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元星
❶ 5元宇宙星神玩具怎麼玩
宇宙星神每周累計簽到7天就可以參加星神超級玩具抽獎。連續簽到7天就有機會獲得宇宙星神星神超級大玩具哦。大家記得簽到哦。
❷ 宇宙最早的行星
白矮星
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恆星。因為它的顏色呈白色、體積比較矮小,因此被命名為白矮星。
也有人認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狀星雲。
白矮星屬於演化到晚年期的恆星。恆星在演化後期,拋射出大量的物質,經過大量的質量損失後,如果剩下的核的質量小於1.44個太陽質量,這顆恆星便可能演化成為白矮星。對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認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狀星雲(是宇宙中由高溫氣體、少量塵埃等組成的環狀或圓盤狀的物質,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個溫度很高的恆星——中心星)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經基本耗盡,整個星體開始慢慢冷卻、晶化,直至最後「死亡」。
白矮星具有這樣一些特徵:
(1)體積小,它的半徑接近於行星半徑,平均小於10的3次方千米。
(2)光度(恆星每秒鍾內輻射的總能量,即恆星發光本領的大小)非常小,是正常恆星平均的10的3次方分之一。
(3)質量小於1.44個太陽質量。
(4)白矮星密度高達1,000,000 g/cm3(地球密度為5.5g/cm3),一顆與地球體積相當的白矮星(比如說天狼星的鄰星Sirius B)的表面重力約等於地球表面的18萬倍。假如人能到達白矮星表面,那麼他休想站起來,因為在它上面的引力特別大,以致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體重壓碎了。
(5)白矮星的表面溫度很高,平均為10的3次方℃。
(6)白矮星的磁場高達10的5次方--10的7次方高斯
目前人們已經觀測發現的白矮星有1000多顆。天狼星(Sirius)的伴星是第一顆被人們發現的白矮星,也是所觀測到的最亮的白矮星(8等星)。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銀河系中有488顆白矮星,它們都是離太陽不遠的近距天體。根據觀測資料統計,大約有3%的恆星是白矮星,但理論分析與推算認為,白矮星應佔全部恆星的10%左右。
白矮星是一種很特殊的天體,它的體積小、亮度低,但質量大、密度極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發現的白矮星),體積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質量卻和太陽差不多!也就是說,它的密度在1000萬噸/立方米左右。
白矮星是一種晚期的恆星。根據現代恆星演化理論,白矮星是在紅巨星的中心形成的。
當紅巨星的外部區域迅速膨脹時,氦核受反作用力卻強烈向內收縮,被壓縮的物質不斷變熱,最終內核溫度將超過一億度,於是氦開始聚變成碳。
經過幾百萬年,氦核燃燒殆盡,現在恆星的結構組成已經不那麼簡單了:外殼仍然是以氫為主的混和物;而在它下面有一個氦層,氦層內部還埋有一個碳球。核反應過程變得更加復雜,中心附近的溫度繼續上升,最終使碳轉變為其他元素。
與此同時,紅巨星外部開始發生不穩定的脈動振盪:恆星半徑時而變大,時而又縮小,穩定的主星序恆星變為極不穩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內部的核反應也越來越趨於不穩定,忽而強烈,忽而微弱。此時的恆星內部核心實際上密度已經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噸左右,我們可以說,此時,在紅巨星內部,已經誕生了一顆白矮星。
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的質量絕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體積很小。比如氫原子的半徑為一億分之一厘米,而氫原子核的半徑只有十萬億分之一厘米。假如核的大小象一顆玻璃球,則電子軌道將在兩公里以外。
而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電子將脫離原子核,成自由電子。這種自由電子氣體將盡可能地佔據原子核之間的空隙,從而使單位空間內包含的物質也將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說,這時原子核是「沉浸於」電子中。
一般把物質的這種狀態叫做「簡並態」。簡並電子氣體壓力與白矮星強大的重力平衡,維持著白矮星的穩定。順便提一下,當白矮星質量進一步增大,簡並電子氣體壓力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縮,白矮星還會坍縮成密度更高的天體:中子星或黑洞。
白矮星是恆星演化末期產生的天體。這些恆星不能維持核聚變反應,所以在經過氦(He)閃進化到紅巨星階段之後,他們會將外殼拋出形成行星狀星雲,而留下一個核聚變產生的的高密度核心,即白矮星。
由於缺乏能量的來源,白矮星會逐步釋放熱能而發光而冷卻。其核心靠電子的斥力對抗重力,其密度可達每立方厘米十噸。電子斥力不足以支持超過1.4倍太陽質量的白矮星,外殼的重力會進一步使恆星塌縮成中子星或者黑洞。這個過程中經常伴隨著超新星爆發。
釋放能量會造成恆星逐步冷卻,表面溫度逐漸降低,恆星的顏色也會隨之變化。經過數千億年之後,白矮星會冷卻到無法發光,成為黑矮星。但是目前普遍認為宇宙的年齡(150億年)不足以使任何白矮星演化到這一階段。
【形成】
白矮星是中低質量的恆星的演化路線的終點。在紅巨星階段的末期,恆星的中心會因為溫度、壓力不足或者核聚變達到鐵階段而停止產生能量(產生比鐵還重的元素不能產生能量,而需要吸收能量)。恆星外殼的重力會壓縮恆星產生一個高密度的天體。
一個典型的穩定獨立白矮星具有大約半個太陽質量,比地球略大。這種密度僅次於中子星和誇剋星。如果白矮星的質量超過1.4倍太陽質量,那麼原子核之間的電荷斥力不足以對抗重力,電子會被壓入原子核而形成中子星。
大部分恆星的演化過程都包含白矮星階段。由於很多恆星會通過新星或者超新星爆發將外殼拋出,一些質量略大的恆星也可能最終演化成白矮星。
雙星或者多星系統中,由於星際物質的交換,恆星的演化過程可能與單獨的恆星不同,例如天狼星的伴星就是一顆年老的大約一個太陽質量的白矮星,但是天狼星是一顆大約2.3個太陽質量的主序星。
白矮星螺旋
在大約1,600光年遠的一個叫做J0806的非常著名的雙星系統里,兩個緻密的白矮星每321秒繞各自的軌道旋轉一周。錢德拉天文台天文學家的X射線波段數據分析反駁了一個已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觀點:這兩顆白矮星的短軌道周期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當他們的螺旋湊的越近,他們的周期越短。即使它們是分開有80,000公里的兩個星(地球與月亮的距離是 400,000 公里),它們也註定要合並的。根據這個藝術家般的觀點描述,著名的J0806系統螺旋毀滅的原因便是同愛因斯坦相對論中預言的那樣:白矮星由於重力波產生的影響而最終喪失它的軌道能量。事實上,J0806可能是我們銀河系重力波最明亮的光源之一,可以直接利用未來設立在太空的重力波工具捕獲。
這兩顆白矮星會很快碰撞合並在一起,如果質量足夠大,就會演變成中子星; 如果質量不到1.4倍太陽的質量,那麼合並成一個「大的」白矮星。
❸ 什麼星比太陽大宇宙中最大的星又是什麼星
首先很高興看到你的問題!我們居住在地球上,一顆直徑約為12800公里的行星上,它非常的大,對於人類毫無疑問的講,它是一個巨無霸。但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太陽是一顆恆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更是地球的33萬倍,可見它如此的巨大,對太陽來講,只需生產一個巨大的黑子,就能將地球的物種滅絕了。那麼太陽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呢?
宇宙大爆炸後的1億年後,氫氣開始在引力的作用下快速的凝聚,早期宇宙中的氫氣質量佔比最大,當越來越多的氫氣凝聚時,溫度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最終氫原子開始衰變並釋放出能量,這就是核聚變,當氫融合為氦元素的時候,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誕生了,宇宙中的第一道光出現了。早期的恆星都非常的巨大,它們的壽命超級短暫, 只能維持100萬年的時間,就會走向滅亡,塌縮為宇宙第一批黑洞!
❹ 宇宙怎樣形成還有星球行星那些從哪裡來
開始的時候就是一些或大或小的宇宙塵,小的就和普通塵埃一樣,大的則可能類似岩石大小,而且有密集的地方有稀鬆的地方,無規則運動中相互撞擊粘連到一起,漸漸由於引力和撞擊力等原因在圍繞大的質心運動時候自身旋轉起來,然後將周圍更多的宇宙塵裹到一起,漸漸就形成了星球。星球的種類最基本的分為恆星和行星,恆星就是類似太陽一樣的自身發光發熱的星球,它們主要由氣態的氫和其同位素等組成,在不停的發生聚變反應。太陽這樣的屬於恆星中的正處壯年的恆星,不同大小的恆星衰亡後的結局不同,類似太陽以及更小的最終將會塌陷成為白矮星,更大一些的會變為中子星,密度更大,類似太陽這么大的天體如果塌陷為中子星也就一個籃球大小;再大的可能就會塌陷為黑洞了,密度比中子星還要大很多。 行星的話分為倆類,一種是類似地球這樣的由較多較重元素組成的鐵核的固態星球,另一種是類似木星土星一樣的氣態星球,甚至有人認為這類的行星其實是不完全的較小的恆星,只是由於體積質量不夠大沒有足夠的壓力開始聚變反應,密度遠遠小於類地星球。
❺ 宇宙有幾多顆恆星
可見光望遠鏡大約能觀測到以太陽為中心半徑5000光年范圍內的恆星,而銀河系的半徑達5~6
萬光年,太陽距銀河系中心約3.3萬光年,距太陽最遠的銀河系恆星達9萬光年。根據目前推斷,銀河系大約有4000億顆恆星,正負誤差為50%,因此,銀河系的恆星數為2000億~6000億顆。
宇宙中有1000億~2000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如果銀河系的恆星數量以最低的2000億顆計算,由此推算出的宇宙中的恆星數量為2×1022~4×1022顆,即20萬億億~40萬億億顆。
❻ 宇宙中幾大行星
太陽系有幾大行星呢
太陽系裡有八大行星,他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大系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類地行星的范疇;木星、土星都是氣體巨星(大部分都是由氫氣和氦氣組成的巨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則是冰巨星(所含的元素大部分都比氫氣和氦氣重)。
圖解:我們的太陽系是由一些繞太陽軌道有序運行的行星組成的。
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它最開始被CLyde Tombaugh發現時被認為是太陽系行星中的一員。但是,它現在已經被重新認定為柯伊伯帶(太陽系外圍的一群冰凍星體)中最大的得天體之一。2006年,當一群天文學家決定給行星下一個正式的定義時,冥王星被從行星的地位上降格了。
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行星是「一個具有以下特質的天體:(a)圍繞太陽有軌道運轉的 (b)質量必須足夠大到能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 (c)清除軌道的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他更大的天體。」由於冥王星是柯伊伯帶的一部分,因此不符合第三條標准,所以沒有被納入行星范疇,而被認定成為矮行星。其他矮行星還有穀神星,妊神星,鳥神星以及,鬩神星。
冥王星擁有大氣層、鮮明的表面特徵以及至少五顆衛星,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復雜的矮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令人驚訝的行星之一。2015年7月,新地平線號飛過這顆我們最喜歡的矮行星時,科學家們任然在這個遙遠的世界裡發現新的驚人細節。
太陽系是太陽和圍繞太陽運動的物體組成的行星系統,這些物體直接或間接地受引力約束。在直接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最大的是八大行星,其餘的則是一些稍小的天體,例如五大矮行星和小型太陽系天體。間接繞太陽運行的天梯是那些衛星們,有兩個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
太陽系在46億年前通過一個巨大的星際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形成。太陽佔了星系中絕大部分的質量,剩下的質量中大部分由木星佔領。四個小一點的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由岩石和金屬組成的類地行星,四個外行星是比類地行星大得多的巨型行星。其中最大的兩顆,木星和土星,是由氫氣和氦氣組成的氣體行星;最外層的兩顆,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星,主要由被稱為揮發物的熔點相對高於氫和氦的物質組成,例如水、氨和甲烷。所有八顆行星的軌道幾乎都是圓形的,位於一個近乎平坦的圓盤內,這個圓盤被稱為黃道。
太陽系同樣含有更小一些的天體。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主要包含由岩石和金屬組成的類地行星類天體。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是柯伊伯帶和散射盤,他們是海王星外的天體群,主要由冰組成,在他們之外的是新發現的小型靜止天體群。在這些天體中,有幾十甚至上萬個大到足以在引力的影響下進行自轉的物體。這些天體被歸類為矮行星。已確定的矮行星包括小行星穀神星和海王星外天體冥王星和鬩神星。除了這兩個區域,其他各種各樣的小體種群,包括彗星、人馬和行星際塵埃雲,也可以在各個區域之間自由旅行。六顆行星,至少四顆矮行星,以及很多更小的天體都有天然衛星繞著他們旋轉,這些衛星通常被稱作月球。每個外行星都被由塵埃和其他小天體組成的行星環所環繞。
太陽風,一股由太陽向外釋放的帶電粒子束,在星際物質間形成一個類似氣泡的的區域,被稱作日球層。日球層是太陽風的壓力與星際物質的壓力相等的點,它延伸到散射盤的邊緣。奧爾特雲,被認為是長周期彗星的來源,也可能存在於比日球層遠1000倍的地方。太陽系位於獵戶臂內,距離銀河系中心26000光年。
❼ 什麼是元星系
中文名稱:原星系
英文名稱:protogalaxy
定義:宇宙演化到復合期後形成的氣體雲團塊,它們在引力作用下坍縮,進而演化為星系。
簡單來說,就是星系的胎兒期和嬰兒期
星系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宇宙大爆炸初期只是形成了很多氫和氦,這些元素不斷聚集,並且旋轉,一大團物質,沒有光和熱,沒有輻射。但是一團團物質間有明顯空隙,就是原始星雲了。
後來不斷演化,發展,不斷有恆星產生,星雲的數量越來越少,就是原星系了。
❽ 宇宙中有多少個恆星
人們總是說天上的星數不清,其實,凡是用肉眼能看見的星,還是可以數得清的。
天文學家把天空的星星,按區域劃分成88個星座。其中,北部天空(以天球赤道為界)有29個星座;南部天空有46個星座,跨天球赤道南北的有13個星座。只要我們有耐心,數完一個星座裡面的星星,再數下一個星座,是能數清用肉眼能看得見的星星。據天文學家計算的結果:0等星6顆;1等星14顆;2等星46顆;3等星134顆;4等星458顆;5等星1476顆;6等星4840顆……總共不超過7000顆。
如果我們藉助望遠鏡,情況就不同了,哪怕用一台小型天文望遠鏡,也可以看到5萬顆以上的星星。現代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能看到10億顆以上的星星。
其實,天上星星的數目還遠不止這一些。宇宙是無窮無盡的,現代天文學家所看到的,只不過是宇宙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❾ 宇宙中除九大行星以外還有叫什麼的,我問的是行星,不是和太陽並列的恆星
宇宙浩瀚無邊,你所說的9大行星,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從定義你就可以看出,宇宙中有以現在技術手段無法確定的數以億計的行星。
目前太陽系內有8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原先被認為是冥王星衛星的「卡戎」和一顆暫時編號「2003UB313」(齊娜)的天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行星定義委員會稱,不排除將來太陽系中會有更多符合標準的天體被列為行星。目前在天文學家的觀測名單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義的太陽系內天體就有10顆以上。
❿ 宇宙中最亮的星是什麼多遠
我暈,樓上幾位看清樓主問的問題了嗎!誰問你們視星等了?!宇宙中最亮的應該屬於類星體或超新星爆發了,超新星可能存在宇宙的 任何地方,爆發時釋放的能量是太陽的N億倍。還有就是類星體,現在發現的類星體多位於遙遠的宇宙邊緣,大概150億光年外的地方,最著名的當屬3C273了,這顆類型體的光度比整個銀河系還亮,就不用多說什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