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元宇宙頭號玩家失控玩家

元宇宙頭號玩家失控玩家

發布時間: 2022-02-12 03:58:54

❶ 《失控玩家》意外暴火,演員在劇中的演技如何

起初大家對於《失控玩家》這個作品並不是特別的關注,可是卻沒有想到在《失控玩家》上映了以後這個作品意外爆火。有很多網友表示在看失控玩家的時候覺得非常的熟悉,其實這種熟悉感正是來源於曾經的一些其他作品,因為《失控玩家》這部電影借鑒了《土撥鼠日》、《頭號玩家》、《楚門的世界》、《異次元駭客》、《西部世界》還有《GTA》等一系列作品當中的內容。雖然說非常的雜,但是演員們的演技都非常的不錯,所以說這是一部值得大家觀看的作品。

即興發揮

在主角的采訪當中,女主角表示自己在拍攝《失控玩家》這個作品的時候經常會笑場,因為自己的拍攝對手總是會做出各種各樣的即興發揮。其實這是非常好的一種現象,因為一個演員能夠在飾演作品的時候做到即興發揮,就意味著這個演員完全的將自己融入到了這個場景當中,像這樣飾演出來的作品可以說得上是渾然天成。

❷ 《失控玩家》中,男主角是誰扮演的

最近有一部電影非常的火爆就是《失控玩家》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這個電影在中國內地上映僅僅第13天,票房就已經突破4億元,我覺得這個票房還是非常的高的。

一,《失控玩家》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失控玩家》這部電影是科幻類型的喜劇片,劇中是有笑點也有淚點,我感覺和《頭號玩家》是非常的相似的。這部劇主要講述的是銀行出納員蓋(瑞安·雷諾茲 飾)發現自己其實是開放世界電子游戲中的背景角色,他於是決定成為一名偉大的英雄,並改寫自己的故事。我是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在劇中可以感受到很多此前同類科幻片的梗和設定

❸ 失控玩家和頭號玩家有啥區別

《頭號玩家》更多的偏向於游戲的本質和意義,《失控玩家》更多的偏向於娛樂化的內容。

《失控玩家》,由肖恩·利維執導,馬特·利伯曼、扎克·佩恩編劇,瑞恩·雷諾茲、朱迪·科默、塔伊加·維迪提等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於2021年5月21日北美上映,2021年8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一個孤獨的銀行櫃員發現自己其實是大型電游的背景人物。

《頭號玩家》是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扎克·佩恩、恩斯特·克萊恩編劇,泰爾·謝里丹、奧利維亞·庫克、西蒙·佩吉、本·門德爾森、馬克·里朗斯、T·J·米勒主演的科幻冒險片。該片根據恩斯特·克萊恩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現實生活中無所寄託、沉迷游戲的大男孩。

憑著對虛擬游戲設計者的深入剖析,歷經磨難,找到隱藏在關卡里的三把鑰匙,成功通關游戲,並且還收獲了網戀女友的故事。於2018年3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❹ 電影《失控玩家》中有哪些彩蛋

剛剛看完電影,作為半個不資深游戲人,看到了成噸的彩蛋。
1.Grand Theft Auto:ONLINE(Rockstar&Take Two)
《GTA ONLINE》是一款由Rockstar North開發,Rockstar Games發行的動作冒險游戲,為《GTAV》的在線模式。
整個故事的游戲框架就建立在類似GTA Online的開放世界當中,Free City對Liberty City的致敬也不言而喻。在電影中也有原畫面放出,大家仔細看。
2.Portal (Valve)
《傳送門》是一款由Valve所開發的第一人稱平台解謎游戲
從女主拿出傳送門槍的時候我就在懷疑,直到最後的橙色藍色傳送門一出才確確實實的坐實了我的猜測。其他答主也有提到,劇中DUDE的言行也很有GladOS的味道。
3.刺客信條:奧德賽 (UBISOFT)
《刺客信條:奧德賽》是一款由育碧魁北克開發,育碧發行的動作冒險游戲,是刺客信條系列的第二十部作品和第十一部主系列作品。
這是我沒想到的,電影里卡珊德拉偷屁股(bushi)的畫面雖然只有一下,但是我一眼就看出來了。【評論區指正,應該是Alexios,我沒看清(。ì _ í。)
4.Far Cry 5 (UBISOFT)
《孤島驚魂5》是由育碧蒙特利爾、育碧多倫多開發和育碧軟體發行的開放世界第一人稱動作冒險游戲。
這幀畫面在電影中緊接著上文奧德賽的畫面,細心觀看就能看到開摩托艇上岸撞敵人的畫面
5. KONAMI
KONAMI是日本著名的電子游戲製作商,於1969年3月21日在大阪府成立,目前總部設在東京都。主要代表游戲有《魂斗羅》,《心跳回憶》,《寂靜嶺》,《實況足球》,《合金裝備》等。
不得不說導演實在是太懂玩家了,把反派公司名字設置的那麼像KOMAMI。
快來和我一起FXXK KONAMI吧(゚д゚)
6.堡壘之夜 (Epic)
《堡壘之夜》是一款由Epic Games開發的在線游戲,提供三種不同的游戲模式:合作射擊生存游戲《堡壘之夜:拯救世界》,最多可有四名玩家與類似僵屍的生物戰斗,可建造防禦工事;免費大逃殺游戲《堡壘之夜 大逃殺》,最多支持100名玩家;《堡壘之夜 創造》,玩家可以自由創建世界和戰斗競技場。
E寶這次錢給的很足(bushi,堡壘之夜在電影中的曝光可謂是最多的。
電影開篇的跳傘玩法,宅男玩家最愛跳的舞蹈都與堡壘之夜息息相關。(你說跳傘與PUBG,APEX相關也沒錯)搶劫出來後的降落傘也是堡壘之夜同款。
最後決戰時刻,Guy用出了堡壘之夜裡的Rainbow Smash。
電影在北美上映時,游戲中也提供了特殊任務供玩家解鎖DUDE的皮膚。
7.洛克人 (CAPCOM)
《洛克人》(Rockman)是由Capcom開發的系列動作類電子游戲。於1987年發行。
8.吃豆人 (南夢宮)
這個游戲我就不多介紹了。電影開頭鍵盤回家時,就有一盞Inky的燈擺在進門的書架上
Guy營救女主變出的義大利炮就是洛克人的經典武器。
9.半條命2 (Valve)
《半條命2》是Valve公司歷時5年開發、花費四千萬美元打造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
同樣是決戰時,Guy掏出了一把零點能量場牽引器給DUDE來了個隔牆過肩摔。這把武器就出自半條命2
10.星球大戰 (Disney)
從安托萬和滑鼠的對話中,我們聽到了維達的名字。而在GUY和DUDE的最終決戰里,配合著Star Wars Theme的音樂,他掏出了一把貨真價實的光劍。(藍色的,所以Guy是好人)
11.復仇者聯盟全家桶(Disney)
在愛跳舞的宅男家裡後面的牆上可以看到死侍,復聯三的海報。
最後決戰時刻,Guy掏出的美國隊長盾牌,變成的綠巨人手臂配合著Chris Evans的文明語言和The Avengers的背景音樂造就了本片最大的笑點(僅代表我個人 ,不喜勿噴 ,並無嘲笑和諷刺的意味 ,如果有哪裡語言不當致歉 ,如果有言論冒犯對不起 。)
oh對了,宅男說他要拿滅霸的手套表演響指舞的時候我還在想會不會真的掏出來。
12. HALO (Bungie,微軟等)
光環系列,是由Bungie開發,由微軟發行的科幻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系列。故事發生在「Halo 宇宙」中。這個「宇宙」是由Bungie為這個系列所創造的。
在電影中出現了游戲里經典的天蠍號坦克
13.游戲經典行為
包括但不限於:高延遲時的卡頓撞牆,丟包時的跳幀和FPS游戲中經典的擊殺後嘲諷蹲起行為。(是的,說得就是你,彩虹六號玩家)
14.質量效應(Bioware)
質量效應系列是由Bioware公司製作的動作角色扮演游戲系列,游戲計劃發售三部,每部間的情節空白將由網上發布的小說補充。
電影中質量效應的貼紙出現在Guy親吻女主後的鏡頭,掀開外星人電腦的同時展示了貼在上面的質量效應貼紙。
14.質量效應(Bioware)
質量效應系列是由Bioware公司製作的動作角色扮演游戲系列,游戲計劃發售三部,每部間的情節空白將由網上發布的小說補充。
電影中質量效應的貼紙出現在Guy親吻女主後的鏡頭,掀開外星人電腦的同時展示了貼在上面的質量效應貼紙。

❺ 《失控玩家》內地票房破億,這部影片值得一看嗎

原本期待度並不是很高的美國電影失控玩家開出紅盤,也許很多人會將這部電影與之前的熱門電影頭號玩家相對比,除了票房都很高之外,它的深度無法與後者這相比,充其量是一部可以讓大眾在電影院吃著爆米花歡樂度過兩小時的電影兩小時的電影。

國內的很多電影迷大約也是抱著看喜劇的心情走進電影院的,而這部電影的整體感觀還是超過了預期。在現實生活中疫情反復陰晴不定的背景下,人們也需要和該劇的男主人公一樣在虛擬的游戲世界中找尋屬於自己的真實定位。作為開放游戲中的NPC,編劇給予了他靈魂以及自我意識。

據悉這部電影在國內的票房將沖上5億人民幣,而男主演也特意畫了一張專屬於內地影迷的手繪海報,由此可見其用心以及興奮之情。

❻ 同是科幻片,《頭號玩家》評分很高,《超能失控》為什麼墊底

也許你還不知道,美國大片在很多影迷眼中的地位是相當大的,但是,也不是說每一部美國大片都很精彩,就拿科幻系列來說,有的電影評分,看了讓人心寒,《超能失控》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今天得心給大家分享6部精彩的美國科幻大片,高評分、低評分都有,小夥伴們也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6.《頭號玩家》:高分自有高分的原因,在一個商業片中把所有的特效情懷和愛結合得完整而徹底,讓影迷樂迷游戲迷接二連三地高潮,即使都不是也能看得花枝亂顫,這樣應該算是完美了吧。而最後也竟然默默抹了把眼淚…。這片講述了“綠洲五人組”尋找終極彩蛋之旅:第一關告訴你,有時退一步,就是海闊天空;第二關告訴你,人生很短暫,關鍵的一步一定要邁對;第三關告訴你,不以輸贏論英雄,找到樂趣、享受人生;最終關告訴你,別沉迷,活在當下。恕我直言,比老斯會拍爆米花電影的人還沒出生吧?玩梗玩的賊6,金剛、侏羅紀、異形、哥斯拉等,閃靈那段更是驚艷到爆炸,驚喜一個接一個的來!還有能不能輕虐我們鋼鐵巨人啊,心疼死了……

❼ 《失控玩家》影評怎麼樣

《失控玩家》影評不錯,與《頭號玩家》比較,該片相對簡約,故事基本發生在幾條街道之內,所插入的「彩蛋」數量也少了許多,整體氛圍更為輕松詼諧,也更加低齡化。按一百分的標准,該片做到了70分以上的效果,一些地方做得不夠盡興,像故事和游戲背景的勾連,對於主人公的成長,沒有做到更深入。

該片中缺少真正意義上觀眾們耳熟能詳的IP、「彩蛋」的元素。影片雖然很努力賦予了很多作為游戲玩家可以辨識的「彩蛋」,但是由於游戲相關知識門檻高、不夠普世的原因,最終娛樂的只是一小部分觀眾,這也是影片缺失的部分。



基本信息

《失控玩家》是肖恩·利維執導的科幻動作喜劇電影,由瑞安·雷諾茲、朱迪·科默、喬·基瑞、塔伊加·維迪提等出演,該片於2021年8月13日在北美上映,8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一個孤獨的銀行櫃員發現自己其實是大型電游的背景人物後,揭露游戲廠商老闆的陰謀,拯救所處的游戲世界的故事。

❽ 元宇宙是什麼梗

指沉浸式的虛擬世界,英文Metaverse。這個虛擬世界由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3D技術和互聯網組成。用戶可以在元宇宙中感受不一樣的人生,或是體驗與真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與現有網路游戲不同的是,元宇宙能給玩家帶來更真實的感受,讓玩家可以彷彿置身於虛擬世界當中,甚至可以做到無法區分真實與虛擬世界。元宇宙也被吹捧成了互聯網的終極形態。 電影《黑客帝國》和《頭號玩家》就是元宇宙概念。 元宇宙一詞最早出自美國科幻小說《雪崩》。小說中描繪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元界(Metaverse)。

❾ 《失控玩家》國內什麼時候上映

《失控玩家》國內8月27日上映。

《失控玩家》是肖恩·利維執導的科幻電影,由瑞安·雷諾茲、朱迪·科默、喬·基瑞、塔伊加·維迪提、查寧·塔圖姆等出演,該片於2021年8月13日在北美上映,8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一個孤獨的銀行櫃員發現自己其實是大型電游的背景人物,並且他是唯一能拯救所處世界的人的故事。

劇情簡介

銀行職員蓋(瑞安·雷諾茲飾)發現自己原來是一個冒險電子游戲的背景角色(NPC),但他不想平庸,竟然在游戲里做起了伸張正義的好人,導致開發商下令要關閉游戲,一名女玩家(朱迪·科默飾)要幫他絕地大反擊。

影片評價

與《頭號玩家》比較,該片相對簡約,故事基本發生在幾條街道之內,所插入的「彩蛋」數量也少了許多,整體氛圍更為輕松詼諧,也更加低齡化。按一百分的標准,該片做到了70分以上的效果,一些地方做得不夠盡興,像故事和游戲背景的勾連,對於主人公的成長,沒有做到更深入。

該片中缺少真正意義上觀眾們耳熟能詳的IP、「彩蛋」的元素。影片雖然很努力賦予了很多作為游戲玩家可以辨識的「彩蛋」,但是由於游戲相關知識門檻高、不夠普世的原因,最終娛樂的只是一小部分觀眾,這也是影片缺失的部分。

不可否認的是,該確實是值得走進影院觀看的一部影片,但在不少方面,也都給非游戲玩家的觀眾帶來一種「差口氣」的感覺 。

❿ 元宇宙游戲毀了多少孩子

大家好,我是很帥的狐狸

今天我准備來聊聊

元宇宙

最近這個概念很火——

facebook改名Meta迎接元宇宙,抖音的元宇宙up主「柳夜熙」憑借兩個視頻收獲了200萬粉絲,甚至羅永浩老師都提到了,自己下一個創業項目將會是元宇宙……


那麼問題就來了——


  •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 後續它會怎麼發展?最終形態是怎樣的?

  • 為什麼說目前元宇宙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

  • 為什麼我們說它有可能會毀了這個世界?

  • 我們有辦法避免它對人類的摧毀嗎?

  • 這篇文章會回答上面的這些問題,希望可以升級你對世界的認知,輔助你更好地預測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找到在後續每個階段最關鍵的技術與應用。

    先來看看第一個問題: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這個概念來自科幻小說《雪崩》,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虛擬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頭,用戶可以連接萬物,並且可以做到很多物理世界裡無法實現的操作。

    在科幻作品裡頭,元宇宙會更豐富一些: 比如像《頭號玩家》里頭那樣,使用VR眼鏡來與其他個體互動——

    不過,元宇宙並不會單單停留在「炒作」層面上,它有極強的可拓展性。

    未來的元宇宙,可能是像電影《超能查派》或《超驗駭客》一樣,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意識上傳到網路上,到時我們可以脫離肉身完全生活在元宇宙里。

    大家聽到這么賽博朋克的概念通常會特別興奮,但我想把大家稍微往現實拉回來一些:

    因為再往後推演了幾步後我們發現,等發展到第4階段,元宇宙很可能會讓人類固步自封,甚至有可能毀了這個世界。

    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後續元宇宙的發展推演。

    目前看來,我們還處於第一階段——

    階段 1

    虛擬元宇宙 ️

    元宇宙其實是在復刻人類在現實世界的感官感受。

    最早因為設備的限制 (只有電腦和手機) ,所以我們只能復刻一部分視覺和聽覺的體驗。

    像是我以前詳細介紹過的游戲 ,在那個元宇宙里一切皆有可能:玩家可以開銀行、炒地皮、開會……這個游戲甚至還成功地預言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感興趣的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

    德國華人玩家Chung Anshe在現實生活中是個老師,在游戲中卻靠著炒賣地皮賺了上百萬美金,其虛擬形象甚至登上了《財富》和《商業周刊》雜志的封面。

    圖/商業周刊

    還有後來流行的Roblox、我的世界、摩爾庄園、動森等等……

    就像前面說的,所有角色扮演類游戲都可以說是「元宇宙」的前身。

    而這幾年,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更好地復刻現實世界的體驗——


    基於上面提到的這些技術,我們可以更快地接收、處理、傳輸、輸出感官信息。

    我們來重點說一下負責信息輸出的VR終端,它們的作用是復刻五感的體驗——

    目前我們對視覺和聽覺的模擬已經相對成熟了。

    觸覺方面,目前有類似《頭號玩家》里頭的全身觸覺體驗套件Teslasuit,可以通過電流刺激來模擬觸覺。

    圖/Teslasuit

    嗅覺方面,有個叫OhRoma的產品可以模擬戰爭中的硝煙味、僵屍撲過來時的腐爛味、女生靠近時的體香 (其實…這個產品是色情網站設計的) 等等。

    圖/Techcrunch

    隨著化學和材料學等學科的發展,理論上未來也可以合成相應的氣體固體,模擬更多嗅覺體驗,甚至味覺。

    到時候,我們會進入一個幾乎可以復原現實世界一切感官體驗的元宇宙。

    不過,畢竟一切只是「模擬」,還是很難完美復刻所有感官體驗。

    這時候,我們會嘗試進入「階段2」。

    階段 2

    腦接元宇宙

    之前我在科普 的時候就提到過「缸中之腦」實驗。

    人類的感受其實都是大腦的「騙局」:而既然大腦信號都是電信號,我們完全可以把大腦信號轉化為計算機可以讀懂的語言,反過來也可以把計算機信號轉化為大腦可以感知的電信號。

    這樣我們靠一段代碼,就可以模擬吃飯的感受。

    像是馬斯克這幾年在研究的腦機介面技術,就在努力攻克這些課題。

    圖/Neuralink

    隨著技術發展,未來我們或許完全不需要通過VR眼鏡等外接設備,也可以直接通過電信號完美復刻現實世界帶來的感官體驗。

    不過呢,還是有問題存在:我們的吃喝拉撒還是得在現實世界完成,人類無法跟現實世界完全脫節。

    一種解決方案是類似電影《黑客帝國》的場景:所有人類的肉體被妥善保存,通過營養液維持生命機能——

    圖/《黑客帝國》劇照

    這背後也有「兩顆葯丸」的倫理問題:「真實」到底重不重要?

    Anyway,即使倫理問題解決了,所有人都願意選擇在元宇宙里生活和工作了,仍然有問題無法解決:衰老與死亡。

    這時候,人類會嘗試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元宇宙——

    階段 3

    意識元宇宙

    隨著全腦模擬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未來如果我們可以像《超能查派》或《超驗駭客》一樣,直接把人類意識上載到伺服器上,同時讓意識具備自我計算機能,那麼我們可以脫離肉身完全活在元宇宙里,徹底地進化為硅基生物。

    而且我們的意識還可以無限復制,傳到全世界的各個伺服器上。

    這個哲學上的討論很多,今天就不展開了。

    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WaitButWhy的文章《What Makes You You?》。

    Anyway,假設意識本身都是「我」,那麼在意識可以備份的前提下,只要不存在全球性災難事件引發全網斷網、資料庫全毀這樣的極端情形,理論上我們都可以實現「永生」。

    不過這時候還是有問題:人們會變得不再快樂。

    這一點可能有點違反直覺,我來解釋解釋——

    大家之所以喜歡元宇宙的概念,是因為它能擺脫現實世界的諸多限制。

    比如空間限制,我們可以在元宇宙里實現瞬間移動。

    我們也可以脫離時間限制,很多動作可以有即時反饋,壓根都不需要等待。

    如果我們的意識可以上傳到元宇宙,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提高計算速度,來改變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就像劉慈欣在長篇處女作《中國2185》里頭所描述的,「虛擬人類」在兩個小時里度過了600年的演化。

    還有就是規律限制——在元宇宙里我們能做到很多違背物理學生物學規律的事情,比如你可以飛可以漂浮,就算被車撞了被劍刺了也不會真正意義上的「死亡」。

    圖/Mark Zuckerberg via FB

    而更重要的,在元宇宙里,理論上你也沒有資源限制——

    你可以擁有無限多的資源,你可以擁有無數套房、無數輛豪車、無數個名牌包包……

    只要計算資源允許,甚至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元宇宙,成為自己宇宙的「神」。

    那麼問題就來了——

    既然幾乎沒有限制,為啥還會「不再快樂」呢?

    這是因為,快樂的來源,在於「預期差」。

    幾乎什麼都做得到,要什麼就有什麼,你就不會有「求之而不得」的感覺。

    就算你得到了一切,都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意識被上載還有一個後果:我們的計算速度和准確性變強了,出現「意外」的概率很小。

    換句話說,我們的「預期」變得極其准確,這也是導致沒有預期差的原因。

    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會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

    階段 4

    孿生元宇宙

    為了製造預期差,我們會開始某種程度的自我設限,復刻真實世界中的各種規律:物理學、經濟學…創造出一個現實世界的鏡像,也就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數字孿生」。

    最簡單的做法是加入隨機數。

    就像玩游戲抽道具,把把歐皇並不會讓人沉迷,有了隨機變數自然會有意外,會有預期差。

    當然,我們也可以自我設限,讓資源不再無限 (不過這也失去了元宇宙的大部分魅力) 。

    比如說,我們可以利用我以前科普過的 ,讓元宇宙里頭的虛擬物品具備稀缺屬性。

    這么做,本質上就是讓資源不再可以隨隨便便地無限復制,那麼現實世界中的經濟規律也可以在元宇宙里頭被復刻。

    當然,這些手段其實在更早的階段就會開始發生,像是NFT在這幾年就被熱炒過幾波。

    不過在這個階段還是有兩個致命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甚至有可能讓人類不再擁有創造力。

    第一個問題是時間資源無法受限。

    上載意識後,人類實現了「永生」。

    雖然我們會自我設限,讓經濟規律重現,但我們不大可能會讓時間資源被壓縮。

    畢竟從倫理道德來看,剝奪一個人的剩餘時間,相當於主動「殺死」他。

    一旦人類擁有近乎無限的生命,他們會做什麼?

    奈飛《愛死機》第二季的《Pop Squad》 (人口警察) 給出了答案——人類將會喪失創新意願。

    劇集里的一個女性角色,她是個歌手,過去20年一直在磨煉某一段獨唱。

    圖/愛死機2

    因為她擁有了無限的時間,已經試錯了足夠多次,「從0到1」甚至「從1到100」都搭好了,所以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從100到101」的層面。

    順帶一提,這時候「繁衍後代」也會變得沒那麼重要,你甚至可以跟NPC (人工智慧) 生下後代,但很可能只是為了體驗當父母的樂趣。

    Anyway,人類創新的步伐確實會因此放緩。

    當然你也可以說,雖然是放緩,但還是在進步的;而且時間資源近乎無限,那長遠來看,人類還是在發展的。

    這時候我們還會面對另一個問題——信息繭房。

    人類知識的發展,要有信息的輸入才能有智慧的輸出。

    而在元宇宙里頭,信息的輸入源會被局限在元宇宙 (外加地球) 本身,這會限制人類知識邊界的拓展,會形成一個信息繭房。

    當然,自我演化本身也可以有輸出:因為我們對原始數據的處理會得到新的信息,會產生新的認知與洞見。

    但這些都只是人類自身活動而產生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一旦算力足夠多,每個人都可以在意識里載入所有人類已知的知識,那麼每個個體的輸入相同、處理機制也相同 (因為處理機制由輸入的信息決定) ,這樣每個個體的輸出也會相同。

    這會誕生很多科幻小說里提到的「統一意識體」。

    多樣性的美將不復存在。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破局呢?

    人類在徹底理解了元宇宙與地球之後,還是有拓展知識邊界的需求的。

    這時候,我們需要打破信息繭房,從地球外部去找輸入。

    就像我在新加坡的ArtScience Musuem (藝術科學博物館) 里頭看到的這么一句話——

    圖/狐狸

    翻譯過來就是「科學是宇宙想告知人類的,而藝術則是人類想告知宇宙的。」

    所以過往一直有所謂「飛船派」和「元宇宙派」的爭論——

    到底人類的未來,是走向外星殖民?還是成為地下運轉的伺服器?

    如果是後者,那麼一個流星過來,人類很可能會就此湮滅。

    這是包括劉慈欣老師在內的諸多科幻小說家、未來學家所擔心的;也是我開頭提到的「元宇宙可能會毀掉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

    無獨有偶,人類登月的第二人Buzz Aldrin也吐槽過:「你承諾過給我們火星殖民,現在我得到的卻只有Facebook。」

    圖/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

    你到底會選擇加入「飛船派」呢?還是「元宇宙派」呢?

    最後我想說,這兩個派別其實並不矛盾。

    這就像是投資和消費的關系一樣。

    像費雪說的,「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或者說,投資其實就是未來的消費。

    一樣的,「飛船派」是在拓寬信息源,而「元宇宙派」則是在更好地利用和處理現有的信息。

    兩者並不矛盾,可以兩者兼有。

    只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在消費上,還是該拿出一部分來投資。

    照例一張圖總結一下——

    P.S.總有一天,疫情終將過去。疫情前和疫情後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後疫情時代又有什麼投資機會呢?找天給大家聊聊不曉得你們會感興趣不,感興趣的小夥伴點個在看唄。

    「Greed is good.」

    「很帥的投資客」的所有內容皆僅以傳遞知識與金融教育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一切請以最新文章為准。

    ⚠️ 風險提示:監管風險。

  • NFT《》

  • 區塊鏈《》

  • 智能城市《》

  • 計算機視覺《》

  • 人工智慧《》

  • 本文分析師/狐狸

    圖片與編輯/狐狸

    Icon/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創/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職於麥肯錫金融機構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過雜。華爾街見聞、36氪、新浪財經、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體專欄作者,著有暢銷書《風口上的豬》《無現金時代》。

熱點內容
數字貨幣均線系統設置 發布:2025-05-14 13:10:34 瀏覽:756
suse11配置eth1網關 發布:2025-05-14 12:40:54 瀏覽:51
海外礦池選擇eth 發布:2025-05-14 12:36:00 瀏覽:1
幣圈恐懼指數查看 發布:2025-05-14 12:30:11 瀏覽:117
去衡水便民服務中心坐幾路車 發布:2025-05-14 12:22:26 瀏覽:223
區塊鏈公鏈設計理念 發布:2025-05-14 12:18:31 瀏覽:173
5號eth行情 發布:2025-05-14 12:11:52 瀏覽:244
為什麼以太坊不漲 發布:2025-05-14 12:10:56 瀏覽:955
數字貨幣發行量和價格 發布:2025-05-14 11:59:29 瀏覽:448
比特幣交易合法收入 發布:2025-05-14 11:59:28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