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烏托邦幣圈

烏托邦幣圈

發布時間: 2022-04-07 01:41:43

Ⅰ 如果你可以創造一個烏托邦,那個烏托邦的經濟系統是什麼樣的

烏托邦?呵呵,很有意思但是很老套的一個想法。
首先,烏托邦應該就是自給自足的一個經濟體。注意,我說的是自給自足,不是封閉的經濟體。外來的產品有,但是和本國生產的產品比較接近,不存在巨大差異或者是依賴性需求。
其次,烏托邦應該是沒有貨幣的。個人財富的分配方式是按需分配。人們的慾望簡單也可以滿足。人員自律性較高。
再次,物質生產極大化。通過簡單的勞動可以滿足社會全體的各種需求。
不知道這樣回答是否正確。

Ⅱ 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講的是什麼內容﹖

在《烏托邦》一書中,他描述了一個他確切命名為「烏托邦」的神奇島嶼,那裡發展著一個田園般的社會,不知道有稅捐、苦難扣偷盜,他認為烏托邦社會的第一優點就是「自由」。
他這樣描寫他的理想國:幾十萬人生活在一個島上,公民由家庭組成、50個家庭組成一組,選舉出首領——「西佛格朗特」。那些「西佛格朗特」組成議會,從4個候選人中選出一個君主。君主是終身制的,但假如他實施暴政的話,人們可以解除他的職務。烏托邦島使用僱傭軍——「扎泊列特」來應付戰爭。這些士兵被看作是戰爭期間與敵人廝殺的人。這樣,工具在利用時就被摧毀了。不會有軍事政變的危險。
在烏托邦里沒有貨幣,每個人都在市場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樣的,門上沒有鎖,每個人都必須每1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為了不讓人在習慣中僵化。游手好閑是不允許的。沒有家庭主婦、神甫,沒有貴族,沒有僕人,沒有乞丐。這就使得每一天的勞動都簡化成6個小時。
所有的人都有服兩年農役的義務,以便供應免費市場。假若通姦或是有逃離島嶼的企圖的話,烏托邦公民就失去了他的自由身,成為奴隸。那時,他必須整天勞累,服從老同胞的命令。

Ⅲ 莫爾認為在烏托邦中商品貨幣關系是怎樣的

莫爾認為在烏托邦中商品貨幣關系已經不存在。因為烏托邦人生產的不是商品,而是直接滿足社會全體成員需要的產品。沒有商品生產,也就沒有商品交換。因此,貨幣也就隨之廢除。在最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中,幾乎都把商品貨幣關系當作是永恆的自然現象,這使莫爾大大高出於同時代的思想家。但是,莫爾並不懂得商品貨幣關系消亡所應具備的條件。他企圖在小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下取消商品貨幣關系,這只能是一種十足的空想。

比特幣是金融行業的烏托邦嗎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在一根根上下都沒有邊界的「蠟燭圖」上,比特幣正在呈現出一種近乎「瘋狂」的節奏,這會是它滅亡的前奏嗎?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在一根根上下都沒有邊界的「蠟燭圖」上,比特幣正在呈現出一種近乎「瘋狂」的節奏,這會是它滅亡的前奏嗎?
「瘋狂」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在哲學家的眼裡,肯定不是什麼好事,否則也不用將其與「滅亡」聯系在一起,但在沉醉於互聯網世界裡的人們看來,「瘋狂」卻是毀滅舊世界的通途。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人們就一直幻想著能夠找到一種能夠超越國家差異、地理限制與文化障礙的生活方式,即哲人眼裡的「烏托邦」,但在草根看來卻是「極樂園」。而一種自由、保值、開放而又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則是連接現實世界的最後一級階梯。
當電子郵件超越傳統的地理限制實現了信息的自由流動,Facebook創建了網路地球村……網路信奉者認為,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打通,實現一個真實世界的「極樂園」已經近在咫尺。然而,就是這個「極樂園」即將徹底融入現實世界之時,它的一個重要載體——貨幣,遇到了來自現實社會的否定。
在現實世界的貨幣發行者看來,像比特幣這種毫無價值支撐的虛擬產品,是根本不能成為貨幣流通的,因為它缺少作為貨幣的一個最基礎條件——信用。有人說,網路虛擬貨幣本身就是一個沒有任何價值的「數字鬱金香」,它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供人們體驗從「極樂園」到「失樂園」的心理摧殘。甚至有陰謀論者認為,比特幣的創始者中本聰,都很有可能不是一個真實的人,而是一個創造比特幣而又從中牟利的神秘組織。
從中國大媽到格林斯潘,不管你願不願意看到,這個世界已經到處充滿了比特幣稀里嘩啦的聲音,盡管這種聲音並非來自真實貨幣在口袋裡的摩擦,而是來自於鍵盤的敲擊與嘴唇間的震顫。也許有一天,比特幣的擁躉真的會體驗到「失樂園」的痛苦,但不管怎麼說,我們依然有理由對比特幣的未來持敬畏之心,因為現實世界的貨幣運行法則著實是讓人傷透了心。
截止到目前,比特幣仍舊堅挺的活著,已經經歷了近八年的風風雨雨。萊特幣、瑞泰幣、微盟幣、狗狗幣也在不斷的助推比特幣的前進。

Ⅳ 烏托邦utp是什麼是不是騙人的

烏托邦做的是要打造區塊鏈中的支付寶--U付寶,核心是建立UT匿名穩定幣生態應用。平台有理財、交易所、聊天軟體、商城等等板塊,都用ut支付,包括實體點掃碼支付,大額匿名轉賬等,錢能做到的,ut都可以做到,utp是原始股,持utp者都是U付寶的股東,所以後續utp價值很大!

Ⅵ 烏托邦app下載

「烏托邦」是一款賦能所有社群運營者的專業社區工具。開放的定製化功能和運營玩法,幫你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烏托邦社區。

亮點功能

- 【公開群聊】用子話題的形式創建細分的公開群,成員可有選擇性的加入,實現社群中成員的重新組織,更高效的運營社群
- 【打卡】定製不同的打卡活動,滿足各類社群打卡需求,豐富你的社群內容
- 【許可權】利用自由度更高的成員許可權管理,靈活管理用戶,營造更理想的社區交流氛圍,保護社群文化不被稀釋
- 【分區】創建不同分區,讓不同的話題與興趣都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 【激勵】由經驗和虛擬貨幣組成的激勵系統,可以根據當前需求調整不同的激勵項目與額度,精準影響用戶行為,實現運營目標
- 【收益】獲得與付出匹配的收益,24小時隨時可提現,樂於長期受益,才能更好的維護社區

Ⅶ 什麼叫做烏托邦

西方烏托邦思想雖可追溯得很遠,但其獨立的發展和眩目的繁榮還是在近代——自托馬斯·莫爾以降。是莫爾造出了「Utopia」這個詞並開創了這一運動。

英國人托馬斯·莫爾在其《烏托邦》一書正式刊行之前,曾在致他的朋友伊拉斯莫斯的信中談到這書,他開始還是直接用拉丁文「Nusquama」(「烏有之鄉」),後來,在1516年11月12日致伊拉斯莫斯函中,莫爾第一次把希臘語中的「ou」和「topos」綴合為一個新詞「utopia」,其中「u」是拉丁文對「ou」的譯法;表示否定和沒有,「topia」是「topos」的變形,表示地方,地區。這看來還是「烏有之鄉」的意思,然而,「u」和希臘語的另一個詞「eu」(表示好、理想、完善、繁榮等肯定意義)也有一種聯系,後來,在莫爾書正文的前面,虛擬了烏托邦一位詩人的詩句,詩中認為自己的國家合適的名稱並不是「utopia」而應稱之為「eutopia」——「一個福祉之鄉」(a place of felicity)。在此,前綴「u」看來既可以使人聯想到「ou」(否),也可以使人聯想起「eu」(好),而玩心甚重,有新詞癖的莫爾甚至是有意開這樣一個玩笑也未可知,要不他為什麼不直接用「nusquama」呢?他也許故意讓這個詞帶上一點隱含有雙重意義的模糊性。這樣,「utopia」這個詞可以說一開始就有否定和肯定兩層含義,它否定的是地方,肯定的是制度,合起來就表示「一個美好的、但子虛烏有的地方」。

這樣,我們就不妨簡明扼要地說,一個是空想,一個是理想;一個是虛擬、假託、想像與非現實,一個是美好、幸福、可欲與令人嚮往,這大概就是烏托邦理論的兩個最重要特徵了。用「理想」(ideal)一詞可以表示這樣兩層意思∶既表示「好」又表示「非現實」,但我們在此還是想先區分開這樣兩層意思,故而我們在此使「理想」主要表示「好」的意思,而用「空想」表示「非現實」的意思。說「空想」可能言重了一點,因為在我們現在的語匯中,「空想」已帶有一些貶義,但在此我要請讀者留意我是在並無貶義的情況下使用這詞的。
參考資料:http://www.phil.pku.e.cn/personal/hehh/xszz/dxll/15.htm

Ⅷ 烏托邦是指什麼

說起烏托邦,一種解釋就是盡善盡美的理想世界,或完美的最終解決。理想與烏托邦有一根本不同點,這就是理想未必是無法實現的,而烏托邦則肯定無法實現。烏托邦永遠只能存在於人類的意識和文字中。烏托邦必然要有完美的性質,理想卻不必。現代化是許多不發達國家和民族的理想,但它並不等於人間天堂。追求這一理想的人也不一定將它視為問題的最終解決。理想不一定是現實的批判與否定,烏托邦卻總是作為現實的對立面出現。由此可見,理想與烏托邦之間有重要的區別。但它們有一共同的本原,這就是人類希望與夢想的本能。理想是它的一般表現,而烏托邦是它的最高形式。誇父追日,西西弗斯永遠推石上山,則是它永恆的象徵:追求完美,而不是達到完美。

附: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隨著人文主義思想解放運動的拓展,涌現出以托馬斯·莫爾(1478—1535)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主張。當時的人文主義知識精英,普遍地渴望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資本主義新型社會。與此不同,托馬斯·莫爾則以更為深邃的目光和超前的「天才」 構想,從不同的角度與層次批判黑暗社會,在否定私有制的基礎上,設計出財產公有、共同勞動、按需分配的社會方案,為人們的進步追求描繪了美好的社會圖景。

在此前的西方歷史上,雖不乏對「公有」 社會朦朧嚮往,但卻無人對「公有」的前提與內涵作出合理而系統的闡釋。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主張建立「財產公有」的「理想國」。不過,他倡導的則是在維護奴隸制剝削制度與社會等級制度基礎之上的奴隸制階級內部的財產「公有」與「共享」。中世紀西歐農民反封建的宗教異端運動,曾經廣泛宣傳原始基督教或原始公社的財產公有與權利平等,反對貴族的特權與敲剝,有的還傾吐出「當亞當耕田、夏娃織布時,誰是貴族」的呼聲,但卻沒有從制度上尋找到現實苦難的根源與實行「公有」的方案。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隨著社會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的過渡,廣大下層民眾在承受封建壓迫剝削的同時,更面臨著資本原始積累帶來的災難,16世紀初在英國開始的「圈地運動」,就堪稱這一災難的典型。如此嚴酷的社會現實,將社會不平等的深層次根源逐漸暴露出來,促使人們進行反思與批判,托馬斯·莫爾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爾出生在英國倫敦的富有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曾在牛津大學等地攻讀古典文學與法學,並曾從律師起步走進社會,步入政壇,最後成為王國的首席大法官。後因反對英王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而被監禁處死。莫爾不僅社會閱歷豐富,而且學識廣博。他不僅對基督教神學懷有濃厚的興趣,而且精通希臘古典文化,深受柏拉圖思想的影響。同時,莫爾也飽受人文主義思潮的熏陶,有著 「人本」精神的博大情懷。所有這些,都使他對現實深層反思,將其對社會黑暗的批判與對美好社會的嚮往付諸於筆端,於1516年撰寫出《烏托邦》這一著作。在此書中,莫爾採用了人文主義時代常見的敘述方式,運用了游記體小說的表現形式,將自己的現實思考和對未來憧憬借一位航海者拉斐爾·希斯拉德之口講敘出來。

在《烏托邦》一書中,莫爾對當時的英國社會予以辛辣、深刻的嘲諷與抨擊。在他看來,都鐸王朝君主獨裁暴戾,醉心於擴張掠奪,朝廷政治腐敗黑暗。而在地方,貪得無厭的貴族豪紳為謀取暴利,不再滿足於祖傳地產的租金,公然用暴力和欺詐將大量耕地圈佔起來作為牧場養羊。無數農民被驅除出家園後,被迫離鄉背井,四處流浪。一些人為謀生計,只好盜竊;或沿路乞討,轉死溝壑。王國政府不但不憐憫流民,反而用血腥法令懲處流浪與乞討,將他們監禁甚至處以死刑。對此,莫爾指出,向來馴服的羊,「現在卻變得很貪婪,很兇蠻,以至於吃人」,並將田地、家園和城市「蹂躪成廢墟」。同時,社會道德風尚日益衰落,富有的人盡情享樂,欺詐掠奪成風,妓院林立,賭場遍地。在批判社會黑暗時,莫爾並沒有簡單地停留在對社會現象的描述上,而是以犀利、敏銳的眼光從制度的深層次本質上來分析。他指出,私有制是社會病態與悲劇的最終根源,因為它以金錢的價值來衡量一切, 導致人們見利忘義,造成社會嚴重的貧富分化。他斷言,「如不徹底廢除私有制,產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類不可能獲得幸福」。

在大膽揭露社會黑暗、徹底否定私有制的基礎上,莫爾設計出一個在所謂「烏托邦」島國的公有制的社會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包括總督在內的各級官員由選舉產生,除總督外所有官員基本上是一年一換。任何涉及到國家的要政,總督、官員都不能自作主張,而須經過「議事會」討論,以防個人專制統治。在經濟上,「烏托邦」徹底廢除了私有制,實行財產公有制,「一切歸全民所有」,在政府的有計劃組織下,人們實行普遍的義務勞動制,輪流到農場去務農,此外還得學一門手工技藝,取消商品、貨幣和市場,消費品按需分配。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妥善地安排勞動、娛樂與休息, 每天只工作6小時,其餘時間用來從事自己喜歡的業余文化活動,人們的服裝都統一式樣,只有男式女式、已婚未婚之別,「外套顏色全島一律,乃是羊毛的本色」。就餐在公共食堂,看病有公共醫院。由於物資充足,生活有保障,這里既沒有盜賊、乞丐,也看不到窮人。在道德風尚方面,烏托邦的人勤奮敬業,崇尚簡朴,遵守法令,樂於助人,鄙視懶惰與奢侈腐朽。這里禁止嫖賭、飲酒、欺詐、陰謀、私通、虐待等罪行。人們視金銀如糞土,用金銀來鑄造糞桶溺盆等。在信仰方面,烏托邦盛行多神崇拜與宗教寬容,但人們逐漸皈依崇高的基督教。教士主持禮拜,掌管宗教儀式,監察社會風紀。總之,在莫爾的眼中,烏托邦是一個政治清明、社會平等、民眾樂業、道德崇高的美好社會。

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理想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他對有關國家官員實行選舉與輪換、政府決策程序的構想,突破了封建君主政治傳統的禁錮,深深地隱含著近代民主、平等的意識。他所設計的「公有」社會模式,超越了人文主義思潮的界限,否定了包括新興資本主義在內的一切剝削制度,體現了對廣大下層民眾更為寬廣的人本情懷。所有這些,都朦朧地反映了早期無產者對未來社會的嚮往,對後來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莫爾當之無愧地成為近代空想社會主義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但也應當看到,莫爾的「烏托邦」有著十分明顯的思想缺陷。莫爾生活的時代,封建自然經濟尚未完全解體,新興的資本主義正處於工場手工業的初期階段,無產者還沒有形成一個階級。曾經長期在封建王國政府擔任要職的莫爾,雖然受到人文主義的影響,但對未來社會的考量,遠不具有科學的眼光。正是由於時代與階級的局限,莫爾將「烏托邦」建立在農業與手工業相結合的經濟基礎上,期冀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水平上建立起美好的「公有」社會。因此,「烏托邦」不僅保留了奴隸勞動,而且排斥商品經濟,規劃出統一格調的平均主義的生活模式。這樣一種鏡花水月式的「桃花源」,當然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Ⅸ 烏托邦是什麼意思啊

烏托邦(Utopia)本意為「沒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為還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譯也可以理解為「烏」是沒有,「托」是寄託,「邦」是國家,「烏托邦」三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即為「空想的國家」。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托馬斯·莫爾(英國人)在他的名著《烏托邦》(全名是《關於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中虛構了一個航海家——拉斐爾·希斯拉德航行到一個奇鄉異國「烏托邦」的旅行見聞。在那裡,財產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大家穿統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廳就餐,官吏是公共選舉產生。他認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必須消滅它。

中文名:烏托邦
外文名:Utopia
首都:亞馬烏羅提城
經濟制度:共產主義制
官方語言:烏托邦語
人口數量:大約3240000人
GDP總值:無限大
人均GDP:無限大
政治制度:議會制
人類發展指數:1.000(最高)
基尼指數:0(收入絕對平均)
最高首腦名稱:總督
地方官員名稱:攝護格朗特、特朗尼菩爾
法律體系:烏托邦法系
建國國父:國王烏托普
國慶日:公元前205年
貨幣:無,按需分配

Ⅹ 誰對《烏托邦》有獨到見解嗎看過的請進~

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是中國學者眼中的烏托邦
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1284

這是中國信徒眼中的烏托邦
http://mb-soft.com/believe/tcc/utopiani.htm

熱點內容
量化區塊鏈 發布:2025-05-15 08:55:03 瀏覽:758
蕭山去市民中心 發布:2025-05-15 08:54:26 瀏覽:567
以太坊9月13 發布:2025-05-15 08:48:57 瀏覽:541
庄怎樣拉升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15 08:40:54 瀏覽:831
深圳區塊鏈微信 發布:2025-05-15 08:34:55 瀏覽:792
國池保護比特幣 發布:2025-05-15 08:18:49 瀏覽:842
以太坊注冊贈送 發布:2025-05-15 08:04:16 瀏覽:526
和彩雲合約服務怎麼取消 發布:2025-05-15 08:01:19 瀏覽:430
今日eth多頭發行行情 發布:2025-05-15 08:01:16 瀏覽:136
會展中心去哈西站 發布:2025-05-15 07:56:58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