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貼吧
① 2021 年有哪些火起來的網路用語
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②逆行者;③颯;④後浪;⑤神獸;⑥直播帶貨;⑦雙循環;⑧打工人;⑨內卷;⑩凡爾賽文學。
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 最火網路新詞
1《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語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體現了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我國之所以在抗疫戰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堅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一指導准則。
逆行者
逆行,指反著眾人的方向而行,不走尋常路;逆行者,指由於職責和信念所系,在發生重大危險時不顧個人安危,迎難而上,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人。
颯
現在流行的「颯」,特指帥氣利落、瀟灑清爽,多用於女性。據統計,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中約有50%是女性,護士中女性超過90%。用「颯」來形容她們,是全國人民對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颯!」「真颯!」「又美又颯!」已成為人們贊美奮戰在各行各業各自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語,在網路上廣為傳播。
後浪
源於「長江後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當前流行的「後浪」,大致是指我們的90後、00後。這一代人多為獨生子女,曾讓人覺得「不著調」「太叛逆」,但面對新冠疫情,他們奮不顧身,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後浪」承擔起了歷史賦予他們的責任和使命,已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希望一代」。
神獸
神異之獸,本指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動物。2020年上半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孩子們在家上網課。這些孩子活潑可愛,但許多人調皮搗蛋,還智商超群,出格之事時有發生。家長們心力交瘁,盼望疫情早日平復,學校早日復課,盡快讓「神獸歸籠」。「神獸」便成為疫情期間居家上網課的孩子的代稱。
直播帶貨
即通過互聯網平台,使用直播技術,進行線上展示、導購、銷售的新型商品交易形式,是「新一代電子商務模式」。據媒體報道,疫情嚴重的美國日前也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直播帶貨」已成為廣為人知的流行語,進入大眾視野。
雙循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做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於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打工人
打工人,原本多指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通常為外來務工人員。在流傳
② 2021年度十大網路用語的出處都是什麼
2021還有不到一個月就結束了,又到總結的時候了,而我們每年總結的一個話題肯定有」十大網路用語「,筆者就來為大家總結一下2021十大網路用語以及他們的出處。
1、社交牛逼症
指一個人在和陌生人社交的時候,沒有任何壓力,完全放飛自我。來源於網紅「雙喜哥」,他經常在自己的視頻中稱自己為馬牛逼、張牛逼之類的,然後做出一些讓看著屏幕的網友都覺得尷尬!就像他這樣,不要面子,不在乎別人眼光的社交行為,大家稱之為社交牛逼症,和社交恐懼症是相對的,而到了2021年,又在網上火了一把。
2、YYDS
這是「永遠的神」漢語的拼音縮寫,就是誇某人很厲害,出自游戲主播@騰陽天下,在一次直播中誇電競選手Uzi(烏茲)時說到:「烏茲!永遠滴神。而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楊倩獲得首金,全紅嬋決賽跳出三個滿分,「蘇神」再破百米決賽記錄,他們出場大家都齊喊「YYDS」,瞬間刷屏。
3、雙減
出自有關部門在7月24日頒布的文件,主要是為了防止校內減負的同時而校外增負的這種現象,以便能更好地讓學校發揮教育的主要作用,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學生學習回歸校園,規范校外培訓機構。
4、破防
這個詞出自格鬥游戲,為了防止某玩家一直防禦,就設置了一個破防值(guard gauge),在防禦的時候如果連續被攻擊,這個值不斷積累,達到某個極限之後就會「防禦崩壞(guard crush)」,就是大家聽到的「破防」。而放在現在的網路用語中,主要是指某人因為某件突然的事情而情緒崩潰。
5、元宇宙
出自美國科幻小說《雪崩》,後來延伸到現實,就成了在數字孿生、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推動下形成的虛實集合的互聯網應用形態。而在現階段,元宇宙還是一個新概念,並在不斷演變和發展。
6、絕絕子
起源於2018年,是某吧主的口頭禪,曾借吧主身份行騙,受騙者用「無語子」進行反諷,後來「絕絕子」傳入飯圈,2020年,在某些綜藝節目中廣泛傳播。2021年,某點評上開始火了。隨後在某視頻網站讓絕絕子這個詞達到高潮。
7、躺平
躺平來源於「躺平即正義」這個帖子,在這個帖子中,「好心的旅客」這個用戶把自身的經歷和希臘哲學家故事結合起來,講述了一月只有200元的生活費,每天兩頓飯,兩年沒工作的經歷。而現在主要是指青年們在996、消費和房價面前,選擇了放棄拼搏。
8、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
出自一段網路視頻,視頻中兩個男人互相夾菜,而同桌另外一個女子看著非常孤單。視頻火了之後,大量網友調侃「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後來主要用來調侃某件事沒有實質性危害,但讓人很難堪。
9、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此網路用語出自李安在紀錄片《打擾伯格曼》(2013) 里的影評:我連續看了兩次,看完動彈不得,彷彿被導演奪走了童貞。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因為言論讓人非常震驚,後來成為了各種表情包,就算沒圖,也能用「但我大受震撼.jpg 」來表示。現在多用來表示自己對某件事情非常迷惑不解並感到震驚。
10、蚌埠住了
蚌埠住了就是綳不住了的諧音。這個詞發源於貼吧,一開始形容笑得綳不住了,有一種嘲諷的意思。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個詞逐漸被大眾所接受,現在主要是指內心因為某件事而受到巨大沖擊綳不住了、撐不住了的意思。
③ LOL一年幾熟是什麼梗
LOL一年幾熟這個梗源於lpl觀眾對「uzi總是在成熟」現象的嘲笑,就好像農作物一樣「一年兩熟」「一年三熟」。
uzi年少成名,15歲就開始打職業,後面打出了世界第一adc的名頭,也打出了電競巨嬰的外號,有實力但不成熟,好似一把雙刃劍。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總是要成熟的。2018年,uzi終於拿到生涯第一個聯賽冠軍,無論是賽場上的表現還是賽場外的言行,uzi屢屢被解說和粉絲稱贊為「uzi成熟了」。
但s8世界賽對陣g2一戰,看似成熟的uzi被打回原形,變成了所有人都討厭的紅溫壓力怪。即便退役之後,uzi也經常在直播中展示自己的不成熟。
LCK解說炮轟Uzi
MSI季中冠軍賽期間出現了很多爭議,導致LCK賽區出現了敵視LPL的情況,LPL的觀眾也進行了各種有力的反擊,現在的情況是如果RNG奪冠了的話,LPL賽區就會取得全面的勝利,不僅能打韓吹的臉,還能讓所謂的連勝神話終結。
在過程中,有一位LCK的解說Bitdol不斷地攻擊LPL賽區,繼之前發表LPL觀眾噴Faker是因為自卑之後,又在最新的直播中針對Uzi,聲稱Uzi如果在韓國,就是恥辱。
然而有觀眾對此進行了反駁,按照Bitdol的說法,是不是只有Uzi輸掉的對局才算生死局?Uzi在S9半決賽第四局賽點局獲勝,S4八進四第五局獲勝,S4半決賽第五局獲勝,S3總決賽第三局也是賽點局,獲勝,等等一系列Uzi打過的賽點局或生死局,最後盤點出來至少有15局以上是贏下來的。
還有就是Uzi如果生在韓國,他也不會是恥辱,因為Uzi拿下了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的冠軍,而且是擊敗了Faker和Ruler領銜的韓國隊,就這一項成績,就能讓他得到觀眾的認可。
④ 求漫威宇宙世界觀,要詳細回答,發圖加以說明
漫威的世界觀層級如下:
1、維度(Dimension):
又稱「次元」,是數學中獨立參數的數目。
在物理學和哲學的領域內,指獨立的時空坐標的數目。高緯度生物 = 高次元生物。我們人類是三維度生物,也就是三次元生物。「次元上的差距」 = 「維度上的差距」。
6、關於復仇女神(Nemesis)與生命法庭(The Living Tribunal):
在很久之前的漫威,是由復仇女神(Nemesis)創造了生命法庭,此時的生命法庭是Multiverse多元宇宙級別的。
後來,生命法庭的設定、能力范圍直線上升,甚至超越了復仇女神,成為可以單手捏死T/B的Megaverse超大宇。
⑤ 2021年網路熱詞有哪些
2021年網路熱詞有元宇宙、躺平、雞娃、破防等。
1. YYDS
「干飯人」大概是最有畫面感的一個詞了,這個詞原本是川渝方言里「吃飯」的意思,但由於頗具影視作品中梁山好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邁畫風,因此也常被形容996下辛苦打工的年輕人。
如今「干飯人」這三個字也遠遠不是當初吃飯的含義,更多是一些努力工作積極向上的味道。因此像「加油吧,干飯人!」這樣的用法也就逐漸多了起來。
⑥ 成年人都愛玩那些類型的游戲呢
今年的春節假期是獨特的。
在疫情的影響下,相信會有不少人並沒有回到家鄉,而是選擇了就地過年——我們也是如此,有的編輯選擇留在了上海,而有的編輯回到了家鄉。
但無論如何,我們總是熱愛游戲的。
而春節假期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時間,究竟玩了些什麼,就成為了我們聊天時的主旋律。
於是,這一期的【一周話題】應運而生——我們想和你聊聊,在假期中遇到了哪些有趣的游戲?也想你和我們聊聊,又玩了什麼讓你記憶猶新的游戲?
為了防止過年在家無聊,我在最後一天臨下班前,從銀河老師那邊借走了一盤PS4的《控制:終極版》,加上前段時間借走的NS版《真·女神轉生3》,當時我就想好了,兩個游戲換著玩,這個假期怎麼看都不會無聊。
其實在就寫下這行字的前幾個小時,我才剛剛打通《控制》本體,准備開始處理「聯邦控制局」前任,在「地下」留的爛攤子。說來有點不好意思,雖然我總說自己喜歡Remedy,但卻到游戲發售的一年多以後,才第一次正式通關游戲,時間大概用了二十個小時不到。
作為一個深度的「都市傳說」和「怪談」愛好者,《控制》的主題,讓我想起了上學時候曾經熱衷過的「SCP基金會」系列故事,游戲里通篇的「怪力亂神」和詭異奇妙的視覺風格,更是正中我的好球區,一玩起來就停不下來,本來准備來的游戲節奏,更是隨著《真·女神轉生3》的卡關被徹底打亂。
說起來,也正是因為同時遊玩了這兩個游戲,我才有了一種,之前從沒設想過的「神奇感受」——
「這倆游戲好像在哪裡有點相像……」
是的,我就是在說《控制》和《真·女神轉生3》。
其實我這人從小就有個毛病,玩游戲的時候特別容易迷路,尤其是在那種乍看都差不多,或者有大量重復元素的場景里,因為找不到路而被迫放棄的游戲更是一抓一把,其中以老游戲居多。仔細想想,《真·女神轉生3》的原版也已經是快20年前的游戲了,確實也可以算作是老游戲了。
那個時代的游戲(尤其是RPG),設計上多少有些「游戲挑玩家」的感覺,雖然給了探索的空間和樂趣,卻又幾乎不給任何引導,加上較低的製作成本導致的素材重復利用,通關的難度更高,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而《真·女神轉生3》就是這個樣子,雖然視覺風格前衛,但本質上還是那套「你愛玩不玩」的理念。
現在,我已經在「去歌舞伎町」的路上卡了好幾天了(之前也卡過好幾次),由於游戲的難度還不低,光是在地圖里找路,隊伍就隨時都可能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就算知道問題出在我自身,戰斗系統玩起來也還算開心,但漫無目的地找路還是不停消減著我的耐心。
至於為什麼說兩者相像,主要原因也正好出在這個「迷路」上面。
看得出來,《控制》的製作組,為了營造「太古屋」設定上的神秘和復雜感,特意弱化了對玩家的引導(還好它只是弱化),加上錯綜復雜的樓層和場景,直接給我繞昏了頭,不過好在「太古屋」里有夠多的故事和細節,戰斗頻率也不那麼高,在喜好加成下很好地中和了找路的煩躁感,最終在大年初二一路走到了結局。
除此之外,二者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故事中的每一點,都從頭到腳展現著其「神神叨叨」的本質,不管是一進控制局就上位的新局長,還是莫名其妙就活過世界末日的「人修羅」,游戲里的角色的表現都超脫常理,讓故事變得極度怪異,卻又讓玩家著迷。
說得有點多了。總而言之,《控制》和《轉女神轉生3》中,某些「老派」的游戲機制非常挑人,但都無法掩蓋游戲本身有趣的事實,只是對於後者我非常擔心,如果按照現在這個節奏,我很有可能在假期結束前,都找不到去「歌舞伎町」的路了。
作為一名游戲編輯,理想的情況下,過年應該也少不了要打打游戲。和去年一樣,回家前我准備了一堆的游戲設備,像是剛買不久的游戲本,用來看劇、玩手游的平板,看書的Kindle,NS等等,裝了滿滿一大包。至於想玩的游戲嘛,電腦里還裝了至今沒玩完的2077和英靈殿,放假前向同事借了《火焰紋章:風花雪月》,也提前買了偷跑的《超級馬里奧:3D世界+狂怒世界》,順便還把公司的國行NS借來,想要趁過年的機會帶著家裡人一起玩《舞力全開》。
然而,現實卻總沒能如設想的那般美好。回家以後,上述中的大部分設備都在我的背包里躺到了今天。電腦回家後沒有打開過,只用了老家的台式機打了幾局剛買的《戰地1》,然後就因為技術太菜而被我卸載了。已經借了一個多月的《火焰紋章:風花雪月》,和同事們預想的一樣,在通過了序章後就很久沒有打開過——這也算是有前車之鑒了,此前我曾向銀河老師借過PS4版的《死亡擱淺》和NS版《勇者斗龍11S》的卡帶,最終它們在我這的游戲時長,都停留在了10小時左右——但即便如此,我依舊堅信早晚有一天我會通關《火焰紋章:風花雪月》,只不過時間大概率不可能是今年的春節假期了。
除此之外,我確實也玩了國行NS的《舞力全開》,雖然我是個肢體動作完全不協調的人,游戲也沒有玩多久,但有一說一,我確實很喜歡這種將運動與游戲結合的形式,或許它會成為我長久以來一直減肥失敗的突破口。同理,去年一度淪為理財產品的《健身環大冒險》,也在我的考慮范圍內。
偷跑的《超級馬里奧:3D世界+狂怒世界》,被我在大年初一帶到了親戚家,和各家的表兄妹們一起,度過了一段歡樂時光。我確實很佩服任天堂設計游戲的思路,在春節這樣獨特的節假日里,你永遠能通過任天堂的游戲,增進自己和他人的感情,獲得單人游戲時從未體驗到的樂趣。
所以強烈建議大家以後過年出門走親訪友時,隨身攜帶一台NS。
自2019年末來到上海,時隔一年,在2021年2月,我終於回到了老家過春節。
假期很短暫,加上疫情的影響,為了減少可能造成的麻煩,歸鄉的行囊里很空,除了一些換洗的衣物,再未帶其它任何物品。
就這樣,輕輕鬆鬆地回到了老家。
迎接我的是熟悉的味道,從小吃到大的年夜飯,還是一樣美味。省去了拜年這一傳統活動,換來的是更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自然就少不了家庭集體娛樂項目。
對我而言,集體娛樂項目有兩個:
其一,就是包餃子。我還算能擀得一手餃子皮,供得上母親包餃子的速度。邊包餃子邊嘮嗑兒,自是難得的陪伴。
另一娛樂項目,就是全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打麻將。
打麻將是我家裡能夠把所有人聚到一起,且每個人都有參與感的集體活動之一。尤其是春節期間,坐在屋裡暖暖和和地打麻將,總能帶來數不盡的歡聲笑語。家裡人打麻將,無關乎輸贏,享受游戲本身的樂趣變得更為純粹。
而且,麻將還是一個運氣檢測器。有的人打麻將總是贏,比如我的母親。有的人打麻將總是輸,比如我母親之外的人。
我的母親是村裡村外遠近聞名的「必勝客」,年輕的時候喜歡打麻將,別人十賭九輸,她十賭十贏。以前去跳交際舞,遇到的牌友都會和路人抱怨,說她總是贏,都不能跟她玩兒了。現在年紀大了,加上疫情影響,也就不那麼愛出去耍牌了。在我很小的時候,她就教會了我打麻將,當然也一同教會了我們一家子。於是,她也就成了我們家組局的人。
母親總是贏,她自然愛玩。其他輸的人呢,人菜癮大,也很有打牌的動力,就比如我的父親。而我,小的時候輸了也會不高興,現在就想著能多陪陪他們,一起玩一玩也不錯。
打麻將有很多講究,說起來可能是一部人生哲學。就拿我的母親來講,她自然知道自己總是贏,可贏多了,別人就不愛跟她玩了啊。於是也要照顧別人的情緒,有的時候就會故意輸。也是因為這個,她的牌友抱怨歸抱怨,還總是喜歡找她玩。
今年春節,我自然還是輸的那個。當然,如果我的母親不胡牌,那我還是能胡好幾把的。左右父母都高興,輸贏本就不重要。
就這樣陪著他們慢慢變老,挺好。
初春的驟雨,喚醒了新一年的春意。由於疫情仍未結束,在家和親戚朋友雲拜年後,便多了一大把屬於自己的時間。
就在假期前些天,《全面戰爭:戰錘3》正式公布,在Steam上開啟了預售。
《全面戰爭:戰錘3》將首次加入東方風格大國「震旦」和人氣派系「基斯里夫」。「震旦」在戰錘世界觀中是神秘的東方大國,僅一些背景資料,沒有詳細的設計。這次《全面戰爭:戰錘3》為了感謝中國玩家的熱情,Games Workshop將和Creative Assembly一起為「震旦」進行填充和拓展,並將它作為首發勢力推出。
「震旦」是一個遙遠東方的神秘大國,西方諸國想要到達這個國家需要穿過黑暗大地與痛苦山脈。「震旦」人口稠密經濟繁榮。統治者手下有著大量軍隊並且利用長城抵禦北方蠻族。我想你已經知道,「震旦」的設計原型是誰了。此次《全面戰爭:戰錘》系列加入「震旦」勢力,讓國內許多戰錘粉絲欣喜若狂,他們紛紛表示已預購,我當然也不例外。
只是,「戰錘3」現在還只在預購階段,真正上線時間猶未可知。為了安撫我這顆被「戰錘3」勾起而躁動不安的心,我只能用「戰錘2」來望梅止渴。說實話,《全面戰爭:戰錘》系列一直屬於坐在電腦前一眨眼就是一天的時間殺手。平日下班後打開戰錘,總感覺啥都沒干就得關游歇息,正好,春節長假,有了大把時間可以來好好感受下這款游戲。
就像是混合著無窮可能性的毒葯。《全面戰爭:戰錘》系列把骷髏、吸血鬼、精靈、矮人、獸人、鼠人、蜥蜴人、人類。各種各樣的種族交雜在一起,構築一個宏大的魔幻世界。既可以像RPG那樣用強大的領主和英雄去開無雙,並感受英雄升級、裝備、加點的樂趣,也可以像《文明》這一類策略游戲,專注領地的擴張和發展,和周邊國家的外交,或者擔任一把戰場指揮官,體驗千軍萬馬,揮斥方遒的快感。
就這么玩了兩天,眨眼已是大年初三,恰巧還是2月14日,情人節!淦!大過年的一個人在家打單機游戲,怎麼想都有些寂寞。別人的假期,和女友一起吃喝玩樂。我的假期,在遙遠的露絲契亞守護古聖大計劃。這合適嗎?
不過,看著屏幕里我無敵的侏羅紀恐龍大軍,真香,抱緊永恆女王,要什麼女朋友?
春節玩什麼游戲,自然是玩一些殺時間或者能聯絡感情的游戲。
今年過年不同於以往,雖然該返鄉的還是能返鄉,但國家更鼓勵就地過年。一方面為了省事,另一方面嫌來回做核酸檢測會比較麻煩,我選擇留在上海過年。
既沒有什麼外出遊玩,也沒有什麼走親拜年。與我而言,今年過年更多的是打發時間。這時候,能殺時間的游戲,就成了我度過春節的首選。這里我強烈推薦的,就是策略類游戲。
Steam游戲庫中的《三國志14》《十字軍之王3》《文明V》和《文明VI》,過年能選的策略游戲還挺多的。再加上年前剛入的《鋼鐵雄心4》,我也正在向一名合格的「P社玩家」前進。
最近大火的《鬼谷八荒》,在我心目中也算是個殺時間的游戲。畢竟刷子游戲還是費時間的,只不過除夕的更新,把人物立繪變丑了,這確實有些令人難以接受。貼吧還因為這件事,鬧上了,《鬼谷八荒》因此也多了不少差評。
前面說過了,過年除了玩殺時間的游戲,還能玩些聯絡感情的游戲。與我而言,聯絡感情的游戲,自然是DOTA2。不管人在哪,哪怕是天南地北,只要游戲一開,隊伍一拉,語音一進,洋溢的,就是青春的味道,滿眼盡是當年的回憶。
順帶,還能解除「網吧五連坐,從來沒贏過」的Debuff。
本來是想要向大家詳細介紹一點什麼的,但仔細想想,其實也沒什麼好介紹的,都是老游戲了。即便是最「年輕」的《鬼谷八荒》,游戲社區里都是這款游戲的「傳說」,難道不比我講得細致?
大抵上,要聊得也就這么多了,今天是2月14號,既是大年初三,也是情人節,有對象的,哪還顧得上打游戲呢?
不過,如果對象也打游戲的話,好傢伙,那我也只能直呼一個好傢伙。
游戲看劇兩不誤
過年在家,一般都會跟親朋好友搓搓麻將打打牌,躺在床上拿起手機看看影視劇,或者在游戲里度過窮極無聊的一天。如果說想要把看劇和游戲結合起來,那劇情向游戲就很好地解決了這類玩家的需求,而這個也是我在假期中最喜歡的一種游戲體驗方式。
不管是影視劇還是電影,劇情總是會扣人心弦,好萊塢大片式的爽快感,日劇的精緻體驗,觀者總能享受其中。而劇情向游戲,除了遊玩體驗上的享受,在游戲劇情中也有著很好表現,而這種表現手法則是大多數玩家體驗這類游戲的核心點。
而假期中,我也是剛好在玩幾款劇情向的游戲,其中也有較為經典的游戲,我決定把其中這兩款游戲推薦出來。
第一款是我最近在玩的《審判之眼:死神的遺言》,作為如龍工作室的作品,游戲背景也再次放在了玩家所熟悉的神室町,而游戲的整體機制,還是保持著「如龍」這個系列的特色。
玩家在游戲中扮演神室町的偵探八神隆之,面對一連串的殘忍命案,使玩家深陷其中,逐步揭開故事的真面目。游戲的整個故事敘述,可以說是非常標準的日劇觀賞體驗,緊湊的故事情節,一個人的成長變化,這些都是日劇含有的特色,而《審判之眼:死神的遺言》的劇情則很好地涵蓋了這個特色。
雖然游戲整體表現雖然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但單純地把這款游戲當作一部日劇來體驗,還是能享受到其中的獨特魅力,人物演出那精彩的細節刻畫,偵探背景的日劇觀影體驗,有著大量「如龍」特色的打鬥場景和黑道內容,將這些包裹起來的《審判之眼:死神的遺言》,無疑這就是一部精彩的日劇。
而第二個游戲,則是頑皮狗經典的《神秘海域4》,作為一款以古墓探險主題的游戲,因為在遊玩過程中,充斥著大量的塌方現象,所以,玩家常把主角內森·德雷克與「古墓麗影」系列女主勞拉·克勞馥,並為一談。
「神秘海域」系列優秀的劇情敘述,堪稱好萊塢大片式的故事體驗,依舊是玩家所津津樂道的一點,而《神秘海域4》則將劇情的表現力,以更加強烈的手法呈現到了玩家面前。游戲劇情全程高潮不斷,緊張刺激的故事敘述,讓玩家欲罷不能,忍不住想要將游戲繼續進行下去。這種暢快淋漓的游戲體驗,則是好萊塢大片最經典的表現手法。
過年假期中,又想玩游戲又想看劇,還要擔心家裡人說自己一心兩用,那麼劇情推動向的游戲則是你最好的選擇,邊玩游戲邊看劇,不管是日劇還是好萊塢大片,都能讓你享受其中。
如果春節是《地球OL》的一個中國伺服器活動,我們應該怎麼玩它。
這場盛大的活動由大量細枝末節的小活動組成,就像我玩的手游正在嘗試用各種獎勵占據我全部的碎片時間,春節也是這樣。
臘月三十不用說,家家戶戶基本都在「一起吃點」狀態。如果長輩們年輕時龍精虎猛搞得家裡人丁興旺,「家族年夜飯」就成了春節大活動中的小活動。而在正月期間,家族聚餐都會是玩家的主要活動。
家族聚餐首先就是敬酒,按什麼順序敬,筆直站著還是半站著敬,敬的時候應該帶點什麼場面話都有講究。哪怕一個步驟出了問題,也許「團打完了」就有人記著你的不好,往後在「親戚裁判」階段就會平白多出個要害「言彈」。
高強度參加家庭聚餐是有好處的,比如可以增加你的「酒桌文化」技能等級,擁有一個叫家族存在感UP的時效性buff,或是簡單地加點永久性的「好感度」或者「臉熟度」。
反正「刷」就完事了。
遊玩過程中,玩家的各項綜合屬性都會對最終結果判定造成影響,比如眼力、口才、酒量這些最基本的屬性。
眼力對於星際玩家和FPS玩家總是弱項,但這里的「眼力」對玩家的多線操作有點要求,所以星際玩家可能更容易上手。比如觀察到長輩A的「喝酒」技能CD已經轉了一分鍾以上,而他的「咀嚼」技能明明已經CD轉完卻沒有使用時,這時就輪到玩家使用「敬酒」了。
如果在向長輩A「敬酒」的同時,觀察到長輩B正在轉動擺盤,嘗試切換進食對象,此時幫忙轉轉,則有大概率在1對多的酒場上,造成1對1的好感度提升。
口才是桌上最重要的屬性之一,高口才的玩家通常可以發揮出該技能的上限,在酒桌上掌控主動「進攻」權。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好感度提升。
但由於酒桌上必須給那些對家族有高貢獻的長輩留有發揮空間,技能使用太過頻繁,也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就像「神界原罪2」的人類牧師給亡靈使用普通治療之類的。
當然,像「眼力」和「口才」這類附屬屬性的利用,都建立在玩家的「酒量」屬性之上。但如果出生時沒Roll出高「酒量」基礎值也不用急著重開,這是個可以穩定增長的屬性,多練就行。
不過,如果你覺得副本太難,也可以選擇直接找個理由推掉家庭聚餐,然後備好「沒電」的借口把手機關機,找個沒人的地兒待著,看看小河水淌啊淌,在黑暗中接受偉大思想的洗禮(看看「毛選」什麼的)。
這也是一種選擇,畢竟《地球OL》是個半開放世界。
好了,以上就是這次3DM原創各位編輯們的新春假期生活了。
在這里,我們由衷心祝願所有人新春快樂——
願新春已後,吉吉利利。
百事都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