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環境伺服器配置
㈠ 可以用雲伺服器搭建以太坊私有鏈節點嗎
可以的,但是建議使用海外伺服器會比較好,另外伺服器的配置要中等或以上。
㈡ 以太坊架構是怎麼樣的
打算開一個系列講講架構,之前的經驗主要是在互聯網架構這一塊,最近在整理分析比特幣,以太坊,EOS的架構,所以准備寫一個系列的文章談談對互聯網架構和區塊鏈架構的理解。會分為四篇文章,1.互聯網產品的架構、2.比特幣架構分析、3.以太坊的架構分析、4.EOS架構分析。
在以太坊中並不存在中心伺服器,取而代之的是多個通過p2p協議連接起來的平等節點,在眾多節點中存儲了所有的數據。當用戶發起一筆交易,會通過p2p協議將交易廣播出去,礦工節點對此進行驗證、打包並進一步廣播至全網,在區塊鏈內確認後,此操作即認為是不可更改的。
在網路上關於區塊鏈的文章中,都提到了分布式(distributed)和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這兩個詞,有時候略有區別,有時侯又混用。筆者認為如果要精確區分的話,分布式強調系統的是多個組件通過發送消息協同工作,去中心化強調的是不存在一個中央節點控制整個系統的運行。因此我們認為以太坊兼具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或者說在一個分布式平台上運行了一個去中心化的程序。
㈢ 伺服器設置ip為什麼要默認設置eth0,伺服器有eth0,eth1,eth2
看你選擇了 應該都可以選擇的, 這些IP地址都可以設置的
㈣ 伺服器雙網卡:設置eth0入向的流量從eth0出,eth1入向的流量從eth1出,linux路由策略如何寫
路由,是確定訪問路徑的。
當eth0和eth1不在同一網段的時候
eth0訪問eth1就和你說的一樣。但是eth0訪問eth0是不經過eth1的
這個時候伺服器設置了路由,相當於路由器功能。。
需要做轉發設置。默認是不轉發的。(總結就是伺服器默認不能當路由器來用)
打這么多字這個累
㈤ linux問題求大神急救 系統管理員需要設置伺服器主機eth0的網路參數,要求如下
你的那個命令是臨時設置IP的,一重新啟動配置就沒了。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IPADDR=192.168.100.100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100.254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配置完成後保存,退出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主機名:
hostname server.e.cn
或者
vim /etc/hosts
192.168.100.100 server.e.cn
DNS :
vim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202.103.0.117
nameserver 61.128.100.10
㈥ 如何使用STM32CubeMX配置ETH
具體配置過程:
1、打開STM32CubeMX,並選擇好相應的晶元。
文中的晶元為STM32F207VCT6,選擇後:
2、配置RCC時鍾、ETH、PA8以及使能LWIP;
由於此處的開發板硬體上為RMII方式,因此選擇ETH-RMII,若有同志的開發板為MII方式,請參考MII的配置方法,此處只針對RMII;
RCC選擇外部時鍾源,另外勾選MCO1,軟體會自動將PA8配置為MCO1模式,該引腳對於RMII方式很重要,用於為PHY晶元提供50MHz時鍾;
使能LWIP;
3、時鍾樹的相關配置,必須保證MCO1輸出為50Mhz,如果這個頻率不對會導致PHY晶元無法工作;
這里因為晶元為207VCT6,為了使MCO1輸出為50Mhz,做了PLL倍頻參數的一些調整,總體如下:(同志們配置時可根據自己的晶元靈活配置,但需保證MCO1的輸出為50Mhz)
4、ETH、LWIP、RCC相關參數設置;
至此,比較重要的都在前面了,但是還有一點仍需要注意,即PA8引腳輸出速度,幾次不成功都是因為這個引腳沒注意。
後續的參數設置可以根據同志們自己的需求分別設置,這里給出設置供參考;
ETH參數保持默認,但中斷勾選一下;
LWIP參數設置如下:(因為這里是配置UDP伺服器,IP選擇靜態分配)
5、生成工程,做最後的函數修改;
給生成的工程添加UDP伺服器的初始化以及埠綁定等相關函數;
這里直接將之前的官方常式中的UDP伺服器文件加進來,如下:
之後將。
c文件添加到用戶程序,主函數添加Udp的。
h頭文件;
如下:(udp文件的具體內容在後面給出)
6、主函數還需要添加一下幾個函數,在這里不對函數作用及實現原理講解,僅做添加說明。
㈦ ubuntu 如何修改網卡名稱
方案一:
1,首先修改網卡物理配置文件,沒有這個文件的話新建一個或者從已有的環境上拷貝一份過來按照要求進行修改
vi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 PCI device 0x14e4:0x1692 (tg3)
SUBSYSTEM=="net", ACTION=="add", DRIVERS=="?*", ATTR{address}=="bc:30:5b:b1:cd:be", ATTR{dev_id}=="0x0", ATTR{type}=="1", KERNEL=="eth*", NAME="eth0"
關鍵字解釋:
ATTR{address}=="bc:30:5b:9c:ae:79" ##物理網卡MAC地址 ifconfig查看
KERNEL=="eth*" ##原網卡名
NAME="eth0" ##現網卡名1234567
需要把這個文件中網卡的MAC地址,原網卡名字以及需要改成的網卡名字配置進去。
2,修改網落配置文件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72.16.19.XX
netmask 255.255.255.0
這個要配置成修改後新的網卡名字
auto eth0 ##網卡名對應要正確1234567
3,重啟伺服器
重啟物理伺服器有一定的風險伺服器沒有重啟起來,個人測試環境比較老舊有出現過伺服器重啟不起來,或者重啟起來伺服器因為網路配置錯誤出現失聯情況,提示:在進行網卡修改的時候最好伺服器離自己比較近,不要在遠程的方式下進行修改,防止伺服器失聯。
三、方案二:
在/etc/default/grub中,GRUB_CMDLINE_LINUX里添加參數net.ifnames=0 biosdevname=0,如下圖所示:
然後在命令行執行,update-grub,最後,修改/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
將網卡名改為eth0
重啟系統,網卡名更改成功,當然這里也會出現伺服器失聯的情況需要注意。
閱讀全文
㈧ linux網路配置問題
解決步驟如下:
1)確定你本地有dhcp服務,也就是負責分配192.168.1.X端IP的伺服器或者小路由器。
2)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2 #檢查eth2的配置,是否如下
DEVICE=eth2
BOOTPROTO=dhcp
ONBOOT=yes
TYPE=Ethernet
3)ifdown eth2 && ifup eth2 或者ifconfig eth2 down && ifconfig eth2 up
㈨ centos ip配置 一台伺服器,需要配置一個公網地址一個私網地址,eth0配公網,eth1配私網。
vim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DEVICE=eth1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1.1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你的網關
ONBOOT=yes
vim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IPADDR=10.1.1.1
NETMASK=255.0.0.0
GATEWAY=你的網關
ONBOOT=yes
㈩ 以太坊無法連接節點
把你的TCP/IP協議設置成自動獲取狀態試試,方法:右鍵網上鄰居-屬性- 右鍵"本地連接"屬性-雙擊"Internet 協議 TCP/IP"-改為自動獲取
IPX/SPX協議,IPX是NetWare最底層的協議,它只負責數據在網路中的移動,並不保證數據是否傳輸成功,也不提供糾錯服務。IPX在負責數據傳送時,如果接收節點在同一網段內,就直接按該節點的ID將數據傳給它;如果接收節點是遠程的(不在同一網段內,或位於不同的區域網中),數據將交給NetWare伺服器或路由器中的網路ID,繼續數據的下一步傳輸。SPX在整個協議中負責對所傳輸的數據進行無差錯處理,所以我們將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協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