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合約會怎麼樣
⑴ 凡爾賽合約的影響
'1、凡爾賽條約中規定的裁軍委員會名存實亡,德國的戰爭賠償數額不斷減少直至徹底取消,這筆財政負擔和受害國的戰後重建費用實際上從德國轉嫁到了受害國身上。
2、與協約國相比,德國的經濟和工業潛力受戰爭影響更小。雖然德國在戰爭中也受到損失,但1919年時德國經濟較其鄰國的優勢比1913年更明顯了。
3、一些對凡爾賽條約持否定意見的批評者們認為波蘭的建立使德國免受其最大的潛在敵人俄國影響。1920的華沙戰役阻擋了布爾什維主義向戰後虛弱的歐洲前進的步伐,特別是此時的德國正面臨著共產主義思潮的泛濫。
4、戰後德國境內仍有以波蘭語為母語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這種情況加劇了德國歷史上持續不斷的種族沖突。
5、戰後德國保持了對巴爾干諸國的比其東南方的鄰國更大的影響,而其他國家並沒有努力改變這種狀況。
⑵ 凡爾賽條約影響
《凡爾賽條約》使德國失去了大量領土和海外殖民地,經濟和政治實力受到極大削弱。德國軍備發展受到嚴格限制,並且得付巨額的戰爭賠款。而且還讓德國內亂。
失望的德國人們讓希特勒(他答應把《凡爾賽條約》撕毀)當上了德國的領導並且覺得他是德國的『救世主』。再來就是希特勒的野心了。
總體來說,《凡爾賽條約》造就了希特勒。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源並不是《凡爾賽條約》,而是希特勒的野心。
(2)凡爾賽合約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償還賠款
歷時92年 德國終於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賠款全部還清。
據德國《明鏡周刊》2010年9月28日報道,2010年10月3日是東西德統一20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德國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部賠款的日子。屆時,德國政府將向法國政府交付6870萬歐元(6.23億人民幣)的最後一筆戰爭賠款。
按照一戰後簽署的《凡爾賽和約》,德國政府需要支付1320億金馬克的賠款,相當於9.6萬噸黃金。但到1929年,這筆賠款被減少到1139.5億金馬克,必須在59年內付清。
從1924年到1930年間,德國被迫發行大量外國債券以籌集這筆巨額賠款。
1929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德國於1931年暫停了每年償付的賠款。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德國拒絕恢復償還賠款。但在1953年的倫敦國際大會上,西德同意承擔德國二戰前發行的國際債券償還責任。
按照倫敦大會規定,可以待德國實現統一後開始償還賠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筆利息。柏林牆倒塌後,德國實現了國家統一,此後德國開始償還這些國際賠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還清最後一筆賠款。
自一戰戰敗後,德國歷時92年才完全還清賠款。
⑶ 凡爾賽條約的簽訂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凡爾賽條約》無視了中國的利益,從而引發了全國轟動的五四運動。
《凡爾賽條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合約,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勢力。
1918年11月11日,雙方宣布停戰,在經過長達6個月的談判後(巴黎和會),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這項條約得到了國際聯盟承認,並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這也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中國代表因對會上歐洲列強處理中日青島問題時故意偏袒日本,無視中國利益,憤而離席(轉而與德國另簽和約),這一事件進而引發了震動全國的五四運動。美國在國會表決時多數反對,也未簽署凡爾賽條約。
(3)凡爾賽合約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凡爾賽條約》對中國影響的具體經過: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
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此消息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理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
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法條約。但結果,北洋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居然准備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
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1919年6月28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
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⑷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意味著什麼呢
一戰後,德國經濟非常疲軟,只支付了條約規定的賠償的一小部分,但即使是這一小部分也給德國經濟造成了巨大負擔,並導致了近三分之一的通貨膨脹。條約規定,德國將用礦產資源和工業設備來補償不能以現金支付的部分,引起了德國人民的不滿。《凡爾賽和約》對於德國人意味著壓迫和屈辱。可以說間接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可以說這個合約對德國造成了很大的屈辱。
⑸ 高二歷史:如何評價《凡爾賽合約》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定程度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創設了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2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獲得了高速發展.
但是,也有眾多的危害:
第一,凡爾賽體系是建立在戰勝國對戰敗國掠奪的基礎上,必然導致戰敗國和戰勝國矛盾的加劇.遭受宰割而擁有極大經濟潛力的德國不會忍受《凡爾賽和約》的壓抑,隨著力量的恢復和增長,必然會激起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憤怒和復仇情緒.
第二,帝國主義侵略特徵和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使得戰勝國列強之間矛盾重重.凡爾賽體系是帝國主義戰勝國妥協分贓的產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爭奪世界的矛盾,必然引起國際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
第三,由於凡爾賽體系的帝國主義性質,它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對.中//國「五//四」愛國運動、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等,有力沖擊了凡爾賽體系的基礎.
⑹ 凡爾賽條約帶來了什麼影響 凡爾賽條約的本質是什麼
它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協約國和同盟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經過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會談後,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完畢。得到國際聯盟的供認後,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中國因巴黎和會關於中日青島問題無法處理,進而迸發全國反日的五四運動,沒有簽署凡爾賽條約,但與德國另簽署和約。美國因其國會表決多數反對,也未簽凡爾賽條約。凡爾賽條約的影響有哪些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影響: 德國失去八分之一領土和非常之一人口;德國一切殖民地被打敗國(英法日比)過火;德國受軍備限制; 德國必需供認全部戰爭義務,供認對協約國平民立功,並賠款。普通以為這筆繁重的賠償給德國經濟戴上了一副繁重的桎梏並間接招致了納粹黨在德國的崛起,但對此觀念史學界仍有不同評價; 刺激了德國國內的民族激進認識的收縮,為軍國主義的滋長埋下了種子,為希特勒的上台鋪平了道路。條約規則,德軍陸海空三軍加起來最多隻能有10萬人。由於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氣,德國在歐洲徹底淪為了三流的國度,在希特勒上台之前,連波蘭這樣的效果都敢去欺負德國。因為德軍被限定了軍隊人數,所以德軍只好加強軍隊的素質來彌補數量上的缺陷,皇天不負有心人,成就了日後威震天下的德國空軍和德國陸軍。而且條約的內容還使得德國在戰後經濟能迅速恢復起來,況且德國強大的教育後備力量使得德國有足夠的科技人才,讓德國在希特勒上台後不久又重新回到了歐洲強國的隊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