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有錢人小品
A. 3000變60萬!世界首富帶貨的「狗」「屎」幣賣的是啥
說起幣圈,最多人知道的肯定是比特幣。
不過,最近風頭最盛的幣圈頂流, 是狗狗幣(dogecoin)。
對,就是長著一副可愛蠢萌樣子的狗狗頭像做成的加密貨幣。
其實,這個狗狗幣的出現,當初只是一個玩笑。
結果沒想到,勢頭一發不可收拾。
兩個宅男程序員—— 傑克遜 帕爾默(Jackson Palmer)和比利 馬庫斯(Billy Markus) ,這兩個人看不慣比特幣暴漲背後的狂熱投機和割韭菜。
於是,這兩個人稍微改了一下比特幣的代碼,用上了當時特別火的一個柴犬形象做標志。
不過短短3個小時,狗狗幣就誕生了。
這傑克遜 帕爾默的本意呢,主要是想告訴大家,這加密數字貨幣啊,不是啥稀罕東西!
後來呢,兩人乾脆撒手不管了。
創始人之一比利 馬庫斯,手裡大概持有超過6千萬個狗狗幣。
但他只是 用狗狗幣換了一輛不超過20萬的二手本田思域 汽車 。
沒想到後來,狗狗幣的價格一飛沖天。
按照現在的市值來計算,如果他當年不賣出,手裡這些狗狗幣的價值已超過 3600萬美元 。
相當於2.3億多人民幣呀!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狗狗幣的價值能一飛沖天呢?
難道只是因為夠可愛?
當然不是。
答案是「小費」。
狗狗幣誕生在小費文化盛行的美國。
只要你在網上分享或表演了一個不錯的段子,人們通常會願意通過電子貨幣給你點小費。
但比特幣太貴了,所以,更便宜的狗狗幣便大受歡迎。
當時的狗狗幣有多便宜呢?
一枚狗狗幣只需要0.00142美元。
折算成人民幣,還不到一分錢呢。
狗狗幣上線僅一周時間,便成為第二大的小費貨幣。
所以,最初的狗狗幣並不像比特幣,人們並不是為了投機才參與其中,只是一種表達分享和感謝的方式。
但是,一樣東西受追捧的多了,就會開始出現炒作。
尤其是營銷達人、世界首富馬斯克親自帶貨狗狗幣,狗狗幣一下子火出圈了。
甚至,狗狗幣的漲跌,全憑馬斯克一張嘴。
美國時間5月8日晚上,馬斯克主持了他的綜藝首秀《周六夜現場》。
在節目的小品環節當中,馬斯克先是稱贊狗狗幣, 「是貨幣的未來,是一種勢不可擋的金融工具,將接管世界。」
但接著話鋒一轉,他又說, 「狗狗幣就是一個騙局。」
這前後反轉的操作,究竟是馬斯克的真心話,還是為了節目效果,暫時不得而知。
但隨著馬斯克一通騷操作, 狗狗幣行情大幅波動,一度暴跌40%。
其實,狗狗幣的價格之前就試過多次突然暴漲,原因嘛,就是馬斯克發了一條推文。
當時,狗狗幣官方賬戶在推特發起評選狗狗幣CEO的投票,馬斯克高票當選。
隨後,馬斯克發了一條推文,說狗狗幣是他最喜歡的數字貨幣,還將自己的推特賬戶信息修改為「狗狗幣前CEO」。
世界首富親自下場帶貨,狗狗幣的價格於是一飛沖天了。
但近日,馬斯克又在一個視頻中稱,人們不應該把畢生積蓄投資在加密貨幣上,這是很不明智的行為。
所以,馬斯克的心如海底針,根本不會那麼容易讓你猜中。
想要抄首富的作業,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
可能大家還不太明白,馬斯克一句話,真的威力那麼大?
其實,除了馬斯克的影響力之外, 狗狗幣的價格暴漲,也跟經濟大勢有關。
疫情導致全球央行都大放水,尤其是美國,拚命印錢。
那錢太多了,怎麼辦?往哪兒投呢?
要知道,資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
水往低處流,錢則往高處走。
除了股市之外,放眼望去, 加密貨幣就成為了一個最佳的蓄水池。
畢竟加密貨幣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沒有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匯率管制,沒有權威的監管機構,沒有統一的價格對標,自然漲跌都不設限。
所以, 只要央行持續放水,包括狗狗幣在內的其他加密貨幣,大概率還會一直漲。
那既然知道了還會上漲,是不是要追進去呢?
其實 ,普通人還真的不要隨意碰加密貨幣。
要知道,價格不設限,也意味著風險不設限。
像狗狗幣,它可以不限地域,24小時交易。
但是,不受監管的東西,誰來保證一定靠譜呢?
只憑良心來保證嗎?
因為不受監管,加密貨幣已經成為莊家收割韭菜的的最佳手段。
我就來個靈魂三拷問:
狗狗幣的波動非常不穩定,大家只是關注狗狗幣漲了多少,卻 忽視了狗狗幣的倉位非常集中。
倉位集中是啥意思呢?
就是百分之五十的資本,都控制在少數玩家手裡。
這些大資本之間可以隨時利用杠桿,做空散戶。
用狗狗幣暴漲的消息吸引大量用戶入場,特別是毫不知情的小白新人,然後鐮刀一揮,你的錢瞬間就沒有了。
而且,加密貨幣交易不同於傳統資本市場,其交易過程本質上處於不公開、不透明的狀態。
因為交易太火而出現平台宕機,導致無法提款的情況,時有發生。
所以,如果你只是看到別人用3000塊賺60萬的例子,不過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所謂十賭九輸,不賭為贏。
股神巴菲特也說過,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我們應該在自己能力的范圍內把資源最優化,而不是去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送死。
寫在最後
可能大家覺得,巴菲特畢竟是90歲的老頭子啦,看不懂幣圈很正常,而且他的資產也足夠多啦,當然不想去冒險。
我們年輕人,可是充滿幻想,還指望著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暴富願望呢。
好,那再告訴你一個普通人的例子。
有人在知乎上回答了關於 「如何看待拿3500進幣圈的人」。
3500的低成本,符合大家一夜暴富的前提條件了吧?
結果呢?
下面是答主的帖子原文,大家可以細品。
是的,你可能踩中時間點,買對了大漲的加密貨幣,看上去馬上要暴富了。
但是,如果平台跑路了,或者平台崩了,錢拿不出來了,那依然是一場空。
到頭來,全都是泡沫……
引用英國央行行長的話: 購買加密貨幣,就要做好血本無歸的准備。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維小維生素
B.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反感「專家建議」
不是反感提建議,而是反感建議脫離現實生活。
比如我問:專家專家,我想脫單,該怎麼做?
專家回復:年輕人不要太挑剔,從追你的女生中選一個條件好的,慢慢培養感情就好。
甚至專家還秀出了自己跟白富美女友的合照,謙虛地說:你看,我就很懂得知足。
你怎能不反感?
現在很多專家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點,
一是已經脫離人民群眾生活,
比如之前啼笑皆非的「經濟困難可以把閑置的房子出租」,白岩松的「不會吧」系列,以及B站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後浪》。
這些觀點的前提,是對客觀事實都缺乏基本的了解,也自然難以引發年輕人的共情和理解。
情況你都沒搞懂,擱這發表啥高論。
二是充滿了上位者的傲慢,把人民群眾當數據。
比如房地產專家董藩,每次發言都被年輕人噴成篩子。
上上次上熱搜,是因為他說「早買房是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