層的視角,按方向進行旋轉】。例如:R,以面向右面視角,將右面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右面「向上」轉90°。又例如:D,以面向底面視角,將底面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右面「向右」轉90°。又例如:B』,以面向背面視角,將背面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背面「向右」轉90°。除此之外,若要記錄更加詳細的魔方轉動,還會用到:M(Middle)與U、F、L合用,指代各中層;C(Complete)與U、F、L合用,指代魔方整體以某層的形式旋轉。例如:MU,以頂面視角,將中間層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上數第二層「向左」轉90°。例如:CF,以正面視角,將魔方整體順時針旋轉90°。即魔方整體沿豎直面「向右」轉90°。公式符號總表見下圖:此外,限於網路知道對圖片有壓縮,可能造成題主無法看清圖片,我這里有一份完整的公式符號說明,附帶魔方還原教程。題主可按需取閱。內容說明:EXE電子書版,可在Widows電腦上閱讀。圖片版,可在手機或蘋果電腦上閱讀。純公式版,適配A4紙列印。
『柒』 什麼是魔方體
1、類似於魔方的物體
2、類似於秋褲體,例:1、人是鐵飯是鋼,不玩魔方悶得慌。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個魔方出牆來。
『捌』 EOS魔方到底啥意思
EOS,可以理解為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即為商用分布式應用設計的一款區塊鏈操作系統。EOS是引入的一種新的區塊鏈架構,旨在實現分布式應用的性能擴展。注意,它並不是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那樣的貨幣,而是基於EOS軟體項目之上發布的代幣,被稱為區塊鏈3.0。 EOS的主要特點如下:
1.EOS有點類似於微軟的windows平台,通過創建一個對開發者友好的區塊鏈底層平台,支持多個應用同時運行,為開發dAPP提供底層的模板。
2.EOS通過並行鏈和DPOS的方式解決了延遲和數據吞吐量的難題,EOS是每秒可以上千級別的處理量,而比特幣每秒7筆左右,以太坊是每秒30-40筆;
3.EOS是沒有手續費的,普通受眾群體更廣泛。EOS上開發dApp,需要用到的網路和計算資源是按照開發者擁有的EOS的比例分配的。當你擁有了EOS的話,就相當於擁有了計算機資源,隨著DAPP的開發,你可以將手裡的EOS租賃給別人使用,單從這一點來說EOS也具有廣泛的價值。簡單來說,就是你擁有了EOS,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套房租給別人收房租,或者說擁有了一塊地租給別人建房。
『玖』 三階魔方公式中的字母各代表什麼
1、各層代號:魔方各層以英文首字母指代。R(Right)、L(Left)、U(Up)、D(Down)、F(Front)、B(Back)分別指代右、左、頂(上)、底(下)、正(前)、背(後)層。
2、旋轉方向:順時針旋轉90°,直接寫各層代號;逆時針旋轉90°,在各層代號後綴【'】或【i】;旋轉180°,在各層代號後綴【2】或【2】(默認順時針方向旋轉180°)。
完整的辛馬斯特標記可以理解為【以面向指代層的視角,按方向進行旋轉】。
例如:R,以面向右面視角,將右面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右面「向上」轉90°。又例如:D,以面向底面視角,將底面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右面「向右」轉90°。又例如:B',以面向背面視角,將背面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背面「向右」轉90°。
除此之外,若要記錄更加詳細的魔方轉動,還會用到:M(Middle)與U、F、L合用,指代各中層;C(Complete)與U、F、L合用,指代魔方整體以某層的形式旋轉。例如:MU,以頂面視角,將中間層順時針旋轉90°。從正面視角來看,即上數第二層「向左」轉90°。
(9)以太坊魔方體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階魔方的英文官方名字叫做Rubik's Cube,也就是用魯比克教授的名字命名的,是當前最普遍的魔方種類。它每個邊有三個方塊,官方版本魔方邊長為57毫米,三階魔方的總變化數是(8!x3^8x12!x2^12)/(2x2x3)=43,252,003,274,489,856,000或者約等於4.3x10^19。
三階魔方由一個連接著六個中心塊的中心軸以及8個角塊,12個棱塊構成,當它們連接在一起的時候會形成一個整體,並且任何一面都可水平轉動而不影響到其他方塊。三階魔方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而在2011年03月出現了新型三階-麵包三階,打破了三階魔方立方體的常規設計。
『拾』 魔方介紹
魔方,又叫魯比克方塊,最早是由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厄爾諾·魯比克教授於1974年發明的機械益智玩具。魔方擁有競速、盲擰、單擰等多種玩法,風靡程度至今未衰,每年都會舉辦大小賽事,是最受歡迎的智力游戲之一。
魯比克·艾爾諾是匈牙利的建築學和雕塑學教授,為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所以他自己動手做出了第一個魔方的雛形,其靈感來自多瑙河中的沙礫。
1974年,魯比克教授發明了第一個魔方(當時稱作Magic Cube),並在1975年獲得匈牙利專利號HU170062,但沒有申請國際專利。第一批魔方於1977年在布達佩斯的玩具店販售。與Nichols的魔方不同,魯比克教授的零件是像卡榫一般互相咬合在一起,不容易因為外力而分開,而且可以以任何材質製作。
1979年9月,Ideal Toys公司將魔方帶至全世界,並於1980年1、2月在倫敦、巴黎和美國的國際玩具博覽會亮相。展出之後,Ideal Toys公司將魔方的名稱改為Rubik's Cube,1980年5月,第一批魔方在匈牙利出口。
常見術語
N階:階數是指魔方主體部分兩個相鄰旋轉面所共有的塊數,比如三階魔方每個邊有3個小塊,金字塔魔方兩個相鄰旋轉面共有5個塊,但主體部分只共有3個塊,所以也是三階。
復原:指魔方從非原始狀態到原始狀態的過程。
SUB:原文是「Subtraction」,意思就是「減、少於」的意思,在這里是「在XX秒以下」的意思。例:3×3方塊SUB30,就是指平均速度在30秒以下。計算方法為5次計時還原後去掉最快、最慢兩次成績並取平均值。
DNS:「Did Not Start」的簡稱,指放棄了一次復原機會,沒有開始復原,即開始前棄權。
DNF:「Did Not Finish」的縮寫。指的是參賽者感覺自己無法在滿意的時間內完成魔方而宣布棄權,或按下計時器時魔方未能復原。在五次去尾計平均的比賽中只可以有一次DNF(算作最差成績),如有兩次以上DNF,則該項目平均成績為D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