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可以招代理嘛
㈠ 推廣幣圈掙傭金違法嗎
交易所賺傭金當然不犯法了,交易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源於股票交易時收取的傭金,傭金是交易所主要業務收入的一部分。
傭金是投資者在交易股票時,證券公司收取的費用,各證券公司傭金收費標准不同,證監會規定傭金不得超過成交金額的千分之3,單筆最低5元,買賣雙向收取。 覺得有用點個贊吧 相關問題。
㈡ 幣圈推廣傭金賺錢是真的嗎
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實打實的上班,比什麼都強,賺錢的事要什麼關系才肯給你,你想明白這點就好。
㈢ 幣圈怎麼當項目方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獲取了一份區塊鏈項目的市值管理方案,該方案宣稱用於指導項目在方案有效期內的幣值管理,包括項目開發工作階段性成果發布,公關策略和行為,選擇交易所、做市、價格拉升或打壓,項目方套利。
業內人士指出,市值管理方案在行業內司空見慣,僅僅是幣圈亂象的冰山一角。在區塊鏈生態鏈中,交易所、項目方、機構等參與者均不同程度存在違規之處,眾多投資者基本成為「待宰羔羊」。區塊鏈技術本應是服務經濟發展的一項利器,但眾多人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實際從事發幣等非法募資活動,行業亂象亟需監管介入規范整治。
忽悠入場
根據上述市值管理方案,第一階段主要目標是通過一系列行為為項目引流。方案列出了相應指標,媒 體宣發5篇稿件,線上直播2-3次,線下路演交流3-5次,KOL(意見領袖)發聲2-3個,建立5萬人規模電報群,2千人的微信群,無KPI要求的社群合作,戰略合作5-10家,統計代幣持有排名前20的列表;與代幣持有量排名前20的私募方簽訂一致行動協議,為期1個月。
引流方面首當其沖的涉及區塊鏈媒 體。今年年初區塊鏈媒 體雨後春筍般發展顯示了市場的火熱程度。
「發一篇軟文就能免費獲得許多項目代幣。且幣圈做媒 體成本極低,人員不需要太多,甚至一兩個就行。」深圳一家區塊鏈媒 體負責人陳松(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春節期間「3點鍾無眠區塊鏈」社群的火爆帶動了大批區塊鏈媒 體出現。該時間段區塊鏈媒 體融資快捷,幾家頭部媒 體均獲得了不菲的估值。
據智鏈財經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一季度就有15家區塊鏈媒 體獲得融資,包括巴比特、幣世界、深鏈財經等知名大號,融資總額達2.45億元。其中,巴比特於3月份獲得1億元A輪融資。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一家原本科技類媒 體也宣布轉型做區塊鏈報道,更有人以月薪6萬多元的標准聘請區塊鏈內容編輯,普通的區塊鏈會議展板能羅列上百家媒 體。「很多人都根本不懂媒 體,只是覺得這個來錢快。很多信息他們不做核實,只會轉載抄襲,導致市場經常謠言滿天飛。」陳松稱,很多區塊鏈媒 體背後其實是項目方,既可以替自己的項目宣傳,同時可以通過發軟文實現盈利。
早前曾服務於一家區塊鏈媒 體的張芸(化名)介紹,區塊鏈媒 體主要通過內容吸引投資者,然後將其引流至社群運營方。分析師進行「診幣」,分析代幣的市場行情。不會明確唱多,而用隱晦的形式誘導。「那些出鏡的分析師多數來自期貨、股票交易市場,通常剛接觸區塊鏈,並非專業人士。」
線下路演和請「大V」站台是不可或缺的步驟。「過去幣圈要搞項目首先找兩個大佬站台,再在全國各地做飛行路演,現場就有所謂的代投方,代投可以拉來很多投資者。」資深區塊鏈創業者任剛(化名)介紹,很多投資者其實看不懂項目的技術和應用,主要看是誰過來站台。通常項目的白皮書中都有相關顧問做「背書」,這些顧問都收了項目方的好處。
引流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建立社群,主要為微信群和基於海外社交軟體telegram搭建的電報群。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通常一個發幣項目會有五個微信群,每天會有專人進行維護,其中不乏機器人自動回復。「在群里主要向投資者反復灌輸這個幣將成為百倍幣或千倍幣,並在群里隨機發一些交易截圖進行造勢。為了提高活躍度,項目方還會向投資者免費贈送代幣。」任剛表示,社群不光在項目的前期預熱起作用,後期會有助項目方「維持秩序」。「當幣價狂跌時,忽悠投資者不要拋,稱後邊會有利好。」
「收割」投資者
投資者一旦入場,等待他們的將是項目方精心策劃的「收割」計劃。
上述市值管理方案顯示,第二個階段為上交易所第一個月,主要目標是實現代幣價格3倍增值,項目方銷售自身控制代幣數量的10%左右。此階段仍需要引流,保持前一段時間熱度,維持上一階段KPI。項目上交易所首日,代幣價格為私募價格的1.5倍。私募價格定義為P,第一周價格在1.5P-2P之間波動。預計此時部分未簽協議私募方、空投會拋售,而引流來的散戶會消化此波段。而量化團隊將價格維持在1.5P-2P之間,交易量維持在該交易所上的項目前三名;第二周價格在1P-2.5P間波動;第三周價格在0.75P-2.5P間波動;第四周價格在0.75P-2P間波動;第五周價格1.5P-3P之間波動。
第三階段為上交易所第2個月,主要目標是再上1個交易所,2個小交易所,價格在0.5P-2P之間波動。此階段允許簽約的私募方出貨,然後平均以略低私募價格的價格吸貨。第四階段為上交易所第3個月,吸貨已大致完成,發布一系列利好,配合公關、社群、戰略合作方,開始拉升,價格在1P-5P波動。出貨約4億代幣,出貨均價為3P,大約銷售可得3000萬元。
任剛介紹,項目方在代幣上交易所前都會聘請市值管理團隊。「首先需要付兩百萬元到一千萬元不等的等值ETH(以太坊),並承諾保底費用,以及收益分賬,三七、五五分成都有。一個項目如果沒有市值管理團隊,幣價會被砸到渣都不剩。」他稱,市值管理普遍採取量化策略,團隊根據盤面相應指標做出買入賣出動作。
「一到晚上散戶都睡覺了,然後莊家可以拉盤。散戶早上起來看到漲了如果跟進,莊家見勢就割。」任剛表示,還有一種玩法是把幣值砸到兩分後,私募和機構持續將手中的籌碼拋掉。「在低位不斷吸籌,完全控盤後開始拉升,拉高以後吸引散戶進來,然後在高位收割散戶,就這樣反復。」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任剛所提及的操盤策略基本在前述的市值管理方案得到佐證。
因為目前數字貨幣市場處於熊市,眾多代幣價格持續下挫,投資者大面積離場,業內人士笑稱「韭菜」不夠用了。此時私募機構成了項目方的「獵物」。
㈣ 做合約代理會被騙嗎
合約代理有真的也有假的
區塊鏈技術的日漸成熟,虛擬貨幣的價格上漲,2022年幣圈又有大量投資者進入,在這些投資者中有許多還是初次接觸合約交易的。新手投資者中,有人謹慎而又小心,但大部分則是隨意交易,不提前做功課的後果就是交易失敗出現虧損。
網上關於幣圈的論壇中有著大量的、多種類的做合約交易的方式,這些方式讓投資新手看花了眼,但其中一種與眾不同的做合約的方式讓許多新手們想要深入了解,這種方式就是合約代理,是許多新手投資者在疑問是不是騙人的方式,也是本期內容要說的主題。
在論壇中的各類做合約的方式都是需要投入資金的,通過合約交易來進行盈利,不管說能不能獲得回報,但是資金是一定需要的,這一點其實也讓不少新手合約交易者覺得為難:不投吧,那麼一定不會獲得回報,如果真的能獲得盈利那麼就錯過了一個好機會;投吧,又怕出現虧損。
在區塊鏈中做合約交易,本來就是買入或者賣出,基本要求就是需要資金作為投資本金,網路中的大部分做合約的方式都是需要投入資金的,但唯獨合約代理是不需要投入資金的,這一點也是吸引新手們的最大原因。
合約代理為什麼可以不用投入資金呢?因為合約代理並不需要投資者本人去參與合約交易,合約代理是與各大合約交易所進行合作,靠獲取傭金而獲得盈利。做合約代理的人也不被成為投資者,而是稱為合約經紀人。
合約經紀人們和各家合約交易平台合作,合約經紀人們為合約交易平台擴大用戶量,增加投資者數量,而交易平台為合約經紀人提供增加用戶的報酬。
合約經紀人更像是中介,合約經紀人們並不會只與一家合約交易所進行合作,而是同時與多家合約交易所進行合作,合約經紀人們為需要指導的新手投資者們提供合約交易指導服務,如市場分析,發展趨勢分析,合約交易指導等等,這其中就包括了為新手投資者推薦合適自身的合約交易所。當投資者在合約交易平台進行交易時合約經紀人就會獲得一筆傭金。
做合約代理不需要投資也不需要經驗,新手都可以做。現在回想之前的問題:合約代理是不是騙人的?綜上所訴,合約代理當然不是騙人的。
牛幣普拉斯niubiplus.biz
㈤ 幣圈拉人送幣是什麼意思
拓展市場,拉更多人來買入某個代幣
項目方給代理會送很多幣。一旦上線多個交易所以後那麼做市場的項目代理,手裡的這些幣會有一定的拉價,而後整個身價會翻很多倍。歸根結底還是以非常低的成本獲得了可觀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