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二元論
① 什麼是一元論、二元論
一元論(Monism)是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原的馬原哲學學說,是本體論的分支。唯物主義的一元論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唯心主義的一元論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在唯物主義的一元論中,只有唯物辯證法的一元論才科學地論證和全面地貫徹了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的觀點。
二元論:
1、認為多樣性世界有兩個不分先後、彼此獨立、平行存在和發展的本原的哲學學說。這種學說的典型形式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在17世紀提出的「心物二元論」,即世界存在著兩個實體,一個是只有廣延而不能思維的「物質實體」,另一個是只能思維而不具廣延的「精神實體」,二者性質完全不同,各自獨立存在和發展,誰也不影響和決定誰。
2、任何將宇宙或某種東西分為兩個獨立部分的觀點。如古波斯摩尼教的善一惡二元論,柏拉圖的理念—事物二元論,康德的本體—現象二元論,以及有些倫理學所認為的在事實陳述與價值判斷之間存在著一種無法縮小差別的二元論。
(1)宇宙二元論擴展閱讀:
一元論有兩大類: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
唯物主義一元論
唯物主義的一元論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在唯物主義的一元論中,只有唯物辯證法的一元論才科學地論證和全面地貫徹了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的觀點;凡肯定世界萬物的本源是物質,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的,屬唯物主義一元論。
唯心主義一元論
凡認為世界萬物的本源是精神,主張精神為第一性,物質的第二性的,屬唯心主義一元論。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② 柏拉圖的宇宙二元論是什麼
柏拉圖企圖使天文學成為數學的一個部門。他認為:「天文學和幾何學一樣,可以靠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來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圖認為宇宙開頭是沒有區別的一片混沌。這片混沌的開辟是一個超自然的神的活動的結果。依照柏拉圖的說法,宇宙由混沌變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造物主為世界制定了一個理性方案;關於這個方案付諸實施的機械過程,則是一種想當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圖的宇宙觀基本上是一種數學的宇宙觀。他設想宇宙開頭有兩種直角三角形,一種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種是等邊三角形的一半。從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產生出四種正多面體,這就組成四種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體,氣微粒是正八面體,水微粒是正二十面體,土微粒是立方體。第五種正多面體是由正五邊形形成的十二面體,這是組成天上物質的第五種元素,叫做以太。整個宇宙是一個圓球,因為圓球是對稱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點都是一樣。宇宙也是活的,運動的,有一個靈魂充溢全部空間。宇宙的運動是一種環行運動,因為圓周運動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腳來推動。四大元素中每一種元素在宇宙內的數量是這樣的:火對氣的比例等於氣對水的比例和水對土的比例。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數目來定名,這個數目就是表現它們所含元素的比例。柏拉圖主義經常被分類為一種形而上學的二元論,有時候也被稱為柏拉圖現實主義。依據這種解釋,柏拉圖的形而上學將世界切割為兩個不同的區塊:「形式的」智慧世界、以及我們所感覺到的世界。我們所感覺到的世界是從有智慧的形式或理想里所復制的,但這些復製版本並不完美。那些真正的形式是完美的而且無法改變的,而且只有使用智力加以理解才能實現之,這也表示了人的智力並不包含知覺能力或想像力。
③ 後現代主義中二元論是什麼
摘自 《真理報 2008年7-8月刊》
在後現代「不信」的思潮中,流行著一種嚴重的謬誤,就是善惡二元論(Dualism,中文的「元」字是「本原」的意思,是一個哲學名詞)。這種二元論把父神和主耶穌基督看成是不同體的,就是看成有不同本質和特性的。這種二元論污衊上帝為「惡」,又詭詐地說耶穌基督是「善」。其實,提出這種理論的人,絕不是愛主耶穌基督的人,如果他們愛主耶穌基督就不可能不愛父神,因為主耶穌說:「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你不信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約十四:10)
聖經上使徒約翰又告訴我們:「不認父與子的,這就是敵基督的。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約二:22-23)所以,人若認子,就不會不認父;同樣地,認父的,就會認子。如果人不承認聖父和聖子有同樣的本質和特性,也就是說否認主耶穌「與父一體」(見「尼西亞信經」),那就是墜入了二元論的謬誤中。後現代的二元論是有很深遠的歷史根源的。我們在批判《達文西密碼》的時候,曾經提到過所謂「諾斯底福音書」,這些所謂「福音書」是屬於諾斯底主義的,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主張諾斯底主義的二元論。諾斯底主義的二元論,是從一元論開始的,他們認為宇宙從一個靈開始(當然不是指聖靈),認為這個靈是給世界帶來光明的移涌(移涌,Aeon,諾斯底神靈的代名詞,移涌可以生出另外的移涌,或叫「溢流」,emanate,出另外的移涌來。據說共有30個移涌,所有的移涌聚集的地方,就構成諾斯底的所謂「神的國」,他們叫它普立羅母Pleroma,是豐滿的意思),這最早的移涌就是他們的至高神。他們說,最初的移涌後來又生出很多移涌來,但是最後一個移涌卻早產了一個移涌,那就是創造物質世界的低一等的神靈,起名叫迪莫支(Demiurge),他們認為這是惡的根源,所以,諾斯底主義攻擊基督教所崇拜的創造宇宙萬有的神是「惡」的。在歷史上,二元論主要有叄種,我只作一點簡單的介紹:(一)波斯(伊朗)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是古代的二元論宗教,或者叫二元神論,因為他們認為在世界歷史開始的時候,有兩個神,一個是善神,另一個是惡神,二者是並行的,這就把世界的開端說成有兩個源頭,並且他們把整個歷史看成是這兩個神斗爭的歷史,直到最後善神在支持者的幫助下取得勝利,那將是時間的終點。這種二元論把善神和人的靈魂,都看成是善的;相反地,把惡神和物質,包括人的身體,都看成是惡的。諾斯底主義二元論主要地吸收了瑣羅亞斯德教的理論。(二)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427-347B.C.)也提出了一種不同的二元論。這種二元論對希臘和整個西方世界影響很大。他認為有兩種不同等級的存在,一種是屬靈的存在,另一種是物質的存在。柏拉圖認為,雖然物質是暫時可以消失的,但不意味著物質是壞的。諾斯底主義與這種二元論不同,認為物質是惡的,是黑暗的。《死海古卷》(TheDeadSeaScrolls)中主張有真理和謬誤兩個靈,又有光明與黑暗兩種權勢,可能是受到上述兩種二元論的影響。(叄)另一種是印度的二元論。它講有一種本質的存在,又有一種表面的生成物存在,這種二元論和佛教思想有關,他們認為,外面看得見的物質,並不是真正的存在。從而讓人厭世,使人過一種禁慾的生活。 諾斯底主義的二元論有兩個突出特點:(I)它認為最初的源頭只是一個移涌,也就是他們最初的「神」;(II)他們的計謀是用他們的「造物主」迪莫支(Demiurge),指向我們的宇宙萬有創造主耶和華神,這是對神極大的褻瀆和攻擊。在諾斯底教派中,馬西昂派(Marcion)是利用他們的二元論攻擊神最猖獗的代表,還有一派叫瓦倫廷派(Valentinus)也是如此。馬西昂利用二元論編造了所謂原初的「真神」和「世界的造物主」兩個概念,他們故意的把他們的「真神」和「世界的創造主」分開,為的是要把「世界的創造主」說成是低一等的神,並且是與「真神」相對立的,他們把「世界的造物主」迪莫支指向是「亞伯拉罕的神」,說他與最初的「真神」是「不相容」的。他們膽大妄為地說:這「造物主」就是「舊約的Yahweh(即:耶和華)一個發怒的神,甚至能夠狂怒,-他不知道憐憫,只知道嚴厲的審判。」他們敵視耶穌基督,說:「基督自己不是彌賽亞,他沒有成全舊約的斷言。」根據這種荒謬的二元論,馬西昂曾對聖經福音書和使徒書信任意刪改,挪去主耶穌大量的話語和教訓,其中刪去「神創造萬物」這樣的句子,刪去神是「主耶穌基督的父」這樣表明父神與主耶穌關系的句子。也刪掉使徒書信上所引用的舊約先知書的資料,為的是迷惑世人,掩蓋真理,不讓人們知道主耶穌的降臨,是神早已預言過的。教父愛任紐(Irenaeus)說:「他僅僅是一個人,敢於刪改聖經,並且不知羞恥地痛罵我們的神。我們要反駁他,證明他是有罪的。」("AgainstHeresies")今天,我們從後現代二元論那裡,還可以聽到這樣對父神瘋狂仇恨的叫罵聲。但是,父神的慈愛又是多麼有力地顯明出來:「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我們的神是愛世人的,愛到一個程度,連他的獨生愛子都舍棄了,為了讓世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還不足以證明神是愛嗎?
④ 二元論 是指什麼
二元論是本體論的一支,意思即宇宙由兩種主要元素組成,至於是哪兩種元素,則不同的學說不盡相同。如笛卡兒的精神與物質二元論(心物二元論),瑣羅亞斯德教的光明與黑暗二元論,如摩尼教的上帝與魔鬼二元論,甚至中國的太極,也是二元論的例子,彼此有著相類相異之處。
⑤ 二元論的代表人物是
笛卡爾是二元論的代表(特別要注意:二元分離論,不同於我國的合一論)。
也是科學物理主義的代表,現代科學無不是此為進路。
笛卡爾在其他的科學領域還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創見。他發展了宇宙演化論,創立了漩渦說。他認為太陽的周圍有巨大的漩渦,帶動著行星不斷運轉。物質的質點處於統一的漩渦之中,在運動中分化出土、空氣和火三種元素,土形成行星,火則形成太陽和恆星。笛卡兒的這一太陽起源的旋渦說,比康德的星雲說早一個世紀,是17世紀中最有權威的宇宙論。他還提出了刺激反應說,為生理學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⑥ 一元論,二元論或多元論哪個更符合實際世界
我個人更堅持二元論 很明顯 除了肉體之外 靈魂的東西主導了整個世界 靈魂是有能動性的 肉體只是靈魂的寄存體 人的能動性是基於靈魂存在的
⑦ 哲學上,二元論的根本錯誤在於
二元論和一元論一樣,它不過是一種觀點,或者說是一種主張,如同一元論一樣都無法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所謂「根本錯誤」是這種理論的競爭對手宣稱的,比如辯證唯物主義就聲稱笛卡爾的精神物質二元論是錯誤的,理由是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所以只有物質這一元。問題是唯物主義最多隻能證明人的意識是由人的大腦產生的,卻無法證明不存在完全獨立於物質之外的意識,如果考察馬哲中,你會發現很詭異的是辯證唯物主義中的那個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所不在的「客觀規律」主宰著物質,那麼自稱一元論的辯證唯物主義其實也是二元論:物質和客觀規律二元。中國版的辯證唯物主義也可以看作是矛盾二元論,因為這個哲學聲稱一切事物都有矛盾、運動是事物存在的方式而運動是由矛盾引起的……
同樣地,二元論的問題在於無法證明宇宙確實是由二種元素而且是他主張的那兩種元素構成。
二元論屬於本體論,主張世界(宇宙)由兩種不可缺少但又相互獨立的元素構成,精神和物質二元論只是其中一種。
如果你要完成作業,那麼還是抄書好了,書上說,只有馬哲是真理,其他都有「根本錯誤」。
⑧ 什麼是一元論,二元論,不可知論。。。
一元論:世界萬物歸結為一種本原的哲學學說,凡肯定世界萬物的本原是物質的,屬唯物主義一元論;凡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精神的,屬唯心主義一元論;凡認為物質或精神統一為另一實在者,是其性質的不同表現,屬中性一元論.
二元論把世界本源歸結為兩種互不幹涉的本源的哲學學說。人類哲學史上持有這種學說的人很少,最著名的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但一般哲學史研究還是把柏拉圖放在唯心主義范疇研究)和法國數學家笛卡爾。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
不可知論:認為人類不能(至少不完全能)認識這個世界,這是很多科學家,無神論者的哲學觀。比如當代的比爾蓋茨和巴菲特都是不可知論者,一般中國大陸哲學研究者將不可知論視作唯心主義認識論來批判。但實際上「不可知論」的合理性誰也不能否認,由於器官結構和其它認識局限性,人類在很多問題註定是無知的。因此不可知論者一般都否認「先知先覺」的存在(當然中國人對此有抵觸情緒),是近代自然權利論的重要哲學依據,為人類思想進步的貢獻不可估量。
⑨ 什麼是二元論
二元論是本體論的一支,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試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源對立哲學觀點。二元論主張世界有精神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它和一元論相對立。由於二元論實際上堅持了物質與意識彼此並沒有前提關聯(或是互為前提),容易被一些唯物論者認為是唯心的,實際上,二元論的概念決定了它不能偏向其中任何一方。
二元論(alism)的概念是很晚才提出的;二元論的觀點自古希臘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圖。
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它和一元論相對立。哲學史上典型的二元論者是17世紀法國哲學家R.笛卡爾。他認為,意識和物質是兩種絕對不同的實體,意識的本質在於思想,物質的本質在於廣袤;物質不能思想,意識不會廣袤;二者彼此完全獨立,不能由一個決定或派生另一個。事實上兩者都存在著差別。
哲學史上還有一些哲學家的思想體系中包含有二元論的因素。如17世紀荷蘭的B-斯賓諾莎即有與二元論相對的一元論之說:「神」即自然,它是世界的唯一實體,強調物質第一,它是根本存在,精神其次,物質不存在精神也不存在。
二元論把物質的派生物精神當作完全脫離物質而獨立的東西,因而不能科學地解決世界的本源問題。同時,由於它違背了科學所證明的基本事實,故也不能真正將物質與精神絕對獨立的原則貫徹到底。笛卡爾為了說明物質實體和精神實體的來源,不得不承認上帝是「絕對的實體」,無論物質實體,還是精神實體,都得依賴於「上帝」。這樣,他的二元論最後還是倒向了客觀唯心主義的一元論。
⑩ 關於宇宙中真實(真正)的悖論:時間空間即不可能是無限的又的確是無限的的二元論(即著名的二律背反!)
悖論很多,要等驗證過的事實出現,才能留下其一或者證明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