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幣的礦池
㈠ 用大白話解釋區塊鏈
img src=' https://p26 . toutiaoimg.com/large/39b 70000088 e 51 B3 c 258 '/
最近國內屏蔽了各種ICO金融騙局,但並不妨礙區塊鏈科技的蓬勃發展。說到底,技術是無辜的,是可以給人帶來好處的。至於怎麼使用,就要靠人去操作了。運營好的可以推薦開發,運營不好的就像各大ICO項目一樣。找一些知識給網路名人進行所謂的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
說了半天,區塊鏈是什麼?說到區塊鏈,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比特幣。我們需要解決一個問題。比特幣是區塊鏈,但區塊鏈不是比特幣。簡而言之,區塊鏈是分布式賬本技術(DLT),而不是令牌。他有很多特點,比如去中心化,可追溯,不易篡改。
(一)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資料庫
首先,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構系統。因此,只有一個中央伺服器或節點不叫區塊鏈。比如你去淘寶買手機,你和賣家是陌生人,沒有信任基礎。如果你先把錢給了賣家,賣家很可能以不發貨的方式拉黑了你,那你手機錢就沒了。如果賣家先發貨,你付錢嗎?有可能你收到貨後不付款給賣家,反正有一方可能會賠錢。這時候就需要第三方擔保來解決信任問題。就像現在的支付寶,你把錢給支付寶,賣家就會發貨。當你收到貨物,賣家會收到錢。
上面的例子是一個集中式的系統,因為所有的擔保工作都是由第三方支付Bora來處理的。假設有一天支付寶想篡改數據,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都無能為力,因為所有的許可權都在一家公司手裡。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分布式資料庫了。這個第三方不再是支付寶,而是成千上萬的監視器。你在淘寶上買手機,就會對所有人大喊我要去XXX買手機,我付了XXX元。對方會像其他人一樣大喊大叫。收了XXX的手機費,送過去了。這樣大家都知道這個交易,大家都在記錄這個交易,所以一兩個節點出現問題或者惡意行為都沒用,因為大部分節點都記錄了這個事情。
(B)區塊鏈使用加密技術來確保數據安全
這裡面有兩點很重要:1。加密早攜哈希函數2。不對稱加密。
如果你對具體概念感興趣,可以去網路,但是沒有基礎的人也不一定能看懂,因為這兩點太專業了。事實上,如果你只知道區塊鏈的使用,你不需要對它有深入的了解。它也是一個技術概念。你只需要知道,區塊鏈依靠這些技術點來保證數據的安全,不容易被篡改。當然,很多人說,靠這兩點就能保證100%不被篡改。在這里,我想保守一點。作為一個遊走在安全行業的作者,我一直對100%的安全性清和心存疑慮,所以稱之為難以被篡改可能更合適。
我還是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概念答睜盯,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英語說清楚。
1.加密哈希函數
這主要用於驗證信息的完整性。比如我給公司領導發信息,上面說我周五生病,需要請一天假。這時候會根據我發的消息生成一個哈希值,比如:123456。此時,當領導者收到此消息時,也會生成一個哈希值。因為我發的消息內容沒變(沒被篡改),所以哈希值不變,還是:123456。這是如果有人想篡改這個消息,並在周五生病,需要休息一年。這時候哈希值就會發生變化,比如:123489。那時我們才知道我們的信息被篡改了。
2.不對稱加密
主要用於信息加密和認證,其實就是兩個密鑰,一個叫公鑰,一個叫私鑰。公鑰加密,私鑰解密。
公鑰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密鑰。你擁有它,我擁有它。我們都可以用這個密鑰加密,但是解密的時候必須用我的私鑰解密。如果你沒有我的私鑰,你就無法解密。
(C)區塊鏈採用共識演算法對新數據達成共識。
共識演算法的作用是使所有節點對新塊達成共識,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必須認可新塊。
對於集中式部署系統來說,這很簡單,一切都由中心控制,但在區塊鏈的分布式系統中,這就很復雜了。例如,有三個節點。a說買了XXX店的手機,付了錢,B說沒付,C說沒付夠。那你聽誰的?更何況,區塊鏈技術不是三個節點那麼簡單,而是一個龐大的分布式系統。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解決方案。計算機科學中有一個相應的問題,叫做「拜占庭通用問題」或「拜占庭容錯」(BFT)。當年提出這個問題不是因為比特幣,而是因為某種特殊的背景。
早期的飛機有三個獨立的控制系統。為什麼需要三個獨立的控制系統?比如遇到緊急情況,對面有飛機。怎麼判斷該不該躲?如果只有一個系統,就沒有選擇,相當於集中部署。如果系統壞了,你就掛了。兩個系統中有一個壞了怎麼辦?好的說躲,壞的說不躲,計算機無法判斷最終結果。所以需要三個獨立的系統來支撐,兩個總壞的概率還是很小的。但這只是考慮了傷害。有惡意系統怎麼辦?三個夠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需要四個系統來保持共識。
區塊鏈的使用也類似,因為它有龐大的節點支持,每個節點都是一個獨立的系統,互不幹擾。我們可以假設失敗節點和惡意節點的數量是有限的,所以不會導致數據的異常一致。
相關問答:區塊鏈是什麼?有什麼用?
區塊鏈是一種全新的計算範式和分布基礎架構,利用快鏈式數據結構、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密碼學方式和基於自動化腳本代碼的智能合約來生產、驗證、存儲和傳輸數據。也可以說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的賬本技術,能夠在非信任環境中提供去中心化信任機制,從而讓多方參與者在沒有中介機構的情況下進行安全的信任化交易。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是去中心化,能夠通過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布式共識和經濟激勵等手段,在節點無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統中實現基於去中心化信用的點對點交易、協調與協作,從而為解決中心化機構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數據存儲不安全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區塊鏈的使用領域有數字貨幣、通證、金融、防偽溯源、隱私保護、供應鏈、娛樂等等,區塊鏈、比特幣的火爆,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對域名行業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相關問答:各位能不能用通俗易懂的法子幫我解釋一下什麼是區塊鏈?
二嘎子是我發小,小時候一起光屁股_河溝的交情。後來我來到城裡上學工作,過著北漂的生活;他在家務農也做點小生意,如今兒女雙全,生活無虞。他羨慕我所謂的「見過大世面」,而我羨慕他沒有房貸壓力的簡單生活,我們擁有截然不同且相互羨慕的人生??
那天,嘎子在微信找我,上來就問「區塊鏈是個啥?」我一下子愣住,這個呆瓜怎麼關心起這么前衛的詞兒來了?我故作鎮定,准備從技術原理一點點講起,但隔著手機屏幕都能看到那個呆瓜雲山霧繞的表情。該怎麼跟一點互聯網概念和技術基礎的人說清楚「啥是區塊鏈」,這似乎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村口小賣部演繹區塊鏈核心(圖片引自網路)
區塊鏈的核心精髓是「去中心化」,區塊鏈所有運行模式幾乎都在圍繞著「去中心化」的概念來運行。一旦理解了什麼是「去中心化」,那麼基本就可以解釋「什麼是區塊鏈」這個問題了。對於二嘎來說,當然要演繹一個他能聽懂的版本。
「我說,嘎子,村東頭的那個小賣部你還開著呢嗎?」嘎子回答是的,我決定以這個小賣部為範例,來講解區塊鏈在現代商業和金融模式中的實際使用場景,從而讓他更好的理解啥是區塊鏈。
「那現在還有很多村民賒賬嗎?是不是到了年底有的帳都記不清楚了,還有好多賴賬的或者不認賬的呢?」說到這里,二嘎子來了情緒,一直抱怨如今人心不古、生意難做啊!
「以前你小賣部的運作模式就是典型中心化,你授信給鄉親們可以賒賬,所有的記賬都是通過你和咱們村民直接對接的,你就是所有賬務的中心。」二嘎子表示能懂,讓我繼續。
我說:「假如有一天你掛掉了,那所有的帳都成了死賬??有白紙黑字打借條的估計都很難要回去,更別提那些口頭記得那些賬了,但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只要這個地球還在,那麼區塊鏈記得每一筆賬都將永遠存在」二嘎聽完來了精神。
區塊鏈的精髓就是「去中心化」
「區塊鏈的精髓就是去中心化,一旦有人從你那賒賬,全村的街坊鄰居都幫你記賬。因為記賬的節點很多,既不容易出錯別人也無法賴賬,從而大家達成一種共識。如果有人惡意不還賬,全村人都知道了他的品行,以後也沒人願意跟他發生金錢上的往來了??」
說到這里,嘎子顯然有些興奮了,看來他被賒賬這事兒搞得實在有些焦頭爛額。看嘎子來了興趣,我也小有成就感,繼續說道:「當然了,以上就是打個比方,實際上區塊鏈不是真的讓村民們去拿紙筆幫你記賬,而是通過網路和計算機聯網完成的。」
此時嘎子有點疑惑,問道:「那別人從我這里買了啥東西,豈不是全村人都知道,那誰還從我這里買東西啊,真是一點隱私都沒有了。而且你這里沒有記賬的時間,去年的帳說成是今年的,不斷往後拖延咋整?」
「行啊,嘎子,你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看來嘎子一點都不傻,做起生意還是很精明的。我繼續解釋道:「所以說,這些信息的記錄和傳輸,都是通過加密來完成的,看到就是一幅數字和英文的字元串,而且每一筆賬都有時間戳來記錄發生的時間,賴不掉的。」
嘎子又產生了疑問:「會不會欠賬的人跟村民們關系好,他們聯合起來篡改記賬呢?那到時候可就說不清講不明了??」
「嘎子,你就這點小心思,呵呵。」我理解了嘎子的擔憂,繼續解釋道:「區塊鏈的機制想要篡改一筆賬單,需要超過51%的人同意才可以。人和人之間都有個親疏遠近,不可能所有人都偏向一個人。如果換做電腦來說,需要全網一半以上的電腦重新計算,這個工程龐大到幾乎不能可能完成的??」
就這樣,通過小賣部的實際情況並結合一些生活中的場景,嘎子明白了啥是區塊鏈中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共識機制、加密機制、時間戳,以及不易篡改的特性。
二嘎子沉默了片刻,似乎正在消化剛才我給他舉的例子,也不知道他能領會幾分。沒過多久,他又在微信上給我發了語音過來:「區塊鏈的意思是不是以前我從網上買貨支付,都得經過馬雲家。要是有了區塊鏈,是不是直接就能跟賣家交易,反正記賬很安全了。」
「行啊,嘎子,真是一點就透。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雲,當然按照你這么理解也是可以的。」我很高興嘎子能夠大致領略了區塊鏈的真正魅力,好在我的一番口舌還沒有白費。
比特幣又是個啥呢?(圖片引自網路)
「那比特幣又是個啥玩意啊?跟區塊鏈啥關系?」嘎子追問道。
我簡單思考了一下,決定繼續以小賣部的故事來跟嘎子解釋:「你那小賣部,村民們不能成天沒事免費給你記賬吧,逢年過節是不是得拎點東西串串門子啥的,這個就是區塊鏈的獎勵機制,所有參與記賬的人都可能獲得獎勵。」
「那依據啥獎勵呢?總得有個規則吧?」嘎子非常不解的問道。
我解釋道:「張三去你店裡賒了一條香煙,但是李四先知道了這個事情,先幫你記了一筆賬,隨後其他人才知道才開始記賬,那麼李四就能獲得一朵小紅花作為獎勵~這個小紅花是區塊鏈系統產生的,本身沒有價值,因此也不需要你為這個小紅花支付任何成本??」
「那比特幣能當錢花嗎?跟咱們平時花的紙幣有啥區別啊?」嘎子繼續追問。
「比特幣就是一種數字化的加密虛擬貨幣,原則上來講跟我們的紙幣一樣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但是紙幣有國家作為信用擔保,因此具有了價值。而比特幣是比特幣網路用戶之間因為共識而形成的價值,並且具備可流通的屬性,因此也就可以用來承載價值。」這里說的有些深奧,不知道嘎子能否聽懂。
我繼續解釋道:「紙幣可以無限的印刷,印的多了就產生了通貨膨脹,咱小時候冰棍1分錢的就很好,現在1塊錢沒法吃,當然影響通貨膨脹的因素很多。而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等,不存在無限超發的可能。但不同的人對其價值判定存在差異,再加上供求關系和投資者情緒的影響,因此其價格總是不斷波動的。」
比特幣價格波動 跟股票有啥區別?
「那炒比特幣就是炒股票唄?能不能這么理解啊?」嘎子似乎懂得還挺多。
「其實有些類同,但也有很大區別。」我接著嘎子的話題繼續說到:「股票的價格始終圍繞著企業的估值而波動,並且股票市場存在政府的監管。而比特幣本身則沒有價值,完全靠供求關系和玩家估值來定價,而且屬於野蠻的生長,完全沒有任何政府的監管,因此相比股票可能存在更高的風險和更高的收益。」
最終,嘎子暴露了今天真正的目的,他問我:「區塊鏈項目能投資嗎?」
無事不登三寶殿,嘎子就屬於這其中的典型。饒了很大一個圈子,又是區塊鏈又是比特幣的,其實他真正關心的問題是「區塊鏈項目投資究竟靠不靠譜?」此話一出,讓我感到無比震驚,如今所謂的區塊鏈投資項目竟然已經下探到四六線城市和小鄉鎮了!
截止到目前,投資區塊鏈無外乎三種情況:挖礦、炒幣,所謂的區塊鏈項目。
挖礦和炒幣依然是區塊鏈的主線(圖片引自網路)
所謂挖礦就是通過購買礦機等挖礦設備,挖掘虛擬貨幣,再進行賣出變現,從而獲得回報。你可以把礦機自己安置,也可以找礦池進行託管,但想要盈利的核心關鍵就是「算力」和「功耗」以及設備投入資金。隨著虛擬貨幣的價格大幅跌落以及挖礦難度的增加,目前很多幣種的挖礦收益都非常不理想。而挖礦顯然是極少數懂技術的投資者才能玩得轉,我的童年好友嘎子顯然玩不轉。
至於「炒幣」,我剛才在上一個部分已經介紹了比特幣和股票的一些區別,原則上來講雖然都是進行「低買高賣」的操作,但卻有極大的不同。一般的投資者無法判定一個虛擬貨幣的本身的價值,完全靠供求關系決定價格,有些類似我們常說的「庄股」。另一方面,虛擬貨幣交易市場極為不規范,監守自盜和黑客攻擊的事情經常發生,其風險系數要遠遠大於投資股票。為了好友的資金安全,我是一萬個不同意嘎子來「炒幣」的!
「九四」規定發行虛擬貨幣是違法的
而坊間的那些所謂的投資項目,其實在我看來絕大多數本質就是「非法集資」和「傳銷手段」。一些所謂的區塊鏈投資項目通過各種包裝和鼓動性言辭吸引投資者進圈,然後通過構建發行新幣+挖礦+炒幣的軟硬體生態形成盈利的假象,然後最終跑路。我們國家法律明確規定,發行虛擬貨幣屬於非法行為。
非法傳銷如今穿上了區塊鏈的外衣(圖片引自網路)
而有些打著區塊鏈幌子的傳銷活動又該如何甄別呢?其實這些傳銷也就是所謂的龐氏騙局,咱們老百姓常說的「空手套」。這些所謂的「直銷」或者「營銷」活動往往沒有什麼實際的產品來流通,更多的是依靠發展「下線」來確保頂層的收益。隨著區塊鏈概念的興起,這種傳銷的模式又呈現加劇趨勢,甚至打著國家支持新技術的旗號來騙人。
當嘎子問出那句「區塊鏈項目能投資嗎?」的時候,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嘎子就是個典型的小鎮青年,老婆孩子熱炕頭才是他的追求。但面對「財富」的吸引,人往往會做出格的事情。什麼挖礦、炒幣根本就不適合他,更不要提極有可能是「非法融資」或「非法傳銷」的什麼區塊鏈投資項目了!
我趕緊撥通了嘎子的電話,並苦口婆心的進行了如上的分析??
㈡ 即使美國也「殺不死」比特幣
這篇文章的題目只是為了「報復」。
報復,3年前,美國的彭博社發的一篇《即使中國也殺不死比特幣》(Even China Can't Kill Bitcoin) 。那篇文章,把中國政府2017年規範金融市場、關閉加密貨幣交易的行為,看成是中國政府要「殺死」比特幣;把中國與土耳其、委內瑞拉、俄羅斯相提並論,一道列為對比特幣不友好的國家。但是,不友好與「殺死」是有天壤之別的,為什麼要用「殺」(kill)這種字眼呢?
2017年2月24日,彭博社《即使中國也殺不死比特幣》網路截圖
很顯然,這是在誇大其詞。所以,為了表達中國民間的不滿,我要用「即使美國也殺不死比特幣」做標題,來進行報復。
上一篇《比特幣「泡沫」11年不破的秘密!》,通過最新的學術研究,我們知道是因為比特幣累積了足夠的信任才走到今天的;我們還知道,這些 信任主要來自一種比特幣的屬性「不可更改」(immutability) 。一旦,比特幣變得可以更改了,那麼比特幣也就完蛋了。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想殺死比特幣,只需要殺死這個「屬性」就夠了。
問題一下子就變得簡單了。因為,美國政府是有辦法讓比特幣變得可以更改的,甚至完全不一樣的;又因為,比特幣有個重要前提:比特幣區塊鏈只認最長的那個區塊鏈,誰挖出的鏈最長、又合法,誰就會成為合法的比特幣。所以,如果, 美國政府,只要匯集足夠的算力,生成了最長的比特幣區塊鏈,那麼,美國政府也就完全控制了比特幣,從而將比特幣玩弄於股掌之間,讓比特幣生不如死。 而且,在控制了記賬權後,美國政府 不但可以獲得所有的區塊獎勵,而且還可以決定哪一筆交易記入區塊鏈,哪一筆不記入 。
現在你知道了,美國政府要想控制比特幣,唯一要做的就是——通過算力競賽獲得記賬權。你可能再想,算力競賽比的是什麼呢?比較復雜,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清楚。你就當那個比賽,是地球上最公平的 游戲 ,大家機會均等,唯一比拼的,也就是算力,誰的算力大,誰就能贏,不會有例外。
當然,開展行動之前,美國政府會首先了解的是比特幣全網當前的算力,到底有多大?
為了便於理解下面的內容,需要先講一下什麼是算力。算力,是用計算機每秒可以運算SHA256哈希函數的次數來表達的,英文是hashrate。當前的最大單位是EH/s,表示1*10^18,1後面有18個0。
2016年2月2日,比特幣的全網算力,也就是所有礦池的運算能力加起來,達到了1EH/s,此後一直處於增長過程中。
這樣的算力到底有多強大呢?在2017年的時候,有人將比特幣的算力與全球前100的超級計算機進行了比較。答案是: 100台超級計算機的算力都達不到比特幣網路算力的十萬分之一 。 不過,你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可以不要超級計算機了,有礦機就可以了。因為,礦機是專門用於SHA-256運算的,是專門設計的專用計算機,只可以用來挖礦,其他的什麼也幹不了。而超級計算機是通用計算機,可以干各種事情。請記住SHA-256,它在比特幣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後面我們專門講。
2017年6月比特幣網路與Top100台超級計算機算力比較
你也許會想,現在5年過去了,這樣的狀況是否會有所改變呢?很遺憾,沒有。
超級計算機的算力,與比特幣全網的算力之間的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還在加大。2017年6月,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峰值浮點運算次數是125,435.9TFlop/s ;2019年11月,最快的是IBM的Summit,它的理論峰值是200,794.9TFlop/s ,增長2倍都不到。而比特幣網路,2017年6月的時候,算力只有5EH/s;2019年11月達到90EH/s,其算力一下子增加了18倍。
SUMMIT,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理論峰值200,795 TFlop/s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這里的單位不一樣。一個是TFlop/s ,一個是 EH/s。他們之間存在一種換算關系。一次hash運算,需要12700次浮點運算。換算過程是這樣的,一次哈希計算需要6350次的整點運算,一次整點運算相當於2次浮點運算,6350 乘以 2 等於 12700。 關於Hash運算,是算力競賽找到正確答案的手段。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比較復雜的計算過程,詳細的後面會專門講。
2020年10月12日,比特幣全網的算力已經達到了140EH/s。從2016年2月達到1EH/s,4年多的時間,比特幣全網的算力居然增加了140倍。
2020年10月12日比特幣全網算力140EH/s
看了上面這些,你還在想用家用電腦挖礦嗎?我勸你徹底打消這樣的念頭。因為,理論上公平的事情,由於算力的懸殊,已經變成實際的不可能了。但是,美國政府不一樣,有的是錢,實在不行就發債。140Eh/s的算力,對於美國政府來說,可能真不是什麼大事。
我們來幫美國政府計算一下,要想實現140EH/s的算力,需要多少錢?下面這張圖片 ,是比特大陸宣傳所說的,當前全網最強的礦機,已經賣光了。其算力達到了110TH/s,價格是2萬多一點。
螞蟻礦機S19 Pro110T
我們先把比特幣的全網算力——140EH/s——換算一下單位,也就是在後面加6個0變成TH/s——140,000,000TH/s。美國要想實現這樣的算力,需要1272728台這種S19 Pro螞蟻礦機,人民幣25,874,560,240元,約259億人民幣,40億美元不到。電費、廠房及其他散熱設施所需要的費用暫時先不算。因為,比特幣挖出來後,還可以換成錢,經濟上問題不大。
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比特幣社區對此好像並不緊張。而且,還有一個網站 ,專門把重新生成整個比特幣區塊鏈所需要的時間實時公布了。據他們估算,2020年12月8日早上7:20,誰擁有比特幣全網的算力, 只需要552.65天就可以把比特幣區塊鏈重新生成一次 。另外一個加密貨幣,BCH,用的時間更短,只需要32.67天。看來,美國政府殺死比特幣的可能性正在加大,而且不用500多天,增加礦機的數量就可以了。這樣,讓殺死比特幣的時間,會變得盡可能的短。
實時重寫比特幣、BCH區塊鏈所需天數
那麼,現在,美國政府在有了足夠的算力之後,是否就可以殺死區塊鏈了呢?
答案是:不可能。
因為有 「假定有效塊」( AssumeValid ), 這是比特幣核心(Bitcoin Core)軟體裡面的一個默認參數。
AssumeValid參數有兩個作用,第一個就是可以減少驗證開銷;另一個好處是,這個參數就像定海神針一樣告訴所有人,所有這個塊前面的區塊,包括這個區塊是可靠的,你們的賬戶上的比特幣是安全的。
這個參數是從0.14版本的時候開始有的,以後每次主要版本更新的時候,這個參數會被默認設置成幾個月前的、已經確認的有效塊。
現在的比特幣核心是0.21.0版本,2020年6月3日發布的 。在這個版本的源代碼中,已經更新了AssumeValid參數:
Bitcoin core 0.21 版本更新AssumeValid默認參數的截圖
上面一行,有「-」號的,是被替換掉的以前的程序代碼。,這個字元串代表的是寫在比特幣軟體里的一個區塊的hash,這個區塊2019年10月1日18點46分生成的,區塊的高度是597379。
下面那個有「+」號的,代表的是在代碼里增加的程序代碼,主要改變的是新的AssumeValid參數。,所代表的623950這個區塊,是2020年4月2日2點13分。
被Bitcoin core 0.20替換掉的默認AssumeValid參數所代表的區塊截圖。
Bitcoin core 0.20軟體裡面最新的默認AssumeValid參數所代表的區塊截圖。
也就是說,因為AssumeValid參數的存在。美國政府把比特幣區塊鏈重新算一遍也沒有用,它最多可以對AssumeValid參數後面的區塊產生影響。
我們來算算算看,如果美國從參數後面開始做最長的區塊鏈,是否有足夠的利益?
先算一下到目前為止的數據,從2020年4月2日零點到2020年12月12日零點,一共有365810分鍾。 比特幣區塊鏈,平均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每個區塊的比特幣獎勵從50開始,已經經歷了3次減半,現在是6.25個比特幣,比特幣的價格我們按照2萬美元一個計算。
365810 10 6.25 20000 = 45.72625億美元
正好,到目前為止所產生的比特幣差不多價值45億美元。應該說,還是很劃算的,不管怎麼說,沒有虧。而且,未來還有很多比特幣可以賺啊。且慢,即使只是從AssumeValid後面的區塊開始,即使有利可圖,美國最終還是不能殺死比特幣。
關鍵還是AssumeValid參數。剛才說了,這個參數的 默認值是新的主要版本發布的時候設定的 。它也完全可以不是默認值,當比特幣社區發現美國想殺死比特幣的企圖時,會通知大家出現的問題,讓大家設置成新的參數。只要,大家把參數一改,就會讓美國的那個最長的鏈,因為沒有人認可而失效。那條最長的鏈,就會只剩下美國一個礦工在記賬,自娛自樂。
就是這樣簡單,一個參數,就阻止了美國企圖通過算力殺死比特幣的陰謀。結論很簡單,即使是美國也殺不死比特幣。
AssumeValid參數,只是比特幣11年成長的縮影。比特幣核心軟體的版本,已經進行了21次重大更新,小修小補更是不計其數。11年來,不只是比特幣的價格在漲,比特幣社區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最後,請允許我解釋一下,這篇文章與《即使中國也殺不死比特幣》不同,只是假設。實際上美國政府對比特幣的態度,是相當的友好,其友好程度不是第一、也有第二。當然,也有更合適的國家可以拿來舉例,但是我不敢。你懂的。
拿美國來舉例,還有另一種考慮。因為,美國——現在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如果它都殺不死比特幣了,那麼其他的國家、組織、機構也就更沒有這個可能了。那樣的話,比特幣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我還是要反復、再次,不厭其煩地提醒你,這一切並不能構成你——現在——就買比特幣的理由,請切記。詳細的原因,請看以前的文章:《小心!別上當!比特幣從來沒有牛市!》,很重要。
簡單說,這篇文章寫到這里的時候,是2020年12月12日凌晨,比特幣的價格是18486美元。3年前,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價格開始從 歷史 高點19000多美元回落,直到現在又重新站回了 歷史 高點附近。我是想通過 歷史 數據告訴你,比特幣,還是很有可能再次跌倒1萬美元以下的。波動性是比特幣的天然屬性,所以,你應該等等看。
實際上,你和我都相信,美國政府是不可能幹這種事情的。這樣的預算,首先就不會在國會通過。但是,我們的假定還是有價值的,這至少可以讓更多的人丟掉幻想,讓更多的人安心入眠。
還記得開頭提到的《即使中國殺不死比特幣》,那篇彭博社的文章嗎?我真心希望你能親自看到那篇文章 ,可惜的是,你看不到。裡面有句話,非常好,借用一下,作為結尾。
如果你想廢除一種人們喜歡的東西,它就會在其他地方冒出來!( If you try to abolish something people like, it just pops up somewhere else. )
(待續,這是專題「比特幣還能走多遠」的第八篇)
㈢ 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
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
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要了解區塊鏈,就不得不從互聯網的誕生開始研究區塊鏈的技術發展簡史,從中發掘區塊鏈產生的動因,並由此推斷區塊鏈的未來。下面讓我們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
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1
區塊鏈的鼻祖就是麻將,最早的區塊鏈是中國人發明的!區塊鏈就跟麻將一樣,只不過麻將的區塊比較少而已,麻將只有136個區塊,各地麻將規則不同可視作為比特幣的硬分叉。
麻將作為最古老的區塊鏈項目,四個礦工一組,最先挖出13位正確哈希值的獲得記賬權以及獎勵,採用願賭服輸且不能作弊出老千的共識機制!
麻將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是庄,完全就是點對點。
礦池=棋牌室的老闆抽佣。
不可篡改,因為說服其他三個人需要消耗太多算力和體力。
典型的價值互聯網。我兜里的價值用不了八圈,就跑到他們兜里去了。
中國人基本上人手打得一手好麻將,區塊鏈方面生產了全球70%~80%的礦機,並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算力,約佔77%的算力
麻將其實是最早的的區塊鏈項目:
1,四個礦工一組,先碰撞出13個數字正確哈希值的礦工可以獲得記賬權並得到獎勵。
2,不可篡改。因為說服其他三個人需要消耗太多算力和體力。
3,典型的價值互聯網。我兜里的價值數字貨幣www.gendan5.com/digitalcurrency/btc.html用不了八圈,就跑到他們兜里去了。
4、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是庄,完全就是點對點。
5、UTXO,未花費的交易支出。
還有另外一種賒賬的區塊鏈玩法,假設大家身上都沒現金
細究一下,在大家達成共識時,我們看不到任何中介或者第三方出來評判丙贏了,大家給丙的獎勵也不需要通過第三方轉交給丙,都是直接點對點交易,這一過程就是去中心化,牌友們(礦工)各自記錄了第一局的戰績,丙大胡自摸十三幺,乙杠了甲東風,記錄完成後就生成了一個完整的區塊,但要記住,這才只是第一局,在整個區塊鏈上,這才僅僅是一個節點,開頭說的8局打完,也就是8個節點(區塊),8個區塊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完整賬本,這就是區塊鏈。因為這個賬本每人都有一個,所以就是分布式賬本,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人篡改記錄,打到最後,誰輸誰贏一目瞭然。
4個男士(甲乙丙丁)湊在一塊打麻將來錢,大家都沒帶現金,於是請一美女(中心化)用本子記賬,記錄每一局誰贏了多少錢、誰輸了多少錢?最後結束時,大家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結總賬,但是如果這位美女記賬時記錯了或者預先被4人中的某人買通了故意記錯,就保證不了這個游戲結果的公正公平合理性,你說是不是?那怎麼辦呢?如果你「打麻將」能用「區塊鏈」作為游戲規則改編為如下:
4個男士(甲乙丙丁)湊在一塊打麻將來錢,大家都沒帶現金,乙說讓她帶來的美女記賬,甲說這位美女我們都不認識,於是甲乙丙丁4人一致約定每個人每局牌都在自己的手機上(區塊鏈節點)同時記賬(去中心化),最後打完麻將,直接手機上以電子貨幣結賬時,大家都對一下記賬的的結果,本來應該是一樣的記賬結果。
假設本來結果是甲手機上記的賬:乙欠甲10元。但乙手機上的記錄卻是不欠,可是其餘2人(丙、丁)和甲的記賬一樣,那還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規則結算,另外大家心裡對乙的誠信印象就差評了,下次打麻將就不會帶乙一起玩了。
除非乙預先買通(丙、丁)2人讓其故意作假,但乙買通他們2人的代價是10萬元(賴賬10元的1萬倍),那常理上乙只能選擇放棄,因為做假成本太高了。
假設即使乙在打牌的過程中,偷偷願意以高價10萬元預先買通丙、丁做這筆巨虧的傻貓交易,但區塊鏈的規則是按時間戳記賬的,原來是下午1點鍾記賬乙欠甲10元的,即丙和丁下午3點鍾再改賬時,時間是不可逆的,只能記下午3點鍾,那就又不吻合游戲規則了。
實際上在2017年博主已經開發出了一套麻將幣
中國最早的區塊鏈項目:四個礦工一組,最先從 148 個隨機數字中碰撞出 14 個數字正確哈希值的礦工,可以獲得一次記賬權激勵,由於分布式記賬需要得到其他幾位礦工的共識,因此每次記賬交易時間長約十幾分鍾。
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2
一、比特幣誕生之前,5個對區塊鏈未來有重大影響的互聯網技術
1969年,互聯網在美國誕生,此後互聯網從美國的四所研究機構擴展到整個地球。在應用上從最早的軍事和科研,擴展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聯網誕生後的近50年中,有5項技術對區塊鏈的未來發展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1、1974誕生的TCP/IP協議:決定了區塊鏈在互聯網技術生態的位置
1974年,互聯網發展邁出了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由美國科學家文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共同開發的互聯網核心通信技術--TCP/IP協議正式出台。
這個協議實現了在不同計算機,甚至不同類型的網路間傳送信息。所有連接在網路上的計算機,只要遵照這個協議,都能夠進行通訊和交互。
通俗的說,互聯網的數據能穿過幾萬公里,到達需要的計算機用戶手裡,主要是互聯網世界形成了統一的信息傳播機制。也就是互聯網設備傳播信息時遵循了一個統一的法律-TCP/IP協議。
理解TCP/IP協議對掌握互聯網和區塊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1974年TCP/IP發明之後,整個互聯網在底層的硬體設備之間,中間的網路協議和網路地址之間一直比較穩定,但在頂層應用層不斷涌現層出不窮的創新應用,這包括新聞,電子商務,社交網路,QQ,微信,也包括區塊鏈技術。
也就是說區塊鏈在互聯網的技術生態中,是互聯網頂層-應用層的一種新技術,它的出現,運行和發展沒有影響到互聯網底層的基礎設施和通訊協議,依然是按TCP/IP協議運轉的眾多軟體技術之一。
2、1984年誕生的思科路由器技術:是區塊鏈技術的模仿對象
1984年12月,思科公司在美國成立,創始人是斯坦福大學的一對夫婦,計算機中心主任萊昂納德·波薩克和商學院的計算機中心主任桑蒂·勒納,他們設計了叫做「多協議路由器」的聯網設備,放到互聯網的通訊線路中,幫助數據准確快速從互聯網的一端到達幾千公里的另一端。
整個互聯網硬體層中,有幾千萬台路由器工作繁忙工作,指揮互聯網信息的傳遞,思科路由器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每台路由都保存完成的互聯網設備地址表,一旦發生變化,會同步到其他幾千萬台路由器上(理論上),確保每台路由器都能計算最短最快的路徑。
大家看到路由器的運轉過程,會感到非常眼熟,那就是區塊鏈後來的重要特徵,理解路由器的意義在於,區塊鏈的重要特徵,在1984年的路由器上已經實現,對於路由器來說,即使有節點設備損壞或者被黑客攻擊,也不會影響整個互聯網信息的傳送。
3、隨萬維網誕生的B/S(C/S)架構:區塊鏈的對手和企圖顛覆的對象
萬維網簡稱為Web,分為Web客戶端和伺服器。所有更新的信息只在Web伺服器上修改,其他幾千,上萬,甚至幾千萬的客戶端計算機不保留信息,只有在訪問伺服器時才獲得信息的數據,這種結構也常被成為互聯網的B/S架構,也就是中心型架構。這個架構也是目前互聯網最主要的架構,包括谷歌、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都採用了這個架構。
理解B/S架構,對與後續理解區塊鏈技術將有重要的意義,B/S架構是數據只存放在中心伺服器里,其他所有計算機從伺服器中獲取信息。區塊鏈技術是幾千萬台計算機沒有中心,所有數據會同步到全部的計算機里,這就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
4、對等網路(P2P):區塊鏈的父親和技術基礎
對等網路P2P是與C/S(B/S)對應的另一種互聯網的基礎架構,它的特徵是彼此連接的多台計算機之間都處於對等的地位,無主從之分,一台計算機既可作為伺服器,設定共享資源供網路中其他計算機所使用,又可以作為工作站。
Napster是最早出現的P2P系統之一,主要用於音樂資源分享,Napster還不能算作真正的對等網路系統。2000 年3月14 日,美國地下黑客站點Slashdot郵寄列表中發表一個消息,說AOL的Nullsoft 部門已經發放一個開放源碼的Napster的克隆軟體Gnutella。
在Gnutella分布式對等網路模型中,每一個聯網計算機在功能上都是對等的,既是客戶機同時又是伺服器,所以Gnutella被稱為第一個真正的對等網路架構。
20年裡,互聯網的一些科技巨頭如微軟,IBM,也包括自由份子,黑客,甚至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分子不斷推動對等網路的發展,當然互聯網那些希望加強信息共享的理想主義者也投入了很大的熱情到對等網路中。區塊鏈就是一種對等網路架構的軟體應用。它是對等網路試圖從過去的沉默爆發的標桿性應用。
5、哈希演算法:產生比特幣和代幣(通證)的關鍵
哈希演算法將任意長度的數字用哈希函數轉變成固定長度數值的演算法,著名的哈希函數如:MD4、MD5、SHS等。它是美國國家標准暨技術學會定義的加密函數族中的一員。
這族演算法對整個世界的運作至關重要。從互聯網應用商店、郵件、殺毒軟體、到瀏覽器等、,所有這些都在使用安全哈希演算法,它能判斷互聯網用戶是否下載了想要的東西,也能判斷互聯網用戶是否是中間人攻擊或網路釣魚攻擊的受害者。
區塊鏈及其應用比特幣或其他虛擬幣產生新幣的過程,就是用哈希演算法的函數進行運算,獲得符合格式要求的數字,然後區塊鏈程序給予比特幣的獎勵。
包括比特幣和代幣的挖礦,其實就是一個用哈希演算法構建的小數學游戲。不過因為有了激烈的競爭,世界各地的人們動用了強大的伺服器進行計算,以搶先獲得獎勵。結果導致互聯網眾多計算機參與到這個小數學游戲中,甚至會耗費了某些國家超過40%的電量。
二、區塊鏈的誕生與技術核心
區塊鏈的誕生應該是人類科學史上最為異常和神秘的發明和技術,因為除了區塊鏈,到目前為止,現代科學史上還沒有一項重大發明找不到發明人是誰。
2008年10月31號,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化名)在密碼學郵件組發表了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在這篇論文中,作者聲稱發明了一套新的不受政府或機構控制的電子貨幣系統,區塊鏈技術是支持比特幣運行的基礎。
論文預印本地址在http://www.bitcoin.org/bitcoin.pdf,從學術角度看,這篇論文遠不能算是合格的論文,文章的主體是由8個流程圖和對應的解釋文字構成的, 沒有定義名詞、術語,論文格式也很不規范。
2009年1月,中本聰在SourceForge網站發布了區塊鏈的應用案例-比特幣系統的開源軟體,開源軟體發布後, 據說中本聰大約挖了100萬個比特幣.一周後,中本聰發送了10個比特幣給密碼學專家哈爾·芬尼,這也成為比特幣史上的第一筆交易。伴隨著比特幣的蓬勃發展,有關區塊鏈技術的研究也開始呈現出井噴式增長。
向大眾完整清晰的解釋區塊鏈的確是困難的事情,我們以比特幣為對象,盡量簡單但不斷深入的介紹區塊鏈的技術特徵。
1、區塊鏈是一種對等網路(P2P)的軟體應用
我們在前文提過,在21世紀初,互聯網形成了兩大類型的應用架構,中心化的B/S架構和無中心的對等網路(P2P)架構,阿里巴巴,新浪,亞馬遜,網路等等很多互聯網巨頭都是中心化的B/S架構,簡單的說,就是數據放在巨型伺服器中,我們普通用戶通過手機,個人電腦訪問阿里,新浪等網站的伺服器。
21世紀初以來,出現了很多自由分享音樂,視頻,論文資料的軟體應用,他們大部分採用的是對等網路(P2P)架構,就是沒有中心伺服器,大家的個人計算機都是伺服器,也都是客戶機,身份平等。但這類應用一直沒有流行起來,主要原因是資源消耗大,知識版權有問題等。區塊鏈就是這種領域的一種軟體應用。
2、區塊鏈是一種全網信息同步的對等網路(P2P)軟體應用
對等網路也有很多應用方式,很多時候,並不要求每台計算機都保持信息一致,大家只存儲自己需要的的信息,需要時再到別的計算機去下載。
但是區塊鏈為了支持比特幣的金融交易,就要求發生的每一筆交易都要寫入到歷史交易記錄中,並向所有安裝比特幣程序的計算機發送變動信息。每一台安裝了比特幣軟體的計算機都保持最新和全部的.比特幣歷史交易信息。
區塊鏈的這個全網同步,全網備份的特徵也就是常說的區塊鏈信息安全,不可更改來源。雖然在實際上依然不是絕對的安全,但當用戶量非常大時,的確在防範信息篡改上有一定安全優勢。
3、區塊鏈是一種利用哈希演算法產生」通證(代幣)」的全網信息同步的對等網路(P2P)軟體應用
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是著名的比特幣,討論到比特幣時,經常會提到的一個名詞就是「挖礦」,那麼挖礦到底是什麼呢?
形象的比喻是,區塊鏈程序給礦工(游戲者)256個硬幣,編號分別為1,2,3……256,每進行一次Hash運算,就像拋一次硬幣,256枚硬幣同時拋出,落地後如果正巧編號前70的所有硬幣全部正面向上。礦工就可以把這個數字告訴區塊鏈程序,區塊鏈會獎勵50個比特幣給礦工。
從軟體程序的角度說,比特幣的挖礦就是用哈希SHA256函數構建的數學小游戲。區塊鏈在這個小游戲中首先規定了一種獲獎模式:給出一個256位的哈希數,但這個哈希數的後70位全部是0,然後游戲者(礦工)不斷輸入各種數字給哈希SHA256函數,看用這個函數能不能獲得位數有70個0的數字,找到一個,區塊鏈程序會獎勵50個比特幣給游戲者。實際的挖坑和獎勵要更復雜,但上面的舉例表達了挖礦和獲得比特幣的核心過程。
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每筆賞金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賞金減半為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賞金再減半為12.5個。根據比特幣程序的設計,比特幣總額是2100萬。
從上述介紹看,比特幣可以看做一個基於對等網路架構的猜數小游戲,每次正確的猜數結果獎勵的比特幣信息會傳遞給所有游戲者,並記錄到每個游戲者的歷史資料庫中。
4、區塊鏈技術因比特幣的興起產生的智能合約,通證、ICO與區塊鏈基礎平台
從上面的介紹看,比特幣的技術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新技術,而是把原來多種互聯網技術,如對等網路架構,路由的全網同步,網路安全的加密技術巧妙的組合在一起,算是一種組合創新的演算法游戲。
由於比特幣通過運作成為可以兌換法幣,購買實物,通過升值獲得暴利,全世界都不淡定了。抱著你能做,我也能做的態度,很多人創造了自己的仿比特幣軟體應用。同時利用政府難以監管對等網路的特點,各種山寨幣與比特幣一起爆發。這其中出現了很多欺詐和潛逃事件,逐步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
區塊鏈基礎平台:用區塊鏈技術框架創建貨幣還是有相當的技術難度,這時區塊鏈基礎平台以太坊等基礎技術平台出現了,讓普通人也可以方便的創建類「比特幣」軟體程序,各顯神通,請人入局挖幣,炒幣,從中獲得利益。
通證或代幣:各家「比特幣」、「山寨幣」如果用哈希演算法創建的猜數小游戲,產生自己的「貨幣」時,這個「貨幣」統稱「通證」或「代幣」。
ICO:由於比特幣和以太幣已經打通與各國法幣的兌換,其他新虛擬幣發幣時,只允許用比特幣和以太幣購買發行的新幣,這樣的發幣過程就叫ICO,ICO的出現放大了比特幣,以太幣的交易量。同時很多ICO項目完全建立在虛無的項目上,導致大量欺詐案例頻發。進一步加深了社會對區塊鏈生成虛擬貨幣的負面認識。
智能合約:可以看做區塊鏈上的一種軟體功能,是輔助區塊鏈上各種虛擬幣交易的程序,具體的功能就像淘寶上支付寶的資金託管一樣,當一方用戶收到的貨物,在支付寶上進行確認後,資金自動支付個給買家貨主,智能合約在比特幣等區塊鏈應用上也是承擔了這個中介支付功能。
三、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中的歷史地位和未來前景
1、區塊鏈處於互聯網技術的什麼位置?是頂層的一種新軟體和架構。
我們在前面的TCP/IP介紹中提到,區塊鏈與瀏覽器、QQ、微信、網路游戲軟體、手機APP等一樣,是互聯網頂層-應用層的一種軟體形式。它的運行依然要靠TCP/IP的架構體系傳輸數據。只是與大部分應用層軟體不同,沒有採用C/S(B/S)的中心軟體架構。而是採用了不常見的對等網路架構,從這一點說,區塊鏈並不能顛覆互聯網基礎結構。
2、區塊鏈想要顛覆誰?想顛覆萬維網的B/S(C/S)結構。
它試圖要顛覆其實是89年年誕生的萬維網B/S,C/S結構。前面說過。由於89年年歐洲物理學家蒂姆· 伯納斯· 李發明萬維網並放棄申請專利。此後近30年中,包括谷歌,亞馬遜,facebook,阿里巴巴,網路,騰訊等公司利用萬維網B/S(C/S)結構,成長為互聯網的巨頭。
在他們的總部,建立了功能強大的中心伺服器集群,存放海量數據,上億用戶從巨頭伺服器中獲取自己需要的數據,這樣也導致後來雲計算的出現,而後互聯網巨頭把自己沒有用完的中心伺服器資源開放出來,進一步吸取企業,政府,個人的數據。中心化的互聯網巨頭對世界,國家,互聯網用戶影響力越來越大。
區塊鏈的目標是通過把數據分散到每個互聯網用戶的計算機上,試圖降低互聯網巨頭的影響力,由此可見區塊鏈真正的對手和想要顛覆的是1990年誕生的B/S(C/S)結構。但能不能顛覆掉,就要看它的技術優勢和瓶頸。
3、區塊鏈的技術缺陷:追求徹底平等自由帶來的困境
區塊鏈的技術缺陷首先來自與它的對等網路架構上,舉個例子,目前淘寶是B/S結構,海量的數據存放在淘寶伺服器集群機房裡,幾億消費者通過瀏覽器到淘寶伺服器網站獲取最新信息和歷史信息。
如果用區塊鏈技術,就是讓幾億人的個人電腦或手機上都保留一份完整的淘寶資料庫,每發生一筆交易,就同步給其他幾億用戶。這在現實中是完全無法實現的。傳輸和存儲的數據量太大。相當於同時建立幾億個淘寶網站運行。
因此區塊鏈無法應用在數據量大的項目上,甚至小一點的網站項目用區塊鏈也會吃力。到2018年,比特幣運行了近10年,積累的交易數據已經讓整個系統面臨崩潰。
於是區塊鏈採用了很多變通方式,如建立中繼節點和閃電節點,這兩個概念同樣會讓人一頭霧水,通俗的說,就是區塊鏈會向它要顛覆的對象B/S結構進行了學習,建立數據伺服器中心成為區塊鏈的中繼節點,也用類瀏覽器的終端訪問,這就是區塊鏈的閃電節點。
這種變動能夠緩解區塊鏈的技術缺陷,但確讓區塊鏈變成它反對的樣子,中心化。由此可見,單純的區塊鏈技術由於技術特徵有重大缺陷,無法像萬維網一樣應用廣泛,如果技術升級,部分採用B/S(C/S)結構,又會使得區塊鏈有了中心化的信息節點,不在保持它誕生時的夢想。
4、從互聯網大腦模型看區塊鏈的未來前景
我們知道互聯網一般是指將世界范圍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網際網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
從1969年互聯網誕生以來,人類從不同的方向在互聯網領域進行創新,並沒有統一的規劃將互聯網建造成什麼結構,當時間的車輪到達2017年,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等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當人類抬起頭來觀看自己的創造的巨系統,互聯網大腦的模型和架構已經越來越清晰。
通過近20年的發展依託萬維網的B/S,C/S結構,騰訊QQ,微信,Facebook,微博、twitter亞馬遜已經發展出類神經元網路的結構。互聯網設備特別是個人計算機,手機在通過設備上的軟體在巨頭的中心伺服器上映射出個人數據和功能空間,相互加好友交流,傳遞信息。互聯網巨頭通過中心伺服器集群的軟體升級,不斷優化數億台終端的軟體版本。在神經學的體系中,這是一種標準的中樞神經結構。
區塊鏈的誕生提供了另外一種神經元模式,不在巨頭的集中服務中統一管理神經元,而是每台終端,包括個人計算機和個人手機成為獨立的神經元節點,保留獨立的數據空間,相互信息進行同步,在神經學的體系中,這是一種沒有中心,多神經節點的分布式神經結構。
有趣的是,神經系統的發育出現過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神經結構。在低等生物中,出現過類區塊鏈的神經結構,有多個功能相同的神經節,都可以指揮身體活動和反應,但隨著生物的進化,這些神經節逐步合並,當進化成為高等生物時,中樞神經出現了,中樞神經中包含大量神經元進行交互。
四、關於區塊鏈在互聯網未來地位的判斷
1、對比特幣的認知:一個基於對等網路架構(P2P)的猜數小游戲,通過高明的金融和輿論運作,成為不受政府監管的」世界性貨幣」。
2、對區塊鏈的認知:一個利用哈希演算法產生」通證(代幣)」的全網信息同步的對等網路(P2P)軟體應用。
3、區塊鏈有特定的用途,如大規模選舉投票,大規模賭博,規避政府金融監管的金融交易等等領域,還是有不可替代的用處。
4、在更多時候,區塊鏈技術會依附於互聯網的B/S,C/S結構,實現功能的擴展,但總體依然屬於互聯網已有技術的補充。對於區塊鏈目前設想的絕大部分應用場景,都是可以用B/S,C/S結構實現,效率可以更高和技術也可以更為成熟。
5、無論是從信息傳遞效率和資源消耗,還是從神經系統進化看,區塊鏈無法成為互聯網的主流架構,更不能成為未來互聯網的顛覆者和革命者。
6、當然B/S,C/S結構發展出來的互聯網巨頭也有其問題,但這些將來可以通過商業的方式,政治的方式逐漸解決。
㈣ GEC環保幣有什麼用
這個環保幣是推廣環保的,幣的本身就像慈善幣,比特幣一樣,是共識產生價值,產生收益,舉例說吧,你現在購買的房子,20萬,10年後變成40萬,就是共識產生價值,也就是說人家願意花40購買你這個20萬的房子,道理是一樣的,希望可以幫助你。
㈤ 比特幣挖礦原理是什麼
比特幣挖礦就是通過挖礦節點,然後比特幣挖礦機(電腦)不斷消耗自身的算力,來換取比特幣。在比特幣系統,通過自身的演算法可以動態調整全網節點的挖礦難度,保證每過大約10分鍾,就會有一個節點挖礦成功,這時比特幣系統就會獎勵此人一定數量的比特幣。挖比特幣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不過挖比特幣一般會經過這幾個步驟,分別是准備工作、找到礦池、注冊礦池賬號、礦池賬號設置、下載比特幣挖礦器(軟體)、比特幣挖礦機配置;經過以上步驟就可以挖礦了。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㈥ GEI是從哪裡出現的規則又是什麼呢
GEI是一家提倡人人愛護地球環境生態的理念為基礎宗旨,同事把生態和經濟相結合,研討退出的一個項目,由中國壽險發起,他沒有公司,只有平台。
那麼這個GEI到底是什麼呢,GEI是以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等等世界核心技術。採用礦機挖礦的一種虛擬數字貨幣,所有的幣都是由參與者挖出,參與者既是礦工也是主人。
說到礦工是主人,GEI虛擬數字貨幣是零投資的,免費就可以賺錢,那麼,都免費,那麼這錢誰來出?從哪裡而來? 錢當然是從市場來,從幣的價值中來,從他一直連續的升值中來,舉個例子:假設一件物品,可以是任何東西,只要有一個群體或者組織來收藏,有人欣賞它,它就有它存在的金錢價值和觀賞價值。
那麼他的玩法是怎麼玩呢:
假設我現在手上有一張面值100的人民幣,誰關注了我,然後猜中了我就給誰,但是需要猜出這張錢的編號才行,這就是挖礦,隨機填充數值求解,你一個人無所不用其極,想盡一切辦法來猜,這是個人挖礦。出錢當金主僱傭一些人來幫忙猜,這就是礦場。著急認識的或者不認識的人來猜,通過猜測的次數按比例來分配這100元,這就是礦池。
簡單來說:銀行發行貨幣(GEI)需要請保安公司護送(挖礦)給護送的人獎勵(挖礦獲得幣)獎勵是有限的,護送的人多貨幣越安全,但是能分到獎勵的人和獎勵也越少。
求通過求通過
㈦ 我有一枚中華民國十八年的一元雙旗地球幣直徑45毫米重35.22請問是真的嗎謝謝
這種幣真品絕少,屬於試制性質的東西,目前真品不超過30枚
圖片上這枚,屬於地攤級仿品,與真品形制有天壤之別,沒有任何價值
㈧ 比特幣是什麼意思顯卡怎麼挖礦
比特幣起源
想完全了解比特幣的起源,不得不提現有的金融體系。
眾所周知,貨幣本身是不存在價值的。起初人類採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交易,但有諸多不便,很難換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於是貨幣應運而生,通過貨幣這一中介,可以將不同物品按稀有程度進行定價,簡化交易流程。
雖然貨幣交易好處多多,但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中心化。全世界現有貨幣100%是國家央行發行或者廢除,普通人無法參與貨幣發行亦或者是央行帳目。如果央行不斷的發行貨幣,將會將人們手中的貨幣不斷稀釋,降低貨幣購買力。
為了解決此問題,比特幣之父中本聰於2009年提出去中心化概念,也就是說將貨幣發行在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很多讀者看到這又不明白了,什麼是去中心化?什麼是P2P網路?
我們以國內流行的微信支付舉例,微信雖然和比特幣同為虛擬支付系統,但微信的每一筆交易都要在銀行系統中進行,銀行便是微信支付的中心。去中心化即是點對點交易,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影響。
P2P網路更好理解,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就是「夥伴對夥伴」,也稱之為對等網路。比如你通過愛奇藝下載一個電影,就是從愛奇藝伺服器將電影傳輸至你的電腦;而如果你從P2P資源下載一個電影,便是從其他已有此電影資源的P2P用戶電腦中下載,並且如果其他P2P用戶需要此資源,也可以從你的電腦里下載。
比特幣就像這部電影,它不是像央行一樣存在中央伺服器中,而是存在於世界上億萬的電腦之中。自發行後,理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制比特幣數量,也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安全性極佳。
比特幣是怎麼產出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區塊鏈」,比特幣的核心原理是「區塊鏈」,每一個區塊對應一個帳單,將所有的區塊鏈接起來就是區塊鏈,任何交易信息和轉賬記錄都記錄在區塊鏈中。要注意的是區塊鏈存在於整個互聯網中,所以任何比特幣持有者都不擔心比特幣遭受損失。
每隔一個時間點,比特幣系統會在系統節點上生成一個隨機代碼,互聯網中的所有計算機都可以去尋找此代碼,誰找到此代碼,就會產生一個區塊,隨即得到一個比特幣,這個過程就是人們常說的挖礦。計算這個隨機代碼需要大量的GPU運算,於是礦工們采購海量顯卡用以更快速的獲得比特幣獲利,這也是近期顯卡缺貨的重要原因。
有人說那這樣比特幣不就會越來越多,最後完全沒有價值了嗎?中本聰當然也想到這個問題,這里比特幣系統還有一個機制:那就是比特幣具有總量有限,前4年總額將產生10,500,000 BTC,每隔4年產出數額減半,在第4年至第8年會產生5,250,000 BTC,第8至12年則只有2,625,000 BTC,如此類推。到最後,總共產生的比特幣數量為接近21,000,000 BTC。
回答後一個問題,說說我知道的情況。為什麼用顯卡挖礦,因為是大量數據運算(需要下載的賬單資料庫大小已經超過20個G了),單個主板CPU速度太慢,而且運算不需要額外的多餘的顯示屏,所以用十幾個高端顯卡並聯進行運算,網上有現成的礦機出售,不過現在的形勢,是十幾天礦機就落後了,需要更新。---------原因是挖礦速度快了,為保證每天全世界產生的比特幣數量不變,程序會自動提高數據運算難度,你的運算工具就顯落後了。組合顯卡礦機運算,最大的問題也是挖礦成本,就是電,機器運行和機房冷卻,消耗大量的電能,電費驚人。如今幾個十幾個礦工聯合租用場地,一般把廠子設在南方水電站附近,原因是電站棄水可以發電,因為不上電網成本很低,電價就低,電廠的人還能撈外快。
官方一點這樣說: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但是簡單一點怎麼說?我這里忽略很多很多復雜的知識,就是為了讓大家簡單的了解一下,如果想更加深入的話,需要大家去看書。
不過如果你是想靠幾百字就弄懂了是不可能的了。
簡單版本:
比特幣是虛擬的貨幣。比特幣是依靠在區塊鏈技術的。
我們先要明白區塊鏈是什麼?是分布式的賬本?怎麼分布式?假如你有一個賬本,記錄過去十分鍾的這個社區的交易。十分鍾之後又有另外一個人把你的賬本復制過去,並且又更新記錄新的過去十分鍾的人交易,順便把剛剛的新的記錄告訴你,讓你記錄在本子上。每過十分鍾就有一個新的人來,開啟一個新的賬本。
如果你想修改賬本,就需要經過超一半的人同意,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同時你的本子丟了也關系,因為其他人的還在。
那麼為什麼要幫它們記賬?因為如果你記賬之後,你就會獲得收入,每一次獲得這一次記賬權,你就獲得了比特幣。
所以比特幣就是這一個網路的虛擬貨幣。
挖礦是什麼?就是為了爭奪記賬權。它的原則很簡單,採用工作量證明原則。多個礦工通過機器運算,尋找一個合適的哈希碼。最快獲得合適哈希碼的就是獲勝。
獲取哈希碼只能通過枚舉法,顯卡的並行運算能力非常強大,適合這種運算,所以礦工用顯卡來挖礦。
比特幣的瘋狂,還在延續。
在經歷了8月初的硬分叉後,比特幣就猶如被打了雞血一樣,再次開啟了「火箭升空」模式。直接從8月1號的19050元不斷飆升,目前的價格已經升到了29500元(聚幣網價格)。兩周內的累積升幅已非常直逼50%。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還在不斷重復那個已經問了快8年的兩個問題:比特幣究竟能漲多高?下一次比特幣大跌會在什麼時候出現?但過往事實也證明,無論悲觀還是樂觀,回答這兩個問題的人幾乎都被打過臉。
但有一個基礎問題還是可以繼續追問,造成這次比特幣「火箭升空」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稀缺性依舊是基礎
文主注意到,作為一整波「虛擬貨幣」風潮開始的源頭,以及區塊鏈、虛擬貨幣運行規則等相應制度成為現實的第一落點,2009年誕生的比特幣相比傳統金融依舊是具有「稀缺性」的。
這其中包括了區塊鏈技術本身,比特幣本身的挖礦系統設置,甚至是比特幣在整個「虛擬貨幣」風潮中首先登場而占據的市場規模優勢。你甚至可以這樣說——虛擬貨幣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比特幣,另一類不是比特幣。
這種獨立於傳統金融體系的稀缺性,就像一塊磁鐵,不斷吸引著更多人將錢投入這個「熔爐」。他們的理由或許是投機、是嘗試,甚至是賭上身家。
文主還發現來自市場研究機構的Standpoint的研究員Ronnie Moas為此專門發表了一份122頁的研究報告。他自己的結論是:在2018年來臨之前,也就是在僅剩的5個月不到的時間里,比特幣將達到33370元,約合5000美元。Moas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目前世界上全部流通的股票、債券、黃金和現金總值超過200萬億美元,其中一小部分終將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的市場。」根據這個理由,他還給出了未來最終比特幣市場可能的估值——2萬億美元。而目前,這個數字僅為560億美元,按這個估算的差距還有35倍。Moas甚至這樣來形容現在的比特幣市場:「我們正在看一場90分鍾的足球賽,但實際上目前才剛開場15分鍾。」
除了稀缺之外,還有啥原因?
稀缺性確立了之後,決定比特幣價格波動的就是資產,或者說是資產背後人們投入其中的「程度」了,搜索引擎中的熱度可以說是最好的指標。
國外比特幣玩家Chris Burniske就將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將Google Trends(Google搜索熱度指數)結合到了一起,然後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當越來越多人搜索「比特幣」的時候,比特幣價格也會隨之提升。而且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性越來越高。
一些短期原因或許也應該計入在內:
暴漲了,那回落還遠么?
正如蹺蹺板一般,各種人為介入的金融系統都會有其自己的波動性存在。在各種暴漲之後往往緊跟著的都是暴跌。
對此Burniske也給出了一個他自己的指標:如果比特幣在30天內價格翻倍,那麼這段時間就可以直接稱為「泡沫期」。而按照這個指標來衡量,比特幣最近一個月內的價格增長實際已經達到了215%,毫無疑問已經是「泡沫期」。
究竟這些規律是否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出現?沒人知道。但就從今年4月至今接近400%的升幅來看,比特幣快速回落的可能性還在不斷變大。而這次回落也必將成為影響幅度最大的一次回落
大白話,撈干貨!
一次性解釋清楚所謂分布式記賬系統與區塊鏈的意義。
挖礦不是真的挖礦石,是算力是試錯,是安全。
比特幣價值的來源?泡沫會不會破?
關鍵詞:記賬,區塊,算題,價值,共識,信任,泡沫。
第一,虛無縹緲,天才想法,創新記賬
到底什麼是比特幣呢?就是一個叫中本聰的人,當然這個人到底是誰,現在也不知道。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也不知道。他搞了一個想法出來,一種是全新的創意。
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比特幣是一種分布式的記賬系統。
什麼意思?分布式是相對於中心式來說的,什麼叫中心式的記賬系統呢?那就是比如銀行這種系統,你把你的銀行卡里的錢轉給了張三,於是銀行就在他的信息中心會做一筆會計的記賬記錄,你轉了一筆錢給張三,這叫中心式的記賬系統。只有中心可以記,別人不能記。
而分布式的記賬系統是什麼呢?分布式的記賬系統就是大家都可以記,你也可以記,我也可以記,所有人都要在一段時間內把所有的交易記錄打包放到裡面。比特幣的演算法規定就是十分鍾記一次賬。
每一次記賬打一個包,這個包就相當於一個區塊兒,你把這個包打完之後,別人會在下一個十分鍾生成下一個區塊,然後接到你這個區塊之上,大家想想這像不像一個鏈子,一串鏈子,像不像所謂的區塊鏈,用來記錄數據,只要這個鏈子足夠長,這就構成了一個所謂的區塊鏈。
這時候有兩個問題,第一,人們為什麼要打包區塊?第二,安全性怎麼保證,假賬錯賬怎麼辦?
打包區塊的好處,第一個就是你可以獲得獎勵,這個獎勵就是所謂的比特幣,其實也是虛幻的,就是個想法。而這個數量呢每過四年就會減半,這樣總體算來,最後總的比特幣的數量大約就是2100萬枚。
第二就是如何保證賬務記錄正確,如何保證沒有假賬錯賬,這是因為他的記賬是可以追溯,還是競爭性。
如果你記錄錯誤,你多重支付或者你瞎記。那後面別人的賬和你的賬就對不上了,這樣你就暴露了。大概通過這種方式就保證了比特幣的安全性,准確性。那麼全網上最長的那個鏈s就是准確,真實和安全的,這就是分布記賬的好處,誰也無法篡改。
說了這么多,總結一句話,比特幣就是你獲得的一種獎勵,這種獎勵就是你在分布記賬中進行一次模塊記賬所獲得的東西,同時由於區塊的連接性,公開性,競爭性和數學方程的算力安全性,那麼你就可以保證這種記賬方式的准確,比特幣的安全。
第二,挖礦其實是在算題
挖礦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剛才我們說了比特幣的基本原理,比特幣的數量,比特幣的記賬方式,以及比特幣的安全性,現在我們要說一說究竟誰有資格來記賬。這就是挖礦的意思。
記賬的資格誰有呢?答案是能夠算得了數學題的人,這就是挖礦的意思,當你解出來一個方程組的解,那你就可以記賬,注意這個方程組是非常難算的,它是一種叫做哈希方程的東西。
這種方程的特點是你知道了x可以求出y,但是你知道y反解不出x,那你怎麼才能知道x呢?
那就是一個一個去試,這就是挖礦的意思,挖礦並不指的是拿一個鋤頭,而指的是計算機的算力。CPU一個一個往裡試數字的速度。
簡單說,如果你能算出一個解,你就有了打包的資格,你把這些數據打包完了之後呢?向全網公布,沒問題,你就可以獲得比特幣的獎勵,所以你既可以說比特幣就是方程組的解,也可以說比特幣是這些獎勵,差不多就是一個意思。
第三,價值的來源,大家的信任
我之前有篇文章提示大家在16000,17000美元的時候買入比特幣,現在我一回頭看自己都嚇了一跳,已經漲到29000了,很多人就在問我,為什麼比特幣會這么值錢,比特幣的價值到底來自哪裡呢?他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想法嗎?
比特幣的價值大約來源於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安全性,二是共識機制,三是數量的稀缺。
第一個根據我前面的介紹,大家發現比特幣想要破解是很難的,想要出錯也是很難的,因為哈希方程式很難解出來的,你有了這樣的算力,那你就可以進行這樣的打包。同時打包的時候你也可以避免記賬的錯誤,這樣它的安全性就非常高,當一個東西不容易錯的時候,那他的就有了價值的基礎。信任是一切價值的基礎,當你篡改不了,當你非常正確,當你技術高超的時候,人們就會信任你。
這就像是最早的微積分,他雖然也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但是用它就可以算加速度,可以算邊際,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精密計算問題,那麼這個東西盡管它沒有實物的形態,但卻也非常值錢,如果你學會了,考一個好大學,你也可以出來掙錢。
再比如,很多人說比特幣這種貨幣並沒有國家信用的背書,為什麼他有機會成為貨幣或者投資品?
關鍵就在於它的信任來源於技術。你想想飛機為什麼能在天上飛,是因為國家的信用保證嗎?不是的,是因為流體力學,是因為空氣動力學的支持,是因為科學的知識,科學就是底層的邏輯帶來的一種方法論,它的信用價值也非常高。甚至不需要國家信用的保證。
第二個就是數量的稀缺,比特幣的獎勵每4年會減半,比特幣的總數就只有2100萬枚,一個東西的價值來源大約就是兩部分,第一是要稀缺,第二是要大家都想要,大家都信任。
比如方便麵就不可能賣得上價錢,因為你一天最多吃五包,我一天可以生產20包,那這種東西怎麼值錢呢?而鑽石呢,鑽石這種東西,你說它有多大用吧?也就那回事,但是因為它稀缺,稀少。那大家就會覺得他很值錢。
第三就是共識機制,也就是說要很多人都相信他,很多人都想要他才行,你想想。3個黃的雞蛋也不多,一隻眼睛的蛤蟆也不多,為什麼大家不想要呢?或者說價值沒有那麼高呢?
這就是一種共識機制。說到這里,我想起以前我第一次喝啤酒的時候,那個味道跟馬尿一樣,實在是太難喝了,要吐了,我們都管他叫泔水。
但是現在呢,由於各種各樣廣告的忽悠,由於大家都說什麼冰爽什麼麥芽香,其實我實話實說,沒有喝可樂好喝。但是不斷的這種刺激,不斷地形成共同理念,他的價值就被顯露出來的說句不好聽的,當所有人都說他是對的時候,他可能就真的就對了。
第四,比特幣的泡沫會不會破,什麼時候會破?
首先我想說,泡沫在一定時間內和價值是一個意思。你說比特幣不值這個錢,但是它越漲越高,已經長了很多年吶,你在說它是泡沫,那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從更長的時間來講,人類會毀滅地球會爆炸,所有的一切的美好的東西都將不存在,但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泡沫呢。顯然不能這樣看,還是那句話,在一段時間內,價值就是泡沫的意思。
那什麼時候比特幣這個泡沫會破呢?他當然會破,只不過破裂的時候是有嚴格的邏輯和原因的。
那就要從我剛才所說的比特幣的價值來源入手,比如說它的共識機制,比如說人們對他的信任,比如說大家都覺得他會漲的這種信念和投資價值。
那什麼時候這個價值會破?比如說有人能夠破解比特幣,比如說比特幣記賬不再安全,不再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個稀缺的保存手段,那麼比特幣的泡沫就會破。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人們對於比特幣的追逐變到了別的東西身上,比如說有別的技術創新,大家可以拿資金,拿資源,拿負債去買別的東西,投資更新的 科技 產品收益率更高,那比特幣可能就會被競爭掉,它的泡沫就會破滅。
很多人都詬病日本的房價泡沫破滅,卻不知道日本的經濟在衰落之後,整個亞洲其他國家也在崛起,特別是中國崛起讓資金已經不用再在日本本國待著,而是可以出海掙錢,導致了日本房價的泡沫。
一句話,泡沫要麼是自身有缺陷破滅的,要麼是有更好的東西把它競爭下去的,他不會自己破掉。當有東西超過比特幣的時候,當比特幣自身的缺陷被人發現的時候,比特幣的泡沫也就會破掉。
結論。比特幣其實是一種天才的想法,一種分布式的記賬系統,一種獎勵的方式,它的安全性很高,不容易破解,還具有稀缺性。
挖礦的意思其實是算方程組帶數試錯的意思。挖礦的能力其實就是你的算力,這只是一種比喻,當你挖礦得到了獎勵的時候,你就可以獲得相應比特幣的獎勵,比特幣,挖礦,數字貨幣,區塊鏈。這些東西本質都是沒有實物形態的,只是天才的想法。
比特幣的價值來源於人們的共識機制,來源於人們對技術的信任,來源於他自身的稀缺性。信則有,不信則無,所有人都信,那就是對的。
要想讓這個泡沫破滅,要麼他自身出現嚴重的問題被人攻陷,被人抓住把柄,要麼就是有更好的東西,能夠競爭過它,形成更強的共識機制,技術更加高超,收益更高,那這個泡沫泡沫就會破滅。不然在任何一個時間段內,泡沫就和價值是一個意思。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他總量是開始就設定好的,所以不存在通貨膨脹。
比特幣就像礦石一樣,被埋在數據的大山裡,你需要用電腦來開發比特幣,顯卡越好,你電腦性能越好,采礦效率越高。但比特幣想礦石一樣,越開采越少,越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計算開采,投資成本越來越高,如果是小白,建議不要采比特幣了,直接買比特幣等升值就好了么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
它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與大多數貨幣不同, 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 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 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比特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 游戲 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比特幣挖礦比特幣是由挖礦產生的 ,比特幣挖礦通俗點說就是利用你的硬體設備計算SH265演算法的數學難題,確認網路交易,保證整個網路系統的安全,作為獎勵比特幣系統會根據礦工貢獻算力的大小給與一定的比特幣獎勵。
比特幣挖礦經過了三個階段(CPU、GPU、ASIC)CPU:就是利用我們普通的電腦進行挖礦。
GPU:就是利用顯卡進行挖礦,也就是我嗎經常說的燒顯卡挖礦。
ASIC:ASIC是一種專門為比特幣挖礦設計的集成電路。 自從2012年阿瓦隆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ASIC礦機,比特幣挖礦就被徹底的顛覆了。目前,已進入ASIC專業挖礦階段,阿瓦隆礦機也已經更新換代了三代,阿瓦隆四代晶元據說很快也將問世。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對比特幣的態度相對寬松,發展中國家則相對嚴格, 中國目前只承認比特幣的商品屬性,但不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屬性。 由於比特幣交易很難被跟蹤,因此比特幣可能會被用於洗錢、恐怖融資等非法活動,因此,大部分國家對比特幣保持謹慎的態度。
我們來說點簡單易懂的。
比特幣的挖礦共識機制是POW,POW是工作量證明,比特幣礦機通過計算哈希值,來確定新的區塊由誰來主導,這個時候就要由工作量證明來體現區別,比特幣的哈希值,是每個機器都能一次算出來一個值,但是不一定這個值就是最符合標準的,所以單位時間內誰算的次數最多誰的機會就越大。
顯卡提供的是計算能力,大量的計算可以給你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就有了大家瘋狂買礦機,並且必須要加入礦池才能挖礦的原因。Hubox研究院——給你帶來最簡單的區塊鏈知識。
1.比特幣的本身是包裝到完美的虛擬幣,2.比特幣的目的是暗度陳倉,通過明面上的比特幣交易,悄悄的進入目的國或地區。在不被監管的前提下洗劫一番,再通過明面上的比特幣交易,悄悄的走,高明人發明的高明的物種。3.有這個前提,所以比特幣兌換現實貨幣的價格一定要高,否則不能實現巨大資金的轉移。所以比特幣在人為和物誘的引導下不斷攀升。4.即使國內完全禁止了平台交易,在國外一定會繼續,因為不是所有的國家都發現問題。坑不了你還可以坑別人。而你帶著辛苦挖來的或抄來的比特幣去國外交易完全可行,必然是虛擬幣去真金白銀回來,畢竟監管真金白銀要比監管虛擬幣成熟。[酷拽][酷]
㈨ 算力達到51%,比特幣會不會很危險
事實上,人們是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的,因為一旦有人控制了全網51%的算力,這個系統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就會失效,那比特幣的去中心化體系就崩塌了,比特幣的價格就會一落千丈,甚至歸零,那對於整個網路的參與者來說都是壞消息。所以大家會自發的控制全網算力的分布,不讓一家獨大,甚至很多人發現某一家礦池的算力過大時,他們會主動退出這家礦池。現在全網算力最大的礦池大概占據了全網的25%。
㈩ 探針交易所是不是傳銷
月1日,立陶宛探針金融科技獲得立陶宛央行頒發的數字資產交易所牌照後,不到兩個月,就陸續和康之家、杉雀食堂等實體企業達成協議,通過紅籌架構、基於區塊鏈的可信數字資產設計等合規處理,推進其在歐元區市場進行融資。
7月20日,又一項目登陸探針交易平台。總部在新加坡的晟尚國際(SHENG SHANG INTERNATIONAL MINING PTE. LTD)在全球經營眾多比特幣算力礦池,計劃將新建礦池收益權通過區塊鏈進行數字化改造,形成數字資產通過探針交易所流轉。
今年5月26日,立陶宛央行邀請IBM、德勤等對立陶宛央行金融科技監管沙箱LBChain優秀畢業項目進行路演直播。探針交易所是路演項目之一。去年11月,探針交易所成為LBChain沙箱測試唯一有團隊成員來自中國的項目。
和市場常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不同,探針交易所是一個合規的跨國跨境數字資產發行與交易平台,持有歐盟合規金融牌照,並且技術上是可被監管機構監管的。數字資產的整個技術和監管過程十分復雜,探針交易所要做的就是精簡整個過程並實現自動化,這樣每一家公司都可以通過在探針平台一步一步的操作過程,最終實現在探針平台管理發行證券型的數字資產。交易所的交易運行在IBM超級賬本的Fabric網路,用戶或投資者只需向系統簡單存入法幣就可以收到歐元穩定幣EURT,然後就可以用EURT買賣探針上的各種證券型數字資產。
在5月26日的畢業路演上,立陶宛央行評價了探針交易所的金融科技實踐對數字資產的重大意義,尤其是打通亞洲和歐洲市場方面。6月1日,探針交易所獲得了立陶宛央行的畢業要求,從而走出沙箱,走向市場。
不到兩個月,探針交易所已經和康之家、杉雀食堂達成了合作協議,並陸續和其他公司簽署了戰略性合作協議。
晟尚國際是一家有多年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服務經驗的新加坡集團公司。本次登陸探針將有益於晟尚國際全網算力的增加以及為各行業鏈改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對現有產業的業務流程和社會組織治理機制進行改造,目標是改造生產關系實現效率的提升,結果是業務流程的重構和再組織,過程是業務系統的去中心化和業務流程的去中介化,鏈改的前提和基礎是數據的鏈上分發和存儲,即實現數據佔有方式和數據組織方式的改變。
晟尚國際將算力的收益進行鏈上資產化。這項資產的預期收益按照比特幣全網算力110EH/s,BTC價格65000RMB估算,月化收益率在3%-25%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晟尚國際是星盟基金會和立陶宛探針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引入的第一個項目。7月15日,立陶宛探針和星盟基金會簽署了合作協議。據星盟基金會介紹未來將會為探針交易所引入百家實體企業。探針數字資產交易正步入規模時代。圖:立陶宛探針和星盟基金會簽約儀式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