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美國金融危機對幣圈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對幣圈影響

發布時間: 2022-07-13 11:08:55

❶ 美國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一、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趨勢明顯。

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放緩將成為大勢所趨,出口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是必然趨勢。據亞洲開發銀行16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08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於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增長減速遠超出預期;
②通貨膨脹率升高的趨勢將使政府採取更嚴厲的緊縮貨幣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企業倒閉潮出現,工業利潤增長大幅放緩;
③信貸緊縮下房地產市場降溫,可能出現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危機;
④宏觀調控下,房地產、鋼材、水泥、鋁合金和汽車產業投資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萬個新就業崗位完成很困難。農民工回農村種地回潮,農村隱性失業大量增加;
⑥由於明年油價和電價可能會進一步上調帶來PPI繼續上升的傳導因素,2008年中國全年CPI漲幅預測值從先前的5.5%上調至7%。2009年預測值從2008年4月的5%上調到5.5%;
⑦居民消費增長速度下降,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等於「畫餅充飢」。收入的不穩定性增大、股市的負財富效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費慾望受到抑制。

二、央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增長率放緩是必然的,但在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下的「急剎車」會是一大批企業倒閉和就業的困難,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但放鬆貨幣政策又使已經比較嚴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濫成災。15日宣布的「兩率」下調市場並不領情就是證明。同樣,人民幣對美元是繼續升值或是貶值也是「兩難」選擇。

三、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效益增長出現困難。

主要原因:
①在經濟下滑狀態下,銀行的業務拓展空間變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穩定性加大和貨幣緊縮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與貸款增量減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7個百分點;
③經濟下滑帶來的行業、企業破產倒閉,銀行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很大(比如房地產貸款下面專門分析);
④資產泡沫破裂後,銀行的抵押物大量縮水,貸款的抵押率超過「警戒線」,第二還款來源喪失。如房地產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質押的貸款最為明顯;
⑤持有美國次級債或對美國破產公司的貸款造成的損失。如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工商銀行對雷曼公司貸款5000萬美元;招商銀行對雷曼貸款8000萬美元;
⑥中國商業銀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購及投資因危機加重,過去的「抄底」行為變成了現在的「墊背」結果。按照高盛的預測,2009年香港H股中資銀行的獲利大約下降4%-8%;規模較小的股份制A股銀行獲利下降幅度更達到8%-13%。

四、各國央行任何救市行為都會「失靈」。

就在最近兩天,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各顯神通,為金融體系注入超過3000億美元的流動性。美聯儲過去兩天連續通過回購協議向市場注資1200億美元,這是「911」以來最大規模的注資行動。在美國之後,歐元區、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瑞士等多個央行也連續採取注資措施。在亞洲,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先後宣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或是貸款利率,印尼則宣布下調隔夜回購利率。

但各國央行的努力沒有馬上收到成效,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歐洲股市、倫敦股市全線下跌滬深A股金融股拋壓沉重,滬指的十年成本線也岌岌可危。在投資者的信心跌到「冰點」之後,任何的救市措施都會在沉重的拋壓之下,變成「曇花一現」的「綠色風景」。但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稅單邊徵收就是較好的救市行為。在投資者信心喪失後,最好是徹底取消印花稅。

五、房地產行業真正的「冬天」來臨,寄希望於政府救房市無異於「痴人說夢」。

在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趨勢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真正「冬天」和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將在2008年末與2009上半年開始顯現。未來房產業的成交量持續下滑、購房者信心減弱和持幣觀望、空房率持續增加與毛利率下降,將導致開發商遭遇現金流的困擾,銀行業中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風險將大為提高。

根據高盛從銀行向65家房產商貸放記錄分析來看,從去年10月樓市調整以來,開發商現金流不足現象,就已逐漸暴露出來;但開發商仍以較高的利率,從國內外的私人投資者吸引了資金。為了籌集現金,國內大牌明星房地產開發商萬科、恆大等都在競相降價銷售,明顯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價已陷入下降趨勢,尤其是同比下降較多的三個城市是深圳、廣州與惠州。中國政府機構在16日表示,8月追蹤70個城市的房價指數首度較前月下滑,上海地區下跌了0.2%。目前,中國各地房價下跌現象越來越普遍,房地產投資進一步萎縮。

此外,曾踴躍投資上海房地產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卻要拋售部份最頂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產基金將兩棟上海豪宅標售,包括新天地超過100間的商務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興趣買下上海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層,而後也作罷。結合美國的「金融危機」來看,大摩標售中國房地產有可能是為潛在的流動性危機做准備,它可能也預示著部分外資開始准備撤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將對本在嚴冬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先是開發商面臨償付能力危機,其後是實力不濟的房地產開發商倒閉,進而殃及國內銀行。

❷ 2011美國金融危機對什麼有影響

這次米國的債務危機影響如下:
1、第三輪貨幣投放,導致全球通脹加劇;
2、由於米國銀行利率遠低於亞太新興經濟體,所以將導致熱錢流向新興經濟體,導致嚴重通脹,虛擬經濟【股市、樓市】嚴重泡沫,而實體經濟【製造業等】嚴重衰退,大量中小企業難以存活,失業人數劇增。
3、在全球市場上,石油、黃金、白銀以及其它資源性物資和大宗糧油商品,將大幅上漲。那些靠食品救濟的非洲難民們,又將大量的減少了。那些靠進口大宗商品和資源的發展中國家,將付出更多的資金,更大的成本,對經濟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
4、被資本主義歷史反復證明的經驗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定會向不發達的國家轉嫁其自身危機。昨天,巴西總統就說了,要應對發達國家危機向新興國家轉移。所以,米國的危機有什麼影響,其根本上就是轉嫁危機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戰爭。不信,走著瞧!

❸ 什麼是金融危機會造成什麼影響拜託各位了 3Q

非常形象的解釋哈 首先,經濟是個整體概念. 公式:經濟=金融+財政 金融:貨幣和信貸的總和; 財政:國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機比經濟危機來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發生過一次經濟危機,你知道是哪一次嗎?) 解釋:國家收支: 國家的稅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國家收支出現問題,則人民生活意味破產) 所以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財政危機 (現在許多學者也認為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但是我反對這看法.因為他們認為現在的金融危機一般都會造成經濟危機.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確造成許多國家的經濟危機.但我再次強調,世界經濟危機只發生過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機就發生過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國金融危機有多嚴重嗎? (我抄襲的,太妙了)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 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 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 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 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無度的信貸擴張引起的,比如信用卡可以大量透支,買房子不用付首付就可以.這點中國控制的比較好,最低也使20%. 結果從時間上來看,最少要10年才能恢復元氣,如美國1929的金融危機和歷次危機,最少要10年以上.再者就是危害實體經濟.比如對中國的影響就很大,美國歐洲是中國第一第二大出口國,他們沒錢進貨了,中國佔GDP1/3的出口會受很大影響,沿海的大量出口企業會倒閉,大量工人會失業.國內經濟會受很大影響. 亂世之中惟有黃金,在歷史上世界金融危機的災難中,都伴隨著通貨膨脹,什麼都貶值,比如石油,有色金屬,農業,橡膠等,只有黃金是穩步上升的 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❹ 2022年美聯儲加息會影響幣圈嗎

  1. 不管美聯儲還是央行,只要加息,對股市都是利空。美聯儲繼續加息,即是在美國銀行存錢的利息增加,會造成一部分資金迴流,這對中國的股市和房市都是利空。但對幣市整體影響應該不大,幣市的投資者本來就比較激進。

  2. 聯儲作為金融世界最大的莊家,它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全球主流資產的狀態,只不過對數字貨幣市場影響微乎其微。

    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 數字貨幣市場目前參與的資金體量相對於全球的主流市場來說仍然是非常小,參與群體 還屬於小眾

    • 大體量資金沒有有效進入數字貨幣市場的通道,資本無法快速流動

    • 數字貨幣市場的規則還未完善

    • 還未被大多數擁有大資本的機構認可

    • 全球監管風險

  3. 美聯儲加息,不僅A股會大跌,美股也會大跌。全球的資金都會向美國流去。但是對於幣圈來說,基本沒什麼影響。現在幣圈整個市值都還太低了。處於低估狀態。


以上分析參考文章來自:美聯儲加息對幣圈有什麼影響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金融危機對美國匯率的影響

《金融危機使美元匯率得以強勁反彈》
由於世界正在遭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美元匯率得以強勁反彈。

過去四個月中,由於世界各地的投資者紛紛採取措施規避風險,美元兌眾多貨幣的匯率都收復了兩年多來的失地,其今年早些時候的跌幅已被悉數抹去。

自8月初以來,美元兌歐元匯率上漲了23%,兌英鎊匯率上漲了34%,兌一些發展中國家貨幣的升幅甚至更大。

當然,美元匯率尚未完全收復2002年以來的失地。不過,本輪反彈仍然是美元匯率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長期處於弱勢的美元已經成了美國人的一個自嘲對象。

風暴中的安全港灣

令許多觀察人士感到意外的是,在全球投資者紛紛逃離高風險資產並解除用借入資金(大多為美元)建立的投機性頭寸之際,美元成為了主要受益者。在金融危機十分嚴重之際,投資者開始看重美元這種儲備貨幣的相對安全性,如果可能,他們會買進美國國債。

金融危機波及范圍的不斷擴大也給美元助了一臂之力。一個清晰的事實迅速呈現在人們面前:美國遠非唯一遭遇經濟困境和銀行業出現問題的國家。

對投資者而言,美元反彈給他們出了一道頗費思量的謎題。一些人認為,鑒於美國經濟面臨的巨大挑戰,美元匯率的回升只是短暫的。但其它人則認為,由於世界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急速放緩,美元的升勢明年有可能維持相當一段時間。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貨幣研究部門全球負責人任永力(Stephen Jen)最近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預測說,美元本輪的回升進程大約只完成了一半。他說,隨著各國政府經濟救助計劃的全部成本開始清晰顯現,美元的回升難度明年下半年將會加大。

目前而言,對出國旅行的美國人來說美元走強是好事一樁。他們此前對美元的海外購買力越來越低已經習以為常了。

但對一些美國企業來說,美元升值卻不那麼值得歡迎。美元走強意味著,對海外買家來說美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將會上漲、市場競爭力相應降低。美元升值對美國跨國公司來說也是負面因素,它們的海外收入兌換成的美元將因此而減少,從而壓低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

美元升值也有助於打擊美國近年來最熱門的一個投資趨勢:購買外國股票。在過去6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人將錢投到海外都可以獲得一項額外的好處。隨著美元匯率的下滑,海外投資收益可兌換成的美元也越來越多,折算成美元的投資回報當然也水漲船高。

投資海外股市蒙受虧損

現在與之相反的趨勢正在展現。全球股市紛紛下挫,而美元兌幾乎所有貨幣的匯率都在飆升(兌日圓匯率是個主要例外)。所以對美國投資者來說,不僅外國股市下跌會使他們蒙受損失,而且他們海外投資折算成的美元也在不斷減少,從而進一步加大了他們的投資損失。

在某些方面這一負面影響十分明顯。以追蹤發展中國家股市表現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為例,以所追蹤國家的本幣計算該指數今年下跌了約50%,但如果以美元計算,該指數的跌幅則達到60%左右。

管理著UMB Scout International Fund這只30億美元基金的墨菲特(James Moffett)說,過去5年美元匯率一直對該基金收益起著推動作用,而今年則轉而起到了阻礙作用。

墨菲特還說,投資海外股市的負面匯率影響已接近結束,換言之,美元從現在開始已不大可能繼續走強。

有人認為,隨著提振美國經濟的各項龐大計劃逐步落實到位,美元頭上的陰雲也在日漸聚積。問題倒未必出在美國財政赤字的增加上。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最近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從經濟理論和歷史記錄中都得不出財政刺激計劃和貨幣匯率間有必然聯系。

其實觀察人士關注的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的行動,後者已經擴大了其資產負債表的規模,這實際上是在為各種紓困計劃「印錢」籌資。

一旦美國經濟開始復甦,Fed大量注入的這些資金就有可能引發猖獗的通貨膨脹,從而侵蝕美元的價值,對美元匯率產生負面影響。也有人說,Fed在這種情況出現之前就會通過加息或其它手段減少流動性的注入。而Fed目前正在努力避免通貨緊縮這種與之截然相反的風險。所謂通貨緊縮就是信貸收縮和價格下跌的惡性循環。

投資者還在擔心另外一種情況,即外國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失去信心,開始減少甚至停止購買美國資產。這會導致美元匯率大幅下挫、美國利率大幅上升。

投資機會

當然,這種可能性依然遙遠。從某些方面說,目前呈現出的是與上述危機截然相反的一種局面。投資者非但沒有對美國國債等美國資產敬而遠之,反而紛紛加以投資,這表明他們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況下仍然將美國資產視為投資避風港。

對投資者而言,美元匯率最近的飆升及未來的不明朗前景給他們提供了眾多投資選擇。有許多基金都在追蹤多種其它貨幣兌美元匯率的動向,比如Rydex Investments旗下的9隻上市交易基金。這類產品實際上是靠押注於匯率走向而獲利,而這種押注總是極具風險的。

長遠來看,美元很有可能走弱,一種可從這一趨勢中獲利的投資策略就是持有以其它貨幣計價的股票或債券。如果美元匯率下跌,那麼投資這些產品所獲得的收益將可兌換成更多美元。

持有以其它貨幣計價的債券更能直接從美元的貶值中獲利,因為投資股票的回報大都來自匯率變動損益以外的其它因素。

參考資料:金融界網站

❻ 美國金融危機會帶來什麼危害

雷曼兄弟提出破產申請;美林證券以440億美元的價格被美銀收購;美國最大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被迫以出讓79.9%的股權的方式向美聯儲緊急融資850億美元斷尾求生;美國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正在積極尋找買家……

http://ke.haosou.com/doc/1490531-1576133.html

9月18日,星期四,壓抑過後的爆發

18日三大股指在短暫上揚後迅速回落。下午3點,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正在考慮一項長久性救市計劃的消息一經披露,壓抑已久的市場突然爆發,三大股指漲幅均超3.5%。

9月19日,星期五,今天是個好日子

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分別宣布新措施,並表示正在醞釀大規模救市計劃。暫時禁止賣空799隻金融股的禁令開始生效。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大幅飆升,漲幅均超過3.3%。

9月20日,星期六,7000億美元救市

大規模金融救市計劃的細節被披露:計劃涉及7000億美元,如果被批准,將給予美國政府在未來兩年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廣泛權力,同時還將把美國國債最高法定限額從現有的10.6萬億美元提高到11.3萬億美元,以便為實施救援計劃留下資金空間。

❼ 美國的經濟危機會不會導致美圓是世界經濟貨幣的地位!

眼下的華爾街金融海嘯來勢迅猛,有人甚至稱其為一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在華爾街陷入恐慌之際,那些一直被財富光環籠罩的華爾街精英們的華爾街夢,也似乎一夜間被無情地打破。 一、裁員高峰即將來臨 一位在華爾街已有近20年交易生涯的華人告訴記者說,目前的情況相當嚴峻,從我知道的華爾街百年歷史來看,這種氣氛類似於1929年華爾街盛行的金融公司大量破產的恐怖氣氛。 這位華爾街人士介紹說,有這樣一個經典場面曾被各大媒體廣為報道: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前夜,全公司燈火通明,員工通宵翻箱倒櫃清理物品,甚至復制客戶聯絡資料,為下一波求職做准備,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有些經理和交易員還在忙碌加班,清算破產,准備繁雜的賬目清單。據悉,雷曼兄弟全球雇員25000人,紐約雇員13000人,現在隨著巴克萊銀行收購雷曼兄弟部分業務後,有10000名員工將重新被聘用,野村證券一舉拿下雷曼兄弟全亞洲的特許經營權以及歐洲業務後,又「挽救」了5000多名雇員。但是一批華爾街人員失業在所難免。華爾街一家獵頭公司稱,基於英國巴克萊銀行為可能的解僱和續聘費用撥款25億美元,因此預測其可能在所購業務部門中最多裁員5000人。 由於目前華爾街金融格局重新組合的進程尚未完成,真正的裁員高峰也還沒有真正到來,隨著購買、合並等環節進行到一個階段,估計年底以後,裁員高峰將隨之到來。 二、裁員風險無處不在 一般人以為,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的華爾街人士是那些宣布破產、受到吞並的金融機構,其實不盡然如此。 「美洲銀行」是收購「美林」的勝利者,可是,當記者在10月1日采訪「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利率部負責銷售業務的副總裁Jacklin女士時,她告訴記者說,自己在昨天晚上剛剛被公司裁掉。她清楚地記得,當時公司負責人與她進行了面對面的談話,隨後遞交一份書面通知,就這樣輕松地被自己服務了6年之久的公司所拋棄。 這位來自於新加坡、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金融MBA的高材生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目前的這場金融風暴十分可怕,整個華爾街的感覺都不太好,以往業內人士除了拿份自己的工資外,均希望年底拿到豐盛的「花紅」或「分紅」,可是現在看來,這種奢望已經一去不復返,華爾街暴利的風光時代不再。問題的嚴重性在於,不僅像貝爾斯登、雷曼公司、美林公司的人感到壓力,就連收購美林的「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內部也幾乎是一片恐慌,在「美洲銀行」的同事們也無不擔驚受怕,大家都心神不定,大家心裡非常清楚,美林並入之後,在兩家公司之間將主新進行資源整合與人員配置,很多業務美林原來的公司已有,而且美林在有些方面做得不錯,因此,在新的組織架構內原來兩個公司的人員之間就必然出現競爭,即使「美洲銀行」的員工也是人心惶惶,盡管大規模的裁員尚未開始,但是人們都在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可以說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 Jacklin女士告訴記者說,從大的角度來看,裁員的進程取決於金融機構內部整合的進展,從具體環節來說,裁員進程則公司內部各個部門的情況。將來即使能僥幸被公司留下,年底的「分紅」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樣了。值得指出的是,現在由於金融動盪,客戶們也不想做的業務太多,因為做得多就賠得多,客戶們都不輕易做交易,銀行也小心翼翼,不敢輕易相信客戶,沒有交易,客戶與銀行雙方都賺不到錢。華爾街有人在考慮離開紐約,到其他地方謀求發展,大多數人是走一步看一步,難有較長遠的打算,只是希望明年的情況不要繼續惡化下去。她說,對我個人來說,由於我對目前的情況早有思想准備,所以並不感到特別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現在華爾街的人幾乎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備,大家明白自己都有可能隨時被裁掉,所以也都做好了隨時離開的思想准備。毫無疑問,裁員之後,對自己的生活將有不小的影響,一些開支項目不得不縮減,買車、度假等支出暫時不能過多考慮,所有的日常消費都要小心,能節省的就要節省。當然,還不至於落到窮困潦倒的地步,因為華爾街人士工作一些年後,總有一定的積蓄,而且,在被裁員時總會得到公司的一定財務補貼。當然,「美洲銀行」對員工的補貼很有限,沒有其他一些金融機構慷慨。 三、中高層管理同樣被裁 原來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多年的Jacky 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告訴記者說,幸虧自己2007年8月提前離開了雷曼公司,否則的話現在可就慘透了。他對記者說,現在華爾街所面臨的金融形勢相當嚴峻,經歷了一系列驚濤駭浪之後,金融市場上只要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給人們帶來一陣陣的恐慌與動盪。 Jacky說,自己原來在雷曼公司的一些老同事,本來都是資深的中高層管理精英,可是現在他們損失慘重。Jacky分析說,對這些中高層管理人員來說,他們的損失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以前華爾街中高層的收入很高,但是,別看他們很風光,他們收入的其中一大部分70-80%是股票獎勵,而不是現金,現在由於這些公司深陷金融危機,其股票大跌,使他們損失殆盡,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場災難。另一方面,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高層往往有可能成為裁員受害的的重點,這是因為,合並後的金融機構在一些管理層面的設置上,存在有嚴重重復現象,為了減少公司營運成本,必然大幅度裁員,而機構重跌的部分就難以倖免,另外,新來的年輕人在被裁後,還能迅速調轉行業領域,而這些多年在華爾街的中年人以後的日子就慘了。 Jacky分析說,而對於初入雷曼的年輕人士來說,他們的損失就是失去工作,所以他們最為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否保住的問題。雷曼公司一共有1萬2千到1萬5千人,現在一下子要裁5千,形勢非常嚴峻。而且,估計華爾街大規模的裁員潮將在12月份後會出現。這是因為,從法律上來講,根據美國破產法,所有雷曼公司的員工都要被裁掉,但在實際運作上,收購雷曼的巴克萊公司與雷曼簽署了一份為期3個月的臨時合同,用這段時間來進行必要的整合,暫時為雷曼的員工提供臨時崗位,為他們發薪水的時間為今年12月31日。收購美林的美洲銀行也聲明要設法減縮開支,這也意味著要大量裁員,有消息說美林要裁員1萬多人。因為對投資銀行來說,其唯一的成本就是人力,是人腦,它不像其他產業部門一樣需要原料等成本,投資銀行的所有交易要靠關系,通過人的活動來賺錢。 Jacky分析說,華爾街的華人職員可能沖擊比較大,因為在華爾街華人圈子中,在投行部門從事核心業務的人很少,大多是一些基礎的崗位,如分析師,數據處理等,這部分工作又是在這次風暴中被裁員最多的地方。據知情人士透露,光是雷曼兄弟就有2000多華裔雇員,其中部分人手中還握有大把公司股票,資產一夜間化為烏有。此次金融危機甚至使一些華裔員工面臨失去合法移民身份的危機。據美國的律師介紹,20多個在華爾街工作的華人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詢問有關身份的問題。但是,Jacky分析說,不能簡單地說華爾街在裁員時存在種族歧視,這與以前出現過的情況不同。過去裁員是一個個單獨進行,而現在將是整個部門整個部門地裁員,合並後重復的部門肯定要被裁減掉,因此裁員規模會很大,並對紐約社會帶來惡性負面影響。 四、金融風暴殃及大學畢業生 記者在采訪美林公司負責全球相關債券類產品的執行董事主任斯蒂文·陳時,他告訴記者,美林被收購後雖說保住了自己的名稱與機構,自己原有的業務仍在開展,但上上下下,畢竟人心惶惶,因為未來一段時間,不知誰會陸續被裁,而且,目前的這場金融風暴打破了大學畢業生們的華爾街夢。他說,以前,在美林實習的高材生一般都會實現自己的華爾街夢,可是今年在美林實習的學生,至今聽不到美林要他們簽約的召喚,恐怕未來也沒有什麼希望。 據介紹,幾年前,當一些名牌大學的學生畢業時,他們無論原來所學的專業如何,紛紛決定從「融」沖入華爾街。當時,這絕對是個明智之選。美國股市那時候牛氣沖天,華爾街一派繁榮,各大銀行在美國的校園招聘會上是無可置疑的香餑餑,華爾街那些大牌公司提供的優厚待遇和實習機會讓人難以抗拒,美國最聰明的人也就此進入了「錢」途遠大的金融業。一些幸運兒在暑假時進入雷曼兄弟公司實習,並在實習結束後順利簽約,成為一名金融分析員。記者在一些名牌大學印刷的相關專業介紹中,直到今天仍以自己學生能在雷曼、貝爾斯登、美林等大金融公司實習、並在畢業後進入華爾街這些機構就職為榮。 然而,華爾街2008年的金融風暴卻改變了這些,現在的情況是,名校生難進華爾街。金融危機對本就疲軟的美國就業市場真是重創,今年金融界已削減了10萬個職位,而據獵頭公司估計,雷曼兄弟和美林將會把這個數字再增加5萬。金融危機同樣波及到全美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尤其是那些著名的高校。過去,名校們如漏斗般將畢業生輸送到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這些名聲顯赫的金融公司去,比如麻省理工學院,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畢業生進入華爾街工作。但現在,這個比例足足縮水一半,而像高盛、花旗這樣的金融巨頭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的計劃。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教授施榮恩(Ronald M. Schramm)告訴記者說,經過這場金融風暴,美國學生將重新慎重地審視對金融專業的選擇,而對中國留學生來講,由於將來要回中國發展,問題不是太大,因為中國的金融業將來仍需要大的發展。

❽ 金融危機現在結束沒,對現在經濟有何影響

受次貸問題的影響,美國金融業危機進一步加劇。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貨幣政策將松動。中國央行在6年以來首次減息,隨著雷曼兄弟面臨破產,美林公司即將作價440億美元出售給美國銀行,AIG深陷財務危機,再加上此前轟然倒塌的貝爾斯登以及次貸危機,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已經出現松動,它所帶來的陰影也已經從華爾街、美國蔓延到世界各大經濟體的上空,其根本原因是,美國的金融機構競爭激烈,為了贏得市場,必須進行金融創新,而在推出的金融產品中卻存在明顯的風險,金融手段的濫用和監管的缺失是導致危機不斷蔓延的根源。事實上,從次貸危機全面爆發開始,美國政府就在傾盡全力遏制它的不良影響,2007年8月,美聯儲在短短三周內向金融系統注資14725億美元;今年4月,美聯儲和美國國會再次聯手向市場注入900億美元資金,9月7日,美國政府更是宣布接管兩大房貸融資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雖然美國政府頻頻出手,但從次貸危機到現在的華爾街巨變,美國經濟的噩夢愈演愈烈。美國政府的各項措施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是因為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根本沒有觸及次貸危機到華爾街巨變不斷蔓延的深層原因,例如借金融創新導致的金融資源濫用和政府監管的缺位。隨著雷曼兄弟和美林證券出局,再算上今年3月被摩根大通以跳樓價收購的貝爾斯登,短短半年時間,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中已經有三家退出了金融市場的舞台,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說,美國正陷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這場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面對當下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劇變,我們除了調整貨幣政策之外,還可以打出哪些政策組合拳來化解風險?央行此次降低貸款利率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中小企業,目前,國內70%的中小企業都面臨著貸款難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到區域經濟的發展,最後將會波及到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和就業問題,央行6年來首次降息提供給我們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美國的金融危機雖然劇烈,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卻未必全是壞消息。由於我們的金融業全球化水平相對較低,所以受到次貸的沖擊也相對有限;而且由於國內的住房貸款大部分屬於安全資產,如果沒有大規模的違規操作,也很難出現類似於美國「金融危機」的局面。
第一,現在的世界貨幣基本上就是美元了,各個國家基本上都採用美元結算(不過我知道一些拉美國家跟美國有能源等問題上的矛盾,已經打算不採用美元結算了),這樣導致的結果很簡單了,美元貶值升值對各個國家影響是很大的。

第二,美國通過世界貨幣這一事實,以及各個國家的許多金融機構都持有美國債券,轉嫁了本國金融危機的風險。比如這次雷曼兄弟破產,我國央行,建行,工行等等銀行都持有雷曼兄弟的股票。

第三,美國把風險轉嫁給各個國家,各個國家又卑鄙地想把風險轉嫁給中國,比如法國,英國等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現在已經在走下坡路,就好像落魄的貴族看到中國這個暴發戶,心裡難免不舒服。所以中國頻頻在歐盟遭遇貿易壁壘,就是這個原因。還有法國政府頻頻就達◎賴問題與中國作對,原因也在這里。

第四,根據現在的情勢,美國轉嫁出去的風險,現在已經兜了一圈風又兜回了美國本土,實際上對中國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根本的原因還是經濟制度的不同,以及金融業發展的程度。中國改革開放也不過幾十年,金融市場還不至於美國那麼混亂。

❾ 美國華爾街金融危機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華爾街如果跨掉必定波及世界經濟,如果世界的經濟像座金字塔,美國在這塔的頂端,頂崩塌了底下的自然失去庇佑,如果美國不救市話會產生金融危機和其他的衍生危機導致經濟倒退;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再所免,從而導致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們中國來說有利有弊,但弊大於利,這是我們拉近與發達國家經濟距離的絕佳機會,我們與美國經濟合作共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經濟倒退我們只是減速,但我們的經濟體制很脆弱,能否過得了這關還是未知!

❿ 金融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

美國此次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造成了美國大量金融機構的破產或重組,導致貨幣供給的緊縮,逆轉了美國經濟增長的勢頭,並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轉的跡象,最終影響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本文從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進程和國際貨幣體系的運作所造成的影響這三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一) 對全球范圍內收入再分配的影響
金融市場作為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應在於它服務實體經濟的融資,降低經濟社會的交易成本,優化經濟資源的配置。 但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虛擬經濟在社會整體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極速膨脹,資本在金融市場的加速流轉越來越表現為追逐超額利潤的投機行為。在虛擬經濟條件下,龐大的投機性交易成為主要的收益來源,而虛擬經濟交易的對象是經過各種加工以及粉飾過的「風險」,這些交易並不是以合理的條件融通和配置資金,而是圍繞著貨幣和證券的價格波動和利率變動所造成的損失由交易當事者的哪一方承擔或盈利的歸屬。 資本市場的運行是在資產定價模式的基礎上由心理預期的支撐而自我實現的,在金融創新的杠桿放大作用下,人們對於超額利潤的嚮往超出了對於風險的評估,表現為一種典型的「博傻」行為。一旦外在擾動引起金融市場運行趨勢的逆轉,高台跳水式的資產價格暴跌不可避免,出現一輪又一輪「剪羊毛」似的財富再分配。 而在這種再分配過程中,一種比較悲慘的情況是富人對窮人的侵佔, 富國對窮國的傷害。鑒於一國內部收入的再分配受制於國家主權、經濟體制和機制等方面的強約束,我們這里主要討論金融危機帶來的國家間的
收入再分配。此次金融危機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但是此次危機所造成的損害並不是由美國自身獨自承擔的,通過全球范圍內的收入再分配,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國分散了金融市場的風險,轉嫁了危機所導致的損害。 這種收入再分配的機制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方面,美國通過大量輸出美元獲得了巨大的鑄幣稅收益,這種收益與付出的成本間的比例隨著危機的爆發和美元貶值會得到放大;另一方面,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國家或者個人通過購買美國金融
產品,間接承擔了危機所帶來的損失。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全球資本管制放鬆,世界經濟虛擬化進程加速發展,虛擬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加深了收入和利潤國
際間不平衡再分配的程度。

熱點內容
區塊鏈媒體社會責任 發布:2025-07-15 00:43:47 瀏覽:150
假區塊鏈識別 發布:2025-07-15 00:16:51 瀏覽:340
比特大陸礦機官網中文 發布:2025-07-15 00:15:55 瀏覽:679
以太坊錢包地址怎麼發給別人 發布:2025-07-15 00:01:38 瀏覽:698
最新以太幣礦機 發布:2025-07-14 23:51:17 瀏覽:155
戶用系統與區塊鏈 發布:2025-07-14 23:45:27 瀏覽:502
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重慶 發布:2025-07-14 23:45:17 瀏覽:103
央行數字貨幣合作的機構 發布:2025-07-14 23:27:05 瀏覽:676
xrp幣的原理 發布:2025-07-14 23:21:18 瀏覽:531
ltc第一次減產 發布:2025-07-14 23:19:39 瀏覽:896