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以太坊知識 » 大慶以太坊

大慶以太坊

發布時間: 2021-08-30 05:06:16

Ⅰ 唐末社會風俗誰能告訴我

萬惡的字數!!!!1發了無數結果被告訴 不能貼上來!!!對不住了,只能發上來一部分。要其餘的話發信給我吧
1婚姻
在唐代百姓通婚中,等級觀念有所表現,其一便是唐代百姓較少與賤民通婚。唐代的法律明確規定良賤不婚,現實中的百姓也確實較少與賤民通婚,個別與賤民通婚的百姓,也是身份較低的商人。《太平廣記》中就載有一位商人與樂工之女聯姻的事情:

衡山隱者,不知姓名,數因賣葯,往來岳寺寄宿。……會樂人將女詣寺,其女有色,眾欲取之,父母求五百千,莫不引退。隱者聞女嫁,邀僧往看,喜欲取之,乃將黃金兩挺,正二百兩,謂女父曰:「此金直七百貫,今亦不論,付金畢將去。」樂師時充官,便倉卒使別[1](卷四五)。

但是,即使是商人與賤民之間的聯姻,在唐代也是比較少見的,良賤不婚原則在唐代百姓通婚中有所反映。

等級觀念在唐代百姓通婚中的另一個表現則是官民不婚。唐代的百姓非常願意與官員之家聯姻,但能夠聯姻官員之家的卻很少。

在唐代,官員既是身份的象徵,又是特權的擁有者。這些特點對百姓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百姓很願意嫁女到官員之家,敦煌文書對此就有所反映。P3354《天寶六載(747年)敦煌郡敦煌縣龍勒鄉都鄉里籍》載有一夫多妻的家庭共6戶、8家,他們是:

戶主程思楚,47歲,衛士武騎尉,有妻三:妻馬,36歲;妻常,32歲;妻鄭,41歲。

其弟思忠,39歲,衛士,有妻二:妻鄭,27歲;妻鄭,22歲。

其弟思太,35歲,白丁,有妻二:妻李,19歲;妻白,28歲。

戶主程什住,78歲,老男翊衛,有妻二:妻茹,62歲;妻王,47歲。

戶主程仁貞,77歲,老男翊衛,有妻二:妻宋,69歲;妻安,61歲。

戶主程大忠,51歲,上柱國,有妻二:妻張,53歲;妻宋,22歲。

戶主程大慶,47歲,武騎尉,有妻二:妻畫,45歲;妻卑,36歲。

戶主程智意,49歲,衛士飛騎尉,有妻二:妻鄭,45歲;妻薛,36歲。

上述6戶一夫多妻家庭最突出的特點是戶主都為勛官或取得武選資格之人。勛官最高者為正二品上柱國,最低為從七品武騎尉。雖然程思楚戶(共3家)中有1家是衛士,1家是白丁,但他們兄弟並沒有分家,家長仍是勛官武騎尉程思楚。這樣一些勛官之家或取得武選資格之人就是敦煌農村鄉里的特權階層。這種特權首先表現在他們的經濟狀況較好,在彩禮非常重的敦煌地區(註:敦煌文書S4609《鄧家財禮目》記載了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歸義軍衙府一位都頭的婚禮單。此件文書所出時間較晚,但可作為一種參考。此外,由於敦煌地區結婚時財禮繁多,普通百姓無力承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敦煌地區便出現了結社互助的辦法,在結社章程中明文規定:「若有……男女婚姻,人事小(少)多,亦乃莫絕」(S3730)、「各各一心,闕者帖助」(S6537),遇到婚嫁之事,社員們相互幫助。這表明結婚的費用已超出一般百姓所能承擔的范圍。),承娶多位妻子本身就已經顯示了他們的經濟實力。在這些一夫多妻的家庭中,許多夫妻年齡相差很多,像程思忠年長其妻鄭氏17歲,程大忠與其妻宋氏相差29歲,程思楚與其妻常氏、程思太與其妻鄭氏也都相差15歲。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敦煌百姓的通婚取向,似乎只要能夠與勛官之家聯姻,男方家庭的多妻和年齡相差過大都對百姓嫁女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在這里,百姓攀附官員之家的心理表現很明顯。

進入官場的百姓則一般都與官員之女聯姻,魏邈就是這樣。據墓誌載,邈「祖賓、父朝隱,皆敦儒術,諒識宏深,高樂園林,自求野逸」,「頃因入仕,多為台鼎、廉察之知,累以德藝精粹,聞地天庭,始奏授懷州參軍」[2](《唐故宣州參軍鉅鹿魏君夫人趙氏墓誌銘並序》)。魏邈出自父祖無官的百姓之家,在他走入仕途後,便與官員之女結成了姻緣,「夫人天水趙氏,考皇任壁州長史升之仲女也」[2](《唐故宣州參軍鉅鹿魏君夫人趙氏墓誌銘並序》)。薛仁貴的發家及其後人通婚的變化也很能說明這一問題。史載,薛仁貴「少貧賤,以田為業」,後以從軍達到了「圖功名以自顯」[3](《薛仁貴傳》)的目的。他的後人不但從身份上脫離了百姓,躋入上層,通婚上也顯示出了明顯的變化。薛仁貴重孫女所嫁不但為官員之家,而且還是山東舊士族高門出身的官員之家(博陵崔澹)[3](《唐故殿中侍御史淄州長史知軍州事崔府君墓誌銘並序》)。

普通百姓與官員之家聯姻,能夠獲得生活上的好處;而進入官場的百姓與官員之家聯姻,則可以獲得政治上的好處。所以,為了達到聯姻官員之家的目的,個別百姓或百姓出身的官員甚至採取了不擇手段的方式。一個已經做官的農家子為了聯姻「豪族」,竟圖謀害妻。史載:「鄂州小將某者,本田家子。既仕,欲結豪族,而謀其故妻。因相與歸寧,殺之於路,棄屍江側。」[1](卷一三○)文宗時,另一位農民為了獲取好處,更假冒國舅。穆宗蕭後「因亂去鄉里,自入王邸,不通家問,別時父母已喪,有母弟一人。文宗以母族鮮親,惟舅獨存,詔閩、越連率於故里求訪。有戶部茶綱役人蕭洪,自言有姊流落」[4](《後妃傳》下)。由於假充皇帝姻親,蕭洪一步登天,受拜金吾將軍、檢校戶部尚書、河陽懷節度使,後再遷檢校左僕射、鄜坊節度使。

雖然唐代百姓很願意與官員之家聯姻,但這種聯姻又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因為,在唐人思想中,等級觀念仍然很強。唐承南北朝而來,雖然門閥制度已經瓦解,但等級觀念的影響繼續存在,許多唐人在通婚時仍然強調門第的相當、官位的般配。在這種情況下,地位不同的百姓與官員聯姻就非常困難。筆者曾經作過一個統計,共統計了217位官員的出身和聯姻情況(聯姻對象為219人,2位官員再娶)。在217位官員中,父或祖一人不仕的有13人,父祖兩世不仕的只有1人。這首先表明,百姓進入官場的人數非常少。其次,在與217位官員聯姻的219位女性中,父或祖一人不仕的也只有4人,這又表明百姓之女聯姻官員的也很少。

在唐代,等級觀念已經深入到了百姓和官員的思想中,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都認為官民通婚是不正常的。首先,官員對於官女嫁為民妻就不能接受。《新唐書·李白傳》載:「元和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祭其冢,禁樵採。訪後裔,惟二孫女嫁為民妻,進止仍有風范……(傳正)告二女,將改妻士族,辭以孤窮失身,命也,不願更嫁。」在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的眼中,李白孫女嫁為民妻就是不正常的,所以他要將其改嫁「士族」(官員出身之人)。魏博大將聶鋒對於女嫁磨鏡少年也頗感無奈,史載:「聶隱娘者,唐貞元中魏博大將聶鋒之女也。……忽值磨鏡少年及門,女曰:『此人可與我為夫。』白父,父不敢不從,遂嫁之。其夫但能淬鏡,余無他能。父乃給衣食甚豐,外室而居。」[1](卷一九四)

其次,官員對於以民女為妻也是不能接受的。《太平廣記》卷一六○所載一事非常形象地說明了這一問題:

頃有一秀才,年及弱冠,切於婚娶。經數十處,托媒氏求間,竟未諧偶,乃詣善易者以決之。卜人曰:「……君之室始生二歲矣……在滑州郭之南,其姓某氏,父母現灌園為業。」其秀才自以門第才望,方求華族,聞卜人之言,懷抱郁怏,然未甚信也。遂詣滑質其事。至則於滑郭之南尋訪,果有一蔬圃,問老圃姓氏,與卜人同。……一日,伺其女嬰父母出外,遂就其家,誘引女嬰使前,即以細針內於顱中而去。……(女嬰)生五六歲,父母俱喪,本鄉縣以孤女無主,申報廉使,廉使即養育之,一二年間,廉使憐其黠慧,育為己女,恩愛備至。廉使移鎮他州,女亦長成,其問卜秀才,已登科第,兼歷簿官,與廉使素不相接。因行李經由,投刺謁廉使,一見慕其風采,甚加禮遇。問及婚娶,答以未婚。廉使知其衣冠子弟,且慕其為人,乃以幼女妻之,潛令道達其意,秀才欣然許之。未幾成婚,廉使資送甚厚,其女亦有殊色,秀才深過所望。

這一故事中的秀才起初自以「門第才望」,絕不願與菜農之女聯姻;為了避免與菜農之女聯姻,甚至對其進行謀害;後來,由於菜農之女「很幸運」地被廉使收養,身份發生變化,秀才不但願意與之聯姻,而且還因此女的嫁妝豐厚,且女有容色而「深過所望」。從這個故事中的秀才身上,我們能很形象看到唐代官員思想中的等級觀念。

再次,無論是出身於官員之家還是百姓之家的女性,都認為官、民相婚是不正常的。李白孫女對於嫁為民妻的解釋是:因為「孤窮」而造成的「失身」。另外,崔慎思娶婦一事也能說明這一問題。史載,崔慎思入京應進士舉,偶遇一位頗有姿色的少婦,崔思慎欲娶其為妻,而此婦雲:「我非仕人,與君不敵,不可為他時恨也,求以為妾。」[1](卷一九四)在「非仕人」出身的少婦心中,做「仕人」之妻就是「不敵」,就與自己的身份不相符,而只能成為「仕人」的「妾」。

翻檢史料,我們發現,由於等級觀念的影響,在唐代,即使是富民與官員之間的聯姻也很少。這點與宋代有所不同,許多富有資財的宋代百姓是能夠與官員結為姻親的。我們知道,經過唐末農民戰爭和五代時期的軍閥混戰,南北朝以來的等級觀念受到盪滌,五代以降便是「婚姻不問閥閱」[5](《氏族略》一),宋人更是「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6](蔡襄《福州五戒》)。對於唐宋時期的這種變化,宋人曾經總結道:「唐人推崔、盧等姓為甲族,雖子孫貧賤,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復以氏族為事……閭閻富室,便可以婚侯門、婿甲科。」[7](卷三)由於宋人通婚重財,所以宋代時許多富民便可以憑借自己的財富而與官員聯姻,像陽翟豪民蓋漸便因家貲巨萬,而「有朝士之無恥者,利其財,納其仲(女)為子婦。」[8](《刑法》三之四五),顯然,由於舊式門第觀念的減弱,富有的宋代百姓已在更大程度上獲得了與朝官聯姻的機會。較之唐代,宋代官民不婚的界限有所縮小,宋代百姓的地位有所提高。

通過唐代百姓的通婚我們看到,在唐代社會中,實際存在著兩個非常明顯的等級差別,即良賤之別和官民之別。官民之別雖然沒有法律規定,但在事實中已牢固形成,它與良賤不婚一起,構成了唐代最基本的社會等級差別。

二、 唐代百姓通婚的價值取向

除了注重與官員之家聯姻外,唐代百姓在擇婿和選婦時,還各有一些標准。擇婿一般關注未來發展和經濟狀況;而選婦則主要強調婦德和資財。

有些百姓擇婿時非常強調男方未來的發展,信都民蘇氏就是這樣。史載:「信都民蘇氏有二女,擇良婿,張文成往相。蘇曰:『子雖有財,不能富貴,得五品官即死。』時魏知古方及第,蘇曰:『此雖黑小,後必貴。』乃以長女妻之。」[9](《前集》卷之一二)蘇氏為女擇婿首先是看男方未來在仕途上的發展如何。

還有一些百姓擇婿時非常重財。元稹詩《代九九》就描述了這樣一個事例,詩雲:「阿母憐金重,親兄要馬騎,把將嬌小女,嫁與冶遊兒。」在這里,貪財的兄長竟指望以小妹換馬騎。在唐代,一些貧窮的夫婿是會招致「遺棄」的。撫州楊志堅的妻子就因夫婿「資給不充」,「詣州公牒,以求別適」。對此,時任地方官的顏真卿進行了嚴懲,史稱「自是江表婦人,無敢棄其夫者」[1](卷四九五)。由此看,此前類似楊志堅妻嫌貧索離的情況在撫州並不鮮見。

唐代百姓在選婦時則首先強調婦德,像蜀路石婦那樣恪守貞操、孝順公婆的婦女就是被推崇的對象。白居易在《蜀路石婦》中刻畫了一位貞、孝兩全的下層婦女:「道旁一石婦,無記復無銘,傳是此鄉女,為婦孝且貞。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夫行二十載,婦獨守孤煢。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寧,其婦執婦道,一一如禮經。晨昏問起居,恭順發心誠,葯餌自調節,膳羞必甘馨。夫行竟不歸,婦德轉光明,後人高其節,刻石像婦形。」從此詩看,婦女的「孝」是指對公婆的孝敬、柔順恭敬、晨昏定省、伺候贍養;「貞」則是指對丈夫的絕對忠誠,從一而終是「貞」的最高境界。蜀路石婦就是婚後第二年丈夫即離她而去,至其終而未歸,但她堅守其節,從一而終,孝順公婆。蜀路石婦集中了唐代下層婦女全部的優點,自然成為下層婦女的楷模。而不顧他人、光顧自己、好吃懶做、搬弄是非的女子則要受到抨擊。唐詩雲:「思量小家婦,貧奇惡形跡。酒肉獨自抽,糟糠遣他吃。生活九牛挽,唱叫百夫敵。自著紫臭翁,餘人赤羖。索得屈烏爵,家風不禁答」[10](卷三);「家中漸漸貧,良由慵懶婦,長頭愛床坐,飽吃沒娑肚。頻年勤生兒,不肯收傢具。飲酒五夫敵,不解縫衫褲。事當好衣裳,得便走出去。不要男為伴,心裡恆攀慕。東家能捏舌,西家好合斗」[10](卷二)。

在中國傳統思想中,一直強調娶婦重德不重貌,所謂「樂得淑女,不淫其色」[11](卷一)。受此思想影響,唐代百姓擇婦也是將貌放於德之後。對於德和貌的輕重,唐詩這樣說:「有兒欲娶婦,須擇大家兒。縱使無姿首,終成有禮儀。」[10](卷四)「艷女皆妒色,靜女獨檢蹤,任禮恥任妝,嫁德不嫁容。」[12](孟郊《靜女吟》)

唐代後期時,選婦重財的特點非常突出,此時出現了許多詠嘆貧女難嫁的詩句。白居易的《貧家女》雲:「貧為時所棄,富為時所趨。紅樓富家女,金縷綉羅襦。……母兄未開口,已嫁不須臾。綠窗貧家女,寂寞二十餘。……幾回人慾聘,臨日又踟躕。」張碧的《貧女》也雲:「豈是昧容華,豈不知機織。自是生寒門,良媒不相識。」此外,秦韜玉的《貧女》、李山甫的《貧女》、邵謁的《寒女行》及於濆的《越溪女》,也都描繪了貧女難嫁的情況。如上幾位詠嘆貧女難嫁的詩人大都生活在德宗之後:白居易為貞元時進士,卒於大中年間;秦韜玉「中和二年,得准敕及第。僖宗幸蜀,以工部侍郎為田令孜神策判官」[12](卷六七○);李山甫則是「咸通中累舉不第」[12](卷六四三);張碧為「貞元時人」[12](卷四六九);於濆為「咸通進士」[12](卷一九九);邵謁生平不詳。由此推知,德宗以後,貧女難嫁已是相當突出的社會問題了。

除了詩歌,筆記小說對於唐後期的貧女難嫁也有反映。《北夢瑣言》就載有這樣一事:昭宗光化年間,文士劉道濟曾「止於天台山國清寺」,頻頻夢到一女子與其結為伉儷,最後才得知此女「有美才,貧而未聘,近中心疾,而生所遇,乃女之魂也」[13](卷七)。

唐後期出現的貧女難嫁,應是受了唐前期上層嫁女索財的影響。我們知道,在唐代以前,雖然百姓通婚中也有重財現象,但貧女難嫁與窮漢難娶同時存在,貧女難嫁並不較窮漢難娶更突出。漢代嫁女和擇婿就都看重錢財,「習俗婚嫁,既以財為重,故富室多不願以女嫁貧人,而常人亦不屑娶貧家女」[14](卷三);南北朝也是男婚女嫁都重財,周武帝為此還特別頒發過詔令:「所在軍民以時嫁娶,務從節儉,勿為財幣稽留。」[15](《武帝紀》上)到唐前期,受門閥制度消亡的影響,山東舊族高門嫁女開始索要陪門財。所謂「陪門財者,女家門望未高,而議姻之家非耦,令其納財以陪門望」[16](「唐高宗顯慶四年冬十月」胡注)。山東舊族高門恃其門第,在「新官之輩、豐財之家」[17](《嫁娶》)欲與其聯姻時,便多索錢財。對此,太宗曾於貞觀十六年(642年)明令「禁賣婚」[17](《嫁娶》);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再次申令:「自今已後,天下嫁女受財,三品已上之家,不得過絹三百匹;四品五品,不得過二百匹;六品七品,不得過一百匹;八品以下,不得過五十匹,皆充所嫁女貲妝等用,其夫家不得受陪門之財。」[17](《嫁娶》)中宗時,再一次「申明舊詔」[18](《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唐前期時,山東舊族高門的索財也影響到了一些官員,禮部尚書許敬宗就「以女嫁蠻酋馮盎子,多私所聘」[3](《許敬宗傳》)。到唐後期,上層中出現的嫁女重財風氣漸染民間,百姓娶婦也開始重財,貧女出嫁發生了困難。

唐後期出現的貧女難嫁,主要是受了山東舊族高門嫁女、娶婦索財的影響;反過來,貧女難嫁又成為山東舊族高門加速走向滅亡的催化劑。眾所周知,唐前期,山東舊族高門主要以索要陪門財來強調自己的身份,也就是以加重聘財的形式強調自己的與眾不同;而至唐後期,包括下層婦女出嫁都必須擁有豐厚的嫁妝,那麼山東舊族高門再以聘財形式突出自己身份的目的就很難實現了。這樣,唐後期時娶婦重財觀念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舊士族高門融入社會的步伐。

唐後期出現的貧女難嫁之風還對宋代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此有學者總結道:「宋代厚嫁風氣非常嚴重、普遍,相比之下,嫁女費用要多於娶婦。」「由於宋代厚嫁成風,貧困家庭女子出嫁比之男子娶婦更加困難。」[19]宋代在更大范圍內出現了貧女難嫁。在宋代,即使是高官,也會因為資財有限而嫁女困難,「王公之女苟貧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7](卷三)。

三、餘論

有學者曾經這樣說道:「談到某個群體的社會地位,或許應該考慮到其中蘊涵的兩層意義:一是他們在當時被承認的社會位置,二是他們對於社會歷史所起的實際作用。」[20]循著這樣一個思路,我們來看唐代百姓的社會地位。

在中國中世紀,婚姻是衡量一個階層社會地位最有效的坐標之一。從唐代百姓的通婚看,他們身處社會中間。在法律上,唐代百姓是良人,他們恪守著「良賤不婚」的原則,較少與工樂等賤民聯姻;同時,雖然他們身為良人,但與官員聯姻又非常困難,與官員聯姻的機會很少。在中國封建社會中,雖然歷代百姓的社會地位都不高,但與宋代相比,唐代百姓的地位更低,宋代富裕的百姓與官員聯姻的機會更多。

可以這樣認為,在唐代社會中,實際存在著三個主要階層,即賤民階層、百姓階層和官員階層。在通婚上,很明顯地表現出了三個階層的差別。三個階層基本都以階層內婚為主,良賤不婚是法律規定的,而官民不婚則是現實形成的。

唐代百姓的通婚也對社會產生了一定影響。首先,唐代後期的貧女難嫁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山東舊族高門的身份特徵,起到了加快舊士族消亡的作用;其次,貧女難嫁的觀念還對宋代產生了直接影響,貧女難嫁也成為宋代非常突出的社會問題。陳寅恪先生曾經這樣說過:「唐代之史可分前後兩期,前期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後期開啟趙宋以降之新局面,關於政治社會經濟者如此,關於文化學術者亦莫不如此。」[21](《論韓愈》)貧女難嫁的問題再次證明了陳寅恪所說。

雖然在通婚上,唐代百姓是受官員歧視的一個群體,但他們的通婚對當時和未來社會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們的這種作用又使得他們不應受到忽視。

【參考文獻】

[1]李昉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2]周紹良等.唐代墓誌匯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歐陽修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鄭樵.通志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6]呂祖謙.宋文鑒[M].北京:中華書局,1992.

[7]趙彥衛.雲麓漫鈔[M].北京:中華書局,1996.

[8]徐松.宋會要輯稿[M].北京:中華書局,1957.

[9]段成式.酉陽雜俎[M].北京:中華書局,1981.

[10]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1]毛詩註疏[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2]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3]孫光憲.北夢瑣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4]陳鵬.中國婚姻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90.

[15]令狐德棻等.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

[16]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17]王溥.唐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5.

[19]方建新.宋代婚姻論財[M].歷史研究,1986,(3).

[20]鄧小南.宋代蘇州士人家族中的婦女[J].北京大學婦女問題第三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M].

[21]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資料來源:《河北學刊》2001年第4期)

2漢唐節日飲食禮俗
漢代,但對元宵節的起源,自古以來就有幾種說法,其中一個主要的說法是,漢武帝時,採納方士謬忌的奏請,從正月十五開始,通宵達旦祭祀「太一」天神,從此形成了這天夜裡張燈結綵的習俗。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佛教中聚集觀燈的習俗又與之結合起來。這樣,正月十五燈光輝煌的活動,既有祭太一神的舊俗,又有燃燈禮佛的虔誠,成了一個獨具風採的傳統節日。

漢唐時,元宵節並不是吃湯元,湯元始於宋代。魏晉南北朝時,人們在這一天主要是喝豆粥,《荊楚歲時記》說:「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正月半宜作白粥泛糕」。

唐代時,人們在晚上觀燈之時,喜食一種粉果和焦@②,焦@②是一種油炸的帶餡圓面點, 《太平廣記》卷234《尚食令》條記了一條尚食局造@②子手做焦@②子的故事,這位@②子手為了報馮給事的恩,想為馮家做一次@②子,馮給事問:「要何物?曰:要大台盤一隻、木楔子三五十枚,及油鐺炭火,好麻油一二斗,南棗面少許。」第二天,@②子手來了,「取油鐺爛面等調停,襪肚中取出銀盒一枚,銀篦子、銀笊籬各一。候油煎熟,於盒中取@②子餡,以手於爛面中團之。五指間各有面透出,以篦子刮卻,便置@②子於鐺中。候熟,以笊籬瀝出,以新汲水中良久,卻投油鐺中,三五沸取出。拋台盤上,旋轉不定,以太圓故也。其味甚美,不可名狀。」焦@②與湯圓的外形和內餡完全一樣,所以有人認為,焦@②實為炸元宵(註:參見王仁興《中國年節食俗》,北京旅遊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頁。),不過它是用面製作的。

上述漢唐時的元宵節食俗,主要為一些小點心之列,宋代以後,元宵節的飲食就日益豐富起來。

三、 寒食節飲食禮俗

寒食節在清明之前一二日,從先秦以迄隋唐,寒食節均為一個大節日。

寒食的形成有兩個源頭,周代仲春之末的禁火習俗是它的源頭之一,《周禮·秋官·司xuǎn@③氏》雲:「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鄭玄注雲:「為季春將出火也。」所謂季春出火,是與先秦時的星象迷信有關。古分周天恆星為二十八宿。東方青龍宮的角、亢二宿被稱作「龍星」,龍星在五行中居木之位,春季見於東方,將引起人間突發大火,因此,在龍星初見的時候要禁火。禁火的這一段時間不能舉炊,須得預先准備好食物,在禁火期間吃這種冷食物,也就很自然地被稱為「寒食」。

寒食節的另一個源頭,是春秋時晉國故地山西一帶祭奠介子推的習俗,在寒食節的形成及傳承過程中,後一源頭的影響越來越大。曹操《明罰令》和晉人陸huì@④《鄴中記》皆雲寒食斷火起因於祭介子推。祭介子推的禮儀,以晉國故地今山西一帶最為隆重。該地區人民在戰國至三國這一段時期內,寒食禁火時間竟長達一個月之久,「老小不堪,歲多死者」(註:《後漢書·周舉傳》。)。因此,曹操下令革除寒食禁火一月的舊俗,此後寒食三日才相沿成習。

漢唐時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以下幾種:

餳大麥粥,《荊楚歲時記》雲: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從其製法來看,並非只是將大麥熬粥加糖,而是先將大麥熬成麥漿,煮熟,再將搗碎的杏仁拌入,冷凝後切成塊狀,食時澆上糖稀,正如《玉燭寶典》雲:「今人寒食悉為大麥粥,研杏仁為酪,引餳以沃之。」後世又將此食品稱為麥糕,其中的原料大麥也可以粳米代替。

此外,還有一種名叫干粥的食品,亦稱作糗,即炒熟的麥、粟、米粉。食用時,加水調成糊狀,也可直接食用。

但是,這些製作簡單的寒食節令食品並不合吃慣了珍餚的貴族口味,於是,一種耐貯存,適於冷食,又酥香脆美的「寒具」便在魏晉時出現了,成為上層社會寒食節的節日美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對其製法作了介紹,其中說:「環餅一名『寒具』……以蜜調水溲(和)面」,然後油炸,是極為酥脆精美的食品。《齊民要術》稱它「入口即碎,脆如凌雪」。所以有人將它取名為「饊子」,宋人庄季裕在《雞肋編》雲:「饊子,又名環餅,即古之寒具。」唐人製作寒具時還喜歡粘上一些黑芝麻,使之更香,並取名為「巨勝奴」,「巨勝」即黑芝麻。

漢唐時期寒食節的節令食品還有煮雞蛋、鹽醋拌生菜之類。如唐代寒食節吃煮雞蛋就是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更有好事者,在雞蛋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並染上色彩,增加雞蛋的外觀美感,久之,形成了一種傳統習俗,這就是唐人所說的鏤雞子,然後,人們又把鏤刻成形的雞蛋拿出來相互比試,即斗雞卵之俗,意在體現食品雕刻的技能。

唐代以後,寒食的地位日趨式微,寒食節禁火風俗也逐漸消失。但是與這個節日有關的節令食品,卻仍為人們喜食,如饊子,千百年來,傳承不絕,並發展為款式繁多、風味各殊的特點。

四、 端午節飲食禮俗

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僅次於元旦的第二大節日。早在先秦時,人們就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惡月,重五之日更是惡日,如《風俗通義》佚文雲:「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註:吳樹平:《風俗通義校釋·佚文二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又雲:「五月蓋屋,令人頭禿」(註:引自《史記·孟嘗君列傳》司馬貞《索隱》。)。所以後世端午節要進行一系列的辟邪、祛疫的

Ⅱ 人人影視「退役」,為什麼硬碟一套值兩萬五

日前,人人影視官網一條「退役硬碟處理」且價格不菲的消息,引起不少影迷、劇迷的關注。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此次人人影視處理的硬碟里自帶美劇、日劇、韓劇、電影、紀錄片、公開課等相關資源,並根據硬碟容量的大小明碼標價,對用戶進行出售。常年處於版權爭議漩渦的人人影視,早已不是第一次做出「處理硬碟」的決定,這些搭載著大量影視資源、價格動輒上萬元的硬碟背後,一個缺錢且在侵權邊緣瘋狂試探的形象,已經逐漸清晰。

人人影視根據硬碟容量大小及存儲的內容資源,設定了4種套餐供用戶選擇。套餐1為「超級完成品套餐」,標價為1萬元,共計有30TB,包含人人影視發布過的所有內嵌字幕的美劇、日劇、韓劇、電影、紀錄片、公開課,最後更新日期截止到2019年6月23日;套餐2是「超級高清1080P電影片源套餐」,50TB的容量中有5000部熱門電影,全部是無字幕藍光高清片源,價格為1.7萬元;套餐3被設定為「超級美劇無字幕片源套餐」,共有90TB的容量,存儲了近10萬集美劇片源,不乏熱門美劇,當然該套餐的價格也相對較高,定價為2.5萬元;此外套餐4隻有10TB,儲存的內容包括「精選美劇+電影更新+最熱美劇1080P無字幕高清片源」,定價3000元。

為進一步了解退役硬碟的相關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嘗試通過官方平台聯系人人影視並進行留言,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但從介紹信息中可以看出,人人影視對出售硬碟仍較為小心謹慎,並標注了「付款全部在微信進行,付款後將安排發貨,不予退款」、「交易完成15天後刪除微信和所有聯系方式」等信息。

涉嫌侵犯著作權

早在2011年,人人影視就曾聲稱字幕組成立「五周年大慶」推出「團購硬碟」活動,並將價格分別定為699元、1399元、1980元三檔,裝有美劇、紀錄片、電影等內容資源。

巧的是,那一年,人人影視所屬的上海圈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注冊時間為當年的11月24日,法定代表人為姜正鵬,在品牌介紹中,人人影視被介紹為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此外,在2017年,人人影視也曾在官方微博上宣布售賣硬碟的消息,並根據硬碟容量的大小和內容資源推出7種銷售方案。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認為,如果人人影視未能得到授權便採取這種方式將內容資源進行出售,將涉嫌侵權。「著作權中涵蓋復制權,而人人影視的操作方式是典型的復制行為。且按照侵犯著作權罪的相關要求和標准,非法經營數額在5萬元以上便可構成犯罪,因此人人影視的行為不僅會涉嫌侵權,嚴重的可能會存在違法犯罪行為。」

人人影視的此番操作也引得相關議論,據從業者透露,這背後應與字幕組的運營現狀有關。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字幕組的運營也是一個耗費資金的過程。國內某字幕組成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看起來字幕組只是搬運資源,但是也有著不小的運營成本。首先不說人力成本,單是為了滿足用戶的下載需求,字幕組便需要租伺服器,用戶越多,伺服器的開支也會越高,一些較大的字幕組每年在伺服器上的成本可達到十餘萬元。除此以外,字幕組為了獲得資源也需要成本,有的會從海外購買正版資源後再到國內翻譯上線,這也都需要資金。為了能夠有資金進行運營,字幕組也開始進行不同的方式變現,如用流量發布廣告、售賣硬碟等」。

步履維艱謀轉型

從2004年首次上線,人人影視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然而在過去的15年間,版權問題一直是人人影視難以迴避的掣肘。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1月22日,人人影視曾發帖宣布「今日暫時關站,並發布公告稱正在清理內容,感謝大家的厚愛和支持」。2014年12月20日,人人影視字幕站宣稱正式關閉。正當人們以為字幕組的時代將就此終結的時候,2015年1月初,人人影視在官方網站上貼出「即將蠶變,敬請期待!」,同時人人美劇1.0版本上線。

但僅短短一年之後,人人影視發布公告稱,人人影視的成員並未真正參與到人人美劇App項目中,後者承諾給予人人影視的「自主補貼」也一直未兌現,雙方合作就此告終。隨後,「獨立」出來的人人影視發布公告宣布回歸。

然而,回歸之後的人人影視,不僅沒有使版權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反而資金鏈屢屢成壓。2017年8月,人人影視發布微博自曝出現資金問題,稱因研發客戶端將儲備資金揮霍一空,希望網友下載與注冊一款游戲,幫助他們獲得推廣費;2018年3月,人人影視通過官方微博宣布嘗試接受數字貨幣捐款,從而減輕客戶端的帶寬壓力和開發支出壓力,並在官網附上了接受捐款的比特幣以太坊和比特幣錢包的地址。

「回看2009-2016年的數年間,正是國內各大視頻網站巨頭沉迷於用錢砸海外劇版權的階段。大量的優質版權通過正版的渠道引進,吃了多年的免費蛋糕,就這樣被別人整個端走,使得包括人人影視在內的字幕組備受打擊。也恰恰是在這幾年,大眾的消費習慣以及版權意識也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這對於字幕組們來說,無疑也是雪上加霜。」影評人劉暢如是說。

趙虎強調,人們難免會有佔便宜的心理,想要得到「免費的午餐」。盡管這種需求更多屬於道德層面,法律無法直接干預,但法律可以從經營的角度進行治理,不讓那些供應盜版資源的平台經營,買賣不到就沒有傷害。相較過去,國內的盜版已經少了很多,不少盜版站點已被打掉,同時包括BT天堂站長等從事盜版的人也被判刑,這證明嚴格執法可以有效減少盜版。但若要徹底消滅盜版問題,目前來看可能性很低,只能發現一起打擊一起,通過持續性的打擊讓盜版逐漸減少。

熱點內容
比特幣國慶節走勢 發布:2025-07-13 02:58:07 瀏覽:50
比特幣1確認2確認6確認 發布:2025-07-13 02:39:10 瀏覽:798
深圳地鐵數字貨幣 發布:2025-07-13 02:26:13 瀏覽:555
合作合約期到期會怎麼樣 發布:2025-07-13 02:21:35 瀏覽:904
冷錢包銷毀密鑰 發布:2025-07-13 01:59:09 瀏覽:329
停車位不符合約定事實怎麼處理 發布:2025-07-13 01:56:48 瀏覽:509
國家對金融區塊鏈 發布:2025-07-13 01:39:18 瀏覽:110
區塊鏈的交易為啥用支付寶 發布:2025-07-13 01:35:49 瀏覽:459
上海能買到螞蟻礦機嗎 發布:2025-07-13 01:33:52 瀏覽:911
去快處中心需要開車去嗎 發布:2025-07-13 01:33:51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